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上掉下個未婚夫(一)
關燈
小
中
大
自當上姜家家主,姜憐心原本閑暇到寂寥的生活便忽然變得忙碌起來,連帶著曾經顯得漫長難捱的時光也如白駒過隙。
她時常將自己關在書房裏,一待就是一整日。
通常一家的家主都是自小開始培養的,即便不上最好的私塾,也要請遠近聞名的先生前來教習,長到十歲上時更要隨著父兄學習經商之道,並觀些生意場上的應酬。
對於姜憐心來說,只因姜下上下,包括她自己在內,沒有人認為她有朝一日會成為家主,故而也從不曾對她加以培養。
若不是從小帶養她的蘭馨嬤嬤,是個從沒落的書香門第出來的小家碧玉,閑暇時教她識了字,又時常從外邊弄些書進來與她看,她只怕至今還目不識丁。
但在治家與經商上,最重要的那段教習她終究是缺失了的,故而要成為一個稱職的家主,她還有許多功課需要補齊。
畢竟是世代經商、百年不衰的姜家之後,姜憐心在這方面也有些與生俱來的天賦。
經過這些時日的勤奮用功,那些覆雜的賬目她竟已能看得七八分明白,雖只是如此,她卻也發現了各商號賬目裏的不少問題。
比如說金陵城中那幾家賣酒的商號,分明開在最繁華的地帶,卻連連上報虧損,比之開在巷子裏的兩家尚還不及。
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姜家的酒本就遠近聞名,若開在車水馬龍的街面上也無人問津,則實在說不過去。
姜憐心於是將這幾家店的賬目調來仔細研習了一番,果然發現酒的進貨與出貨有些出入,雖都是在極小的地方存在漏洞,可積少成多,卻也小有規模。
再將各家商鋪的管事一一核對,確認這幾家酒鋪都在一個喚作秦宣的管事名下,如此不必深究,姜憐心已有三分了然,多半是有人在裏面中飽私囊了。
再說那秦宣,原是姜憐心父親那一輩裏起來的管事,與前家主的私交也不錯,算得上是個心腹的角色,再加上他手上十幾家鋪子在前幾十年裏又都興盛,故而在管事們當中也頗為德高望重。
要弄清他手上的紕漏怕還需謹慎些,姜憐心於是先按兵不動,只暗地裏派人去收集證據,打算等時機成熟再下個殺雞儆猴的手。
自清晨起,姜憐心就抱著賬本,尋思這件事的出路,正陷在其中,大門上卻有小廝前來傳話,說是陸府的家主前來拜見,同時還送上了名帖。
姜憐心便接過名帖來看,只見那滕白紙造的帖子上,有撒金軟墨勾勒的三五支幽竹,不經意間已流露出主人之風雅不俗。
再看貼上的字,書有江南陸府,陸子洵幾個字,用的是漢隸體,一筆一劃雖莊重有格,卻又不失行雲流水的灑脫,可見這陸家家主也不是個拘泥於舊歷的。
對於這些書畫上的講究,姜憐心雖只有一知半解,但也不難從中看出此人的情志,可細思來卻又不記得自己認識什麽陸家的家主,江南幾個名門望族裏也不見有個陸府。
她便也懶得多費神思,只擱了名帖,對小廝道:“那陸家家主可是已經來了?”
小廝應道:“正在門外候著。”
“請進正廳裏先奉茶,我稍後就到。”姜憐心便說著邊往內屋裏去更衣。
待見到這位陸家家主時,姜憐心則又吃了一驚。
江南一帶的幾大家族中,除了姜家特殊些,各家的家主都是年過半百的老成者,更年輕有為些的也已過不惑之年,可眼前的陸家家主卻是風華正茂,瀟灑風流的一屆少年。
姜憐心往那人身後瞧了瞧,確定再沒有其他人,便只能安奈住心下詫異,對他欠身道:“初見陸老爺,招待不周之處還望見諒,先請上座。”
說話間她又將那陸家家主細端詳了一陣,但見他著一身深碧錦袍,上有竹紋暗花,外罩淺色薄綢長衫,襯托在細膩的肌膚下,竟如璞玉天成。
因是登門見客,他將一頭烏發盡數束進鎏金鑲玉的冠中,便將齊整的發線與光潔的額展露無遺,卻生得比女子尚精致三分。
若論面容,陸子洵並算不得絕頂,與白衣妖孽那類妖邪的惑人模樣更是南轅北轍,只是並不出彩的五官拼湊在一起卻恰到好處,正可謂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直讓人看了說不出的舒心。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面容平和,眉眼帶笑,由內而外散發著和善之意,初見便讓人親近,再加之他隨手握的那一把玉竹骨的折扇,不經意間搖晃個三兩下,舉手投足間的風流韻致便恰到好處的流露出來。
“在下與憐心自幼相識,怎的說是初見?”
姜憐心本還在打量來客,卻被陸子洵攜了三分怨懟的一句話拉回了心神。
她又道這人初次見面竟喚她的閨名,正為自己錯判了他的恭謙有禮而不悅,卻聽他道:“憐心竟不記得你‘徐哥哥’了嗎?當年可是跟在我身後喚得緊的。”
姜憐心又沈思了片刻,忽然睜大了雙眼不可置信的看向面前少年,半晌才顧得開口,卻因驚喜而結巴得說不出整句來:“竟然……是你……”
因自小在偏院裏養大,極少有機會見外人,所以自記事起見過的人,她多少都有些印象,更不必說這位與她有著頗深緣分的“徐哥哥”。
那時正夫人才剛懷上幼子,姜憐心也還未被關進偏院,姜家時常有生意上的盟友來往走動。
只隱約記得是暮春裏的一日,陽光很是馥郁,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直泛倦。
姜憐心正坐在廊下的亭子裏,數地上成排經過的螞蟻,卻有個婦人牽了個白嫩的男娃娃到她跟前。
那男娃娃長的什麽樣,姜憐心已經不記得了,只知道他比自己略長幾歲,皮膚生得滑溜溜的,笑起來的樣子和當天的陽光一樣暖洋洋的。
那婦人說:“這是洵哥哥,日後要娶憐心過門的。”
那時的姜憐心雖然不懂娶和過門是什麽意思,但還是堆了滿臉笑沖著男娃娃喚了一聲“徐哥哥”。
男娃娃當即皺了眉,她才知原是因為她發音不準,將“洵哥哥”念成了“徐哥哥”。
可偏生他惱起來的樣子看在姜憐心眼裏格外有趣,自此便惡作劇似的故意追著他喊“徐哥哥”,直到見他皺了眉,才歡喜的躲到一旁偷笑。
不過那“徐哥哥”倒是個好人,在別的孩子都因為姜憐心沒有娘親而排擠她時,只有他肯陪她玩,每次跟著父親的商隊出外歸來,還總要帶些小玩意兒逗她開心。
在姜憐心甚是孤苦伶仃的童年當中,那幾年卻也是她過得最開心的一段時光。
後來她克死了正夫人的幼子,被關進了偏院裏,就再也沒有見到過“徐哥哥”,這段回憶便也戛然而止。
想不到事隔多年,竟在這般情況下與他重逢,姜憐心也禁不住激動之心,畢竟在那些不好的記憶裏,只有關於他的部分是如星辰般閃耀的。
兩人於是聊的愈發投機,姜憐心自談話中得知,她的“徐哥哥”實則是當年江南最大的綢緞商陸正乾的獨子。
因陸家與姜家世代交好,兩家確實有過子女結親的約定,只是後來陸家生意上出了紕漏,舉家北上,遷去了遼陽,這件事便不了了之。
而今陸子洵重歸江南,四處拜會陸家舊交,頭兒裏就想到了姜家,便忙造了名帖遞上來。
“陸氏本是個大姓,怎的陸老爺卻獨自一人歸來?”
閑談間,姜憐心隨口問了這一句,卻見陸子洵面上現出悲愴神色,低頭嘆了又嘆,覆才道:“本是舉家同行的,怎料天有不測風雲,那船只在半路遭逢巨浪而沈,陸家百十口人,盡數葬身水底……”
說到後來,他雙目已有些泛紅,姜憐心見他驟失父母,頓生同病相憐之心,又怨自己魯莽,戳了他人痛處,忙打斷他的話,安慰道:“天無絕人之路,陸家尚留有陸老爺這一脈,如後必當重現當日輝煌。”
陸子洵的情緒總算平覆下來,擡袖拭了拭眼角道:“恕我一時情難自禁,竟失了態。”
“無妨無妨。”姜憐心忙命人來與陸子洵添了茶遞到他手裏:“日後你我只當親戚走動,有什麽郁結難消的,也好互相吐訴吐訴。”
陸子洵端了那茶,淺抿一口,對姜憐心的話亦甚感讚同:“你我之間,本該比親戚更親近些的,有了憐心這句話,我也安心,而今陸府在江南亦重開家業,雖只得綿薄之力,與姜家相互扶持卻也還成,日後,我少不得要常來叨擾,憐心若有難處,也莫要對我避之不言,你道可好?”
聽他說到比親戚更親近些,姜憐心又想起兩家結親的約定,難免流露出女兒家的嬌羞,霎時間紅了雙頰,卻還是順著他應道:“那是自然,只要陸老爺不嫌棄便好。”
“哪有嫌棄這一說,而今陸府就設在隔街上,憐心可要常來走動。”說罷,陸子洵又與姜憐心漫無邊際的聊了許久,方才告辭歸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她時常將自己關在書房裏,一待就是一整日。
通常一家的家主都是自小開始培養的,即便不上最好的私塾,也要請遠近聞名的先生前來教習,長到十歲上時更要隨著父兄學習經商之道,並觀些生意場上的應酬。
對於姜憐心來說,只因姜下上下,包括她自己在內,沒有人認為她有朝一日會成為家主,故而也從不曾對她加以培養。
若不是從小帶養她的蘭馨嬤嬤,是個從沒落的書香門第出來的小家碧玉,閑暇時教她識了字,又時常從外邊弄些書進來與她看,她只怕至今還目不識丁。
但在治家與經商上,最重要的那段教習她終究是缺失了的,故而要成為一個稱職的家主,她還有許多功課需要補齊。
畢竟是世代經商、百年不衰的姜家之後,姜憐心在這方面也有些與生俱來的天賦。
經過這些時日的勤奮用功,那些覆雜的賬目她竟已能看得七八分明白,雖只是如此,她卻也發現了各商號賬目裏的不少問題。
比如說金陵城中那幾家賣酒的商號,分明開在最繁華的地帶,卻連連上報虧損,比之開在巷子裏的兩家尚還不及。
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姜家的酒本就遠近聞名,若開在車水馬龍的街面上也無人問津,則實在說不過去。
姜憐心於是將這幾家店的賬目調來仔細研習了一番,果然發現酒的進貨與出貨有些出入,雖都是在極小的地方存在漏洞,可積少成多,卻也小有規模。
再將各家商鋪的管事一一核對,確認這幾家酒鋪都在一個喚作秦宣的管事名下,如此不必深究,姜憐心已有三分了然,多半是有人在裏面中飽私囊了。
再說那秦宣,原是姜憐心父親那一輩裏起來的管事,與前家主的私交也不錯,算得上是個心腹的角色,再加上他手上十幾家鋪子在前幾十年裏又都興盛,故而在管事們當中也頗為德高望重。
要弄清他手上的紕漏怕還需謹慎些,姜憐心於是先按兵不動,只暗地裏派人去收集證據,打算等時機成熟再下個殺雞儆猴的手。
自清晨起,姜憐心就抱著賬本,尋思這件事的出路,正陷在其中,大門上卻有小廝前來傳話,說是陸府的家主前來拜見,同時還送上了名帖。
姜憐心便接過名帖來看,只見那滕白紙造的帖子上,有撒金軟墨勾勒的三五支幽竹,不經意間已流露出主人之風雅不俗。
再看貼上的字,書有江南陸府,陸子洵幾個字,用的是漢隸體,一筆一劃雖莊重有格,卻又不失行雲流水的灑脫,可見這陸家家主也不是個拘泥於舊歷的。
對於這些書畫上的講究,姜憐心雖只有一知半解,但也不難從中看出此人的情志,可細思來卻又不記得自己認識什麽陸家的家主,江南幾個名門望族裏也不見有個陸府。
她便也懶得多費神思,只擱了名帖,對小廝道:“那陸家家主可是已經來了?”
小廝應道:“正在門外候著。”
“請進正廳裏先奉茶,我稍後就到。”姜憐心便說著邊往內屋裏去更衣。
待見到這位陸家家主時,姜憐心則又吃了一驚。
江南一帶的幾大家族中,除了姜家特殊些,各家的家主都是年過半百的老成者,更年輕有為些的也已過不惑之年,可眼前的陸家家主卻是風華正茂,瀟灑風流的一屆少年。
姜憐心往那人身後瞧了瞧,確定再沒有其他人,便只能安奈住心下詫異,對他欠身道:“初見陸老爺,招待不周之處還望見諒,先請上座。”
說話間她又將那陸家家主細端詳了一陣,但見他著一身深碧錦袍,上有竹紋暗花,外罩淺色薄綢長衫,襯托在細膩的肌膚下,竟如璞玉天成。
因是登門見客,他將一頭烏發盡數束進鎏金鑲玉的冠中,便將齊整的發線與光潔的額展露無遺,卻生得比女子尚精致三分。
若論面容,陸子洵並算不得絕頂,與白衣妖孽那類妖邪的惑人模樣更是南轅北轍,只是並不出彩的五官拼湊在一起卻恰到好處,正可謂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直讓人看了說不出的舒心。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面容平和,眉眼帶笑,由內而外散發著和善之意,初見便讓人親近,再加之他隨手握的那一把玉竹骨的折扇,不經意間搖晃個三兩下,舉手投足間的風流韻致便恰到好處的流露出來。
“在下與憐心自幼相識,怎的說是初見?”
姜憐心本還在打量來客,卻被陸子洵攜了三分怨懟的一句話拉回了心神。
她又道這人初次見面竟喚她的閨名,正為自己錯判了他的恭謙有禮而不悅,卻聽他道:“憐心竟不記得你‘徐哥哥’了嗎?當年可是跟在我身後喚得緊的。”
姜憐心又沈思了片刻,忽然睜大了雙眼不可置信的看向面前少年,半晌才顧得開口,卻因驚喜而結巴得說不出整句來:“竟然……是你……”
因自小在偏院裏養大,極少有機會見外人,所以自記事起見過的人,她多少都有些印象,更不必說這位與她有著頗深緣分的“徐哥哥”。
那時正夫人才剛懷上幼子,姜憐心也還未被關進偏院,姜家時常有生意上的盟友來往走動。
只隱約記得是暮春裏的一日,陽光很是馥郁,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直泛倦。
姜憐心正坐在廊下的亭子裏,數地上成排經過的螞蟻,卻有個婦人牽了個白嫩的男娃娃到她跟前。
那男娃娃長的什麽樣,姜憐心已經不記得了,只知道他比自己略長幾歲,皮膚生得滑溜溜的,笑起來的樣子和當天的陽光一樣暖洋洋的。
那婦人說:“這是洵哥哥,日後要娶憐心過門的。”
那時的姜憐心雖然不懂娶和過門是什麽意思,但還是堆了滿臉笑沖著男娃娃喚了一聲“徐哥哥”。
男娃娃當即皺了眉,她才知原是因為她發音不準,將“洵哥哥”念成了“徐哥哥”。
可偏生他惱起來的樣子看在姜憐心眼裏格外有趣,自此便惡作劇似的故意追著他喊“徐哥哥”,直到見他皺了眉,才歡喜的躲到一旁偷笑。
不過那“徐哥哥”倒是個好人,在別的孩子都因為姜憐心沒有娘親而排擠她時,只有他肯陪她玩,每次跟著父親的商隊出外歸來,還總要帶些小玩意兒逗她開心。
在姜憐心甚是孤苦伶仃的童年當中,那幾年卻也是她過得最開心的一段時光。
後來她克死了正夫人的幼子,被關進了偏院裏,就再也沒有見到過“徐哥哥”,這段回憶便也戛然而止。
想不到事隔多年,竟在這般情況下與他重逢,姜憐心也禁不住激動之心,畢竟在那些不好的記憶裏,只有關於他的部分是如星辰般閃耀的。
兩人於是聊的愈發投機,姜憐心自談話中得知,她的“徐哥哥”實則是當年江南最大的綢緞商陸正乾的獨子。
因陸家與姜家世代交好,兩家確實有過子女結親的約定,只是後來陸家生意上出了紕漏,舉家北上,遷去了遼陽,這件事便不了了之。
而今陸子洵重歸江南,四處拜會陸家舊交,頭兒裏就想到了姜家,便忙造了名帖遞上來。
“陸氏本是個大姓,怎的陸老爺卻獨自一人歸來?”
閑談間,姜憐心隨口問了這一句,卻見陸子洵面上現出悲愴神色,低頭嘆了又嘆,覆才道:“本是舉家同行的,怎料天有不測風雲,那船只在半路遭逢巨浪而沈,陸家百十口人,盡數葬身水底……”
說到後來,他雙目已有些泛紅,姜憐心見他驟失父母,頓生同病相憐之心,又怨自己魯莽,戳了他人痛處,忙打斷他的話,安慰道:“天無絕人之路,陸家尚留有陸老爺這一脈,如後必當重現當日輝煌。”
陸子洵的情緒總算平覆下來,擡袖拭了拭眼角道:“恕我一時情難自禁,竟失了態。”
“無妨無妨。”姜憐心忙命人來與陸子洵添了茶遞到他手裏:“日後你我只當親戚走動,有什麽郁結難消的,也好互相吐訴吐訴。”
陸子洵端了那茶,淺抿一口,對姜憐心的話亦甚感讚同:“你我之間,本該比親戚更親近些的,有了憐心這句話,我也安心,而今陸府在江南亦重開家業,雖只得綿薄之力,與姜家相互扶持卻也還成,日後,我少不得要常來叨擾,憐心若有難處,也莫要對我避之不言,你道可好?”
聽他說到比親戚更親近些,姜憐心又想起兩家結親的約定,難免流露出女兒家的嬌羞,霎時間紅了雙頰,卻還是順著他應道:“那是自然,只要陸老爺不嫌棄便好。”
“哪有嫌棄這一說,而今陸府就設在隔街上,憐心可要常來走動。”說罷,陸子洵又與姜憐心漫無邊際的聊了許久,方才告辭歸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