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大漢天子之陳阿嬌(完)
關燈
小
中
大
“這,這是什麽?”衛子夫看著正在替自己換裝的宮人們,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頭才聽說,太後陳嬌在朝堂上發了一通荒唐的詔令,惹的皇宮內外議論重重。
一些人等著看戲;多數人在憂心大漢遇此胡鬧太後,是否有亡國之虞;然而少部分人卻對太後之舉能夠得成頗有幾分期待,畢竟這些詔令,倒是史上聞所未聞的——和匈奴人開放通商?讓藩王的軍隊去疏通河道?
不過至於結果是否是成功,誰都不敢亂說了。
而罪魁禍首陳太後,卻在下了一系列命令後,突然再次低調起來,每日簡出,只在少府等部亂轉。外人都只道她是在鼓搗那些傳說中的“喪志玩物”了,不禁多有咋舌。
衛子夫聽著人議論,自己只在心裏暗暗想了。她將兒子據兒繼給陳嬌後,對外只稱是太後陳嬌之子。她本以為自己之後便只有死路一條,然而陳阿嬌竟沒有趕盡殺絕們,似乎什麽都沒發生似的把她養在宮裏頭。她偶爾聽宮人們說起,才知道館陶公主和竇太皇太後原有這個意思,但都被陳阿嬌阻攔了。
衛子夫頗是感激,平日也極守本分,早晚請安問候。她忍住自己的愛子之心,只遠遠地看劉據,從不曾過分要求。
然而讓她意外的是,陳阿嬌卻常讓人抱了孩子往她這邊來,讓她照顧。
雖然她只說是自己不會帶小孩也最厭煩哭聲,衛子夫卻是受寵若驚了,侍奉陳嬌更比往日用心。
所以這日上頭陳太後那裏來了命令,讓她穿替她備的衣裳,她也就任宮人穿了。
只是穿到身上花紋展開了,她才被唬住了:“無央,這可不是我該穿的衣服——”
無央是陳太後身邊侍奉的一個宮人,是她從浣衣局裏看到提上來的,不過三四十歲,然而做事倒極有條理,很是嚴謹。
然而此刻她依舊是面無表情:“太後吩咐,這就是夫人今日穿的衣服。”
無法,衛子夫只得穿了,本以為這就到了頭了,卻想不到無央又讓她蒙了面,上了宮門口的一輛馬車。
“我們這是要去哪兒?”衛子夫心內忐忑。
“河內郡都。”無央並不隱瞞。
“河內郡?”她早就聽說,陳太後便是今日動身去河內郡,據說是要去監藩王們的軍隊疏通河道。
只不過也聽到宮人都議論紛紛,說是太後娘娘行事好笑又荒唐,只說如果不來的,就讓那司馬相如寫文章去罵,還要協律大人譜了曲子去,讓全國上下的人都唱。
可外人聽著雖好笑,幾個原想趁著打匈奴討點好處的藩王卻就此打消了念頭。雖然讓國人傳唱責罵嘲笑之曲傷面子,但料想國中絕不會鬧出這樣不成體統的事,紛紛再上表說國內突然有了各種大小事務,這個嫡長子大病,那個王後病篤,委實抽不開身。
其中兩個吳王和燕王,原先就相互通了消息,和匈奴邊上也打通的關節,許了許多好處,令其侵邊作勢,好借此起兵。然而聽到陳太後在朝堂上的推測,說是有藩王與匈奴勾結行事,把兩個藩王嚇住了。不知是做賊心虛還是怎的,其他藩王封國內出事不願出兵疏通河道時,這兩個離得近的倒是願意提供一些人手。
雖然算不是傾國之力,到底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衛子夫正好奇自己怎麽也需要跟去河內郡,卻見無央取出一封聖旨來。
“太後口諭,往河內郡之後,任何場合夫人都不用出聲,只看無央什麽時候動作,就命令宦官宣讀了這些聖旨就成。”
“聖旨?”衛子夫見無央有心讓她看,便讓她讀了,她聽了卻是大驚。
這聖旨上講的,是敦促黃河水道疏通之事,其中包括了各條水道的線路及其註意之處,更重要的是,提到了疏通水道若經過田畝,則按土地廣窄提供補償,並可另擇荒地開墾,開荒之家,均可獲得獎賞,第一年免田賦,後五年均免一成。
衛子夫聽得雲裏霧裏,也知道這都是大事,不驚慌神,才想起來:“無央,太後人呢?”
既然她讓自己穿了太後品秩的衣服,又將這等大事托付給自己,擺明了是不去河內郡的意思。
無央眼皮子抖了抖,想起太後留在宮中的紙條,按捺下自己的怒氣,收斂神色道:“好像是去北地郡了。”
“北地郡,那不是……”衛子夫對邊境之事了解不多,可她弟弟才從了軍,當了個百夫長,聽他嘴裏說過,他正是要去北地郡。
“太夫人莫慌,太後自有主張,才將這些事交給咱們做,咱們做好分內的事便好。”無央道,嘴角卻是一抽,心裏暗罵一聲。
太後說什麽自己的行動需極為隱秘,竟然半夜逃出了宮去,連她這個宮人掌事都是今早才得的消息,她實在覺得自己面子上掛不住,幸而知道的人確實極少。——不過要牽制各地藩王,眼下只能靠她和衛太夫人了。
一個月後,長安與各地原有大軍陸續匯合至西北各境,其中最大的一支由護國將軍韓安國和驍騎將軍李廣帶領駐紮在北地郡。
彼時匈奴一方也已從朝內耳目中有所耳聞,說大漢這次帶了萬石糧草及眾多美女好瓷博戲玩物來,只為和匈奴做交易。
那匈奴各部頭領聽了只是大笑,笑過一陣後便各自商議了對策。
他們一面只裝作不知,一面卻暗自盤算,勒令底下人等,若城門口真放出那交易,開始幾天,應好好遵守,待得贏得漢朝的信任,把糧草大肆鋪出來換馬羊時,就糾集人馬攻下了它的城鎮,彼時漢朝換取的馬羊大多都未能出城,到時候城裏的東西,無論是糧草還是馬羊,甚或那些什麽“玩物”,通通都是他們的,不費一些功夫。
沒過幾天,北地郡城外竟真的敲起鑼打起鼓,士兵們幹起買賣的行當來了。
本來這些兵士心裏頭也是忐忑,上頭居然下了這樣不著調的命令,少不得又要出不少亂子。
不過讓他們奇怪的是,匈奴的人還真來了幾個,開頭是試探地買一些,彼此之間也有一些小爭執,但都無傷大雅。中原的草也許比不上北地,然而糧食米黍之物卻受歡迎,哪怕是應著命令來的,匈奴之人也覺好得很,檢查糧草沒有問題後,就人馬都食用起來。
至於那博戲之物,在外擺了長長一圈,俱有人看著,然而看價格有些貴,買的倒不多。那些負責這些欄子的兵士年紀看著也有些大,每日也不過倚著桌子說笑看熱鬧。
少數人覺得好,便有更多人來了,如是約有十天半個月,匈奴常有人馬來,這天更帶了極大的馬隊,說是左賢王麾下的一支,想要換大量的糧草。換的馬加運糧之馬隊,來的人也有數百個。
郡上的士兵派人數了數,竟要用上近萬石的糧,回了長官,那長官只道城裏暫時沒這麽多糧,匈奴領頭的人便與他好說歹說,換千石的糧食也罷。那長官一思量覺得可行,數數場上的糧食不夠用,便吆喝城頭的將士打開城門,開門取糧。
這兩天確也有這樣的事,大家已習慣了開城取糧。沒想到這次城門才開,長官欲進去時,一支利箭突然從匈奴的馬隊中竄出,射中他的後背,然而當中一騎突圍而出,連砍數人,朝城門口奔去。
匈奴領頭之人哈哈大笑,舉刀指揮其他騎兵突襲。原來這一支正是匈奴兵喬裝改扮派出的精銳,正等著漢朝士兵習慣了這種方式,而采取突襲。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漢朝士兵似乎絲毫不亂,城門內立刻出現一人,將中箭的長官背走,竟連城門也不顧及關。而另在外的把守攤位糧草的士兵,也不逃進城,只架了受傷之人,騎馬遠遠逃了開去。
一時間匈奴騎兵搞不清楚狀況,皆有些自亂陣腳,有向前沖的,也有左顧右看的。正猶疑間,那領頭的匈奴將瞥見一道紅光遠遠地襲來,定睛一看,是一只燃火之箭,而後便是數百支火箭一同襲來。
領頭匈奴知道中計,怒極,狂叫一聲,指揮整隊:“區區幾百支箭而已,軟綿無力!想嚇破我草原英雄的膽,未免太小看我們了!沖進城門,殺他個片甲不留!”
匈奴精銳騎兵聽令,也是一長聲回喝,舉刀向城門口沖去。
然而他們想不到的是,那幾百支火箭只有少數幾支是對準他們射的,大多數竟都落入附近的博戲玩物之中,只聽到處滋滋滋地亂響。
匈奴騎兵都忙著往前沖,只有領頭幾個將士尚有警覺,朝四周看去,卻發現那博戲玩物上都冒起了火光。他們從沒有看見過這等東西,自然搞不清楚狀況,剎那間,只聽轟轟的鳴聲四處響起,自一圈博戲玩物之內,地面突然全部爆炸,震起黃沙漫天,直沖上百仞高空之中!
在這圈正中,正是匈奴大部分騎兵所在之地,一時間黃沙席卷之中,慘叫嘶吼此起彼伏,新鮮的碎屍殘骸內臟周散而飛,馬血人血四濺,竟似一個魔鬼殺人的地獄。遠遠地看去,也令人心驚膽破。
過了半盞茶功夫,黃沙終於漸漸落下來。
遠遠近近地有士兵回來,正是那些把守糧草玩物之士兵,將方才逃散的幾百匹驚馬驅趕了回來,這些人原本就是養馬的好手。城內也有士兵舉著刀槍銅盾,神色凝重地走出來。
這些士兵原是久經沙場的,然而見到城門口的景象,還是忍不住腹內翻滾起來,一些人彎下腰去嘔吐。
他們把破碎不堪的屍首都收拾了,找了個不遠的地方埋了。
這黃沙之中,已有無數屍骨埋著,有些是敵人,有些是他們的親人,而今也已分不清楚。它們註定要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風化,成為這揚起的漫天黃沙的一部分。
有人面上滿是興奮,然後還有人臉上露出悲戚之色,多數人還是對剛才的驚天爆炸心有餘悸,並不多說話。
等到一切快收拾停頓,遠遠地忽有一騎奔馳過來,手上持一面令旗。
馬上之人風塵仆仆,但面上全是欣喜之色,只聽他大吼道:“李將軍率大軍蟄伏西北多日,終於在剛才探得匈奴大軍軍隊,李將軍突襲成功,已成功將匈奴大軍擊潰!我軍勝利!我軍——勝利!!!”
在場兵士本猶自恍惚,聽到這個捷報,一時間都反應不過來,直到那報信之人再喊一聲,場上諸人才似恍然大悟,面上露出狂喜神色,丟了手上的工具,相互擁抱,一遍遍笑著哭著大喊:
“我軍勝利!我軍勝利!!大漢威武!大漢威武!!……”
勝利的呼聲久久地回蕩在大漠之上。
城門經過一次爆炸,不少地方已有些裂縫,未來一些日子恐怕都要好好修繕了。然而前線無憂,這些事也都成了不足掛齒的小事。
此刻,護國將軍韓安國站在城樓上,神色覆雜地看著底下的士兵,最終回過頭看身旁一個穿著盔甲的人,心中猶自震蕩不已。
灰黑色的鋼鐵盔甲下,露出一張姣美的臉來,赫然正是太後陳阿嬌。
正在月前,太後突然駕臨軍中,開始布劃守城換糧之事,然而城中所留之人不過幾百,每日卻依舊令人燃了炊煙,讓他每日在城頭探視一會。
然而大軍卻由李廣帶領,偷偷從另一方向出城,在不遠的漠中寒食蟄伏。
如是十幾天,正在他都心有懷疑之時,今天卻突然有了驚天的逆轉。然而眼前的陳太後現在仍榮辱不驚,竟似未蔔先知,早就胸有成竹似的。
韓安國覺自己半生識能人異士無數,也縱橫沙場過,今日始方汗顏。
還有那轟轟爆炸之“玩物”,他這輩子都沒聽說過,更遑論親眼看到了。
正在他感嘆不已時,卻只見陳太後忽的遞過來一張紙條:
“助吾喊:雷降匈奴,天佑大漢。”
韓安國接過紙條,憋了半天,總算吼出一句。
底下士兵原也不知其中奧妙,聽到這一聲,終於定了心思。
“雷降匈奴!天佑大漢!!——”
自己喊來未有所感,然而聽見底下士兵的歡呼,遠望見李廣所帶大軍似凱旋,心中不由也激蕩起來。
“……太後,安國實愧不如!何能用萬石糧草,演此等妙計?”
唐眠正心下松一口氣,她的手制火藥包竟真的有用,匈奴人的想法她也胡亂猜對了,聽韓安國如是說,便笑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本就是軍中第一緊要事。和匈奴換糧,這想法也太荒唐了。只是人人都喜看好戲,我以這個名義運糧,我朝中那些與匈奴暗中勾結之人,出來使絆子毀糧的反倒少。”
她沒說的是,給匈奴的糧裏,她還是加了不少好料,所以李將軍打起仗來,才能格外得心應手。太後嘛,用陰的不能明說。
“太後怎知匈奴會使這樣的計謀?”
“他們的想法自然是好猜的,每天騎馬放羊打架睡覺,幾代十幾代下來的習慣,見咱們中原有了好東西,第一個想法就是搶,豈會真的能做成買賣?”唐眠也是想到,這時候西戎北狄其實都沒怎麽開化,比起中原西周以來春秋戰國秦漢相爭,鼓搗出許多智慧來,他們的生活習慣還極其原始,在與漢朝的接觸中也算學到了一些戰鬥計策,但自然還不及晉末時蠻人的。想要用民族感化政策什麽的,還真得慢慢來。再加上現在國中還未定,只能先震懾北方,讓他們安靜些,才能拾掇了國內的事。
“大軍凱旋,晚上你讓他們放開了肚子吃飽喝飽!戍邊超過五年的士兵,如有妻子在內地的,都讓他們跟著大軍返鄉去吧。”
唐眠說罷搖了搖手,只道自己有些累,不管別的事,獨自進去睡了。
建初元年,攻匈奴大捷。李廣衛青得封。世尊後德,慕後武。
建初二年,河水泛,未為民憂。得鐵礦數座。
建初四年,削藩令行。曲轅犁得用,田產大增。
建初八年,中原民盛,上使農人罷墾山,乃遷人於江南之地,修新田制,成丁二十畝,成女十畝,公田三畝。以江南荒蕪,民怨甚,太後親臨,鳳駕南移,民始遷。太史公始為書。
建初十二年,江南田戶漸盛,絲帛陶瓷興。
建初十六年,劉據親政。尊生母衛太夫人為太後,尊陳太後為聖德太後,掌江南。
大漢盛世,自此始。
作者有話要說:正好十六雙數,好圓滿(滾來滾去)。好嘛我承認後面那幾行都是我自己的杜撰。orz
女主炸人好狠的心……窩面壁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前頭才聽說,太後陳嬌在朝堂上發了一通荒唐的詔令,惹的皇宮內外議論重重。
一些人等著看戲;多數人在憂心大漢遇此胡鬧太後,是否有亡國之虞;然而少部分人卻對太後之舉能夠得成頗有幾分期待,畢竟這些詔令,倒是史上聞所未聞的——和匈奴人開放通商?讓藩王的軍隊去疏通河道?
不過至於結果是否是成功,誰都不敢亂說了。
而罪魁禍首陳太後,卻在下了一系列命令後,突然再次低調起來,每日簡出,只在少府等部亂轉。外人都只道她是在鼓搗那些傳說中的“喪志玩物”了,不禁多有咋舌。
衛子夫聽著人議論,自己只在心裏暗暗想了。她將兒子據兒繼給陳嬌後,對外只稱是太後陳嬌之子。她本以為自己之後便只有死路一條,然而陳阿嬌竟沒有趕盡殺絕們,似乎什麽都沒發生似的把她養在宮裏頭。她偶爾聽宮人們說起,才知道館陶公主和竇太皇太後原有這個意思,但都被陳阿嬌阻攔了。
衛子夫頗是感激,平日也極守本分,早晚請安問候。她忍住自己的愛子之心,只遠遠地看劉據,從不曾過分要求。
然而讓她意外的是,陳阿嬌卻常讓人抱了孩子往她這邊來,讓她照顧。
雖然她只說是自己不會帶小孩也最厭煩哭聲,衛子夫卻是受寵若驚了,侍奉陳嬌更比往日用心。
所以這日上頭陳太後那裏來了命令,讓她穿替她備的衣裳,她也就任宮人穿了。
只是穿到身上花紋展開了,她才被唬住了:“無央,這可不是我該穿的衣服——”
無央是陳太後身邊侍奉的一個宮人,是她從浣衣局裏看到提上來的,不過三四十歲,然而做事倒極有條理,很是嚴謹。
然而此刻她依舊是面無表情:“太後吩咐,這就是夫人今日穿的衣服。”
無法,衛子夫只得穿了,本以為這就到了頭了,卻想不到無央又讓她蒙了面,上了宮門口的一輛馬車。
“我們這是要去哪兒?”衛子夫心內忐忑。
“河內郡都。”無央並不隱瞞。
“河內郡?”她早就聽說,陳太後便是今日動身去河內郡,據說是要去監藩王們的軍隊疏通河道。
只不過也聽到宮人都議論紛紛,說是太後娘娘行事好笑又荒唐,只說如果不來的,就讓那司馬相如寫文章去罵,還要協律大人譜了曲子去,讓全國上下的人都唱。
可外人聽著雖好笑,幾個原想趁著打匈奴討點好處的藩王卻就此打消了念頭。雖然讓國人傳唱責罵嘲笑之曲傷面子,但料想國中絕不會鬧出這樣不成體統的事,紛紛再上表說國內突然有了各種大小事務,這個嫡長子大病,那個王後病篤,委實抽不開身。
其中兩個吳王和燕王,原先就相互通了消息,和匈奴邊上也打通的關節,許了許多好處,令其侵邊作勢,好借此起兵。然而聽到陳太後在朝堂上的推測,說是有藩王與匈奴勾結行事,把兩個藩王嚇住了。不知是做賊心虛還是怎的,其他藩王封國內出事不願出兵疏通河道時,這兩個離得近的倒是願意提供一些人手。
雖然算不是傾國之力,到底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衛子夫正好奇自己怎麽也需要跟去河內郡,卻見無央取出一封聖旨來。
“太後口諭,往河內郡之後,任何場合夫人都不用出聲,只看無央什麽時候動作,就命令宦官宣讀了這些聖旨就成。”
“聖旨?”衛子夫見無央有心讓她看,便讓她讀了,她聽了卻是大驚。
這聖旨上講的,是敦促黃河水道疏通之事,其中包括了各條水道的線路及其註意之處,更重要的是,提到了疏通水道若經過田畝,則按土地廣窄提供補償,並可另擇荒地開墾,開荒之家,均可獲得獎賞,第一年免田賦,後五年均免一成。
衛子夫聽得雲裏霧裏,也知道這都是大事,不驚慌神,才想起來:“無央,太後人呢?”
既然她讓自己穿了太後品秩的衣服,又將這等大事托付給自己,擺明了是不去河內郡的意思。
無央眼皮子抖了抖,想起太後留在宮中的紙條,按捺下自己的怒氣,收斂神色道:“好像是去北地郡了。”
“北地郡,那不是……”衛子夫對邊境之事了解不多,可她弟弟才從了軍,當了個百夫長,聽他嘴裏說過,他正是要去北地郡。
“太夫人莫慌,太後自有主張,才將這些事交給咱們做,咱們做好分內的事便好。”無央道,嘴角卻是一抽,心裏暗罵一聲。
太後說什麽自己的行動需極為隱秘,竟然半夜逃出了宮去,連她這個宮人掌事都是今早才得的消息,她實在覺得自己面子上掛不住,幸而知道的人確實極少。——不過要牽制各地藩王,眼下只能靠她和衛太夫人了。
一個月後,長安與各地原有大軍陸續匯合至西北各境,其中最大的一支由護國將軍韓安國和驍騎將軍李廣帶領駐紮在北地郡。
彼時匈奴一方也已從朝內耳目中有所耳聞,說大漢這次帶了萬石糧草及眾多美女好瓷博戲玩物來,只為和匈奴做交易。
那匈奴各部頭領聽了只是大笑,笑過一陣後便各自商議了對策。
他們一面只裝作不知,一面卻暗自盤算,勒令底下人等,若城門口真放出那交易,開始幾天,應好好遵守,待得贏得漢朝的信任,把糧草大肆鋪出來換馬羊時,就糾集人馬攻下了它的城鎮,彼時漢朝換取的馬羊大多都未能出城,到時候城裏的東西,無論是糧草還是馬羊,甚或那些什麽“玩物”,通通都是他們的,不費一些功夫。
沒過幾天,北地郡城外竟真的敲起鑼打起鼓,士兵們幹起買賣的行當來了。
本來這些兵士心裏頭也是忐忑,上頭居然下了這樣不著調的命令,少不得又要出不少亂子。
不過讓他們奇怪的是,匈奴的人還真來了幾個,開頭是試探地買一些,彼此之間也有一些小爭執,但都無傷大雅。中原的草也許比不上北地,然而糧食米黍之物卻受歡迎,哪怕是應著命令來的,匈奴之人也覺好得很,檢查糧草沒有問題後,就人馬都食用起來。
至於那博戲之物,在外擺了長長一圈,俱有人看著,然而看價格有些貴,買的倒不多。那些負責這些欄子的兵士年紀看著也有些大,每日也不過倚著桌子說笑看熱鬧。
少數人覺得好,便有更多人來了,如是約有十天半個月,匈奴常有人馬來,這天更帶了極大的馬隊,說是左賢王麾下的一支,想要換大量的糧草。換的馬加運糧之馬隊,來的人也有數百個。
郡上的士兵派人數了數,竟要用上近萬石的糧,回了長官,那長官只道城裏暫時沒這麽多糧,匈奴領頭的人便與他好說歹說,換千石的糧食也罷。那長官一思量覺得可行,數數場上的糧食不夠用,便吆喝城頭的將士打開城門,開門取糧。
這兩天確也有這樣的事,大家已習慣了開城取糧。沒想到這次城門才開,長官欲進去時,一支利箭突然從匈奴的馬隊中竄出,射中他的後背,然而當中一騎突圍而出,連砍數人,朝城門口奔去。
匈奴領頭之人哈哈大笑,舉刀指揮其他騎兵突襲。原來這一支正是匈奴兵喬裝改扮派出的精銳,正等著漢朝士兵習慣了這種方式,而采取突襲。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漢朝士兵似乎絲毫不亂,城門內立刻出現一人,將中箭的長官背走,竟連城門也不顧及關。而另在外的把守攤位糧草的士兵,也不逃進城,只架了受傷之人,騎馬遠遠逃了開去。
一時間匈奴騎兵搞不清楚狀況,皆有些自亂陣腳,有向前沖的,也有左顧右看的。正猶疑間,那領頭的匈奴將瞥見一道紅光遠遠地襲來,定睛一看,是一只燃火之箭,而後便是數百支火箭一同襲來。
領頭匈奴知道中計,怒極,狂叫一聲,指揮整隊:“區區幾百支箭而已,軟綿無力!想嚇破我草原英雄的膽,未免太小看我們了!沖進城門,殺他個片甲不留!”
匈奴精銳騎兵聽令,也是一長聲回喝,舉刀向城門口沖去。
然而他們想不到的是,那幾百支火箭只有少數幾支是對準他們射的,大多數竟都落入附近的博戲玩物之中,只聽到處滋滋滋地亂響。
匈奴騎兵都忙著往前沖,只有領頭幾個將士尚有警覺,朝四周看去,卻發現那博戲玩物上都冒起了火光。他們從沒有看見過這等東西,自然搞不清楚狀況,剎那間,只聽轟轟的鳴聲四處響起,自一圈博戲玩物之內,地面突然全部爆炸,震起黃沙漫天,直沖上百仞高空之中!
在這圈正中,正是匈奴大部分騎兵所在之地,一時間黃沙席卷之中,慘叫嘶吼此起彼伏,新鮮的碎屍殘骸內臟周散而飛,馬血人血四濺,竟似一個魔鬼殺人的地獄。遠遠地看去,也令人心驚膽破。
過了半盞茶功夫,黃沙終於漸漸落下來。
遠遠近近地有士兵回來,正是那些把守糧草玩物之士兵,將方才逃散的幾百匹驚馬驅趕了回來,這些人原本就是養馬的好手。城內也有士兵舉著刀槍銅盾,神色凝重地走出來。
這些士兵原是久經沙場的,然而見到城門口的景象,還是忍不住腹內翻滾起來,一些人彎下腰去嘔吐。
他們把破碎不堪的屍首都收拾了,找了個不遠的地方埋了。
這黃沙之中,已有無數屍骨埋著,有些是敵人,有些是他們的親人,而今也已分不清楚。它們註定要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風化,成為這揚起的漫天黃沙的一部分。
有人面上滿是興奮,然後還有人臉上露出悲戚之色,多數人還是對剛才的驚天爆炸心有餘悸,並不多說話。
等到一切快收拾停頓,遠遠地忽有一騎奔馳過來,手上持一面令旗。
馬上之人風塵仆仆,但面上全是欣喜之色,只聽他大吼道:“李將軍率大軍蟄伏西北多日,終於在剛才探得匈奴大軍軍隊,李將軍突襲成功,已成功將匈奴大軍擊潰!我軍勝利!我軍——勝利!!!”
在場兵士本猶自恍惚,聽到這個捷報,一時間都反應不過來,直到那報信之人再喊一聲,場上諸人才似恍然大悟,面上露出狂喜神色,丟了手上的工具,相互擁抱,一遍遍笑著哭著大喊:
“我軍勝利!我軍勝利!!大漢威武!大漢威武!!……”
勝利的呼聲久久地回蕩在大漠之上。
城門經過一次爆炸,不少地方已有些裂縫,未來一些日子恐怕都要好好修繕了。然而前線無憂,這些事也都成了不足掛齒的小事。
此刻,護國將軍韓安國站在城樓上,神色覆雜地看著底下的士兵,最終回過頭看身旁一個穿著盔甲的人,心中猶自震蕩不已。
灰黑色的鋼鐵盔甲下,露出一張姣美的臉來,赫然正是太後陳阿嬌。
正在月前,太後突然駕臨軍中,開始布劃守城換糧之事,然而城中所留之人不過幾百,每日卻依舊令人燃了炊煙,讓他每日在城頭探視一會。
然而大軍卻由李廣帶領,偷偷從另一方向出城,在不遠的漠中寒食蟄伏。
如是十幾天,正在他都心有懷疑之時,今天卻突然有了驚天的逆轉。然而眼前的陳太後現在仍榮辱不驚,竟似未蔔先知,早就胸有成竹似的。
韓安國覺自己半生識能人異士無數,也縱橫沙場過,今日始方汗顏。
還有那轟轟爆炸之“玩物”,他這輩子都沒聽說過,更遑論親眼看到了。
正在他感嘆不已時,卻只見陳太後忽的遞過來一張紙條:
“助吾喊:雷降匈奴,天佑大漢。”
韓安國接過紙條,憋了半天,總算吼出一句。
底下士兵原也不知其中奧妙,聽到這一聲,終於定了心思。
“雷降匈奴!天佑大漢!!——”
自己喊來未有所感,然而聽見底下士兵的歡呼,遠望見李廣所帶大軍似凱旋,心中不由也激蕩起來。
“……太後,安國實愧不如!何能用萬石糧草,演此等妙計?”
唐眠正心下松一口氣,她的手制火藥包竟真的有用,匈奴人的想法她也胡亂猜對了,聽韓安國如是說,便笑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本就是軍中第一緊要事。和匈奴換糧,這想法也太荒唐了。只是人人都喜看好戲,我以這個名義運糧,我朝中那些與匈奴暗中勾結之人,出來使絆子毀糧的反倒少。”
她沒說的是,給匈奴的糧裏,她還是加了不少好料,所以李將軍打起仗來,才能格外得心應手。太後嘛,用陰的不能明說。
“太後怎知匈奴會使這樣的計謀?”
“他們的想法自然是好猜的,每天騎馬放羊打架睡覺,幾代十幾代下來的習慣,見咱們中原有了好東西,第一個想法就是搶,豈會真的能做成買賣?”唐眠也是想到,這時候西戎北狄其實都沒怎麽開化,比起中原西周以來春秋戰國秦漢相爭,鼓搗出許多智慧來,他們的生活習慣還極其原始,在與漢朝的接觸中也算學到了一些戰鬥計策,但自然還不及晉末時蠻人的。想要用民族感化政策什麽的,還真得慢慢來。再加上現在國中還未定,只能先震懾北方,讓他們安靜些,才能拾掇了國內的事。
“大軍凱旋,晚上你讓他們放開了肚子吃飽喝飽!戍邊超過五年的士兵,如有妻子在內地的,都讓他們跟著大軍返鄉去吧。”
唐眠說罷搖了搖手,只道自己有些累,不管別的事,獨自進去睡了。
建初元年,攻匈奴大捷。李廣衛青得封。世尊後德,慕後武。
建初二年,河水泛,未為民憂。得鐵礦數座。
建初四年,削藩令行。曲轅犁得用,田產大增。
建初八年,中原民盛,上使農人罷墾山,乃遷人於江南之地,修新田制,成丁二十畝,成女十畝,公田三畝。以江南荒蕪,民怨甚,太後親臨,鳳駕南移,民始遷。太史公始為書。
建初十二年,江南田戶漸盛,絲帛陶瓷興。
建初十六年,劉據親政。尊生母衛太夫人為太後,尊陳太後為聖德太後,掌江南。
大漢盛世,自此始。
作者有話要說:正好十六雙數,好圓滿(滾來滾去)。好嘛我承認後面那幾行都是我自己的杜撰。orz
女主炸人好狠的心……窩面壁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