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塵緣起
關燈
小
中
大
七年前,正是大宋寶元二年。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襄陽一地,本如王維這詩中所言,兼具遼闊秀美,向稱荊楚之冠。誰知春寒料峭,東風難暖,襄陽城這一年的春天來得格外遲,也不知是否與邊關戰事有關。好容易挨到嫩柳出芽,燕子雙飛,卻又連著下了幾場雨,檐前屋下,延綿不絕,讓一心等著踏青賞花的人們失望不已。
不過,這兒畢竟不是西北,也不是汴京。黨項的元昊就算自封了皇帝,西北的幾場戰事就算是負多勝少,畢竟是遠在千裏之外,在襄陽百姓看來,不過是個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這一日,正是寒食節。一清早便是濃雲蔽日,看來又是個雨天。按古來風俗,這一天應當在家中灑掃庭除,祭拜先祖。無論老幼皆須禁火冷食,閉門不出。
城內大街小巷鮮有行人,店鋪也大半暫時歇業,偶爾看到掛出幌子來的,也多是門戶空張,人丁寥落。
從西門出城,沿官道而行,不出裏許便是壽安山。山麓松柏蒼翠,不時可見飛泉清溪。山道由青石階鋪就,凹凸不平處還積存著昨夜的雨水,松枝上偶爾滴下三兩顆露珠,靜靜地落入石階間的青苔。
曉寒深處,隱隱可見禪寺朱紅的院墻和暗黃的琉璃瓦。
山道上遠遠走來一人,一襲青衣,腰懸長劍,寬大的鬥笠低低壓下,遮住了半邊面孔,陰晦的天色中看不清容顏。石階濕滑,而他卻身形矯健,如履平地,順著蜿蜒小路,轉眼間就來到了山門前。
他擡起頭,左手輕輕扶起鬥笠,雙目沈靜深邃,投向山門之上。
風雨斑駁了曾經的描朱繪粉,山門上匾額中的三個大字卻依然蒼勁有力,深鐫入石——
奉先寺。
寺門虛掩,他伸手輕輕一推,便“吱呀”地一聲開了。
這是一座小小的寺院,只有一座正殿。殿前的青銅香爐輕煙裊裊,院裏冷冷清清,不見一個人影。
青衣人在香爐前站定,合掌輕施一禮,然後繞過香爐,步入大殿。
幽暗的殿內青磚漫地。香案上燭火融融,供著鮮花七寶。殿上如來秀目豐頤,寶相莊嚴,嘴角似在微笑,俯視眾生,睿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懼,心裏平生一股暖意。
像是游子歸家,青衣人解下腰間長劍,摘了鬥笠,傾身跪上佛前蒲團。
放開寶劍,他雙手合在胸前,垂下眼簾,默念佛陀。
靜謐難得,松懈了向來嚴密的心防。浮沈心底的種種過往,不經意間湧入腦海,交疊一處。
江湖路,恩仇快意,腥風血雨……
廟堂風,勾心鬥角,暗箭明槍……
他閉目不語,攢起眉心,胸膛微微起伏。
萬千思緒,如同燭上輕煙,一時難以消散。
良久,他略略平覆心境,才赫然察覺一陣若有若無的氣息已縈繞自己周身。多年來的江湖歷練令他瞬間警醒。他驀地睜開雙眼,向身邊望去。
在他身側七步之外,靜靜地跪著一位少女。以他的耳力,竟未聽到她是何時來到大殿之中的。
她看起來年紀甚輕,或許未滿雙十。滿頭烏絲在頭頂綰成錐形發髻,不見簪環。早春深寒,她卻只是一襲淺碧色單衣,窄袖翻襟,纖腰束素,裙身曳地,垂落在她的膝前身側。
她面上覆了一層輕紗,只露出纖細黛眉和盈盈雙目。一雙秋水為神的眼眸,無喜無悲,淡淡地望著殿上如來。像是在靜靜詢問,又像在默默傾聽。既無求禱,亦無泣訴。
她就那樣靜靜地跪在佛前,仿佛已跪了一生一世。芳華落寞,一如世外仙葩。
像是覺出青衣人的註視,那少女側轉頭來,眼波不經意地流轉之間,恰與青衣人的目光縈繞一處。
一瞬間,像是要望進彼此的心底,卻又一觸即退。
她收眼,他回身,像是冥冥中的默契,一同仰頭,再瞻佛顏。
方才電光石火的交集,水過無痕。
不過只是陌路天涯,不過只是一朝邂逅,
不過只是此刻同拜佛前——
卻誰料,就此糾纏半生,無止無休……
我佛慈悲,在此刻拈花微笑,溫柔憐憫間,看一段塵緣就此結下……
我佛若慈悲,又為何不在此刻開示,這段緣,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能回頭……
時間仿佛就此凝固,只聽得佛前香案上剝啄聲聲。
蠟炬成灰,淚未幹。
佛殿後傳來一陣腳步聲,一名灰袍僧從佛像後轉出,手持香燭寶剪,走到香案前。他雙掌合十,向佛祖深施一禮,隨後將兩只殘燭撤下,就著將熄的餘焰燃起了手中的新燭,又用剪刀修剪了燭花,才恭恭敬敬地供在佛前。
整理好香案,那灰袍僧回過身,看到那青衣人,目中似閃過一絲笑意,卻旋即轉向那素衣少女,單掌胸前持禮,聲如洪鐘,喧了句佛號。
“阿彌陀佛!今日寒食,弊寺僅供佛前香火,若女施主想為貴府先人拈香,還請原諒則個。”
那少女輕輕頜首,盈盈站起身來,衣袂輕揚,裙裾委地,在燭光搖曳間,令人竟有如夢似幻之感。她擡頭望了望那灰袍僧,眉宇間略有詫異之色。
只見那灰袍僧約摸四十出頭年紀,身長九尺開外,方臉濃眉,一對瞳仁微微透出瑩綠光澤。胸前一捧長髯,竟是淡淡的紫色。雖然身上只是一件粗布僧袍,卻在從容淡定間隱隱透出一股豪爽大度,顯得氣宇不凡。
灰袍僧自幼相貌奇特,早已見慣了這等詫異眼光。他不以為意,只對那少女微微一笑,伸手從香案上取過一只烏木簽筒,輕輕一晃,筒中的百餘支卦簽相互撞擊,在殿內蕩起一片清脆的回聲。
“女施主,既然不拈香,便在佛祖前請支簽吧。”
那少女淡淡道:“不必了。多謝大師。”她身形嬌弱,語聲卻冷漠異常,讓人聽了心裏不禁打了個突。
灰袍僧卻仍是將簽筒遞到那少女面前:“女施主只管請簽無妨,敝寺並不求布施供養。”
那少女眉間微微一蹙,似是有些厭煩。她目光掃過那只簽筒,一轉身向殿門走去。
但覺眼前一花,本在香案前的灰袍僧不知怎的站在了那少女和殿門之間,手持簽筒,語氣仍是一脈平和:“女施主,請留步。”
那少女見灰袍僧一意糾纏,心中不解,語聲中不由帶了怒意:“佛祖在上,大師為何定要強人所難?”
那灰袍僧道:“阿彌陀佛!佛渡有緣。簽辭蔔文,不過是問個吉兇。命理如何,終須要看現世修行。女施主,你又何必太過執著?”
那少女沈默良久,終於擡起右手。衣袖微微收緊,現出一截皓玉般的手腕。
她並未接過簽筒,只是手指輕撥,從簽筒裏的卦簽裏掣出了一支簽。她持簽在手,只瞟了一眼,便將那支簽擲還給了那灰袍僧。
那灰袍僧揚手接住那支簽,翻掌看時,濃眉揚起,面上一陣驚訝。不等他回過神來,那少女已經快步走出佛殿。跨出門檻之時,她衣袖輕拂,似有耀光一閃,耳中卻傳來她冷冷語聲:
“三界皆苦,便是虔心相求,佛祖又如何能普渡這千百眾生?此簽何解,日後自當再向大師請教。”
青磚地面“叮”的一聲滾落一物,定睛細看,竟是一個小巧金錠。
香案前的青衣人早已持劍站起,一直在靜立旁觀。此刻見那少女離去,方待與那灰袍僧搭話,卻一眼瞥見那少女跪拜過的蒲團邊有一把紙傘,顯是她無意中遺落的。
青衣人上前拾起傘來,擡頭與那灰袍僧目光相接。灰袍僧微微一笑:“有勞施主”。
青衣人縱身一躍,追出佛殿。這才發現不過是一會兒功夫,外面已是淅淅瀝瀝飄起了春雨。
隔著雨簾,望見那少女的背影。她正在山門外倚墻而立,不知在想些什麽。淒冷山風吹得她裙裾飛揚,她卻只是靜靜佇立,一任細雨濕衣。
頭頂天光忽地一暗,那少女一怔,回過頭來,只見那青衣人手撐紙傘,為她遮蔽了漫天雨絲。
“這位姑娘,你的傘。”
雨珠敲打傘面,連綿滑落,迷離了身外天地。
一瞬間,他與她之間的距離,近在咫尺,卻又似乎遠不可及。
腳步聲聲,由遠及近,打破這一片靜寂。一個十五六歲的小丫鬟踏雨持傘,從山路上快步奔來。走得近了,才看清她頭梳雙髻,短襦長裙,一雙繡鞋早已被雨水打濕。她手中撐了一把傘,懷裏還抱了另一把傘。
“還好趕上了。”那小丫鬟氣喘籲籲地奔向那素衣少女,隨步濺起了石階上的一片水花:“你一早出門拜祭,也不知帶了傘沒有,還好……”
她突然頓住話音,看到了一邊為那少女撐傘而立的青衣人。小丫鬟睜大雙眼,向那少女訥訥道:“原來……你已帶了傘……”
素衣少女並不答話,只是靜靜上前取過那小丫鬟懷中的紙傘,一撐而起。
執傘回身,衣襟輕垂,直如孤鸞之在煙霧。
“還不走?”她望向那小丫鬟,語聲雖然仍是冷漠,態度卻是比方才在佛殿之中和緩得多了。
那小丫鬟連忙應答一聲,向那青衣人襝衽一禮,便轉身追上那少女的腳步,亦步亦趨,隨她去了。
人影漸消,輕雨迷蒙。浮雲澹澹有餘意,聚散無由問明朝。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襄陽一地,本如王維這詩中所言,兼具遼闊秀美,向稱荊楚之冠。誰知春寒料峭,東風難暖,襄陽城這一年的春天來得格外遲,也不知是否與邊關戰事有關。好容易挨到嫩柳出芽,燕子雙飛,卻又連著下了幾場雨,檐前屋下,延綿不絕,讓一心等著踏青賞花的人們失望不已。
不過,這兒畢竟不是西北,也不是汴京。黨項的元昊就算自封了皇帝,西北的幾場戰事就算是負多勝少,畢竟是遠在千裏之外,在襄陽百姓看來,不過是個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這一日,正是寒食節。一清早便是濃雲蔽日,看來又是個雨天。按古來風俗,這一天應當在家中灑掃庭除,祭拜先祖。無論老幼皆須禁火冷食,閉門不出。
城內大街小巷鮮有行人,店鋪也大半暫時歇業,偶爾看到掛出幌子來的,也多是門戶空張,人丁寥落。
從西門出城,沿官道而行,不出裏許便是壽安山。山麓松柏蒼翠,不時可見飛泉清溪。山道由青石階鋪就,凹凸不平處還積存著昨夜的雨水,松枝上偶爾滴下三兩顆露珠,靜靜地落入石階間的青苔。
曉寒深處,隱隱可見禪寺朱紅的院墻和暗黃的琉璃瓦。
山道上遠遠走來一人,一襲青衣,腰懸長劍,寬大的鬥笠低低壓下,遮住了半邊面孔,陰晦的天色中看不清容顏。石階濕滑,而他卻身形矯健,如履平地,順著蜿蜒小路,轉眼間就來到了山門前。
他擡起頭,左手輕輕扶起鬥笠,雙目沈靜深邃,投向山門之上。
風雨斑駁了曾經的描朱繪粉,山門上匾額中的三個大字卻依然蒼勁有力,深鐫入石——
奉先寺。
寺門虛掩,他伸手輕輕一推,便“吱呀”地一聲開了。
這是一座小小的寺院,只有一座正殿。殿前的青銅香爐輕煙裊裊,院裏冷冷清清,不見一個人影。
青衣人在香爐前站定,合掌輕施一禮,然後繞過香爐,步入大殿。
幽暗的殿內青磚漫地。香案上燭火融融,供著鮮花七寶。殿上如來秀目豐頤,寶相莊嚴,嘴角似在微笑,俯視眾生,睿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懼,心裏平生一股暖意。
像是游子歸家,青衣人解下腰間長劍,摘了鬥笠,傾身跪上佛前蒲團。
放開寶劍,他雙手合在胸前,垂下眼簾,默念佛陀。
靜謐難得,松懈了向來嚴密的心防。浮沈心底的種種過往,不經意間湧入腦海,交疊一處。
江湖路,恩仇快意,腥風血雨……
廟堂風,勾心鬥角,暗箭明槍……
他閉目不語,攢起眉心,胸膛微微起伏。
萬千思緒,如同燭上輕煙,一時難以消散。
良久,他略略平覆心境,才赫然察覺一陣若有若無的氣息已縈繞自己周身。多年來的江湖歷練令他瞬間警醒。他驀地睜開雙眼,向身邊望去。
在他身側七步之外,靜靜地跪著一位少女。以他的耳力,竟未聽到她是何時來到大殿之中的。
她看起來年紀甚輕,或許未滿雙十。滿頭烏絲在頭頂綰成錐形發髻,不見簪環。早春深寒,她卻只是一襲淺碧色單衣,窄袖翻襟,纖腰束素,裙身曳地,垂落在她的膝前身側。
她面上覆了一層輕紗,只露出纖細黛眉和盈盈雙目。一雙秋水為神的眼眸,無喜無悲,淡淡地望著殿上如來。像是在靜靜詢問,又像在默默傾聽。既無求禱,亦無泣訴。
她就那樣靜靜地跪在佛前,仿佛已跪了一生一世。芳華落寞,一如世外仙葩。
像是覺出青衣人的註視,那少女側轉頭來,眼波不經意地流轉之間,恰與青衣人的目光縈繞一處。
一瞬間,像是要望進彼此的心底,卻又一觸即退。
她收眼,他回身,像是冥冥中的默契,一同仰頭,再瞻佛顏。
方才電光石火的交集,水過無痕。
不過只是陌路天涯,不過只是一朝邂逅,
不過只是此刻同拜佛前——
卻誰料,就此糾纏半生,無止無休……
我佛慈悲,在此刻拈花微笑,溫柔憐憫間,看一段塵緣就此結下……
我佛若慈悲,又為何不在此刻開示,這段緣,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能回頭……
時間仿佛就此凝固,只聽得佛前香案上剝啄聲聲。
蠟炬成灰,淚未幹。
佛殿後傳來一陣腳步聲,一名灰袍僧從佛像後轉出,手持香燭寶剪,走到香案前。他雙掌合十,向佛祖深施一禮,隨後將兩只殘燭撤下,就著將熄的餘焰燃起了手中的新燭,又用剪刀修剪了燭花,才恭恭敬敬地供在佛前。
整理好香案,那灰袍僧回過身,看到那青衣人,目中似閃過一絲笑意,卻旋即轉向那素衣少女,單掌胸前持禮,聲如洪鐘,喧了句佛號。
“阿彌陀佛!今日寒食,弊寺僅供佛前香火,若女施主想為貴府先人拈香,還請原諒則個。”
那少女輕輕頜首,盈盈站起身來,衣袂輕揚,裙裾委地,在燭光搖曳間,令人竟有如夢似幻之感。她擡頭望了望那灰袍僧,眉宇間略有詫異之色。
只見那灰袍僧約摸四十出頭年紀,身長九尺開外,方臉濃眉,一對瞳仁微微透出瑩綠光澤。胸前一捧長髯,竟是淡淡的紫色。雖然身上只是一件粗布僧袍,卻在從容淡定間隱隱透出一股豪爽大度,顯得氣宇不凡。
灰袍僧自幼相貌奇特,早已見慣了這等詫異眼光。他不以為意,只對那少女微微一笑,伸手從香案上取過一只烏木簽筒,輕輕一晃,筒中的百餘支卦簽相互撞擊,在殿內蕩起一片清脆的回聲。
“女施主,既然不拈香,便在佛祖前請支簽吧。”
那少女淡淡道:“不必了。多謝大師。”她身形嬌弱,語聲卻冷漠異常,讓人聽了心裏不禁打了個突。
灰袍僧卻仍是將簽筒遞到那少女面前:“女施主只管請簽無妨,敝寺並不求布施供養。”
那少女眉間微微一蹙,似是有些厭煩。她目光掃過那只簽筒,一轉身向殿門走去。
但覺眼前一花,本在香案前的灰袍僧不知怎的站在了那少女和殿門之間,手持簽筒,語氣仍是一脈平和:“女施主,請留步。”
那少女見灰袍僧一意糾纏,心中不解,語聲中不由帶了怒意:“佛祖在上,大師為何定要強人所難?”
那灰袍僧道:“阿彌陀佛!佛渡有緣。簽辭蔔文,不過是問個吉兇。命理如何,終須要看現世修行。女施主,你又何必太過執著?”
那少女沈默良久,終於擡起右手。衣袖微微收緊,現出一截皓玉般的手腕。
她並未接過簽筒,只是手指輕撥,從簽筒裏的卦簽裏掣出了一支簽。她持簽在手,只瞟了一眼,便將那支簽擲還給了那灰袍僧。
那灰袍僧揚手接住那支簽,翻掌看時,濃眉揚起,面上一陣驚訝。不等他回過神來,那少女已經快步走出佛殿。跨出門檻之時,她衣袖輕拂,似有耀光一閃,耳中卻傳來她冷冷語聲:
“三界皆苦,便是虔心相求,佛祖又如何能普渡這千百眾生?此簽何解,日後自當再向大師請教。”
青磚地面“叮”的一聲滾落一物,定睛細看,竟是一個小巧金錠。
香案前的青衣人早已持劍站起,一直在靜立旁觀。此刻見那少女離去,方待與那灰袍僧搭話,卻一眼瞥見那少女跪拜過的蒲團邊有一把紙傘,顯是她無意中遺落的。
青衣人上前拾起傘來,擡頭與那灰袍僧目光相接。灰袍僧微微一笑:“有勞施主”。
青衣人縱身一躍,追出佛殿。這才發現不過是一會兒功夫,外面已是淅淅瀝瀝飄起了春雨。
隔著雨簾,望見那少女的背影。她正在山門外倚墻而立,不知在想些什麽。淒冷山風吹得她裙裾飛揚,她卻只是靜靜佇立,一任細雨濕衣。
頭頂天光忽地一暗,那少女一怔,回過頭來,只見那青衣人手撐紙傘,為她遮蔽了漫天雨絲。
“這位姑娘,你的傘。”
雨珠敲打傘面,連綿滑落,迷離了身外天地。
一瞬間,他與她之間的距離,近在咫尺,卻又似乎遠不可及。
腳步聲聲,由遠及近,打破這一片靜寂。一個十五六歲的小丫鬟踏雨持傘,從山路上快步奔來。走得近了,才看清她頭梳雙髻,短襦長裙,一雙繡鞋早已被雨水打濕。她手中撐了一把傘,懷裏還抱了另一把傘。
“還好趕上了。”那小丫鬟氣喘籲籲地奔向那素衣少女,隨步濺起了石階上的一片水花:“你一早出門拜祭,也不知帶了傘沒有,還好……”
她突然頓住話音,看到了一邊為那少女撐傘而立的青衣人。小丫鬟睜大雙眼,向那少女訥訥道:“原來……你已帶了傘……”
素衣少女並不答話,只是靜靜上前取過那小丫鬟懷中的紙傘,一撐而起。
執傘回身,衣襟輕垂,直如孤鸞之在煙霧。
“還不走?”她望向那小丫鬟,語聲雖然仍是冷漠,態度卻是比方才在佛殿之中和緩得多了。
那小丫鬟連忙應答一聲,向那青衣人襝衽一禮,便轉身追上那少女的腳步,亦步亦趨,隨她去了。
人影漸消,輕雨迷蒙。浮雲澹澹有餘意,聚散無由問明朝。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