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關燈
小
中
大
秦采桃和馬氏等人的入宮雖則十分低調, 但還是被有心人註意到了。
特別是國公府的人。
自端王確認繼位後,國公府的眾人就處於一種又亢奮又後悔的狀態。
亢奮是因為端王繼位,端王妃作為正妃, 自然是當仁不讓的皇後人選。
後悔則是因為, 他們之前一直把心思放在太子身上, 對端王自然就忽略了一點。
但無論怎麽樣, 既然這會兒登基的是端王。
國公府的人就想辦法卯足了勁兒,想要將端王妃推上後位。
可端王居然不走尋常路, 仍將端王妃留在王府。
國公府的人一下子急了。
這端王現在是幾個意思,難道想另立新後?
端王當初為了給仲齊留臉面,沒有說出端王妃做了什麽。
大家只以為端王妃不過是犯了小錯被關禁閉。
但端王現在的做法,難道當初的事情另有隱情。
國公府的族老們跑到了國公府,要國公和國公夫人給他們一個交代。
國公和國公夫人苦不堪言。
別人可能不知道,皇後當初指使端王妃做了什麽。
他們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本以為端王會看在二公子的面子上不與端王妃計較,哪知道……
兩人不敢將端王妃做的事情說出來, 只得盡力同族老們周旋。
族老們心知這裏面肯定有他們不知道的隱情, 但國公和國公夫人不願意說,他們也沒辦法。
眾人悻悻而歸。
國公和國公夫人則想盡辦法想要通過朝臣向端王施壓。
朝臣們這邊的反應也很奇妙。
仕大夫們向來推崇正統, 他們並不知道端王妃當初做過的事情,見端王沒有叫其進宮, 立馬亢奮了。
有幾個禦史甚至已經寫好了折子, 預備等天和帝的喪禮和新皇的登基大典一過, 就上折子。
於是, 在眾人的一致期待中,端王的登基大典異常平穩的度過。
端王登基那天,秦采桃沒有過去。
她和內眷們一起在內殿等著。
只等典禮舉行完,就開宴慶祝。
這一點也讓她覺得有些遺憾。
對於端王來說, 這一天應當是非常不尋常的一天吧。
確實,對於端王,不對現在應該叫嘉隆帝了。
對他來說這是極為不尋常的一天。
之前他對登基還沒有太大的感覺,可到了此刻,看著下首跪了一地的朝臣們。
他忽然有種豪邁的感覺。
從此以後,這世間再也沒人能讓我所在乎的人受委屈了。
新帝登基,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
這首要的事情就是立後。
至於皇後的人選,本來若是端王妃沒有被關禁閉,她就是當仁不讓的人選。
但此刻,眾位炒成見登基大典結束之後,新帝都沒有將端王妃接入宮中,心思各異。
有堅持認為端王妃作為新帝正妃,如無大錯,不應當另立新後。
也有人提議,先弄清楚端王妃究竟做了什麽惹得新帝不滿。如果是小錯就算了,如果是大錯,那自然就要再考慮一下。
總之為了立後的事情,朝臣們吵成一團。
嘉隆帝像是想要冷處理這件事情,對此類立後奏折一概留中不發,反而連續下了幾道別的旨意。
其一就是皇後和淑妃的稱號問題。
天和帝的死其實和皇後脫不了關系,但是天和帝臨死前特意囑咐過嘉隆帝,讓他不要再追究下去,為了太子也務必要妥善照顧皇後。
嘉隆帝雖惱怒皇後,想到太子卻也沈默了。
於是皇後曾經做過的一切被抹掉。
她和淑妃一起被尊為東西太後。
皇後為東太後,淑妃為西太後。
第二道旨意是對太妃們的安置。
這一個是依照慣例來的,眾人倒也找不出什麽錯處。
最後一個則是對端王府舊人的冊封,也是這道旨意引的眾位朝臣們議論紛紛。
端王府中人口簡單,府中女眷現在只有端王妃,秦采桃,馬氏和姚氏四人。
嘉隆帝這道旨意只提了冊封馬氏為德妃,冊封姚氏為容妃。
偏偏沒有提及到端王妃和秦采桃。
這就很值得玩味了。
特別是在當下尚未立後的情形下。
嘉隆帝的做法是非常引人聯想的。
朝臣們又開始揣測嘉隆帝的想法。
難道說,嘉隆帝心中的皇後人選是秦夫人?
有這一想法的人並不在少數。
秦采桃在宮中大家摸不著,可秦府,嚴府和陳府門庭若市。
秦母直接關了府門,說是寡居在家不好見外客。
嚴府和陳府見狀也跟著秦府學。
眾位朝臣又把目光放在了秦家幾個在外讀書的少爺身上。
可是江西那邊早早傳來了消息,說是秦家少爺和馬家少爺出外游學去了,至於去了哪裏,他們不知道。
朝臣們這時候才發現,他們竟然找不到什麽途徑去接近秦家人。
與秦家的低調相比,國公府就顯得高調太多了。
國公府的男丁們集體上陣,想要為端王妃爭取支持。
有十分堅定表示一定會支持立端王妃為後的。
也有含糊其辭,各種繞圈子就是不給個準話的。
而國公府和秦府的表現也都落在了嘉隆帝和有心人的眼中。
嘉隆帝心中如何思量的,眾人不得而知。
但有些明理的朝臣哪怕一開始覺得立秦采桃為後不妥,此刻也覺得秦家的表現要比國公府高明不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特別是國公府的人。
自端王確認繼位後,國公府的眾人就處於一種又亢奮又後悔的狀態。
亢奮是因為端王繼位,端王妃作為正妃, 自然是當仁不讓的皇後人選。
後悔則是因為, 他們之前一直把心思放在太子身上, 對端王自然就忽略了一點。
但無論怎麽樣, 既然這會兒登基的是端王。
國公府的人就想辦法卯足了勁兒,想要將端王妃推上後位。
可端王居然不走尋常路, 仍將端王妃留在王府。
國公府的人一下子急了。
這端王現在是幾個意思,難道想另立新後?
端王當初為了給仲齊留臉面,沒有說出端王妃做了什麽。
大家只以為端王妃不過是犯了小錯被關禁閉。
但端王現在的做法,難道當初的事情另有隱情。
國公府的族老們跑到了國公府,要國公和國公夫人給他們一個交代。
國公和國公夫人苦不堪言。
別人可能不知道,皇後當初指使端王妃做了什麽。
他們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本以為端王會看在二公子的面子上不與端王妃計較,哪知道……
兩人不敢將端王妃做的事情說出來, 只得盡力同族老們周旋。
族老們心知這裏面肯定有他們不知道的隱情, 但國公和國公夫人不願意說,他們也沒辦法。
眾人悻悻而歸。
國公和國公夫人則想盡辦法想要通過朝臣向端王施壓。
朝臣們這邊的反應也很奇妙。
仕大夫們向來推崇正統, 他們並不知道端王妃當初做過的事情,見端王沒有叫其進宮, 立馬亢奮了。
有幾個禦史甚至已經寫好了折子, 預備等天和帝的喪禮和新皇的登基大典一過, 就上折子。
於是, 在眾人的一致期待中,端王的登基大典異常平穩的度過。
端王登基那天,秦采桃沒有過去。
她和內眷們一起在內殿等著。
只等典禮舉行完,就開宴慶祝。
這一點也讓她覺得有些遺憾。
對於端王來說, 這一天應當是非常不尋常的一天吧。
確實,對於端王,不對現在應該叫嘉隆帝了。
對他來說這是極為不尋常的一天。
之前他對登基還沒有太大的感覺,可到了此刻,看著下首跪了一地的朝臣們。
他忽然有種豪邁的感覺。
從此以後,這世間再也沒人能讓我所在乎的人受委屈了。
新帝登基,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
這首要的事情就是立後。
至於皇後的人選,本來若是端王妃沒有被關禁閉,她就是當仁不讓的人選。
但此刻,眾位炒成見登基大典結束之後,新帝都沒有將端王妃接入宮中,心思各異。
有堅持認為端王妃作為新帝正妃,如無大錯,不應當另立新後。
也有人提議,先弄清楚端王妃究竟做了什麽惹得新帝不滿。如果是小錯就算了,如果是大錯,那自然就要再考慮一下。
總之為了立後的事情,朝臣們吵成一團。
嘉隆帝像是想要冷處理這件事情,對此類立後奏折一概留中不發,反而連續下了幾道別的旨意。
其一就是皇後和淑妃的稱號問題。
天和帝的死其實和皇後脫不了關系,但是天和帝臨死前特意囑咐過嘉隆帝,讓他不要再追究下去,為了太子也務必要妥善照顧皇後。
嘉隆帝雖惱怒皇後,想到太子卻也沈默了。
於是皇後曾經做過的一切被抹掉。
她和淑妃一起被尊為東西太後。
皇後為東太後,淑妃為西太後。
第二道旨意是對太妃們的安置。
這一個是依照慣例來的,眾人倒也找不出什麽錯處。
最後一個則是對端王府舊人的冊封,也是這道旨意引的眾位朝臣們議論紛紛。
端王府中人口簡單,府中女眷現在只有端王妃,秦采桃,馬氏和姚氏四人。
嘉隆帝這道旨意只提了冊封馬氏為德妃,冊封姚氏為容妃。
偏偏沒有提及到端王妃和秦采桃。
這就很值得玩味了。
特別是在當下尚未立後的情形下。
嘉隆帝的做法是非常引人聯想的。
朝臣們又開始揣測嘉隆帝的想法。
難道說,嘉隆帝心中的皇後人選是秦夫人?
有這一想法的人並不在少數。
秦采桃在宮中大家摸不著,可秦府,嚴府和陳府門庭若市。
秦母直接關了府門,說是寡居在家不好見外客。
嚴府和陳府見狀也跟著秦府學。
眾位朝臣又把目光放在了秦家幾個在外讀書的少爺身上。
可是江西那邊早早傳來了消息,說是秦家少爺和馬家少爺出外游學去了,至於去了哪裏,他們不知道。
朝臣們這時候才發現,他們竟然找不到什麽途徑去接近秦家人。
與秦家的低調相比,國公府就顯得高調太多了。
國公府的男丁們集體上陣,想要為端王妃爭取支持。
有十分堅定表示一定會支持立端王妃為後的。
也有含糊其辭,各種繞圈子就是不給個準話的。
而國公府和秦府的表現也都落在了嘉隆帝和有心人的眼中。
嘉隆帝心中如何思量的,眾人不得而知。
但有些明理的朝臣哪怕一開始覺得立秦采桃為後不妥,此刻也覺得秦家的表現要比國公府高明不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