第99章封後朱瞻基登基為帝,年號宣德。……
關燈
小
中
大
第99章 封後 朱瞻基登基為帝,年號宣德。……
朱瞻基登基為帝,年號宣德。
妻憑夫貴,很快就是胡善祥的封後大典。
其實從前三天就開始了,帝後需提前齋戒三天,以表示誠心,朱瞻基派大臣去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按照禮儀,朱瞻基還親自告祀仁宗(就是洪熙帝的廟號)皇帝。父親是如何死的,朱瞻基心知肚明,這一切都要被仁宗帶進棺材裏去。
很奇怪,父親活著的時候,朱瞻基多是不滿、恐懼、甚至憤怒,現在父親去世了,他心中卻是悲涼,腦子全是以前父親待他好的時候的片段。
明明以前父子感情那麽好,雖然總是分隔南北,他在北京監國,父親在南京監國,可是心是連在一起的,共同對抗漢王。
怎麽當了皇帝就……
朱瞻基在父親靈前暗暗發誓,絕對不要成為第二個父皇。
胡善祥戴著九龍四鳳冠,穿著袆衣,先在坤寧宮接受了冊封,得到大明祖傳皇後印——“厚載之記”。
之後,胡善祥去了奉天殿,坐在鳳椅上,和朱瞻基一起接受了文武百官朝賀。
這還沒完,正式冊封後的次日一早,胡善祥又要戴著沈重的九龍四鳳冠,穿著厚重的袆衣,乘坐重翟車,去宗廟行謁廟禮。
盛夏六月天,且不說頭冠了,身上的袆衣足足有十幾層,胡善祥給祖宗們三上香,行拜禮,反覆兩次,身上的汗水起碼濕透了好幾層衣服。
禮儀依然沒完,胡善祥乘坐重翟車回宮,朱瞻基穿著大紅皮弁服升座,胡善祥要給他行八拜謝恩禮。
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縱使胡善祥身為是皇後,已經君了,但在皇帝面前,她是臣,這種繁瑣的儀式,就是“立規矩”,表示皇後必須服從皇帝。
行完八拜禮之後,還有最後的儀式。
朱瞻基去欽安殿大宴賓客(按照規矩應該去謹身殿,但是三大殿已經燒毀,所以換地方了)
胡善祥回到坤寧宮,接受公主,嬪妃,命婦等等朝賀,這才可以去換衣服,穿著稍輕便的燕居冠服升座,設宴款待慶賀諸人。
眾嬪妃就屬生了二公主的孫貴妃地位最高,她穿著禮服跪下給胡善祥行禮,“茲遇皇後殿下受冊寶,正位中宮,妾等不勝歡慶,謹恭賀(註1)。”
兩邊宴會都結束,封後大典禮成。
胡善祥累癱了,泡在澡盆裏就要睡過去。
朱瞻基來了,把她從盆裏撈出來,“小心風寒,到床上睡去。”
兩人躺在床上,胡善祥閉著眼睛,問:“當皇上是什麽感覺?”
“這一切來的太快了,就跟做夢似,我還沒咂摸出味道來。”朱瞻基問她,“你呢?當皇後是什麽感覺。”
我不想當皇後,我要自由了。胡善祥心中如此想著,薄被下的手卻違背了意識,摸索著握住朱瞻基的手。
可是我舍不得你,還有我們的女兒。如果你不出身天家,如果……
胡善祥說道:“我在想,如果你不是皇帝,我也不是皇後,我們只是一對平凡的夫妻,應該就是另一種活法了。”
朱瞻基說道:“瞎想什麽呢,有些事情我們永遠也無法改變,比如出身。再說了,如果我不出身天家,你我怎會有緣相聚?”
朱瞻基回握她的手,“此生遇你,三生有幸。這就是姻緣,將我們綁在一起,永不分離。”
胡善祥聽了,心下難過,把手掙脫了,“好熱啊。”
朱瞻基笑道:“是你先動手的,怎麽先撩者告狀。”那只手不老實起來。
胡善祥翻身朝著裏頭,言語含糊,“今天累死了,快睡吧。”
朱瞻基只得收回手。
朱瞻基登基之後,大體延續了仁宗皇帝休養生息的國策,有些政見不同的地方,迫於孝道,不好一上臺就直接推翻父親的決定,就采用迂回政策。
比如航海,仁宗皇帝停止制造下西洋的大寶船,朱瞻基恢覆撥款,並下密旨要鎮守南京的太監鄭和開始籌備航海。
比如遷都,朱瞻基依然保持了北京“行在”的印章,沒有明說不遷了,也沒有明說要遷。
但是,所有關於遷都的行動都暫停了,連南京舊皇宮修繕工程需要燒制新黃/色琉璃瓦,他也不準,就說現在又不搬,用普通瓦片即可。
任何大臣提出遷都或者不遷都,朱瞻基都加入討論,任憑其滔滔不絕,吵得天翻地覆,他最後都來一句“此事幹系重大,再議。”
反正就是不表態,不反對,不支持,以免激化矛盾,先拖著。
朱瞻基嘴上說著“再議”,行動上卻是不一樣。他下令清理遭雷擊焚毀的三大殿,重新丈量土地,畫圖紙。
北京的部分外城墻還沒合攏,他下令繼續修。
雖沒有明說,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宣德帝的意思了。
忙忙碌碌,半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元旦大朝會上,朱瞻基宣布正式啟用新年號,宣德。
宣德元年開始了。
27歲的宣德帝朱瞻基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公主。皇帝不急,臣子著急,又開始催生兒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催促趕緊選秀。
該來的還是來了。
胡善祥等著他行動,然後找借口離開這裏。
朱瞻基等著她開口,然後找個臺階臨幸嬪妃,像上次那樣,懷孕後再搬回來。
兩人又耗上了,都等著對方先開口。
張太後先坐不住穩了,她和胡善祥一起經歷過洪熙朝的至暗時刻,最困難的時候,朱瞻基身在南京,是這對婆媳攜手破局,所以張太後不再為難胡善祥,等朱瞻基來請安的時候,忍不住攤牌了:
“你是什麽回事?怎麽遲遲不同意選秀?這又不是遷都可以從長計議,這幹系到國本,著急生兒子,你一拖再拖,再拖下去,旁人不敢議論你,但會議論皇後嫉妒不賢惠。”
君王至高無上,即使是無能的亡國之君,世俗也會把滅國的責任放在某個亡國之君寵愛的紅顏禍水上,讓女人承受罵名。
張太後現在對胡善祥是滿意的,不想她被人非議。有維護之意。
朱瞻基說道:“兒子初登基,忙得很。”
張太後說道:“你白天忙,晚上也忙?再說了,也就是一炷香的事兒,這點時間都抽不出?”
朱瞻基當然不止一炷香,問題是……胡善祥會難受,兩人好不容易修覆的關系都要面臨問題。
張太後說道:“你要記住,你首先是皇帝、然後是哀家的兒子、再是公主們的父親、最後才是皇後的丈夫。你必須把首要的責任肩負起來,評價一個皇帝,是看他的作為,他能否給國家帶來穩定、繁榮昌盛,其餘都得靠後啊。”
“哀家不想跟你說這些,但是哀家迫於太後的責任,不得不敲打你。不敲你,就得敲皇後。哀家憐惜皇後難產過,身子不好,生大公主,她幾乎沒命。她已經盡力了,哀家就不叨擾她,你是個男人,又是哀家的親生兒子,哀家就多啰嗦你兩句。”
在張太後看來,帝後關系一直很親密,皇後獨寵,但肚子遲遲沒有動靜,一定是胡善祥難產時傷了根基,難以再有孕,若再強求皇後,她就是個不講理的惡婆婆了。張太後萬萬沒有想到,帝後一直偷偷避孕。
朱瞻基行禮道:“兒子明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朱瞻基登基為帝,年號宣德。
妻憑夫貴,很快就是胡善祥的封後大典。
其實從前三天就開始了,帝後需提前齋戒三天,以表示誠心,朱瞻基派大臣去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按照禮儀,朱瞻基還親自告祀仁宗(就是洪熙帝的廟號)皇帝。父親是如何死的,朱瞻基心知肚明,這一切都要被仁宗帶進棺材裏去。
很奇怪,父親活著的時候,朱瞻基多是不滿、恐懼、甚至憤怒,現在父親去世了,他心中卻是悲涼,腦子全是以前父親待他好的時候的片段。
明明以前父子感情那麽好,雖然總是分隔南北,他在北京監國,父親在南京監國,可是心是連在一起的,共同對抗漢王。
怎麽當了皇帝就……
朱瞻基在父親靈前暗暗發誓,絕對不要成為第二個父皇。
胡善祥戴著九龍四鳳冠,穿著袆衣,先在坤寧宮接受了冊封,得到大明祖傳皇後印——“厚載之記”。
之後,胡善祥去了奉天殿,坐在鳳椅上,和朱瞻基一起接受了文武百官朝賀。
這還沒完,正式冊封後的次日一早,胡善祥又要戴著沈重的九龍四鳳冠,穿著厚重的袆衣,乘坐重翟車,去宗廟行謁廟禮。
盛夏六月天,且不說頭冠了,身上的袆衣足足有十幾層,胡善祥給祖宗們三上香,行拜禮,反覆兩次,身上的汗水起碼濕透了好幾層衣服。
禮儀依然沒完,胡善祥乘坐重翟車回宮,朱瞻基穿著大紅皮弁服升座,胡善祥要給他行八拜謝恩禮。
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縱使胡善祥身為是皇後,已經君了,但在皇帝面前,她是臣,這種繁瑣的儀式,就是“立規矩”,表示皇後必須服從皇帝。
行完八拜禮之後,還有最後的儀式。
朱瞻基去欽安殿大宴賓客(按照規矩應該去謹身殿,但是三大殿已經燒毀,所以換地方了)
胡善祥回到坤寧宮,接受公主,嬪妃,命婦等等朝賀,這才可以去換衣服,穿著稍輕便的燕居冠服升座,設宴款待慶賀諸人。
眾嬪妃就屬生了二公主的孫貴妃地位最高,她穿著禮服跪下給胡善祥行禮,“茲遇皇後殿下受冊寶,正位中宮,妾等不勝歡慶,謹恭賀(註1)。”
兩邊宴會都結束,封後大典禮成。
胡善祥累癱了,泡在澡盆裏就要睡過去。
朱瞻基來了,把她從盆裏撈出來,“小心風寒,到床上睡去。”
兩人躺在床上,胡善祥閉著眼睛,問:“當皇上是什麽感覺?”
“這一切來的太快了,就跟做夢似,我還沒咂摸出味道來。”朱瞻基問她,“你呢?當皇後是什麽感覺。”
我不想當皇後,我要自由了。胡善祥心中如此想著,薄被下的手卻違背了意識,摸索著握住朱瞻基的手。
可是我舍不得你,還有我們的女兒。如果你不出身天家,如果……
胡善祥說道:“我在想,如果你不是皇帝,我也不是皇後,我們只是一對平凡的夫妻,應該就是另一種活法了。”
朱瞻基說道:“瞎想什麽呢,有些事情我們永遠也無法改變,比如出身。再說了,如果我不出身天家,你我怎會有緣相聚?”
朱瞻基回握她的手,“此生遇你,三生有幸。這就是姻緣,將我們綁在一起,永不分離。”
胡善祥聽了,心下難過,把手掙脫了,“好熱啊。”
朱瞻基笑道:“是你先動手的,怎麽先撩者告狀。”那只手不老實起來。
胡善祥翻身朝著裏頭,言語含糊,“今天累死了,快睡吧。”
朱瞻基只得收回手。
朱瞻基登基之後,大體延續了仁宗皇帝休養生息的國策,有些政見不同的地方,迫於孝道,不好一上臺就直接推翻父親的決定,就采用迂回政策。
比如航海,仁宗皇帝停止制造下西洋的大寶船,朱瞻基恢覆撥款,並下密旨要鎮守南京的太監鄭和開始籌備航海。
比如遷都,朱瞻基依然保持了北京“行在”的印章,沒有明說不遷了,也沒有明說要遷。
但是,所有關於遷都的行動都暫停了,連南京舊皇宮修繕工程需要燒制新黃/色琉璃瓦,他也不準,就說現在又不搬,用普通瓦片即可。
任何大臣提出遷都或者不遷都,朱瞻基都加入討論,任憑其滔滔不絕,吵得天翻地覆,他最後都來一句“此事幹系重大,再議。”
反正就是不表態,不反對,不支持,以免激化矛盾,先拖著。
朱瞻基嘴上說著“再議”,行動上卻是不一樣。他下令清理遭雷擊焚毀的三大殿,重新丈量土地,畫圖紙。
北京的部分外城墻還沒合攏,他下令繼續修。
雖沒有明說,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宣德帝的意思了。
忙忙碌碌,半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元旦大朝會上,朱瞻基宣布正式啟用新年號,宣德。
宣德元年開始了。
27歲的宣德帝朱瞻基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公主。皇帝不急,臣子著急,又開始催生兒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催促趕緊選秀。
該來的還是來了。
胡善祥等著他行動,然後找借口離開這裏。
朱瞻基等著她開口,然後找個臺階臨幸嬪妃,像上次那樣,懷孕後再搬回來。
兩人又耗上了,都等著對方先開口。
張太後先坐不住穩了,她和胡善祥一起經歷過洪熙朝的至暗時刻,最困難的時候,朱瞻基身在南京,是這對婆媳攜手破局,所以張太後不再為難胡善祥,等朱瞻基來請安的時候,忍不住攤牌了:
“你是什麽回事?怎麽遲遲不同意選秀?這又不是遷都可以從長計議,這幹系到國本,著急生兒子,你一拖再拖,再拖下去,旁人不敢議論你,但會議論皇後嫉妒不賢惠。”
君王至高無上,即使是無能的亡國之君,世俗也會把滅國的責任放在某個亡國之君寵愛的紅顏禍水上,讓女人承受罵名。
張太後現在對胡善祥是滿意的,不想她被人非議。有維護之意。
朱瞻基說道:“兒子初登基,忙得很。”
張太後說道:“你白天忙,晚上也忙?再說了,也就是一炷香的事兒,這點時間都抽不出?”
朱瞻基當然不止一炷香,問題是……胡善祥會難受,兩人好不容易修覆的關系都要面臨問題。
張太後說道:“你要記住,你首先是皇帝、然後是哀家的兒子、再是公主們的父親、最後才是皇後的丈夫。你必須把首要的責任肩負起來,評價一個皇帝,是看他的作為,他能否給國家帶來穩定、繁榮昌盛,其餘都得靠後啊。”
“哀家不想跟你說這些,但是哀家迫於太後的責任,不得不敲打你。不敲你,就得敲皇後。哀家憐惜皇後難產過,身子不好,生大公主,她幾乎沒命。她已經盡力了,哀家就不叨擾她,你是個男人,又是哀家的親生兒子,哀家就多啰嗦你兩句。”
在張太後看來,帝後關系一直很親密,皇後獨寵,但肚子遲遲沒有動靜,一定是胡善祥難產時傷了根基,難以再有孕,若再強求皇後,她就是個不講理的惡婆婆了。張太後萬萬沒有想到,帝後一直偷偷避孕。
朱瞻基行禮道:“兒子明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