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百六十九章保護對象李誠

關燈
第二百六十九章 保護對象李誠

其實這是給皇帝的一份奏折,只是李誠寫的比較直白,沒那麽多文縐縐的。只要是識字的人,都能一目了然。李誠甚至連格式都很簡單,也不搞什麽“臣李誠叩首於萬裏之外”的煽情語句,直接就是“陛下及諸公好。”

這麽一個開頭,搞的一群宰相都樂了,這人啊就這麽奇怪。別人要是這麽玩,一準被噴成狗屎。什麽毫無文采,不學無術之輩。李誠這麽寫,別人就覺得有趣。畢竟皇帝也好,諸位宰相也罷,沒哪個敢出來說,“某之文采不遜自成”。

昔陳湯有言,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話看著提氣,但是卻有點脫離實際了。發動一場戰爭,需要的成本和收益沒有考慮進去。臣以為,陳湯所言,多數情況下是有道理的。

吐蕃請罪,臣以為當不準,大唐疆域神聖不可侵犯,不是吐蕃讚普的家裏的後花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想求親就求親,想請罪就請罪。

竊以為,吐蕃讚普要請罪,許滿足一下兩個要求。首先是戰爭賠償,吐蕃搶了吐谷渾和各羌,得讓他吐出來,還要翻倍。臣算了算,沒有兩萬兩黃金,幾千寶石,提多別提請罪的話。其次,朝廷當下旨,責令吐蕃讚普自縛入京,當面請罪。

做不到以上兩點,那就接著打下去。臣擬率三千精銳騎兵,深入高原訓練,明年開春,適應了當地的氣候和環境後,殺上高原,效漢霍驃騎故技。同時培植敵對勢力,分化高原,使之諸侯林立,相互征伐。如能得逞,可保邊境五十年安寧。

臣的話說完了,遙祝陛下及諸公安康。

這麽一份奏折,其實更像是一封信,所以李世民也覺得沒必要當成正式的奏折。

諸位宰相看完,各自露出思索的神色。

大家想起的是李誠那句話,這一仗能得兩倍之利。現在看來應該不止,單單繳獲的牲口,就把三千偏師和邊軍的開銷賺回來了。這還沒算其他繳獲呢。

再來兩萬兩黃金和幾千枚寶石,這是要讓吐蕃賠到破產啊。

平時不怎麽說話的李靖,今天也讓李世民個叫來了,當著諸位宰相的面,李世民問:“藥師深知自成,以為如何?”

李靖起身道:“老臣為陛下賀,大唐得一戰神。老臣以為,自成之計可取一半,陛下應下旨,召回自成。”李靖太了解李世民了,所以才這麽說。

李世民不置可否,看看諸位宰相:“諸公可有建言?”

諸位宰相心裏很矛盾,大家是真的不喜歡李誠呆在長安,這貨太能折騰,太討厭了。但是每個人的心思又不一樣。魏征、馬周、褚遂良、長孫無忌這些人,恨不得李誠一輩子都不回來,但是他們又很了解李世民,知道他動心了。

還有房玄齡這樣的,他倒是無所謂回來不會來,侯君集是個例外,這貨心裏嫉妒的發狂了。為啥呢?李靖的判詞是“大唐又一戰神。”在此之前,朝野公認的戰神是李靖啊!

侯君集在李靖歸老後,野心勃勃的要成為大唐第一戰神,沒想到李靖直接把頭銜讓給李誠了。這讓侯君集心裏如何能舒服,都不用猜,明天整個長安都知道了李靖的話。

至於李誠回來不回來,當然要回來了,我去接替他好了。這是侯君集的想法。

房玄齡站出來道:“陛下,如衛公所言,吐蕃不肯就範,自成又回來了,誰可代之?”

這是務實的話,李誠不在松州,誰有這個能力去實施他的計劃,三千騎兵效仿霍去病的戰術,以戰養戰,深入敵後折騰。這需要很高的戰術素養,還有很強悍的應變能力和嗅覺。

總而言之,不是什麽人都能學霍去病的,李誠這麽說,只能說這小子是變態,他有一定的把握。你還別不服氣,松州一把火,你去燒燒看?能不能點的起來。

還有一點就是,李靖為何要把李誠弄回來?不搞清楚這個事情,就理解不了房玄齡的務實。也理解不了,房玄齡通過務實的辦法,來提醒李世民。

這幫宰相可都是人精啊,怎麽會不懂李靖和房玄齡愛護李誠的心思呢?這兩人都是一個目的,保護李誠,只是手段不一樣罷了。

李誠的建議裏頭,其實是有犯忌諱的東西的。什麽東西呢?你李誠帶著人去高原就算了,培植敵對勢力是什麽鬼,這活該你來做麽?你想幹啥?要在高原稱王稱霸麽?

人心是最惡的,一旦認為你有不好的想法,所有表象都會成為你要搞事的證據。

李誠就是單純的提出建議,並且認為自己能做好這個事情。但是有心人會怎麽想?會不會接著這個由頭,在李世民的心裏埋下一顆種子?這事情,有的人真的是能幹的出來的?

所以李靖才會說,趕緊把李誠弄回來,所以房玄齡才會說,誰行誰上,不行就不要BB。

這倆站出來,兩種套路,兩種辦法,這目的是一樣的。對上,則是讓李世民看清楚問題的本質,對下,則是在警告一些人,別打算趁機給李誠潑臟水,我們都看著呢。要是有人要拿這事情抹黑李誠,就得問問李靖和房玄齡答應不答應。

整個貞觀一朝,恐怕都找不到這麽一個人,敢於同時得罪李靖和房玄齡吧。一個是武將的巔峰,一個是文臣的極致。這兩人的舉動,給了其他人當頭棒喝。

震驚之餘,也有一些人會在心裏捫心自問,他們為啥要對李誠心存惡念?真的是為了這個國家好麽?還是為了別的什麽不可告人的東西呢?

但是有一點,大家是存在共識的,那就是李誠回來可以,絕對不能入朝。

“陛下,李自成自請為水師總管,臣以為不如以此酬其功。自成素喜武氏女,待其過門,可誥封之。”褚遂良站出來說話了,這一次,他說的話,沒人懟他了。

其實褚遂良在冷靜的情況下,還是很厲害的。不然也做不到聯合長孫無忌,逼的李治抱著武則天在屋子裏嚎啕大哭。這麽說吧,這幫大臣裏頭,就沒一個簡單的。侯君集要差點,但是差的也有限。

諸位宰相紛紛站起附議,就連房玄齡也選擇了附議。侯君集和李靖,倒是沒出來說話。

就這麽著,還沒決定怎麽處置吐蕃的請罪呢,先決定了把李誠弄回來的事情。

這是歪樓麽?沒錯,就是歪樓。但這就是現實,最先出現的結果,往往都是多數人願意看見的結果,附和多數人利益的事情,往往是最容易實現的。

李世民難道不懂這些大臣的心思麽?怎麽可能呢?他心裏非常明白!

什麽是明君呢?大家去史書看看就知道了,願意分享,接受勸諫,那是明君。史書上吹捧最多的就是這種皇帝了。什麽是昏君呢?大權獨攬,不停勸諫,一意孤行。史書上有一個算一個,就算是漢武帝,最終落下的評價也不高。

所以啊,歷史這個東西,你得辯證的看。滿清十三位皇帝,被吹的最厲害的,那就是康熙和乾隆了。實際上滿清能堅持275年的關鍵有兩個,一個是雍正皇帝的改革,一個是統治年間曾、李為首的漢臣封疆給清朝續命。

然這一切都沒什麽卵用,所有的朝代,統治者都一個德性,最終結果就是自己玩死自己。

這個統治者,不是單純的指皇帝,而是指皇帝為首的統治階級。

只不過皇帝比較悲慘就是了,改朝換代了,皇帝一大家子人,都得完蛋。士大夫階層則不然,換個皇帝的事情罷了。

李世民被捧成一代明君,問題是他想當這個明君麽?我告訴你,沒哪個皇帝願意當明君的。當明君的日子可不好過。反之,做一個昏君是很爽的一件事情。想幹啥就幹啥!

但是李世民沒選擇啊,至少這幫老貨沒有熬死之前,李世民沒選擇。因為李世民得位不正!這個太要命了!就這一條,李世民要想繼續坐穩皇位,在這幫知根知底的老家夥死絕之前,他就得當一個明君。

等李世民把這幫人熬死了,你看他怎麽玩的?朕要征伐高句麗!然後就去了,成敗不論,就是這麽任性!還沒人敢攔著,你換魏征、孫伏伽、馬周還在的時候試試看?噴不死你!

李世民心裏其實很不高興,你們怎麽又給朕丟鍋呢?就是這麽操蛋,最後這個鍋,肯定是李世民來背。讓皇帝背鍋,這是士大夫的傳統。有個天災有個人禍,一準是皇帝失德。

可見呢,推卸責任是有傳統的,或者這麽說吧,需要背鍋的時候,這是李家天下,你不背鍋誰背?有好處的時候,昏君:與民爭利耶?

對了,重點強調一下,與民爭利是董仲舒的創造和發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錯特錯!

“擬旨吧,召回李自成!”李世民捏著鼻子,把什麽都背下來了。

接下來繼續討論吐蕃之事,新一輪的爭議開始了。李誠的建議好不好呢?大家到底怎麽盤算的呢?吵了一個下午,最後也沒得出一個結果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