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1)
關燈
小
中
大
一場西山圍獵, 各人有不同的精彩,只長公主劉清回到長樂宮之時,仍是氣得臉色煞白。
蔡琰見了, 故意道:“殿下如此生氣, 可是最後沒能親手射中一匹野狼, 叫殿下的玫瑰椅失了一張狼皮褥子的緣故?”
雖然當時劉清叫眾人住手, 且看她的準頭,然而她射空了箭囊都未能一中,又有陽安大長公主安排伏壽上前,待到皇帝來了,場面便不再由她說了算。皇帝一聲令下, 眾兒郎紛紛彎弓射箭,一群狼都給穿成了窟窿。
劉清已是忍了一路, 一踏足自己的地盤, 又被蔡琰這樣一問,再也忍耐不住, 怒道:“姑母欺人太甚!”
伏壽墜馬之事,她又不是瞎子, 如何看不出端倪?以伏壽素日的騎術,絕不至於墜馬,若說有狼追著, 那狼與伏壽之間, 至少還隔了兩三個宮人呢!
她是默許了姑母安排伏壽往皇帝面前露臉, 但那不等於她就是個傻子,任由姑母等人擺布了。
如果陽安大長公主安排伏壽,只是正正經經展示一番騎術姿容,那她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今日這場面, 那陽安大長公主非但是把她當成了傻子,一並把皇帝也當成了傻子!若不是今日斜刺裏冒出了一個穿了皇帝衣裳的郎官,今日陽安大長公主的計謀說不定就能得逞了!還有更深一層的後怕,是劉清不敢深想的——如果今日陽安大長公主不是要讓女兒去獻媚邀寵,而是包藏禍心,要像呂布殺董卓一般,行刺皇帝,那默許了這一切的她又在其中做了什麽?
劉清只是一想,背後便是一層冷汗。她弄不清楚這念頭是從何而起的,也許是她太氣憤於陽安大長公主的欺瞞了。
“伏壽雖然是個好姑娘。”劉清當初在洛陽大長公主府中,也算是看著伏壽長大的,“但已經不能再留於長樂宮中了。”
蔡琰看著她。
劉清從未如此刻這般清晰得體會過權力交鋒落敗時那強烈的被侵|犯感,她每個字都像是樹木被鋸開時呻|吟著發出的聲響,“姑母的手伸得太長了。”
蔡琰起身,輕輕合上門扉,轉身望著立在窗邊的長公主,低聲問道:“殿下要如何做?”
小書房裏只剩了劉清與蔡琰二人。
劉清覺出長樂宮夜裏的靜來,她的憤怒與隱晦的恨意還沒能轉化為清晰的計劃,聞言微微一楞,道:“如果我突然要伏壽離開長樂宮,陛下會覺得奇怪吧?先生看來,要用什麽理由最穩妥呢?”
蔡琰笑著搖頭,道:“陛下今日同那位孫郎官說的話,殿下全沒聽進去嗎?”
“皇帝說了什麽?”劉清當時全副心神都用在壓住怒火上面了,自然沒留意不遠處皇帝與孫權的交談。
蔡琰於是把皇帝同孫權的對話又覆述了一遍,最後道:“這麽聽起來,陛下像是有些要撮合伏姑娘與這位孫郎官之事呢。”
“那個孫權?”劉清雖然才說不願意留伏壽在長樂宮,但一聽皇帝要把姑表妹嫁到那麽遙遠的江東去,還是感到了一絲不舍與擔憂,她躊躇道:“這真是怎麽想得來?且不說江東路途遙遠,這一去多少年不得見。更何況孫權那是什麽出身,他祖上寒微,到他父親才算是發跡了,如何能與伏壽般配?”她想一想孫權的容貌,似乎也並不如何俊美,糾結了片刻,惱道:“要怪也只能怪姑母種下的因,若伏壽真嫁去了江東,卻也怪不得旁人。”
“孫氏祖上寒微這些話,殿下又是從何處聽來的?”蔡琰低聲問道。
劉清頓住話頭,想了一想,道:“仿佛是從前張繡同我說的……”她“嗤”的笑了一聲,又道:“都說是女人小性,又說男人的胸懷是世間最寬廣的。依我看啊,這男人的心胸才狹窄呢。當初皇帝封孫權的兄長做騎都尉,又給他封侯,可把張繡給嫉恨壞了。只在我這裏,張繡可說了不少詆毀人家的話。”
蔡琰嘆了一聲,道:“孫權的父親忠於漢室,他的兄長又為朝廷平定江東,很得陛下器重的,如今又被封為破虜將軍。方才那些孫氏寒微的話,殿下可不要再同別人講了。”
“我理會的。”劉清拉著蔡琰的手,挨著她在榻邊坐下來,笑道:“此處只先生與我二人,我才心裏有什麽就說什麽。若在外面,我知道輕重,哪裏還會什麽都說?”
蔡琰想著她今日倒的確是忍到回了長樂宮才發脾氣,不禁也抿唇笑了,讚道:“殿下比從前進益了……”
劉清解了一段心事,陡然放松下來,此時摟著蔡琰肩膀,伏在她耳邊嬉笑道:“好先生,我同你說個秘密。”方才說到張繡,她也記起來,“從前張繡在長安,乃是降將,看著挺精神的,可多的也就沒了。後來他去潼關兩年,寫信求我為他在陛下面前說話,我心裏膩味得很。可如今他立了戰功,在益州掌了兵馬,昨日又送了信來,還有一盒子珠寶……我雖然不至於眼皮子淺看上他的東西,可卻又覺得有了心緒,親自給他寫封回信……”她絮絮叨叨著,“好先生,你告訴我,像我這樣最愛看人皮囊,又三心二意的女子,若是嫁作人婦,是不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蔡琰早已經歷了新婚、喪偶、寡居這樣完整的過程——甚至還有那可怕的夢,此刻聽長公主伏在自己耳邊絮語,非但不覺厭煩,反倒是回身愛憐得撫了撫她的發絲,輕嘆道:“殿下只是還沒遇上真心喜愛的人。”
“我真心喜愛馮玉。可他如今不知何處去了。”劉清翻身,頭頸滑落在蔡琰膝上,仰望著她,疑惑道:“難道我並非真心喜愛他嗎?”
蔡琰雖然飽讀詩書,此時卻也不知該如何向她解釋情愛這一團亂麻,只能微微搖頭,與她一同望著窗外一輪朗月,在夏夜蟲鳴之中,想著各自的心事沈默下去。
果如蔡琰所料,皇帝的確有意撮合伏壽與孫權,而且還把這樁差事交給了她。
蔡琰沒料到自己在女史的職責之外,還要負責探問姑娘心意這樣的重責。陽安大長公主的野心並未掩飾,長樂宮中都明白大長公主是安心要送家裏出一位皇後的。可是現在皇帝非但沒有立後的意思,還要把候選女子遠嫁江東。蔡琰明知伏壽的意圖,現在卻要當面去戳破她的夢想,這樁差事可謂棘手。
來到陽安大長公主府門前,蔡琰深吸一口氣,忽然想起當日馮玉為皇帝來說荔枝之事,這樣得罪人的差事也不知他怎麽圓滿做成的。
自那日西山圍獵墜馬之後,伏壽便被陽安大長公主接回府中養傷了。
此時蔡琰背負皇帝的命令而來,要探問伏壽的心意,卻也需要先過陽安大長公主那一關。
陽安大長公主這幾日也不能安眠,時不時想起那日皇帝同那孫郎官的對話來。以她的城府,蔡琰都能看明白的事情,她豈能看不明白?就算她這次攔住皇帝意圖將伏壽遠嫁江東之事,難道還能強按皇帝娶伏壽為皇後嗎?她沒有那個實力。她反覆思考,不知道究竟是哪裏出了錯——難道是皇帝已經認為她府上勢力太大了嗎?但她丈夫仍為執金吾,長子才從南陽重鎮歸來,都未失聖心。那只能怪伏壽運氣不好,偏偏那孫郎官穿了皇帝的衣裳。然而說一千道一萬,最後還要歸結到一點上去——皇帝無心。
任她千般計謀使出,皇帝無心這一點,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陽安大長公主在帝國權力之巔度過了幾十年,這還是第一次遇到一個男人,卻沒有敗在男人都有的弱點之上。
聽到傳報說是蔡女史奉皇帝之命,前來探看伏壽,陽安大長公主絲毫沒有感到喜悅,甚至也沒有希冀——她可沒有傻到去猜想,這是皇帝對伏壽起了心思。
陽安大長公主嘆了口氣,懶懶起身更衣,對著銅鏡扶正了發髻間的金釵,冷靜道:“人豈能與天爭?請蔡女史進來吧。”
蔡琰入內,坐於下首,徐徐訴說此來用意,“……陛下差遣臣來,也是為了一探您的心意。陛下說,令嫒與那孫郎官年歲家世都般配,又有這樣一段緣分在,那孫郎官的兄長在江東,能征善戰,來日在朝中不可限量,孫郎官肖似其兄,又有俠義心腸。令嫒端莊穩重,又是您親自教導長大,識大體、會籌謀,不是尋常嬌弱女兒家。陛下說,若此事可行,願封其為公主,下嫁江東。”
陽安大長公主被“識大體、會籌謀”六個字刺得心頭一跳,疑心是皇帝早已看穿她在伏壽身上使的那些手段,待聽到封公主之事,卻又是一楞。以皇帝的性情,絕不會是因為補償伏壽未能做成皇後,而封她為公主。皇帝既然許下這樣的諾言,那必然是因為皇帝真的看重江東之地,看重孫權兄弟的勢力。
雖說漢朝已久無諸侯,但當今形勢,如果伏壽嫁給江東的實權首領,那她就是實質上的諸侯王後。可惜那孫郎官是弟弟,真正的首領吳侯孫策卻已娶妻。
是順應皇帝的心意,讓伏壽去江東做地方諸侯親弟的妻子;還是違逆皇帝的心意,留伏壽在中樞另配世家子弟?
可若留在中樞,一個得罪了皇帝的女子,又有哪個世家願意甘冒奇險來迎娶?
“大長公主殿下?”蔡琰話已說完,久不聞上首回應。
陽安大長公主比量著指甲上斑駁的紅色,這幾日她心情煩亂,也就顧不得修飾了,懶懶道:“我老了,不懂現在年輕人的心事。侯爺(伏完)是個最忠心的,既然是陛下的意願,他再沒有不同意的。只是江東地遠,終歸是伏壽一個人嫁過去,女史只要問準了她的意思,我一切都聽陛下的。我連日身上不好,就不陪著了。”於是命從人領著蔡琰去見伏壽。
蔡琰不用再冒著陽安大長公主寒芒般的目光,也松了口氣,便跟著從人,往伏壽閨閣而去。
伏壽有些慌亂無措得聽蔡琰說完來意,反倒像是放松下來,她垂著頭低聲道:“母親怎麽說?”
“陽安大長公主說由你自己拿主意。”蔡琰懇切道:“陛下雖然有此意圖,但也說以你的意願為準。”
“那……”伏壽捏著繡了一半的帕子,艱難開口,問道:“那孫郎官又怎麽說?”
蔡琰笑道:“他自然是千肯萬肯的。只是因為還未能確定你的心意,所以陛下一直沒給他準話。”
以伏壽的年歲閱歷,對於嫁到江東大概全無概念,蔡琰想到皇帝的囑托,務必要讓伏壽明白之後再做決定,便又道:“江東離長安遙遠,若乘車而去,不遇戰亂也要走上兩個月,最快的驛馬傳遞消息,往來也要十餘天。你若去江東,風俗人情恐怕都與洛陽、長安有異。你要想好了。當然果真嫁去,朝廷也不會讓你被人欺負了去,陛下說會封你為公主,又要江東派人來迎娶……”
“我嫁。”不等蔡琰說完,伏壽就定定睜著眼睛,給出了答覆。
蔡琰一楞。
伏壽做了決定之後,渾身的力氣都卸了,她幾乎撐不住腰身要癱軟下去,若不是倚著床柱靠住了,便要在蔡琰面前出醜。
去江東,遠離長安,遠離母親的期許與桎梏。
哪怕不是江東,而是大洋彼岸,又或者是極南的蠻荒之地,她都願意!
“她願意嫁?”未央殿中,聽完蔡琰的奏報,劉協並沒有太驚訝,點一點頭,道:“既然如此,朕就將伏壽交給蔡先生了。孫權不日即將回程,但為表鄭重,就不要讓伏壽與他同去了。朕再下旨,讓江東另外派人前來迎娶伏壽。如此算來,伏壽在長安至少還有半年光景,這期間就由蔡先生來教導她。”
蔡琰仔細聽著。
“朕要你教的,是大漢的臣子,不是孫權的妻子。”劉協緩緩道:“你衡量著來,若有不好判斷之事,不要隱瞞,都奏報於朕。”
蔡琰心中一凜,低頭應下。
汪雨通傳曹大人前來,蔡琰便退至屏風後,捉起案上狼毫,又專為帝王女史。
“朕料到袁紹對公孫瓚極為自信,只沒想到這麽快。”劉協對快步上前的曹昂道:“今日傳來消息,公孫瓚大敗。袁紹掘地道至於公孫瓚堡壘之下,已是必勝。那公孫瓚無奈之下,竟是引火***了。如此一來,袁紹已徹底據有黃河以北,正可以轉過身來對付朝廷——你父親壓力就大了。”
此前袁紹下令,要曹操調轉方向,暫時放開徐州,向司隸校尉部進發,與朝廷兵馬交戰。
曹操以徐州為由,一直推諉不前。
曹昂也是帶了消息來的,聞言微微一楞。
劉協見狀便問道:“子脩前來,所為何事?”
曹昂捧上密信,暫且顧不得父親之事,低聲道:“陛下,有玉奴的消息了。”
劉協一楞,忙接過密信,細細看來。
自從馮玉未央殿哭求,欲效仿蘇秦、張儀之事,帶百名從人先於大軍,南下入益州,在永寧郡消失了蹤跡以來,已經足足有四個月了。
這個四月裏,朝廷平定了涼州、益州,還把漢中五鬥米教的師君換成了自己人方泉,但是卻始終沒有了馮玉的消息。
這樣兵荒馬亂的時節,一個人若是四個月都沒有消息,那很可能餘生都不會再有消息了。
朝廷平定益州後,劉協也屢次去信給新任的益州刺史荀攸,要他派人往永寧郡走訪查探,可也一直未有所獲。
這一二月來,眾人在皇帝面前都已閉口不再提馮玉之事了。
此時劉協忽然聽曹昂說有了馮玉的消息,便好似得知親近之人死而覆生一般。
這信竟然是馮玉親筆寫就。
原來當日朝廷兵臨益州,永寧郡甘寧趁勢聯眾反叛於劉璋,因不敵劉璋派來的趙韙東州兵,而沿水路敗退入荊州,同時還把馮玉一同綁去了。
馮玉強不過甘寧,只能假作服軟,等重獲自由後,再想出路。
而甘寧來到荊州後,就在襄陽做了一個管理水軍的小小副將,每日就是督查水軍操練。馮玉自然也就跟著甘寧來到了襄陽。
襄陽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劉表入荊州後,更是將襄陽提升為治所。如今劉表在襄陽,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裏,帶甲十餘萬,可謂聲勢浩大。然而劉表沒有出秦川的意圖,眼下看來是只想據守荊州,以求自保安樂。
如此一來,更用不到甘寧了。
甘寧來到襄陽這數月,既沒有能領兵作戰的大事,又在異鄉為異客,不如在益州永寧郡那般自在。在益州時,哪怕人人叫他“錦帆賊”,喚他“渠帥”,他大小是個人物。可是來了荊州,在這人才濟濟的襄陽城中,州牧劉表又不愛興兵戈,誰還知道甘寧是誰呢?甘寧的落寞可想而知。
這卻是馮玉的機會。
“你縱有滿身武藝,兄弟八百,可若是無人在州牧面前為你說話,州牧如何能想起你來?荊州之內,也並非沒有仗打,那長沙太守張羨便與劉表不睦,聯動四郡,要反叛劉表。劉表此時恐怕正在挑選兵將,可若是無人遞話,他怎麽會想起你這襄陽城中管水軍的小副將來?”
甘寧奇怪道:“你如何知道長沙太守張羨要反?”
馮玉耐著脾氣,慢條斯理道:“我從長安來,自然消息靈通。”當初策反張羨的文書,還是皇帝口授,他來草擬的。劉表坐擁荊州,不臣朝廷,皇帝自然也不會叫他舒服了,早已派人游說長沙太守張羨,要他聯合周邊桂陽郡、零陵郡與武陵郡,反抗劉表,事成之後,朝廷自有封賞。算算時日,若是計劃沒有遇到阻礙,張羨起事,也就在年內了。
甘寧這幾個月待得著實氣悶,想了一想,問道:“你也想做官?”他看了馮玉兩眼,又道,“我雖強擄你來了荊州,可是這府中你來去自由。你若要做官,又何須問我?”
馮玉默了一默,忍氣笑道:“我在此地,無親無故,要做官又豈是那麽容易?總要有人引薦,略費金銀的。”
甘寧恍然大悟,他自忖這數月來與“荀玉”相處融洽,況且在荊州,這“荀玉”又沒有做州牧別駕的族叔——“荀玉”自己也說了,他在此地,無親無故。甘寧倒不怎麽怕他做官後報仇了,因此笑道:“這個容易。我有金銀,又有當初引我來荊州的官員舊識在,以玉兄的才學,必然不會落空的。”
荊州州學之中,從教的儒生已有三百之數,許多都是因為戰亂從兗州、豫州和關西逃難而來的士人,在州學中的生徒又有千人之數,宛然是當初洛陽的學府南遷來了荊州。可以說,荊州成了這亂世之中的學術中心。
而此時州學之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編撰《五經章句後定》作為教材。在此之外,則是編撰《荊州星占》等天文歷法方面的書籍。
負責荊州官學的官員宋忠,也正發愁人手不夠,四下尋覓良才。
馮玉得了甘寧的資助,又得甘寧故人引薦,很快便見到了宋忠。馮玉本人才學過人,風采不凡,對談之間叫宋忠這位古文經學的大師也為之折服。
宋忠連連感嘆,“荀氏竟有這等人才,我今日才知。”於是便留馮玉在州府之中任教編書,待有合適的機會上奏於州牧。
馮玉在荊州州學安頓下來之後,借著家書的名義,托人往長安城送過幾封信,確保信件沒有被截獲後,這才寫了一封真的密信,送到長安城中伏德安排的秘密聯絡點去,幾經周折,終於送到了未央殿皇帝手中。
劉協細看馮玉來信,神色漸漸和緩。
曹昂便知馮玉無恙。
“玉奴如今在荊州州學做了教書先生。”劉協放下密信,既解了擔憂,便忍不住一笑。
“可要派朝廷在荊州的人,秘密接他回來?”曹昂所指的便是朝廷布局的長沙太守張羨等人,“他容貌不凡,設若在州學遇上從前在長安見過的人,恐怕給識破。”
“倒是不必。”劉協折起信紙來,就手在燭火上一燎,淡笑道:“不如將計就計。”又道,“玉奴當有機變之能,不至給人識破的。”馮玉既然落到了荊州,不如就做一枚釘子埋進去。
“朕雖然決意暫且不理會袁紹,但袁紹催逼甚急,你父親夾在中間頗為難做。”劉協說起前事,“公孫瓚既然戰敗***,袁紹騰出手來,定是要南下西進的。如果你父親公然違抗袁紹的命令,向朝廷稱臣,而與袁紹決裂,那麽袁紹恐怕即刻就要發兵攻打兗州。其實袁紹對你父親猜疑已久,一直在尋找時機拿掉你父親,從前沒有動手,是恐怕寒了帳下將士之心。若這次你父親處理不夠圓融,給了袁紹借口,那麽縱然謀士都阻攔,袁紹也要對你父親發兵了。”
袁紹想要拿掉曹操,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念頭了,身邊的謀士沮授與田豐等人也都勸阻過,包括此刻對朝廷用兵,沮授與田豐也都覺得名不正言不順。
但架不住袁紹的野望,還有袁紹帳下另一幫如淳於瓊等人想要試一試從龍之功。
一旦袁紹渡河打贏了,那麽驅狼吞虎,據有河北,立時便可做實際的“皇帝”。
袁紹稱帝,與袁術稱帝可全然不是一回事兒,到時候這些從長安就跟隨袁紹的將士,也都水漲船高,身份地位與此時不可同日而語。
此正是趁著天下方亂,要立足問鼎之時。
當然,此時有這種念頭的人,還是極少數的。
劉氏據有天下四百年,教化之力,非旦夕能改。天下雖亂,劉氏卻還未失民心。
“若袁紹逼迫太急,可令你父親揮兵西進,至於司隸校尉部。朕會提前告知洛陽的將領,叫他們相機行事。”劉協慢悠悠道:“且不忙與袁紹開戰。”
曹昂擔憂父親處境,又恐怕要與朝廷起沖突——哪怕只是做戲,不禁雙眉蹙起。
“還有一則笑話,朕講給你聽。”劉協笑道:“袁術如今龜縮在壽春,前番要獻女給朕,後來又要與呂布結親,都沒得回應。他便又給袁紹寫了一封信。你道他要做什麽?”
“做什麽?”
劉協搖頭笑道:“他要把他皇帝的尊號讓給袁紹。”
曹昂一想,不禁也莞爾。
“袁術信中說,我漢室已失天下,地方群雄競起,國土割據,就好比周朝末年的七國紛爭一般。最終只有強者能兼並天下。”說到此處,劉協的面色漸漸沈了下去,又道:“他又說,他們袁家乃是受命於天的,理應做皇帝,符命、祥瑞、讖緯之說,都彰顯著這一點。如今袁紹坐擁四州之地,民戶百萬,帶甲之士幾十萬。即使朕有心中興漢室,又如何能夠接續已經滅絕了的天命呢?”
曹昂喉頭動了動,一時不知該說什麽。
“這封信在袁紹帳下也不是什麽秘密。”劉協冷笑道:“袁紹得了這信,恐怕是正中下懷。不過幾日,便有主簿耿苞受他指使,給他找出袁氏該做皇帝的依據來,說什麽‘赤德已敗,袁氏乃黃帝後裔,當順應天意’。”
如今信奉五行之說,漢乃火德,由土德更替;黃帝為土德,若袁家為黃帝後裔,則取代漢朝,便是“天意”。
“袁紹還是太著急了些,將耿苞這些不經之語傳播開來。奈何僚屬們都認為此人是妖言惑眾,袁紹抵不過眾人之意,也試探出時機不對,只得下令殺了耿苞。”劉協平靜道來,仿佛說得並不是天下更替這樣的大事,而是今晚要吃什麽一般,“袁紹雖然比他那個不成器的弟弟袁術要沈穩些,卻到底也是露了馬腳。”他頓了頓,忽然問道:“弘農王妃留下的那個孩子,如何了?”
弘農王妃唐玨已經在去歲那場疫病中故去,留下的孩子便是當初少帝的遺腹子,名叫劉壽,假作是弘農王妃弟弟的兒子,一直養在唐府之中。唐玨已死,她的父親也在會稽任上被亂黨殺死,如今闔家遷徙在長安,話事人便是唐玨的母親。自劉壽的存在被劉協知曉後,相關的事務都是交給曹昂去親自處理的。
曹昂道:“劉壽一切安好。今歲跟族中的子弟一同進學了。陛下可是聽說了什麽?”
劉協與他對視一眼,點頭道:“不只在長安,遠在袁紹帳下,如今關於少帝遺腹子的風聲也越來越大了。”
“陛下是說——袁紹要從劉壽身上做文章?”
“袁紹雖然有野心,從前不肯走劉壽這一招棋,但形勢比人強,如果不擡出劉壽來,他怎麽鞏固身邊的跟隨者?又怎麽跟朕分庭抗禮?”劉協輕聲道:“朕如今在西京(長安),真到不得已的時候,袁紹自然要往東京(洛陽)再擺一尊皇帝。”“陛下,這孩子留在長安,終究要生是非。”曹昂看得分明,一旦袁紹挑動此事,會給皇帝惹來大麻煩的,而真到了那樣的境地,這孩子也就沒了活路,“他是少帝遺脈,當日臣要為陛下除之,陛下不忍。如今不如將他送往遠方,叫他在遠方長大,天下平定之前,不要再踏足故土。蘇雙與張世平的商隊,不日便要啟程,不如將這孩子交給他們……”
劉協垂眸一笑,輕聲道:“當初哪裏是朕不忍心?分明是你不忍心。你今日這話,也還是為了給那孩子一條生路。”
曹昂一噎,他雖是為了陛下安寧,可的確不能辯駁皇帝的話,一來他確有活劉壽之心,二來以君臣兩人的關系,他若是開口剖白自己,反倒顯得生分了。
“要他跟著蘇雙等人西往大秦,路途艱險,也未必就能活成。”劉協不鹹不淡道:“倒是留在這長安城中,誘著袁紹犯錯,還算有些用處。”他近乎冷漠得做了決定,轉而詢問起曹昂身體,卻又恢覆了和煦,“張仲景給你診過脈了?開的藥吃著怎麽樣?”
曹昂一一答了。
君臣二人忙裏偷閑聊了幾句日常,便各歸其位,繼續處理手上諸事。
這日曹昂歸家,就見母親丁夫人早在廳堂中等候著。
“孩子這會兒睡著了。”丁夫人迎上前來,命從人擺上溫熱的飯食,又道:“宮裏醫工開的藥,我已命人熬著了。”
曹昂坐下,與母親一同吃飯。
丁夫人瞧著兒子的面色,心中有事要問,卻又疼惜兒子忙碌,不忍打斷他用飯。
曹昂早看在眼中,用了半碗飯,喝了一點湯,便覺飽腹,溫和道:“兗州無礙的,陛下明白父親的心。”
丁夫人聞言,長松了一口氣,又看兒子,感慨他這般能體察旁人心情,不知是吃了多少苦練就的,愈發心疼起來,道:“再用些吧。你吃這麽點,哪裏夠呢?”
“在未央殿陪陛下進了些點心。”
丁夫人點頭,分明還有話想問,卻又頓住。
“母親還有何事憂心?”
丁夫人望著兒子,囁嚅兩下,屏退左右,低聲道:“我其實並不是為你父親擔憂。”說到底,她與曹操之間新婚燕爾時的柔情蜜意,早已淹沒在時光裏,如今只認他是曹昂的爹罷了,“我是為你擔憂。”
“母親為我擔憂?”曹昂微楞。
“你父親在袁紹手下,你卻在皇帝身邊,從前倒也罷了,如今袁紹命你父親對朝廷動兵,陛下待你……”丁夫人是一顆慈母的心。
曹昂笑了,垂眸憶起陛下的話,往母親面前的碗裏挾了一箸魚肉,柔聲道:“母親不必為我擔憂,陛下從不疑我。”
丁夫人原是從不過問兒子在朝堂上事情的,此刻初開口時還有些羞赧,從兒子口中聽到皇帝的態度,放下心來,既然開了口,便索性把心裏的想法都掏了出來,“陛下待你這樣好,你又年輕又權重,難免有人要看著眼紅。”她也風聞過當初朝中老臣與兒子起過齟齬,“若是有人尋釁,你只不要理會,別一生氣做了觸犯禁律的事情。可如果真有人欺到你頭上來,你也不能傻傻受欺負,既然陛下是好的,你便都告訴陛下。”
曹昂垂眸,靜聽母親質樸而又滿是慈愛之情的教子之語,聽到最後,眉睫一動,低聲笑了,應道:“嗯,兒子都告訴陛下。”
“好,好,你比母親更懂得該怎麽做。”丁夫人放下心來,起身道:“我不久留你了。等會兒讓他們把藥給你送到書房去。”
她知道兒子政務繁忙,書房的燈火總是要亮到深夜的。
曹府書房中的燈火亮起來,而丁夫人所住的小院內機杼聲也響起來,那是慈母心織就的陪伴樂章。
長樂宮中,如今也有一種機杼聲,不甚流利,卻也別有生趣。
皇帝要蔡琰在伏壽出嫁之前教導她,為了方便,伏壽仍是居住在長樂宮中。
是日蔡琰午睡醒來,宮女捧了她慣用的筆墨,正要趕往未央殿行女史之職,因上午皇帝在批閱奏章,倒是不需她在側的。
蔡琰從門前過,就見伏壽坐在三尺高的花樓上,正挽花提綜,不禁笑道:“纖纖靜女,經之絡之,動搖多容,俯仰生姿——說的可不就是這樣的景?”
伏壽手上不停,緊張笑道:“先生快別笑我,我只怕錯了一絲。”對面另有一織工踏桿引緯織造。
伏壽雖然在家中也學過織布裁衣的基本技能,但從未上手過這樣覆雜的提花機,所謂“寸錦寸金”,她學了許久,又有織工配合,一整日下來也才得不足一寸。
蔡琰笑著望伏壽一眼,見女孩神色認真、潮紅面上隱有汗水,倒是有種與她年齡相稱的勃勃生機,比之最初的端莊肅穆又或是前段時間的嬌媚婀娜,可是要美麗太多了。
坦白來說,伏壽在入宮之前,已經完全做好時下貴女嫁人該有的準備了。
她學過《女誡》《列女傳》,懂得清閑貞靜,守節整齊等婦德;會潔齊酒食,以奉賓客;蠶桑女工都不在話下。她也接受過貴女該有的素質教育,懂音律,能賞歌舞。而不同與劉清少時抵觸閱讀經史子集,她在大長公主府上,正經學過《史記》《韓詩》等,能與蔡琰對答如流。
也許適齡的貴女中,有人比她更有靈氣,但沒有人能比她所學更全面了。
陽安大長公主早已著力將她往皇後的模子裏培養。
在這一點上,蔡琰自認為無法再教導伏壽更多了。
伏壽歪頭看來,笑道:“先生還不去麽?莫要遲了。”她變得比從前愛笑了。皇帝賜婚後,又派了蔡先生來教導她。她初時以為要把從前在家中學過的“女子卑弱”等書再學一遍,還有主持中饋等事,誰知道竟全然不是這麽一回事兒。最開始皇帝令蔡先生問她想學什麽,她答不出來,也不敢答。於是皇帝便給她擬了個單子。她非但可以毫不顧忌皮膚是否白皙,而整日練習騎射;也可以跟隨醫工,學習基本的醫理與婦人生產之事;甚至能親自學習如何操作提花機,不再是普通的織布,而是織出金子一般的錦繡來。
伏壽感到她從前全部的人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蔡琰見了, 故意道:“殿下如此生氣, 可是最後沒能親手射中一匹野狼, 叫殿下的玫瑰椅失了一張狼皮褥子的緣故?”
雖然當時劉清叫眾人住手, 且看她的準頭,然而她射空了箭囊都未能一中,又有陽安大長公主安排伏壽上前,待到皇帝來了,場面便不再由她說了算。皇帝一聲令下, 眾兒郎紛紛彎弓射箭,一群狼都給穿成了窟窿。
劉清已是忍了一路, 一踏足自己的地盤, 又被蔡琰這樣一問,再也忍耐不住, 怒道:“姑母欺人太甚!”
伏壽墜馬之事,她又不是瞎子, 如何看不出端倪?以伏壽素日的騎術,絕不至於墜馬,若說有狼追著, 那狼與伏壽之間, 至少還隔了兩三個宮人呢!
她是默許了姑母安排伏壽往皇帝面前露臉, 但那不等於她就是個傻子,任由姑母等人擺布了。
如果陽安大長公主安排伏壽,只是正正經經展示一番騎術姿容,那她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今日這場面, 那陽安大長公主非但是把她當成了傻子,一並把皇帝也當成了傻子!若不是今日斜刺裏冒出了一個穿了皇帝衣裳的郎官,今日陽安大長公主的計謀說不定就能得逞了!還有更深一層的後怕,是劉清不敢深想的——如果今日陽安大長公主不是要讓女兒去獻媚邀寵,而是包藏禍心,要像呂布殺董卓一般,行刺皇帝,那默許了這一切的她又在其中做了什麽?
劉清只是一想,背後便是一層冷汗。她弄不清楚這念頭是從何而起的,也許是她太氣憤於陽安大長公主的欺瞞了。
“伏壽雖然是個好姑娘。”劉清當初在洛陽大長公主府中,也算是看著伏壽長大的,“但已經不能再留於長樂宮中了。”
蔡琰看著她。
劉清從未如此刻這般清晰得體會過權力交鋒落敗時那強烈的被侵|犯感,她每個字都像是樹木被鋸開時呻|吟著發出的聲響,“姑母的手伸得太長了。”
蔡琰起身,輕輕合上門扉,轉身望著立在窗邊的長公主,低聲問道:“殿下要如何做?”
小書房裏只剩了劉清與蔡琰二人。
劉清覺出長樂宮夜裏的靜來,她的憤怒與隱晦的恨意還沒能轉化為清晰的計劃,聞言微微一楞,道:“如果我突然要伏壽離開長樂宮,陛下會覺得奇怪吧?先生看來,要用什麽理由最穩妥呢?”
蔡琰笑著搖頭,道:“陛下今日同那位孫郎官說的話,殿下全沒聽進去嗎?”
“皇帝說了什麽?”劉清當時全副心神都用在壓住怒火上面了,自然沒留意不遠處皇帝與孫權的交談。
蔡琰於是把皇帝同孫權的對話又覆述了一遍,最後道:“這麽聽起來,陛下像是有些要撮合伏姑娘與這位孫郎官之事呢。”
“那個孫權?”劉清雖然才說不願意留伏壽在長樂宮,但一聽皇帝要把姑表妹嫁到那麽遙遠的江東去,還是感到了一絲不舍與擔憂,她躊躇道:“這真是怎麽想得來?且不說江東路途遙遠,這一去多少年不得見。更何況孫權那是什麽出身,他祖上寒微,到他父親才算是發跡了,如何能與伏壽般配?”她想一想孫權的容貌,似乎也並不如何俊美,糾結了片刻,惱道:“要怪也只能怪姑母種下的因,若伏壽真嫁去了江東,卻也怪不得旁人。”
“孫氏祖上寒微這些話,殿下又是從何處聽來的?”蔡琰低聲問道。
劉清頓住話頭,想了一想,道:“仿佛是從前張繡同我說的……”她“嗤”的笑了一聲,又道:“都說是女人小性,又說男人的胸懷是世間最寬廣的。依我看啊,這男人的心胸才狹窄呢。當初皇帝封孫權的兄長做騎都尉,又給他封侯,可把張繡給嫉恨壞了。只在我這裏,張繡可說了不少詆毀人家的話。”
蔡琰嘆了一聲,道:“孫權的父親忠於漢室,他的兄長又為朝廷平定江東,很得陛下器重的,如今又被封為破虜將軍。方才那些孫氏寒微的話,殿下可不要再同別人講了。”
“我理會的。”劉清拉著蔡琰的手,挨著她在榻邊坐下來,笑道:“此處只先生與我二人,我才心裏有什麽就說什麽。若在外面,我知道輕重,哪裏還會什麽都說?”
蔡琰想著她今日倒的確是忍到回了長樂宮才發脾氣,不禁也抿唇笑了,讚道:“殿下比從前進益了……”
劉清解了一段心事,陡然放松下來,此時摟著蔡琰肩膀,伏在她耳邊嬉笑道:“好先生,我同你說個秘密。”方才說到張繡,她也記起來,“從前張繡在長安,乃是降將,看著挺精神的,可多的也就沒了。後來他去潼關兩年,寫信求我為他在陛下面前說話,我心裏膩味得很。可如今他立了戰功,在益州掌了兵馬,昨日又送了信來,還有一盒子珠寶……我雖然不至於眼皮子淺看上他的東西,可卻又覺得有了心緒,親自給他寫封回信……”她絮絮叨叨著,“好先生,你告訴我,像我這樣最愛看人皮囊,又三心二意的女子,若是嫁作人婦,是不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蔡琰早已經歷了新婚、喪偶、寡居這樣完整的過程——甚至還有那可怕的夢,此刻聽長公主伏在自己耳邊絮語,非但不覺厭煩,反倒是回身愛憐得撫了撫她的發絲,輕嘆道:“殿下只是還沒遇上真心喜愛的人。”
“我真心喜愛馮玉。可他如今不知何處去了。”劉清翻身,頭頸滑落在蔡琰膝上,仰望著她,疑惑道:“難道我並非真心喜愛他嗎?”
蔡琰雖然飽讀詩書,此時卻也不知該如何向她解釋情愛這一團亂麻,只能微微搖頭,與她一同望著窗外一輪朗月,在夏夜蟲鳴之中,想著各自的心事沈默下去。
果如蔡琰所料,皇帝的確有意撮合伏壽與孫權,而且還把這樁差事交給了她。
蔡琰沒料到自己在女史的職責之外,還要負責探問姑娘心意這樣的重責。陽安大長公主的野心並未掩飾,長樂宮中都明白大長公主是安心要送家裏出一位皇後的。可是現在皇帝非但沒有立後的意思,還要把候選女子遠嫁江東。蔡琰明知伏壽的意圖,現在卻要當面去戳破她的夢想,這樁差事可謂棘手。
來到陽安大長公主府門前,蔡琰深吸一口氣,忽然想起當日馮玉為皇帝來說荔枝之事,這樣得罪人的差事也不知他怎麽圓滿做成的。
自那日西山圍獵墜馬之後,伏壽便被陽安大長公主接回府中養傷了。
此時蔡琰背負皇帝的命令而來,要探問伏壽的心意,卻也需要先過陽安大長公主那一關。
陽安大長公主這幾日也不能安眠,時不時想起那日皇帝同那孫郎官的對話來。以她的城府,蔡琰都能看明白的事情,她豈能看不明白?就算她這次攔住皇帝意圖將伏壽遠嫁江東之事,難道還能強按皇帝娶伏壽為皇後嗎?她沒有那個實力。她反覆思考,不知道究竟是哪裏出了錯——難道是皇帝已經認為她府上勢力太大了嗎?但她丈夫仍為執金吾,長子才從南陽重鎮歸來,都未失聖心。那只能怪伏壽運氣不好,偏偏那孫郎官穿了皇帝的衣裳。然而說一千道一萬,最後還要歸結到一點上去——皇帝無心。
任她千般計謀使出,皇帝無心這一點,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陽安大長公主在帝國權力之巔度過了幾十年,這還是第一次遇到一個男人,卻沒有敗在男人都有的弱點之上。
聽到傳報說是蔡女史奉皇帝之命,前來探看伏壽,陽安大長公主絲毫沒有感到喜悅,甚至也沒有希冀——她可沒有傻到去猜想,這是皇帝對伏壽起了心思。
陽安大長公主嘆了口氣,懶懶起身更衣,對著銅鏡扶正了發髻間的金釵,冷靜道:“人豈能與天爭?請蔡女史進來吧。”
蔡琰入內,坐於下首,徐徐訴說此來用意,“……陛下差遣臣來,也是為了一探您的心意。陛下說,令嫒與那孫郎官年歲家世都般配,又有這樣一段緣分在,那孫郎官的兄長在江東,能征善戰,來日在朝中不可限量,孫郎官肖似其兄,又有俠義心腸。令嫒端莊穩重,又是您親自教導長大,識大體、會籌謀,不是尋常嬌弱女兒家。陛下說,若此事可行,願封其為公主,下嫁江東。”
陽安大長公主被“識大體、會籌謀”六個字刺得心頭一跳,疑心是皇帝早已看穿她在伏壽身上使的那些手段,待聽到封公主之事,卻又是一楞。以皇帝的性情,絕不會是因為補償伏壽未能做成皇後,而封她為公主。皇帝既然許下這樣的諾言,那必然是因為皇帝真的看重江東之地,看重孫權兄弟的勢力。
雖說漢朝已久無諸侯,但當今形勢,如果伏壽嫁給江東的實權首領,那她就是實質上的諸侯王後。可惜那孫郎官是弟弟,真正的首領吳侯孫策卻已娶妻。
是順應皇帝的心意,讓伏壽去江東做地方諸侯親弟的妻子;還是違逆皇帝的心意,留伏壽在中樞另配世家子弟?
可若留在中樞,一個得罪了皇帝的女子,又有哪個世家願意甘冒奇險來迎娶?
“大長公主殿下?”蔡琰話已說完,久不聞上首回應。
陽安大長公主比量著指甲上斑駁的紅色,這幾日她心情煩亂,也就顧不得修飾了,懶懶道:“我老了,不懂現在年輕人的心事。侯爺(伏完)是個最忠心的,既然是陛下的意願,他再沒有不同意的。只是江東地遠,終歸是伏壽一個人嫁過去,女史只要問準了她的意思,我一切都聽陛下的。我連日身上不好,就不陪著了。”於是命從人領著蔡琰去見伏壽。
蔡琰不用再冒著陽安大長公主寒芒般的目光,也松了口氣,便跟著從人,往伏壽閨閣而去。
伏壽有些慌亂無措得聽蔡琰說完來意,反倒像是放松下來,她垂著頭低聲道:“母親怎麽說?”
“陽安大長公主說由你自己拿主意。”蔡琰懇切道:“陛下雖然有此意圖,但也說以你的意願為準。”
“那……”伏壽捏著繡了一半的帕子,艱難開口,問道:“那孫郎官又怎麽說?”
蔡琰笑道:“他自然是千肯萬肯的。只是因為還未能確定你的心意,所以陛下一直沒給他準話。”
以伏壽的年歲閱歷,對於嫁到江東大概全無概念,蔡琰想到皇帝的囑托,務必要讓伏壽明白之後再做決定,便又道:“江東離長安遙遠,若乘車而去,不遇戰亂也要走上兩個月,最快的驛馬傳遞消息,往來也要十餘天。你若去江東,風俗人情恐怕都與洛陽、長安有異。你要想好了。當然果真嫁去,朝廷也不會讓你被人欺負了去,陛下說會封你為公主,又要江東派人來迎娶……”
“我嫁。”不等蔡琰說完,伏壽就定定睜著眼睛,給出了答覆。
蔡琰一楞。
伏壽做了決定之後,渾身的力氣都卸了,她幾乎撐不住腰身要癱軟下去,若不是倚著床柱靠住了,便要在蔡琰面前出醜。
去江東,遠離長安,遠離母親的期許與桎梏。
哪怕不是江東,而是大洋彼岸,又或者是極南的蠻荒之地,她都願意!
“她願意嫁?”未央殿中,聽完蔡琰的奏報,劉協並沒有太驚訝,點一點頭,道:“既然如此,朕就將伏壽交給蔡先生了。孫權不日即將回程,但為表鄭重,就不要讓伏壽與他同去了。朕再下旨,讓江東另外派人前來迎娶伏壽。如此算來,伏壽在長安至少還有半年光景,這期間就由蔡先生來教導她。”
蔡琰仔細聽著。
“朕要你教的,是大漢的臣子,不是孫權的妻子。”劉協緩緩道:“你衡量著來,若有不好判斷之事,不要隱瞞,都奏報於朕。”
蔡琰心中一凜,低頭應下。
汪雨通傳曹大人前來,蔡琰便退至屏風後,捉起案上狼毫,又專為帝王女史。
“朕料到袁紹對公孫瓚極為自信,只沒想到這麽快。”劉協對快步上前的曹昂道:“今日傳來消息,公孫瓚大敗。袁紹掘地道至於公孫瓚堡壘之下,已是必勝。那公孫瓚無奈之下,竟是引火***了。如此一來,袁紹已徹底據有黃河以北,正可以轉過身來對付朝廷——你父親壓力就大了。”
此前袁紹下令,要曹操調轉方向,暫時放開徐州,向司隸校尉部進發,與朝廷兵馬交戰。
曹操以徐州為由,一直推諉不前。
曹昂也是帶了消息來的,聞言微微一楞。
劉協見狀便問道:“子脩前來,所為何事?”
曹昂捧上密信,暫且顧不得父親之事,低聲道:“陛下,有玉奴的消息了。”
劉協一楞,忙接過密信,細細看來。
自從馮玉未央殿哭求,欲效仿蘇秦、張儀之事,帶百名從人先於大軍,南下入益州,在永寧郡消失了蹤跡以來,已經足足有四個月了。
這個四月裏,朝廷平定了涼州、益州,還把漢中五鬥米教的師君換成了自己人方泉,但是卻始終沒有了馮玉的消息。
這樣兵荒馬亂的時節,一個人若是四個月都沒有消息,那很可能餘生都不會再有消息了。
朝廷平定益州後,劉協也屢次去信給新任的益州刺史荀攸,要他派人往永寧郡走訪查探,可也一直未有所獲。
這一二月來,眾人在皇帝面前都已閉口不再提馮玉之事了。
此時劉協忽然聽曹昂說有了馮玉的消息,便好似得知親近之人死而覆生一般。
這信竟然是馮玉親筆寫就。
原來當日朝廷兵臨益州,永寧郡甘寧趁勢聯眾反叛於劉璋,因不敵劉璋派來的趙韙東州兵,而沿水路敗退入荊州,同時還把馮玉一同綁去了。
馮玉強不過甘寧,只能假作服軟,等重獲自由後,再想出路。
而甘寧來到荊州後,就在襄陽做了一個管理水軍的小小副將,每日就是督查水軍操練。馮玉自然也就跟著甘寧來到了襄陽。
襄陽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劉表入荊州後,更是將襄陽提升為治所。如今劉表在襄陽,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裏,帶甲十餘萬,可謂聲勢浩大。然而劉表沒有出秦川的意圖,眼下看來是只想據守荊州,以求自保安樂。
如此一來,更用不到甘寧了。
甘寧來到襄陽這數月,既沒有能領兵作戰的大事,又在異鄉為異客,不如在益州永寧郡那般自在。在益州時,哪怕人人叫他“錦帆賊”,喚他“渠帥”,他大小是個人物。可是來了荊州,在這人才濟濟的襄陽城中,州牧劉表又不愛興兵戈,誰還知道甘寧是誰呢?甘寧的落寞可想而知。
這卻是馮玉的機會。
“你縱有滿身武藝,兄弟八百,可若是無人在州牧面前為你說話,州牧如何能想起你來?荊州之內,也並非沒有仗打,那長沙太守張羨便與劉表不睦,聯動四郡,要反叛劉表。劉表此時恐怕正在挑選兵將,可若是無人遞話,他怎麽會想起你這襄陽城中管水軍的小副將來?”
甘寧奇怪道:“你如何知道長沙太守張羨要反?”
馮玉耐著脾氣,慢條斯理道:“我從長安來,自然消息靈通。”當初策反張羨的文書,還是皇帝口授,他來草擬的。劉表坐擁荊州,不臣朝廷,皇帝自然也不會叫他舒服了,早已派人游說長沙太守張羨,要他聯合周邊桂陽郡、零陵郡與武陵郡,反抗劉表,事成之後,朝廷自有封賞。算算時日,若是計劃沒有遇到阻礙,張羨起事,也就在年內了。
甘寧這幾個月待得著實氣悶,想了一想,問道:“你也想做官?”他看了馮玉兩眼,又道,“我雖強擄你來了荊州,可是這府中你來去自由。你若要做官,又何須問我?”
馮玉默了一默,忍氣笑道:“我在此地,無親無故,要做官又豈是那麽容易?總要有人引薦,略費金銀的。”
甘寧恍然大悟,他自忖這數月來與“荀玉”相處融洽,況且在荊州,這“荀玉”又沒有做州牧別駕的族叔——“荀玉”自己也說了,他在此地,無親無故。甘寧倒不怎麽怕他做官後報仇了,因此笑道:“這個容易。我有金銀,又有當初引我來荊州的官員舊識在,以玉兄的才學,必然不會落空的。”
荊州州學之中,從教的儒生已有三百之數,許多都是因為戰亂從兗州、豫州和關西逃難而來的士人,在州學中的生徒又有千人之數,宛然是當初洛陽的學府南遷來了荊州。可以說,荊州成了這亂世之中的學術中心。
而此時州學之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編撰《五經章句後定》作為教材。在此之外,則是編撰《荊州星占》等天文歷法方面的書籍。
負責荊州官學的官員宋忠,也正發愁人手不夠,四下尋覓良才。
馮玉得了甘寧的資助,又得甘寧故人引薦,很快便見到了宋忠。馮玉本人才學過人,風采不凡,對談之間叫宋忠這位古文經學的大師也為之折服。
宋忠連連感嘆,“荀氏竟有這等人才,我今日才知。”於是便留馮玉在州府之中任教編書,待有合適的機會上奏於州牧。
馮玉在荊州州學安頓下來之後,借著家書的名義,托人往長安城送過幾封信,確保信件沒有被截獲後,這才寫了一封真的密信,送到長安城中伏德安排的秘密聯絡點去,幾經周折,終於送到了未央殿皇帝手中。
劉協細看馮玉來信,神色漸漸和緩。
曹昂便知馮玉無恙。
“玉奴如今在荊州州學做了教書先生。”劉協放下密信,既解了擔憂,便忍不住一笑。
“可要派朝廷在荊州的人,秘密接他回來?”曹昂所指的便是朝廷布局的長沙太守張羨等人,“他容貌不凡,設若在州學遇上從前在長安見過的人,恐怕給識破。”
“倒是不必。”劉協折起信紙來,就手在燭火上一燎,淡笑道:“不如將計就計。”又道,“玉奴當有機變之能,不至給人識破的。”馮玉既然落到了荊州,不如就做一枚釘子埋進去。
“朕雖然決意暫且不理會袁紹,但袁紹催逼甚急,你父親夾在中間頗為難做。”劉協說起前事,“公孫瓚既然戰敗***,袁紹騰出手來,定是要南下西進的。如果你父親公然違抗袁紹的命令,向朝廷稱臣,而與袁紹決裂,那麽袁紹恐怕即刻就要發兵攻打兗州。其實袁紹對你父親猜疑已久,一直在尋找時機拿掉你父親,從前沒有動手,是恐怕寒了帳下將士之心。若這次你父親處理不夠圓融,給了袁紹借口,那麽縱然謀士都阻攔,袁紹也要對你父親發兵了。”
袁紹想要拿掉曹操,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念頭了,身邊的謀士沮授與田豐等人也都勸阻過,包括此刻對朝廷用兵,沮授與田豐也都覺得名不正言不順。
但架不住袁紹的野望,還有袁紹帳下另一幫如淳於瓊等人想要試一試從龍之功。
一旦袁紹渡河打贏了,那麽驅狼吞虎,據有河北,立時便可做實際的“皇帝”。
袁紹稱帝,與袁術稱帝可全然不是一回事兒,到時候這些從長安就跟隨袁紹的將士,也都水漲船高,身份地位與此時不可同日而語。
此正是趁著天下方亂,要立足問鼎之時。
當然,此時有這種念頭的人,還是極少數的。
劉氏據有天下四百年,教化之力,非旦夕能改。天下雖亂,劉氏卻還未失民心。
“若袁紹逼迫太急,可令你父親揮兵西進,至於司隸校尉部。朕會提前告知洛陽的將領,叫他們相機行事。”劉協慢悠悠道:“且不忙與袁紹開戰。”
曹昂擔憂父親處境,又恐怕要與朝廷起沖突——哪怕只是做戲,不禁雙眉蹙起。
“還有一則笑話,朕講給你聽。”劉協笑道:“袁術如今龜縮在壽春,前番要獻女給朕,後來又要與呂布結親,都沒得回應。他便又給袁紹寫了一封信。你道他要做什麽?”
“做什麽?”
劉協搖頭笑道:“他要把他皇帝的尊號讓給袁紹。”
曹昂一想,不禁也莞爾。
“袁術信中說,我漢室已失天下,地方群雄競起,國土割據,就好比周朝末年的七國紛爭一般。最終只有強者能兼並天下。”說到此處,劉協的面色漸漸沈了下去,又道:“他又說,他們袁家乃是受命於天的,理應做皇帝,符命、祥瑞、讖緯之說,都彰顯著這一點。如今袁紹坐擁四州之地,民戶百萬,帶甲之士幾十萬。即使朕有心中興漢室,又如何能夠接續已經滅絕了的天命呢?”
曹昂喉頭動了動,一時不知該說什麽。
“這封信在袁紹帳下也不是什麽秘密。”劉協冷笑道:“袁紹得了這信,恐怕是正中下懷。不過幾日,便有主簿耿苞受他指使,給他找出袁氏該做皇帝的依據來,說什麽‘赤德已敗,袁氏乃黃帝後裔,當順應天意’。”
如今信奉五行之說,漢乃火德,由土德更替;黃帝為土德,若袁家為黃帝後裔,則取代漢朝,便是“天意”。
“袁紹還是太著急了些,將耿苞這些不經之語傳播開來。奈何僚屬們都認為此人是妖言惑眾,袁紹抵不過眾人之意,也試探出時機不對,只得下令殺了耿苞。”劉協平靜道來,仿佛說得並不是天下更替這樣的大事,而是今晚要吃什麽一般,“袁紹雖然比他那個不成器的弟弟袁術要沈穩些,卻到底也是露了馬腳。”他頓了頓,忽然問道:“弘農王妃留下的那個孩子,如何了?”
弘農王妃唐玨已經在去歲那場疫病中故去,留下的孩子便是當初少帝的遺腹子,名叫劉壽,假作是弘農王妃弟弟的兒子,一直養在唐府之中。唐玨已死,她的父親也在會稽任上被亂黨殺死,如今闔家遷徙在長安,話事人便是唐玨的母親。自劉壽的存在被劉協知曉後,相關的事務都是交給曹昂去親自處理的。
曹昂道:“劉壽一切安好。今歲跟族中的子弟一同進學了。陛下可是聽說了什麽?”
劉協與他對視一眼,點頭道:“不只在長安,遠在袁紹帳下,如今關於少帝遺腹子的風聲也越來越大了。”
“陛下是說——袁紹要從劉壽身上做文章?”
“袁紹雖然有野心,從前不肯走劉壽這一招棋,但形勢比人強,如果不擡出劉壽來,他怎麽鞏固身邊的跟隨者?又怎麽跟朕分庭抗禮?”劉協輕聲道:“朕如今在西京(長安),真到不得已的時候,袁紹自然要往東京(洛陽)再擺一尊皇帝。”“陛下,這孩子留在長安,終究要生是非。”曹昂看得分明,一旦袁紹挑動此事,會給皇帝惹來大麻煩的,而真到了那樣的境地,這孩子也就沒了活路,“他是少帝遺脈,當日臣要為陛下除之,陛下不忍。如今不如將他送往遠方,叫他在遠方長大,天下平定之前,不要再踏足故土。蘇雙與張世平的商隊,不日便要啟程,不如將這孩子交給他們……”
劉協垂眸一笑,輕聲道:“當初哪裏是朕不忍心?分明是你不忍心。你今日這話,也還是為了給那孩子一條生路。”
曹昂一噎,他雖是為了陛下安寧,可的確不能辯駁皇帝的話,一來他確有活劉壽之心,二來以君臣兩人的關系,他若是開口剖白自己,反倒顯得生分了。
“要他跟著蘇雙等人西往大秦,路途艱險,也未必就能活成。”劉協不鹹不淡道:“倒是留在這長安城中,誘著袁紹犯錯,還算有些用處。”他近乎冷漠得做了決定,轉而詢問起曹昂身體,卻又恢覆了和煦,“張仲景給你診過脈了?開的藥吃著怎麽樣?”
曹昂一一答了。
君臣二人忙裏偷閑聊了幾句日常,便各歸其位,繼續處理手上諸事。
這日曹昂歸家,就見母親丁夫人早在廳堂中等候著。
“孩子這會兒睡著了。”丁夫人迎上前來,命從人擺上溫熱的飯食,又道:“宮裏醫工開的藥,我已命人熬著了。”
曹昂坐下,與母親一同吃飯。
丁夫人瞧著兒子的面色,心中有事要問,卻又疼惜兒子忙碌,不忍打斷他用飯。
曹昂早看在眼中,用了半碗飯,喝了一點湯,便覺飽腹,溫和道:“兗州無礙的,陛下明白父親的心。”
丁夫人聞言,長松了一口氣,又看兒子,感慨他這般能體察旁人心情,不知是吃了多少苦練就的,愈發心疼起來,道:“再用些吧。你吃這麽點,哪裏夠呢?”
“在未央殿陪陛下進了些點心。”
丁夫人點頭,分明還有話想問,卻又頓住。
“母親還有何事憂心?”
丁夫人望著兒子,囁嚅兩下,屏退左右,低聲道:“我其實並不是為你父親擔憂。”說到底,她與曹操之間新婚燕爾時的柔情蜜意,早已淹沒在時光裏,如今只認他是曹昂的爹罷了,“我是為你擔憂。”
“母親為我擔憂?”曹昂微楞。
“你父親在袁紹手下,你卻在皇帝身邊,從前倒也罷了,如今袁紹命你父親對朝廷動兵,陛下待你……”丁夫人是一顆慈母的心。
曹昂笑了,垂眸憶起陛下的話,往母親面前的碗裏挾了一箸魚肉,柔聲道:“母親不必為我擔憂,陛下從不疑我。”
丁夫人原是從不過問兒子在朝堂上事情的,此刻初開口時還有些羞赧,從兒子口中聽到皇帝的態度,放下心來,既然開了口,便索性把心裏的想法都掏了出來,“陛下待你這樣好,你又年輕又權重,難免有人要看著眼紅。”她也風聞過當初朝中老臣與兒子起過齟齬,“若是有人尋釁,你只不要理會,別一生氣做了觸犯禁律的事情。可如果真有人欺到你頭上來,你也不能傻傻受欺負,既然陛下是好的,你便都告訴陛下。”
曹昂垂眸,靜聽母親質樸而又滿是慈愛之情的教子之語,聽到最後,眉睫一動,低聲笑了,應道:“嗯,兒子都告訴陛下。”
“好,好,你比母親更懂得該怎麽做。”丁夫人放下心來,起身道:“我不久留你了。等會兒讓他們把藥給你送到書房去。”
她知道兒子政務繁忙,書房的燈火總是要亮到深夜的。
曹府書房中的燈火亮起來,而丁夫人所住的小院內機杼聲也響起來,那是慈母心織就的陪伴樂章。
長樂宮中,如今也有一種機杼聲,不甚流利,卻也別有生趣。
皇帝要蔡琰在伏壽出嫁之前教導她,為了方便,伏壽仍是居住在長樂宮中。
是日蔡琰午睡醒來,宮女捧了她慣用的筆墨,正要趕往未央殿行女史之職,因上午皇帝在批閱奏章,倒是不需她在側的。
蔡琰從門前過,就見伏壽坐在三尺高的花樓上,正挽花提綜,不禁笑道:“纖纖靜女,經之絡之,動搖多容,俯仰生姿——說的可不就是這樣的景?”
伏壽手上不停,緊張笑道:“先生快別笑我,我只怕錯了一絲。”對面另有一織工踏桿引緯織造。
伏壽雖然在家中也學過織布裁衣的基本技能,但從未上手過這樣覆雜的提花機,所謂“寸錦寸金”,她學了許久,又有織工配合,一整日下來也才得不足一寸。
蔡琰笑著望伏壽一眼,見女孩神色認真、潮紅面上隱有汗水,倒是有種與她年齡相稱的勃勃生機,比之最初的端莊肅穆又或是前段時間的嬌媚婀娜,可是要美麗太多了。
坦白來說,伏壽在入宮之前,已經完全做好時下貴女嫁人該有的準備了。
她學過《女誡》《列女傳》,懂得清閑貞靜,守節整齊等婦德;會潔齊酒食,以奉賓客;蠶桑女工都不在話下。她也接受過貴女該有的素質教育,懂音律,能賞歌舞。而不同與劉清少時抵觸閱讀經史子集,她在大長公主府上,正經學過《史記》《韓詩》等,能與蔡琰對答如流。
也許適齡的貴女中,有人比她更有靈氣,但沒有人能比她所學更全面了。
陽安大長公主早已著力將她往皇後的模子裏培養。
在這一點上,蔡琰自認為無法再教導伏壽更多了。
伏壽歪頭看來,笑道:“先生還不去麽?莫要遲了。”她變得比從前愛笑了。皇帝賜婚後,又派了蔡先生來教導她。她初時以為要把從前在家中學過的“女子卑弱”等書再學一遍,還有主持中饋等事,誰知道竟全然不是這麽一回事兒。最開始皇帝令蔡先生問她想學什麽,她答不出來,也不敢答。於是皇帝便給她擬了個單子。她非但可以毫不顧忌皮膚是否白皙,而整日練習騎射;也可以跟隨醫工,學習基本的醫理與婦人生產之事;甚至能親自學習如何操作提花機,不再是普通的織布,而是織出金子一般的錦繡來。
伏壽感到她從前全部的人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