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6章 (大修)

關燈
顧家能夠傳承數百年,從最初的一個小地主,到如今的書香世家,在荊湘之地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就是源於先祖立下的一個家訓,那就是顧家子孫可以不學什麽四書五經,但是必須要讀史。

從顧家那位先祖開始,顧家就一直在搜集諸多的史書。這年頭,史書並不是什麽人都能看的,歷朝歷代,非那等大儒重臣,都沒有機會參與修史。當然,那些文人私底下在自個的筆記裏面記載的野史不算。

顧家那位先祖從小就是神童,一路上又有諸多貴人相助,寒門出身,未及弱冠就考中了進士,得了當時的座師將愛女下嫁,之後在翰林院一直待了十年,因為他口風緊,在朝中也無結黨營私之事,那位先祖得以為當時的皇帝做起居註,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接觸到了皇家收藏的大量史書。他如獲至寶,花費了七八年的時間,將能夠抄錄的都抄錄了下來,作為顧家的傳家之物。

要知道,在外面的書店裏頭,各種與科舉有關的書籍,那是多得是,但是你要是想要買點史書,呵呵,除了左傳,其他的,要麽是貴得讓你吐血,要麽根本就買不著。

某種意義上來說,史書裏面記載的就是屠龍術,盡管歷朝歷代的史官都無師自通了孔子所說的春秋筆法,許多史書的記載其實未必可信,裏面充滿了史官自己的主觀臆測,但是仔細對照一番,你就會發現,這裏頭總能夠找出一部分真相的。

不到一定的層次,史書這東西你根本摸不著,民間那些寒門學子便是前朝的事情,知道的也就是民間不知道流傳了幾手的野史,唯有那些從多年之前流傳下來的家族,才會想辦法珍藏史書,而想要找到最全的史書,最終還是得到皇宮大內。

而皇宮裏頭,有這個資格接觸史書的就是翰林院,翰林院要修書,許多史書就是資料,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也只能接觸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

顧家兩三代人裏頭總有能入翰林的,如此很是抄錄了大量的史書,在顧家,旁支可以借閱一部分,並且還要付出另外謄抄一份的代價,而嫡系,卻是從讀書開始,就得穿插著看各類史書。

顧衡如今虛歲才三歲,就算是再揠苗助長,這個年紀也就是學著念一些朗朗上口的啟蒙書籍,能背上幾句,在大人看來,就是天才了。

顧衡的啟蒙是杜氏負責的,如今也就是帶著給他念三字經和千字文,小孩子也就是條件反射,能夠記得一部分而已。至於識字什麽的,在顧衡恢覆前世記憶之前,也就是認識不到十個常用字,還屬於那種圖像式記憶,其實對於字的意思根本不了解。

如今攤上這樣的事情,顧巍直接整理了一批歷史故事出來,讓杜氏平常的時候當做啟蒙故事講給顧衡聽。

尋常的小孩聽到這些故事,只怕覺得沒什麽意思,但是顧衡就是個裹著三歲小孩皮的成年人,他迫切地想要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相。之前沒有恢覆記憶的時候,他知道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他就是個小孩子,大多數時間都養在杜氏身邊,交際範圍也很窄,顧家沒有他同齡的孩子,那些兄姐中最熟的就是二哥顧慎和二姐,二姐是庶出,不像是大姐作為顧氏嫡系的嫡長女,從小就有了正式的大名,還被記入了族譜中,二姐作為庶女,母親也只能說是賤妾,並非良家出身,因此,直接就是順著顧家三房女孩子的排行,喚作六娘。

杜氏並非六娘的生母,對這個庶女也就是正常對待,份例不會少,該有的教育也不會省,但是額外的關愛並沒有多少。主要也是六娘的生母李氏上不得臺面,她本來是杜氏的陪嫁丫鬟,後來被杜氏給了顧巍做通房,一開始的時候還算是老實恭順,但是等到六娘出生之後,原本打算將六娘養在杜氏身邊,畢竟,嫡母教養的庶女,將來也容易有個好前程。

但是李氏瞧著杜氏身邊有顧慎,那時候大姑娘也到了即將議親的年紀,疑心女兒到杜氏身邊得不到多少的看顧,便過來求杜氏,表示自己這輩子就這麽一個骨肉,想要養在自己身邊。

杜氏頓時有些膩煩,難不成她樂意養一個庶女不成,她自個的兒女還不夠操心的呢!李氏目光短淺,杜氏也懶得提點,庶女的前程再好也就是那樣了,養在生母身邊,也不過就是將來的婚姻要下降一個檔次,到時候找個寒門士子嫁了,也未必不行。如此,杜氏幹脆順水推舟,之後就很少額外多管六娘的事情。

六娘養在生母身邊,李氏的確對這個唯一的骨肉寵愛不已,但是六娘卻也明白自己庶女的身份,一向謹慎,很少多言多語,每日裏到杜氏這邊請安,也是一副低眉順眼的模樣。她心中其實有數,顧衡這個弟弟年紀太小,她是指望不上的,反倒是大兄顧憬,或者說,大嫂對她的婚事有一些發言權。

人都是趨利的,六娘對顧衡這個幼弟就是保持著表面上的姐弟情,隔上一段時間,會送一點簡單的針線,但是從顧憬的妻子姜氏進門之後,六娘就努力與她交好,保持著良好的姑嫂關系。

杜氏看在眼裏,並不發表什麽意見,六娘這個年紀,是到了為自己打算的時候了,她平常對自己這個嫡母也算恭敬,杜氏並不準備在婚事上為難她,橫豎找個門當戶對的人家,陪上一副嫁妝嫁出去就是了。至於六娘的那點功利心,對於小女孩的那點小心思,杜氏還是很寬容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顧衡對六娘的印象可以說是很淺薄了,而顧慎呢,剛開始的時候,還三五不時地跑過來逗一逗弟弟,但是顧慎去年的時候,就被顧家送到江南白鷺書院讀書去了。顧慎資質並不算上佳,起碼比起顧憬來,是差了不少的。若是按部就班科考,大概三十多歲才有機會考上進士,還僅僅是有機會而已,並非一定。不過他學問還算紮實,顧家打算日後讓他去祖籍那邊的族學教書,若是順利的話,回頭顧家的家學就會交到顧慎手裏,如今先讓他在書院廝混幾年,也好知道書院是怎麽教學的。

如此,顧慎在顧衡記憶裏也只剩下了一點模糊的印象,而二房和三房雖說沒有跟大房分家,還是住在承恩公府裏,但是其實各自都有自己的院子,平常的時候並不湊在一起,也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在一塊聚餐,顧衡對於另外兩房的兄弟姐妹只怕都認不全,畢竟,大一點的很少進內院,小一點的一般也不會跟顧衡一個牙齒都沒長全的小孩子一塊玩。

這直接導致顧衡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不足,他能做的唯有耐心等候。

顧巍給杜氏挑出來的歷史小故事都是關於歷朝歷代的外戚乃至皇位之爭的,說是教導顧衡,實際上也是在提醒杜氏,叫杜氏哪怕是心疼女兒外孫,但是關鍵時候,她得記得,自己已經是顧家人,女兒是皇家的媳婦,不能為了皇家,將自家搭進去。

杜氏讀的史書很少,如今一看,皇帝多薄情,後宮裏面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外戚縱然得意一時,回頭難免遭遇清算,摻和到皇位之爭,更是鮮血淋漓,看得多了,不由心中煩悶。有的時候,給顧衡講著講著,就心情低落下來。她這個年紀,本來也差不多到了更年期了,如今攤上這樣的事情,雖說因為修養的緣故,不至於隨便發火,但是總是壓抑著自身的情緒,難免有些沒精神,還開始大把地掉頭發,顧衡就住在杜氏這邊的暖閣之中,瞧著杜氏的變化,簡直要嚇一跳。

杜氏自個也知道自己不對勁,顧家作為承恩公府,也是有太醫定期上門請平安脈的,自然探出杜氏憂思過甚,郁結於心,只能勸杜氏寬心,另外又開了安神補心的方子,叫杜氏家常吃著。

太醫回宮之後,便被召到了長春宮,每次顧家到了請平安脈的日子,顧皇後都要過問幾句,這次也是一樣,太醫也不好隱瞞,將杜氏的事情說了,顧皇後想著之前發生的事情,覺得是母親憂慮自己在宮中的處境,一邊感懷,一邊又忙著賜下藥材補品,叫原本陪嫁的宮人跟著去承恩公府報一聲平安,表示自己在宮中其實一切都好,不必憂心。

杜氏的憂慮之中自然包含了多女兒的憂心,如今見女兒身處天下最大的是非之地,還要反過來安慰自己,只能打起精神,自己在的時候,自家丈夫就有了要放棄女兒的想法,若是自己不在了,誰還能勸得住老爺呢!

作為天生心腸要比男性柔軟的女性,杜氏更希望的是能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讓皇後做太後,皇次子做下一任皇帝,顧家自然能夠順利傳承下去。但是問題是,這得看當今聖上的良心,問題是,看過這麽多的史書,做皇帝的,有良心這個東西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