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347.洪承疇也想修路(求月票、推薦票,求收藏)
關燈
小
中
大
第347章.347.洪承疇也想修路(求月票、推薦票,求收藏)
在旅順城呆了幾天後,洪承疇他們北上南關,那裏是他們重點考察的地方之一。
隨著天氣轉暖,水泥的供應量開始跟上,旅順到南關的公路也開始修建,並且采用了兩頭對進的方式,施工進度並不慢。
金州軍的道路建設標準一向比較高,規劃的旅順到南關公路為主幹道,有二十米寬,足夠四輛四輪馬車並駕齊驅了。不過為了盡快打通這條主動脈,現在只施工了一半,另外一半後續再進行施工。
交通對於軍隊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特別是步兵,依賴性非常大,幾乎所有的行軍都是沿著道路展開。哪怕是騎兵,除非萬不得已,也是會沿著道路行軍的。
比起清軍,無論是朝廷的軍隊還是金州軍,行軍打仗都有大量的輜重,對後勤補給的依賴度非常高。特別是糧食,往往決定了明軍的生死。而糧食的運輸非常消耗運力,沒有安全的補給線,明軍根本就無法長期作戰。
明軍物資運輸為什麽這麽困難?說到底還是交通不暢惹的禍。
以如今的運輸情況,南方還好一點,可以用船進行糧食運輸,損耗會小一些。但是在北方,糧食運輸全靠馬車和人挑。受道路條件限制,馬車都是兩輪的,載重量有限,效率極其低下。往往十石糧食,運到前線就只剩下一石,其他的全在路上消耗了。
要是前線作戰的軍隊達到十幾萬、幾十萬的規模,時間一長,僅僅是糧食的補給就可以將朝廷拖垮。
所以清軍在與明軍作戰時,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憑借自己的機動性斷明軍的糧道。一旦糧道被斷,用不了多久,明軍就會自行崩潰。
旅順到南關的這條主動脈不光關系到以後的兵員調動和後勤運輸,也是遼南經濟發展的任督二脈,一旦打通了,將會大大促進遼南的經濟發展。
“興漢,如果這條路修通了,從旅順運糧食到南關損耗幾何?”洪承疇騎在馬背上,對身邊的魯若麟問道。
洪承疇拒絕坐船走海路到南關,而是非要沿陸路走一遭,順便看看遼南的具體情況。
既然如此,魯若麟只得作陪,大家騎馬前往南關。
“要是全線貫通,以旅順到南關的距離,用四輪馬車的話,最多兩天就可以走一趟,損耗不會超過一成。”魯若麟默默估算了一下給出了答案。
“一成?怎麽會這麽低?”洪承疇和吳三桂他們驚訝了,要知道明軍的運糧損耗一般都是以幾倍來計算的。
“這水泥路和四輪馬車可不是那些官道和兩輪車能夠比的,不但載重量翻了幾倍,而且速度更快,對馬匹的要求也低,損耗自然就降下來了。”魯若麟解釋道。
洪承疇他們回想了一下在旅順見過的四輪馬車,確實比兩輪的裝貨量大多了,只是一看就知道對道路的要求也要高得多。只有配上水泥路,四輪馬車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優勢。
關寧軍的運輸問題同樣非常棘手,特別是前線錦州,無論是糧食還是物資,完全靠後方支撐,一路上的損耗自然也是天文數字,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但是為了整個遼東防線,朝廷再困難也要保住錦州,只能持續不斷的為它輸血。
“興漢,你說從山海關修一條到錦州的水泥路行不行得通?”洪承疇略帶興奮的問道。
魯若麟想了想,點頭說道:“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麽長的路只怕花費不會小吧。”
只要有水泥、有錢,就是把大明全國都修上水泥路也沒問題,關鍵是洪承疇有錢嗎?他現在連軍餉都湊不齊,更不用說有錢修路了。
但是這個念頭一旦興起,在洪承疇的腦海裏就怎麽也揮之不去。
這些年歷任的薊遼總督或者遼東經略都沒有什麽好下場,與後勤供應也有非常大的關系。
要說明軍對上清軍不堪一擊也不完全對,至少關寧軍現在還能守住自己的地盤,所以明軍的戰鬥力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差。
朝廷對薊遼總督的期望非常高,總是希望能夠一戰定乾坤,將韃子打死打殘。但是朝廷對遼東軍的支援總有一個限度,不可能無限量的供應糧草物資,這就需要明軍速戰速決。實在是因為朝廷太窮了,拖不起。
為何每次大戰的時候,朝廷總是催促前線出擊進兵,就是因為後方吃緊,朝廷希望盡快結束戰事。
但是這樣的後果往往非常嚴重,現在的明軍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與清軍野戰。如果守城還有一戰之力,一旦出城就只有被打敗的命運了。
打了敗仗總要有人承擔責任,薊遼總督或者遼東經略就成了背黑鍋的對象。至於那些武將,有實力、有後臺,或者拉幫結派的朝廷不敢動,被處罰或者處死的反而是那些拼死作戰,損耗嚴重的。
這也造成了明軍的將領們喜歡擁兵自重,不是他們有多大的野心,而是因為手下的士兵就是他們的保命符。這樣的情況下,誰還願意死戰?
當然,如果局勢有利,武將們還是願意博一把的。局勢不好,武將們不聽命令鳥獸雲散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遼東有一條水泥路,那麽同樣的物資供給數量下,明軍堅持的時間會長很多,在戰術的選擇上也就有了更多的餘地,而不會那麽被動了。
“這條路一定要修,哪怕是砸鍋賣鐵也要修!”洪承疇想到修路的好處,愈發堅定了修路的決心。“我們不是要建水泥廠嗎?生產出來的水泥全部用來修路,這樣的話花費會小很多。”
“即使水泥我們可以自產,但是修路的人力還有糧食呢?這些消耗也不小啊。”魯若麟問道。
對於洪承疇修路魯若麟是支持的,畢竟對於金州軍的長遠目標來說,良好的交通可以在將來為金州軍減少很多麻煩。
“只要你們在遼南穩住,韃子就不敢輕易的南下錦州一線,我們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完全可以將士兵們利用起來修路。至於糧食,我來想辦法。”洪承疇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修路還是有一定的操作性的。
只要向朝廷闡明厲害,講清楚修路的好處,朝廷還是有可能同意關寧軍修路的。畢竟遼東對朝廷來說已經是承受不起的負擔了,如果修路能夠大規模的減少糧食和物資損耗,朝廷應該還是願意試一下的。
“如果大人真要修路,金州軍願意提供支持。不過金州軍的糧食也不多,只能提供技術人員和修路工具。”魯若麟趁機展示了自己的誠意。
“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更放心了。”洪承疇大喜,覺得可能性又增加了不少。“不能總占你們的便宜,錢我們沒有,到時候用東西換吧。”
魯若麟笑了笑,“都聽您的。不過這修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大人信得過我,可以將糧食物資的運輸交給我們。我們走海路運送,不但更快,損耗也會小很多。”
洪承疇點點頭,認可魯若麟的說話:“想法不錯,只是茲事體大,還需要上報朝廷批準才行。”
魯若麟聽了就不再多語了。
物資運輸在明軍有很大的利益鏈條,沿線無數的軍民靠吸這條線上的血過活,一旦斷了他們的生路,還不知道會惹出什麽是非來,所以洪承疇也不敢輕易的改變運輸方式。
這就像大家都知道海運更加劃算,但是每年的漕糧依然要走運河一樣。無他,靠這條運河謀生和發財的人太多了,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集團。任何妄圖改變漕糧運輸方式的人都會受到他們的瘋狂攻擊,根本改變不了現狀。
雖然洪承疇受金州軍修路的影響有了在遼東修路的想法,但是真正付諸實施的話還要花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申請和協調,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決定的。
至於吳三桂他們這些軍頭,在不影響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們對修路還是支持的。再怎麽說修路也是好事,打起仗來更方便,就是逃跑也會跑得更快一些不是。
修路的話題就此打住,洪承疇將註意力轉移到了沿途的村莊上。
比起幾個月前,沿途移民們的村莊已經漸漸有了模樣,大量的房子被建了起來,成片成片的耕地得到了修整和開墾,一群群的百姓正在地裏勞作。
遼南的春耕已經接近尾聲,小麥已經種下,百姓們的心裏開始有了些底氣。只要地裏還有莊稼,家裏還有糧食,等到秋收之後,這些百姓就不需要金州軍的救濟,能夠實現自給自足了。
雖然春耕快要結束了,但是百姓們並沒有因此而歇息,而是繼續開墾田地,準備種植玉米、紅薯、土豆。
這些百姓從來沒擁有過如此多的土地,所以爆發出來的生產熱情讓人難以想象。他們恨不得連睡覺都睡在地裏,為的就是能夠多開墾一畝田,多收獲一些糧食。
幾十萬移民的到來正在逐漸填滿遼南的每一寸土地,荒廢多時的田地再次煥發了勃勃生機。用不了多久,這裏將會是一片繁榮富庶的土地。
民以食為天,對於以農立國的大明來說,農事是無比神聖的。洪承疇看著這些辛勤勞作的百姓,臉上不自覺的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真好啊。農為國本,即使征戰也不能忘了耕種。興漢,你做的很好。”洪承疇在旅順得了金州軍那麽多的好處也沒見誇獎幾句,此時見了春耕的場景,實在是忍不住自己的喜悅之情,可見對魯若麟有多滿意。
華夏人熱愛耕種的習慣是深入骨髓的,從來不會浪費一寸可以耕種的土地。這種觀念甚至超越了階層,成了民族特性。後世的華夏被稱為基建狂魔,也是這種特性的一種延伸。
華夏人喜歡創造,享受那種從無到有、化不可能為可能的過程。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一鋤一鋤的征服著自然、改造著自然,為華夏人開創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這麽好的地都讓韃子給糟蹋了,還是交給我們漢人更有價值。”魯若麟的話絕對發自內心,說到對土地的利用,漢人幾乎秒殺世界上的其他所有族群。
“說得對。”洪承疇非常認同魯若麟的話,這個時代的漢人確實有這個自信。“聽說你招了幾十萬的流民,遼南的地夠分嗎?”
洪承疇對金州軍也不是一點都不了解,起碼金州軍前段時間在京師周邊的大動作他還是知道的。
“光遼南這點地確實已經有些不夠了,不過北邊的長生島面積也不小,後來的流民都安置到那裏去種地了。加上長生島,安置這些流民就沒有什麽問題了。”魯若麟趁此機會將金州軍占據長生島的事情說了出來。
洪承疇看似不經意的問道:“聽說東江軍也被你安置到長生島了?”
“確實是的。”魯若麟點點頭,“下官已經向總督府行文了,大人沒有收到嗎?”
“本督還未看到,可能是書吏疏忽了。”洪承疇在那裏裝糊塗,“說說看,為什麽放著好好的皮島不要跑到長生島去?”
“沒有說不要皮島啊,我們在那裏還是留了駐軍的。只是皮島面積狹小,養活不了那麽多人,遼南都督府決定適當減少皮島的駐軍數量罷了。而且現在韃子的註意力放在了遼南一線,皮島駐軍的騷擾作用已經不大了,還不如移駐到長生島,與遼南形成掎角之勢。”魯若麟馬上開始叫屈,堅決不承認放棄了皮島。
雖然皮島是東江軍借朝鮮的,但是既然已經進了金州軍的口袋,怎麽可能還回去?從此以後,皮島就是我華夏的固有領土了。
“這樣的大事,還是應該提前告知總督府,讓我也好有個準備。”洪承疇點到為止,稍稍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下官處事不周,請大人責罰。”魯若麟主動低頭,態度非好。
洪承疇也就是找個由頭展示一下自己的權威,見魯若麟態度這麽好,目的也達到了,自然不會真的責罰魯若麟,否則雙方的面子都會很難看。
“下不為例。如今大敵當前,你我應當同心協力共度時艱,千萬不能疏忽大意。”洪承疇語氣溫和的說道。
畢竟金州軍與其他明軍不同,洪承疇不能強壓,只能懷柔,否則關系鬧僵了對他也沒有什麽好處。
“下官謹記。”魯若麟一如既往的恭謹,實在讓人挑不出什麽錯來。
能屈能伸,在共同的利益面前,魯若麟並不介意低調一些給足洪承疇面子。
雖然魯若麟一行走得並不快,但是第二天他們就看到了橫亙在遠方的南關城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旅順城呆了幾天後,洪承疇他們北上南關,那裏是他們重點考察的地方之一。
隨著天氣轉暖,水泥的供應量開始跟上,旅順到南關的公路也開始修建,並且采用了兩頭對進的方式,施工進度並不慢。
金州軍的道路建設標準一向比較高,規劃的旅順到南關公路為主幹道,有二十米寬,足夠四輛四輪馬車並駕齊驅了。不過為了盡快打通這條主動脈,現在只施工了一半,另外一半後續再進行施工。
交通對於軍隊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特別是步兵,依賴性非常大,幾乎所有的行軍都是沿著道路展開。哪怕是騎兵,除非萬不得已,也是會沿著道路行軍的。
比起清軍,無論是朝廷的軍隊還是金州軍,行軍打仗都有大量的輜重,對後勤補給的依賴度非常高。特別是糧食,往往決定了明軍的生死。而糧食的運輸非常消耗運力,沒有安全的補給線,明軍根本就無法長期作戰。
明軍物資運輸為什麽這麽困難?說到底還是交通不暢惹的禍。
以如今的運輸情況,南方還好一點,可以用船進行糧食運輸,損耗會小一些。但是在北方,糧食運輸全靠馬車和人挑。受道路條件限制,馬車都是兩輪的,載重量有限,效率極其低下。往往十石糧食,運到前線就只剩下一石,其他的全在路上消耗了。
要是前線作戰的軍隊達到十幾萬、幾十萬的規模,時間一長,僅僅是糧食的補給就可以將朝廷拖垮。
所以清軍在與明軍作戰時,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憑借自己的機動性斷明軍的糧道。一旦糧道被斷,用不了多久,明軍就會自行崩潰。
旅順到南關的這條主動脈不光關系到以後的兵員調動和後勤運輸,也是遼南經濟發展的任督二脈,一旦打通了,將會大大促進遼南的經濟發展。
“興漢,如果這條路修通了,從旅順運糧食到南關損耗幾何?”洪承疇騎在馬背上,對身邊的魯若麟問道。
洪承疇拒絕坐船走海路到南關,而是非要沿陸路走一遭,順便看看遼南的具體情況。
既然如此,魯若麟只得作陪,大家騎馬前往南關。
“要是全線貫通,以旅順到南關的距離,用四輪馬車的話,最多兩天就可以走一趟,損耗不會超過一成。”魯若麟默默估算了一下給出了答案。
“一成?怎麽會這麽低?”洪承疇和吳三桂他們驚訝了,要知道明軍的運糧損耗一般都是以幾倍來計算的。
“這水泥路和四輪馬車可不是那些官道和兩輪車能夠比的,不但載重量翻了幾倍,而且速度更快,對馬匹的要求也低,損耗自然就降下來了。”魯若麟解釋道。
洪承疇他們回想了一下在旅順見過的四輪馬車,確實比兩輪的裝貨量大多了,只是一看就知道對道路的要求也要高得多。只有配上水泥路,四輪馬車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優勢。
關寧軍的運輸問題同樣非常棘手,特別是前線錦州,無論是糧食還是物資,完全靠後方支撐,一路上的損耗自然也是天文數字,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但是為了整個遼東防線,朝廷再困難也要保住錦州,只能持續不斷的為它輸血。
“興漢,你說從山海關修一條到錦州的水泥路行不行得通?”洪承疇略帶興奮的問道。
魯若麟想了想,點頭說道:“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麽長的路只怕花費不會小吧。”
只要有水泥、有錢,就是把大明全國都修上水泥路也沒問題,關鍵是洪承疇有錢嗎?他現在連軍餉都湊不齊,更不用說有錢修路了。
但是這個念頭一旦興起,在洪承疇的腦海裏就怎麽也揮之不去。
這些年歷任的薊遼總督或者遼東經略都沒有什麽好下場,與後勤供應也有非常大的關系。
要說明軍對上清軍不堪一擊也不完全對,至少關寧軍現在還能守住自己的地盤,所以明軍的戰鬥力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差。
朝廷對薊遼總督的期望非常高,總是希望能夠一戰定乾坤,將韃子打死打殘。但是朝廷對遼東軍的支援總有一個限度,不可能無限量的供應糧草物資,這就需要明軍速戰速決。實在是因為朝廷太窮了,拖不起。
為何每次大戰的時候,朝廷總是催促前線出擊進兵,就是因為後方吃緊,朝廷希望盡快結束戰事。
但是這樣的後果往往非常嚴重,現在的明軍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與清軍野戰。如果守城還有一戰之力,一旦出城就只有被打敗的命運了。
打了敗仗總要有人承擔責任,薊遼總督或者遼東經略就成了背黑鍋的對象。至於那些武將,有實力、有後臺,或者拉幫結派的朝廷不敢動,被處罰或者處死的反而是那些拼死作戰,損耗嚴重的。
這也造成了明軍的將領們喜歡擁兵自重,不是他們有多大的野心,而是因為手下的士兵就是他們的保命符。這樣的情況下,誰還願意死戰?
當然,如果局勢有利,武將們還是願意博一把的。局勢不好,武將們不聽命令鳥獸雲散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遼東有一條水泥路,那麽同樣的物資供給數量下,明軍堅持的時間會長很多,在戰術的選擇上也就有了更多的餘地,而不會那麽被動了。
“這條路一定要修,哪怕是砸鍋賣鐵也要修!”洪承疇想到修路的好處,愈發堅定了修路的決心。“我們不是要建水泥廠嗎?生產出來的水泥全部用來修路,這樣的話花費會小很多。”
“即使水泥我們可以自產,但是修路的人力還有糧食呢?這些消耗也不小啊。”魯若麟問道。
對於洪承疇修路魯若麟是支持的,畢竟對於金州軍的長遠目標來說,良好的交通可以在將來為金州軍減少很多麻煩。
“只要你們在遼南穩住,韃子就不敢輕易的南下錦州一線,我們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完全可以將士兵們利用起來修路。至於糧食,我來想辦法。”洪承疇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修路還是有一定的操作性的。
只要向朝廷闡明厲害,講清楚修路的好處,朝廷還是有可能同意關寧軍修路的。畢竟遼東對朝廷來說已經是承受不起的負擔了,如果修路能夠大規模的減少糧食和物資損耗,朝廷應該還是願意試一下的。
“如果大人真要修路,金州軍願意提供支持。不過金州軍的糧食也不多,只能提供技術人員和修路工具。”魯若麟趁機展示了自己的誠意。
“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更放心了。”洪承疇大喜,覺得可能性又增加了不少。“不能總占你們的便宜,錢我們沒有,到時候用東西換吧。”
魯若麟笑了笑,“都聽您的。不過這修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大人信得過我,可以將糧食物資的運輸交給我們。我們走海路運送,不但更快,損耗也會小很多。”
洪承疇點點頭,認可魯若麟的說話:“想法不錯,只是茲事體大,還需要上報朝廷批準才行。”
魯若麟聽了就不再多語了。
物資運輸在明軍有很大的利益鏈條,沿線無數的軍民靠吸這條線上的血過活,一旦斷了他們的生路,還不知道會惹出什麽是非來,所以洪承疇也不敢輕易的改變運輸方式。
這就像大家都知道海運更加劃算,但是每年的漕糧依然要走運河一樣。無他,靠這條運河謀生和發財的人太多了,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集團。任何妄圖改變漕糧運輸方式的人都會受到他們的瘋狂攻擊,根本改變不了現狀。
雖然洪承疇受金州軍修路的影響有了在遼東修路的想法,但是真正付諸實施的話還要花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申請和協調,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決定的。
至於吳三桂他們這些軍頭,在不影響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們對修路還是支持的。再怎麽說修路也是好事,打起仗來更方便,就是逃跑也會跑得更快一些不是。
修路的話題就此打住,洪承疇將註意力轉移到了沿途的村莊上。
比起幾個月前,沿途移民們的村莊已經漸漸有了模樣,大量的房子被建了起來,成片成片的耕地得到了修整和開墾,一群群的百姓正在地裏勞作。
遼南的春耕已經接近尾聲,小麥已經種下,百姓們的心裏開始有了些底氣。只要地裏還有莊稼,家裏還有糧食,等到秋收之後,這些百姓就不需要金州軍的救濟,能夠實現自給自足了。
雖然春耕快要結束了,但是百姓們並沒有因此而歇息,而是繼續開墾田地,準備種植玉米、紅薯、土豆。
這些百姓從來沒擁有過如此多的土地,所以爆發出來的生產熱情讓人難以想象。他們恨不得連睡覺都睡在地裏,為的就是能夠多開墾一畝田,多收獲一些糧食。
幾十萬移民的到來正在逐漸填滿遼南的每一寸土地,荒廢多時的田地再次煥發了勃勃生機。用不了多久,這裏將會是一片繁榮富庶的土地。
民以食為天,對於以農立國的大明來說,農事是無比神聖的。洪承疇看著這些辛勤勞作的百姓,臉上不自覺的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真好啊。農為國本,即使征戰也不能忘了耕種。興漢,你做的很好。”洪承疇在旅順得了金州軍那麽多的好處也沒見誇獎幾句,此時見了春耕的場景,實在是忍不住自己的喜悅之情,可見對魯若麟有多滿意。
華夏人熱愛耕種的習慣是深入骨髓的,從來不會浪費一寸可以耕種的土地。這種觀念甚至超越了階層,成了民族特性。後世的華夏被稱為基建狂魔,也是這種特性的一種延伸。
華夏人喜歡創造,享受那種從無到有、化不可能為可能的過程。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一鋤一鋤的征服著自然、改造著自然,為華夏人開創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這麽好的地都讓韃子給糟蹋了,還是交給我們漢人更有價值。”魯若麟的話絕對發自內心,說到對土地的利用,漢人幾乎秒殺世界上的其他所有族群。
“說得對。”洪承疇非常認同魯若麟的話,這個時代的漢人確實有這個自信。“聽說你招了幾十萬的流民,遼南的地夠分嗎?”
洪承疇對金州軍也不是一點都不了解,起碼金州軍前段時間在京師周邊的大動作他還是知道的。
“光遼南這點地確實已經有些不夠了,不過北邊的長生島面積也不小,後來的流民都安置到那裏去種地了。加上長生島,安置這些流民就沒有什麽問題了。”魯若麟趁此機會將金州軍占據長生島的事情說了出來。
洪承疇看似不經意的問道:“聽說東江軍也被你安置到長生島了?”
“確實是的。”魯若麟點點頭,“下官已經向總督府行文了,大人沒有收到嗎?”
“本督還未看到,可能是書吏疏忽了。”洪承疇在那裏裝糊塗,“說說看,為什麽放著好好的皮島不要跑到長生島去?”
“沒有說不要皮島啊,我們在那裏還是留了駐軍的。只是皮島面積狹小,養活不了那麽多人,遼南都督府決定適當減少皮島的駐軍數量罷了。而且現在韃子的註意力放在了遼南一線,皮島駐軍的騷擾作用已經不大了,還不如移駐到長生島,與遼南形成掎角之勢。”魯若麟馬上開始叫屈,堅決不承認放棄了皮島。
雖然皮島是東江軍借朝鮮的,但是既然已經進了金州軍的口袋,怎麽可能還回去?從此以後,皮島就是我華夏的固有領土了。
“這樣的大事,還是應該提前告知總督府,讓我也好有個準備。”洪承疇點到為止,稍稍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下官處事不周,請大人責罰。”魯若麟主動低頭,態度非好。
洪承疇也就是找個由頭展示一下自己的權威,見魯若麟態度這麽好,目的也達到了,自然不會真的責罰魯若麟,否則雙方的面子都會很難看。
“下不為例。如今大敵當前,你我應當同心協力共度時艱,千萬不能疏忽大意。”洪承疇語氣溫和的說道。
畢竟金州軍與其他明軍不同,洪承疇不能強壓,只能懷柔,否則關系鬧僵了對他也沒有什麽好處。
“下官謹記。”魯若麟一如既往的恭謹,實在讓人挑不出什麽錯來。
能屈能伸,在共同的利益面前,魯若麟並不介意低調一些給足洪承疇面子。
雖然魯若麟一行走得並不快,但是第二天他們就看到了橫亙在遠方的南關城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