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吳戈匆匆洗把手,捧起一晚豆漿,咕嘟咕嘟喝了半碗。小秋將剩下的豆漿盛在鍋裏坐在爐子上熱著,這會兒差不多也滾了,吳戈扯著碗又過來添滿了,還招呼大夥兒喝兩口,添點兒熱的。
門釘肉餅自然是受到了一致的好評,糖油餅和豆腐腦也頗受歡迎,倒是豆漿,初次喝的成海有點兒不習慣,只覺得滿嘴豆腥味兒。好在他並不挑食,覺得不太好喝也喝了兩碗。只不過第二碗的時候,小秋給他加了兩勺蜂蜜,這下再喝,成海就很滿意了,喝完還咂咂嘴,頗有些意猶未盡。
吃過飯,廖辰自告奮勇留下來處理魚,小秋卻笑著攔了:“那麽大的魚,咱們這許多人,一頓一條也夠了,還是不用都洗了,就那樣放在大缸裏凍上,啥時候吃啥時候處理就行了。所以啊,廖辰哥哥不用留下來幹活兒,中午咱們在外邊吃,晚上回來,現收拾也耽誤不了晚飯。”
說著話,小秋又問吳戈:“吳奶奶那邊可有了?”
吳戈笑著點頭:“自然有了,你不用惦記那邊。”
小秋又笑道:“昨兒哥哥們帶來的特產,我收拾出來了,你記得晚上回家時帶上。”
除了花生瓜幹柿餅子這些特產,還有宋秀蓮給吳爺爺吳奶奶做的手工棉衣棉鞋。這些手工衣裳鞋子樣式上可能不太好看,但穿起來卻絕對舒服。細棉布新棉絮,最是養人,老人穿著最好了。
成海成嶺還帶了信兒給小秋,說家裏還準備了一些自己種的棉花,是宋秀蓮用心挑的品質最好的二茬棉花,已經軋去了籽兒,雪白蓬松的棉絮。不過棉絮體輕蓬松,哪怕壓結實了,一大包袱也盛不了三五斤,背著坐車太不方便,他們就幹脆發了郵局。估摸著,沒兩天也就到了。
小秋記得自家人,吳戈自然歡喜不疊,連聲答應著,又叮囑小秋:“穿暖和了,這種天氣出去逛可冷的很。”
吳戈問過小秋的鞋號後,廢了好些心思,終於讓他在文工團那邊尋到了小碼的特制軍靴,而且是特供東北地區的,不但碼子小,裏邊襯了毛皮的,穿在腳上絕對暖和。
小秋答應著,腳上穿了軍用皮靴,身上則穿了件配套的軍用棉大衣,同樣是特供高寒地區的裝備,絮了棉胎不說,裏邊同樣襯了羊皮,隔風抗寒保暖性能極佳。就是款式有些寬大,即便小秋本身穿了棉衣棉褲,穿上軍大衣後還是有些空蕩蕩的。
吳戈圍著小秋轉了兩圈,扯扯空蕩蕩的大衣,有些嫌棄道:“吃飯時跟貓兒一樣……看看這大衣,最小號穿上還像扯旗!”
小秋挖他一眼,扯回自己的衣裳,都懶得跟他說話,只去拿帽子和圍巾。
圍巾是小秋去G城帶回來的羊絨圍巾,柔軟厚實又暖和,再搭配上吳戈給她的一頂軍用翻耳帽——嗬,這小腰板兒一挺,還真有些小兵的模樣!
成嶺戴的是自己退伍前的軍用棉帽,倒是成海,戴的還是當初吳海港給的軍用單帽。小秋看了一眼,索性將自己頭上的軍帽摘下來給成海戴上,自己則戴了從G城賣的絨線帽,回頭還不忘給吳戈交待,再弄幾頂帽子來,成江成河兩個哥哥都沒有。至於成貴和小夏小冬,小秋去G城就給他們買了衣帽鞋襪,發了幾大箱東西回去。
小夏戴的絨線帽,暖和又漂亮。小冬成貴戴的飛行員帽,保暖又帥氣。可惜,小夥子和成年男子戴的冬帽卻是沒有的,厚實保暖性好的衣裳也沒有……要不然,小秋也不需要吳戈替她操心尋摸軍大衣軍靴了。
一行人穿戴暖和了,也沒騎自行車,步行著一起出了門去坐公交。第一站,自然是大門樓廣場的偉人紀念堂,進行悼念。
小秋上一世來是九十年代了,再次排隊進入青松翠柏掩映的紀念堂,時間卻上溯了十幾年,紀念堂落成不過兩年,距偉人逝世時間才剛剛過去三年……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對偉人的感情仍舊深厚而真摯,人們排隊進入紀念堂,個個神情肅穆,大部分人還沒進門就已經紅了眼。等到了內堂,所有人都控制不住自己哭起來,只不過似乎是怕驚擾到偉人的安眠,絕大多數人都強忍著悲慟,捂著嘴不讓自己哭出聲。有個別控制不住自己失聲痛哭出來的,卻有工作人員立刻上前安撫,避免出現混亂。
親眼見過偉人逝世時村裏人人痛哭的場景,小秋對這些並不意外,她只密切關註著兩位哥哥,特別是第一次進京的大哥成海,見他沒進門就紅了眼睛,她就直接挽住了成海的胳膊……還好,成海只是流了一臉淚,卻沒有情緒失控。
走出來之後,廖辰帶著吳戈秦戎去取寄存的背包,其他幾人找了個避風的地方等候,順便平穩了一下情緒。小半個鐘頭後,幾個人才收拾心情,離開紀念堂,一路向北,繞過紀念碑,大門樓就出現在眾人面前。
廖辰笑瞇瞇地從書包裏摸出一個黑乎乎的物件兒,其他人還沒反應過來,吳戈卻驚喜地道:“照相機?!”
說著就伸手去接。廖辰也不遲疑,笑微微地將相機交到吳戈的手上。當然,順手也將相機背帶替吳戈掛在了脖子上。
“哎喲,還是最新型的……廖大哥,你可別告訴我,裏邊裝的是彩色膠卷?”吳戈驚喜的滿臉反光,高高大大的一個人,這會兒偏偏露出了一片孩子氣的喜悅。
“有何不可?”廖辰笑瞇瞇地攤攤手,一邊就著相機,給吳戈秦戎做了一個簡單地教程,“打開開關,對焦,取景,撥交卷,按快門……是不是很簡單?學會了麽?學會了,接下來照相的任務就交給你們倆了。”
大門樓前的留影(合影)是不可或缺的,沒在大門樓前留個影,咋好意思說你進過京城?有這麽一張照片,拿回家往墻上一掛,嘿,都不用自家人說,凡是進門的都能看到,自然也都知道誰誰誰進京了。少不得大爺大媽大叔嬸子們還得帶著滿眼的羨慕誇獎一番——
“哎喲,你家誰誰誰真能耐啊,連京城都進過了。”
“這就是京城的大門樓啊,看著比畫上還高(好看、氣派……)吶,聽說當年建國的時候,偉人就是站在這裏宣布建國噠!”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門釘肉餅自然是受到了一致的好評,糖油餅和豆腐腦也頗受歡迎,倒是豆漿,初次喝的成海有點兒不習慣,只覺得滿嘴豆腥味兒。好在他並不挑食,覺得不太好喝也喝了兩碗。只不過第二碗的時候,小秋給他加了兩勺蜂蜜,這下再喝,成海就很滿意了,喝完還咂咂嘴,頗有些意猶未盡。
吃過飯,廖辰自告奮勇留下來處理魚,小秋卻笑著攔了:“那麽大的魚,咱們這許多人,一頓一條也夠了,還是不用都洗了,就那樣放在大缸裏凍上,啥時候吃啥時候處理就行了。所以啊,廖辰哥哥不用留下來幹活兒,中午咱們在外邊吃,晚上回來,現收拾也耽誤不了晚飯。”
說著話,小秋又問吳戈:“吳奶奶那邊可有了?”
吳戈笑著點頭:“自然有了,你不用惦記那邊。”
小秋又笑道:“昨兒哥哥們帶來的特產,我收拾出來了,你記得晚上回家時帶上。”
除了花生瓜幹柿餅子這些特產,還有宋秀蓮給吳爺爺吳奶奶做的手工棉衣棉鞋。這些手工衣裳鞋子樣式上可能不太好看,但穿起來卻絕對舒服。細棉布新棉絮,最是養人,老人穿著最好了。
成海成嶺還帶了信兒給小秋,說家裏還準備了一些自己種的棉花,是宋秀蓮用心挑的品質最好的二茬棉花,已經軋去了籽兒,雪白蓬松的棉絮。不過棉絮體輕蓬松,哪怕壓結實了,一大包袱也盛不了三五斤,背著坐車太不方便,他們就幹脆發了郵局。估摸著,沒兩天也就到了。
小秋記得自家人,吳戈自然歡喜不疊,連聲答應著,又叮囑小秋:“穿暖和了,這種天氣出去逛可冷的很。”
吳戈問過小秋的鞋號後,廢了好些心思,終於讓他在文工團那邊尋到了小碼的特制軍靴,而且是特供東北地區的,不但碼子小,裏邊襯了毛皮的,穿在腳上絕對暖和。
小秋答應著,腳上穿了軍用皮靴,身上則穿了件配套的軍用棉大衣,同樣是特供高寒地區的裝備,絮了棉胎不說,裏邊同樣襯了羊皮,隔風抗寒保暖性能極佳。就是款式有些寬大,即便小秋本身穿了棉衣棉褲,穿上軍大衣後還是有些空蕩蕩的。
吳戈圍著小秋轉了兩圈,扯扯空蕩蕩的大衣,有些嫌棄道:“吃飯時跟貓兒一樣……看看這大衣,最小號穿上還像扯旗!”
小秋挖他一眼,扯回自己的衣裳,都懶得跟他說話,只去拿帽子和圍巾。
圍巾是小秋去G城帶回來的羊絨圍巾,柔軟厚實又暖和,再搭配上吳戈給她的一頂軍用翻耳帽——嗬,這小腰板兒一挺,還真有些小兵的模樣!
成嶺戴的是自己退伍前的軍用棉帽,倒是成海,戴的還是當初吳海港給的軍用單帽。小秋看了一眼,索性將自己頭上的軍帽摘下來給成海戴上,自己則戴了從G城賣的絨線帽,回頭還不忘給吳戈交待,再弄幾頂帽子來,成江成河兩個哥哥都沒有。至於成貴和小夏小冬,小秋去G城就給他們買了衣帽鞋襪,發了幾大箱東西回去。
小夏戴的絨線帽,暖和又漂亮。小冬成貴戴的飛行員帽,保暖又帥氣。可惜,小夥子和成年男子戴的冬帽卻是沒有的,厚實保暖性好的衣裳也沒有……要不然,小秋也不需要吳戈替她操心尋摸軍大衣軍靴了。
一行人穿戴暖和了,也沒騎自行車,步行著一起出了門去坐公交。第一站,自然是大門樓廣場的偉人紀念堂,進行悼念。
小秋上一世來是九十年代了,再次排隊進入青松翠柏掩映的紀念堂,時間卻上溯了十幾年,紀念堂落成不過兩年,距偉人逝世時間才剛剛過去三年……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對偉人的感情仍舊深厚而真摯,人們排隊進入紀念堂,個個神情肅穆,大部分人還沒進門就已經紅了眼。等到了內堂,所有人都控制不住自己哭起來,只不過似乎是怕驚擾到偉人的安眠,絕大多數人都強忍著悲慟,捂著嘴不讓自己哭出聲。有個別控制不住自己失聲痛哭出來的,卻有工作人員立刻上前安撫,避免出現混亂。
親眼見過偉人逝世時村裏人人痛哭的場景,小秋對這些並不意外,她只密切關註著兩位哥哥,特別是第一次進京的大哥成海,見他沒進門就紅了眼睛,她就直接挽住了成海的胳膊……還好,成海只是流了一臉淚,卻沒有情緒失控。
走出來之後,廖辰帶著吳戈秦戎去取寄存的背包,其他幾人找了個避風的地方等候,順便平穩了一下情緒。小半個鐘頭後,幾個人才收拾心情,離開紀念堂,一路向北,繞過紀念碑,大門樓就出現在眾人面前。
廖辰笑瞇瞇地從書包裏摸出一個黑乎乎的物件兒,其他人還沒反應過來,吳戈卻驚喜地道:“照相機?!”
說著就伸手去接。廖辰也不遲疑,笑微微地將相機交到吳戈的手上。當然,順手也將相機背帶替吳戈掛在了脖子上。
“哎喲,還是最新型的……廖大哥,你可別告訴我,裏邊裝的是彩色膠卷?”吳戈驚喜的滿臉反光,高高大大的一個人,這會兒偏偏露出了一片孩子氣的喜悅。
“有何不可?”廖辰笑瞇瞇地攤攤手,一邊就著相機,給吳戈秦戎做了一個簡單地教程,“打開開關,對焦,取景,撥交卷,按快門……是不是很簡單?學會了麽?學會了,接下來照相的任務就交給你們倆了。”
大門樓前的留影(合影)是不可或缺的,沒在大門樓前留個影,咋好意思說你進過京城?有這麽一張照片,拿回家往墻上一掛,嘿,都不用自家人說,凡是進門的都能看到,自然也都知道誰誰誰進京了。少不得大爺大媽大叔嬸子們還得帶著滿眼的羨慕誇獎一番——
“哎喲,你家誰誰誰真能耐啊,連京城都進過了。”
“這就是京城的大門樓啊,看著比畫上還高(好看、氣派……)吶,聽說當年建國的時候,偉人就是站在這裏宣布建國噠!”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