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03章 安置

關燈
大部隊在常昱歸來五日之後到達碼頭,因為人數眾多不便停留,因此只有桃源村的人和附近村出來的人下船,其他人繼續前行。

而高元也跟著大部隊一同入府,這次分別令高元與秦鐘兩人更加珍惜彼此,過去總總不愉快徹底翻篇。

當時桃源村除了要鎮守村口的護衛,所有人都到碼頭迎接英雄歸來。

因為傷亡慘重,若完整運回實在麻煩,而且有不少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故去,因此所有逝去的人都被燒成灰裝入壇子裏帶回。雖然良國習俗是講究全屍土葬,卻也不是十分忌諱。像城市裏的貧民,因為土地緊缺,想要尋一塊墳地安葬也十分困難,也如同後世一般需要花費不少錢。所以不少人實在是手中拮據,都是這般料理後世。

雖然大家心裏難免不痛快,卻也都理解,至少把人帶回來了,這就足夠。

這次桃源村一共出兵一百八十七個人,有三十四個人犧牲,十二個人受了重傷導致傷殘,其他每個人都不同程度的受了傷。這個數據看起來很可怕,但是相對於別人已經非常可觀了。

戰爭就是如此的殘酷,在它面前人的生命如同螻蟻。

常喜樂早在常昱給他名單的時候,就讓村子裏的人開始安排他們的後世,以及對家屬們進行安撫。家屬們雖然都覺得天崩地裂,可他們很快恢覆過來,一邊落淚一邊咬著牙去為自己的出征而亡的家人料理後事。

村莊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訂好相關的福利制度,不管是犧牲的還是存活的,都會得到妥善的安置,不會讓英雄們流血又流淚。朝廷雖然也有相應的補償,可如今這情形大家也不敢太多指望。這次浩劫整個良國都受到了重創,朝廷即便有心也只怕會無力。

況且不管朝廷怎麽樣,他們桃源村該做的絕對不含糊。

這也是戰士們在前線安心去戰鬥的緣故,因為他們知道沒有後顧之憂,他們的家人會得到妥善的安置。他們即便不幸死在戰場,家人們也不會難過,還會頂著他英雄的名頭活得很好。

也是因為如此,桃源村派出的人最為英勇,若非因為如此,死亡人數也不會那麽多。他們一開始就被重用,一進就被認命為小官,後期不少人都為有品級的百戶甚至千戶,其中最為厲害的便是王大力,本就有武舉人名頭,再加上驍勇善戰,他所領的隊伍幾乎就沒有打過敗仗,敵人聽了聞風喪膽。

按理說為官比小兵存活率更高,可他們不管為多大的官,總是會沖在最前頭,如此傷亡也就非常大了,這也使得他們所領的隊伍最為勇猛。

連老大都拼了,自己能不沖嗎?

早在戰爭還沒有結束之前,皇帝就曾下旨表彰過桃源村人個個都是英勇之軀,大仁大義乃萬民榜樣,桃源村再次名聲大震。

常喜樂這幾日都未閑著,根據自己的記憶將這些犧牲人員的頭像全都繪制出來,就像前世那般每個人的頭像都被裱起來,用框給裝好。到時候送葬的時候,也能看到其生前模樣。

他的繪畫水平雖說並不算高,但是也能將這些人的樣貌畫出個七八分,那些家屬們一看到都抱著頭像痛哭起來。

雖然人走了,可看到頭像好像又在自己身邊一般。

親屬們抹掉眼淚對著頭像暗暗發誓,一定會好好活著,連帶著死去的人那一份。

雖說大部隊急著要走,可領軍大帥極其各將領全都下了船對桃源村人進行慰問,並肯定桃源村為這次戰役所做的貢獻。最令人想不到的是,高高在上的一行人竟是對已故之人的骨灰深深的鞠了一躬。

這裏等級分明,像這樣的大元帥大將軍,是極少會對下屬如此,能誇獎一句英勇都是不易,如此可見大家對桃源村的肯定。

因軍令在身,大部隊不敢耽擱太久便離去,而桃源村人領著歸來的戰士和逝去之人的骨灰一同回村。

除了以王大力為代表的三個人並沒有退伍之外,而決定繼續從戎,所以跟著大部隊走之外,其他人全都解甲歸田。

雖然戰場上讓他們的另一種能力得到發揮,讓他們感受到成為英雄的快感,每一場勝利那種成就感是從前沒有嘗過的。哪怕他們知道若繼續留在軍隊裏,很可能有所作為,其中就不乏已經被提為千戶之人,可他們內心深處更加向往桃源村的安寧。

若國家有難,他們義不容辭;若天下太平,他們回歸鄉野。

他們之中很多人並不知道,桃源村的名聲有時候帶來的不僅僅是榮耀,也可能是忌憚,他們這般做不過是遵循內心而已。

說到底,那種刺激的生活只能當做經歷,卻不想成為常態。

常喜樂見此心裏也舒了一口氣,若大家有那志向他不好阻攔,可這般必是會帶來太多的後患。如今朝廷對他們桃源村很是滿意,可等到太平下來,誰知道會不會就變成一種畏懼。

雖然他們的勢力並不算什麽,全村不過是也才上千人而已,但是上位者多疑,尤其又有個常昱,是福是禍誰也說不清楚。為了以防萬一,還是註意避鋒芒為好。如此識趣,一般來說就不會拿他們如何,否則只會寒了天下人的心。

而現在大部分人都更願意歸田園居,只有極少數人願意過這刀口舔血的日子,如此正好合適。桃源村既不會太紮眼,又有能人在外頭,讓他們有了依仗,不畏別人欺負。

葬禮辦得並不算隆重,卻沒有半點馬虎。

如今村裏因為戰亂和之前的天災沒有徹底緩過勁來,且從很早之前開始,桃源村為了杜絕奢靡之風,不管是婚禮還是葬禮,都不可過於奢侈,並且還有具體的標準。否則一旦有錢很容易養成攀比習慣,到最後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但是這並不代表潦草行事,只是更註重心意而不是金錢堆積排場。

早在這一百多個人前往前線開始,家人們就已經給他們打好了棺材。雖然大家都希望永遠用不上,可也更加接受現實,不敢存僥幸。

而且本來風俗就如此,一般過了四五十歲大家都會開始給自己準備棺材,以備不時之需,若誰家不提早準備,到時候倉促下葬反而子女們還要被訓斥不孝,所以大家並不會覺得這是晦氣或是詛咒。

桃源村有專門的墳地,因此葬禮也是一同舉行的。

因為是集體葬禮,所以比平時還要講究,在下葬之前還要有各種儀式。

儀式結束之後,裏正大聲道:“你們放心的去吧,我們會照顧好你們的家人,絕不會讓他們受苦挨餓。你們英勇奮戰,為國捐軀,永遠是我們桃源村好男兒,我們以你們為驕傲!”

此話一落,原本安靜的現場又變得喧鬧起來,大家含著淚對著遠處喊著。

“爹你放心去吧,我會照顧好爺爺奶奶娘親和弟弟妹妹們的!”

“兒啊,咱們回家了,娘有你這麽勇敢的兒子,娘高興!”

“當家的……”

不管有多不舍,這個時候大家都想讓死者安心,不想讓自己的家人死不瞑目,都盡可能的述說著讓逝去的人在天之靈得到安慰的話語。這個時候天空下起了細雨,仿若整個世界都在與眾人一起在流淚。

此刻大家心裏是沈重的,也是驕傲的。

他們桃源村的人沒有一個孬種!

當晚由村子裏出資辦了一場大宴席,既是為了祭奠故去的人又是為了歡迎活著的人勝利歸來。

這場宴席沒有桃源村發達之後任何一場豐盛熱鬧,也沒有邀請雜耍唱戲的,但是大家卻比任何一次都更為高興。

將近兩年,他們都因為戰亂和天災弄得狼狽不堪,雖說以前也過過苦日子,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心裏的落差可想而知。現在終於能夠放開肚皮暢快的吃一頓,而且不用再擔心遠在戰場的親戚朋友沒是死是活,大部分人能夠一家團聚,所有人都覺得壓了近兩年的濁氣一下都給吐幹凈了。

更別說不管生死,至少大家都回來了,天下也太平了。

有的人吃著吃著甚至落下眼淚,“之前日子好了,村裏還定了許多規矩,不能浪費不能幹這幹那的,我當時還覺得咱們村規矩也忒多了。咱們有錢了,咋就不能奢侈一把,看別人土財主過得,再瞧瞧我們,不管兜裏多少錢都還得自個下地幹活。

可經過這次我可明白了,不管到啥時候,咱們都不能把自個給養廢了,誰知道以後會發生啥事?要是咱們的手沒法幹活了,真遇上事那就完了!”

這次因為天災戰亂差點餓死的人大有人在,之前看著高價急匆匆把糧食賣掉的人最後都過得十分困苦。那年大水之後,又是蟲災又是瘟疫,很多家庭都給垮了。秋天的時候收成非常不夠好,不少土地最後顆粒無收。

偏偏之前又把家裏那點存糧給賣了,而那時候市面上的糧食比之前賣的時候還要多上至少兩三倍。這個時候不管官府怎麽施壓已經無法控制糧價,就這樣不少地方還缺糧。這不僅僅是無良商家炒作了,而是真的缺糧。

王大嫂娘家也吃了大虧,最後無法只能過來求助王大嫂。

而這次王大嫂不再如同之前一般,而是直接把他們安排與災民一起勞作。那些災民做什麽能換取多少糧食,王家人也同樣如此。

這也是王大嫂氣極了,以及這些年在常家人有意識的教導和熏陶之下性子發生了變化的緣故。當時常喜盛告訴王大嫂王家人去賣了糧食,第二天她就回家訓斥他們,並讓他們趕緊把錢換成糧。結果被家裏人破口大罵,述說她這些年是多麽的無情無義,自個發財卻不管家裏人的死活。如今好不容易找到掙錢的門道,結果又想來阻攔他們。

那時候王家人也是魔障了,口裏有點錢,就忍不住把這些年的怨氣一股腦的發洩出來。看著桃源村最窮的人家都比自己好不知道多少倍,更別提常家,心裏早就酸得不行,只不過無可奈何而已。實在是常家人太厲害,占不了一點便宜。

平時因為還想沾好處,所以對越發硬氣的王大嫂有所忍耐,可現在他們卻是不想忍了。

尤其後來聽說常喜樂把家裏所有的糧食錢財都捐了出去,雖然心疼得不行,可見常家人日子開始不好過,心裏就有種扭曲的滿足感。而後來整個桃源村都是如此,更是把他們樂呵的不行,只差沒上門奚落了。不過背地裏也沒少笑話,說他們個個腦子被門夾住了。

這些話都傳到了常家人耳朵裏,常家人並不在意,如今他們在當地也算是讀過書有學識的人,就連孫婆子都覺得不必與這種愚民計較,拉低自己層次而已。可王大嫂心裏很是不好受,不管如何這是自己娘家人,如此言語是在打自己的臉。

這也使得後來王大嫂會硬氣到這般地步,連常家都有些詫異。

雖說王大嫂這些年變了不少,逐漸開始有長嫂風範,不再像從前性子太軟,總覺得是撐不起事的。可到底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沒想到能做到這般田地。

他們並不認為這是薄情薄義,畢竟王大嫂並未真的沒有理會,放任家人餓死。但是也沒有輕易給娘家東西,不是在意這些東西,只是如此一來只會更加養成王家人好吃懶做的性子。以後總覺得反正還有個女兒能靠,行事總會這般不計後果。

王家人這時候已經罵都罵不起來了,因為就連小一輩都覺得家裏人之前太過分,如今姑姑還讓王家人有口飯吃已是很仁義。要知道碼頭災民營也不是誰都能來的,還得經過篩選,好吃懶做人品不好的那都是得踢出去的。

況且這種時候,不管是誰都靠著自己的雙手去掙口糧吃,自家怎麽能啥都不幹就知道討糧。如此王家人更沒法蹦跶了,只能乖乖的跟著一起勞作。

大家聽這句話都十分感慨,雖說這些年大家也沒有停止過勞作,但到底是比從前要放松了不少。苦活累活經常就雇人幫自個給辦了,很多人不願再跟以前一樣下那麽大的力氣。有時候心裏也是想要偷懶的,只不過有規矩在那立著,所以只是想想而已。

若非如此,這段時日這般艱難,只怕難以熬過。

現在回想,從前安逸時候的想法太危險。他們才剛過了幾天好日子就忘了這世道從來都不太平,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麽事。怪不得會有那句話,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從前不明,如今是想明白了。

“要我說這次浩劫也不定都是壞事,也是讓咱們警醒,否則這些年咱們還能守住本心,等再過幾年十幾年的,日子越來越好,誰知道到時候還服不服村裏的規定。現在咱們從美夢裏醒來了,就不會再犯這樣的錯了。”

“對,這肯定是老天又給咱們歷練的機會,咱們桃源村經歷了這次磨難,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那還等啥,咱們必須來幹一杯,為了死去的人,也為了活著的人!咱們桃源村人是打不垮的!”

“對,咱們桃源村人是打不垮的!”

所有人都齊齊舉起酒杯,就連孩子們也不例外,不管杯子裏是酒還是水或是其他,大家齊刷刷一飲而盡。

“痛快!”

“來來來,吃吃吃,以後就吃不到這麽簡樸的席面了!”

“聽你這麽一說,我倒覺得以後要不然每年這時候都辦這麽一場,席面就跟今天的一樣,玉米面、大紅薯為主,這也是告誡咱們不管啥時候都不能忘了今天,不能忘了以後的好日子來之不易。那個詞叫啥來著,對,憶苦思甜!”

這話一落,眾人皆是相應,遠處的人聽不清的都紛紛詢問,一聽是這提議紛紛表示讚同。之前他們雖然也一直在告誡自己,不能因為有幾個錢就忘了從前,但是到底還是松懈了,他們都如此他們沒有吃過苦頭的孩子更甚了。如此一來,倒也是為了提醒大家,不管啥時候都莫要忘了本心。

大家紛紛讚同了,裏正和族老們還有常喜樂等人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當場就給采納,記錄在村裏的重要事件薄裏。

而經過這麽一出,常喜樂覺得以後的教育要多增添點內容,包括桃源村的發家史還有得安排孩子們進行勞動課等。現在雖然並沒有什麽必要,可誰知道以後如何,倒不如當做祖宗的規定直接定下來必須如此,後世之人只要沒有忘本就會執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後人。

雖然看不到未來,也顧不了那麽長遠,可常喜樂依然非常希望自己所做的努力能讓這個村子長長久久的幸福下去。

傷痛雖然沒有完全撫平,可生活還要繼續。

葬禮的第二天,桃源村又恢覆從前的勞作。回來了這麽多人,又為桃源村增加了不少勞動力。雖然有不少人受了重傷,難以像從前一樣勞動,可只要還能動的,常喜樂都能給他安排一個適合的崗位。這就是桃源村工種多的便利之處,若只是種田,想要把所有人安排妥當,又不讓人覺得是明顯的同情,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著實很有難度。可現在卻是不愁,總能給大家找到合適的活兒。

這些退伍之人雖然貢獻巨大,即便不勞作桃源村也能供他們到老。可人一閑了就容易出事,這裏的娛樂又少,且這些人還那麽年輕,又是被視為頂梁柱的壯丁,若什麽都不做長久下來很容易自我否定。

所以不管是他們本人還是其他人,都不會讓他們無事可幹。

就此,常喜樂和裏正以及族老們第二天就召集歸來的人召開一次大會,並將之前商量好的職位以任命書的形式分發給大家。

一邊分發裏正一邊道:“這是咱們村裏頭商量給你們安排的職位,你們這幾天先自個琢磨琢磨,看這份工能不能做願不願意做。要是願意的就到我這領工牌,我就給記在名冊裏,若是不願意的也找我把自個的想法告訴我,包括自己想要做什麽等等,最好都說清楚。這樣我們才好再給你們安排合適的,以免浪費時間。大家都是給咱們桃源村長臉的,村裏頭必不會怠慢,不管有啥意見或者建議都可以跟我提。”

大家把任命書拿到手,將職位的具體解釋,需要做什麽都詳細看了一遍,除了幾個性子沖動的當場就要應下,其他人都並不急著表態。

當場要應下的被裏正打了回去,“別急著現在就應,你們都是有家有兒女的人,這不僅僅是你們的事,也關系整個家。所以回去好好跟家裏的人商量商量,決定好了再回覆我。否則定下了想要再變動,那就沒那麽容易了。”

這是村子一貫作風,大家都未說什麽就拿著任命書回家。

過了幾天,除了少部分人有異議之外,大部分人都遵循村子裏的決定。

而有異議的基本都是覺得那活兒太閑了,他們雖然現在受了重傷,缺胳膊少腿的,或是身子骨不太好幹不得重活,可堅信自己不是廢人。那些工作跟養老差不多,這讓他們沒法接受。

都是熱血男兒,有如此想法並不為奇。

不過常喜樂還是勸道:“你們剛從戰場回來,身上的傷都沒有痊愈,需要好好養。因此一開始不宜太過勞累,若怕你們想太多,要按照我的意見這一年內都不應該幹活的。”

幾人聽了頓時急了,“這可不成,我們要是閑著會憋出病來的!”

常喜樂笑道:“正是因為知道你們會如此,所以才會給你們找些輕省的活。我知道你們是啥心思,可也不能急。受了傷就得好好養著,否則落下病根以後不是更幹不成事嗎?所以你們安心先這麽著,等你們養得差不多了,再換崗便是。我又沒說過以後只能幹這個了,都是根據大家需求和條件來隨時變動的。”

幾人聽了這才放下心來,最終調整了三個人的崗位,且變動並不大,其他都按照村裏定的那樣上崗做活。

桃源村的人又開始投入到勞動之中時,朝廷對桃源村的獎勵也下來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