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獨一無二
關燈
小
中
大
秦國的突然發難,讓魏國和趙國羞惱不已,可有那秦國無可奈何。秦國戲耍了魏國和趙國君臣,可是在如今的情況下,他們也只能打碎了牙和血吞,將這一枚自己釀造的苦果生生吞下去。
兩國只能再度將主要兵力布置到與秦國接壤的地區,防備秦國的攻擊。
華夏大地進入短暫的和平時期,秦國忙著將新占領土地上的魏國百姓和趙國百姓驅趕回魏國和趙國,將秦國的百姓、囚徒遷移到新占領的土地上來。
可能有人會感到奇怪,秦國難道不知道人口的重要性嗎?為何秦國要將占領地上的他國百姓驅趕回其原本的國度,而不是納入自己麾下管轄?
其實這其中涉及到幾個問題,第一是秦國和趙、魏、韓、楚之間累世激戰,而秦軍又以人頭計算軍功,這就造成秦軍特別嗜殺。
因此趙、魏、韓、楚與秦國相鄰的幾個國家的百姓家中可以說每一戶都有家中男子死在秦軍的屠刀之下,這些國家的百姓與秦國有血海深仇,秦國若是將他們留在自己國內,那就是一股不安定因素,說不定什麽時候與這些國家戰鬥時,這些百姓就會從背後捅刀子,裏應外合,這種情況肯定是秦國不想要看到的局面。
就如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原本是秦國攻擊韓國的上黨地區,韓王都已經同意割讓上黨地區給秦國求和了,可上黨郡守馮亭硬是抗命不尊,直接率上黨百姓歸附了趙國,這才有了後來的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究其原因,乃是韓國百姓苦秦久矣。寧遠歸附同為三晉之一的趙國,也不願接受秦國的統治。
除了仇恨還有另一個深層次的原因,那便是秦國的鼓勵耕戰壓制商業的政策和嚴刑峻法讓趙、魏、韓、楚國的百姓聞之色變。楚國地廣人稀,地處南方物產豐富,因此楚人普遍比較富裕,對於秦國的苦寒日子自然是不願意去承受的。
而趙魏韓三國,魏韓兩國處在中原之地,交通發達,商貿往來繁榮,也就催生了百姓普遍的商業經營頭腦,自然也是對於秦國壓制商業的政策恐懼萬分的。
而趙國的情況與同為三晉的魏韓有些許不同,但是趙國因為地處北地,與草原游牧民族之間的貿易也很頻繁,因此其商業氛圍雖不如魏韓兩國,但比之秦國還是強上許多,因此趙國百姓也是不願被秦國統治的。
可能又會有人問了,那中華王國不也是采用的軍功賞爵的方式嗎?為何中華王國就能吸引那麽多周邊國家的百姓前往安家落戶呢?為何中華王國占領的地方經過幾年時間就能形成很強的向心力呢?
這其實也很簡單。首先,中華王國作為一個沒有任何基礎的差點滅亡的小國從中原遷移到金陵,這其中的周國百姓願意追隨周王室跋山涉水來的自然是對周王室無比忠心的。
而中華王國的建立雖然是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吞並周邊勢力逐漸形成如今的規模,可中華王國的軍功系統從來不是以人頭來定的,或者準確的說不是已殺多少敵軍來定的,而是按消滅敵軍人數和俘獲敵軍人數一起來定的。
俘虜和殺死敵軍的功績是一樣的。因此,中華王國衛隊從來都是以取得勝利為目的的攻擊敵軍,而不是純粹的拼搶人頭,也正因為如此,中華王國衛隊從來沒有出現過殺俘的情況。
所以中華王國衛隊與不管是周邊國家的百姓還是自己兼並土地上的百姓並無血海深仇,這些百姓自然對中華王國的統治並不那麽抵觸。
其次,中華王國對於治下的百姓都一視同仁,為百姓提供更好地生產生活環境,讓所有百姓都很快能夠切實感受到中華王國統治的好處,自然他們也就樂於接受中華王國的統治了。
再次,中華王國的軍功賞爵系統賞賜的不是土地和奴隸,而是實實在在的金錢,這種按爵位發放年金的形式很好的避免了人口與土地的矛盾。
因為按照秦國的軍功賞爵獎賞土地和奴隸的方式,就一定會觸動那些被征服地區的百姓的利益,賞賜的土地可不會憑空出來,自然是從新占領的地區劃分出來獎賞。這些拿出來獎賞立功將士的土地自然不會是無主之地。
最後,中華王國對於各國百姓采用的是分散安置的方式進行管理,絕不讓一股勢力在一個地區坐大。比如各諸侯國前來的難民,中華王國登記信息後,就將他們分別送往各地,一方面讓他們與當地人混雜相處,降低當地人所占的人口比例,同時另一方面也是讓他們互相之間有所牽制,相互促進。
而對於被俘的各諸侯國將士,則是采取服兩年勞役後可自主選擇是回他原本的國度還是在中華王國定居。選擇在中華王國定居的不僅享有中華王國國民身份和其一切權利以外,還能將家人接來共同生活,而且也一樣享受中華王國國民身份和待遇。
這種讓俘虜在中華王國服勞役兩年,不僅獲得了廉價的勞動力,更是讓這些俘虜的士兵能夠切實的感受到中華王國的一切,感受到作為中華王國百姓所享受的生活和待遇,因為他們一起勞作了還有中華王國的百姓。而中華王國的百姓本就來自周邊各諸侯國,自然便能與來自周邊諸侯國的俘虜聊在一起。
因此綜合上述幾點,中華王國的擴張一直都是已占領土地和統治土地上的民眾為目的的,而其推行的政策也只有中華王國這個擁有雄厚財力的王國才能支撐的。
如今趙魏兩國又因戰敗割讓土地,使得土地上的兩國百姓失去了家園,被秦軍驅趕著回到趙國和魏國的領地,可是失去一切的他們即使回到趙國和魏國也沒有人會去安置他們,若是按照以前,他們只能乞討、賣兒賣女或者是去給別人當家仆佃農。
如今不同了,在魏國和趙國的偷渡組織在他們還沒開始流浪時,便已組織賑濟難民,簽定合約,將他們一批批的運往中華王國了。
中華王國的嶺南大開發,正是需要大量的人口,這些魏國和趙國的百姓來到中華王國後,很快便被送往嶺南,在那裏他們將擁有自己新的家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兩國只能再度將主要兵力布置到與秦國接壤的地區,防備秦國的攻擊。
華夏大地進入短暫的和平時期,秦國忙著將新占領土地上的魏國百姓和趙國百姓驅趕回魏國和趙國,將秦國的百姓、囚徒遷移到新占領的土地上來。
可能有人會感到奇怪,秦國難道不知道人口的重要性嗎?為何秦國要將占領地上的他國百姓驅趕回其原本的國度,而不是納入自己麾下管轄?
其實這其中涉及到幾個問題,第一是秦國和趙、魏、韓、楚之間累世激戰,而秦軍又以人頭計算軍功,這就造成秦軍特別嗜殺。
因此趙、魏、韓、楚與秦國相鄰的幾個國家的百姓家中可以說每一戶都有家中男子死在秦軍的屠刀之下,這些國家的百姓與秦國有血海深仇,秦國若是將他們留在自己國內,那就是一股不安定因素,說不定什麽時候與這些國家戰鬥時,這些百姓就會從背後捅刀子,裏應外合,這種情況肯定是秦國不想要看到的局面。
就如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原本是秦國攻擊韓國的上黨地區,韓王都已經同意割讓上黨地區給秦國求和了,可上黨郡守馮亭硬是抗命不尊,直接率上黨百姓歸附了趙國,這才有了後來的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究其原因,乃是韓國百姓苦秦久矣。寧遠歸附同為三晉之一的趙國,也不願接受秦國的統治。
除了仇恨還有另一個深層次的原因,那便是秦國的鼓勵耕戰壓制商業的政策和嚴刑峻法讓趙、魏、韓、楚國的百姓聞之色變。楚國地廣人稀,地處南方物產豐富,因此楚人普遍比較富裕,對於秦國的苦寒日子自然是不願意去承受的。
而趙魏韓三國,魏韓兩國處在中原之地,交通發達,商貿往來繁榮,也就催生了百姓普遍的商業經營頭腦,自然也是對於秦國壓制商業的政策恐懼萬分的。
而趙國的情況與同為三晉的魏韓有些許不同,但是趙國因為地處北地,與草原游牧民族之間的貿易也很頻繁,因此其商業氛圍雖不如魏韓兩國,但比之秦國還是強上許多,因此趙國百姓也是不願被秦國統治的。
可能又會有人問了,那中華王國不也是采用的軍功賞爵的方式嗎?為何中華王國就能吸引那麽多周邊國家的百姓前往安家落戶呢?為何中華王國占領的地方經過幾年時間就能形成很強的向心力呢?
這其實也很簡單。首先,中華王國作為一個沒有任何基礎的差點滅亡的小國從中原遷移到金陵,這其中的周國百姓願意追隨周王室跋山涉水來的自然是對周王室無比忠心的。
而中華王國的建立雖然是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吞並周邊勢力逐漸形成如今的規模,可中華王國的軍功系統從來不是以人頭來定的,或者準確的說不是已殺多少敵軍來定的,而是按消滅敵軍人數和俘獲敵軍人數一起來定的。
俘虜和殺死敵軍的功績是一樣的。因此,中華王國衛隊從來都是以取得勝利為目的的攻擊敵軍,而不是純粹的拼搶人頭,也正因為如此,中華王國衛隊從來沒有出現過殺俘的情況。
所以中華王國衛隊與不管是周邊國家的百姓還是自己兼並土地上的百姓並無血海深仇,這些百姓自然對中華王國的統治並不那麽抵觸。
其次,中華王國對於治下的百姓都一視同仁,為百姓提供更好地生產生活環境,讓所有百姓都很快能夠切實感受到中華王國統治的好處,自然他們也就樂於接受中華王國的統治了。
再次,中華王國的軍功賞爵系統賞賜的不是土地和奴隸,而是實實在在的金錢,這種按爵位發放年金的形式很好的避免了人口與土地的矛盾。
因為按照秦國的軍功賞爵獎賞土地和奴隸的方式,就一定會觸動那些被征服地區的百姓的利益,賞賜的土地可不會憑空出來,自然是從新占領的地區劃分出來獎賞。這些拿出來獎賞立功將士的土地自然不會是無主之地。
最後,中華王國對於各國百姓采用的是分散安置的方式進行管理,絕不讓一股勢力在一個地區坐大。比如各諸侯國前來的難民,中華王國登記信息後,就將他們分別送往各地,一方面讓他們與當地人混雜相處,降低當地人所占的人口比例,同時另一方面也是讓他們互相之間有所牽制,相互促進。
而對於被俘的各諸侯國將士,則是采取服兩年勞役後可自主選擇是回他原本的國度還是在中華王國定居。選擇在中華王國定居的不僅享有中華王國國民身份和其一切權利以外,還能將家人接來共同生活,而且也一樣享受中華王國國民身份和待遇。
這種讓俘虜在中華王國服勞役兩年,不僅獲得了廉價的勞動力,更是讓這些俘虜的士兵能夠切實的感受到中華王國的一切,感受到作為中華王國百姓所享受的生活和待遇,因為他們一起勞作了還有中華王國的百姓。而中華王國的百姓本就來自周邊各諸侯國,自然便能與來自周邊諸侯國的俘虜聊在一起。
因此綜合上述幾點,中華王國的擴張一直都是已占領土地和統治土地上的民眾為目的的,而其推行的政策也只有中華王國這個擁有雄厚財力的王國才能支撐的。
如今趙魏兩國又因戰敗割讓土地,使得土地上的兩國百姓失去了家園,被秦軍驅趕著回到趙國和魏國的領地,可是失去一切的他們即使回到趙國和魏國也沒有人會去安置他們,若是按照以前,他們只能乞討、賣兒賣女或者是去給別人當家仆佃農。
如今不同了,在魏國和趙國的偷渡組織在他們還沒開始流浪時,便已組織賑濟難民,簽定合約,將他們一批批的運往中華王國了。
中華王國的嶺南大開發,正是需要大量的人口,這些魏國和趙國的百姓來到中華王國後,很快便被送往嶺南,在那裏他們將擁有自己新的家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