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關燈
小
中
大
沒想到回京路上卻遇到點小意外。
戊陽城和京城之間有個大渡口,通南接北。謝則安和趙崇昭經過時發現碼頭附近停靠著十數艘客船,船上的人正陸陸續續地往下搬東西。其中大部分人衣衫襤褸,不像是來做買賣或者游歷的。
謝則安和趙崇昭對視一眼,謝則安示意趙崇昭和護衛留在原處,自己上前去和下船的人套近乎。問了幾人,對方都說“東家是大善人,帶我們來這邊定居……”,更多的情況對方卻不願說了,據說是東家說過要三緘其口。
謝則安換了種問法:“你們東家也在?”
對方點點頭,指了指離他們最遠的一艘客船。那艘客船船首有個中年人負手而立,看著從人搬運船中的貨物和行李。
謝則安眉頭跳了跳,去和趙崇昭說起這情況。
趙崇昭想了想,說道:“我們去會會他們的東家吧。”
謝則安覺得有點不妥。不過轉念一想,他們這模樣、這打扮,不過是個弱冠少年而已,壓根沒多少人會註意。
謝則安點點頭,領著趙崇昭朝那艘船走去。
那位中年人見他們直直地沖著自己來,又十分面生,不由皺起眉頭。謝則安覺得他們兩個人不起眼,在別人看來卻不是那樣。趙崇昭從小養尊處優,身上自有中難掩的貴氣;謝則安自己又眉目清俊,氣度不凡,怎麽看都不是平凡之輩。
中年人頓了頓,親自迎下船來:“兩位官人好!”
謝則安和趙崇昭一楞,面面相覷。仔細觀察中年人的表情發現對方沒多少惶恐後,謝則安才放下心來。這人大抵是以為他們是官宦子弟吧?
謝則安說:“冒昧打擾了。”
中年人搖搖頭,表示自己並不在意。
趙崇昭開門見山地問:“你們怎麽這麽晚搬東西?”
中年人說:“我在這邊購了點田,帶著佃戶們搬過來。這事不能過於招搖,只能連夜進行。兩位官人莫要見怪,我們很快就好。”
趙崇昭擰起眉:“你這樣帶著人搬走,原來的田地怎麽辦?”
趙崇昭的語氣讓中年人警惕起來。他含含糊糊地說:“他們都是沒有地的,至於我的地當然已經轉手給別人,手續都是正正經經地辦了的,絕對不是棄耕。”
趙崇昭問:“好好地怎麽要搬?”
中年人說:“手裏攢了點錢,總想過得更好嘛。我家中有兒子快要入學,我想離京城近一點,送他去個好學堂,盼著他將來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中年人這番話說得合情合理,而且還頗為動情,趙崇昭聽了後微微頷首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句話是謝則安對趙崇昭說過的,他聽後記得清楚,這會兒也是有感而發。中年人卻沒有聽過這話,這麽簡單的七個字,卻莫名地讓他眼眶發澀。可憐天下父母心啊!要不是有人過不下去了,跪在他家門前要把兒女賣到他家當奴隸,他也不會狠下決心帶上失地的農戶舉家搬走。
要是日子還過得下去,誰願意把自己的兒女發賣為奴?實在是吃不上飯了!
當然,他能這麽做是因為這兒的知州是他好友,願意替他周旋,把他一家和這批農戶的戶籍挪過來。盡管這樣,他還是把自己的田地半賣半送才得以從那邊脫身。
不過狠狠割下這一刀,總比繼續留在那兒一點點被盤剝所有的錢財和土地好。這邊臨近京城,官員差吏即使想撈油水搞政績,總歸不敢鬧出太大的動靜。在那邊山高皇帝遠,難捱啊……
這些內情,中年人只字不敢在外人面前提。
聽說他們那邊的上一任知州如今在京城當了大官,置宅購田,十分威風,要是貿貿然向別人說出這些事,誰知道會迎來什麽樣的報覆?中年人不敢賭,他是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任何一個官員都能用一只小指頭摁死他。
謝則安一直關註著中年人的表情。見中年人聽到那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後明顯變了臉色,苦了笑容,心頭一跳,直覺覺得其中必有內情。想到這人帶來的佃戶都閉口不提搬來的原因,謝則安皺了皺眉。
他露出些許笑意,和氣地問:“你們是從哪兒搬來的?”
中年人知道這個是瞞不過去的,所以據實以告:“我們是從曲堰那邊來的。”
謝則安記憶力極佳:“哦,曲堰嗎?曲堰的話,幾個月前你們的前任知州杜綰剛從那邊調來京城吧?”
中年人心中一凜,暗暗揣測起謝則安和趙崇昭的來歷來。年紀極輕,又能隨口直呼杜綰的名字,這兩人會是誰?摸不透謝則安兩人的身份和立場,他只能簡單應道:“是的,官人。”
謝則安一看便知中年人起了戒心,未在多言。他的人手畢竟太少,做不到每個地方都安插好人,整張情報網難免有“局部失靈”的時候。曲堰那邊的情況他並不了解,只能暗暗記住這樁事準備回頭再派人去了解了解。
謝則安向趙崇昭提議:“時候不早了,我們先回去吧。”
趙崇昭點點頭。雖然他也覺得此事有點蹊蹺,卻也不想鬧出“夜出不歸”的事兒。出來溜達是一回事,“夜不歸宿”問題可就大了,明天他非給禦史臺的唾沫淹死不可。
兩人和中年人告別,打馬歸京。
中年人目送他們離開,正要轉身離開,忽然見到趙崇昭帶著的護衛腰間佩劍的紋理極不尋常。他暗記在心,回到船上叫人把紙筆送上來,畫在紙上揣進兜裏。搬入新宅後已經快到宵禁時分,中年人趁著最後一刻鐘去拜訪身為知州的好友。
一見面,他便掏出自己畫出來的紋理問:“你認識這個嗎?”
知州接過一看,面色凜然:“你在哪裏見到的?”
中年人細細地把自己和謝則安兩人的接觸說了出來。
知州聽完後說:“這紋理只有宮中禁衛的佩劍才能用,也就是說你遇到的很可能是宮中來的人。從你的描述來看,你算是幸運了……”
中年人說:“他們到底是誰?”
知州說:“那位比較高大,說出‘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很有可能是當今天子。而另一位,應該是謝三郎。”
中年人從前離京城遠,並不知道“謝三郎”代表什麽含義。他說道:“那我被他們碰上了,到底是福是禍?”
知州一看便知他沒聽說過“謝三郎”三個字。他說道:“謝衡謝則安,你應該聽過吧?”
中年人點頭。經史註解那些他看不懂,更不了解那些東西對士林的影響,但他家中有孩子,對《三字經》《聲律啟蒙》還是頗為熟悉的。更別說前頭還有這位駙馬為公主刊行的曲譜、詩集、文集,還有他發明的許多小玩意兒。要說這幾年出生、這幾年成長起來的孩子對誰最崇拜的話,那肯定是這位“謝衡”——不管是學東西還是吃喝玩樂,都脫不開這人的“指引”!
天底下就是有這麽一種人,幹什麽都比別人做得好,想不服氣都不行!
瞧瞧,你連玩都玩不過人家,怎麽好意思不努力啊?
中年人一點完頭,忽然明白了好友的意思:“你是說他就是你口裏的‘謝三郎’?”
知州說:“對,就是他。”
中年人不敢置信:“他也太小了。”
知州說:“他十六歲就中了狀元,當然年輕。只盼著他真的是謝三郎,要是跟陛下出來的是別人,你我都危險了。”
中年人微訝:“你對那位謝三郎似乎非常推崇?”
知州說:“謝三郎和其他人不一樣,他年紀雖輕,但頗得陛下信任。朝中的徐丞相、姚參政都是他的老師,他明明可以輕而易舉地青雲直上,卻因為與他們的政見不一致而出任閑職好幾年。今年才當上‘權尚書’……”
中年人聽傻了。什麽叫今年才當上“權尚書”?那位謝三郎頂了天也才二十歲吧?二十歲的尚書還能叫“才”?難道要二十歲官居一品、封侯拜相才不算委屈了他?
知州絲毫不覺得自己剛才的話說得多像腦殘粉,他認真地說:“你我都知道遠離京城的地方百姓的日子都過成了什麽樣兒。若不是謝三郎目前勢弱,能把這些事告知他是最好的。怕只怕他知曉後以卵擊石,直接與新黨對上。”說完他又補了一句,“你不知道,他是我們心中的希望啊。”
中年人:“……”
看來自己這好友果然對謝三郎十分推崇。
中年人認真地問:“那我們暫時按兵不動?”
知州說:“你是從曲堰那邊過來的,對那邊的情況最清楚。”他指了指桌上那幅紋理圖,對好友建議,“你最擅丹青,這段時間可以著手畫一批流民圖,將來有機會的話我們再將它獻給陛下,讓陛下了解青苗法之害。”
中年人說:“好!”
知州再看了眼那幅圖,又忍不住感嘆:“這種畫法還是謝三郎想出來的!雖然失了幾分意境,看起來卻更真實,簡直栩栩如生啊。”
中年人:“……”
他感受到了好友對謝三郎深深的愛。
很深很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戊陽城和京城之間有個大渡口,通南接北。謝則安和趙崇昭經過時發現碼頭附近停靠著十數艘客船,船上的人正陸陸續續地往下搬東西。其中大部分人衣衫襤褸,不像是來做買賣或者游歷的。
謝則安和趙崇昭對視一眼,謝則安示意趙崇昭和護衛留在原處,自己上前去和下船的人套近乎。問了幾人,對方都說“東家是大善人,帶我們來這邊定居……”,更多的情況對方卻不願說了,據說是東家說過要三緘其口。
謝則安換了種問法:“你們東家也在?”
對方點點頭,指了指離他們最遠的一艘客船。那艘客船船首有個中年人負手而立,看著從人搬運船中的貨物和行李。
謝則安眉頭跳了跳,去和趙崇昭說起這情況。
趙崇昭想了想,說道:“我們去會會他們的東家吧。”
謝則安覺得有點不妥。不過轉念一想,他們這模樣、這打扮,不過是個弱冠少年而已,壓根沒多少人會註意。
謝則安點點頭,領著趙崇昭朝那艘船走去。
那位中年人見他們直直地沖著自己來,又十分面生,不由皺起眉頭。謝則安覺得他們兩個人不起眼,在別人看來卻不是那樣。趙崇昭從小養尊處優,身上自有中難掩的貴氣;謝則安自己又眉目清俊,氣度不凡,怎麽看都不是平凡之輩。
中年人頓了頓,親自迎下船來:“兩位官人好!”
謝則安和趙崇昭一楞,面面相覷。仔細觀察中年人的表情發現對方沒多少惶恐後,謝則安才放下心來。這人大抵是以為他們是官宦子弟吧?
謝則安說:“冒昧打擾了。”
中年人搖搖頭,表示自己並不在意。
趙崇昭開門見山地問:“你們怎麽這麽晚搬東西?”
中年人說:“我在這邊購了點田,帶著佃戶們搬過來。這事不能過於招搖,只能連夜進行。兩位官人莫要見怪,我們很快就好。”
趙崇昭擰起眉:“你這樣帶著人搬走,原來的田地怎麽辦?”
趙崇昭的語氣讓中年人警惕起來。他含含糊糊地說:“他們都是沒有地的,至於我的地當然已經轉手給別人,手續都是正正經經地辦了的,絕對不是棄耕。”
趙崇昭問:“好好地怎麽要搬?”
中年人說:“手裏攢了點錢,總想過得更好嘛。我家中有兒子快要入學,我想離京城近一點,送他去個好學堂,盼著他將來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中年人這番話說得合情合理,而且還頗為動情,趙崇昭聽了後微微頷首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句話是謝則安對趙崇昭說過的,他聽後記得清楚,這會兒也是有感而發。中年人卻沒有聽過這話,這麽簡單的七個字,卻莫名地讓他眼眶發澀。可憐天下父母心啊!要不是有人過不下去了,跪在他家門前要把兒女賣到他家當奴隸,他也不會狠下決心帶上失地的農戶舉家搬走。
要是日子還過得下去,誰願意把自己的兒女發賣為奴?實在是吃不上飯了!
當然,他能這麽做是因為這兒的知州是他好友,願意替他周旋,把他一家和這批農戶的戶籍挪過來。盡管這樣,他還是把自己的田地半賣半送才得以從那邊脫身。
不過狠狠割下這一刀,總比繼續留在那兒一點點被盤剝所有的錢財和土地好。這邊臨近京城,官員差吏即使想撈油水搞政績,總歸不敢鬧出太大的動靜。在那邊山高皇帝遠,難捱啊……
這些內情,中年人只字不敢在外人面前提。
聽說他們那邊的上一任知州如今在京城當了大官,置宅購田,十分威風,要是貿貿然向別人說出這些事,誰知道會迎來什麽樣的報覆?中年人不敢賭,他是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任何一個官員都能用一只小指頭摁死他。
謝則安一直關註著中年人的表情。見中年人聽到那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後明顯變了臉色,苦了笑容,心頭一跳,直覺覺得其中必有內情。想到這人帶來的佃戶都閉口不提搬來的原因,謝則安皺了皺眉。
他露出些許笑意,和氣地問:“你們是從哪兒搬來的?”
中年人知道這個是瞞不過去的,所以據實以告:“我們是從曲堰那邊來的。”
謝則安記憶力極佳:“哦,曲堰嗎?曲堰的話,幾個月前你們的前任知州杜綰剛從那邊調來京城吧?”
中年人心中一凜,暗暗揣測起謝則安和趙崇昭的來歷來。年紀極輕,又能隨口直呼杜綰的名字,這兩人會是誰?摸不透謝則安兩人的身份和立場,他只能簡單應道:“是的,官人。”
謝則安一看便知中年人起了戒心,未在多言。他的人手畢竟太少,做不到每個地方都安插好人,整張情報網難免有“局部失靈”的時候。曲堰那邊的情況他並不了解,只能暗暗記住這樁事準備回頭再派人去了解了解。
謝則安向趙崇昭提議:“時候不早了,我們先回去吧。”
趙崇昭點點頭。雖然他也覺得此事有點蹊蹺,卻也不想鬧出“夜出不歸”的事兒。出來溜達是一回事,“夜不歸宿”問題可就大了,明天他非給禦史臺的唾沫淹死不可。
兩人和中年人告別,打馬歸京。
中年人目送他們離開,正要轉身離開,忽然見到趙崇昭帶著的護衛腰間佩劍的紋理極不尋常。他暗記在心,回到船上叫人把紙筆送上來,畫在紙上揣進兜裏。搬入新宅後已經快到宵禁時分,中年人趁著最後一刻鐘去拜訪身為知州的好友。
一見面,他便掏出自己畫出來的紋理問:“你認識這個嗎?”
知州接過一看,面色凜然:“你在哪裏見到的?”
中年人細細地把自己和謝則安兩人的接觸說了出來。
知州聽完後說:“這紋理只有宮中禁衛的佩劍才能用,也就是說你遇到的很可能是宮中來的人。從你的描述來看,你算是幸運了……”
中年人說:“他們到底是誰?”
知州說:“那位比較高大,說出‘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很有可能是當今天子。而另一位,應該是謝三郎。”
中年人從前離京城遠,並不知道“謝三郎”代表什麽含義。他說道:“那我被他們碰上了,到底是福是禍?”
知州一看便知他沒聽說過“謝三郎”三個字。他說道:“謝衡謝則安,你應該聽過吧?”
中年人點頭。經史註解那些他看不懂,更不了解那些東西對士林的影響,但他家中有孩子,對《三字經》《聲律啟蒙》還是頗為熟悉的。更別說前頭還有這位駙馬為公主刊行的曲譜、詩集、文集,還有他發明的許多小玩意兒。要說這幾年出生、這幾年成長起來的孩子對誰最崇拜的話,那肯定是這位“謝衡”——不管是學東西還是吃喝玩樂,都脫不開這人的“指引”!
天底下就是有這麽一種人,幹什麽都比別人做得好,想不服氣都不行!
瞧瞧,你連玩都玩不過人家,怎麽好意思不努力啊?
中年人一點完頭,忽然明白了好友的意思:“你是說他就是你口裏的‘謝三郎’?”
知州說:“對,就是他。”
中年人不敢置信:“他也太小了。”
知州說:“他十六歲就中了狀元,當然年輕。只盼著他真的是謝三郎,要是跟陛下出來的是別人,你我都危險了。”
中年人微訝:“你對那位謝三郎似乎非常推崇?”
知州說:“謝三郎和其他人不一樣,他年紀雖輕,但頗得陛下信任。朝中的徐丞相、姚參政都是他的老師,他明明可以輕而易舉地青雲直上,卻因為與他們的政見不一致而出任閑職好幾年。今年才當上‘權尚書’……”
中年人聽傻了。什麽叫今年才當上“權尚書”?那位謝三郎頂了天也才二十歲吧?二十歲的尚書還能叫“才”?難道要二十歲官居一品、封侯拜相才不算委屈了他?
知州絲毫不覺得自己剛才的話說得多像腦殘粉,他認真地說:“你我都知道遠離京城的地方百姓的日子都過成了什麽樣兒。若不是謝三郎目前勢弱,能把這些事告知他是最好的。怕只怕他知曉後以卵擊石,直接與新黨對上。”說完他又補了一句,“你不知道,他是我們心中的希望啊。”
中年人:“……”
看來自己這好友果然對謝三郎十分推崇。
中年人認真地問:“那我們暫時按兵不動?”
知州說:“你是從曲堰那邊過來的,對那邊的情況最清楚。”他指了指桌上那幅紋理圖,對好友建議,“你最擅丹青,這段時間可以著手畫一批流民圖,將來有機會的話我們再將它獻給陛下,讓陛下了解青苗法之害。”
中年人說:“好!”
知州再看了眼那幅圖,又忍不住感嘆:“這種畫法還是謝三郎想出來的!雖然失了幾分意境,看起來卻更真實,簡直栩栩如生啊。”
中年人:“……”
他感受到了好友對謝三郎深深的愛。
很深很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