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1章 趁火打劫(捉蟲)

關燈
瑪麗猶記得“位面之子”劉秀的傳說。

這個東漢開國之君, 大名鼎鼎的漢光武帝,率領不到九千部隊駐守昆陽城時,遇上王莽派來四十二萬大軍圍剿。敵我力量懸殊, 算來怎麽都打不贏。偏偏這支敵軍, 先是晚間被流星砸中, 白天又遭遇蘑菇雲壓頂;等劉秀率敢死隊沖鋒過來,驚雷、狂風、暴雨接連而下……其首領被斬殺,其部隊土崩瓦解, 就此成為劉秀勝利的墊腳石。【註一】

這場以少勝多、殲滅王莽新朝主力的戰役, 便是中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昆陽之戰”。種種天文異象,仿佛是上蒼在給劉秀鋪路,務必助他走向人生巔峰。

如今,瑪麗也有種被命運寵愛的感覺。

她原本覺得,這次借西班牙勢力, 她能伺機武裝幹預英格蘭, 去拉攏權貴、攢攢人氣、奠定日後奪位的基礎……就算不錯了。畢竟,有諸多朝臣支持,伊麗莎白的政權還比較穩,甚至有越來越牢固的趨勢。

熟料, 她最大的對手, 忽然間命在旦夕。

瑪麗盡管蓄勢待發,期望速戰速決, 卻也做好了持久拉鋸的心理準備;未曾想,現在,似乎有一擊制勝的機會?

那麽她的行程,必須預備隨時調整。

如果伊麗莎白沒有重病,瑪麗最初的計劃, 是讓博斯維爾帶著瑞士人越過邊境,趕去舊教大本營之一諾福克郡——是時英格蘭北部郡正騷亂一片,她和東部郡的諾福克公爵,業已商量好“響應”問題。而後,蘇格蘭女王的這支特別部隊,將一邊聲援天主教徒,一邊周旋西班牙與英格蘭之間,以期進一步逼迫伊麗莎白。

瑪麗的設想中,最好的結果,大概是她爭取到英格蘭舊教徒的信任;並以維和調停之名,在其樞密院前露面,宣揚“有益英格蘭的主張”;最終獲得更多支持,從而明確成為伊麗莎白身後、頭號接班人。

日後呢,再據著“合法合理”的“王儲”名義,設法分權、擠走國君、提前上位。

雖然,按照瑪麗對史上那位伊麗莎白的印象,以及對現任英格蘭女王的了解,蘇格蘭女王有理由相信,她是相當不願意指定一個確切繼承人的。

這位伊麗莎白,老早就聲稱,“儲君”的存在,會顯著削弱她的權力,影響內政團結,還有可能引發一系列災難。以她自身遭遇來看,這樣說倒也沒錯——因為亨利八世明文將伊麗莎白的繼位權排在瑪麗·都鐸後面,她曾多次卷入謀殺異母姐姐的陰謀叛亂,還被長期關押倫敦塔;也確實曾有一批朝臣,背棄了當時的君主、主動跑到她的陣營來……

歷史上,一把手猜忌二把手的、二把手威脅一把手的各種權力鬥爭,可謂屢見不鮮。對於集權君主來說,護食是本能,嚴加防備乃理所當然——更遑論那個自幼坎坷、謹慎多慮的伊麗莎白。

所以,要逼她做出立儲決定,絕非易事。

不過瑪麗知道,伊麗莎白因為身上“私生女”的汙點,最擔心當孤家寡人,最害怕被一致反對。她總在試圖滿足一部分人的利益,來換取他們的支持。對自己“昔日偶像”的作風,瑪麗曾有過全面研究,很清楚她圓滑能忍,在矛盾太尖銳的時候、習慣於稍作讓步……

所以,瑪麗一直打算,努力謀求樞密院多數成員的信任,最終讓他們“共同推舉”自己,來迫使伊麗莎白屈服。

眼下,伊麗莎白陡然生命垂危;瑪麗身為英格蘭王位繼承人之一,幹涉鄰國的理由仿佛更充分了。

親身上陣,貿然進入英格蘭;雖具有一定危險性,但這樣,更昭顯“天眷君主”的氣勢。

王冠,該留給有準備的人!

其實瑪麗仍有些顧慮:史上的伊麗莎白,明明比較長命,照理,這應該能很快挺過去的。可現今的局勢,仿又真像是上天在給她鋪路……莫非,這是穿越女特有的主角光環?

嘖,不管了,沒準、也許是自己先前一系列作為發揮了作用……反正,局勢如此有利,她就憑著直覺,勇敢的上吧。

**********************************

樞密院在英格蘭,是一個特殊的政務機構,與後世的內閣有些相似。他們由數十名權貴組成,名義上由君主選拔、充當顧問、對君主負責。但實際上,因為比君主更谙習行政、立法、司法的操作,他們官位相當較牢固;有時,他們還反過來左右君主的決定、甚至“罷免”君主。

如當初的九日女王簡·格雷,便是被血腥瑪麗聯合樞密院趕下了臺。

這幾年,伊麗莎白因過分寵信達德利,和樞密院重臣塞西爾略有齟齬,不過尚不嚴重。駐倫敦的蘇格蘭外交官邁爾維爾,倒替他的女王向國務大臣傳過好幾次話,皆遭到婉拒。瑪麗也就暫時將他撇到一邊。

然而,樞密院裏,某些不算得勢的貴族,如彭布羅克伯爵,阿倫德爾伯爵,還有諾福克公爵,均已接過了瑪麗拋來的橄欖枝。即使比不上蘇格蘭的道格拉斯與漢密爾頓家那般、熱衷於伊麗莎白的津貼,他們也欣然收下瑪麗的昂貴禮物,並不介意為她的利益說說好話。

尤其是後兩位。阿倫德爾伯爵追求伊麗莎白曾十分起勁,也一度認為自己勝券在握,卻被喜歡享受男人環繞的女王“耍弄”多次,最終灰心喪氣,不再樂於服從她。而諾福克身為英格蘭最有錢有勢的貴族世家,公爵本人議政時,卻常被塞西爾等幾位撇在一邊。

而因為伊麗莎白的新教傾向,因為她即位前後一系列廢除彌撒、拒領聖餐、棄用拉丁文等種種有違舊教傳統的作法,保守的英格蘭各大主教,均對她很有意見。尤其是全國前三大主教之一的約克大主教,尼可拉斯·赫斯,更是曾直白拒絕為她加冕。按照慣例,這位大主教在樞密院擁有固定一席,且地位非常穩固,是個適合結盟的對象。

而在《愛丁堡條約》確認了瑪麗“可能的繼承權”後,赫斯私下接見過邁爾維爾一次,表露出一定友善。

另外兩位對舊教有感情的樞密院高層,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倫敦大主教,亦對蘇格蘭女王無明顯反感。

以上,都是瑪麗小心翼翼、一點一點擴展拉攏的助力。

現在,她見到了突破的曙光。

當前的天主教動亂與西班牙入侵,一方面讓舊教勢力擡頭,一方面激發了某種愛國情緒。無論樞密院高層還是英格蘭民間,都陷入了劇烈矛盾。偏偏,這個時候,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伊麗莎白命在垂危。

於是,瑪麗“懷著莊重的心情”,親自奔赴倫敦,去關心探望她的“好姐姐”。

正忙於抵禦西班牙、還要鎮壓北部郡舊教徒的英格蘭宮廷,幾乎無法阻止她的不請自來。蘇格蘭女王沒帶什麽近衛隊,卻一路收攏不少仿佛找到主心骨的天主教徒。她麾下的瑞士雇傭軍則兵分兩路,一股護送女主子,一股奔赴普利茅斯、助當地居民防備“海外敵人”的進攻。

——倘若伊麗莎白不重病,蘇格蘭大約要先跟著西班牙攻城掠地一番,再來談條件。但現在,英格蘭宮廷顯著勢弱,瑪麗就不能再把矛頭使勁瞄準她的鄰居了。

唉,在留守愛丁堡的弗朗索瓦默許下,瑪麗把他妹妹、也就是她小姑子的婆家,從“臨時盟友”身份,迅速轉變為此次政變的墊腳石。

回想那位共同長大的伊麗莎白王後,夫妻二人皆有點愧疚。但這個年代,陣營沖突,高於骨肉親情;與“敵對國”的聯姻,從來就這般微妙。

而因為蘇格蘭協助英格蘭、共同和西班牙對峙,瑪麗·斯圖亞特在英格蘭人民心中的形象,倏忽變得高大起來。

看上去,她好像愛好和平,願保護英格蘭的利益,且頗受舊教徒喜愛。在西班牙入侵、天主教眾騷亂、伊麗莎白病危的緊要關頭,她的種種動作,雖野心昭然若揭,但也確實幫助穩定了國家局勢。

當下的英格蘭,海軍固然吃了敗仗,可西班牙人已被地方武裝暫時攔住腳步;天主教眾先前是暴動,如今倒暫停了搞破壞、好像變成相對和諧的請願隊伍……

所以,現在英格蘭政府的重點是,該如何應付這個有繼承權、且來勢洶洶的外國女王?

樞密院眾臣,連日來議論紛紛,舉棋不定。

這時候,他們非常希望,病榻上的高燒反覆、病疹未消、恐難痊愈的伊麗莎白,能下最終定奪。

盡管他們各有傾向,此刻面臨危急局勢——尤其是直接的軍事壓力——卻都有點害怕承擔做決定的責任。

意識到死神迫近的伊麗莎白,昏昏沈沈間,覺得自己或許真的挺不過這一次,得準備遺囑了。

該怎麽辦……

可惡的瑪麗·斯圖亞特,她是想來爭搶王位?不行,不能就這麽交給她……

外交手段,一定可以的……那個女人是個外國人,樞密院該會讓她知難而退……

得讓她能信任的英格蘭人主持大局……

伊麗莎白心中百轉千回,恐懼和悲戚不斷交織。

啊,她的國家處在風雨飄搖中,她該把政府托付給誰呢?

一瞬間,感情壓過了理智,她口中吐出個名字:

“羅伯特·達德利。”

宮廷顧問們原本憂心忡忡圍繞著她。聽到這個名字,他們紛紛瞪圓了眼珠,而後面面相覷。

“死神扼住了我……我已動彈不得。”高熱中的伊麗莎白,聲音斷斷續續。“外敵迫近……你們與蘇格蘭女王會面,勸她回去……我無法起身時,英格蘭還需要一位護國公……”

女王眼前一陣發黑,自覺大限將至。她把僅存的專註力,投向了她的情人。伊麗莎白強撐著提出更詳細的要求:護國公爵羅伯特·達德利,該享有每年兩萬英鎊的薪資;甚至達德利的隨從,也要獲得足夠的年金……

無奈和憤怒的情緒,漸漸在眾臣間彌漫開來。他們並未和彌留之際的伊麗莎白當面爭執,而是靜靜聽完了她的“遺願”。但是,當他們離開那滿滿草藥味的房間,離開那個再度陷入昏睡的女王,審視著書記官手中的筆錄,彼此忍不住嚷道:

“這樣子怎麽辦?”

“與蘇格蘭女王會面、請她回去……陛下這是不願意她……?”

——好吧,因為瑪麗繼承權在身,大夥沒直接把她當成“外敵”,反是糾結起了伊麗莎白對可能後繼者的態度。

“先別說這個……所以,按陛下的意思,後面怎麽辦,樞密院該把最終決定權交給護國公?”

眾人註意力的焦點,果然被轉移了。

是時,身為寵臣的達德利勳爵,本還不夠資格出席這種最高級的“會議”;而且,幾天前,他被女王遣去西班牙入侵前線督戰了。鑒於當事人不在場,樞密院重臣們,毫不客氣議論開來。

“那一位何德何能,他當護國公?”彭布羅克伯爵叫得最兇。“若讓他淩駕樞密院之上,只會引起政壇動蕩!”

說著,他特地看了眼塞西爾勳爵。

國務大臣本是伊麗莎白頭號倚重之人,但自從《愛丁堡條約》“談判失利”,他在女王心中的地位就略有下降。而達德利妻子死亡事件中,塞西爾又扮演了“討人嫌”的角色。這使得君主一方面理智上重用他,一方面情感上排斥他——難怪伊麗莎白在此最後關頭,寧願選他的對頭達德利也不選他。

塞西爾正郁悶非常。他曾將英格蘭崛起的希望,毫無保留寄托在伊麗莎白身上;然而她驟然病危。他屢屢壓抑自己的性別偏見,奉她為主,卻在最後關頭,受到她不負責任、充滿感性的沈重一擊。“女人果然不適合主導政府”的喟嘆,再度在塞西爾心中響起。

不過,他口裏,依舊對君主相當尊敬。

“我覺得,也許讓陛下多考慮一下,會更好。”他只能這般為她分辯。

都病成這樣子了,還能考慮多久?群臣腹誹。

諾福克公爵大聲嘆氣:“真難相信,我們今後莫非要屈從那個小子?”

“屈從”這個詞,宛若掉進油鍋裏的水滴。樞密院諸權貴多有不忿,接下來的言辭,愈發激烈。

“不,這個決定太荒唐,我們絕對不能妥協。”

“達德利的資歷和能力,我認為很靠不住。”

“一個暴發戶,哼。”

“他壓根就是個馬屁精。”

“他有謀殺妻子的嫌疑!”

“他還是叛國者的後代——別忘記當初的諾森伯蘭公爵!”

呃,時隔不到十年,大家都記著呢。羅伯特的父親、諾森伯蘭公爵約翰·達德利,九日女王簡·格雷的公公,一度總攬朝政,“操縱”愛德華六世,處死了攝政者薩默塞特公爵;後來還把英格蘭王冠強行戴在了兒媳頭上——而因為遭到眾權貴反對,他和簡很快被瑪麗·都鐸推翻,並以叛國罪之名遭處決。

吵鬧一番,又有人轉移話題了。開腔的,是血腥瑪麗時代遺留的樞密院舊臣德比伯爵;他在新女王的政府裏,一直過得不大舒坦。當下,他緊鎖眉頭,表現得既擔心又懇切。“護國公什麽的先不說……另一項,最要緊的,我們的陛下……事到如今,還沒有確立繼承人。”

作者有話要說:【註一】《後漢書·光武本紀》記載昆陽之戰:

“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註,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

對英格蘭樞密院的介紹,主要參考度娘百科。

伊麗莎白史上確實因為天花險些喪命,本章參考引用《伊麗莎白傳》中她的“臨終安排”。

另,阿倫德爾伯爵和諾福克公爵在度娘百科中似乎為同一人?然而《伊麗莎白傳》中,他倆分得很清楚……

到底是位面之子,天選皇帝,劉秀這呼風喚雨的本事,諸葛亮和劉伯溫自嘆弗如。

英格蘭女王出天花病危這段,參考《伊麗莎白傳》。她是真愛達德利,親自提出了護國公的要求…

本章其實過渡,配合明早六點的看比較好…

今天上夾子,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每一瓶營養液,每一張霸王票,每一個收藏,每一個訂閱,每一條評論,每一個打分或補分,都是我寫文的動力!互動是網文最快樂的部分,愛你們^3^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