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袁術稱帝 (1)
關燈
小
中
大
“韓遂原名韓約,中平年間被羌胡首領北宮伯玉挾持叛亂,與同鄉邊章共同專任軍政。韓遂假托誅宦官之名入寇三輔,與皇甫嵩、董卓戰,勝;與張溫、董卓戰,再勝。殺北宮伯玉、邊章等人,擁兵十餘萬,與馬騰等連和。其後為皇甫嵩、董卓所拒,敗多勝少。
“初平三年,韓遂、馬騰等降,率眾詣長安。以韓遂為鎮西將軍,遣還涼州;馬騰為征西將軍,屯軍郿縣。”
“興平元年,馬騰攻李傕,韓遂與騰合兵,敗,被斬首萬餘級。韓遂、馬騰引兵回涼州,樊稠追擊,韓遂使人約稠相見,與其駢馬交臂相加,笑語良久。李傕遂與樊稠相猜疑。四月,貶馬騰為安狄將軍,韓遂為安羌將軍。遂、騰結為異姓兄弟,甚親。”
“去年,馬騰攻韓遂,遂走,合眾還攻騰,殺騰妻、子,連續交戰數次,沒有和解。於是下隴入關中,更相仇敵。”
先時西北部戰事頻繁,關中又有李傕、郭汜等人作亂,即使是以消息靈通著稱的南陽也搞不清西北部具體發生了什麽事。此刻聽熟知內情的鐘繇將事情簡要介紹了一下,堂中人相互交換眼神,小聲議論,共同的感受就一個字——亂。
一會兒分離,一會兒連和;一會兒叛亂,一會兒投降;一會兒結為兄弟,親親熱熱,一會兒結成仇讎,殺其家人;變詐萬端,反覆無常,聽上去就是一團亂麻,讓人無從下手。
王瑯知道這還不算什麽,建安年間上演的劇情才叫一個匪夷所思,鬼神難料,最後弄得中原人都對此麻木了,拖到建安二十年韓遂病死才把這一禍患徹底解決。
在主位上聽了一陣,王瑯把目光移向賈詡:“賈公以為呢?”
堂中安靜下來。
王瑯征辟三輔人,接納西涼人,都是天下之主的心胸氣度,在南陽就跟隨王瑯的舊人對此雖然能夠理解,但存在偏見也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潁川人,當年董卓遣部將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出關東虜掠,在潁川殺虜無遺,雙方就此對立。
聽王瑯不稱賈詡的表字文和,而用了賈公的尊稱,眾人不由多心,甚至暗暗揣測他如董昭一般,私下裏與王瑯有過密謀建策,取得王瑯的信任,一時間都有些諱莫如深。
賈詡上次單獨面見王瑯的時候還是“文和先生”,這也是第一次聽到被稱為“賈公”。他熟谙人心好惡,洞悉人性弱點,見堂中霎時一靜,鴉雀無聲,便知道這些人懷疑自己進獻了一些不能告訴外人的奇策,成了陳平那樣的君王腹心之臣,因此不敢隨意開口,害怕無意間觸碰禁忌,惹禍上身。
不過他是王瑯核心決策層中唯一一名西涼人,不像汝潁人、荊州人那樣可以抱團,又不是最早追隨王瑯的舊臣,被視為純臣有利於保全自己,於是道:“西方將帥以十數,莫能相一,唯韓遂馬騰最強。然此二者皆一方之霸,無稱雄天下之意。”
王瑯微微點頭,天下諸侯雖多,真正一心致力於統一的也就是曹操、袁紹兩人。
東吳方面的進取派以周瑜為首,他是堅定支持孫權二分天下,甚至進一步統一天下的,但孫權對他的主張其實不以為然,孫權更傾向於魯肅提出的三分鼎足之策,其後東吳也是照此實施。
西蜀方面的丞相諸葛亮一共組織了五次北伐,並在名作《出師表》中表達了“興覆漢室,還於舊都”的志向,但從實際效果來看,與其說他是試圖以區區益州之力,北伐占據涼州、雍州、司隸、並州、冀州、兗州、豫州、幽州、青州、徐州十州之地的曹魏,倒不如說他是以外部戰爭緩解內部矛盾,通過北伐之舉凝聚人心,穩固蜀漢。
其餘諸侯更不足論。
“韓遂變詐多智,馬騰雄異賢厚,故終不能同器。且彼輩扼守險要,大軍難以速克,願將軍以袁紹攻公孫瓚為鑒。”
賈詡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韓遂、馬騰性格不合,可以離間兩人,讓兩人相互牽制,二是說韓遂陰險多智,城府森嚴,而且扼守住險要的地形,不是能夠快速攻克的敵人。希望將軍您以袁紹攻擊公孫瓚,五年沒有了結的事例為鑒,設法讓他們內亂,不要興兵與他們開戰。
歷朝歷代,對於關中、蜀中這樣的險地,全是在當地統治者疲軟無道的時候才能攻克,無一例外。
袁紹與公孫瓚相互攻擊,爭奪地盤,一開始各有勝敗,形勢均等,三年後袁紹占了上風,將公孫瓚逼到易京,卻因為公孫瓚據險死守,硬是耗了足足八年才徹底擊敗公孫瓚,這才給了曹操異軍突起,壯大實力的機會。
王瑯內心認可了賈詡的見解,又看向鐘繇。在座眾人除了賈詡,就屬鐘繇對西涼最了解。
“繇願赴長安,為將軍移書騰、遂等,陳禍福,謀和解,除後顧之憂。”
不用王瑯開口,鐘繇主動請纓,自薦為王瑯游說馬騰、韓遂等關西將帥,安定後方,以便王瑯能騰出力量進行中原決戰。
王瑯壯其氣,利落拍案道:“孤意奏元常以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又看向鐘繇,目光熠熠,“今以後方事委卿,諸將多變,卿可相機決定,勿拘科制。”[1]
她的鎮南將軍一職於今年初改成了鎮西,領雍州牧,都督司、雍、涼三州軍事,因此可以稱鐘繇為卿。
鐘繇拜領。
在一旁的王粲文不加點,為王瑯起草好了薦鐘繇為司隸校尉的奏表。王瑯接過來快速掃了一遍,無字可改,便讓一旁侍從拿去遞入尚書臺。會議進入下一個議題——袁術稱帝。
“袁術稱帝於壽春,自稱仲家,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沛相陳珪,少與術游,術以書召珪,又劫質其子,珪答書拒之。又欲以故兗州刺史金尚為太尉,尚不許而逃去,術殺之。”
郭嘉念了一條剛剛從壽春傳來的新消息,放下竹簡不說話。
這是一條很敏感的消息。如果說黃巾之亂反映了漢室喪失在底層農民之間的人心,那麽
自從天子拜袁紹為大將軍以來,荊州,尤其是南陽、襄陽之間為王瑯鳴不平,怒斥天子無道的聲音則反映出漢室失去在清流士子間的人心。
其實桓帝、靈帝發起的兩次黨錮之禍已經讓清流心寒齒冷,劉表在襄陽厚遇清流、劉表的女兒保護天子卻被天子猜忌的事情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清流間對天子一片罵聲。
而被拜官大將軍的袁紹也沒有如天子所想的站在天子一邊,因為他知道自己對天子沒有功勞,卻得到了天子對臣下的至上榮寵,這樣的亂命即便對自己有利,也只會讓他喪失對漢室殘存的最後一絲敬畏。
因此,當荊州士民非議天子的聲音傳至冀州時,袁紹不僅沒有加以制止,反而悄悄命人在暗地裏推波助瀾。
早在董卓之亂時,袁紹就已經成為四世三公的袁家的代表人,也可以說是官員勢力的代表人。袁紹暗暗推動對天子不利的流言,他手下受到袁家恩惠的官員自然不會跟他對著幹。
於是,最後只剩下極少數的愚忠派仍對天子與漢室抱有希望。但這些人也各有私心,因此造成了四方諸侯沒一個遣使來雒陽朝貢的局面。
既沒有曹操扶持,又自毀長城的漢室頓時陷入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的狀態,大家都覺得它會倒,但都拿不準它什麽時候倒,也不太想做那個第一個出頭的人。誰都知道出頭的椽子先爛,陳勝、吳廣這些人的起義只是為劉邦做嫁衣而已。
現在袁術做了這個公然挑戰漢室的第一人,他們家這位主公對此是反對?是樂見其成?還是推波助瀾?其它諸侯對袁術的作為又是什麽想法?
站隊總是最考驗眼光的事情,下半輩子是沈是浮,就看這一刻做出的決定,誰也不敢輕易開口。
董昭為人機變,心思靈巧,見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有陷入冷場的趨勢,遂出聲笑道:“將軍年初已改拜鎮西將軍,督司、雍、涼三州軍事,袁術在揚州,與將軍風馬牛不相及。況且袁氏兄弟是一家,誰知道袁本初對他這個嫡弟是支持還是反對?我們這些人現在著急也沒用。”
其餘人暗罵他狡猾,但也紛紛順著他的話頭避重就輕道:
“袁術有何功何善,竟敢竊號稱帝?當真狂妄之徒!”
“袁氏兄弟相惡雖急,未必不念同宗之義。”
“……”
參與會議的總計十餘人,每一個都是青史留名的出眾人才,大家心裏都很清楚,像這樣堪稱國策的決議,要麽是伊尹、姜尚、張良這樣的人為君主謀劃,要麽是魏文侯、秦孝公、光武帝那樣帝心獨運,參與的人最多不會超過三個。
一旦做出決定,也會另立名目分配任務,一些重要事宜更是分別單獨召見,私下裏細細商議,絕不可能拿到十餘人的大會上公開宣布。這次提起袁術,主要還是打個鋪墊,讓眾人做好心理準備。
說了一些誰都知道的廢話,又議了一些司隸政務,王瑯提起麾下缺乏善於訓練騎兵,指揮騎兵作戰的將領,讓眾人註意挖掘舉薦,鐘繇猶豫一下,提了馬騰長子馬超的名字。
中原大戰,以步騎為主。荊州水軍強大,步兵次之,騎兵最弱,能夠與袁紹麾下的河北騎兵抗衡的,只能是西涼騎兵。
王瑯現在有當年從雒陽帶回的五百騎商隊護衛,從呂布手上劫來的五百並州騎兵,從司隸流民中招募組建的一萬騎兵,張繡率領的五千西涼騎兵,再加上從楊奉、韓暹、李傕、郭汜等人處納降的三千騎,總量不到兩萬。
說來慚愧,單論騎兵的戰鬥力,還要屬那東拼西湊來的三千騎最強,尤其是李傕、郭汜的殘部。
將領當中,魏延、陳到、攜部眾歸降的張繡,以及從楊奉手下招降來的徐晃都比較熟悉騎戰。
歷史上的鐘繇說服韓遂、馬騰各遣質子入朝,這裏提馬超之名,顯然也是有把握說服馬騰送長子為質。
她現在的兵力比袁紹差一些,壓制其餘諸侯卻足夠了,再加上她也不是全然沒有騎兵將領,讓馬超為己所用,不成掣肘足夠了。
想到這裏,王瑯點點頭,承諾許其單領一軍,規制次於張繡。這時候已經過了用飧食的時間,天色開始昏黃,王瑯幹脆留眾人在府中就餐,開個小宴促進關系,交流感情。
關中缺糧,最窘迫的時候,天子向李傕討要牛骨煮湯也無法得到。王瑯平時吃的簡單,官署提供的工作餐也很平常,唯獨在宴會上不吝美食,讓曾經在南陽受到過一次款待的鐘繇至今記憶猶新。
駐關中將近半年,諸事繁忙,百廢待興,這還是王瑯第一次在府中擺宴。眾人一開始還記掛著袁術稱帝之事,酒到酣處也都放開,拋去半年來的忙碌疲憊,投入盡情盡興的歡樂之中。
這麽一來,曲終散會的時候已是半夜,王瑯略作洗沐,吹燈就寢,準備享受獨屬一人的寧靜。然而,一進夢鄉,王瑯就敏銳地感覺到封閉多年的靈樞處傳來的異動。
出什麽事了?
作者有話要說: 【註1】
世其官稱孤,有領地稱寡人。王莽改制後,州牧為世襲官,可自稱孤,唯在天子之國不稱。王瑯領雍州牧,故可在下屬面前自稱孤,不能在朝堂上稱孤,而應自稱臣。
曹操稱魏王之後應自稱寡人,而曹操仍稱孤,其子曹丕繼承魏王爵位後方稱寡人。《世說新語》中,王衍、王羲之皆曾自稱寡人,然除此二條外,無其它自稱寡人記錄,故晉朝寡人之稱能否上下通用仍存疑。
☆65、布局天下
剖天地,判陰陽,分四時,生萬物。六合之間,四極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四時,要之以太歲,陰陽和合而萬物次第生。
自王瑯有記憶以來,夢境中便發生著這樣有條不紊的衍化。對於王瑯個人而言,這是一個緩慢得近乎凝滯的過程,持續了整整十五年才讓她看到青山綠水,鳥獸蟲魚,對夢境中的世界而言,這又是一個快速得近乎神跡的過程,只花了十五年就完成無中生有的變化,從鴻蒙混沌到天地成形,萬物萌發。
這一次進入夢境,最初感受到的是一陣以靈樞為中心的異常變動,其次是整個世界在她心湖中形成的影像發生扭曲,就好像原本站立在一張平整的紙條上,隨後紙條慢慢扭轉,直到紙條的兩端一正一反粘接,形成一個封閉的圓環,原本站在紙條正面的人可以不跨越紙條邊緣而走到紙條背面。用克萊因瓶的比喻或許更形象,但克萊因瓶只能在四維及以上的歐幾裏得空間才可能得到表現,不如莫比烏斯環好理解。
王瑯修習陰陽五行學也有一段時日,知道這種拓撲學上從二維曲面跌落成一維曲面的現象在陰陽學裏對應陰陽流變,雙魚圖就是這種流變的高度抽象。但對她來說,這種層次的抽象委實太過難懂,與天書無異。一邊感受著心湖中夢境的變化,一邊嘗試著理解變化的本質,見進展不大,王瑯索性拋開思緒,直接往異變中心的靈樞走。
門上打了幾道禁制,大多在先前的異變中松動破碎,只有最後一道頑固封著。王瑯分出半縷神識註入試探,禁制冰消雪融,自發解開,倒讓王瑯嚇了一跳。定定神,她伸手推門,便見一道寶光從室內沖起,讓人如處冰天雪地之中,光芒耀目,不可逼視。
“可以睜開了。”
熟悉但闊別已久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王瑯安下心來,睜眼往聲音的來源處去看,正對上姜尚湛然平靜的目光。寒波澹澹,冷月溶溶,那個人一點未變,仍是五年前的神容。
“天子璽為北辰,砥厄、結綠、懸黎攢之,成印一方。你且為它取個名字,我再教你如何祭練。”
一枚四寸見方的玉璽被遞到手上,細膩溫潤之感難以形容,王瑯這才低頭,只見玉色瑩然,流光溢彩,幾朵祥雲團團環繞,仙家氣象鋪面而來。
想了想,她道:“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焉,就叫乾坤印好了。”
說話之間,手裏玉璽通靈地一閃,確實是仙家寶物。
姜尚微微頷首,領她走進內室坐下,介紹道:“但凡神器出世,皆有天象相佐。若是現在將璽印拿出此界,光沖九霄,顯露形跡,免不了勾來麻煩。我先教你洗煉之法,讓璽印的光芒不用時能夠收斂。”
王瑯應了一聲,移膝靠近一點,端坐著聽他講授。
鬥轉星移,時光飛逝,轉眼一夜過去,到了次日卯時。
王瑯按姜尚傳授的方法將乾坤印初步洗煉,裝入烏木匣中貼符收好,走到洞府外峭拔高聳的石崖上。深沈的天幕上破開一線縫隙,淺金色的陽光從縫隙後漏下,將縫隙越撐越大,直到布滿整片天幕。
從地平線緩緩向中天攀升的日輪的光輝下,王瑯側頭看向走在自己身畔的姜尚,興致勃勃地向他說起自己五年來的經歷,從襄陽到南陽,從荊州到益州,從山嶺到平原,從默默無聞到名動天下,從白手起家到得道多助,從偏安一隅到入主中樞。
發生的事情太多,王瑯只能撿重要的說,饒是這樣,值得一提的大事小事依然不在少數。說到動情處,平日裏成熟穩重的形象便再也維持不下去,時而沈痛怒罵董卓等的殘暴不仁,時而激揚讚嘆英雄豪傑的事跡壯舉,時而悲傷嘆息黎民百姓的生活艱難,時而慷慨以天下為己任。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從昔日那個懷著一腔熱情善意,不怨天,不尤人,一心努力上進的倔強少女成長為勳勳紛紛,鄰國皆聞,出入豪居,百姓所親,誠信緩大,明於領世,能效成事,又能救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內,皆如妻子的英雄之率、天下之主,變化不可謂不大。姜尚卻覺得她的本質一點沒變,只是洗去了遮蔽在外的灰塵,越發顯得純粹耀目。
如果說每個人生來都是一顆明珠,只不過天道不公,明珠大小不一,人天性中所具備的靈光也有強有弱;又有俗世中的諸多繁雜紛擾,如灰塵般遮蔽上來,越積越厚,掩蓋住天性中的靈光,讓人迷失沈淪,泯然湮沒於眾生之中。
那麽她天生是滄海中最圓最大的一顆明珠,煊矣赫矣,昳矣麗矣,一朝塵盡光生,自然石破天驚。
透過她漆黑透亮的雙眼,看著她鮮明煥發的容光,飛揚舞動的神彩,仿佛能看到她昭明繁盛的靈魂,豐富充實的精神,以及那之後廣袤深邃的無邊世界。
真好。
真的很好。
這麽想著,他一句話都沒有說,只是默默地聽,默默地看,默默地思考,白雪覆蓋的昆侖山一樣沈默。
日上天心,澤被蒼生,說得口幹舌燥,連兩頰都有些疼的王瑯終於停了下來,微感意外地看姜尚一眼,輕輕在他肩頭推了一下:“你就沒有什麽話要對我說嗎?”
停了停,姜尚道:“做得很好。”
語氣一如既往的平靜穩定。
王瑯更為驚訝,微微睜大雙眼:“不責備我嗎?”
這下換成姜尚微怔:“為什麽要責備?”
“在你的預期中,我現在應該差不多掃平天下,可以稱帝了罷?所以才特意將璽印保留成天子璽的外觀。漢末的形勢與秦末不同,盡量讓歷史按原進程發展,只在關鍵時刻插手是中人的做法。雖然不太想自誇,但我的資質已經超過中人,更適合選擇先下手為強,倚仗對歷史的了解打破局面,而不是被歷史束縛手腳。”
說到這裏,王瑯的眉頭皺了皺,隨後松開:“用兵之道,無非多方以誤之。一般來說,除非拿人命去堆,占據地利又不犯錯的敵人是無法擊敗的。曹操、孫策起家時都輸得慘烈,因為他們沒有練兵的時間,只能私自用招募來的新兵作戰。率領烏合之眾也能打勝仗的是韓信,曹操、孫策都沒有這個能力,想在這個時候擊潰他們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而我錯過了。荀彧王佐之才,曹操得他相助是如虎添翼,而我本有機會在他停留冀州時吸引他來荊州觀察,即便留不住也不應該讓曹操得到。”
王瑯現在的狀態有點像高中時對錯題百思不得其解,拿去請教考滿分的同學,正解釋著自己的做法,想要詢問是哪裏出了錯,忽然靈光一閃,不用對方回答,自己就想通了。
見到姜尚以前,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選擇了次差的道路,浪費了對方為自己埋好的鋪墊,見到姜尚以後,雖然姜尚一句責備的話也沒有說,她自己卻忽然間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姜尚沈默著看了她很久,終於道:
“你才是璽印的主人,璽印外觀之所以是天子璽的形狀,是因為你心裏想的是天子璽。”
誒!?
好不容易在對方面前長篇大論侃侃而談一番的王瑯睜大眼睛,隨後羞愧地恨不得直接從石崖上跳下去。自作聰明也就算了,竟然在對方面前大談謀略,揣度他的心思,這種班門弄斧的事情她是怎麽做出來的,這段時間太得意忘形了嗎……
見她一臉沮喪羞愧,姜尚又是一怔,想了想,將聲音放低一些:
“我記得你以前提到過混沌學裏的例子,說的是一只蝴蝶扇一下翅膀,可能會引起遙遠地方的一場風暴。漢末正是這樣的局面,你的想法很對。荊人輕脫難安,風格穩健一些反是好事,縱然弭平戰亂的時間延長一些,也不是沒有益處。”
聽他這麽一說,王瑯頓時被引開註意,驚奇地追問道:
“此話怎講?”
“能為一方豪雄者,皆非庸才。譬如曹操,觀其在兗州施政用兵,過人處不遜於你;孫氏在江東,對開發江南的推動也不用我多言。你麾下可能找到這樣的人麽?”
王瑯想了想,確實是這麽個理。不論實際的品階如何,外官總比京官低三級,因為各種資源總是優先向京城傾斜輸送,歷朝歷代的士子寧願在朝堂上相互傾軋也不願外放就是受此影響。西晉對江東的開發力度遠遜於孫氏,直到東晉時遷都建康才重新經營便是明證。
曹操在兗州不拘一格提拔人才,肅清吏治,整飭財政,建立法度,顯著綱紀,嚴懲豪門大姓違法亂紀行為,王瑯自認麾下找不到人能做得像他一樣出色。因為這實際上是把足以治理國家的人才放去治理地方,而且曹操也是把兗州當成自己的大本營在經營,用心程度自然和中央政府任命的公務員不同。
姜尚見她想通認可,又道:“你剛才也說,用兵之道,無非是多方以誤之。有資格做你敵手的,一共也就是幽冀、徐兗、江東三方,遠交近攻,逐個擊破便是。你手上正好有這三個方向的人才,不是嗎?”
王瑯自己在心裏數了數,擡頭:“缺人。”
鐘繇、裴潛、杜畿都留下來安定關中,郭嘉、賈詡一個熟悉袁紹及袁紹麾下的謀士,一個和袁紹是老對手,可以搭配起來處理幽冀。董昭機變有急智,善於審時度勢,縱橫捭闔,可以用他出使曹營,緩一時之急。
唯有一件麻煩事沒有適合人選。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就……你們懂的
☆66、普世價值
“如果你是擔心江東孫氏會趁中原交兵偷襲荊州,江夏太守黃祖抵抗不住,迫使你分兵回援或是引發連鎖反應,使你陷入對曹、孫乃至外族雙線、三線作戰的境地,倒也大可不必。”
“那是為何,”
不自覺地,王瑯向前傾了傾身體,目光專註。
“威不兩措,政不二門。你麾下並不是沒有適合主管江東事務的人選,只不過黃祖、蔡瑁不願交出權力,偏偏兩人皆為劉景升親信,使你處理起來有所顧慮而已。” 姜尚的語速一如平常,澹然平靜的神容令人不自覺脫離浮躁,沈心靜氣,“想要妥善解決此事,關鍵在袁術與諸葛亮兩人身上。”
王瑯“啊”了一聲,瞬間什麽都明白了:“你是說打一個時間差?”
這年頭的士人講究一個晉身之禮,自視越高,禮物越重。呂布自恃勇武,以丁原首級為禮投董卓,魯肅才高,以榻上策為禮投孫權。郭嘉有心投她,先北行探清袁紹家底也差不多是這個道理。諸葛亮以管仲、樂毅自詡,又說還要再進學兩年,那麽兩年後必有長策教她,到時候她可以先穩固防線,暫停攻勢,再在善於集權的諸葛亮與熟知人心的賈詡的幫助下徹底解決“威不兩措,政不二門”的問題,為統一天下做準備。
在頭腦中快速推敲考量一遍,王瑯越想越覺得可行,將自己的想法一股腦倒出,征求姜尚的意見:“袁術驕肆豪奢,畢竟雄視一時,不至於頃刻敗亡。南面又有劉繇在豫章緩沖,兩年的時間應該可以撐住,只要在此之前結束與袁紹的決戰就能穩住局勢。”遲疑一下,又問:“要不要相機援助袁術?”
她對獻帝已經不抱希望,打的是改朝換代的主意。袁術是第一個敢於稱帝的正經諸侯,全天下人都在關註事態的發展,讓他孤立無援地在淮南被曹、孫、呂三方圍攻,是否會給保皇黨與天下人漢室人心未失的錯誤信心?
姜尚輕輕搖了搖頭:“未算勝,先算敗,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兩年內結束中原決戰上。是否援助袁術,要看中原戰局的推進情況。河北兵強馬壯,器甲充足,長於中原作戰;司荊益三州步騎、水軍各半,適合投入中原戰場的兵力不超過十萬,這是你的短處。然而河北政令不嚴,後勤補給上遠遜於有蜀中糧倉,荊州水網支持的司州,這是你的長處。做最壞打算,勝負當在五五之數。”
王瑯忍不住出聲打斷:“最壞也有五成把握?”
姜尚移目看她,眸光平靜:“小仗只要有一成把握就可以打,大戰則須有必勝的把握才能開啟。你和袁紹之間的決戰即使事事背運,意外頻發,至少也能有五成把握勝利。”
王瑯的心忽然穩定下來,連年來無數深夜一人獨處時對未來的隱約不安化作虛無縹緲的雲霧,消散在山風中。
便聽姜尚繼續道:“如果中原戰局不順,可以援助袁術,拖住曹、孫二家。如果中原戰局順利,放任袁術覆滅也無礙大局。歸根結底,沒有實力支撐的名義不存在任何價值,任何勢力只有在自身弱小的時候才需要依托於名義的庇護,一旦強大起來,反倒是名義要自己主動送上門來歸附。”
說到這裏,他停了停,聲音低沈緩慢:“天下大亂,豪傑並起,在倉卒之際,強弱未分,故人各各有心耳。當此之時,家家欲為帝王,人人欲為公侯。觀今古之成敗,能先見機者,則恒受其福。”[1]
“袁術急於移鼎稱帝,臣下皆以為不可而術不聽,故其衰弱敗亡指日可待。你這裏的情況卻恰恰相反。”
“你自己尚未流露稱帝之意,智謀過人的臣下已經開始為你搭橋鋪路。待中原之戰塵埃落定,兵指東南,勸你早日稱帝的臣子一定與日俱增,心情甚至比你本人更急切,且看著罷。”
王瑯認真專註地聽他說著,最後笑了一下,脊背放松地伸了個懶腰,重新坐回來,黑眸明亮,神采飛揚:“漢末雖亂,這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精神卻吸引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兼收並蓄,君子所貴。我始終相信,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絕不會固步自封,更不會閉關鎖國。漢朝有外姓王莽建立新朝,與漢成帝血緣關系淡到幾乎沒有的劉秀建立東漢,繼承者是曹魏或者說司馬氏;唐朝有武則天改唐為周,在位十餘年未被推翻,繼承者是周氏或者說趙氏。可見漢、唐兩朝雖然對內部國民的思想加以制約,程度卻並不十分嚴重,而且直到滅亡,始終保持著對外族的絕對優勢。”
“宋、明、清三朝的皇位更疊血腥不斷,但始終連續地掌控在皇家嫡系五服之內。宋朝通過重文輕武、弱化國民作亂能力的方式達成目的,最終被金逼到南方,又被蒙古滅亡。明朝通過閉關鎖國、以八股取士的方式達成目的,最終被清滅亡。清朝同樣通過閉關鎖國,禁錮知識分子思想的方式達成目的,程度比明朝劇烈,最終滅於西方列強的侵略。”
“究其本質,在於宋、明、清三朝主要對自己人下手,通過把民眾教育得愚蠢好管理來鞏固自己的政權,即使有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王陽明心學、張居正變法、光緒新政這樣的嘗試,也都紛紛被已經徹底墮落腐敗的龐大官僚集團拖累。”
“漢、唐兩朝卻主要對敵人下手,對內積極鼓勵自己的國民富裕強大。後世人一提起漢唐,頭腦裏立刻蹦出‘開放’、‘強大’、‘剛勁’、‘雄健’等諸如此類的形容詞。”
“而這一切的根源,很大一部分要歸咎於皇權傳遞的穩定性。當一個愚蠢的皇子也能因為自己的嫡長身份被立為太子、繼承國統時,不難想象他希望有一批更愚蠢的官僚幫助他處理事務,讓他很輕易地管理朝廷。上梁不正下梁歪,這批愚蠢的官僚自然希望有一批更愚蠢的百姓在治下,讓他們能夠很輕易地治理地方。”
“孟子說‘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的時候,大概也想不到統治者還有閉關鎖國,愚弄百姓這種自欺欺人的手段吧?”
長篇大論,感情思想非常濃重的一段話說完,王瑯終於從個人世界中走出,看到對面人波瀾不興的平澹面容,原本高漲的情緒立刻褪去,再一看,自己已經從坐到站,不知在屋子裏來回走了幾圈,臉色瞬間漲紅,難堪地坐回原位:
“我太激動了。”
停頓一下,她偏了偏頭,最終還是回過頭來,艱難地補上一句:“而且幼稚。”
以她現在的眼光與見識,判斷漢末十年內的變化還多有誤差,哪裏來的狂妄討論起千年興衰了!?
“表達情感與觀點的時候激動一點很正常,思考判斷的時候能夠保持冷靜就好。”出乎王瑯意料的,姜尚這時卻淡淡笑了一下,目光柔和,“聽說過我和周公封國時的對話嗎?”
王瑯楞了楞,隨後猛然站了起來,一臉震驚地看向姜尚,連案幾被碰翻也沒察覺。
“尊尊親親和舉賢尚公……”
嘴唇顫抖地,她喃喃出了這個句子。[2]
那個源自上古,被《淮南子》記載流傳下來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周滅商後行分封制,太公姜尚被封為齊國國君,周公姬旦被封為魯國國君。某次相見,兩人談起自己封地的治理。
姜尚問姬旦:“你打算怎樣治理魯國?”
姬旦回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初平三年,韓遂、馬騰等降,率眾詣長安。以韓遂為鎮西將軍,遣還涼州;馬騰為征西將軍,屯軍郿縣。”
“興平元年,馬騰攻李傕,韓遂與騰合兵,敗,被斬首萬餘級。韓遂、馬騰引兵回涼州,樊稠追擊,韓遂使人約稠相見,與其駢馬交臂相加,笑語良久。李傕遂與樊稠相猜疑。四月,貶馬騰為安狄將軍,韓遂為安羌將軍。遂、騰結為異姓兄弟,甚親。”
“去年,馬騰攻韓遂,遂走,合眾還攻騰,殺騰妻、子,連續交戰數次,沒有和解。於是下隴入關中,更相仇敵。”
先時西北部戰事頻繁,關中又有李傕、郭汜等人作亂,即使是以消息靈通著稱的南陽也搞不清西北部具體發生了什麽事。此刻聽熟知內情的鐘繇將事情簡要介紹了一下,堂中人相互交換眼神,小聲議論,共同的感受就一個字——亂。
一會兒分離,一會兒連和;一會兒叛亂,一會兒投降;一會兒結為兄弟,親親熱熱,一會兒結成仇讎,殺其家人;變詐萬端,反覆無常,聽上去就是一團亂麻,讓人無從下手。
王瑯知道這還不算什麽,建安年間上演的劇情才叫一個匪夷所思,鬼神難料,最後弄得中原人都對此麻木了,拖到建安二十年韓遂病死才把這一禍患徹底解決。
在主位上聽了一陣,王瑯把目光移向賈詡:“賈公以為呢?”
堂中安靜下來。
王瑯征辟三輔人,接納西涼人,都是天下之主的心胸氣度,在南陽就跟隨王瑯的舊人對此雖然能夠理解,但存在偏見也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潁川人,當年董卓遣部將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出關東虜掠,在潁川殺虜無遺,雙方就此對立。
聽王瑯不稱賈詡的表字文和,而用了賈公的尊稱,眾人不由多心,甚至暗暗揣測他如董昭一般,私下裏與王瑯有過密謀建策,取得王瑯的信任,一時間都有些諱莫如深。
賈詡上次單獨面見王瑯的時候還是“文和先生”,這也是第一次聽到被稱為“賈公”。他熟谙人心好惡,洞悉人性弱點,見堂中霎時一靜,鴉雀無聲,便知道這些人懷疑自己進獻了一些不能告訴外人的奇策,成了陳平那樣的君王腹心之臣,因此不敢隨意開口,害怕無意間觸碰禁忌,惹禍上身。
不過他是王瑯核心決策層中唯一一名西涼人,不像汝潁人、荊州人那樣可以抱團,又不是最早追隨王瑯的舊臣,被視為純臣有利於保全自己,於是道:“西方將帥以十數,莫能相一,唯韓遂馬騰最強。然此二者皆一方之霸,無稱雄天下之意。”
王瑯微微點頭,天下諸侯雖多,真正一心致力於統一的也就是曹操、袁紹兩人。
東吳方面的進取派以周瑜為首,他是堅定支持孫權二分天下,甚至進一步統一天下的,但孫權對他的主張其實不以為然,孫權更傾向於魯肅提出的三分鼎足之策,其後東吳也是照此實施。
西蜀方面的丞相諸葛亮一共組織了五次北伐,並在名作《出師表》中表達了“興覆漢室,還於舊都”的志向,但從實際效果來看,與其說他是試圖以區區益州之力,北伐占據涼州、雍州、司隸、並州、冀州、兗州、豫州、幽州、青州、徐州十州之地的曹魏,倒不如說他是以外部戰爭緩解內部矛盾,通過北伐之舉凝聚人心,穩固蜀漢。
其餘諸侯更不足論。
“韓遂變詐多智,馬騰雄異賢厚,故終不能同器。且彼輩扼守險要,大軍難以速克,願將軍以袁紹攻公孫瓚為鑒。”
賈詡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韓遂、馬騰性格不合,可以離間兩人,讓兩人相互牽制,二是說韓遂陰險多智,城府森嚴,而且扼守住險要的地形,不是能夠快速攻克的敵人。希望將軍您以袁紹攻擊公孫瓚,五年沒有了結的事例為鑒,設法讓他們內亂,不要興兵與他們開戰。
歷朝歷代,對於關中、蜀中這樣的險地,全是在當地統治者疲軟無道的時候才能攻克,無一例外。
袁紹與公孫瓚相互攻擊,爭奪地盤,一開始各有勝敗,形勢均等,三年後袁紹占了上風,將公孫瓚逼到易京,卻因為公孫瓚據險死守,硬是耗了足足八年才徹底擊敗公孫瓚,這才給了曹操異軍突起,壯大實力的機會。
王瑯內心認可了賈詡的見解,又看向鐘繇。在座眾人除了賈詡,就屬鐘繇對西涼最了解。
“繇願赴長安,為將軍移書騰、遂等,陳禍福,謀和解,除後顧之憂。”
不用王瑯開口,鐘繇主動請纓,自薦為王瑯游說馬騰、韓遂等關西將帥,安定後方,以便王瑯能騰出力量進行中原決戰。
王瑯壯其氣,利落拍案道:“孤意奏元常以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又看向鐘繇,目光熠熠,“今以後方事委卿,諸將多變,卿可相機決定,勿拘科制。”[1]
她的鎮南將軍一職於今年初改成了鎮西,領雍州牧,都督司、雍、涼三州軍事,因此可以稱鐘繇為卿。
鐘繇拜領。
在一旁的王粲文不加點,為王瑯起草好了薦鐘繇為司隸校尉的奏表。王瑯接過來快速掃了一遍,無字可改,便讓一旁侍從拿去遞入尚書臺。會議進入下一個議題——袁術稱帝。
“袁術稱帝於壽春,自稱仲家,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沛相陳珪,少與術游,術以書召珪,又劫質其子,珪答書拒之。又欲以故兗州刺史金尚為太尉,尚不許而逃去,術殺之。”
郭嘉念了一條剛剛從壽春傳來的新消息,放下竹簡不說話。
這是一條很敏感的消息。如果說黃巾之亂反映了漢室喪失在底層農民之間的人心,那麽
自從天子拜袁紹為大將軍以來,荊州,尤其是南陽、襄陽之間為王瑯鳴不平,怒斥天子無道的聲音則反映出漢室失去在清流士子間的人心。
其實桓帝、靈帝發起的兩次黨錮之禍已經讓清流心寒齒冷,劉表在襄陽厚遇清流、劉表的女兒保護天子卻被天子猜忌的事情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清流間對天子一片罵聲。
而被拜官大將軍的袁紹也沒有如天子所想的站在天子一邊,因為他知道自己對天子沒有功勞,卻得到了天子對臣下的至上榮寵,這樣的亂命即便對自己有利,也只會讓他喪失對漢室殘存的最後一絲敬畏。
因此,當荊州士民非議天子的聲音傳至冀州時,袁紹不僅沒有加以制止,反而悄悄命人在暗地裏推波助瀾。
早在董卓之亂時,袁紹就已經成為四世三公的袁家的代表人,也可以說是官員勢力的代表人。袁紹暗暗推動對天子不利的流言,他手下受到袁家恩惠的官員自然不會跟他對著幹。
於是,最後只剩下極少數的愚忠派仍對天子與漢室抱有希望。但這些人也各有私心,因此造成了四方諸侯沒一個遣使來雒陽朝貢的局面。
既沒有曹操扶持,又自毀長城的漢室頓時陷入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的狀態,大家都覺得它會倒,但都拿不準它什麽時候倒,也不太想做那個第一個出頭的人。誰都知道出頭的椽子先爛,陳勝、吳廣這些人的起義只是為劉邦做嫁衣而已。
現在袁術做了這個公然挑戰漢室的第一人,他們家這位主公對此是反對?是樂見其成?還是推波助瀾?其它諸侯對袁術的作為又是什麽想法?
站隊總是最考驗眼光的事情,下半輩子是沈是浮,就看這一刻做出的決定,誰也不敢輕易開口。
董昭為人機變,心思靈巧,見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有陷入冷場的趨勢,遂出聲笑道:“將軍年初已改拜鎮西將軍,督司、雍、涼三州軍事,袁術在揚州,與將軍風馬牛不相及。況且袁氏兄弟是一家,誰知道袁本初對他這個嫡弟是支持還是反對?我們這些人現在著急也沒用。”
其餘人暗罵他狡猾,但也紛紛順著他的話頭避重就輕道:
“袁術有何功何善,竟敢竊號稱帝?當真狂妄之徒!”
“袁氏兄弟相惡雖急,未必不念同宗之義。”
“……”
參與會議的總計十餘人,每一個都是青史留名的出眾人才,大家心裏都很清楚,像這樣堪稱國策的決議,要麽是伊尹、姜尚、張良這樣的人為君主謀劃,要麽是魏文侯、秦孝公、光武帝那樣帝心獨運,參與的人最多不會超過三個。
一旦做出決定,也會另立名目分配任務,一些重要事宜更是分別單獨召見,私下裏細細商議,絕不可能拿到十餘人的大會上公開宣布。這次提起袁術,主要還是打個鋪墊,讓眾人做好心理準備。
說了一些誰都知道的廢話,又議了一些司隸政務,王瑯提起麾下缺乏善於訓練騎兵,指揮騎兵作戰的將領,讓眾人註意挖掘舉薦,鐘繇猶豫一下,提了馬騰長子馬超的名字。
中原大戰,以步騎為主。荊州水軍強大,步兵次之,騎兵最弱,能夠與袁紹麾下的河北騎兵抗衡的,只能是西涼騎兵。
王瑯現在有當年從雒陽帶回的五百騎商隊護衛,從呂布手上劫來的五百並州騎兵,從司隸流民中招募組建的一萬騎兵,張繡率領的五千西涼騎兵,再加上從楊奉、韓暹、李傕、郭汜等人處納降的三千騎,總量不到兩萬。
說來慚愧,單論騎兵的戰鬥力,還要屬那東拼西湊來的三千騎最強,尤其是李傕、郭汜的殘部。
將領當中,魏延、陳到、攜部眾歸降的張繡,以及從楊奉手下招降來的徐晃都比較熟悉騎戰。
歷史上的鐘繇說服韓遂、馬騰各遣質子入朝,這裏提馬超之名,顯然也是有把握說服馬騰送長子為質。
她現在的兵力比袁紹差一些,壓制其餘諸侯卻足夠了,再加上她也不是全然沒有騎兵將領,讓馬超為己所用,不成掣肘足夠了。
想到這裏,王瑯點點頭,承諾許其單領一軍,規制次於張繡。這時候已經過了用飧食的時間,天色開始昏黃,王瑯幹脆留眾人在府中就餐,開個小宴促進關系,交流感情。
關中缺糧,最窘迫的時候,天子向李傕討要牛骨煮湯也無法得到。王瑯平時吃的簡單,官署提供的工作餐也很平常,唯獨在宴會上不吝美食,讓曾經在南陽受到過一次款待的鐘繇至今記憶猶新。
駐關中將近半年,諸事繁忙,百廢待興,這還是王瑯第一次在府中擺宴。眾人一開始還記掛著袁術稱帝之事,酒到酣處也都放開,拋去半年來的忙碌疲憊,投入盡情盡興的歡樂之中。
這麽一來,曲終散會的時候已是半夜,王瑯略作洗沐,吹燈就寢,準備享受獨屬一人的寧靜。然而,一進夢鄉,王瑯就敏銳地感覺到封閉多年的靈樞處傳來的異動。
出什麽事了?
作者有話要說: 【註1】
世其官稱孤,有領地稱寡人。王莽改制後,州牧為世襲官,可自稱孤,唯在天子之國不稱。王瑯領雍州牧,故可在下屬面前自稱孤,不能在朝堂上稱孤,而應自稱臣。
曹操稱魏王之後應自稱寡人,而曹操仍稱孤,其子曹丕繼承魏王爵位後方稱寡人。《世說新語》中,王衍、王羲之皆曾自稱寡人,然除此二條外,無其它自稱寡人記錄,故晉朝寡人之稱能否上下通用仍存疑。
☆65、布局天下
剖天地,判陰陽,分四時,生萬物。六合之間,四極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四時,要之以太歲,陰陽和合而萬物次第生。
自王瑯有記憶以來,夢境中便發生著這樣有條不紊的衍化。對於王瑯個人而言,這是一個緩慢得近乎凝滯的過程,持續了整整十五年才讓她看到青山綠水,鳥獸蟲魚,對夢境中的世界而言,這又是一個快速得近乎神跡的過程,只花了十五年就完成無中生有的變化,從鴻蒙混沌到天地成形,萬物萌發。
這一次進入夢境,最初感受到的是一陣以靈樞為中心的異常變動,其次是整個世界在她心湖中形成的影像發生扭曲,就好像原本站立在一張平整的紙條上,隨後紙條慢慢扭轉,直到紙條的兩端一正一反粘接,形成一個封閉的圓環,原本站在紙條正面的人可以不跨越紙條邊緣而走到紙條背面。用克萊因瓶的比喻或許更形象,但克萊因瓶只能在四維及以上的歐幾裏得空間才可能得到表現,不如莫比烏斯環好理解。
王瑯修習陰陽五行學也有一段時日,知道這種拓撲學上從二維曲面跌落成一維曲面的現象在陰陽學裏對應陰陽流變,雙魚圖就是這種流變的高度抽象。但對她來說,這種層次的抽象委實太過難懂,與天書無異。一邊感受著心湖中夢境的變化,一邊嘗試著理解變化的本質,見進展不大,王瑯索性拋開思緒,直接往異變中心的靈樞走。
門上打了幾道禁制,大多在先前的異變中松動破碎,只有最後一道頑固封著。王瑯分出半縷神識註入試探,禁制冰消雪融,自發解開,倒讓王瑯嚇了一跳。定定神,她伸手推門,便見一道寶光從室內沖起,讓人如處冰天雪地之中,光芒耀目,不可逼視。
“可以睜開了。”
熟悉但闊別已久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王瑯安下心來,睜眼往聲音的來源處去看,正對上姜尚湛然平靜的目光。寒波澹澹,冷月溶溶,那個人一點未變,仍是五年前的神容。
“天子璽為北辰,砥厄、結綠、懸黎攢之,成印一方。你且為它取個名字,我再教你如何祭練。”
一枚四寸見方的玉璽被遞到手上,細膩溫潤之感難以形容,王瑯這才低頭,只見玉色瑩然,流光溢彩,幾朵祥雲團團環繞,仙家氣象鋪面而來。
想了想,她道:“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焉,就叫乾坤印好了。”
說話之間,手裏玉璽通靈地一閃,確實是仙家寶物。
姜尚微微頷首,領她走進內室坐下,介紹道:“但凡神器出世,皆有天象相佐。若是現在將璽印拿出此界,光沖九霄,顯露形跡,免不了勾來麻煩。我先教你洗煉之法,讓璽印的光芒不用時能夠收斂。”
王瑯應了一聲,移膝靠近一點,端坐著聽他講授。
鬥轉星移,時光飛逝,轉眼一夜過去,到了次日卯時。
王瑯按姜尚傳授的方法將乾坤印初步洗煉,裝入烏木匣中貼符收好,走到洞府外峭拔高聳的石崖上。深沈的天幕上破開一線縫隙,淺金色的陽光從縫隙後漏下,將縫隙越撐越大,直到布滿整片天幕。
從地平線緩緩向中天攀升的日輪的光輝下,王瑯側頭看向走在自己身畔的姜尚,興致勃勃地向他說起自己五年來的經歷,從襄陽到南陽,從荊州到益州,從山嶺到平原,從默默無聞到名動天下,從白手起家到得道多助,從偏安一隅到入主中樞。
發生的事情太多,王瑯只能撿重要的說,饒是這樣,值得一提的大事小事依然不在少數。說到動情處,平日裏成熟穩重的形象便再也維持不下去,時而沈痛怒罵董卓等的殘暴不仁,時而激揚讚嘆英雄豪傑的事跡壯舉,時而悲傷嘆息黎民百姓的生活艱難,時而慷慨以天下為己任。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從昔日那個懷著一腔熱情善意,不怨天,不尤人,一心努力上進的倔強少女成長為勳勳紛紛,鄰國皆聞,出入豪居,百姓所親,誠信緩大,明於領世,能效成事,又能救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內,皆如妻子的英雄之率、天下之主,變化不可謂不大。姜尚卻覺得她的本質一點沒變,只是洗去了遮蔽在外的灰塵,越發顯得純粹耀目。
如果說每個人生來都是一顆明珠,只不過天道不公,明珠大小不一,人天性中所具備的靈光也有強有弱;又有俗世中的諸多繁雜紛擾,如灰塵般遮蔽上來,越積越厚,掩蓋住天性中的靈光,讓人迷失沈淪,泯然湮沒於眾生之中。
那麽她天生是滄海中最圓最大的一顆明珠,煊矣赫矣,昳矣麗矣,一朝塵盡光生,自然石破天驚。
透過她漆黑透亮的雙眼,看著她鮮明煥發的容光,飛揚舞動的神彩,仿佛能看到她昭明繁盛的靈魂,豐富充實的精神,以及那之後廣袤深邃的無邊世界。
真好。
真的很好。
這麽想著,他一句話都沒有說,只是默默地聽,默默地看,默默地思考,白雪覆蓋的昆侖山一樣沈默。
日上天心,澤被蒼生,說得口幹舌燥,連兩頰都有些疼的王瑯終於停了下來,微感意外地看姜尚一眼,輕輕在他肩頭推了一下:“你就沒有什麽話要對我說嗎?”
停了停,姜尚道:“做得很好。”
語氣一如既往的平靜穩定。
王瑯更為驚訝,微微睜大雙眼:“不責備我嗎?”
這下換成姜尚微怔:“為什麽要責備?”
“在你的預期中,我現在應該差不多掃平天下,可以稱帝了罷?所以才特意將璽印保留成天子璽的外觀。漢末的形勢與秦末不同,盡量讓歷史按原進程發展,只在關鍵時刻插手是中人的做法。雖然不太想自誇,但我的資質已經超過中人,更適合選擇先下手為強,倚仗對歷史的了解打破局面,而不是被歷史束縛手腳。”
說到這裏,王瑯的眉頭皺了皺,隨後松開:“用兵之道,無非多方以誤之。一般來說,除非拿人命去堆,占據地利又不犯錯的敵人是無法擊敗的。曹操、孫策起家時都輸得慘烈,因為他們沒有練兵的時間,只能私自用招募來的新兵作戰。率領烏合之眾也能打勝仗的是韓信,曹操、孫策都沒有這個能力,想在這個時候擊潰他們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而我錯過了。荀彧王佐之才,曹操得他相助是如虎添翼,而我本有機會在他停留冀州時吸引他來荊州觀察,即便留不住也不應該讓曹操得到。”
王瑯現在的狀態有點像高中時對錯題百思不得其解,拿去請教考滿分的同學,正解釋著自己的做法,想要詢問是哪裏出了錯,忽然靈光一閃,不用對方回答,自己就想通了。
見到姜尚以前,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選擇了次差的道路,浪費了對方為自己埋好的鋪墊,見到姜尚以後,雖然姜尚一句責備的話也沒有說,她自己卻忽然間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姜尚沈默著看了她很久,終於道:
“你才是璽印的主人,璽印外觀之所以是天子璽的形狀,是因為你心裏想的是天子璽。”
誒!?
好不容易在對方面前長篇大論侃侃而談一番的王瑯睜大眼睛,隨後羞愧地恨不得直接從石崖上跳下去。自作聰明也就算了,竟然在對方面前大談謀略,揣度他的心思,這種班門弄斧的事情她是怎麽做出來的,這段時間太得意忘形了嗎……
見她一臉沮喪羞愧,姜尚又是一怔,想了想,將聲音放低一些:
“我記得你以前提到過混沌學裏的例子,說的是一只蝴蝶扇一下翅膀,可能會引起遙遠地方的一場風暴。漢末正是這樣的局面,你的想法很對。荊人輕脫難安,風格穩健一些反是好事,縱然弭平戰亂的時間延長一些,也不是沒有益處。”
聽他這麽一說,王瑯頓時被引開註意,驚奇地追問道:
“此話怎講?”
“能為一方豪雄者,皆非庸才。譬如曹操,觀其在兗州施政用兵,過人處不遜於你;孫氏在江東,對開發江南的推動也不用我多言。你麾下可能找到這樣的人麽?”
王瑯想了想,確實是這麽個理。不論實際的品階如何,外官總比京官低三級,因為各種資源總是優先向京城傾斜輸送,歷朝歷代的士子寧願在朝堂上相互傾軋也不願外放就是受此影響。西晉對江東的開發力度遠遜於孫氏,直到東晉時遷都建康才重新經營便是明證。
曹操在兗州不拘一格提拔人才,肅清吏治,整飭財政,建立法度,顯著綱紀,嚴懲豪門大姓違法亂紀行為,王瑯自認麾下找不到人能做得像他一樣出色。因為這實際上是把足以治理國家的人才放去治理地方,而且曹操也是把兗州當成自己的大本營在經營,用心程度自然和中央政府任命的公務員不同。
姜尚見她想通認可,又道:“你剛才也說,用兵之道,無非是多方以誤之。有資格做你敵手的,一共也就是幽冀、徐兗、江東三方,遠交近攻,逐個擊破便是。你手上正好有這三個方向的人才,不是嗎?”
王瑯自己在心裏數了數,擡頭:“缺人。”
鐘繇、裴潛、杜畿都留下來安定關中,郭嘉、賈詡一個熟悉袁紹及袁紹麾下的謀士,一個和袁紹是老對手,可以搭配起來處理幽冀。董昭機變有急智,善於審時度勢,縱橫捭闔,可以用他出使曹營,緩一時之急。
唯有一件麻煩事沒有適合人選。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就……你們懂的
☆66、普世價值
“如果你是擔心江東孫氏會趁中原交兵偷襲荊州,江夏太守黃祖抵抗不住,迫使你分兵回援或是引發連鎖反應,使你陷入對曹、孫乃至外族雙線、三線作戰的境地,倒也大可不必。”
“那是為何,”
不自覺地,王瑯向前傾了傾身體,目光專註。
“威不兩措,政不二門。你麾下並不是沒有適合主管江東事務的人選,只不過黃祖、蔡瑁不願交出權力,偏偏兩人皆為劉景升親信,使你處理起來有所顧慮而已。” 姜尚的語速一如平常,澹然平靜的神容令人不自覺脫離浮躁,沈心靜氣,“想要妥善解決此事,關鍵在袁術與諸葛亮兩人身上。”
王瑯“啊”了一聲,瞬間什麽都明白了:“你是說打一個時間差?”
這年頭的士人講究一個晉身之禮,自視越高,禮物越重。呂布自恃勇武,以丁原首級為禮投董卓,魯肅才高,以榻上策為禮投孫權。郭嘉有心投她,先北行探清袁紹家底也差不多是這個道理。諸葛亮以管仲、樂毅自詡,又說還要再進學兩年,那麽兩年後必有長策教她,到時候她可以先穩固防線,暫停攻勢,再在善於集權的諸葛亮與熟知人心的賈詡的幫助下徹底解決“威不兩措,政不二門”的問題,為統一天下做準備。
在頭腦中快速推敲考量一遍,王瑯越想越覺得可行,將自己的想法一股腦倒出,征求姜尚的意見:“袁術驕肆豪奢,畢竟雄視一時,不至於頃刻敗亡。南面又有劉繇在豫章緩沖,兩年的時間應該可以撐住,只要在此之前結束與袁紹的決戰就能穩住局勢。”遲疑一下,又問:“要不要相機援助袁術?”
她對獻帝已經不抱希望,打的是改朝換代的主意。袁術是第一個敢於稱帝的正經諸侯,全天下人都在關註事態的發展,讓他孤立無援地在淮南被曹、孫、呂三方圍攻,是否會給保皇黨與天下人漢室人心未失的錯誤信心?
姜尚輕輕搖了搖頭:“未算勝,先算敗,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兩年內結束中原決戰上。是否援助袁術,要看中原戰局的推進情況。河北兵強馬壯,器甲充足,長於中原作戰;司荊益三州步騎、水軍各半,適合投入中原戰場的兵力不超過十萬,這是你的短處。然而河北政令不嚴,後勤補給上遠遜於有蜀中糧倉,荊州水網支持的司州,這是你的長處。做最壞打算,勝負當在五五之數。”
王瑯忍不住出聲打斷:“最壞也有五成把握?”
姜尚移目看她,眸光平靜:“小仗只要有一成把握就可以打,大戰則須有必勝的把握才能開啟。你和袁紹之間的決戰即使事事背運,意外頻發,至少也能有五成把握勝利。”
王瑯的心忽然穩定下來,連年來無數深夜一人獨處時對未來的隱約不安化作虛無縹緲的雲霧,消散在山風中。
便聽姜尚繼續道:“如果中原戰局不順,可以援助袁術,拖住曹、孫二家。如果中原戰局順利,放任袁術覆滅也無礙大局。歸根結底,沒有實力支撐的名義不存在任何價值,任何勢力只有在自身弱小的時候才需要依托於名義的庇護,一旦強大起來,反倒是名義要自己主動送上門來歸附。”
說到這裏,他停了停,聲音低沈緩慢:“天下大亂,豪傑並起,在倉卒之際,強弱未分,故人各各有心耳。當此之時,家家欲為帝王,人人欲為公侯。觀今古之成敗,能先見機者,則恒受其福。”[1]
“袁術急於移鼎稱帝,臣下皆以為不可而術不聽,故其衰弱敗亡指日可待。你這裏的情況卻恰恰相反。”
“你自己尚未流露稱帝之意,智謀過人的臣下已經開始為你搭橋鋪路。待中原之戰塵埃落定,兵指東南,勸你早日稱帝的臣子一定與日俱增,心情甚至比你本人更急切,且看著罷。”
王瑯認真專註地聽他說著,最後笑了一下,脊背放松地伸了個懶腰,重新坐回來,黑眸明亮,神采飛揚:“漢末雖亂,這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精神卻吸引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兼收並蓄,君子所貴。我始終相信,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絕不會固步自封,更不會閉關鎖國。漢朝有外姓王莽建立新朝,與漢成帝血緣關系淡到幾乎沒有的劉秀建立東漢,繼承者是曹魏或者說司馬氏;唐朝有武則天改唐為周,在位十餘年未被推翻,繼承者是周氏或者說趙氏。可見漢、唐兩朝雖然對內部國民的思想加以制約,程度卻並不十分嚴重,而且直到滅亡,始終保持著對外族的絕對優勢。”
“宋、明、清三朝的皇位更疊血腥不斷,但始終連續地掌控在皇家嫡系五服之內。宋朝通過重文輕武、弱化國民作亂能力的方式達成目的,最終被金逼到南方,又被蒙古滅亡。明朝通過閉關鎖國、以八股取士的方式達成目的,最終被清滅亡。清朝同樣通過閉關鎖國,禁錮知識分子思想的方式達成目的,程度比明朝劇烈,最終滅於西方列強的侵略。”
“究其本質,在於宋、明、清三朝主要對自己人下手,通過把民眾教育得愚蠢好管理來鞏固自己的政權,即使有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王陽明心學、張居正變法、光緒新政這樣的嘗試,也都紛紛被已經徹底墮落腐敗的龐大官僚集團拖累。”
“漢、唐兩朝卻主要對敵人下手,對內積極鼓勵自己的國民富裕強大。後世人一提起漢唐,頭腦裏立刻蹦出‘開放’、‘強大’、‘剛勁’、‘雄健’等諸如此類的形容詞。”
“而這一切的根源,很大一部分要歸咎於皇權傳遞的穩定性。當一個愚蠢的皇子也能因為自己的嫡長身份被立為太子、繼承國統時,不難想象他希望有一批更愚蠢的官僚幫助他處理事務,讓他很輕易地管理朝廷。上梁不正下梁歪,這批愚蠢的官僚自然希望有一批更愚蠢的百姓在治下,讓他們能夠很輕易地治理地方。”
“孟子說‘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的時候,大概也想不到統治者還有閉關鎖國,愚弄百姓這種自欺欺人的手段吧?”
長篇大論,感情思想非常濃重的一段話說完,王瑯終於從個人世界中走出,看到對面人波瀾不興的平澹面容,原本高漲的情緒立刻褪去,再一看,自己已經從坐到站,不知在屋子裏來回走了幾圈,臉色瞬間漲紅,難堪地坐回原位:
“我太激動了。”
停頓一下,她偏了偏頭,最終還是回過頭來,艱難地補上一句:“而且幼稚。”
以她現在的眼光與見識,判斷漢末十年內的變化還多有誤差,哪裏來的狂妄討論起千年興衰了!?
“表達情感與觀點的時候激動一點很正常,思考判斷的時候能夠保持冷靜就好。”出乎王瑯意料的,姜尚這時卻淡淡笑了一下,目光柔和,“聽說過我和周公封國時的對話嗎?”
王瑯楞了楞,隨後猛然站了起來,一臉震驚地看向姜尚,連案幾被碰翻也沒察覺。
“尊尊親親和舉賢尚公……”
嘴唇顫抖地,她喃喃出了這個句子。[2]
那個源自上古,被《淮南子》記載流傳下來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周滅商後行分封制,太公姜尚被封為齊國國君,周公姬旦被封為魯國國君。某次相見,兩人談起自己封地的治理。
姜尚問姬旦:“你打算怎樣治理魯國?”
姬旦回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