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番外2
關燈
小
中
大
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裏。
葉知秋以滬上市為中心,以蘇省、浙省、粵省、閩省為基礎,構建出來的‘四省一市’新格局, 短期內就見了效。
葉知秋親自從臨海市引入了一批工廠與技術, 在滬上市設了廠。備考滬上市得天獨厚的資源與市場,這些工廠很快就發展了起來,短短兩年時間, 這些工廠在滬上市的盈利就已經超過了臨海市大本營,有好多個工廠已經打算將本部轉移到滬上,被臨海市的市政給攔了下來。
臨海市的市政-府心裏苦,他們原本以為接了林國棟和葉知秋的班底, 哪怕什麽都不做, 安心等著躺贏就可以, 誰能想到挖墻腳挖的最歡的人居然是葉知秋?
難道你葉部長就一點都不心疼自己的心血與成果嗎?
你這樣把臨海市給挖空了, 就不會心痛嗎?
要是葉知秋知道了這些人的吐槽,她肯定會相當淡定地回覆——不會。
一個城市的發展,主基調永遠都得是進取, 可以在保守中進取, 也可以激流勇進,但絕對不能固步自封。
在全國各地的經濟都處在停滯階段時, 臨海市的經濟如同一匹脫韁的野狗, 橫沖直撞, 獨占鰲頭, 如今雖說各地都喊出了振興經濟的口號,但真正能威脅到臨海市的有幾個?
沒有足夠的威脅, 就沒有足夠的動力。
葉知秋不想讓臨海市成為歷史中曇花一現的城市, 便主動給臨海市施加了壓力, 她不止要帶領‘四省一市’將臨海市沒有啃下來的市場全部吞下,還要染指臨海市已經啃下來的市場,給臨海市足夠的壓力,倒逼臨海市發展。
可惜啊,臨海市的市政-府是體會不到葉知秋的苦心了,他們只覺得葉知秋就是臨海市發展的最大阻礙。
在地緣位置上,臨海市緊挨著蘇省,‘四省一市’新格局簡直將刀放到了臨海市的腦門上,臨海市能不慌嗎?
大元汽車廠已經被蘇省喊去‘支援建設’了,新廠址就選在距離臨海市很近的蘇北,氣得臨海市市領導好幾天沒睡覺。
光明奶廠目前正在與閩省接洽,閩省氣候溫和多雨,制備繁盛,又多為丘陵地帶,確實比臨海市更適合養殖,光明奶廠打算將養殖業的本部搬到閩省去,只留一處乳制品加工廠在臨海市。
浙省則是瞄準了臨海市人民醫院,斥重金從臨海市人民醫院挖走了一大片的醫生,還直接從臨海市工農兵大學簽走了一大批的畢業生……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臨海市的新書-記就因為寢食難安而瘦了二十斤。
他不知道自己該咋向上面交代?難道他還能怪葉知秋不做人,拆了自己的大本營建新房?
人葉知秋已經調任了,考慮的是宏觀格局,哪怕他告狀告到中央□□怕是也不會有什麽反應,畢竟葉知秋現在的做法是犧牲臨海市來養肥‘四省一市’。
可他不能這樣坐著等死啊!
臨海市的書-記和市-長坐下來一合計,決定去滬上走走,聽聽葉知秋的建議,看葉知秋能不能再給臨海市的發展支支招。
臨海市的書-記和市-長來到滬上市的時候,葉知秋正在家裏和三個兔崽子吵架。
三個兔崽子上學上的早,哪怕是臨海市停課那幾年,三個兔崽子的學習也沒有落下,工農兵大學一辦起來,三個兔崽子立馬就被葉知秋塞進去跟著上學去了,算是工農兵大學的‘學齡前學生’。
在葉知秋和林國棟調任到臨海市之前,三個兔崽子就已經從工農兵大學畢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繼續深造。
林英學的是醫學,原本已經在臨海市人民醫院跟著實習了,後來跟著全家到了滬上,就調到了滬上市人民醫院。
林剛和林凱兄弟倆一個學的是機械學,一個學的是社會經濟學,林剛被工程院的教授介紹到了滬上交通大學任教,林凱則是去了覆興大學。
一家三個大學生,說起來多麽有面子啊!
葉知秋之前一直都以自個兒培養出三個大學生為榮,在家裏的地位直逼太皇太後,哪曾想到,最近這姐弟三個想要造反。
葉知秋也分不清楚是誰攛掇誰的,反正人家這姐弟三個一門心思打定主意要去支援中西部建設,理由更是充足,“娘,你和我爸先是搞活了臨海市,又搞活了滬上和東南沿海,咋就能把中西部給忘了呢?偉人都號召我們去支援中西部建設!都是紅太陽照耀下的天空,憑啥厚此薄彼?中西部的老百姓也得緊跟致富的步伐,把好日子過起來!”
這讓葉知秋怎麽說?她要是攔著不讓這姐弟三個去支援中西部建設,那不就成了政治不正確?
萬一這話傳到別人耳朵裏,別人會怎麽看她?
你堂堂一個中央財政部的副部長,思想覺悟就那麽低呢?還是說你本來就帶著地域歧視,看不起中西部?
天地良心,葉知秋並沒有半點看不起中西部的意思,她只是覺得飯得一口一口吃,人得一點一點胖,唯有先將東南沿海富起來,才能帶動華北平原,然後是黃土高原,再然後才是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海拔變高的過程裏,發展速度就得實時地降一降。
並不是主觀地偏向於哪一個地域,而是發展使然,綜合交通、人口流動等各項指標,才能確定哪裏最適合發展,哪裏次之,而非追求絕對的公平。
成年人都知道,這世上從來都沒有絕對的公平。出生就是不公平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生來就在羅馬住著高樓大廈,眾生平等,有人吃肉自然有東西被吃,終點也是不平等的,有人風光大葬,有人連草席裹屍都是奢望。
但先天不足,就真的決定了後天翻身無望嗎?不是。
總得有人去放手一搏,世上總有改命之人,再細密的漁網都會有漏網之魚。
如果要去支援中西部建設的不是林英、林剛和林凱,而是熱血青年甲乙丙,葉知秋肯定會鼓勵大家投身於中西部建設中去,可現在要去的偏偏就是林英、林剛和林凱,葉知秋不是聖人,她舍不得三個孩子去吃苦。
留在滬上好好發展多好呢?
眼看葉知秋同三個孩子都鬧到有些僵了,林國棟關鍵時刻當起了潤滑劑,他勸葉知秋,“你和三個孩子較什麽勁兒?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和活法,三個孩子願意去投身於中西部建設,那就讓他們去!姐弟三個搭伴兒去,你在那邊也能說得上話,請地方上多忙看著一些,別出事,讓他們去追逐自個兒的夢去。”
“咱倆不也是從一個小縣城出來的麽?你現在都是副部級的領導了,他們也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我們做父母的,應當做他們的後盾、靠山,而非領路人。咱倆加起來不到兩百五十斤,把這麽大一片地方的經濟都給搞活了,他們肯定比咱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嘛!”
“就算再不濟,咱倆也能在背後給他們一些指點,幫他們解決一些問題。就放手讓他們去闖吧,發展完東南沿海後,必然得走中西部這一步棋。咱們倆肯定不會再被派去中西部了,總得把手裏的接力棒交到他們手中去。”
“咱家三個孩子雖然沒碰過這些,但有你言傳身教,他們跟著耳濡目染了這麽多年,肯定比其他人要懂得多。我知道你擔心他們姐弟三個吃苦,但年輕人不吃點苦,怎麽長大?吃苦就吃苦吧。你之前不還是咱們生產隊上最厲害的種地人?種地多苦啊,他們去中西部搞發展,再苦還能比種地苦?”
葉知秋聽著林國棟說的這一番看似很有道理的話,心裏翻了個大白眼,心道:“要不是我從後世穿過來,及時給你補好了身體虧空,你都活不過那年冬天,還想著當副縣-長、縣-長、書-記、市-長?想啥呢!”
不過這話她沒有說,說出來也不會有人信。
她給自己做了充足的心理建設,回頭才有條件地答應了林英、林剛、林凱這三個‘軸楞子’的要求,她的要求是——想去支援中西部建設,可以,但必須先在‘四省一市’新格局的基層中歷練幾年,吃吃苦頭,等把本事練出來才能下基層。
林英、林剛與林凱姐弟三個是知道葉知秋有多麽固執的,他們三個本以為做不通葉知秋的思想工作了,沒想到峰回路轉,葉知秋居然答應了!
有條件就有條件,只要能去支援中西部建設就成!
-------------------------------------
等姐弟三個達到葉知秋的要求,被準許去支援中西部建設時,國-家的高考制度也已經恢覆了,盛極一時的工農兵大學也被拆分開來,分成了好多個大學,以原先的學制建設新的高校。
葉知秋雖然有些心疼臨海市工農兵大學,覺得只要給臨海市工農兵大學改個名兒,未必不能將臨海市工農兵大學建設成國內頂尖的學府,但架不住很多人都瞄準了臨海市工農兵大學的專業,清大想要挖走機械系,京大想要挖走醫學系、關鍵是人家還都振振有詞,說臨海市工農兵大學的研究團隊原本就是葉知秋從他們那邊挖走的……
葉知秋都想呵呵tui這些人一臉,她當初是從這些地方挖了不少人,但也從其他地方挖了啊,工農兵大學的每一個系都是她的心血,要是沒有臨海市政與財政猛猛地往裏面砸錢,那些人也不可能有現在這麽多的成果……本著便宜別人不如便宜自己的原則,葉知秋又悄悄回了一趟臨海市,直接將面臨解體的工農兵大學給挖了個空。
覆興大學分走幾個強勁的院系,交通大學也分走幾個,蘇省打算建很多高校,每個高校都得有頂梁柱專業,葉知秋也分給幾個,還有浙省的江浙大學,葉知秋也分出去幾個院系……等到京大、清大那邊收到消息時,臨海市工農兵大學早已經人去樓空。
臨海市的市-長和書-記據說當天就被送去了市人民醫院,險些氣到中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葉知秋以滬上市為中心,以蘇省、浙省、粵省、閩省為基礎,構建出來的‘四省一市’新格局, 短期內就見了效。
葉知秋親自從臨海市引入了一批工廠與技術, 在滬上市設了廠。備考滬上市得天獨厚的資源與市場,這些工廠很快就發展了起來,短短兩年時間, 這些工廠在滬上市的盈利就已經超過了臨海市大本營,有好多個工廠已經打算將本部轉移到滬上,被臨海市的市政給攔了下來。
臨海市的市政-府心裏苦,他們原本以為接了林國棟和葉知秋的班底, 哪怕什麽都不做, 安心等著躺贏就可以, 誰能想到挖墻腳挖的最歡的人居然是葉知秋?
難道你葉部長就一點都不心疼自己的心血與成果嗎?
你這樣把臨海市給挖空了, 就不會心痛嗎?
要是葉知秋知道了這些人的吐槽,她肯定會相當淡定地回覆——不會。
一個城市的發展,主基調永遠都得是進取, 可以在保守中進取, 也可以激流勇進,但絕對不能固步自封。
在全國各地的經濟都處在停滯階段時, 臨海市的經濟如同一匹脫韁的野狗, 橫沖直撞, 獨占鰲頭, 如今雖說各地都喊出了振興經濟的口號,但真正能威脅到臨海市的有幾個?
沒有足夠的威脅, 就沒有足夠的動力。
葉知秋不想讓臨海市成為歷史中曇花一現的城市, 便主動給臨海市施加了壓力, 她不止要帶領‘四省一市’將臨海市沒有啃下來的市場全部吞下,還要染指臨海市已經啃下來的市場,給臨海市足夠的壓力,倒逼臨海市發展。
可惜啊,臨海市的市政-府是體會不到葉知秋的苦心了,他們只覺得葉知秋就是臨海市發展的最大阻礙。
在地緣位置上,臨海市緊挨著蘇省,‘四省一市’新格局簡直將刀放到了臨海市的腦門上,臨海市能不慌嗎?
大元汽車廠已經被蘇省喊去‘支援建設’了,新廠址就選在距離臨海市很近的蘇北,氣得臨海市市領導好幾天沒睡覺。
光明奶廠目前正在與閩省接洽,閩省氣候溫和多雨,制備繁盛,又多為丘陵地帶,確實比臨海市更適合養殖,光明奶廠打算將養殖業的本部搬到閩省去,只留一處乳制品加工廠在臨海市。
浙省則是瞄準了臨海市人民醫院,斥重金從臨海市人民醫院挖走了一大片的醫生,還直接從臨海市工農兵大學簽走了一大批的畢業生……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臨海市的新書-記就因為寢食難安而瘦了二十斤。
他不知道自己該咋向上面交代?難道他還能怪葉知秋不做人,拆了自己的大本營建新房?
人葉知秋已經調任了,考慮的是宏觀格局,哪怕他告狀告到中央□□怕是也不會有什麽反應,畢竟葉知秋現在的做法是犧牲臨海市來養肥‘四省一市’。
可他不能這樣坐著等死啊!
臨海市的書-記和市-長坐下來一合計,決定去滬上走走,聽聽葉知秋的建議,看葉知秋能不能再給臨海市的發展支支招。
臨海市的書-記和市-長來到滬上市的時候,葉知秋正在家裏和三個兔崽子吵架。
三個兔崽子上學上的早,哪怕是臨海市停課那幾年,三個兔崽子的學習也沒有落下,工農兵大學一辦起來,三個兔崽子立馬就被葉知秋塞進去跟著上學去了,算是工農兵大學的‘學齡前學生’。
在葉知秋和林國棟調任到臨海市之前,三個兔崽子就已經從工農兵大學畢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繼續深造。
林英學的是醫學,原本已經在臨海市人民醫院跟著實習了,後來跟著全家到了滬上,就調到了滬上市人民醫院。
林剛和林凱兄弟倆一個學的是機械學,一個學的是社會經濟學,林剛被工程院的教授介紹到了滬上交通大學任教,林凱則是去了覆興大學。
一家三個大學生,說起來多麽有面子啊!
葉知秋之前一直都以自個兒培養出三個大學生為榮,在家裏的地位直逼太皇太後,哪曾想到,最近這姐弟三個想要造反。
葉知秋也分不清楚是誰攛掇誰的,反正人家這姐弟三個一門心思打定主意要去支援中西部建設,理由更是充足,“娘,你和我爸先是搞活了臨海市,又搞活了滬上和東南沿海,咋就能把中西部給忘了呢?偉人都號召我們去支援中西部建設!都是紅太陽照耀下的天空,憑啥厚此薄彼?中西部的老百姓也得緊跟致富的步伐,把好日子過起來!”
這讓葉知秋怎麽說?她要是攔著不讓這姐弟三個去支援中西部建設,那不就成了政治不正確?
萬一這話傳到別人耳朵裏,別人會怎麽看她?
你堂堂一個中央財政部的副部長,思想覺悟就那麽低呢?還是說你本來就帶著地域歧視,看不起中西部?
天地良心,葉知秋並沒有半點看不起中西部的意思,她只是覺得飯得一口一口吃,人得一點一點胖,唯有先將東南沿海富起來,才能帶動華北平原,然後是黃土高原,再然後才是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海拔變高的過程裏,發展速度就得實時地降一降。
並不是主觀地偏向於哪一個地域,而是發展使然,綜合交通、人口流動等各項指標,才能確定哪裏最適合發展,哪裏次之,而非追求絕對的公平。
成年人都知道,這世上從來都沒有絕對的公平。出生就是不公平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生來就在羅馬住著高樓大廈,眾生平等,有人吃肉自然有東西被吃,終點也是不平等的,有人風光大葬,有人連草席裹屍都是奢望。
但先天不足,就真的決定了後天翻身無望嗎?不是。
總得有人去放手一搏,世上總有改命之人,再細密的漁網都會有漏網之魚。
如果要去支援中西部建設的不是林英、林剛和林凱,而是熱血青年甲乙丙,葉知秋肯定會鼓勵大家投身於中西部建設中去,可現在要去的偏偏就是林英、林剛和林凱,葉知秋不是聖人,她舍不得三個孩子去吃苦。
留在滬上好好發展多好呢?
眼看葉知秋同三個孩子都鬧到有些僵了,林國棟關鍵時刻當起了潤滑劑,他勸葉知秋,“你和三個孩子較什麽勁兒?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和活法,三個孩子願意去投身於中西部建設,那就讓他們去!姐弟三個搭伴兒去,你在那邊也能說得上話,請地方上多忙看著一些,別出事,讓他們去追逐自個兒的夢去。”
“咱倆不也是從一個小縣城出來的麽?你現在都是副部級的領導了,他們也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我們做父母的,應當做他們的後盾、靠山,而非領路人。咱倆加起來不到兩百五十斤,把這麽大一片地方的經濟都給搞活了,他們肯定比咱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嘛!”
“就算再不濟,咱倆也能在背後給他們一些指點,幫他們解決一些問題。就放手讓他們去闖吧,發展完東南沿海後,必然得走中西部這一步棋。咱們倆肯定不會再被派去中西部了,總得把手裏的接力棒交到他們手中去。”
“咱家三個孩子雖然沒碰過這些,但有你言傳身教,他們跟著耳濡目染了這麽多年,肯定比其他人要懂得多。我知道你擔心他們姐弟三個吃苦,但年輕人不吃點苦,怎麽長大?吃苦就吃苦吧。你之前不還是咱們生產隊上最厲害的種地人?種地多苦啊,他們去中西部搞發展,再苦還能比種地苦?”
葉知秋聽著林國棟說的這一番看似很有道理的話,心裏翻了個大白眼,心道:“要不是我從後世穿過來,及時給你補好了身體虧空,你都活不過那年冬天,還想著當副縣-長、縣-長、書-記、市-長?想啥呢!”
不過這話她沒有說,說出來也不會有人信。
她給自己做了充足的心理建設,回頭才有條件地答應了林英、林剛、林凱這三個‘軸楞子’的要求,她的要求是——想去支援中西部建設,可以,但必須先在‘四省一市’新格局的基層中歷練幾年,吃吃苦頭,等把本事練出來才能下基層。
林英、林剛與林凱姐弟三個是知道葉知秋有多麽固執的,他們三個本以為做不通葉知秋的思想工作了,沒想到峰回路轉,葉知秋居然答應了!
有條件就有條件,只要能去支援中西部建設就成!
-------------------------------------
等姐弟三個達到葉知秋的要求,被準許去支援中西部建設時,國-家的高考制度也已經恢覆了,盛極一時的工農兵大學也被拆分開來,分成了好多個大學,以原先的學制建設新的高校。
葉知秋雖然有些心疼臨海市工農兵大學,覺得只要給臨海市工農兵大學改個名兒,未必不能將臨海市工農兵大學建設成國內頂尖的學府,但架不住很多人都瞄準了臨海市工農兵大學的專業,清大想要挖走機械系,京大想要挖走醫學系、關鍵是人家還都振振有詞,說臨海市工農兵大學的研究團隊原本就是葉知秋從他們那邊挖走的……
葉知秋都想呵呵tui這些人一臉,她當初是從這些地方挖了不少人,但也從其他地方挖了啊,工農兵大學的每一個系都是她的心血,要是沒有臨海市政與財政猛猛地往裏面砸錢,那些人也不可能有現在這麽多的成果……本著便宜別人不如便宜自己的原則,葉知秋又悄悄回了一趟臨海市,直接將面臨解體的工農兵大學給挖了個空。
覆興大學分走幾個強勁的院系,交通大學也分走幾個,蘇省打算建很多高校,每個高校都得有頂梁柱專業,葉知秋也分給幾個,還有浙省的江浙大學,葉知秋也分出去幾個院系……等到京大、清大那邊收到消息時,臨海市工農兵大學早已經人去樓空。
臨海市的市-長和書-記據說當天就被送去了市人民醫院,險些氣到中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