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關燈
小
中
大
雍正十五年, 訥爾蘇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而整個大清的變化已經叫許多人目不暇接,如今八旗全面擴大, 一開始的時候不過就是各路官員, 之後甚至連同有功名的人也被納入到了八旗之中。而功名這種東西, 其實是很好操作的。雖說大清對於科舉舞弊的處罰程度堪稱是歷朝之最,但是, 有的渠道並沒有封鎖,比如說,花上一筆錢, 就能捐一個官, 再不濟,也能捐一個監生。像是如今朝堂上已經貴為總督的李衛,最初的時候就是捐官上來的。雍正也頗有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李衛若說學問,那絕對是一般, 也就是能認識一些常用字,但是這人善於交際, 長袖善舞,很能夠協調各個階層的關系, 因此, 盡管他說話很多時候甚至顯得有些粗俗,但是,雍正就是非常欣賞他,不過是幾年時間,他就升到了那些正統的科舉上來的官員只能仰望的位置。
總之,地主, 商人,開明的知識分子想要入旗,變成了一種非常容易的事情,甚至到了下面,地方上的官府為了斂財,還會出售一些入旗名額,一些還算是殷實的人家為了家裏的孩子前程,便會想辦法買一個名額,再往後,估計也就是那些赤貧或者是犯過罪的人一時半會兒沒法入旗了。
當八旗擴大到了這個份上,旗人的特權自然也就沒了,橫豎原本那些旗人都有海貿的份子,日子過得也不錯,還有一句話叫做衣食足而知禮儀,倉廩足而知榮辱,如今大家手裏都有錢了,日子也都過得下去,誰也不會想不開硬要沒事找事,給自己增加什麽優越感。
總之,如今民族矛盾是減少了許多,大家也不講什麽滿漢回蒙了,雖說當官入仕依舊是很多人的第一選擇,但是資本主義萌芽之後,大家熱衷的都是辦廠,開礦,還有海外的各種事情。
之前從西洋來的傳教士比起後來來大清的人更能夠知道大清的變化,這個原本封閉的國家一下子煥發了無比的生機,開始快速發展起來,更像是他們的先輩在筆記上說的那個美好的國家了。事實上,他們當年來到大清的時候,是有點失望的,很多地方看起來,都不像是一個文明的國家,有的傳統還比較野蠻,當然,生產力還是比較先進的。總體來說,大清就是一個保守封閉的大國,市場很大,人口很多,但是,他們對外面似乎就沒什麽興趣,固守著天地祖宗的那一套,給傳教士傳教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以前的時候,這些西洋傳教士還能在宮廷裏頭做做老師什麽的,如今,他們的價值就只剩下作為宮廷畫師了。
訥爾蘇一個人將大清的自然科學推進了幾百年,到了接近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程度。
如今差不多但凡是能有機會識字的,就都是旗人了,民間西學已經開始普及起來,便是朝堂上的官員,西學裏頭,別的不說,基本的數學不能半點都不明白,而民間呢,如今稍微強一點的工作,都得要求認識差不多幾百個字,會簡單的算術,朝廷如今也有錢,幹脆在民間搞起了掃盲,不光是小孩子,便是大人,可以靠著多識字,會算術之類的,減少一定比例的賦稅。因此,如今民間識字率也上來了。
而原本就屬於精英階層的那些人,如今也開始進一步研究這些學問,很多人原本就是這個時代的聰明人,只不過之前的教育和見識埋沒了他們,如今他們看到了更高層次的風景之後,一個個頓時如獲至寶。
雍正幹脆在國子監之外重立太學,專門讓這些人進行進一步的深造,而皇家的研究院裏面,如今也已經收攏了一大批的人才,甚至還有那些海商從海外坑蒙拐騙過來的學者。這些學者有的因為宗教信仰還有其他的問題,在自個的國家混得不怎麽樣,到了大清之後,一個個都被封了什麽博士學士之類的官位,給大清的自然科學發展發光發熱來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清的變化自然是很多人之前想象不到的。
雍正如今也老了,以前說康熙不放權,但是雍正倒不是不放權,而是他天生有種老媽子的心態,就算是尋常的瑣事,他也要自個操心,事必躬親,哪怕保養得不錯,也沒有聽信方士所言,想著服食丹藥延年益壽,但是,操心太過,總歸對身體不好。
別的不說,被他拉著同樣變成了工作狂的十三,年紀比雍正還小**歲呢,早些年的圈禁生活本身就摧毀了他的健康,後來又跟著雍正發光發熱,去年的時候就撐不住了。
雍正對此極為傷心,一幫子兄弟裏頭,他對十三是最信任的,十四就算是自個親哥當了皇帝,有個時候還是一副倔驢脾氣,對著雍正很多時候根本低不下頭,雍正又不是什麽受虐狂,因此,對十四雖說比對其他的兄弟好一些,也給他安排差事,給他封王,但是真要是論起親密信任,他還是更信得過十三。
不過,十四也不是什麽蠢人,太後還在的時候,他有的時候仗著太後的寵愛,跟自個親哥放幾句狠話,等到太後薨逝之後,十四就消停了很多,但是這麽多年下來,他都已經很難真的對雍正低頭了,因此,至今還弄得有些尷尬。
雍正連自個親兒子都懶得慣著,何況是這個從小跟自己對著幹的弟弟,因此,雍正根本就懶得多理會,讓他自個別扭去吧。
十三的死讓雍正很是傷心了一陣子,他不是什麽無情的人,對自己看得上的人,雍正簡直可以說是多情了。這輩子大清發展得很是不錯,雍正雖說一力推行各種改革,但是那些原本應該利益受損的對象在其他的地方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一定的補償,而民間呢,因為一系列的政策也得了不少的好處,所以,他也沒得什麽刻薄寡恩的評價,相反,民間對他的評價比對康熙還強一些。
主要是康熙到了中後期的時候,縱容下面的官吏,對底層盤剝很厲害,尤其是一幫子皇子奪嫡的時候,坑的人很是不少,尋常百姓對自己的日子過得好壞還是有感覺的,康熙朝的時候,因為吏治敗壞,民間有錢的是非常有錢,但是窮人也是真窮,能夠生存無非就是因為番薯早就推廣到了天下,所以尋常百姓能夠以此茍活而已。而等到雍正上臺之後,他不像是康熙,對許多事情顧忌很多,什麽好東西都想要藏著不叫漢人知道,各種先進的生產工具推廣到了全天下,而且,他又推行了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等律令,推行養廉銀,廢除了火耗還有各種攤派,朝廷有錢之後,那些將稅都收到了幾十年後的地方也被清算了一番,不光是給了下面的小民喘息之機,還給了他們上進的機會。
以前大家只能吃燒心的煮紅薯,如今除非是那等窮鄉僻壤,交通非常不方便的地方,其他地方只要稍微多用點心,花點力氣,家裏起碼能三天兩頭吃上一頓幹的。再能幹一點,能夠有人在作坊做事的,那是隔三差五都能吃到一點葷腥。尤其,來自南洋的糧食一船一船得運回來,就算是有些地方出現了天災**,朝廷也能很快將糧食調集過去進行賑濟,日子自然也就變得好過起來。
哪怕是用腳投票,也是雍正比康熙強。康熙那時候將訥爾蘇藏著掖著,雍正卻覺得不能埋沒了訥爾蘇的名聲,因此,訥爾蘇這麽多年來所做的一切也被公諸與眾,甚至,都有人提議將來將訥爾蘇跟孔孟一流一起供奉在聖賢廟中了。
訥爾蘇就算是其實不在意這些,但是,雍正這般慷慨大方,做事敞亮,訥爾蘇哪有不高興的道理,要不是如今的生產力還不允許,訥爾蘇恨不得將科技樹直接推到21世紀。
饒是如此,大清這邊科技的爆發也給其他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最重要的是,大清對於其他的那些小國進行的是非常溫和的經濟殖民,其實就是搞貿易剪刀差,這些地方資源豐富,但是生產力非常低下,大清低價購買他們的原材料,然後精加工一番再賣給他們,相對來說,大清的買賣還算是公平公正,比起西方那邊各國的壓榨劫掠,甚至是直接擄掠土著為奴,驅使他們互相征戰,大清這般作為,立馬就贏得了這些小國的心。尤其,大清不光給的好處多,而且兵強馬壯,棍子也很粗,在某個小國出了一大筆錢,大清的商隊直接變成艦隊,將某國的西印度公司的船隊直接給摧毀了之後,這些小國立馬知道應該如何站隊了。
雍正二十年的時候,大清還跟西洋幾個國家聯軍開啟了一場海戰,最後自然是贏了,那幾個國家差點沒將褲子都賠進去,自家好不容易開發的市場也便宜了大清,好長時間都沒恢覆元氣,偏偏又打不過大清,只得去欺負其他的小國,很是折騰了一番。這一場大戰之後沒多久,雍正就駕崩了,繼位的是已經同樣年紀不算小的弘暉,年號承嘉。
訥爾蘇這一輩子活得同樣很長,弘暉也是個長壽的,他一直活了八十七歲,六十五歲的時候就退位給了太子永瑚,年號長佑。
而長佑十八年的時候,大清正式開始了君主立憲制,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多少民族之風,尤其,工業的快速發展,也讓發辮不再適合這個時代的需要,朝廷也廢黜了剃發令,民間的穿戴也變得五花八門起來,當然,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短褐衣褲還是主流,因為這更適合工農業人口,他們連蓄發也懶得蓄了,多半都是短發,幹活方便,洗頭也省洗發水。也就是中上層,也會根據自個的審美或者是習慣,蓄發束成發髻或者是發辮,就這也是老派的人才這樣,年輕一代,也唯有一些比較鄭重的場合才會戴上假發,其他時候,也習慣短發,更加清爽。
訥爾蘇去世的時候,君主立憲的時代已經到來,看到這個世界與他記憶中的現代化社會已經沒有太多的區別,他安然合上了雙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總之,地主, 商人,開明的知識分子想要入旗,變成了一種非常容易的事情,甚至到了下面,地方上的官府為了斂財,還會出售一些入旗名額,一些還算是殷實的人家為了家裏的孩子前程,便會想辦法買一個名額,再往後,估計也就是那些赤貧或者是犯過罪的人一時半會兒沒法入旗了。
當八旗擴大到了這個份上,旗人的特權自然也就沒了,橫豎原本那些旗人都有海貿的份子,日子過得也不錯,還有一句話叫做衣食足而知禮儀,倉廩足而知榮辱,如今大家手裏都有錢了,日子也都過得下去,誰也不會想不開硬要沒事找事,給自己增加什麽優越感。
總之,如今民族矛盾是減少了許多,大家也不講什麽滿漢回蒙了,雖說當官入仕依舊是很多人的第一選擇,但是資本主義萌芽之後,大家熱衷的都是辦廠,開礦,還有海外的各種事情。
之前從西洋來的傳教士比起後來來大清的人更能夠知道大清的變化,這個原本封閉的國家一下子煥發了無比的生機,開始快速發展起來,更像是他們的先輩在筆記上說的那個美好的國家了。事實上,他們當年來到大清的時候,是有點失望的,很多地方看起來,都不像是一個文明的國家,有的傳統還比較野蠻,當然,生產力還是比較先進的。總體來說,大清就是一個保守封閉的大國,市場很大,人口很多,但是,他們對外面似乎就沒什麽興趣,固守著天地祖宗的那一套,給傳教士傳教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以前的時候,這些西洋傳教士還能在宮廷裏頭做做老師什麽的,如今,他們的價值就只剩下作為宮廷畫師了。
訥爾蘇一個人將大清的自然科學推進了幾百年,到了接近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程度。
如今差不多但凡是能有機會識字的,就都是旗人了,民間西學已經開始普及起來,便是朝堂上的官員,西學裏頭,別的不說,基本的數學不能半點都不明白,而民間呢,如今稍微強一點的工作,都得要求認識差不多幾百個字,會簡單的算術,朝廷如今也有錢,幹脆在民間搞起了掃盲,不光是小孩子,便是大人,可以靠著多識字,會算術之類的,減少一定比例的賦稅。因此,如今民間識字率也上來了。
而原本就屬於精英階層的那些人,如今也開始進一步研究這些學問,很多人原本就是這個時代的聰明人,只不過之前的教育和見識埋沒了他們,如今他們看到了更高層次的風景之後,一個個頓時如獲至寶。
雍正幹脆在國子監之外重立太學,專門讓這些人進行進一步的深造,而皇家的研究院裏面,如今也已經收攏了一大批的人才,甚至還有那些海商從海外坑蒙拐騙過來的學者。這些學者有的因為宗教信仰還有其他的問題,在自個的國家混得不怎麽樣,到了大清之後,一個個都被封了什麽博士學士之類的官位,給大清的自然科學發展發光發熱來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清的變化自然是很多人之前想象不到的。
雍正如今也老了,以前說康熙不放權,但是雍正倒不是不放權,而是他天生有種老媽子的心態,就算是尋常的瑣事,他也要自個操心,事必躬親,哪怕保養得不錯,也沒有聽信方士所言,想著服食丹藥延年益壽,但是,操心太過,總歸對身體不好。
別的不說,被他拉著同樣變成了工作狂的十三,年紀比雍正還小**歲呢,早些年的圈禁生活本身就摧毀了他的健康,後來又跟著雍正發光發熱,去年的時候就撐不住了。
雍正對此極為傷心,一幫子兄弟裏頭,他對十三是最信任的,十四就算是自個親哥當了皇帝,有個時候還是一副倔驢脾氣,對著雍正很多時候根本低不下頭,雍正又不是什麽受虐狂,因此,對十四雖說比對其他的兄弟好一些,也給他安排差事,給他封王,但是真要是論起親密信任,他還是更信得過十三。
不過,十四也不是什麽蠢人,太後還在的時候,他有的時候仗著太後的寵愛,跟自個親哥放幾句狠話,等到太後薨逝之後,十四就消停了很多,但是這麽多年下來,他都已經很難真的對雍正低頭了,因此,至今還弄得有些尷尬。
雍正連自個親兒子都懶得慣著,何況是這個從小跟自己對著幹的弟弟,因此,雍正根本就懶得多理會,讓他自個別扭去吧。
十三的死讓雍正很是傷心了一陣子,他不是什麽無情的人,對自己看得上的人,雍正簡直可以說是多情了。這輩子大清發展得很是不錯,雍正雖說一力推行各種改革,但是那些原本應該利益受損的對象在其他的地方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一定的補償,而民間呢,因為一系列的政策也得了不少的好處,所以,他也沒得什麽刻薄寡恩的評價,相反,民間對他的評價比對康熙還強一些。
主要是康熙到了中後期的時候,縱容下面的官吏,對底層盤剝很厲害,尤其是一幫子皇子奪嫡的時候,坑的人很是不少,尋常百姓對自己的日子過得好壞還是有感覺的,康熙朝的時候,因為吏治敗壞,民間有錢的是非常有錢,但是窮人也是真窮,能夠生存無非就是因為番薯早就推廣到了天下,所以尋常百姓能夠以此茍活而已。而等到雍正上臺之後,他不像是康熙,對許多事情顧忌很多,什麽好東西都想要藏著不叫漢人知道,各種先進的生產工具推廣到了全天下,而且,他又推行了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等律令,推行養廉銀,廢除了火耗還有各種攤派,朝廷有錢之後,那些將稅都收到了幾十年後的地方也被清算了一番,不光是給了下面的小民喘息之機,還給了他們上進的機會。
以前大家只能吃燒心的煮紅薯,如今除非是那等窮鄉僻壤,交通非常不方便的地方,其他地方只要稍微多用點心,花點力氣,家裏起碼能三天兩頭吃上一頓幹的。再能幹一點,能夠有人在作坊做事的,那是隔三差五都能吃到一點葷腥。尤其,來自南洋的糧食一船一船得運回來,就算是有些地方出現了天災**,朝廷也能很快將糧食調集過去進行賑濟,日子自然也就變得好過起來。
哪怕是用腳投票,也是雍正比康熙強。康熙那時候將訥爾蘇藏著掖著,雍正卻覺得不能埋沒了訥爾蘇的名聲,因此,訥爾蘇這麽多年來所做的一切也被公諸與眾,甚至,都有人提議將來將訥爾蘇跟孔孟一流一起供奉在聖賢廟中了。
訥爾蘇就算是其實不在意這些,但是,雍正這般慷慨大方,做事敞亮,訥爾蘇哪有不高興的道理,要不是如今的生產力還不允許,訥爾蘇恨不得將科技樹直接推到21世紀。
饒是如此,大清這邊科技的爆發也給其他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最重要的是,大清對於其他的那些小國進行的是非常溫和的經濟殖民,其實就是搞貿易剪刀差,這些地方資源豐富,但是生產力非常低下,大清低價購買他們的原材料,然後精加工一番再賣給他們,相對來說,大清的買賣還算是公平公正,比起西方那邊各國的壓榨劫掠,甚至是直接擄掠土著為奴,驅使他們互相征戰,大清這般作為,立馬就贏得了這些小國的心。尤其,大清不光給的好處多,而且兵強馬壯,棍子也很粗,在某個小國出了一大筆錢,大清的商隊直接變成艦隊,將某國的西印度公司的船隊直接給摧毀了之後,這些小國立馬知道應該如何站隊了。
雍正二十年的時候,大清還跟西洋幾個國家聯軍開啟了一場海戰,最後自然是贏了,那幾個國家差點沒將褲子都賠進去,自家好不容易開發的市場也便宜了大清,好長時間都沒恢覆元氣,偏偏又打不過大清,只得去欺負其他的小國,很是折騰了一番。這一場大戰之後沒多久,雍正就駕崩了,繼位的是已經同樣年紀不算小的弘暉,年號承嘉。
訥爾蘇這一輩子活得同樣很長,弘暉也是個長壽的,他一直活了八十七歲,六十五歲的時候就退位給了太子永瑚,年號長佑。
而長佑十八年的時候,大清正式開始了君主立憲制,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多少民族之風,尤其,工業的快速發展,也讓發辮不再適合這個時代的需要,朝廷也廢黜了剃發令,民間的穿戴也變得五花八門起來,當然,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短褐衣褲還是主流,因為這更適合工農業人口,他們連蓄發也懶得蓄了,多半都是短發,幹活方便,洗頭也省洗發水。也就是中上層,也會根據自個的審美或者是習慣,蓄發束成發髻或者是發辮,就這也是老派的人才這樣,年輕一代,也唯有一些比較鄭重的場合才會戴上假發,其他時候,也習慣短發,更加清爽。
訥爾蘇去世的時候,君主立憲的時代已經到來,看到這個世界與他記憶中的現代化社會已經沒有太多的區別,他安然合上了雙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