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你是什麽人? (1)
關燈
小
中
大
雨還在下,落個不停,李初回了城,卻不想回宮,可她渾身都濕透了,裴觀請李初回他的小破屋去。
家徒四壁依然是家徒四壁,這麽多年不在洛陽,不曾歸家,裴觀家中到處都是塵埃,不過裴觀往隔壁鄰居家去借了姜來,趕緊的為李初煮了熱乎乎的姜湯,衛因急急地為李初拿來衣裳,讓李初換上。
李初好像累極了,換好衣裳就那樣坐在窗前,雙手環抱雙腿,頭靠著墻似在休息,又似在望著雨落不停。
“姜湯做好了,公主快喝下,莫染了風寒。”裴觀將做好熱乎乎的姜湯端進來,勸李初服下,李初聽到聲音擡頭看他一眼,端起一飲而盡,接著又恢覆本來的姿態,不發一言。
從來沒有見過李初這般模樣,引得衛因心裏直發毛,還是青蕪小聲地同裴觀道:“裴先生,你勸勸公主。”
這樣的李初沒有人敢勸,只能寄希望於裴觀。
“你們先去休息一下,公主,就讓她一個人靜靜。”李初心裏比誰都清楚逝者已矣,此時此刻的李初並不想被人打擾,像他們這些外人不需要說任何的語言,只要安安靜靜的呆著就夠了。
衛因是不放心的,結果被青蕪和慈心拖了出去,她們可不敢在這個時候進去和李初說什麽,可是又擔心李初會做什麽傻事,一直的守在外頭,現在有裴觀在,就讓裴觀陪著他們公主挺好的。
裴觀確實不勸,他只是陪著李初坐在一旁,從天明坐到天黑,從大雨傾盆到小雨零星落下再到雨停。
李初也終於動了,“今日多謝裴先生了。”
道一聲謝,李初起身頭也不回的回宮去了,裴觀連一句不用謝都來不及說出口,人已經走遠,但,裴觀朝她漸行漸遠的身影道:“不必謝我。”
李弘下葬,洛陽宮中的氣氛一直都顯得壓抑,最後李治提出要回長安,長安,是該回去了。
李初沒有異議,而裴氏尋了一個機會,親自給李初送來幾樣東西。
“這是太子在時日常所寫的手紮,我想妹妹比我更需要。”兄妹情深,李初和李弘相互之間的感情,裴氏一直都看在眼裏,明了李初的悲痛,相對天下人來說,李弘是太子,是國家的希望,對於李初,那僅僅只是哥哥,是兄長,純粹而灼熱。
李初沒有想到李弘還有寫手紮的習慣,可是裴氏將這些都給了她,那裴氏怎麽辦?
“嫂嫂將哥哥的手紮都給了我,那嫂嫂怎麽辦?”東西都給了她,裴氏想李弘的時候能做什麽?
“我有太子送我的禮物,有那些東西陪著我夠了,手紮之中的內容,想來對妹妹更有用一些。太子沒有做到的事,一直都很感謝妹妹為他做到了,所以他這一生雖然短暫,卻為有妹妹這樣一個願意為他付出的公主而歡喜。”裴氏輕聲地道來,她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在他的心裏究竟什麽最重要。
李初悲痛不能自己,這不是李弘真正想要看到的。
“長安,我就不回去了,往後都在洛陽,守著這裏,陪著太子。”裴氏的另一個打算不怕告訴李初,李初微微頓住了,“哥哥不會希望你這一生為他而付出所有,你可以,可以有更好的人生的。”
裴氏搖了搖頭,“嫁給太子,我得到尊敬,愛護,再是別的人都不如太子,我會想著太子的,與其變得面目全非,不如從一開始就不要讓自己陷入泥濘中。就這樣全心全意的想著太子,安安靜靜的渡過餘生,旁人不懂,妹妹想是明了的。”
有些事,不說是不說,可是裴氏相信她的心思能瞞得過別的人,卻瞞不過李初,李初,會懂她的感情的。
“只要嫂嫂歡喜就好,在李家,嫂嫂不管想要什麽都可以的。”就算李弘和裴氏無子,那又如何,有一個追封為皇帝的丈夫,裴氏此生都將是李家所敬仰的人。她在李家一日,誰都不敢對她不敬。
李初接過裴氏送來的小盒子裝的東西,裏面都是李弘的手紮,送走裴氏,走在回長安的路上,李初將李弘的所有手紮都看完了,也才知道在李弘的心裏,他是明白李治的打算的,天下江山總要人撐起來的,他的身體不能支撐他做到李治的希望,李初可以,而一切只需要他給李初絕對的信任。
李治將自己所有的一切,讓李初去做的事,全都一一給李弘講得清清楚,一絲都沒有瞞過李弘,所以李弘在手紮裏記下李治說的所有話,時時刻刻的也在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初心,不能忘記李初眼下做的再多,都是為了誰。
大唐江山,天下太平,這是他們身為大唐的皇族應該做的事,他要時刻的記住,永遠都不能失了自己的本心。
李弘,至死都沒有懷疑過李初半分,他對李初的擔心,僅僅是限於李初太過鋒芒畢露,是否會為她自己招來禍事,修渠引水開荒,雖然看似是利於天下,利於百姓之事,未必見得就合乎世族,李弘勸李初的話,都在給李初寫的信裏提到過。
蕭太後:“李弘不負你一番掏心掏肺的對待。”
呂太後:“所以,以真心待人,群主你對得起李弘,天命所定,不是你能改變的,你再難過傷心,這個坎總要過去。”
她們一直都不敢勸李初,李初哭也罷,淋雨也好,都是李初的宣洩,哭出來,宣洩出來總是比藏在心裏要好得多的,她們都懂得這個道理,也希望李初可以堅強一些的撐過去。
李初看完李弘所有的手紮,朝她們應了一聲,她只是想再念著李弘一些,不想他才去了,一個個人都把他給忘了。
可是,李弘不在,總是有太多的人急於抹去關於他的一切,太子人選總是要換的,抵達長安後,朝臣上折請再立太子,李治在宣政殿內久久不言,武媚娘勸道:“太子不定,徒起爭端,陛下。”
“請天皇早立太子,以安天下人心。”天皇,天後,去歲時,李治和武媚娘稱雙聖,避諱祖宗,進為天皇天後,眼下的朝臣,皆以如此而稱之。
李治明白,可至於此,有些事是要定下了,拖不得。
哪怕他覺得就李弘不在了,卻也依然在他的眼前,就在他的面前,恭敬的朝他行禮,可是,逝者終去了,他再是不舍,再是不願意接受,終也只能接受。
“依你們所見,以立何人為太子?”李治開了口,臣子們都暗松一口氣,接話就好,只要李治接話,他們心中的大石就算落下了一半。
“依長依嫡,自然是沛王賢。”不錯,李賢現在成了李治和武媚娘的長子了,太子之位,李賢是最好的人選。
李治的手動了動,最終道:“好,不日舉行冊封大典。”
終究,這句話說了出口,太子,國之儲君,總是要定下的。
李治最是了解自己的兒子了,相比之下,李賢遠非李顯和李旦可比,李賢,只要胸襟能夠開廣一些,李治心中的大石就算是放下了,所以接下來要如何教導李賢,李治思量著。
得李治松下這話,確定立李賢為太子,所有臣子都松了一口氣,真是太好了,終於答應下,沒有再一味的沈浸在死去的孝敬皇帝的悲痛中,皇帝始終是皇帝,這樣很好。
武媚娘看向李治,待臣子都退去後,武媚娘問道:“陛下以為賢兒會是合適的太子人選嗎?”
“看看。”李治沒有說是不是,只是想要看看,看看之後才能下定論。
“是!”武媚娘明了李治的想法,無論合適或是不合適,現在都是李賢上位的最好時機,他是李治和武媚娘如今的長子,以長以嫡,只要李賢不曾犯下什麽大錯,他就是最合適的太子人選。
而李初在得知不日李賢將被冊封為太子時,只道一聲知道了。
此時的李賢是歡喜的吧,只是不知道相較於李弘的死,他終於如願以償的成為太子,哪一樣更重?
心中存有疑惑,李初卻不會同任何人問起。
而李治喚了李初過去,父女二人卻不發一言,但,他們都在李弘的靈位前坐了一夜。
天明時,李初道:“國之大事,容不得兒女情長,父親是皇帝,擔著天下,為了天下,能舍了自己,就沒有什麽是父親所不能舍的,哥哥,很清楚父親念著他,想著他,我們把哥哥放在心裏就夠了,旁人記得或是不記得哥哥,無人會在意。”
至少李弘是不會在意的,當太子的這些年,李弘的名聲不算太顯,他僅僅是做著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本份應該要做的事,天下臣子有多少人記得他,在他的心裏都比不上自家人對他的記掛。
“賢兒若為太子,往日你……”李治往日看重李弘不假,最最掛心的何嘗不是李初,往日的李初處處的壓著李賢,現在李賢成為太子,依李賢的性子……
“父親,你是小看我,還是小看賢兒?平日再壓著賢兒的原因,等賢兒成為太子後他就會明白的,若是他不能明白,我也總會讓他明白的,你放心。從前哥哥在時如何,往後我還會如何。”李初不想讓李治過於憂心她,這些事她會處理好的,李治可以放心。
李治凝望著李初,李初道:“我往後會不離父親母親左右,有些事,有過一回就夠了,我不想再來第二次,各地修渠引水開荒之事,有了這些年教出的班底,可以放手讓他們去做了。”
話,不用李治開口,李初已經開始避之鋒芒了。
李賢終不是李弘,李弘的身體不好,許多的事李初要幫他去做,可是李賢,李初不能幫得太多,否則落在李賢的眼裏就是李初想和他奪權,想要他當不成太子。
那一個從來沒有被李初認可過,願意讓他放開的去做事的人,不會相信李初願意幫他。
所以,李初早就擺正好自己的態度。
李治道:“初兒不必如此的。”
是的,李治並不想委屈李初,尤其李初現在做的樁樁大事都是為了大唐,為了讓大唐更好,不管是誰成為了太子,都不應該因此而攔下李初的腳步。
“父親,那是大唐的太子,將來會是承繼大唐江山的人,就如同哥哥,我們處處都為哥哥著想,今日亦不過是站在同樣的角度為同樣的太子著想罷了,父親,不要覺得我有什麽委屈的,你的女兒不是沒有胸襟氣度遠見的人。”
是的啊,李初看得長遠,對於不同的兄弟,就要有不同的相處方式,在朝事,國之大事上,也是同樣是要不同的對待的。
李治一直以來最最放心的就是李初立場分明,作為一個政客,李初是合格的,因為她時時的記住自己的身份,也從來都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初心,為了同樣的初心,她可以去做任何的事。
“好。”委屈,其實誰人不委屈呢,這樣的天下,誰又能做到都不委屈,但是身在皇家,處於天下權力的中心,這些委屈不管多不願意,總是要吞下,連說都不能說出口。
“父親心疼我,我都知道,但真的不必,只要我們大唐的江山穩,我就沒有什麽好委屈的,父親不要小看了我。”
李初不是一個願意受委屈的人,她做得那麽多,僅僅是為了將來哪怕李治和武媚娘都不為她撐腰了,她依然可以讓自己過得很好。
“在長安就好好休息,賢兒,我們應該不要小看了他。”李治輕聲地說,不管曾經的李賢有著一顆什麽樣的心,但是成為太子,就得有一顆海納百川的心,就算李賢現在不曾擁有,將來也一定要擁有。
能夠容人之心,尤其要容得下有用之人,李初就是有用之人,更是難得的能人。
李初從宣政殿出來,宣太後:“李賢啊,沒有想到竟然終是他成為了太子。”
李初:“這個太子之位,怕是難坐。”
呂太後:“是啊,太子的權力,天後的權力,一個太子和天後爭權,李賢不是李弘,不懂藏拙,那麽有些事也就可想而知了。”
看吧,不需要別人說什麽,就憑對武媚娘的了解,還有眼下的局勢,她們就明了,李賢就算成為太子,終究不容易坐穩這個太子之位。
“沛王。”李初準備回紫宸殿去,半路上正好碰到李賢,聽到宮人見禮,李賢顯得意氣風發,昂頭挺胸的走來,在看到停下來的李初時,李賢想起了什麽,連忙低下了頭,恭敬地道:“姐姐。”
“恭喜了。”李初道一聲恭喜,神情平淡,不怒也不喜,好像只是道著再平常不過的話。
李賢連忙地道:“姐姐別這麽說。往後還請姐姐多多指點。”
這樣的姿態難得一見,李初道:“賢兒,不管你認為我是用什麽樣的心和你說起眼下的這番話,我僅是想告訴你,內斂行事,厚積薄發,虛懷若谷,才能相安無事。”
李賢一聽擰緊了眉頭,李初道:“話,我只會說此一次,我明白你並不想聽到這樣的話,可是,希望你能聽得進去。”
只要李賢不曾鋒芒畢露,那麽一切都會好說。
這些年武媚娘一步一步的往上,越發的顯露出她的強勢,長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武媚娘握住手中的權力是不會允許旁人輕易的染指的,李賢如果以為自己成為太子,一切都將是他的,有他吃苦頭的時候。
“姐姐,我不是哥哥,不像哥哥一樣身體不好,更不會事事依賴於姐姐。”李賢大聲地喊出此話,李初一下子站住了,看向李初道:“你以為我和你說這些話是擔心你奪我的權,讓我做不成我一直在做的事?”
李賢驚覺失言,連忙地解釋,“我沒有這個意思,姐姐不要誤會。”
李初無意追問到底,有些事只要李賢自己心裏明白就好。
“最好是沒有的,若是有,第一個容不下你的人定然不是我。”李初不需要容不下李賢,只要李賢自己可以把太子的位子坐穩了,李初就要幫他向李家的列祖列宗上幾柱高香,多虧他們保佑。
李賢擰緊了眉頭,“姐姐就這麽不高興我成為太子嗎?”
冷聲地質問著,顯露出的是他的不滿,李初望著李賢問道:“在你看來,我和你說這樣一番話就是不滿於你成為太子,而不是諫言,對於太子的諫言?因為我想讓你能夠做好這個太子?”
反問的一句話,引得李賢一僵,他確實沒有想過有此可能。
李初道:“太子,不管是你們誰來當,結果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我早就告訴過你我的底線,只要不曾做出骨肉相爭的事,你想爭太子之位是為了什麽我清楚得很,更不會覺得有什麽奇怪的。而你將成為太子,這是父親和朝臣一起定下的,我不會,也絕不可能對此有什麽不滿。”
李賢是有多小看李初,竟然認為李初不想讓他成為太子。
太子這個位子從來不是李初想與不想而決定的,而都是她的兄弟成為太子,誰成為太子對於李初來說都一樣。
是,李初是想處處壓著李賢,難道不是因為李賢一直鋒芒太露?
一個不懂得內斂的人,終會成為眾矢之的,李賢先前一直都為了這件事和李初鬧,認定李初容不下他,到了如今竟然還是這樣的認為,李初在想了,她是否應該反省一下?
她一向表述得有問題?還是和李賢的頻道差得太遠了,以至於李賢完全不能明白她的用意?
“姐姐不會不滿最好。”李賢要的就是李初不會因此而不滿,暗松一口氣,沖李初道:“姐姐要是沒有別的事,我去見父親了。”
和李初在一起說話,李賢總是有很大的壓力,尤其李初現在說出的一番話,聽在李賢的耳朵裏,總讓他不安。
“去吧。”李初沒有要攔下李賢的意思,蕭太後道:“群主你又是何必呢,你的話聽在李賢的耳朵裏就像他問出的話一樣,他就是認為你是不想讓他成為太子,壓根不懂你的深意。自古以來的太子,有幾個是能順利登上皇位的,當太子的人,比起從前面對的朝臣,還有兄弟給的壓力外,李賢更要面對武後和李治,武後,這可不是什麽心慈手軟的人。”
李初:“該提醒的提醒了,他若是一直聽不進去,有什麽後果自己擔。”
當姐姐的提醒一下,盡自己的本份,至於他聽不聽得進去,是不是當了太子之後就以為自己是皇帝,再也不可能有人能動他分毫,這就是李賢自己的領悟了。
李賢正式得封為太子,隨後請召天下的學士以修書,與此同時,武媚娘同樣廣招文人學士修書,武媚娘為這群人取名為北門學士,雖然打著修書的名號,實則參與朝事,諸多折子流入北門學士之手,也令這些人參與朝中的裁決。
新的太子原該帶來新的氣象,可是大唐上下因為李賢成為太子一度氣氛緊張,李賢確實和李弘不一樣,他是一個精力充沛的人,而且主張明確,如同武媚娘一樣是一個強勢而為達到目標而不斷前進的人。
可是有些事,旁觀的人看得心驚膽戰,為李賢提心吊膽,但是李賢卻渾然不覺,他想向天下人證明他是一個合格的太子,比李弘還要出彩的太子。
而且身為太子就應該大權在握,幫著李治處理朝事。偏偏朝中所有的奏折都是經過武媚娘的手才會落到他的手裏,李賢自然是不滿的。
在此時李治的身體每況愈下,頭痛的毛病頻頻發作。李初不管用什麽辦法都沒辦法緩解李治的頭風之癥。然後李治既然想出一個主意來,將天下大權交給武媚娘,有武媚娘來總覽朝事,他退居幕後。
此言一出,滿朝皆是反對的聲音。
宰相進言,天下非是李治自己打下的天下,而是大唐先祖嘔心瀝血所得。大唐是有太子的,如果李治認為自己的身體不適合再繼續當皇帝,完全可以直接將皇位傳給太子,由太子繼位,順理成章。傳給皇後,讓皇後總覽攬權,古往今來都沒有這樣的道理。
此言一出,李治再多的心思都被消滅了。
李治依然老老實實的當他的皇帝,李賢也依然還是太子,但是武媚娘更是牢牢的抓住機會,不斷的蠶食朝中天下各地的權利。
與此同時,李賢帶人註釋的《後漢書》大成,呈上去給李治一覽,李治讚賞有加,李賢的能力確實不錯,而且身體比起李弘來要好得多,李治要賞人,李賢順勢提出想像李初一樣修渠引水開荒,惠澤萬民。
正誇著李賢的李治,突然聽到李賢的要求一下子征住了,隨即問道:“你知道你姐姐修渠引水開荒並沒有動用國庫一兩銀子嗎?”
想要刷刷百姓的好感,增加威望的李賢突然聽到此話,一下子頓住了。
“這麽多年姐姐修渠引水開荒,所用的都不是國庫的銀子?”征半響後詢問李治,李賢顯然不相信。
“不錯,你看你姐姐這麽多年一直在外,修渠引水開荒每一樣都不是朝廷發動的。所用的銀兩全部都是你姐姐自己掙來的。你想去修渠引水開荒,你手中有多少銀子?”李治問得十分的直接,僅僅就是想知道李賢想取李初而代之,他是有多少家底,能做到嗎?
李賢這輩子怕是都沒有這麽尷尬過,李治問起他有多少的家底時,他臉一下子變得滾燙,“孩兒,孩兒並無銀錢。”
是啊,李賢確實沒有多少的銀錢,他素日也不做什麽犯法的事,僅僅只是拿著朝廷的俸祿,又不像李初一樣生賭有道,所以李賢是確實的沒有錢。
李治看向李賢,“你想證明自己,這樣的出發點很好,可是你要明白一點,不是你想,一切就能如你所願。我記得一開始你姐姐經商的時候你是反對最激烈的,直言那是不利於皇室,丟盡皇家顏面的事,當時你想過,你姐姐會把經商所得的銀錢全都用來修渠引水開荒嗎?”
絕對的從來沒有想過,李賢被問得更是面紅耳赤。李治又問道:“你對修渠之事所知多少?”
得了一問,李賢趕緊的道:“孩兒曾經看過不少相關的書,不說知之甚多,但也了解不少。”
“知道你姐姐為了修渠引水做了多少準備?”李治半瞇起眼睛地問了李賢,想知道李賢對外面的事究竟知道多少。
“孩兒不知。”李賢不敢欺騙李治,只能如實的回答,他是真的沒有細細地問過李初在準備做一件事時,都有多少的準備。
李治道:“如果你想做實事,那麽我可以告訴你,你的這點準備遠遠不夠。”
李賢沒有想到自己想出頭,終是因為準備不夠,連話都沒有多說的機會,已經在李治的心裏敗下。
“父親。我只是想為大唐多盡一份心,我是太子,我想多做一些,這樣能為父親分憂。”李賢想要解釋一下,表明自己不是想和李初爭功,而是他真的僅僅是想為大唐出力,為李治分憂。
李治道:“你的心意我都明白,只是比起為朕分憂來,你要學的東西很多。”
真心實意的認為李賢有許多要學習的東西,一樁樁,一件件的,都充分顯露出李賢的缺點,他是有上進之心不假,他是想為大唐好不假,但是他沒有像李初一樣穩紮穩打,他只看到李初修渠引水開荒而得到的民心威望,卻從來沒有想過李初為此付出多少的努力,是憑什麽才能得百姓擁護和愛戴。
從一開始,李初想著付出,並沒有想過得到太多。
李初得虧沒有聽到李治這樣的一番話,要是聽到她得心虛。
因為從一開始,李初就是為了民心和百姓對她的推崇而做的,雖然利於百姓,她也是要有所收獲的。
到了如今,她確實在收獲,大唐的疆土遼闊,但是李治這麽幾年做下來,幾乎把大唐的疆土一半之地都修渠引水了。
當然,這也是在先人的成就是延升的,但是能夠懂得利用先人的成就,再一次惠於百姓,這都是李初他們一行人嘔心瀝血才有的成就。
李賢覺得羞愧,真的羞。
他竟然從來不知道李初這麽多年修渠引水用的錢都是李初自己掙來的,國庫壓根沒有出過,難怪這麽多年修下來,朝廷的百官一句都沒有吭過,敢情竟然有這樣的事在。
李賢想起李初曾經說過的話,她經商賺錢都是為了回饋百姓,有錢好辦事,沒有錢是寸步難行。
想想這麽多年修的渠,引的水,李賢看過不少的奏折,都是各地官員對於李初的推崇,這些可都是再真實不過的,可想而知李初幫了百姓多少。
“父親,孩兒,孩兒……”李賢想說自己太狹隘了,李治揮手道:“你是太子,國之儲君,比起你急於想和人爭功,我更希望能夠看到你用天下人,將這些有用之人都為你所用,一起為大唐添光添彩。你的姐姐有本事,若非她是女兒身,定是宰相之選。”
要換李治最真實的想法,李初是連皇帝都能當得,李弘去後,李治心裏不止一次的想過,讓李賢來,若是李初是兒郎,太子之選非她莫屬。
話在心裏想想可以的,宣之於口絕不可行,李治更得改改的告訴李賢,李初為宰相之選,難道不足以說明李初的能力和本事嗎?
足是足以的,但是李賢小聲地道:“父親為何要讓姐姐處處出頭,姐姐的風頭,當年都蓋過哥哥了,如今……”
同樣也蓋過了他,所以李賢才會想出手,想要證明自己不比李初差,他可以做得比李初更好的。
可惜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李賢才把話提出來,李治問他幾個問題,高下立見。
“那是因為你的姐姐有本事,弘兒在世時,身子孱弱,總得有強勢之人為他收攏朝臣之心,禦於臣下,而他只需要禦一人足以。這樣的道理,你是不會明白的,可是你得學,現在不明白不要緊,將來你一定要明白。”李治聽到李賢的問,有什麽辦法,只能把話說得清楚明白,好讓李賢知道自己究竟要學的是什麽?
教兒子啊,也得找個合適的機會,否則會適得其反的,李治就是如此。
他不是不知道李賢心中對於李初的忌恨,不是不明白李賢想要處處的超越李初,可是這樣的心性若是尋常人便罷了,作為太子卻是不可取的。
太子之人,當知人善用,和臣子爭風頭,想證明自己比臣子厲害,不可笑嗎?
“你是什麽人?”李治說出口了,自然得說得更明白,好讓李賢能夠牢牢的記下,一生一世都別忘了。
“孩兒是你的兒子。”李賢不太確定這個問題要如何的回答,只能選擇最不可能引起李治不滿的答案。
李治一聽看了李賢半響,冷聲地道:“你是朕的兒子不假,但你更是太子,大唐的儲君,將來要擔起大唐江山的人。一個尋常的人可以處處表現自己,彰顯自己的才能,那是為了讓人看到他的本事,用他。你還需要嗎?”
此問得李賢一下子懵了啊!他都是太子了,他需要向誰證明自己的本事?
不,需要的,比如向李治和武媚娘證明自己比李弘更能做好一個太子。
“你在想什麽?想著你要向我證明你的能力,你需要證明給我看,你作為太子,你是合格的?”李賢不作聲,可是李治明白不過李賢在想什麽,話問出去,李治冷哼,“愚蠢。”
從小到大,李賢從來沒有聽過李治罵人,尤其罵的這樣的兩個字,愚蠢嗎?確實是愚蠢,如果不是愚蠢,李賢就不會不清楚自己究竟要怎麽樣才能真正的穩坐太子之位。
李治道:“你總想證明自己,怎麽就忘記了一個太子職責是什麽?你是要協助我處理朝事,代行帝王之事,你要把自己放在帝王的立場上,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好太子。”
“父親,孩兒不敢!”話,可以由李治說出來,李治是皇帝,他讓人把自己當成皇帝一樣的做事,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麽問題,李賢卻嚇得一個激靈地跪下,生怕自己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引得李治的不滿。
李治看著跪下的李賢,久久不言,“話,點到即止,我說得夠明白了,若是你依然不能領會,依然像以前一樣行事,你當不好這個太了,將來自然也是當不成皇帝。”
一個只想和臣子爭寵爭利的太子,皇帝,那算什麽太子和皇帝。
海納百川,能容萬物的皇帝,任人唯一賢才,能用,可以用好,這樣的人,才能得天下敬仰。
成為了太子的人能說自己不想當皇帝嗎?那定然是騙人的。
想成為太子就是因為他要當皇帝,想嘗嘗大權在握的滋味。為此李賢不斷的表現自己,就是為了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
眼下,他離目標進了一步,可是能不能再進一步可不一定,自來太子不少,最後能夠順利登位的有幾個,李賢總不會不知道。
懂得的道理就要小心,不能犯錯,眼下李治說得更清楚了,想當好太子,想要將來承繼李治的位子,李賢得明白一些事,否則的話,這個位子就不一定是他的。
李賢心跳不止,他自然是害怕,太子如果不能順利登基只有兩個可能,要麽是死,要麽是被廢,不管是哪個對於李賢來說都是折磨,是他永遠不願意接受的。
李賢連忙朝李治作一揖道:“父親,孩兒一定好好的學,請父親明言。”
只要李治一直都像今天一樣,有什麽話都直說,李賢就定然會讓自己按照李治的要求做好。
“那麽,和你姐姐好好地學,每日有什麽樣的收獲告訴我。”李治知道李賢害怕,害怕所以他想改,想按照李治的要求去改,以達到李治的要求。
李治也直接,就讓李賢去向李初學習,只要能讓李初讚李賢一聲好,李賢就是真的過關了。
李賢沒有想到事情因為李初而起,最後又要歸到李初的頭上?
“父親。”李賢喚一聲,他很難想像和李初要學什麽。
小的時候李賢就不喜歡和李初一起玩,因為李初比他要得人心,不管是李弘還是李治或是武媚娘一直都站在李初的一邊,他是每回看到李初都是又妒忌又怨恨,巴不得取而代之。
長大之後這樣的想法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李初有能力,處處都顯露本事,他呢,卻叫李治壓得不能出頭。
不公平的待遇,換成誰心裏都會生不喜的。
所以成為太子後,李賢處處都想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就為了壓過李弘和李初,尤其是李初。
結果他聽到了什麽,李治要他去向李初學習,李初能教他什麽,李賢完全無法想像。
李治聽著他的一喚只問道:“怎麽,不願意嗎?”
雖然心中有諸多的想法,李賢要說心甘情願定都是騙人的,可是李治一問,李賢想到李治適才說的話,身體微顫,最終只能道:“孩兒領命。”
當皇帝的李治親自下的令,不想聽都得聽,由不得他了。
“德寶,帶太子去見公主。”李治難得的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家徒四壁依然是家徒四壁,這麽多年不在洛陽,不曾歸家,裴觀家中到處都是塵埃,不過裴觀往隔壁鄰居家去借了姜來,趕緊的為李初煮了熱乎乎的姜湯,衛因急急地為李初拿來衣裳,讓李初換上。
李初好像累極了,換好衣裳就那樣坐在窗前,雙手環抱雙腿,頭靠著墻似在休息,又似在望著雨落不停。
“姜湯做好了,公主快喝下,莫染了風寒。”裴觀將做好熱乎乎的姜湯端進來,勸李初服下,李初聽到聲音擡頭看他一眼,端起一飲而盡,接著又恢覆本來的姿態,不發一言。
從來沒有見過李初這般模樣,引得衛因心裏直發毛,還是青蕪小聲地同裴觀道:“裴先生,你勸勸公主。”
這樣的李初沒有人敢勸,只能寄希望於裴觀。
“你們先去休息一下,公主,就讓她一個人靜靜。”李初心裏比誰都清楚逝者已矣,此時此刻的李初並不想被人打擾,像他們這些外人不需要說任何的語言,只要安安靜靜的呆著就夠了。
衛因是不放心的,結果被青蕪和慈心拖了出去,她們可不敢在這個時候進去和李初說什麽,可是又擔心李初會做什麽傻事,一直的守在外頭,現在有裴觀在,就讓裴觀陪著他們公主挺好的。
裴觀確實不勸,他只是陪著李初坐在一旁,從天明坐到天黑,從大雨傾盆到小雨零星落下再到雨停。
李初也終於動了,“今日多謝裴先生了。”
道一聲謝,李初起身頭也不回的回宮去了,裴觀連一句不用謝都來不及說出口,人已經走遠,但,裴觀朝她漸行漸遠的身影道:“不必謝我。”
李弘下葬,洛陽宮中的氣氛一直都顯得壓抑,最後李治提出要回長安,長安,是該回去了。
李初沒有異議,而裴氏尋了一個機會,親自給李初送來幾樣東西。
“這是太子在時日常所寫的手紮,我想妹妹比我更需要。”兄妹情深,李初和李弘相互之間的感情,裴氏一直都看在眼裏,明了李初的悲痛,相對天下人來說,李弘是太子,是國家的希望,對於李初,那僅僅只是哥哥,是兄長,純粹而灼熱。
李初沒有想到李弘還有寫手紮的習慣,可是裴氏將這些都給了她,那裴氏怎麽辦?
“嫂嫂將哥哥的手紮都給了我,那嫂嫂怎麽辦?”東西都給了她,裴氏想李弘的時候能做什麽?
“我有太子送我的禮物,有那些東西陪著我夠了,手紮之中的內容,想來對妹妹更有用一些。太子沒有做到的事,一直都很感謝妹妹為他做到了,所以他這一生雖然短暫,卻為有妹妹這樣一個願意為他付出的公主而歡喜。”裴氏輕聲地道來,她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在他的心裏究竟什麽最重要。
李初悲痛不能自己,這不是李弘真正想要看到的。
“長安,我就不回去了,往後都在洛陽,守著這裏,陪著太子。”裴氏的另一個打算不怕告訴李初,李初微微頓住了,“哥哥不會希望你這一生為他而付出所有,你可以,可以有更好的人生的。”
裴氏搖了搖頭,“嫁給太子,我得到尊敬,愛護,再是別的人都不如太子,我會想著太子的,與其變得面目全非,不如從一開始就不要讓自己陷入泥濘中。就這樣全心全意的想著太子,安安靜靜的渡過餘生,旁人不懂,妹妹想是明了的。”
有些事,不說是不說,可是裴氏相信她的心思能瞞得過別的人,卻瞞不過李初,李初,會懂她的感情的。
“只要嫂嫂歡喜就好,在李家,嫂嫂不管想要什麽都可以的。”就算李弘和裴氏無子,那又如何,有一個追封為皇帝的丈夫,裴氏此生都將是李家所敬仰的人。她在李家一日,誰都不敢對她不敬。
李初接過裴氏送來的小盒子裝的東西,裏面都是李弘的手紮,送走裴氏,走在回長安的路上,李初將李弘的所有手紮都看完了,也才知道在李弘的心裏,他是明白李治的打算的,天下江山總要人撐起來的,他的身體不能支撐他做到李治的希望,李初可以,而一切只需要他給李初絕對的信任。
李治將自己所有的一切,讓李初去做的事,全都一一給李弘講得清清楚,一絲都沒有瞞過李弘,所以李弘在手紮裏記下李治說的所有話,時時刻刻的也在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初心,不能忘記李初眼下做的再多,都是為了誰。
大唐江山,天下太平,這是他們身為大唐的皇族應該做的事,他要時刻的記住,永遠都不能失了自己的本心。
李弘,至死都沒有懷疑過李初半分,他對李初的擔心,僅僅是限於李初太過鋒芒畢露,是否會為她自己招來禍事,修渠引水開荒,雖然看似是利於天下,利於百姓之事,未必見得就合乎世族,李弘勸李初的話,都在給李初寫的信裏提到過。
蕭太後:“李弘不負你一番掏心掏肺的對待。”
呂太後:“所以,以真心待人,群主你對得起李弘,天命所定,不是你能改變的,你再難過傷心,這個坎總要過去。”
她們一直都不敢勸李初,李初哭也罷,淋雨也好,都是李初的宣洩,哭出來,宣洩出來總是比藏在心裏要好得多的,她們都懂得這個道理,也希望李初可以堅強一些的撐過去。
李初看完李弘所有的手紮,朝她們應了一聲,她只是想再念著李弘一些,不想他才去了,一個個人都把他給忘了。
可是,李弘不在,總是有太多的人急於抹去關於他的一切,太子人選總是要換的,抵達長安後,朝臣上折請再立太子,李治在宣政殿內久久不言,武媚娘勸道:“太子不定,徒起爭端,陛下。”
“請天皇早立太子,以安天下人心。”天皇,天後,去歲時,李治和武媚娘稱雙聖,避諱祖宗,進為天皇天後,眼下的朝臣,皆以如此而稱之。
李治明白,可至於此,有些事是要定下了,拖不得。
哪怕他覺得就李弘不在了,卻也依然在他的眼前,就在他的面前,恭敬的朝他行禮,可是,逝者終去了,他再是不舍,再是不願意接受,終也只能接受。
“依你們所見,以立何人為太子?”李治開了口,臣子們都暗松一口氣,接話就好,只要李治接話,他們心中的大石就算落下了一半。
“依長依嫡,自然是沛王賢。”不錯,李賢現在成了李治和武媚娘的長子了,太子之位,李賢是最好的人選。
李治的手動了動,最終道:“好,不日舉行冊封大典。”
終究,這句話說了出口,太子,國之儲君,總是要定下的。
李治最是了解自己的兒子了,相比之下,李賢遠非李顯和李旦可比,李賢,只要胸襟能夠開廣一些,李治心中的大石就算是放下了,所以接下來要如何教導李賢,李治思量著。
得李治松下這話,確定立李賢為太子,所有臣子都松了一口氣,真是太好了,終於答應下,沒有再一味的沈浸在死去的孝敬皇帝的悲痛中,皇帝始終是皇帝,這樣很好。
武媚娘看向李治,待臣子都退去後,武媚娘問道:“陛下以為賢兒會是合適的太子人選嗎?”
“看看。”李治沒有說是不是,只是想要看看,看看之後才能下定論。
“是!”武媚娘明了李治的想法,無論合適或是不合適,現在都是李賢上位的最好時機,他是李治和武媚娘如今的長子,以長以嫡,只要李賢不曾犯下什麽大錯,他就是最合適的太子人選。
而李初在得知不日李賢將被冊封為太子時,只道一聲知道了。
此時的李賢是歡喜的吧,只是不知道相較於李弘的死,他終於如願以償的成為太子,哪一樣更重?
心中存有疑惑,李初卻不會同任何人問起。
而李治喚了李初過去,父女二人卻不發一言,但,他們都在李弘的靈位前坐了一夜。
天明時,李初道:“國之大事,容不得兒女情長,父親是皇帝,擔著天下,為了天下,能舍了自己,就沒有什麽是父親所不能舍的,哥哥,很清楚父親念著他,想著他,我們把哥哥放在心裏就夠了,旁人記得或是不記得哥哥,無人會在意。”
至少李弘是不會在意的,當太子的這些年,李弘的名聲不算太顯,他僅僅是做著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本份應該要做的事,天下臣子有多少人記得他,在他的心裏都比不上自家人對他的記掛。
“賢兒若為太子,往日你……”李治往日看重李弘不假,最最掛心的何嘗不是李初,往日的李初處處的壓著李賢,現在李賢成為太子,依李賢的性子……
“父親,你是小看我,還是小看賢兒?平日再壓著賢兒的原因,等賢兒成為太子後他就會明白的,若是他不能明白,我也總會讓他明白的,你放心。從前哥哥在時如何,往後我還會如何。”李初不想讓李治過於憂心她,這些事她會處理好的,李治可以放心。
李治凝望著李初,李初道:“我往後會不離父親母親左右,有些事,有過一回就夠了,我不想再來第二次,各地修渠引水開荒之事,有了這些年教出的班底,可以放手讓他們去做了。”
話,不用李治開口,李初已經開始避之鋒芒了。
李賢終不是李弘,李弘的身體不好,許多的事李初要幫他去做,可是李賢,李初不能幫得太多,否則落在李賢的眼裏就是李初想和他奪權,想要他當不成太子。
那一個從來沒有被李初認可過,願意讓他放開的去做事的人,不會相信李初願意幫他。
所以,李初早就擺正好自己的態度。
李治道:“初兒不必如此的。”
是的,李治並不想委屈李初,尤其李初現在做的樁樁大事都是為了大唐,為了讓大唐更好,不管是誰成為了太子,都不應該因此而攔下李初的腳步。
“父親,那是大唐的太子,將來會是承繼大唐江山的人,就如同哥哥,我們處處都為哥哥著想,今日亦不過是站在同樣的角度為同樣的太子著想罷了,父親,不要覺得我有什麽委屈的,你的女兒不是沒有胸襟氣度遠見的人。”
是的啊,李初看得長遠,對於不同的兄弟,就要有不同的相處方式,在朝事,國之大事上,也是同樣是要不同的對待的。
李治一直以來最最放心的就是李初立場分明,作為一個政客,李初是合格的,因為她時時的記住自己的身份,也從來都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初心,為了同樣的初心,她可以去做任何的事。
“好。”委屈,其實誰人不委屈呢,這樣的天下,誰又能做到都不委屈,但是身在皇家,處於天下權力的中心,這些委屈不管多不願意,總是要吞下,連說都不能說出口。
“父親心疼我,我都知道,但真的不必,只要我們大唐的江山穩,我就沒有什麽好委屈的,父親不要小看了我。”
李初不是一個願意受委屈的人,她做得那麽多,僅僅是為了將來哪怕李治和武媚娘都不為她撐腰了,她依然可以讓自己過得很好。
“在長安就好好休息,賢兒,我們應該不要小看了他。”李治輕聲地說,不管曾經的李賢有著一顆什麽樣的心,但是成為太子,就得有一顆海納百川的心,就算李賢現在不曾擁有,將來也一定要擁有。
能夠容人之心,尤其要容得下有用之人,李初就是有用之人,更是難得的能人。
李初從宣政殿出來,宣太後:“李賢啊,沒有想到竟然終是他成為了太子。”
李初:“這個太子之位,怕是難坐。”
呂太後:“是啊,太子的權力,天後的權力,一個太子和天後爭權,李賢不是李弘,不懂藏拙,那麽有些事也就可想而知了。”
看吧,不需要別人說什麽,就憑對武媚娘的了解,還有眼下的局勢,她們就明了,李賢就算成為太子,終究不容易坐穩這個太子之位。
“沛王。”李初準備回紫宸殿去,半路上正好碰到李賢,聽到宮人見禮,李賢顯得意氣風發,昂頭挺胸的走來,在看到停下來的李初時,李賢想起了什麽,連忙低下了頭,恭敬地道:“姐姐。”
“恭喜了。”李初道一聲恭喜,神情平淡,不怒也不喜,好像只是道著再平常不過的話。
李賢連忙地道:“姐姐別這麽說。往後還請姐姐多多指點。”
這樣的姿態難得一見,李初道:“賢兒,不管你認為我是用什麽樣的心和你說起眼下的這番話,我僅是想告訴你,內斂行事,厚積薄發,虛懷若谷,才能相安無事。”
李賢一聽擰緊了眉頭,李初道:“話,我只會說此一次,我明白你並不想聽到這樣的話,可是,希望你能聽得進去。”
只要李賢不曾鋒芒畢露,那麽一切都會好說。
這些年武媚娘一步一步的往上,越發的顯露出她的強勢,長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武媚娘握住手中的權力是不會允許旁人輕易的染指的,李賢如果以為自己成為太子,一切都將是他的,有他吃苦頭的時候。
“姐姐,我不是哥哥,不像哥哥一樣身體不好,更不會事事依賴於姐姐。”李賢大聲地喊出此話,李初一下子站住了,看向李初道:“你以為我和你說這些話是擔心你奪我的權,讓我做不成我一直在做的事?”
李賢驚覺失言,連忙地解釋,“我沒有這個意思,姐姐不要誤會。”
李初無意追問到底,有些事只要李賢自己心裏明白就好。
“最好是沒有的,若是有,第一個容不下你的人定然不是我。”李初不需要容不下李賢,只要李賢自己可以把太子的位子坐穩了,李初就要幫他向李家的列祖列宗上幾柱高香,多虧他們保佑。
李賢擰緊了眉頭,“姐姐就這麽不高興我成為太子嗎?”
冷聲地質問著,顯露出的是他的不滿,李初望著李賢問道:“在你看來,我和你說這樣一番話就是不滿於你成為太子,而不是諫言,對於太子的諫言?因為我想讓你能夠做好這個太子?”
反問的一句話,引得李賢一僵,他確實沒有想過有此可能。
李初道:“太子,不管是你們誰來當,結果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我早就告訴過你我的底線,只要不曾做出骨肉相爭的事,你想爭太子之位是為了什麽我清楚得很,更不會覺得有什麽奇怪的。而你將成為太子,這是父親和朝臣一起定下的,我不會,也絕不可能對此有什麽不滿。”
李賢是有多小看李初,竟然認為李初不想讓他成為太子。
太子這個位子從來不是李初想與不想而決定的,而都是她的兄弟成為太子,誰成為太子對於李初來說都一樣。
是,李初是想處處壓著李賢,難道不是因為李賢一直鋒芒太露?
一個不懂得內斂的人,終會成為眾矢之的,李賢先前一直都為了這件事和李初鬧,認定李初容不下他,到了如今竟然還是這樣的認為,李初在想了,她是否應該反省一下?
她一向表述得有問題?還是和李賢的頻道差得太遠了,以至於李賢完全不能明白她的用意?
“姐姐不會不滿最好。”李賢要的就是李初不會因此而不滿,暗松一口氣,沖李初道:“姐姐要是沒有別的事,我去見父親了。”
和李初在一起說話,李賢總是有很大的壓力,尤其李初現在說出的一番話,聽在李賢的耳朵裏,總讓他不安。
“去吧。”李初沒有要攔下李賢的意思,蕭太後道:“群主你又是何必呢,你的話聽在李賢的耳朵裏就像他問出的話一樣,他就是認為你是不想讓他成為太子,壓根不懂你的深意。自古以來的太子,有幾個是能順利登上皇位的,當太子的人,比起從前面對的朝臣,還有兄弟給的壓力外,李賢更要面對武後和李治,武後,這可不是什麽心慈手軟的人。”
李初:“該提醒的提醒了,他若是一直聽不進去,有什麽後果自己擔。”
當姐姐的提醒一下,盡自己的本份,至於他聽不聽得進去,是不是當了太子之後就以為自己是皇帝,再也不可能有人能動他分毫,這就是李賢自己的領悟了。
李賢正式得封為太子,隨後請召天下的學士以修書,與此同時,武媚娘同樣廣招文人學士修書,武媚娘為這群人取名為北門學士,雖然打著修書的名號,實則參與朝事,諸多折子流入北門學士之手,也令這些人參與朝中的裁決。
新的太子原該帶來新的氣象,可是大唐上下因為李賢成為太子一度氣氛緊張,李賢確實和李弘不一樣,他是一個精力充沛的人,而且主張明確,如同武媚娘一樣是一個強勢而為達到目標而不斷前進的人。
可是有些事,旁觀的人看得心驚膽戰,為李賢提心吊膽,但是李賢卻渾然不覺,他想向天下人證明他是一個合格的太子,比李弘還要出彩的太子。
而且身為太子就應該大權在握,幫著李治處理朝事。偏偏朝中所有的奏折都是經過武媚娘的手才會落到他的手裏,李賢自然是不滿的。
在此時李治的身體每況愈下,頭痛的毛病頻頻發作。李初不管用什麽辦法都沒辦法緩解李治的頭風之癥。然後李治既然想出一個主意來,將天下大權交給武媚娘,有武媚娘來總覽朝事,他退居幕後。
此言一出,滿朝皆是反對的聲音。
宰相進言,天下非是李治自己打下的天下,而是大唐先祖嘔心瀝血所得。大唐是有太子的,如果李治認為自己的身體不適合再繼續當皇帝,完全可以直接將皇位傳給太子,由太子繼位,順理成章。傳給皇後,讓皇後總覽攬權,古往今來都沒有這樣的道理。
此言一出,李治再多的心思都被消滅了。
李治依然老老實實的當他的皇帝,李賢也依然還是太子,但是武媚娘更是牢牢的抓住機會,不斷的蠶食朝中天下各地的權利。
與此同時,李賢帶人註釋的《後漢書》大成,呈上去給李治一覽,李治讚賞有加,李賢的能力確實不錯,而且身體比起李弘來要好得多,李治要賞人,李賢順勢提出想像李初一樣修渠引水開荒,惠澤萬民。
正誇著李賢的李治,突然聽到李賢的要求一下子征住了,隨即問道:“你知道你姐姐修渠引水開荒並沒有動用國庫一兩銀子嗎?”
想要刷刷百姓的好感,增加威望的李賢突然聽到此話,一下子頓住了。
“這麽多年姐姐修渠引水開荒,所用的都不是國庫的銀子?”征半響後詢問李治,李賢顯然不相信。
“不錯,你看你姐姐這麽多年一直在外,修渠引水開荒每一樣都不是朝廷發動的。所用的銀兩全部都是你姐姐自己掙來的。你想去修渠引水開荒,你手中有多少銀子?”李治問得十分的直接,僅僅就是想知道李賢想取李初而代之,他是有多少家底,能做到嗎?
李賢這輩子怕是都沒有這麽尷尬過,李治問起他有多少的家底時,他臉一下子變得滾燙,“孩兒,孩兒並無銀錢。”
是啊,李賢確實沒有多少的銀錢,他素日也不做什麽犯法的事,僅僅只是拿著朝廷的俸祿,又不像李初一樣生賭有道,所以李賢是確實的沒有錢。
李治看向李賢,“你想證明自己,這樣的出發點很好,可是你要明白一點,不是你想,一切就能如你所願。我記得一開始你姐姐經商的時候你是反對最激烈的,直言那是不利於皇室,丟盡皇家顏面的事,當時你想過,你姐姐會把經商所得的銀錢全都用來修渠引水開荒嗎?”
絕對的從來沒有想過,李賢被問得更是面紅耳赤。李治又問道:“你對修渠之事所知多少?”
得了一問,李賢趕緊的道:“孩兒曾經看過不少相關的書,不說知之甚多,但也了解不少。”
“知道你姐姐為了修渠引水做了多少準備?”李治半瞇起眼睛地問了李賢,想知道李賢對外面的事究竟知道多少。
“孩兒不知。”李賢不敢欺騙李治,只能如實的回答,他是真的沒有細細地問過李初在準備做一件事時,都有多少的準備。
李治道:“如果你想做實事,那麽我可以告訴你,你的這點準備遠遠不夠。”
李賢沒有想到自己想出頭,終是因為準備不夠,連話都沒有多說的機會,已經在李治的心裏敗下。
“父親。我只是想為大唐多盡一份心,我是太子,我想多做一些,這樣能為父親分憂。”李賢想要解釋一下,表明自己不是想和李初爭功,而是他真的僅僅是想為大唐出力,為李治分憂。
李治道:“你的心意我都明白,只是比起為朕分憂來,你要學的東西很多。”
真心實意的認為李賢有許多要學習的東西,一樁樁,一件件的,都充分顯露出李賢的缺點,他是有上進之心不假,他是想為大唐好不假,但是他沒有像李初一樣穩紮穩打,他只看到李初修渠引水開荒而得到的民心威望,卻從來沒有想過李初為此付出多少的努力,是憑什麽才能得百姓擁護和愛戴。
從一開始,李初想著付出,並沒有想過得到太多。
李初得虧沒有聽到李治這樣的一番話,要是聽到她得心虛。
因為從一開始,李初就是為了民心和百姓對她的推崇而做的,雖然利於百姓,她也是要有所收獲的。
到了如今,她確實在收獲,大唐的疆土遼闊,但是李治這麽幾年做下來,幾乎把大唐的疆土一半之地都修渠引水了。
當然,這也是在先人的成就是延升的,但是能夠懂得利用先人的成就,再一次惠於百姓,這都是李初他們一行人嘔心瀝血才有的成就。
李賢覺得羞愧,真的羞。
他竟然從來不知道李初這麽多年修渠引水用的錢都是李初自己掙來的,國庫壓根沒有出過,難怪這麽多年修下來,朝廷的百官一句都沒有吭過,敢情竟然有這樣的事在。
李賢想起李初曾經說過的話,她經商賺錢都是為了回饋百姓,有錢好辦事,沒有錢是寸步難行。
想想這麽多年修的渠,引的水,李賢看過不少的奏折,都是各地官員對於李初的推崇,這些可都是再真實不過的,可想而知李初幫了百姓多少。
“父親,孩兒,孩兒……”李賢想說自己太狹隘了,李治揮手道:“你是太子,國之儲君,比起你急於想和人爭功,我更希望能夠看到你用天下人,將這些有用之人都為你所用,一起為大唐添光添彩。你的姐姐有本事,若非她是女兒身,定是宰相之選。”
要換李治最真實的想法,李初是連皇帝都能當得,李弘去後,李治心裏不止一次的想過,讓李賢來,若是李初是兒郎,太子之選非她莫屬。
話在心裏想想可以的,宣之於口絕不可行,李治更得改改的告訴李賢,李初為宰相之選,難道不足以說明李初的能力和本事嗎?
足是足以的,但是李賢小聲地道:“父親為何要讓姐姐處處出頭,姐姐的風頭,當年都蓋過哥哥了,如今……”
同樣也蓋過了他,所以李賢才會想出手,想要證明自己不比李初差,他可以做得比李初更好的。
可惜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李賢才把話提出來,李治問他幾個問題,高下立見。
“那是因為你的姐姐有本事,弘兒在世時,身子孱弱,總得有強勢之人為他收攏朝臣之心,禦於臣下,而他只需要禦一人足以。這樣的道理,你是不會明白的,可是你得學,現在不明白不要緊,將來你一定要明白。”李治聽到李賢的問,有什麽辦法,只能把話說得清楚明白,好讓李賢知道自己究竟要學的是什麽?
教兒子啊,也得找個合適的機會,否則會適得其反的,李治就是如此。
他不是不知道李賢心中對於李初的忌恨,不是不明白李賢想要處處的超越李初,可是這樣的心性若是尋常人便罷了,作為太子卻是不可取的。
太子之人,當知人善用,和臣子爭風頭,想證明自己比臣子厲害,不可笑嗎?
“你是什麽人?”李治說出口了,自然得說得更明白,好讓李賢能夠牢牢的記下,一生一世都別忘了。
“孩兒是你的兒子。”李賢不太確定這個問題要如何的回答,只能選擇最不可能引起李治不滿的答案。
李治一聽看了李賢半響,冷聲地道:“你是朕的兒子不假,但你更是太子,大唐的儲君,將來要擔起大唐江山的人。一個尋常的人可以處處表現自己,彰顯自己的才能,那是為了讓人看到他的本事,用他。你還需要嗎?”
此問得李賢一下子懵了啊!他都是太子了,他需要向誰證明自己的本事?
不,需要的,比如向李治和武媚娘證明自己比李弘更能做好一個太子。
“你在想什麽?想著你要向我證明你的能力,你需要證明給我看,你作為太子,你是合格的?”李賢不作聲,可是李治明白不過李賢在想什麽,話問出去,李治冷哼,“愚蠢。”
從小到大,李賢從來沒有聽過李治罵人,尤其罵的這樣的兩個字,愚蠢嗎?確實是愚蠢,如果不是愚蠢,李賢就不會不清楚自己究竟要怎麽樣才能真正的穩坐太子之位。
李治道:“你總想證明自己,怎麽就忘記了一個太子職責是什麽?你是要協助我處理朝事,代行帝王之事,你要把自己放在帝王的立場上,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好太子。”
“父親,孩兒不敢!”話,可以由李治說出來,李治是皇帝,他讓人把自己當成皇帝一樣的做事,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麽問題,李賢卻嚇得一個激靈地跪下,生怕自己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引得李治的不滿。
李治看著跪下的李賢,久久不言,“話,點到即止,我說得夠明白了,若是你依然不能領會,依然像以前一樣行事,你當不好這個太了,將來自然也是當不成皇帝。”
一個只想和臣子爭寵爭利的太子,皇帝,那算什麽太子和皇帝。
海納百川,能容萬物的皇帝,任人唯一賢才,能用,可以用好,這樣的人,才能得天下敬仰。
成為了太子的人能說自己不想當皇帝嗎?那定然是騙人的。
想成為太子就是因為他要當皇帝,想嘗嘗大權在握的滋味。為此李賢不斷的表現自己,就是為了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
眼下,他離目標進了一步,可是能不能再進一步可不一定,自來太子不少,最後能夠順利登位的有幾個,李賢總不會不知道。
懂得的道理就要小心,不能犯錯,眼下李治說得更清楚了,想當好太子,想要將來承繼李治的位子,李賢得明白一些事,否則的話,這個位子就不一定是他的。
李賢心跳不止,他自然是害怕,太子如果不能順利登基只有兩個可能,要麽是死,要麽是被廢,不管是哪個對於李賢來說都是折磨,是他永遠不願意接受的。
李賢連忙朝李治作一揖道:“父親,孩兒一定好好的學,請父親明言。”
只要李治一直都像今天一樣,有什麽話都直說,李賢就定然會讓自己按照李治的要求做好。
“那麽,和你姐姐好好地學,每日有什麽樣的收獲告訴我。”李治知道李賢害怕,害怕所以他想改,想按照李治的要求去改,以達到李治的要求。
李治也直接,就讓李賢去向李初學習,只要能讓李初讚李賢一聲好,李賢就是真的過關了。
李賢沒有想到事情因為李初而起,最後又要歸到李初的頭上?
“父親。”李賢喚一聲,他很難想像和李初要學什麽。
小的時候李賢就不喜歡和李初一起玩,因為李初比他要得人心,不管是李弘還是李治或是武媚娘一直都站在李初的一邊,他是每回看到李初都是又妒忌又怨恨,巴不得取而代之。
長大之後這樣的想法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李初有能力,處處都顯露本事,他呢,卻叫李治壓得不能出頭。
不公平的待遇,換成誰心裏都會生不喜的。
所以成為太子後,李賢處處都想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就為了壓過李弘和李初,尤其是李初。
結果他聽到了什麽,李治要他去向李初學習,李初能教他什麽,李賢完全無法想像。
李治聽著他的一喚只問道:“怎麽,不願意嗎?”
雖然心中有諸多的想法,李賢要說心甘情願定都是騙人的,可是李治一問,李賢想到李治適才說的話,身體微顫,最終只能道:“孩兒領命。”
當皇帝的李治親自下的令,不想聽都得聽,由不得他了。
“德寶,帶太子去見公主。”李治難得的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