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十二章

關燈
韓婉婷快步來到母親的身邊,只見母親的眼睛裏已經蓄滿了淚水,臉上盡是自責的愧意。她再看身邊的堂姑媽們,大姑媽沈著臉,三姑媽低著頭,顯然她們都被父親聲聲入耳的指責傷害了。即使父親強烈抨擊的是針對國家大事而言,並非在人格上對誰有侮辱。但,終究,那些被他指責的人,都是姑媽們的親人,同樣也是她的血肉至親。

韓婉婷不知道該怎麽替父親向兩位姑媽辯解,甚至不知道該如何開口打破這種令人感到窒息的氣氛。她感到心頭已經被一股難以言說的覆雜心情所籠罩,這種沈重感,讓她下意識的握緊了母親的手。母親的手,汗涔涔的,那樣的冰涼,也許正象她現在的心情。

“姑媽……”

韓婉婷側過頭,低聲喚低頭不語的三姑媽,三姑媽聞聲擡頭,對她露出一個無奈的苦笑,隨即便又低下了頭,雙手緊緊地絞在一起,手裏的絲絹手帕幾被絞得皺成一堆。她正要說話,就聽房間裏傳來了父親憤怒的斥責聲:

“蔣中正!你怎麽可以這樣不講道理?!同樣是兵,是軍人,你為什麽就不能把十九路軍當成你自己的嫡系?國難當頭,你能不能把軍閥內戰時用的那一套給收起來?蔣委員長!你不要忘記了,你是軍事參謀部的統帥,你有責任和義務一視同仁對待每一個軍人,每一個為保家衛國而上戰場殺敵的英勇戰士!”

父親的怒斥聲聲聲在耳,站在門口聽得清清楚楚的韓婉婷不禁聽得心驚肉跳。父親這樣當面的指責,絲毫不顧及三姑夫的半點顏面,以她對三姑夫的些微了解,她實在開始替父親如此不顧後果的行為感到了難言的擔憂。

出人意料的是,房間裏並沒有傳來意想之中的震怒回答,恰是連半點聲音都沒有傳出,安靜的好像裏面完全沒有人一樣。情形究竟如何,外面的人無從得知,可每一個人都著實緊張地豎起了耳朵,不敢錯過房間裏的任何動靜。就這麽屏息凝神的等待了許久,門外的眾人就聽見一個著熟悉的、帶寧波口音的聲音慢悠悠的說道:

“自山,我倒沒有想到,你一個美國人,對我們中國的事情,很關心嘛!不過,你不要忘記了,自己畢竟是美商協會的秘書長,代表的是美國人的利益,做的是美國人的生意。那麽,你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好,其他的,最好還是不要多管,免得……傷神。”

這樣悠然而篤定的聲音,仿佛只是在很輕松的閑談,如果不是先前已經知道發生了什麽事,誰能想到這是在吵架呢?只是,韓婉婷卻從這樣悠然的聲音中,聽出了一絲令她背後冒出寒意的無聲威脅。

平時她與三姑父的接觸並不多,只是偶爾在三姑媽家中才會遇見他,所以,他的為人她不是很了解。關於三姑夫的事情,大多都是聽長輩們或者學校裏的師長談起才略知一二。可是,僅是從大人們的談論中,她就已經很清晰的知道,一個人能夠從一界普通的軍官爬到今天黨國委員長的高位,而且還能在已婚有子的情況下,娶到她那儀態萬千、才學淵博的三姑媽。即便他們走到一起,正如父親所鄙夷的,不過是官商勾結之下的“強強聯手”,可若是沒有一些城府與手段,沒有足夠強大的毅力與耐力,顯然是不可能的。

那種城府與手段,自然是從一次次帶著鮮血的勾心鬥角的權力之爭中磨練得來。其實,人生之中,最可怕的對手並不是那種張牙舞爪,欺行霸市,臉上總是寫滿了“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惡霸,反而是那種表面上雲淡風清,可肚子裏卻恨不得置人於死地的笑面虎。

她的這位三姑父,顯然不是那種流於表面的惡霸。父親,也許可以算個成功的商人,但,在鬥心眼、比城府上,根本不是三姑父的對手。剛才三姑父話裏背後的意味,已是代表了不爭的事實。

韓婉婷看著緊閉的大門,輕嘆了一口氣,這時便聽見父親越發氣急的回答:

“你這說的是什麽話!我的國籍是美國不錯,可我身體裏流的血同你有什麽分別?同那些在前線賣命殺敵的將士又有什麽區別?!你可以不心疼他們,眼睜睜看著他們孤立無援,彈盡糧絕!但是我不能!我更不能眼看著那些年輕的孩子為了國家死在前線,卻在死後連一份本就應該屬於他們的撫恤金都得不到!”

“那你想怎樣?”

“我想怎樣?我還能想怎樣?我這不是來求你這位‘偉大的’委員長先生了嗎?

我求求你,行行好,就算你為了保存實力,不願意出兵救援,那麽,我也請你,我衷心的懇求你,做點人事吧,不要再克扣那些戰死將士的軍餉和撫恤金了!你有妻有兒,難道別人就沒有麽?人家當兵打仗也是為了領軍餉養活家小的!你怎麽忍心克扣人家用命換來的那點撫恤金!

要不是蔡將軍跟我說,他的兵已經快一年都沒領到一個大子兒了,我真不敢相信,那些在前線拼了命一樣殺敵的年輕孩子,竟然是在為一個一點不關心他們死活的政府賣命!蔣中正!他們也是你的兵啊!你不派兵支援,不給人家軍餉,任憑他們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自生自滅,你於心何忍?!難道那些已經死了的人,是活該,是笨蛋麽?”

韓婉婷在門外聽著父親的質問,震驚之餘,心禁不住緊緊的揪在了一起。她曾聽去閘北為將士們送過一次冬衣,那次,是她第一次親眼見到什麽叫“戰爭”,也是她親眼看到那些身上只穿著單衣的年輕將士們是如何在那樣寒冷的環境下,渾身凍得瑟瑟發抖,依然還堅守著陣地。

她清楚的記得,當她將一件件同學們親手縫制的冬衣交到他們手中的時候,那一張張質樸而憨厚的臉上,露出的是何等樣歡欣的笑容。那些,僅僅是一些普通的冬衣,在很多人的眼睛裏並不值錢,可是,戰士們收到的時候,那樣的開心,那樣的小心翼翼,那種認真而感激的眼神,她這輩子,永遠都不會忘記。

如果不是今天從父親口中聽說了這一切,她也無法相信,就是那樣一群衣衫破爛的異鄉戰士,僅憑著一腔愛國熱血,毫無怨言的在前線流汗、流血,甚至留下了命,可後方的這些長官們,卻是克扣著他們的軍餉,聽著直叫人的心裏在流淚、流血,心酸不已。

韓婉婷擡起頭,飛快的眨去了眼睛裏漸漸浮上的淚意,深深地做了一個深呼吸,想要平覆心中起伏難平的那股郁結之氣。這時就聽見大姑夫用帶著山西口音,打著圓場說:

“自山,你不要激動,有話好好說嘛,大家親戚一場,何必要搞得這樣僵呢?你看,你說的情況,我也聽說了,可是,政府也有困難嘛,到處都要用錢,一時周轉不靈,暫緩發軍餉的情況,也是有的嘛……”

“庸之!枉我與你相交一場,自認你最了解我,卻還是想不到,你竟也會替他找借口!政府的錢究竟是不是真的周轉不靈,到底全都用去了哪裏,你我心知肚明!你不要忘記了,你可是孔聖先師第七十五代孫!我們都是讀著孔聖人的書長大的,什麽叫‘禮義廉恥’、‘仁義道德’,你是不是都忘記了?”

韓婉婷聽見大姑媽的鼻子裏發出一聲極為冷淡的哼聲,她連忙扭頭去看,果然,就見大姑媽臉若冰霜,目光如刺一般冷冷的看著她的母親,撇著嘴角,不悅道:

“難道拐著彎的罵人,就是讀聖人書長大的人了麽?陽關大道,各走一邊,沒事何必自找麻煩,真不知道你平時和他這樣不講道理的人,都是怎麽相處的!虧你倒還受得了我這個堂弟!也就是你脾氣好,換作是我,恐怕一天都和他過不下去的!”

韓婉婷一聽,不免心中也生出幾分怒意來。大姑媽明明是個在國外受過高等教育的聰慧女子,當年曾毫無懼意的當面質問過羅斯福總統美國人對待中國人的傲慢態度,直把老羅總統說得啞口無言。這樣一個有著強烈榮辱感和民族自尊心的女人,如何今時今日,會說出這樣一番鐵石心腸的話來呢?難道,她也覺得三姑夫的做法是對的,毋庸置疑的?難道,她也覺得政府克扣著那些前線將士的軍餉,甚至是陣亡撫恤金,也是對的?

心頭正如沸騰的水一般翻滾著,越想她越覺得心裏窩得火氣越大,忍不住正要與大姑媽辯解的時候,卻被母親緊緊地按住了手。她轉頭去看母親,母親抿著唇,微微對她搖了搖頭,只用眼神飛快的掃了一眼就站在她身旁的孔令儀和孔令侃姐弟倆。韓婉婷當下便知道了母親的意思,也明白母親的苦心,這才沒有站出來與大姑媽理論一番。

也許是父親對大姑父的那番搶白把大姑父堵得啞口無言,於是,接下來便再沒有聽見大姑父的聲音,房間裏只有父親與三姑夫針鋒相對的對白:

“錢,我自然是不會少了他們的,早晚都會補給他們,這個你不用擔心。”

“早晚?請問有時間底線麽?十天之後也是給,一百年之後同樣也是給,可那時還有任何意義麽?”

“你今天來,就是為了找我要錢的?”

“要不是為了問你討這筆該付的債,你以為我會來找你麽?”

“這種事情都是軍政部處理的,有事情你去找他們,用不著來找我。我手裏沒錢。”

“軍政部?軍政部還不是聽你的?我找他們有用麽?你手裏沒錢,那這天底下就沒有人有錢了!你拿著那些錢,根本沒想過要打倭寇,你滿腦子想的,就只有剿共!你就只想著如何當你的獨裁者!你早把先生當年立下的‘三民主義’忘得幹幹凈凈了!”

“哎,我說奇怪了,你一個美國人,沒事總愛管我們中國的事情幹什麽?莫名其妙的跑到我這裏來,一句話沒有,張口就罵,伸手就問我要錢,天底下有這樣的事情嗎?”

“美國人怎麽了?美國人的心裏也有一桿是非觀念的標尺!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你的所作所為,我要為那些死了都夢魂無所依托的將士們出頭!你再繼續這樣下去,縱容倭寇的肆意妄為,我送你一句話,早晚有一天天怒人怨!

東三省已經被你這樣拱手送給倭寇了,難道你還想繼續再將中國的國土一點點的全都送給那些狼子野心的東西,你還想再讓中國出多少個‘不抵抗將軍’?他張某人已經為此背負了無數的罵名,這頂帽子恐怕他要戴一輩子,到死,都摘不掉。

蔣中正!你可不要被我不幸言中,最後真就做了中華民族的罪人,成了全天底下華人痛恨的‘賣國賊’,將來,遺臭萬年!”

作者有話要說:

☆、文中隨想之一——我的上海

歷史,總是在不停的重覆著的。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能有一種依稀熟悉的感覺,常常都會突然發現,原來,生活的軌跡又開始在重覆以往的步伐,一切,又開始回到了曾經的軌道上去。分分合合,冥冥之中,仿佛真的是註定的。

這些感覺,是我在寫這篇故事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想明白的。

因為要寫這篇故事,所以我這些日子以來,一直在看關於抗戰與民國時代的書。作為上海的女兒,我也自然要重新認真的梳理與審視關於上海的前世今生。

有一天,一個春日的傍晚,我下班回家,穿過長長的弄堂時,聞到從人家窗戶裏傳出來的飯菜香,混合著一種極為熟悉的弄堂裏悠悠蔭深的味道,那種深深銘刻在我腦海裏,兒時弄堂生活裏的美好記憶,就這麽突然的從腦海中跳了出來。那一刻,我站住了腳步,仰頭看著周圍既熟悉又陌生的石庫門房子,一時之間,真的是感慨萬千。

也許有朋友要說了,咦,奇怪了,你天天都從這條熟悉的回家路上走過,聞到鄰居家廚房裏傳出來的飯菜香和路上的味道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怎麽就會在那一天,突然這麽感慨呢?

呵呵,是啊,說起來,真的要拜寫這篇故事所賜。那麽,就讓我從頭細細說起吧。

上海,從清朝開埠至今,從沒有人否定它在中國近代史中扮演過的重要角色。它與北京厚重而傳統的文化有些不同,一直是以一種比較開放與海派的方式,接納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海派文化。它從來都沒有成為過中國的政治中心,但它卻一直是中國商業與經濟的中心。這一點,相信全國上下,當然,除了港澳臺地區之外,無人會反駁。

這個城市的命運,我不知道能不能用一條界限分明的分界線來劃分。這條分界線,就是一九四九年。從我看了這麽多相關的資料與書籍之後,我可以很肯定的說,就在一九四九年,曾經被很多人視作“十裏洋場”、“遠東第一大都市”的美麗“夜上海”,實實在在的“死”去了!

一九四九年以後的上海,就好比一個風情萬種的資本家小姐洗盡鉛華,換上了一身簡樸無華的深藍色粗布衣裳,謙卑無比的低下頭,以格外恭謙的態度向所有人表示著自己的低姿態,表示著自己的臣服。然後,它被許多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努力的改造著,每一個人都想要讓它成為一個典型,一個被無產階級改造成功的資本家的代表。

但是,這就像是一個人身上的氣質一樣,哪怕你身上穿得是粗衣劣布,可那份天生的,或是長久以來浸淫得來的海派氣質,卻還是能讓你穿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味道來。也許正是這一點,讓一些人看不順眼了,嫉妒了,甚至忌恨了,於是,他們就越發努力的想要的抹煞掉它身上這份與眾不同的氣質,想讓它與他們變得一樣,這樣,他們就不會自卑、羨慕、嫉妒乃至恨了,沒準還會帶著一點居高臨下的得意。

漸漸地,一個天生麗質難掩的大小姐,就這麽變成了一個看著便扭、古怪、不中不洋、又資又社的“鐘樓怪人”。都說“強扭的瓜不甜”,於上海而言,同樣道理。於是,在一九四九年以後的很長時間裏,甚至直到今天,它已經成為一個被改造的面目全非、甚至有些畸形的模樣,讓許多人,許多當年無奈的離開它,一直將它默默的放在心裏許多年,在遙遠的異國他鄉深深懷念著它的人,看不懂,遺憾、不是滋味,還有憤怒。

於是,很多人回來了之後又帶著深深的遺憾走了,還有很多人聽回去的人說了之後,寧願死守著腦海中的那份回憶,再也沒有踏上曾經的故土。那英有首歌唱道:相見不如懷念。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無意為哪個政權歌功頌德,也無意詆毀哪個政權。我只相信事實。所有史學家都無法否認,上海的黃金歲月,不是改革開放後的今天,而是民國時的二三十年代。哪怕是國共抗戰那段時間,也無法抹煞上海曾經的光輝歲月。然而,一九四九年以後,上海的光芒逐漸淡去,黯淡,到了文革時代,簡直就是黑暗一片。它的光芒,終於被日益繁榮的香港所取代。於是,曾經璀璨的明珠光芒再也不曾恢覆,即便是到了今天,言必稱“國際大都市”的上海,也再沒有了當年身上那股資本家大小姐的優雅氣質,而是如“交際花”一樣的艷俗氣味。惹眼、濃烈、誘人卻品之無味,不過爾爾。

有人看到這裏,不免要說,你說這些話怎麽聽著好像在為上海叫屈,好像很不滿今天的上海變成這個樣子,你這純粹是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得了便宜還賣乖!是不是因為你自己是上海的女兒,所以就這麽扯著脖子為上海叫好呢?

為什麽不呢?有誰會不愛自己的家鄉呢?有誰會不為自己的家鄉說好話呢?我相信很多人心裏都會有這種感覺,也越來越懷念曾經的上海,過去的上海,不然,電視臺裏不會總是制作與播放懷舊的上海紀錄片、書架上也不會總是出版大量的關於老上海生活的書籍、許許多多的上海人也不會總是去懷念幾十年前並不富裕的舊日上海生活,包括很多商家也不會總是拿老上海的商品和商標來尋找新的商機。

如果沒有比較,也就無從感慨。如果沒有感慨,也就不會想到要去懷舊。

我沒有寫這篇故事之前,想的東西並不很深,但是,寫了之後,從那麽故紙堆裏看到的東西,就開始讓我無法不想這許多的事情。

前面我說過,歷史總是在不斷的輪回重覆著,我們處於生活之中,常常都會在事後發現這麽神奇的重覆。

我小的時候,外婆家住在淮海路上,也就是淮海公園的對面,今天高樓大廈聳立的地方。那裏是當年法租界的地盤,是真正的市中心。後來八十年代末期,市政動遷,搬去了浦東,也就是今天嶗山東路濰坊路這一塊。我那時正住在外婆家,小學也就轉學去了浦東。當年小學畢業的時候,按家住地塊劃分就讀的中學,我念的小學所在地塊並沒有劃分到浦東新區中學的範圍裏,而是屬於隔了一江的黃浦區管轄,於是,當年中學入學志願表上,擡頭全部都是“黃浦區”。

許多年過去了,很多事情都在發生著變化,而那些變化常常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想到過的,有一條極其有趣的生活軌跡悄悄的在前進著,現在回想起來,這條有趣的生活線仿佛被一根針串聯了起來,被一個人拿在了手中,來回的穿梭,織就了一副循環往覆的生活畫面。

兒時,我的生活圈子從原來的盧灣區走到了浦東新區,念書時,又從浦東新區變成了黃浦區,中學畢業的時候,又從黃浦區變成了浦東新區,工作之後又從浦東新區變成了盧灣區,當有一天,突然盧灣區不存在了,我又再度回到了黃浦區。

以前,我只知道外婆家是在當年的法租界,也就是盧灣區淮海路;奶奶家是在當年的公共租界,也就是南市區蓬萊路。沒有想到的是,許多年之後,南市區被撤銷,並給了黃浦區,又過了好幾年之後,盧灣區又被撤銷,還是並給了黃浦區。我在開始寫這篇故事的時候,翻閱資料後才赫然發現,原來我現在居住的地方,居然也屬於當年的法租界。在盧灣並入黃浦的時候,我不免要萬分感慨的想到:多麽有意思啊,來來去去,兜兜轉轉,我總是繞不開個地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被我剛才這麽繞來繞去的說法看得暈了,但至少對我而言,人生的軌跡在重疊,生活的道路也在不斷的循環往覆著,就好像在走一個圓圈,哪怕走的再遠,到頭來,還是在走一個圓圈,無論如何都走不出這樣一個圈子裏去。那天,我就站在自己住的老宅之下,仰頭看著這一幢幢上海最典型的石庫門老房子,腦子裏就好像有這麽一根看不見的線一樣,將這些事情全部的穿在一起,一個個的從我眼前閃過。

我住的老宅建於一九二五年,至今已經有八十七年的歷史。在我的廚房對面大約三米左右的地方,就是另外一幢石庫門房子的墻壁,可以這樣說,我如果用晾衣服的竹竿從廚房裏架出去,可以輕易的伸到對面房子的窗戶裏。我還可以很清晰的看見對面石庫門房子的磚墻上,還有著當年燒造墻磚的工人在墻磚上劃寫的印記,那分明就是一些英文符號。可以這樣說,再過十三年,如果我住的這一片房子還沒有被拆遷的話,那麽,我與住在這一區的所有人,都是住在了老古董文物裏了。

也許有人要說了,區區一百年,有什麽了不起啊,人家北京的老百姓還不是有些住在清朝王公大臣們當年建造的老宅子裏?那至少也得有一百五六十年的歷史了,比起你這還不到百年的房子,不稀奇。

是啊,與歷史文化厚重的城市相比,一百年的房子不算什麽,可是在上海,這麽一個近代才開始大放異彩的海派城市,在經歷了一輪輪拆遷與改造之後,一百年的房子當然就該算是文物了。就連上海很著名的步高裏,也不過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所以這樣想的話,我這樣說,就不算誇張和得意了。

文章開篇的時候,我說過,有一天,我為突然聞到鄰居家傳出的熟悉的飯香而感到了動容,觸動了我內心深處那深藏著的記憶。的確,我天天回家都能聞到各種各樣的飯香,但是,那些飯香的味道,常常都不是我兒時記憶中的味道。因為我總是被許多迥然於上海人家的飯菜味道所包圍,我已經很久沒有聞到那樣純粹的上海弄堂的味道了。

正如北京人懷念四合院生活中那份與鄰裏和睦融洽的氣氛一般,上海人最懷念的就是弄堂裏的別樣生活。長長的弄堂裏,前前後後的石庫門房子裏住著的全是熟悉的爺爺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嬸嬸還有許多的小夥伴。孩子們呼朋引伴的一起上學、放學、玩耍;老年人們總坐在自己家門口乘涼、喝茶、下棋、打牌;大人們下了班總在一起洗菜、燒飯、聊天……鄰裏間有事情一起幫忙,有困難一起解決,哪怕是拌了嘴了,也總是會有許多人出來勸架。

孩子們要是哪個忘記回家時帶了鑰匙,就跑到隔壁鄰居家裏或是住在樓下的同學家裏做功課,大人們要是哪天加班晚回家,沒辦法燒飯,好心的鄰居總是會留了孩子在自己家裏吃晚飯,直到大人回來才親自送了回去。誰家要是燒了什麽好吃的菜,都會送給鄰居們去嘗嘗;樓上樓下的鄰居有許多都是親如一家人,有些相處的甚至比自己的親兄妹還要好。

在我們孩子看來,長長的弄堂像個大大迷宮,總是跑也跑不完,從鄰居家飄出的飯菜香味道是那樣的好,坐在房門口的爺爺奶奶看見我們嬉戲打鬧時的關切聲總是那樣親切,就連和小夥伴們吵架時的哭鬧都已經成為了我永遠無法忘記的美好的記憶。

只是,如今,這一切已成永訣。這樣快樂而單純的日子,已如黃鶴一般,一去不回頭。我兒時玩耍的那條弄堂早已拆遷,當年一起玩耍過的同伴如今散落在上海何方已不得而知,那種熟悉的飯菜香和蔭深的弄堂味道也許久不曾聞到,就連聲聲在耳的親切的滬語,現在聽到的也是越來越少。因為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上海人已經在外地客群起而攻之的包圍下,變成了弱勢群體,在無數的指責聲中,上海人連說自己本地的語言都變成了一種被禁忌的事情,變成了被視為歧視外地客的一種方式。

多麽可笑的指責啊!難道讓上海的本土文化完全湮滅,乃至找不到自己的歸屬感,變成一個沒有特色的大眾城市,這樣就對了麽?每每想到這樣的事情,我總是忍不住遙想當年上海的燦爛與光輝。我知道,這種做法無異於遲暮的英雄,遙想年輕時英勇無畏的自己。面對此情此景,我總是很無奈。我身邊的很多人也都很無奈。而我能做的,只是堅持。

現在,我回家,回到那條同樣長長的弄堂,聞到的是更多的來自全國各地的飯菜香,聽到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南腔北調,見到的也全是陌生的外來面孔。也因此,我更懷念記憶深處的一切。我懷念那段純粹而簡單的日子,懷念那段沒有富裕生活卻精神豐富的日子,同樣,傷逝上海曾經擁有的璀璨歲月與繁華往昔。

民國時代的故事讓我想到了這些繁雜的事情,讓我開始追尋一九四九年前的上海,也讓我對今天的上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無意擡高這座城市,因為它不用我盛讚與褒揚也已經赫然遺世而獨立;我也無意貶低其他城市,因為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文化與氣韻,無謂誰高誰低。

我的確是在為我的故鄉而感到遺憾,我的確希望它今後能變得更有自我性,更有屬於自己的味道,至少恢覆一些曾經的感覺,而不是單純的為討好誰,為避忌一些人的看法而刻意的勉強自己改變。

一個自信的人,是不會因為外來的批評而變得怯懦;只有一個自卑的人,才會格外的在意自己的短處,容不下別人看他的眼光。人如此,城市如此,國家也如此。

我愛上海,有許多個理由。寫了這個故事之後,我更愛它。為它曾經有的輝煌,為它曾經有過的黑暗,也為它的將來。我希望,將來能有更多的人認可它,理解它,接受它,然後同我一樣,真的愛它。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