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青山見我
關燈
小
中
大
王瑯對發生在她送別返程的小插曲沒有投入太多註意。
派人通知對方守在山腳的家仆去山頂接應,確保對方安全無虞之後,她就帶人返回了坐落於郡治柴桑內的太守府。
在她想來,對方留下玉環,應該有日後登門拜訪的意思,然而在太守府等了幾天沒等到人,她便將事情拋到腦後,研究起眼前的局勢。
“不知道丞相最後能不能說服蔡謨答應接任江州刺史。”
姜尚在案前研究一堆破損玉片,隨口反問:“他為何要答應?”
王瑯被他問住,停了一下才道:“東晉立國倚仗的不過是荊、揚、徐、江四州,為國事計,他是接替溫嶠的合適人選,才能聲望足以治理江州,對江州吏民軍政都好,為自身計,江州是大州,無論他有什麽抱負,江州都是不錯的倚仗,為何不答應?”
姜尚眉毛微擡,神情訝異地看她:“東晉只有門戶私計,哪來的國事。”
王瑯:“……”
這話說得好有道理,完全無法反駁。
姜尚說完又低頭繼續研究他的玉片,有一搭沒一搭地應付她:“至於為自身計,王敦有助立東晉的威望,庾亮有帝舅的身份,陶侃有四平叛亂的功績,蔡謨有什麽?江州是給是收不過一道詔書,犯不著為此摻和進最高層的權力鬥爭,又不是嫌自己命長。”
王瑯想想確實是這個理,唇邊溢出一聲嘆息:“他其實是個很不錯的刺史人選,我還期待過能和他在江州共事……那麽江州刺史最後只能是鄰近的豫州刺史庾亮或者荊州刺史陶侃兼任了?”
不需要姜尚回答,她自己模仿王導的心態分析道:“庾亮有帝舅身份,聲望也高,即使一手引發蘇峻之亂又屢戰屢敗,溫嶠反而比以前更尊重他。讓庾亮兼任江州刺史,一定能收服江州人心,這是王家所不願意看到的。”
“陶侃出身寒門,在士族眼裏和蘇峻那樣的流民帥沒有本質區別,蘇峻剛叛亂的時候,庾亮讓溫嶠留在江州防備陶侃,忌憚他還超過忌憚蘇峻,王導也不會例外。與庾家的鬥爭到底是士族內部的鬥爭,相互了解底線,對寒門卻沒有信任,只有防備。”
“如果王家對江州的期望是和揚州一起制衡荊州,建立士族防線,那麽庾亮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如果要讓我立功,將勢力觸角伸到秦雍一帶,坐擁荊州、擅長用兵的陶侃則是有希望說服聯手的合作對象,庾亮性忌不能容人,把所有權力抓在手裏才肯放心,在朝中的時候連王導都極力打壓,在江州肯定不會支援我。”
姜尚淡淡道:“其實也沒那麽覆雜。庾亮今年四十二歲,正當壯年,弟弟庾冰有宰輔之質,庾翼能控制兵府,如果不是引發蘇峻之亂,現在庾家已經取代王家成為新一代當軸士族。”
“陶侃比庾亮大三十歲,今年已經七十有二,眼看著沒幾年可活,子嗣中無人有他的威望才幹,根本不可能抵抗庾亮。王家現在只會盼望著他能多活幾年,撐到你哥哥王允之在太守職位上積夠資歷過去接任江州刺史,在荊揚平衡裏爭取優勢。以王家的勢力,他在太守之位上少則兩年,多則三年,只要不出大錯,就足夠不引起任何物議地出鎮江州。”
王瑯略微一楞:“這麽快?”
姜尚瞥她:“你對當軸士族的力量有什麽誤解?”
歷史上的王允之確實升遷極快,起家建武將軍、錢唐令、司鹽都尉,升宣城內史,然後就授西中郎將、假節,繼而遷南中郎將、江州刺史,最終以衛將軍、會稽內史卒官,扣除為父親守孝的二十五個月,從一介白身升到官居二品的衛將軍,中間只花了十五年左右,去世時剛滿四十。
與他差不多同時期,路線也相近的謝尚則花了近三十年時間,是王允之的兩倍。
謝尚起家司徒府掾,轉司徒府西曹屬,遷會稽王友、補給事黃門侍郎,然後才被授予王允之起家的軍號建武將軍出為歷陽太守,領南中郎將、江州刺史,轉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假節,授給事中,永和年間拜尚書仆射、前將軍,最終以衛將軍、散騎常侍卒官。
這些還是在謝尚本人是當世名士,姐姐謝真石之女是臨朝攝政太後,一路機緣巧合升遷極順的助力之下。
僅僅對比兩人的升遷歷程,就足以看出王家作為當軸士族的權勢。
而同樣是王家子弟,王瑯根本走不了正常升遷,只能擔當快刀利刃的角色,讓王家拿來破開局面,每一步都游走在風波最險惡之處。
倘若心態不好,活在這樣的時代真的很容易扭曲失衡,也難怪那麽多人直接放棄政治抱負,轉而向山水自然與宗教神明中尋求個人解脫。
“公子,建康來信了。”
正感慨中,婢女司北拿著盛放信件的木制托盤走入屋內。她中斷和姜尚的交談,拿起信囊拆開一看,發現是蔡謨對她勸說他接受江州刺史的回信。
有了和姜尚的一番談論,她心裏已經對蔡謨的態度有所預期,果然收到的信裏雖然感謝她的推崇信任,拒絕之意還是毫無動搖,並且反過來勸她離開是非之地。
他在信裏舉了一系列少年驟貴,升遷過速,最後或是驕奢致患,或是功高不賞反受其害的例子,讓她註意保全自身韜光養晦,留待合適時機發揮才幹,不要被王氏利用,成為王家權勢野心的犧牲品。
言辭用語相當懇切,是真的愛惜人才地為她考慮。
王瑯拿著信完完整整看了三遍,最後把信重新封好,束之高閣。
道理她不是不懂,只是王家若非別無選擇,又怎麽可能用她?她真正需要的是王家把更多籌碼壓在她身上,給她更多支持。
尋陽是東晉疆域裏轄區最小的郡。
包括尋陽自身在內,一共只包含三縣,即尋陽、柴桑、彭澤,彭澤還是晉元帝渡江鎮守揚州時發現這個郡轄區嚴重失衡,特意從豫章郡分過去的。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尋陽屬揚州廬江郡、柴桑屬江州武昌郡,兩縣隔長江相望,是長江中下游的戰略重鎮,分屬兩州兩郡管轄會導致軍事行動不便,這才合並為一郡,置於江州管轄。
王家把她安置到這個地方,是希望她能在這裏施展軍事才華,成為北可進秦雍,西可拒荊州,東可制豫州的利劍,無論軍事還是政治上都盡可能給她提供了便利。
鹹和五年三月,任命陶侃兼領江州刺史的詔書與改尋陽郡為尋陽國的詔書同時到達江州。
王瑯的官職從尋陽太守變為尋陽內史,職責雖然不變,但封國在行政上屬於藩王管轄,藩王留在京師,管轄權則歸於內史,不受地方上節制,府內置主簿、主記室、門下賊曹、議生、門下史、記室史、錄事史、書佐、循行、幹、小史、五官掾、功曹史、功曹書佐、循行小史、五官掾等屬官。
王瑯也沒有辜負王家的期望,借助郭默之事樹立的威望成功在尋陽站穩腳跟,贏得吏民信任。
不滿於她女子身份與年輕年齡的反對者大有人在,前前後後策劃了不少陰謀手段,從她升堂的第一天就反給了她一個下馬威,超過一半屬官直接不到場,讓太守府內冷冷清清。王瑯放過找借口請假不來的幾人,徹查其他無故不來的屬官,將他們任上的得失功過全部評定清楚,一條條讓小吏在堂下高聲念出。
本來晉朝官員玩忽職守是常態,許多名士都有類似的事跡流傳,並不妨礙他們的名聲,但尋陽畢竟是軍事重地,這樣一條條念出來就算士林裏不當回事,在當地民間也完全聲名掃地,好事之徒蜂擁而來,好的跟著叫好,壞的起哄唾罵。不止尋陽一地,整個江州官場都被她的手段震懾,雖然心裏還是不服,但吸取教訓,不肯再做出頭鳥明著反對她,而是鼓動州郡裏的豪俠找她約戰擊劍。
這種事無論輸贏,對王瑯都一點好處沒有,只要沾上就會拉低她的聲譽。
不過王瑯新到尋陽,身邊可用的人少,有心收服這些人為自己所用,於是接受挑戰,利用晉人不分高低貴賤都對美麗事物特殊偏愛的心理,在想看的人都能來看的公開場合以最漂亮利落的方式擊敗一人。又和其他挑戰者約定,只有勝過敗者才能挑戰她,輸了必須服從賭約接受管束,由此逐漸贏得江州豪俠與好事少年之心。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越是制造事端,越是給了她向江州吏民展示自己才幹能力的機會,幾輪交手之後,她在郡裏的威望不降反升,越發穩固。於是各種各樣的刁難要麽消失,要麽轉為隱蔽。
到了半年之後,唯一還讓她比較頭疼的是時不時上門拜訪,與她清談辯難的士人。
這些人有的出身當地世家望族,掌控鄉野輿論,是王瑯想要籠絡的對象;有的在朝野關系廣闊,深得士人之心,處理不當容易招致不好的名聲。況且晉人拿清淡當樂事,即使桓溫得勢以後也不免要經常參加這些活動,不會隨便拒絕,王瑯也只能盡力為之,每天撥出一定時間研究清淡,鍛煉口才,以便贏得這些人的好感。
九月下旬,王瑯在府中收到名士殷羨的拜帖。他從豫章前往建康,因為聽說她的名聲,特意繞了點路來柴桑拜訪她。
王瑯對殷羨不是很了解,但是知道他兒子殷浩日後聲望極高,與謝安出仕前相仿。單論他自己也是深受陶侃信任的長史,望族陳郡殷氏的名士,放到司徒府裏算不上起眼,但她府中還是第一次接待這種地位的客人。
她放下手頭事務,主動去門口把人迎到堂內坐下,陪他天南海北聊天。
昨天郡裏上半年的官吏考評剛結束,她和每個屬官都一一談論了得失與下半年規劃,此前幾天也都在忙碌郡務,有段時間沒和人清淡,感覺頗為生疏,遇上殷羨這樣的名士不得不打起精神,調動腦力。
她心裏哀嘆這些事情沒完沒了,不知道哪天才是盡頭,忽然看到司南拿著一份拜帖走過來,對她悄悄使眼色。
又是什麽人來了?
王瑯眉毛微挑,右手拿過拜帖,讓有字的一面背對殷羨去看,只見上面用一筆俊秀的行書寫了“山陽王弼”四個字,同時聽到司南附到她耳邊小聲道:“他說與公子有前約,願為公子解圍。”
王瑯略微一楞,沒想到時隔半年,他居然還是來柴桑登門拜訪了。
不過他為什麽還用王弼這種假名?而且還加上郡望堂而皇之地寫在拜帖正面,唯恐他人不知一般。
王瑯蹙了蹙眉,隱約猜測到他的用意。
只是……
要相信他嗎?
殷羨見她有事,端起旁邊茶盞飲茶,順口問道:“琳瑯有客人?”
王瑯猶豫半秒,心裏拿定主意,擡頭向他微微一笑:“是位故人。”轉頭對司南道,“請他入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派人通知對方守在山腳的家仆去山頂接應,確保對方安全無虞之後,她就帶人返回了坐落於郡治柴桑內的太守府。
在她想來,對方留下玉環,應該有日後登門拜訪的意思,然而在太守府等了幾天沒等到人,她便將事情拋到腦後,研究起眼前的局勢。
“不知道丞相最後能不能說服蔡謨答應接任江州刺史。”
姜尚在案前研究一堆破損玉片,隨口反問:“他為何要答應?”
王瑯被他問住,停了一下才道:“東晉立國倚仗的不過是荊、揚、徐、江四州,為國事計,他是接替溫嶠的合適人選,才能聲望足以治理江州,對江州吏民軍政都好,為自身計,江州是大州,無論他有什麽抱負,江州都是不錯的倚仗,為何不答應?”
姜尚眉毛微擡,神情訝異地看她:“東晉只有門戶私計,哪來的國事。”
王瑯:“……”
這話說得好有道理,完全無法反駁。
姜尚說完又低頭繼續研究他的玉片,有一搭沒一搭地應付她:“至於為自身計,王敦有助立東晉的威望,庾亮有帝舅的身份,陶侃有四平叛亂的功績,蔡謨有什麽?江州是給是收不過一道詔書,犯不著為此摻和進最高層的權力鬥爭,又不是嫌自己命長。”
王瑯想想確實是這個理,唇邊溢出一聲嘆息:“他其實是個很不錯的刺史人選,我還期待過能和他在江州共事……那麽江州刺史最後只能是鄰近的豫州刺史庾亮或者荊州刺史陶侃兼任了?”
不需要姜尚回答,她自己模仿王導的心態分析道:“庾亮有帝舅身份,聲望也高,即使一手引發蘇峻之亂又屢戰屢敗,溫嶠反而比以前更尊重他。讓庾亮兼任江州刺史,一定能收服江州人心,這是王家所不願意看到的。”
“陶侃出身寒門,在士族眼裏和蘇峻那樣的流民帥沒有本質區別,蘇峻剛叛亂的時候,庾亮讓溫嶠留在江州防備陶侃,忌憚他還超過忌憚蘇峻,王導也不會例外。與庾家的鬥爭到底是士族內部的鬥爭,相互了解底線,對寒門卻沒有信任,只有防備。”
“如果王家對江州的期望是和揚州一起制衡荊州,建立士族防線,那麽庾亮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如果要讓我立功,將勢力觸角伸到秦雍一帶,坐擁荊州、擅長用兵的陶侃則是有希望說服聯手的合作對象,庾亮性忌不能容人,把所有權力抓在手裏才肯放心,在朝中的時候連王導都極力打壓,在江州肯定不會支援我。”
姜尚淡淡道:“其實也沒那麽覆雜。庾亮今年四十二歲,正當壯年,弟弟庾冰有宰輔之質,庾翼能控制兵府,如果不是引發蘇峻之亂,現在庾家已經取代王家成為新一代當軸士族。”
“陶侃比庾亮大三十歲,今年已經七十有二,眼看著沒幾年可活,子嗣中無人有他的威望才幹,根本不可能抵抗庾亮。王家現在只會盼望著他能多活幾年,撐到你哥哥王允之在太守職位上積夠資歷過去接任江州刺史,在荊揚平衡裏爭取優勢。以王家的勢力,他在太守之位上少則兩年,多則三年,只要不出大錯,就足夠不引起任何物議地出鎮江州。”
王瑯略微一楞:“這麽快?”
姜尚瞥她:“你對當軸士族的力量有什麽誤解?”
歷史上的王允之確實升遷極快,起家建武將軍、錢唐令、司鹽都尉,升宣城內史,然後就授西中郎將、假節,繼而遷南中郎將、江州刺史,最終以衛將軍、會稽內史卒官,扣除為父親守孝的二十五個月,從一介白身升到官居二品的衛將軍,中間只花了十五年左右,去世時剛滿四十。
與他差不多同時期,路線也相近的謝尚則花了近三十年時間,是王允之的兩倍。
謝尚起家司徒府掾,轉司徒府西曹屬,遷會稽王友、補給事黃門侍郎,然後才被授予王允之起家的軍號建武將軍出為歷陽太守,領南中郎將、江州刺史,轉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假節,授給事中,永和年間拜尚書仆射、前將軍,最終以衛將軍、散騎常侍卒官。
這些還是在謝尚本人是當世名士,姐姐謝真石之女是臨朝攝政太後,一路機緣巧合升遷極順的助力之下。
僅僅對比兩人的升遷歷程,就足以看出王家作為當軸士族的權勢。
而同樣是王家子弟,王瑯根本走不了正常升遷,只能擔當快刀利刃的角色,讓王家拿來破開局面,每一步都游走在風波最險惡之處。
倘若心態不好,活在這樣的時代真的很容易扭曲失衡,也難怪那麽多人直接放棄政治抱負,轉而向山水自然與宗教神明中尋求個人解脫。
“公子,建康來信了。”
正感慨中,婢女司北拿著盛放信件的木制托盤走入屋內。她中斷和姜尚的交談,拿起信囊拆開一看,發現是蔡謨對她勸說他接受江州刺史的回信。
有了和姜尚的一番談論,她心裏已經對蔡謨的態度有所預期,果然收到的信裏雖然感謝她的推崇信任,拒絕之意還是毫無動搖,並且反過來勸她離開是非之地。
他在信裏舉了一系列少年驟貴,升遷過速,最後或是驕奢致患,或是功高不賞反受其害的例子,讓她註意保全自身韜光養晦,留待合適時機發揮才幹,不要被王氏利用,成為王家權勢野心的犧牲品。
言辭用語相當懇切,是真的愛惜人才地為她考慮。
王瑯拿著信完完整整看了三遍,最後把信重新封好,束之高閣。
道理她不是不懂,只是王家若非別無選擇,又怎麽可能用她?她真正需要的是王家把更多籌碼壓在她身上,給她更多支持。
尋陽是東晉疆域裏轄區最小的郡。
包括尋陽自身在內,一共只包含三縣,即尋陽、柴桑、彭澤,彭澤還是晉元帝渡江鎮守揚州時發現這個郡轄區嚴重失衡,特意從豫章郡分過去的。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尋陽屬揚州廬江郡、柴桑屬江州武昌郡,兩縣隔長江相望,是長江中下游的戰略重鎮,分屬兩州兩郡管轄會導致軍事行動不便,這才合並為一郡,置於江州管轄。
王家把她安置到這個地方,是希望她能在這裏施展軍事才華,成為北可進秦雍,西可拒荊州,東可制豫州的利劍,無論軍事還是政治上都盡可能給她提供了便利。
鹹和五年三月,任命陶侃兼領江州刺史的詔書與改尋陽郡為尋陽國的詔書同時到達江州。
王瑯的官職從尋陽太守變為尋陽內史,職責雖然不變,但封國在行政上屬於藩王管轄,藩王留在京師,管轄權則歸於內史,不受地方上節制,府內置主簿、主記室、門下賊曹、議生、門下史、記室史、錄事史、書佐、循行、幹、小史、五官掾、功曹史、功曹書佐、循行小史、五官掾等屬官。
王瑯也沒有辜負王家的期望,借助郭默之事樹立的威望成功在尋陽站穩腳跟,贏得吏民信任。
不滿於她女子身份與年輕年齡的反對者大有人在,前前後後策劃了不少陰謀手段,從她升堂的第一天就反給了她一個下馬威,超過一半屬官直接不到場,讓太守府內冷冷清清。王瑯放過找借口請假不來的幾人,徹查其他無故不來的屬官,將他們任上的得失功過全部評定清楚,一條條讓小吏在堂下高聲念出。
本來晉朝官員玩忽職守是常態,許多名士都有類似的事跡流傳,並不妨礙他們的名聲,但尋陽畢竟是軍事重地,這樣一條條念出來就算士林裏不當回事,在當地民間也完全聲名掃地,好事之徒蜂擁而來,好的跟著叫好,壞的起哄唾罵。不止尋陽一地,整個江州官場都被她的手段震懾,雖然心裏還是不服,但吸取教訓,不肯再做出頭鳥明著反對她,而是鼓動州郡裏的豪俠找她約戰擊劍。
這種事無論輸贏,對王瑯都一點好處沒有,只要沾上就會拉低她的聲譽。
不過王瑯新到尋陽,身邊可用的人少,有心收服這些人為自己所用,於是接受挑戰,利用晉人不分高低貴賤都對美麗事物特殊偏愛的心理,在想看的人都能來看的公開場合以最漂亮利落的方式擊敗一人。又和其他挑戰者約定,只有勝過敗者才能挑戰她,輸了必須服從賭約接受管束,由此逐漸贏得江州豪俠與好事少年之心。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越是制造事端,越是給了她向江州吏民展示自己才幹能力的機會,幾輪交手之後,她在郡裏的威望不降反升,越發穩固。於是各種各樣的刁難要麽消失,要麽轉為隱蔽。
到了半年之後,唯一還讓她比較頭疼的是時不時上門拜訪,與她清談辯難的士人。
這些人有的出身當地世家望族,掌控鄉野輿論,是王瑯想要籠絡的對象;有的在朝野關系廣闊,深得士人之心,處理不當容易招致不好的名聲。況且晉人拿清淡當樂事,即使桓溫得勢以後也不免要經常參加這些活動,不會隨便拒絕,王瑯也只能盡力為之,每天撥出一定時間研究清淡,鍛煉口才,以便贏得這些人的好感。
九月下旬,王瑯在府中收到名士殷羨的拜帖。他從豫章前往建康,因為聽說她的名聲,特意繞了點路來柴桑拜訪她。
王瑯對殷羨不是很了解,但是知道他兒子殷浩日後聲望極高,與謝安出仕前相仿。單論他自己也是深受陶侃信任的長史,望族陳郡殷氏的名士,放到司徒府裏算不上起眼,但她府中還是第一次接待這種地位的客人。
她放下手頭事務,主動去門口把人迎到堂內坐下,陪他天南海北聊天。
昨天郡裏上半年的官吏考評剛結束,她和每個屬官都一一談論了得失與下半年規劃,此前幾天也都在忙碌郡務,有段時間沒和人清淡,感覺頗為生疏,遇上殷羨這樣的名士不得不打起精神,調動腦力。
她心裏哀嘆這些事情沒完沒了,不知道哪天才是盡頭,忽然看到司南拿著一份拜帖走過來,對她悄悄使眼色。
又是什麽人來了?
王瑯眉毛微挑,右手拿過拜帖,讓有字的一面背對殷羨去看,只見上面用一筆俊秀的行書寫了“山陽王弼”四個字,同時聽到司南附到她耳邊小聲道:“他說與公子有前約,願為公子解圍。”
王瑯略微一楞,沒想到時隔半年,他居然還是來柴桑登門拜訪了。
不過他為什麽還用王弼這種假名?而且還加上郡望堂而皇之地寫在拜帖正面,唯恐他人不知一般。
王瑯蹙了蹙眉,隱約猜測到他的用意。
只是……
要相信他嗎?
殷羨見她有事,端起旁邊茶盞飲茶,順口問道:“琳瑯有客人?”
王瑯猶豫半秒,心裏拿定主意,擡頭向他微微一笑:“是位故人。”轉頭對司南道,“請他入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