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80章 起由

關燈
雲天賜滿嘴假話, 雲郁何嘗不知道?

反正費穆也投降了,找不到人對質,可不由著雲天賜任意編排。然而他對費穆也著實是怒火中燒, 忍無可忍了。從河陰之變,他向賀蘭逢春獻計殺人, 惹出大禍, 到而今戰敗, 投降雲顥。

雲郁動了殺心。

他若無其事,暗地裏指使人匿名給雲顥寫了一封書信。

河陰之變,乃費穆在賀蘭逢春耳邊進言。當時並無外人在場。此事只有賀蘭逢春、費穆和雲郁三個人知道。

回到洛陽的當夜, 賀蘭逢春曾私雲郁。

那天夜裏是在太華殿, 雲郁寢宮,賀蘭逢春愧悔萬分,跪在地上叩首請罪, 解釋殺人的原由:“此事是武衛將軍費穆在臣面前提的議,說要殺人立威。否則洛陽朝士之眾, 若不誅罪, 恐生後亂。臣以為費穆是陛下親信,此言必是陛下的意思, 所以才一時糊塗,鑄下大錯。”

事發後, 費穆也親自進宮,叩首請罪, 也是痛哭流涕:“臣一心一意只為陛下計。而今四方動蕩, 時局懸危,陛下倉促繼位,萬事未備, 人心思變,各懷異志。若不狠心鏟除,一次幹脆將他們收拾服帖,一旦太原王離京,便會禍起蕭墻。屆時,不但陛下性命有危,恐怕宗廟傾覆,社稷不保。陛下難道忘了太後和先帝的前車之鑒?外人都說我魏國這些年是女主專權,太後執政。旁人不清楚,陛下難道會不知,太後當政這幾年手裏何曾有半點實權?不過是一邊靠宗室,一邊靠外戚。結果宗室外戚一個個騎到她頭上,差點要了她的命,最後誰也靠不住了,只能靠小人。而今落得這般下場,不但屍骨無存,反遭天下罵名。陛下見了怎不驚心。”

多麽忠誠,多麽耿直的一番話,然而雲郁心裏只是冷笑。

一身寒意。

心寒。

倒不是認為費穆說了假話,或是背叛他。而是他聽到費穆辯解之詞的那一刻意識到,這世間並沒有真正的朋友、同道,只有立場和利益。他瞬間想起孔子所說的四個字:巧言令色。

他自己也是巧言令色的人,但自問有底線,並不作惡。那只是他的處世之道,而非用來粉飾惡行。

外人揣測,說費穆投靠了賀蘭逢春,他知道那不可能。

費穆跟賀蘭逢春有交情,但絕不是一條船上的。

河陰之變會發生,根本原因是以費穆為首的禁衛軍勢力,想借賀蘭逢春的手,來打擊士族和文官。

這其實是朝廷一直解決不了的一個難題。

自孝文皇帝太和改制以來,魏國便形成了文武分立的格局。孝文皇帝定立門閥,確立貴族。貴族其實本就存在,但孝文皇帝通過詔書,用皇權的名義給予其合法性。規定,貴族身份可以世代相襲,官爵可以子孫相繼。當時是因為孝文皇帝遷都,想借此拉攏中原士族。然而造成的後果孝文皇帝恐怕自己也沒想到。多年來士族體系不斷膨脹,逐漸演變成一個巨大而臃腫的怪胎。貴族憑借家族的力量,聚集人口,兼並土地,小到鄉裏縣邑,大到一州一郡,成為當地的土豪。他們享受著朝廷的優待,所種的田地,一分一厘都不用交稅。

若說兼並土地的惡果是隱性的長期的,要累積數代才會顯現,政治上的特權,則危害更直接。貴族在朝中做官,且可以不斷安排自己的子孫、親戚入朝為官。甭管這人是是癡的傻的,還是腦子有毛病的,連豬都不如,只要他是貴族出身,就有資格出仕做官。這些貴族子弟,一到了十五歲,就開始往吏部那具名,等著吏部給安排官職。這些貴族往往又家大業大,一個丈夫娶一群妻妾,生的一堆兒子孫子,長大了,都伸手問朝廷要官。這些兒子孫子成了婚,又生一大群子孫,只用了幾十年,數量就累積到了驚人的程度。正光年間,在吏部具名,等著朝廷安排官職的人已經排了上萬人。朝廷本就是世襲官,一個貴族只要出了仕,就會幹到老幹到死,得等上一批人死了,下一批人才有機會。於是許多人等一輩子,等到頭發胡子花白,才勉強得到一個小吏的職位。至於後面更年輕的人,恐怕等到死也輪不上官職,這著實有些嚇人。

貴族子弟不論德行高低,不論有才無才,只憑出身做官,帶來的另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吏治腐敗,賄賂公行。吏部腐敗造成政局黑暗,百姓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時時爆發。

等朝廷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時,已經晚了。帝國已經整個貴族體系融為一體。剜它,就是在自掘根基。

剜不了。

只能不斷加固,如飲鴆止渴一般。

貴族們不滿。

本來朝廷選賢任能,該由朝廷主宰,哪輪得到官員伸手討要?但太和詔書給了這些貴族生來的特權和繼承父輩官爵的合法性。貴族子弟習慣了游手好閑,飛鷹走狗的日子。他們以為自己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只要吃吃喝喝,混到十五歲,就可以得到個一官半職,妻妾成群,逍遙一世。然而事實上朝廷的官位空缺甚少,根本輪不到他們頭上。這些貴族子弟不事稼穡,又沒有任何存生的手藝,一旦當官成了泡影,只靠家族分給的一點微薄田產,別說丫鬟仆婢了,恐怕養活連妻兒都難。他們生活陷入了困頓,就會把氣撒到朝廷頭上,覺得這一切都是朝廷導致的。因為朝廷有人竊居高位,因為朝中有小人,徇私舞弊,害他們做不了官,害他們生活艱難。

於是,煽動民變,不服朝廷的管制。貴族門閥控制的魏國基層,只要地方一個或幾個家族聯合起來,就能煽動一整個州郡造反叛亂。

朝廷也害怕如此失了人心。當時太後掌政,就此問題,逼吏部拿出良策。吏部尚書遂上了封奏疏,提了個建議,禁止武人入清流。武將不得以軍功成為貴族,武將的後人不得以恩蔭入仕。本意是解決這些貴族士族出身的人入仕問題,然而這個提議卻是以犧牲武將的功名仕途為代價的。本來太和改制後武將的地位就嚴重下降,升遷困難,而今又禁止武人入清流,這是絕了武人的門戶。

這封奏疏一出,徹底激化了矛盾。

當時禁衛軍數千將士,齊聚到吏部尚書的宅子外面叫囂嚷罵,放火燒了尚書宅子,並將吏部尚書活活打死。

滿朝文武噤若寒蟬,太後也嚇壞了,頓時不敢在提這話。堂堂吏部尚書,被人放火燒宅,打死在家,死了也就死了,沒人敢替他申冤。

禁衛軍跟朝中文官士族的仇是早就結下了的。雙方互相憎恨,又同時憎恨朝廷,覺得朝廷軟弱無能。禁衛軍覺得朝廷應該削弱那些貴族士族的權力,提拔武將,任用賢能,這個賢能就是自己。而文官士族們覺得這些當兵的人心懷不軌,絕不能重用,否則會擁兵自重,威脅君王。

朝廷自然是忌諱武將權力太大的,更何況哪個為政者會傻到徹底擡舉一方,消滅另一方?為君之道無非就是講求個平衡。朝廷解決不了這個矛盾,政局的動蕩加劇了撕裂。

這已經不是私人恩怨,而是群體的仇恨,勢必導致無差別的屠殺。利用賀蘭逢春的手,借刀殺人,打擊士族文官,間接提高禁衛軍武將的地位,這才是費穆的真正目的。

五年前。

雲郁十九歲,時任中軍將軍。這個職位甚高,禁衛軍的最高官。他能在十九歲坐上這個位置,跟魏國朝廷選官不論年齒、資歷、才能,只論出身有關。當然,也靠他自己。

畢竟皇帝不是傻子,這麽重要的職位,不是誰都能當。那麽多出身顯貴的宗室子弟,別人都籍籍無名,包括他的親哥哥雲祁,當了多年的宗正少卿,始終也只是個五品,沒機會升遷。偏偏就他,年紀輕輕,就官高位顯。

雲郁是所有宗室子弟中品德、才華最出眾的一個。

他聰明,自幼好學,有過目不忘之能。十五歲擔任黃門侍郎,替天子草寫詔書,援筆立成,論文采,朝中無人能及。而且人情練達,很得士族擁戴。皇帝也喜歡他。他跟皇帝從小一塊長大,稱得上青梅竹馬。

費穆時任武衛將軍,雲郁是他上司,兩人便是在那時候相識的。費穆這人性情剛直,是禁衛軍中少有的能作戰的將領,雲郁同他性子投合,一見如故——雲郁就是那種人,他跟誰都一見如故。遍地都是知己,海內都是莫逆,宛如一位政壇交際花。

朝局黑暗,他跟費穆,都是有志之士,私下常常會在一起談心。他們都認為而今國運衰微,跟朝廷重文抑武有關系。雲郁覺得朝廷應該限制士族的權力。限制士族擴張,遏制土地兼並,提高武將的地位,進行兵制改革。費穆非常欣賞他,非常認同他的看法。天子駕崩後,以費穆為代表的禁衛軍勢力都支持雲郁登基。

但費穆做的太過了。

為了禁衛軍的利益,已經不把魏國的生死存亡,不把天子的性命當回事。這些所謂的天子親衛,實則無一個忠誠,無一個可靠,只把皇帝當成實現自身利益和訴求的工具。

雲郁當時沒殺他,並非信了他的花言巧語。而是因為當時朝廷遭受重創,最要緊的是收攏人心,不宜再增添殺戮,擴大事態。加上當時不宜把火燒到禁衛軍的頭上,使自己更加孤立。

而今他既投降了雲顥,雲郁的最後一點忍耐也就耗盡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有點枯燥。之前有小夥伴疑惑,費穆為什麽那麽做。河陰之變是全文中的一件大事,影響了整個故事走向,為什麽會發生我想我還是解釋一下。因為它不是正常情況下會發生的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