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人情
關燈
小
中
大
從端王府出來,安成郡王就直接進了宮,皇上正笑呵呵的看著安濯郡王和安清郡王蹴鞠,兩個人一人身邊有四五個小太監陪著,在承德殿偌大的院子裏跑來跑去,安濯郡王不如安清郡王身體壯實,跑了一會就累了,見安清郡王把鞠搶在腳下,羨慕的緊,便撲上來搶。
小太監們哪敢攔,兩個小郡王就這麽爭起來,皇上笑呵呵的看著沒說什麽,安成郡王已經上前把兩人分開,把安清郡王提溜起來斥責:“你是做哥哥的,跟弟弟這麽搶,害不害臊?在家裏二弟是怎麽讓你的?”
安清郡王委屈的不說話了,安濯郡王抱著鞠樂:“還是大哥向著我。”
安成郡王對他也不縱容,道:“既是蹴鞠,那就得守規矩,哪有你這樣上來明搶的,就是贏了,你覺得光彩嗎?”把安濯郡王也說得不吭聲了。
皇上大笑起來:“還是伯讓會管人,這兩個皮實的一上午差點沒把屋頂掀翻了。”安成郡王上前給皇上請安,語氣裏也帶著些責備:“皇祖父太縱容他們了。”
皇上笑呵呵的:“這是伯讓能幹,不然皇祖父哪能這麽省心。”
這算是很高的誇獎了,安成郡王又問了兩句皇上的起居,皇上很高興,把兩個束著手低著頭不敢出聲的孫兒打發去禦花園裏玩,自己扶著安成郡王的手進了西暖閣:“伯讓來是有什麽事麽?”
安成郡王笑道:“也沒什麽大事,剛才從皇叔那裏回來,見了晏玉成一面。”皇上臉上的笑容立刻斂了幾分:“依伯讓看。這事有幾分真?”
既問了幾分真,那就是心有懷疑了,安成郡王笑道:“滄海遺珠這樣的事,也只在戲文裏聽過。可沒見過,景煥不是和晏家大姑娘訂了親麽,聽他說起過,晏玉成的生母是晏家大姑奶奶,聽說這位姑奶奶閨名恪芳,打小也是詩書禮儀,琴棋書畫學過來的,人也很聰慧精明,晏家老太爺和老太太愛如珍寶。一心要給她找個好夫婿,這才耽擱到了十六歲,誰知天降災禍,晏恪芳居然有了身孕,任怎麽問也不說是怎麽回事,拷問了身邊的丫頭婆子也都說不知道,皇祖父您想想,一個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在家裏家裏莫名其妙有了身孕。可不是怪事一件?晏老太爺就這麽一個閨女,到底心疼,見女兒失魂落魄的,也就不問了,好好地養起來,誰知晏恪芳生產時卻一命嗚呼,這事鬧得大,府裏上下都知道,原要封口的。晏老太爺說。本來就是醜事,再一隱瞞。還不知會猜度出什麽難聽的話來,命不許遮掩,旁人愛打聽。就叫打聽去,因此滿江西幾乎都知道這件事了。”
皇上笑道:“這老太爺還真是看得開。”
安成郡王笑道:“畢竟是大儒,心胸開闊,也是一片愛女之心,晏恪芳死後,晏玉成就被交給了晏三太太撫養,她當時正懷著晏家大姑娘,對出生喪母的晏玉成十分憐惜,晏玉成長大後,也沒有隱瞞他的身世,晏玉成便照著輩分稱呼舅舅舅母,就是外人跟前也毫不避諱的,別人要是問起來,便說晏玉成是自家姑奶奶的兒子,姑奶奶早逝,自己當親兒子養的。”
皇上微微點頭:“晏家畢竟清明磊落,若是一意隱瞞,反倒落了下乘。”
安成郡王附和道:“當初徐家和晏家結親,一聽晏玉成的身世,徐家還擔心來著,有這麽一位姑奶奶在前頭,生怕晏家姑娘有樣學樣,可徐老太太說,晏家如此不畏人言,光明磊落,光憑這個,就值得結這一門親,對晏玉成也很是喜愛。”
皇上頷首,道:“當初你皇叔的確離開京城一陣子,去了江西也未可知,這事等敏之回來了再做定奪吧,若真的是,也是好事一樁,畢竟你皇叔沒有兒子,是朕心頭的一塊病啊。”
是,那就認下,不是,也不會怪責晏家。
安成郡王得了皇上的意思,這才放下心來,挑些宮外有趣的事和皇上說,把皇上逗得很高興,道:“前幾日太後身邊的許嬤嬤來請安,說受你母妃之托去徐家教導你那個小媳婦,說她很聰明伶俐,許嬤嬤那樣的人都誇讚了,太後心裏癢癢的,原先還怪朕草草的給你定了親事,如今也不說了,只說要見一見,你看什麽時候合適叫她進宮請安。”
安成郡王聽皇上這麽說,心裏也很高興,笑道:“若是成了親,日日在老祖宗跟前伺候也沒的說,可如今畢竟沒過門,孫兒怕她臉皮薄,到時候害臊,老祖宗問起來,您可要幫孫兒遮掩幾句。”
皇上哈哈笑起來:“沒想到你倒是個護短的,這也就罷了,等過年內命婦外眷請安的時候帶過來給太後瞧瞧吧,也不算違了規矩。”安成郡王笑著應了。
徐妙筠此時卻在聽徐沛凝和徐靜含商議如何去看望楊太太的事情,楊敏之走前把楊太太托付給了徐家,徐老太太之前派人佯裝楊太太在外頭住時的鄰居,隔陣子過去請安,楊家也沒有人懷疑,可自打楊敏之走後,楊四奶奶沒了忌憚,對楊太太也不好起來。
允國公府楊家,一共四個兒子,都住在一起,兒子下頭又有孫子,零零總總一百多人,允國公即便欣賞楊敏之這個孫兒,也不可能事無巨細的都照顧好,遂徐老太太再派人去楊家請安時,不僅沒見著楊太太的面兒,連塞銀子也打聽不出來信兒了。
徐老太太覺得不妙,和徐沛凝道:“楊敏之在,楊四奶奶還有幾分顧忌,他一走,可不變著法的磋磨人,楊四爺又是個昏聵的,靠他不中用,楊敏之把母親托付給了咱們。咱們就得上心,得盡快見到楊太太的面兒才是。”
徐沛凝道:“先前在寺裏倒是和楊太太見過兩次,可也是當著楊四奶奶的面兒,如今忽不喇的上門要人。楊四奶奶定會疑心的。”
徐靜含道:“楊家門房得了囑咐,再去打聽也是無用,看來要另辟蹊徑了。”
徐妙筠出主意:“咱們不方便出面,我可以請囡囡幫忙,她和楊宛兒認識,楊宛兒還欠了她一個人情。”
徐靜含好奇道:“這話怎麽說?楊家不是端王的人麽?唐姑娘認識她?”
徐妙筠笑道:“說起來也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楊宛兒有一次在學裏突然來了葵水,裙子臟了也不知道,囡囡和她是互相不說話的。也懶得提醒她,又怕鬧得人盡皆知了不好,到底心軟,給她提了個醒兒,還答應誰都不說,楊宛兒很感激她,在學裏也唯有楊宛兒不敢跟唐囡囡對著來,這次托她幫忙打聽消息,想來不難。”
說著叫人去請唐囡囡,唐囡囡滿口應下。要和徐妙筠一起去楊家:“說不定能帶著你見楊太太一面。”
徐靜含笑道:“楊太太沒見過妙筠,還是我去吧。”
唐囡囡便和徐家兩姐妹坐車去了允國公府的後巷。
唐囡囡叫人遞了話,楊宛兒果真出來了,她因為季考不合格,被退學後便很少出門了,見唐囡囡來找她也是十分吃驚,見問起楊太太,這才道:“你們是說曹姨娘吧?”
楊太太是徐家人對楊敏之母親的尊稱,在楊家。上下都稱呼她為曹姨娘。
唐囡囡道:“怎麽?你認識她?”
楊宛兒不以為意:“她是四叔年紀最大的妾侍了。怎麽不認識?素日裏很少見面,四叔也不怎麽搭理她。可人家有個有能耐的兒子呀,祖父都高看幾分,四嬸固然記恨。也不敢怎麽樣,可前幾日四哥去了江西,四嬸便要曹姨娘日日立規矩,昨日嫌她端的茶燙了,叫她去佛堂跪著思過呢。”
徐妙筠頓時急了,剛要說話,被徐靜含攔住了,徐靜含笑道:“說起來也是唐突了,只因上次我們隨祖母去上香,偶遇曹姨娘,曹姨娘對佛經很是通曉,人也很講規矩,祖母很喜歡,讓她得閑到家裏去說話,並不知道她是貴府的姨娘,昨天偶然想起來,說曹姨娘很難得,想請她過府說話,誰知去打聽,門房都說不知道,勞煩楊姑娘出來,其實是為了對祖母的一片孝心,老人家好容易想有個人說說話,總要叫她如願才好。”
唐囡囡連連點頭,道:“這事也只能求你幫忙了,一來算我欠你一個人情,二來,楊敏之回來後知道了對你也只有感激的,舉手之勞,你可是穩賺不賠。”
楊宛兒是大房的女孩兒,對於四房的事情多半是聽在耳朵裏就罷了,也不上心,如今見唐囡囡這麽一說,心裏也有些松動。
其實她也聽母親說過,四叔好色,房裏姨娘一大堆,整日沒個正形,能有楊敏之這樣的兒子,是他上輩子的造化,素日裏便對楊敏之有拉攏之心,若是此番自己出手幫忙,自己欠唐囡囡的人情抵了不說,還在楊敏之跟前落了好兒,確實穩賺不賠,遂笑道:“小事一樁,交給我了,我是能把人帶出來,可也得曹姨娘信我才成啊,不然只當我算計她。”
徐靜含笑道:“我見過曹姨娘,我和楊姑娘一起吧。”徐妙筠擔心徐靜含,忙道:“囡囡也跟著,人多好辦事。”
唐囡囡道:“這是自然。”
說著和徐靜含一起隨楊宛兒進了允國公府,獨留徐妙筠在馬車上等著。
此處是允國公府的後巷,十分僻靜,可也方便了楊家的紈絝子弟為避免父兄長輩的責備,從這兒偷偷溜進府,大房的楊敏行,楊家的嫡長孫夜宿青樓,這會兒才溜回家,在後巷看到一輛陌生的馬車也覺得奇怪,叫人來問,徐妙筠叫護衛答話:“我們家姑娘是來找貴府大小姐的。”
楊宛兒是楊敏行的胞妹,因此楊宛兒素日和誰交好楊敏行一清二楚,如今來了個沒聽說過的,自然也就起了好奇之心,非要問一問名諱,護衛的臉都黑了:“我們家姑娘芳名豈能告知。”
楊敏行是個跋扈的。越不知道越要問,又仗著是在楊家門外,是強龍不壓地頭蛇,眼見著要鬧起來。楊宛兒出來了,眼尖看到楊敏行,大喝一聲:“大哥,你又鬧什麽?娘正問你呢!”
楊敏行聞言涎著臉笑道:“我瞧著是妹妹的朋友,想問一問,誰知他們如此無禮。”
楊宛兒氣的要命:“既是我的朋友,那都是閨閣女子,你問什麽?和你什麽相幹?回去我就告訴娘,讓她打你。你日日在外頭閑逛招這個惹那個也就罷了,連我的朋友都敢打主意……”說著要哭起來,楊敏行對這個妹妹還是有幾分忌憚的,趕忙從後門溜進了府。
曹姨娘在後頭跟著,瞧著這一幕目瞪口呆,幸而唐囡囡和徐靜含都帶了幃帽,不然叫楊敏行瞧見,是斷然邁不動步子的。
楊宛兒對唐囡囡道:“府裏有我呢,只管放心叫曹姨娘去,晚上叫人送回來就成。以後我們可就兩不相欠了。”
唐囡囡笑道:“放心,本來就不欠,這次是我承你的情。”楊宛兒對唐囡囡的客氣很是滿意,看著馬車走了這才回去。
徐妙筠在馬車上暗暗打量曹姨娘,毫無疑問,即便如今曹姨娘臉上有些許滄桑和憔悴,也看得出來年輕時候是個美人兒,不然也不能讓楊四爺費盡心思養在外頭。
許是因為信佛的緣故,曹姨娘身上一股檀香味。人也顯得很慈和。身上穿著半新不舊的松綠素面褙子,顯得有些老氣。看得出來在楊家過的並不好,不管楊敏之如何有出息,她總歸是外室。就算認了回來,那也是妾,是姨娘,不可能得到多高的待遇。
徐妙筠偷偷打量曹姨娘的時候,曹姨娘也在偷偷打量徐妙筠,年紀輕輕的姑娘,花朵兒似的嬌柔,穿著打扮比楊家的幾個小姐都體面,臉上又是一團稚氣,她並不敢搭話,可對徐靜含卻是熟悉的。
她也曾單獨帶著楊敏之過活了十幾年,楊四爺那樣的人註定不可能為妻兒遮風擋雨,裏外還是她張羅,因此曹姨娘很懂得人情世故,和徐靜含寒暄起來:“不是見了姑娘我還不敢相信呢。”
徐靜含笑道:“楊太太別客氣,叫我靜含好了,這是我小妹妹妙筠。”
曹姨娘道:“可不敢當姑娘的一聲太太,在府裏都叫我曹姨娘,姑娘也這麽叫我吧。”
徐靜含有些為難,徐妙筠卻笑道:“我哥哥和您兒子是好朋友,我們也算是您的晚輩了,叫您一聲曹嬸子好不好?”
徐靜含忙笑道:“妙筠說的是,您不嫌棄,容我們叫一聲嬸子吧。”
曹姨娘知道是遇到了兩個聰明伶俐的,微微一笑,算是默認了。
到了徐家,曹姨娘給徐老太太請安,徐老太太呵呵笑道:“變著法兒的請你過來,可別嫌失禮。”
曹姨娘謙虛了幾句,徐老太太見曹姨娘雖然神色憔悴,可不像是受了大委屈的,也就放心了,和曹姨娘說起些家常話來,又留了吃午飯,下午又說了一會佛經。
曹姨娘見徐家變著法請她出來卻沒什麽大事,心裏也明白,這定是怕自己受欺負,接出來散散心的,說不感動也是假的,可曹姨娘也明白,徐家這麽做全是看在自己的兒子面上,若不是自己的兒子有出息,徐家能知道自己?怎麽不見她們把和自己一樣的什麽王姨娘周姨娘接出來示好?
這是人情世俗,曹姨娘也沒有清高到說徐家勢利,人情如此,走到哪兒都一樣,若不是兒子有出息,自己也不能被承認,兒子也不能認祖歸宗,這有血緣的父母兄弟都如此,不怪別人那樣。
曹姨娘一個人靠著楊四爺是養不活兒子的,楊四爺那個人,想起來來一趟,丟下幾十兩銀子又跑了,半年難見一回面,靠他,母子倆要喝西北風去了。
剛開始時,曹姨娘靠自己做些針線活換錢貼補家用,好在除了自己和兒子只有一個丫鬟一個婆子,一個看門的老下人,並沒有多少嚼用。
真正艱難的是兒子長大以後,念書要錢,學武要錢,男孩子吃得多,一天三頓不能湊合,個子竄的快,衣裳半年就得換一次,這些都是不能省的。
曹姨娘無法,這才開始拿出積蓄和左鄰右舍搭著夥做買賣,她不懂生意,就入幹股,有時候賺了,有時候也會賠錢,捉襟見肘的日子也不少。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楊敏之從小就聰慧,也懂得心疼人,於學武上有天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無一日間斷,後來又一氣考上了武秀才,武舉人,武進士。
見兒子有出息,楊四爺又來的多了,家裏的日子也好些了,可最終沒瞞過楊家的人,允國公那麽大年紀的人了,見兒子孫子都不成器,突然多了個武進士孫兒,高興地不得了,立刻叫接進府,認祖歸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小太監們哪敢攔,兩個小郡王就這麽爭起來,皇上笑呵呵的看著沒說什麽,安成郡王已經上前把兩人分開,把安清郡王提溜起來斥責:“你是做哥哥的,跟弟弟這麽搶,害不害臊?在家裏二弟是怎麽讓你的?”
安清郡王委屈的不說話了,安濯郡王抱著鞠樂:“還是大哥向著我。”
安成郡王對他也不縱容,道:“既是蹴鞠,那就得守規矩,哪有你這樣上來明搶的,就是贏了,你覺得光彩嗎?”把安濯郡王也說得不吭聲了。
皇上大笑起來:“還是伯讓會管人,這兩個皮實的一上午差點沒把屋頂掀翻了。”安成郡王上前給皇上請安,語氣裏也帶著些責備:“皇祖父太縱容他們了。”
皇上笑呵呵的:“這是伯讓能幹,不然皇祖父哪能這麽省心。”
這算是很高的誇獎了,安成郡王又問了兩句皇上的起居,皇上很高興,把兩個束著手低著頭不敢出聲的孫兒打發去禦花園裏玩,自己扶著安成郡王的手進了西暖閣:“伯讓來是有什麽事麽?”
安成郡王笑道:“也沒什麽大事,剛才從皇叔那裏回來,見了晏玉成一面。”皇上臉上的笑容立刻斂了幾分:“依伯讓看。這事有幾分真?”
既問了幾分真,那就是心有懷疑了,安成郡王笑道:“滄海遺珠這樣的事,也只在戲文裏聽過。可沒見過,景煥不是和晏家大姑娘訂了親麽,聽他說起過,晏玉成的生母是晏家大姑奶奶,聽說這位姑奶奶閨名恪芳,打小也是詩書禮儀,琴棋書畫學過來的,人也很聰慧精明,晏家老太爺和老太太愛如珍寶。一心要給她找個好夫婿,這才耽擱到了十六歲,誰知天降災禍,晏恪芳居然有了身孕,任怎麽問也不說是怎麽回事,拷問了身邊的丫頭婆子也都說不知道,皇祖父您想想,一個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在家裏家裏莫名其妙有了身孕。可不是怪事一件?晏老太爺就這麽一個閨女,到底心疼,見女兒失魂落魄的,也就不問了,好好地養起來,誰知晏恪芳生產時卻一命嗚呼,這事鬧得大,府裏上下都知道,原要封口的。晏老太爺說。本來就是醜事,再一隱瞞。還不知會猜度出什麽難聽的話來,命不許遮掩,旁人愛打聽。就叫打聽去,因此滿江西幾乎都知道這件事了。”
皇上笑道:“這老太爺還真是看得開。”
安成郡王笑道:“畢竟是大儒,心胸開闊,也是一片愛女之心,晏恪芳死後,晏玉成就被交給了晏三太太撫養,她當時正懷著晏家大姑娘,對出生喪母的晏玉成十分憐惜,晏玉成長大後,也沒有隱瞞他的身世,晏玉成便照著輩分稱呼舅舅舅母,就是外人跟前也毫不避諱的,別人要是問起來,便說晏玉成是自家姑奶奶的兒子,姑奶奶早逝,自己當親兒子養的。”
皇上微微點頭:“晏家畢竟清明磊落,若是一意隱瞞,反倒落了下乘。”
安成郡王附和道:“當初徐家和晏家結親,一聽晏玉成的身世,徐家還擔心來著,有這麽一位姑奶奶在前頭,生怕晏家姑娘有樣學樣,可徐老太太說,晏家如此不畏人言,光明磊落,光憑這個,就值得結這一門親,對晏玉成也很是喜愛。”
皇上頷首,道:“當初你皇叔的確離開京城一陣子,去了江西也未可知,這事等敏之回來了再做定奪吧,若真的是,也是好事一樁,畢竟你皇叔沒有兒子,是朕心頭的一塊病啊。”
是,那就認下,不是,也不會怪責晏家。
安成郡王得了皇上的意思,這才放下心來,挑些宮外有趣的事和皇上說,把皇上逗得很高興,道:“前幾日太後身邊的許嬤嬤來請安,說受你母妃之托去徐家教導你那個小媳婦,說她很聰明伶俐,許嬤嬤那樣的人都誇讚了,太後心裏癢癢的,原先還怪朕草草的給你定了親事,如今也不說了,只說要見一見,你看什麽時候合適叫她進宮請安。”
安成郡王聽皇上這麽說,心裏也很高興,笑道:“若是成了親,日日在老祖宗跟前伺候也沒的說,可如今畢竟沒過門,孫兒怕她臉皮薄,到時候害臊,老祖宗問起來,您可要幫孫兒遮掩幾句。”
皇上哈哈笑起來:“沒想到你倒是個護短的,這也就罷了,等過年內命婦外眷請安的時候帶過來給太後瞧瞧吧,也不算違了規矩。”安成郡王笑著應了。
徐妙筠此時卻在聽徐沛凝和徐靜含商議如何去看望楊太太的事情,楊敏之走前把楊太太托付給了徐家,徐老太太之前派人佯裝楊太太在外頭住時的鄰居,隔陣子過去請安,楊家也沒有人懷疑,可自打楊敏之走後,楊四奶奶沒了忌憚,對楊太太也不好起來。
允國公府楊家,一共四個兒子,都住在一起,兒子下頭又有孫子,零零總總一百多人,允國公即便欣賞楊敏之這個孫兒,也不可能事無巨細的都照顧好,遂徐老太太再派人去楊家請安時,不僅沒見著楊太太的面兒,連塞銀子也打聽不出來信兒了。
徐老太太覺得不妙,和徐沛凝道:“楊敏之在,楊四奶奶還有幾分顧忌,他一走,可不變著法的磋磨人,楊四爺又是個昏聵的,靠他不中用,楊敏之把母親托付給了咱們。咱們就得上心,得盡快見到楊太太的面兒才是。”
徐沛凝道:“先前在寺裏倒是和楊太太見過兩次,可也是當著楊四奶奶的面兒,如今忽不喇的上門要人。楊四奶奶定會疑心的。”
徐靜含道:“楊家門房得了囑咐,再去打聽也是無用,看來要另辟蹊徑了。”
徐妙筠出主意:“咱們不方便出面,我可以請囡囡幫忙,她和楊宛兒認識,楊宛兒還欠了她一個人情。”
徐靜含好奇道:“這話怎麽說?楊家不是端王的人麽?唐姑娘認識她?”
徐妙筠笑道:“說起來也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楊宛兒有一次在學裏突然來了葵水,裙子臟了也不知道,囡囡和她是互相不說話的。也懶得提醒她,又怕鬧得人盡皆知了不好,到底心軟,給她提了個醒兒,還答應誰都不說,楊宛兒很感激她,在學裏也唯有楊宛兒不敢跟唐囡囡對著來,這次托她幫忙打聽消息,想來不難。”
說著叫人去請唐囡囡,唐囡囡滿口應下。要和徐妙筠一起去楊家:“說不定能帶著你見楊太太一面。”
徐靜含笑道:“楊太太沒見過妙筠,還是我去吧。”
唐囡囡便和徐家兩姐妹坐車去了允國公府的後巷。
唐囡囡叫人遞了話,楊宛兒果真出來了,她因為季考不合格,被退學後便很少出門了,見唐囡囡來找她也是十分吃驚,見問起楊太太,這才道:“你們是說曹姨娘吧?”
楊太太是徐家人對楊敏之母親的尊稱,在楊家。上下都稱呼她為曹姨娘。
唐囡囡道:“怎麽?你認識她?”
楊宛兒不以為意:“她是四叔年紀最大的妾侍了。怎麽不認識?素日裏很少見面,四叔也不怎麽搭理她。可人家有個有能耐的兒子呀,祖父都高看幾分,四嬸固然記恨。也不敢怎麽樣,可前幾日四哥去了江西,四嬸便要曹姨娘日日立規矩,昨日嫌她端的茶燙了,叫她去佛堂跪著思過呢。”
徐妙筠頓時急了,剛要說話,被徐靜含攔住了,徐靜含笑道:“說起來也是唐突了,只因上次我們隨祖母去上香,偶遇曹姨娘,曹姨娘對佛經很是通曉,人也很講規矩,祖母很喜歡,讓她得閑到家裏去說話,並不知道她是貴府的姨娘,昨天偶然想起來,說曹姨娘很難得,想請她過府說話,誰知去打聽,門房都說不知道,勞煩楊姑娘出來,其實是為了對祖母的一片孝心,老人家好容易想有個人說說話,總要叫她如願才好。”
唐囡囡連連點頭,道:“這事也只能求你幫忙了,一來算我欠你一個人情,二來,楊敏之回來後知道了對你也只有感激的,舉手之勞,你可是穩賺不賠。”
楊宛兒是大房的女孩兒,對於四房的事情多半是聽在耳朵裏就罷了,也不上心,如今見唐囡囡這麽一說,心裏也有些松動。
其實她也聽母親說過,四叔好色,房裏姨娘一大堆,整日沒個正形,能有楊敏之這樣的兒子,是他上輩子的造化,素日裏便對楊敏之有拉攏之心,若是此番自己出手幫忙,自己欠唐囡囡的人情抵了不說,還在楊敏之跟前落了好兒,確實穩賺不賠,遂笑道:“小事一樁,交給我了,我是能把人帶出來,可也得曹姨娘信我才成啊,不然只當我算計她。”
徐靜含笑道:“我見過曹姨娘,我和楊姑娘一起吧。”徐妙筠擔心徐靜含,忙道:“囡囡也跟著,人多好辦事。”
唐囡囡道:“這是自然。”
說著和徐靜含一起隨楊宛兒進了允國公府,獨留徐妙筠在馬車上等著。
此處是允國公府的後巷,十分僻靜,可也方便了楊家的紈絝子弟為避免父兄長輩的責備,從這兒偷偷溜進府,大房的楊敏行,楊家的嫡長孫夜宿青樓,這會兒才溜回家,在後巷看到一輛陌生的馬車也覺得奇怪,叫人來問,徐妙筠叫護衛答話:“我們家姑娘是來找貴府大小姐的。”
楊宛兒是楊敏行的胞妹,因此楊宛兒素日和誰交好楊敏行一清二楚,如今來了個沒聽說過的,自然也就起了好奇之心,非要問一問名諱,護衛的臉都黑了:“我們家姑娘芳名豈能告知。”
楊敏行是個跋扈的。越不知道越要問,又仗著是在楊家門外,是強龍不壓地頭蛇,眼見著要鬧起來。楊宛兒出來了,眼尖看到楊敏行,大喝一聲:“大哥,你又鬧什麽?娘正問你呢!”
楊敏行聞言涎著臉笑道:“我瞧著是妹妹的朋友,想問一問,誰知他們如此無禮。”
楊宛兒氣的要命:“既是我的朋友,那都是閨閣女子,你問什麽?和你什麽相幹?回去我就告訴娘,讓她打你。你日日在外頭閑逛招這個惹那個也就罷了,連我的朋友都敢打主意……”說著要哭起來,楊敏行對這個妹妹還是有幾分忌憚的,趕忙從後門溜進了府。
曹姨娘在後頭跟著,瞧著這一幕目瞪口呆,幸而唐囡囡和徐靜含都帶了幃帽,不然叫楊敏行瞧見,是斷然邁不動步子的。
楊宛兒對唐囡囡道:“府裏有我呢,只管放心叫曹姨娘去,晚上叫人送回來就成。以後我們可就兩不相欠了。”
唐囡囡笑道:“放心,本來就不欠,這次是我承你的情。”楊宛兒對唐囡囡的客氣很是滿意,看著馬車走了這才回去。
徐妙筠在馬車上暗暗打量曹姨娘,毫無疑問,即便如今曹姨娘臉上有些許滄桑和憔悴,也看得出來年輕時候是個美人兒,不然也不能讓楊四爺費盡心思養在外頭。
許是因為信佛的緣故,曹姨娘身上一股檀香味。人也顯得很慈和。身上穿著半新不舊的松綠素面褙子,顯得有些老氣。看得出來在楊家過的並不好,不管楊敏之如何有出息,她總歸是外室。就算認了回來,那也是妾,是姨娘,不可能得到多高的待遇。
徐妙筠偷偷打量曹姨娘的時候,曹姨娘也在偷偷打量徐妙筠,年紀輕輕的姑娘,花朵兒似的嬌柔,穿著打扮比楊家的幾個小姐都體面,臉上又是一團稚氣,她並不敢搭話,可對徐靜含卻是熟悉的。
她也曾單獨帶著楊敏之過活了十幾年,楊四爺那樣的人註定不可能為妻兒遮風擋雨,裏外還是她張羅,因此曹姨娘很懂得人情世故,和徐靜含寒暄起來:“不是見了姑娘我還不敢相信呢。”
徐靜含笑道:“楊太太別客氣,叫我靜含好了,這是我小妹妹妙筠。”
曹姨娘道:“可不敢當姑娘的一聲太太,在府裏都叫我曹姨娘,姑娘也這麽叫我吧。”
徐靜含有些為難,徐妙筠卻笑道:“我哥哥和您兒子是好朋友,我們也算是您的晚輩了,叫您一聲曹嬸子好不好?”
徐靜含忙笑道:“妙筠說的是,您不嫌棄,容我們叫一聲嬸子吧。”
曹姨娘知道是遇到了兩個聰明伶俐的,微微一笑,算是默認了。
到了徐家,曹姨娘給徐老太太請安,徐老太太呵呵笑道:“變著法兒的請你過來,可別嫌失禮。”
曹姨娘謙虛了幾句,徐老太太見曹姨娘雖然神色憔悴,可不像是受了大委屈的,也就放心了,和曹姨娘說起些家常話來,又留了吃午飯,下午又說了一會佛經。
曹姨娘見徐家變著法請她出來卻沒什麽大事,心裏也明白,這定是怕自己受欺負,接出來散散心的,說不感動也是假的,可曹姨娘也明白,徐家這麽做全是看在自己的兒子面上,若不是自己的兒子有出息,徐家能知道自己?怎麽不見她們把和自己一樣的什麽王姨娘周姨娘接出來示好?
這是人情世俗,曹姨娘也沒有清高到說徐家勢利,人情如此,走到哪兒都一樣,若不是兒子有出息,自己也不能被承認,兒子也不能認祖歸宗,這有血緣的父母兄弟都如此,不怪別人那樣。
曹姨娘一個人靠著楊四爺是養不活兒子的,楊四爺那個人,想起來來一趟,丟下幾十兩銀子又跑了,半年難見一回面,靠他,母子倆要喝西北風去了。
剛開始時,曹姨娘靠自己做些針線活換錢貼補家用,好在除了自己和兒子只有一個丫鬟一個婆子,一個看門的老下人,並沒有多少嚼用。
真正艱難的是兒子長大以後,念書要錢,學武要錢,男孩子吃得多,一天三頓不能湊合,個子竄的快,衣裳半年就得換一次,這些都是不能省的。
曹姨娘無法,這才開始拿出積蓄和左鄰右舍搭著夥做買賣,她不懂生意,就入幹股,有時候賺了,有時候也會賠錢,捉襟見肘的日子也不少。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楊敏之從小就聰慧,也懂得心疼人,於學武上有天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無一日間斷,後來又一氣考上了武秀才,武舉人,武進士。
見兒子有出息,楊四爺又來的多了,家裏的日子也好些了,可最終沒瞞過楊家的人,允國公那麽大年紀的人了,見兒子孫子都不成器,突然多了個武進士孫兒,高興地不得了,立刻叫接進府,認祖歸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