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孝敬皇帝 (1)
關燈
小
中
大
不出意料,第二日的早朝又因為李初的折子再起風波,李初將昨天監門衛發生的事一五一十說得明明白白,讓人知道事情的過錯並不在她。
兩個中郎將,為了不讓李初捉到把柄,竟然不惜打傷自己,更編出被人打傷的事來。
身為中郎將,每日何時抵達監門衛,訓練將士都是有規定的,他們先是無故不到,後來又怕李初告狀,將自己打成重傷,欺上瞞下,只為了將此事掩過。
如此不誠不信的人,如何號令三軍,又怎麽能讓將士信服?李初給他們留顏面,讓他們自己乖乖的請辭,不想反倒引起的禦史臺的註意。
禦史臺聞風而奏,這是規矩不假,但是,罔顧事實猜測就要扣李初一頂打人的帽子,禦史臺的風氣也該正正。
大唐律令有規定,誣告者反坐,為的就是避免有人濫用私權,禦史也是朝中重臣。要告人小事可以聞風,而奏大事卻該尋找證據,以人證物證而論罪。
人無度而肆意妄為禦史臺也該有度,聞風而奏的底線還有什麽才算誣告?這些都應該規定。
立下法規,人依法而行,這是為了抑制人性之惡。
一番長篇大論下來都是。要求禦史臺也要立個標準,聞風而奏不是可以隨便亂奏。
依人情而論又依法度而言,李初一番話說下來,朝中的臣子幾乎都是認可的。
所謂無規不成方圓,不管是誰當官都應該有個尺度,進如何退如何?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執,把事情規定好了。怎麽參人怎麽奏人也就一目了然。
所以李初也算是又立了一功。改了禦史臺的行事準則,要求禦史臺在小事可以聞風而奏,大事上卻必須拿到證據,用證據說話,合情合理的要求誰都挑不出毛病。
監門衛一下子沒了兩個中郎將,某位當父親的也不著急把人補回去。他這樣不著急著補的樣子,可不讓人看出點端倪來了,李治還想將整個監門衛交給李初不成?
額,整個有點難度,畢竟監門衛是分左右的,最多也就是只能給李初半個吧。
這樣,李初在監門衛的威嚴,一時也是無人能出其左右,而那位所謂徐非殺人的案子,終查個一清二楚了,人不是徐非殺的,但是徐非倒黴的撞見了,之後就被人用昔日他在監門衛時落下的把柄威脅讓他頂罪,而兩個罪名相較,竟然還是他在監門衛的罪名更大。
徐非自己供認,他曾收了別人的錢送走了應該誅連九族之人的女兒,至於是誰家的,徐非執意不肯說,只道他知道自己犯下大過,他願意領罰,當年他答應過別人的事,不能出爾反爾。
事查至此,牽出其他的案子,也將真正在宮中行兇之人捉拿歸了案,那是羽林軍的人,感情的糾葛和徐非說得差不多,誰能想到這都有頂罪的人,最後李初會讓徹查到底。
宮女當時是因為遠遠看到李初行來,想跑去求李初做主,羽林軍沒有辦法,只能在那人來人往的地方把人殺了,最後拋屍。
監門衛會為了一個徐非鬧起來,這是誰都想不到的事。
更沒有料到李初會拿這樣一件案子當回事,親自過問讓人查查,最後把他這個幕後的人揪了出來。
殺人者死,羽林軍的小兵被處以死刑,這樣一個擾亂宮闈的人,沒人會輕易饒過他的。
而徐非,他敢私放死犯,如同同犯,罪名不小,朝廷依律而判,也是死刑。
這一次的事,監門衛下不敢再說話了,這樣大的罪名,徐非不可能再來一次亂認。
但也就此事,李初在監門衛訓了他們一頓,讓他們時刻都記住自己的身份,雖為小兵,可是他們的責任重大,看守門戶,誰都以為這是小事,可門戶是天下人的門戶,能是小事嗎?
私下為了銀子而忘記自己的責任,更是不可取的,一個個都記住教訓,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訓完之後,李初可得給他們洗腦了,什麽羽林軍是皇帝的親軍比他們更勝一籌,那都是放屁的話,天下軍馬各司其職,誰都重要,誰都不能輕視。
人只有自己看不起自己,別人才會看不起你。
看門戶的是守衛大唐的百姓,看的是大唐的門戶,試問若是沒有你們看守門戶,賊人橫行,天下難道不會大亂?
所以啊,不要以為看守門戶的人就不重要,沒有前途了,試問若是他們監門衛的人幫著朝廷捉下要犯,這樣的功不大嗎?難道朝廷會不賞嗎?
想立功,就得配合看看朝廷都有哪些通緝的犯人,想賺錢,捉住他們都是有賞銀,既然可以為國除害,又能解自己燃眉之急,何樂不為?
這個事情,其實私下不是沒有人想過,只是想歸想,都不會把話說得如此的直白。
李初那是深知人心,做人做事,能夠利人利己,最好不過,捉犯人,只有關乎他們自己,能讓他們利己的,人的激情才會高,李初就是要把人的激情調動起來,讓大家一起出力,一起幹成一番成就來。
為了讓他們把人認出來,都能立功領賞的,李初教他們認人,更是讓他們提升武力值,這要是武力值不行,就算認出人了就能把人捉住?
本事,不管做什麽,只要學好了都會有好處,她是看出來了,監門衛的人因為自己是看門的,看門嘛,總是站著不動,就沒有一個人想認真的學一身的好本事來。
但是,當兵的沒有本事,等於是拔了牙的老虎,有什麽用。
李初並不希望手裏握著的第一支軍隊那麽沒有用,因此下了死勁的讓他們學武,身上的本事學好了,李初保證幫著他們打擊犯人,拿賞銀去。
“公主,你又不是沒有銀子,為什麽不直接和他們說,要是他們把本事學好,你就賞他們銀子?”衛因在聽完李初挑動人心的時候不是拿自己的銀子動人,而是用朝廷的銀子,就覺得納悶了。
她這樣一問出來,李初道:“為什麽要用我的銀子,他們捉人,盡自己的職責是為了大唐,為了百姓,又不是為了我,這個想法得給他們定死了,一輩子都要讓他們記得牢牢的,兩者的差別太大了。”
為了一個人,那麽可能不辨是非,為了國家,為了天下,那是大義,不管怎麽樣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李初的想法一向都很坦蕩,能讓人心懷天下,何必把人變成一個的手下呢?
胸懷要幫人打開一些,不要一味的只想利於自己,目光看得不夠長遠,最後會自己把自己困死了。
衛因似懂非懂,她反正沒有什麽大義,她就知道,她的責任是保護李初,哪怕她死了,也絕對不能讓李初有半分的閃失,這是李治交給她們的任務,她和慈心都一樣,都是不會改變的。
有了李初洗腦,不得不說洗得好,尤其在李初真帶人去捉到一個通緝的犯人後,監門衛們意識到李初真不是說說,給他們畫個餅罷了,完全就是說到做到。
捉了人,領了賞,一群人都要樂死了!
那麽多的賞銀,比他們的月銀要多得多了,垂涎三尺。
李初再接再厲,“如何,現在都想專心和我學本事了嗎?有這手本事在,你們會沒有錢?會要你們提心吊膽的做那些違法亂紀的事?”
“公主,公主我們都聽你的,保證都聽你的,你讓我學什麽,我們就學什麽。我們當初就想過通過捉人這事賺錢,可是都不敢把話說到明面上,還是公主好,看公主你不僅教我們,還帶我們去捉,有了這
第一回 ,往後我們可就知道怎麽行事了。”
得了好處,領賞的時候都特別的快,因為他們公主。
賞銀標得一清二楚,一文都沒有克下,捉住犯人的那一位,嘴都笑得合不攏。
“好,我的本事多著,告訴你們只要你們學好了本事,以後有你們可以掙賞銀的時候。”李初就是讓他們賞到甜頭,這樣才能更讓他們上進。
自此,監門衛上下可謂變了一個樣,讀書學武,樣樣不落,精氣神不說,雖然是守著門,捉犯人的手段高明啊,至少洛陽城上下的軍隊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們。
而隨著監門衛的人捉犯人領賞的速度越來越快,洛陽可謂是前所未有的清明,監門衛受到的誇讚也越來越多,多得監門衛逢人就笑,不笑都不行。
眼看監門衛那麽意氣風發的,可就有人不服氣了,不就是捉了幾個小偷小盜殺人犯嗎?就以為自己了不起了,論拳腳的功夫試試,從來監門衛的人都是墊底的。
那是從前,現在和以前不樣了。
監門衛的人想到李初最近操練他們可是從來沒有手軟,沒有理由叫人看輕了,所以他們想看笑話,絕無可能,想比拳腳,來啊,比一場。
李初正想試試十六衛的人都是什麽樣的身手,有人提到比試,李初暗暗和李治吹了耳邊風,理所當然的就挑了一個黃道吉日,約齊了十六衛的中郎將,各自帶上他們的人,來啊,比試一場,決出一個勝負來,贏了的軍隊賞一百兩。
有了錢,可不讓人更上進了,打啊,鬥啊,他們還能不如其他的人不成?
打死也是不能承認自己不如人的,所以都存了這份心,比賽的那天,比的拳腳功夫也好,或是騎射也罷,都得拿出真本事來。
比來比去,從來都是墊底的監門衛最後竟然勝了,勝了啊!
勝了就是勝了,還能假得了。監門衛的人抱著一百兩的賞銀正討論這錢怎麽辦呢,看到一旁的李初都趕緊的上去問問,李初答道:“銀子是你們贏來的,你們想怎麽用就怎麽用。”
“公主就是大氣。”壓根沒有想過打他們這點銀子的主意,引得一群人都歡喜不已。
李治聽說監門衛的人對於李初那是推崇無比,眼睛都亮了,果然是一個好的開始。
監門衛的人都服李初了,就該想想下一個地方了,不能讓李初一直的呆在監門衛。
李治思量再三,李初提起了開渠引水的事,興修水利事不宜遲,現在已經拖了很久了,所以李初拒絕李治真讓她往十六衛轉一圈的主意,直接要求李治給她一批人,她要帶人去實地考查,其中最重要的人就是裴觀。
所謂的想法都是紙上談兵,想要確定下來究竟怎麽開展水利,就得去實地看看。
對此李初很是認同,同李治從工部要一些人來,就在洛陽附近找一個天旱定然無水的地方看了看,李初這些日子也一直都沒有閑著,該忙著看的書一本沒有落下。
當日還以為消入落空的系統在得知李初依然要買幾本書的時候,樂得趕緊給李初打折。
李初很富,富得壓根不應該在意這點小錢,可是偏偏李初每回只要問出折扣兩個字,系統就覺得氣弱,不由自主的說出最低的價格,沒有辦法,系統是真的悚李初。
所以有了書本上的知識,再結合實際,李初做事事半功倍,再有名師教導,李初對於水利農業的事都有了新的認知,然後李初想起水泥的事來,不二話,立刻讓系統調出相關的事,水泥如何制作,有了理論,比例,一定可以做到。
李初想要改進制作的工藝,這得試驗,畢竟興修水利不是小事,要是其中工藝出了丁點的問題,對於百姓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想試驗容易啊,水災時的水如何的沖擊,力道有多大,完全可以模擬出來,水泥會不會比糯米更牢固,試試就知道了。
裴觀聽明白了,李初雖然想改進,但是不想亂來,凡事總是要試試的,試了才有知道該不該做。
那行啊,只要不損於國,相對於糧食吃緊的世道,有了可以取代的東西,誰不樂意用。
百姓種出糧食來不容易,要是都能用來給百姓食用,多好的事,求都求不來。
李初提出水泥的制作方法,試啊試,一試再試,最終才把書上記載的最好的水泥做出來,那就試吧,建起一面墻來,用水沖擊而來,就看看能不能受得了這樣的沖擊,如果可以,那麽就要大力推廣,取代糯米作為建築的原料。
系統雖然有時是挺不可靠的,但理論知識並沒有錯,李初讓人試了之後,得出的結論可行。
這樣的結果傳回洛陽,這是又省了糧食,給百姓留的口糧更多了,多少人心中歡喜,誇起李初來就跟不要錢一樣。
李治想到更多的事,此事若是推廣,接下來李初的荷包就要鼓起來了,不過想到李初是要用自己的錢興修水利的,再多的錢,最後還不是歸到他們李唐的天下裏,他啊,應該給李初更多的支持才是。
有了水泥面世,雖然還有人就李初早就過了婚嫁的年紀卻依然不曾許配的流言蜚語,但是李初可是交足了罰金的,她可沒有違法犯法,想挑她的毛病,換個招來吧。
有關律法的事,李初一向如此的行事,講不過的理,按律法要如何處置她按律法去做,堵不住他們的嘴才怪。
又這樣過去一年,李初帶人興修水利,一城一城的修過去,雖然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有公主的身份,再加上身後李治的支持,李初一直都做得很成功,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城隨水利而改得利,李初收獲的民心和威望更是在翻倍的漲,太後們那叫一個激動,不斷地叫喚李初再接再厲。
在修水利的時候李初也不忘農業的事,玉米,紅薯之類耐旱的作物都沒有呢,這好像是從國外流進來的,沒有關系,讓人去找找,讓他們全都幫忙找,要是能得到這些農作物,大力的推廣起來,對於大唐來說就是最大的福音。
李初忙得都不知道多久沒有回洛陽了,時常只是讓李治和李弘註意身體,照顧好自己,一年年的過去,洛陽卻突然傳來八百裏快急,更是德寶親自來的,“公主,太子,太子……”
聽到太子,李初有些恍惚,德寶跪下道:“太子薨逝了。”
如此消息如同驚雷落下,李初完全傻了,許久後上前道:“你在說什麽,你在說什麽,怎麽可能,不是說哥哥的身體在好轉嗎?怎麽會,怎麽會?”
“公主,陛下天後悲痛不能自己,可是太子,太子薨逝了,公主,公主趕緊回洛陽吧,要快啊!”
德寶急急地趕來,就是想讓李初趕緊的回去,不能耽誤。
李初喚道:“備馬。”
這個時候,李初哪裏顧得上其他,她要回洛陽,立刻回去。
聽到太子薨逝的消息,誰都不敢攔著李初,連忙為李初備下好馬,讓他們即刻起程。
一路快馬加鞭,李初趕回洛陽,正好是李弘的頭七,李初急急地往東宮去,東宮一片悲痛的哭聲,李初沖到靈柩前,李弘躺在靈柩裏,雙目緊閉,那溫柔的眼睛,再也不會睜開了。
“公主。”看到李初,見李初風塵仆仆的,一進來就沖到靈柩前,沒有人敢攔著,卻也喚了李初一聲。
“哥哥,哥哥。”李初伸手想要撫過李弘的臉,喚的一聲哥哥,“哥哥你不是說我可以放心的在外面修渠引水,你在洛陽會照顧好自己的嗎?為什麽,為什麽你現在躺在了這裏,為什麽?”
聲音由一開始的壓抑,到最後控制不住的悲痛,“你起來,你快起來啊,哥哥,你快起來,起來看看我啊,我就在你的眼前,你起來看看我,看看我啊!”
“公主,公主!”李初想將李弘拉起來了,跪在靈柩前的人驚得連忙阻止李初,李初喝斥地道:“滾,滾開,滾開!哥哥不會死了,他不會死的,他怎麽會死,他還要承繼大唐的江山,他還要成為世人敬仰,名垂千古的皇帝,怎麽可能舍得就這樣死了。”
李初不讓人靠近,她想將李弘拉起來,只要李弘坐起來了,他或許就會睜開眼睛看著她,像以前一樣和李初說,“初兒,你又胡鬧了。”
她的兄長還那麽年輕,才二十三歲,他怎麽會死了,怎麽會死了啊!
李初想努力的把李弘拉起來,這時候傳來一陣喝斥聲。“初兒,不許胡鬧。”
一身白衣的武媚娘走了過去,大聲喝斥李初,人快速的走到李初的身邊,拉住李初的手,“你不可胡鬧,我知道弘兒去了,你心中悲痛,可是你要讓弘兒受你的驚擾,不得安寧嗎?”
此問落下,李初從靈柩滑下,坐在地上,淚如雨下,一滴一滴的落在地上,武媚娘上前將她抱住,“弘兒去得匆忙,我們都沒有見到他最後一面,你,你不要做出讓我們更傷心的事,聽話,可好?”
武媚娘眼眶都紅了,李弘死了,這是大唐的太子,是她的兒子,李弘帶給她多少的榮耀,可是如今李弘英年早逝,叫他們當父母的白發人送黑發人。
“母親,哥哥是怎麽死的?”李初連忙地追問,她要弄清楚李弘究竟是怎麽死的,為什麽突然就沒有?
“猝死。”武媚娘說來,“你哥哥是猝死,是你嫂嫂起來的時候發現的,當時你哥哥的身體都涼了。”
說到這裏,武媚娘拭過眼角的淚,“初兒,你難過,我們都難過,可是弘兒死了,你再是不舍,再是難過,總要接受這個事實。”
武媚娘生怕李初因為悲痛而做出一些事來,只能連忙的勸起李初,讓李初接受這個事實。
“猝死,怎麽會猝死,哥哥的身體一直都在靜養,十一娘,太醫,他們不都說太子哥哥的身體只要一直的靜養著,不會有事的嗎?”李初哪裏聽武媚娘的,她在追問武媚娘,“讓人來驗過了嗎?母親,讓人來驗過了嗎?確定哥哥的死只是意外,不是人為嗎?”
李弘著人的道不是一兩回了,這一次,難道沒有可能也是著了別人的道?
“母親,母親你讓人查一查,一定要讓人查一查,不能讓哥哥死得不明不白。”李初哀求著武媚娘,想讓武媚娘下令讓人查一查,一定要查清楚李弘的死。
武媚娘捉住李初的雙肩,“初兒,你冷靜冷靜,你心裏比誰都清楚,你哥哥的身體無力回天,太醫要讓他靜養,因為靜養或許能讓他平安無事,但不是絕對的。弘兒會死是天意,是命數,不是人為。”
提醒李初要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李弘的身體沒有他們說的那麽好,至少絕對沒有李初自己認為的那麽好,這一點上,李初心裏比誰都有數。
“哇……”李初痛哭出聲,緊緊地抱住武媚娘,“哥哥還那麽年輕,哥哥還這麽年輕。母親,我不想要哥哥死,我不想。我這麽多年沒有見哥哥,連哥哥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母親,我難受。”
是的,李初很難受,前所未有的難受,她和李弘自小一起長大,兄妹情深,李弘是一個好哥哥,待人溫文有禮,對李初這個妹妹疼愛有加。
“我知道,我知道你難受,哭吧,哭出來就好,弘兒是你的兄長,你為他哭一場,他在天有靈也會覺得欣慰的。”武媚娘何嘗不難受,但是再難受,早就經歷過太多的生離死別的武媚娘,不知從何時起,縱然再痛,她都不會再像李初一樣哭出來。
李初哭著,從小到大,從來沒有人見過李初這樣的哭過,包括武媚娘這個當娘的。
李治姍姍來遲,進來聽到李初的哭聲,叫德福扶著過來,哽咽地喚一聲初兒。
“父親。”李初淚眼朦朧的看向李治,李治艱難的蹲下,李初先一步地扶住他,“父親。”
李治的眼眶都是紅的,他痛失愛子,大唐更是沒有了一個可以承繼天下的太子,李治遭受的打擊是巨大的,他的悲痛更是雙重的。
不知不覺,李治的背都彎下了,李初扶著他都能感受到他的身體在顫動。
“初兒啊,弘兒去了,你好好地送他一程,以全你們兄妹的情誼,什麽話都不再說,記下了嗎?”李治知道李初不願意接受李弘死去的事實,可是逝者已矣,就算再怎麽不願意接受,終是不能不接受,他是如此,李初亦是如此。
李初落淚地點頭道:“好,我都聽父親的,我都聽父親的。”
“來,我們去換衣裳。”武媚娘聽到李治終於將李初勸好,趕緊的拉著李初要去給她更衣,穿上喪衣。
李初依然淚落不停,還是隨武媚娘一道更衣去。
蕭太後嘆一口氣,“原以為群主學了醫術可以改變李弘的死,沒想到終是逃不過天意。群主,節哀順變。”
從李弘的死訊傳到李初的耳邊,群裏的太後們都不敢作聲,生怕驚了李初,李初這樣的悲痛,她們是第一次看見,想勸李初的,終是不知道如何的勸起。
李初換上白衣,跪在李弘的靈柩前,李治和武媚娘坐在一旁,李賢、李顯、李旦、李末都陸續的來了,誰都不敢作聲,裴氏跪在一旁,小聲的抽泣著。
李弘和裴氏雖然成婚多年,膝下卻是無子,為了此事不是沒有臣子進言,可是李弘的身體原本就不好,一個裴氏李弘覺得夠了,多了人他更沒有心思多管,執意不肯再選妃。
裴氏的為人李治和武媚娘都有數,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媳婦,也是一個好妻子,李弘無後都是因為自己的身體,無人責怪裴氏。
殿內除了裴氏的哭聲再也沒有別的聲音,李初筆直的跪著,一夜無眠,天亮的時候李治站了起來,武媚娘同樣跟著站起來,李治道:“媚娘留下吧,讓初兒和朕走一趟就可以了。”
哪怕武媚娘想一道和李治同去,李治發了話,她就只能留下。
“是。”應下一聲是,武媚娘留在原地,李治朝李初跪的方向喚道:“初兒。”
李初緩緩的回過神來,喚一聲父親。
“送我回宮。”李治發話,李初應一聲,站了起來,只是跪了一夜,腿都跪麻了,站起來的時候差點支撐不住地倒下,好在一旁的慈心和衛因眼明手快的將人扶住。
“怎麽了?”李治聽到動靜,擔憂地喚一聲,李初道:“沒事,腿有些麻,父親容我緩緩。”
慈心和衛因都趕緊給李初揉揉腿,李初感覺好些了這才走向李治,只是腿有些難受,攙著李治的時候,李治何嘗不是攙著她,“我已經失去你的哥哥了,不想再失去你們任何一個,你知道嗎?”
李初強忍著才沒讓淚水落下,鄭重地點頭道:“父親,我知道的,你放心,我都記在心上。”
李治要的也是李初能記下,他嘗過一回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滋味了,絕不想再嘗第二次。
父女往外走,李治走得慢,李初同樣很慢,曾經都是意氣風發的人,卻在這一次的李弘逝世中遭受極大的打擊。
“在別人的眼裏,總以為皇帝是這個世上最了不起的人,有著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權力,更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可是,再多的權力又如何,卻救不了自己的兒子,白發人送黑發人,朕的心,真痛啊!”
李治的難過悲痛都是真切的,李弘是他寄以厚望的兒子,是他想將江山交付的人,卻這樣早早的去了,李治恨不得自己去。
“我同你哥哥說過,等他的身體有所好轉,我就傳位於他,讓他當皇帝,原以為用民間沖喜的辦法可以讓你哥哥有所好轉,終是一場空。”李治想救李弘,為了救李弘什麽樣的辦法都用過了,卻只落得一場空,得知李弘去的時候,李治覺得天都塌了一半。
“父親對哥哥的心意,哥哥會明白的。”李治想將天下江山交給李弘,為此可以用盡一切的辦法,李初都能明了。她難過傷心,李治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治道:“我追封弘兒為皇帝。”
這樣的話落下,李初怔怔地看向李治,李治執著地道:“我說會讓弘兒承繼我的江山,成為大唐的皇帝,就算他現在不在了,我也要他以皇帝之尊受李唐後世的香火。”
或許這是李治認為自己可以為李治做的最後一件事,李初道:“好!”
不管李治想用什麽樣的辦法緩解自己心中的悲痛,李初都一千個,一萬個支持。
“你要照顧好自己。”安排好李弘的事,李治沒有忘記李初,叮囑李初千萬要照顧好自己,“再心痛,再難過,總要撐過去。以後,你總會習慣的,有些事,誰都改不了。”
今天是李弘死去,來日會是他,人的命數早就定下了,誰都改不了,李初總要學著去習慣。
“父親,你別說這樣的話,我心裏難受。”李初明了李治話中的意思,可是,她一直都不想早早地知道他們什麽時候會死,不想提心吊膽,更害怕自己太迫切的想要改變結局,最後或許可能促成了她最最不願意面對的事實。
李治感覺到李初的難過,連忙地道:“好,我不說了,我不說了,有些事,待真到了那一天就只能面對,何必多想,多說。”
“父親。”李初只能再喚一聲,不希望李治再提下去,就算是讓她逃避,可她真的希望可以一輩子都不去面對。
“送我回宮,你也歇歇吧。最近不要離開洛陽了。”洛陽啊,沒有想到這裏會成為李治送走自己兒子的地方,可是事成定局,接下來能做的僅僅是將李弘的喪事大辦,他要給李弘最至高無上的尊榮。
李弘的死太突然,相對李初來說是絕對的突然,這四年她一直在外,忙著修渠引水開荒,忙得連回洛陽的時間都沒有。
有些事,李初更多是不願意去接受,像李弘的身體,她不知道藥石罔效?她清楚,她比誰都清楚,只是不願意去面對,這一逃,竟然連李弘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李初一直的守在靈前,李末哭著鼻子和李初小聲地道:“姐姐,太子哥哥沒有了。”
李末沒有看到李初哭得難過傷心的樣子,眼下,如今依到李初的面前,李初抱住她道:“末兒舍不得哥哥,哥哥都知道的,我們在這裏最後送哥哥一程。”
李初連忙的點頭,表示都聽過去了。
“嫂嫂,你進去歇歇吧。”裴氏一直守在靈前,李初看她的臉色極是不好,寬慰著想讓人進去歇會兒。
裴氏搖搖頭,“不,我想最後再陪陪太子。”
李弘生前和裴氏的感情極好,李弘突然的離世,對於裴氏的打擊很大,她覺得一切都像是在做夢一樣,或許夢一醒,她就能看到活生生的李弘站在她的面前,朝她笑,同她說話。
可是才說完,裴氏不支地倒在地上,李初趕緊的扶起人,一號脈總算松了一口氣,“扶太子妃進去吃些東西,不能再由她水米不進,身體撐不住的。”
伺候裴氏的人一聽趕緊的扶著裴氏進去,李末有些擔心地問道:“姐姐,嫂嫂會不會有事?”
剛死了李弘,李末現在很害怕人死去,戰戰兢兢地問。
“不會的,末兒別怕。嫂嫂只是悲傷過度,又一直不進食才會體力不支,沒有事的,放心。”李初安撫李末。死亡,李末是第一次面臨熟悉無比的人死了,再也不會站起來同她說話,也絕不可能再同她玩耍。
李末拉住李初的手,“姐姐,末兒陪著你,你難過可以告訴末兒。”
小小的手塞進李初的手裏,李初朝她擠出一個笑容,“好。”
她的難過,宣洩過了,現在要藏起來。
李治的速度很快,說追封李弘為皇帝,那就兵貴神速的做到了。
“太子弘,慈惠邊親,死不忘君,詔信令追謚為孝敬皇帝。以天子禮儀葬於洛陽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李治詔令下達,唐自建國以來,李弘是第一個由父親追贈兒子為皇帝的先例,李治的傷心,惋惜,皆可見。
下葬之日,李治親自書寫《睿德記》,刻成碑文,立於李弘的陵前。
終究人都散去,李初看著那緊閉的陵門,一但落下再也不會打開,久久都沒有動。
“公主。”慈心小聲地喚一聲,怕驚了李初,李初應一聲,“天皇和天後率百官回去了,公主也早些回去吧。”
“我再陪陪哥哥,他們回他們的。”李初回了一句,慈心不敢多言,李初傷心難過李弘的逝世誰都清楚,李初想留下,就算是李治和武媚娘知道了都不會攔著的。
只是誰都想不到原本萬裏晴空,突然狂風暴雨降下,出門的時候誰都沒有帶傘,慈心急忙地道:“公主,雨太大了,公主,避避雨吧。”
“你們去避吧,不用管我。”說話李初直接坐下了,目光一直望著李弘的陵墓,就這樣一門之隔,更是生死之隔,她的兄長將長眠於此,再也不會出現在她的面前。
慈心一看勸不動李初,急急的去找傘!
暴雨之下,一個人緩緩的撐著傘走來,本來警惕來人的,結果看到來人時,衛因和青蕪都不作聲了。
人打著傘緩緩的走到李初的身後,為李初擋住那傾盆落下的大雨。
李初感覺身後來了人,雨也被擋住了,擡起頭看去,看到裴觀那張認真而執著的臉。
裴觀平靜道:“觀一介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兩個中郎將,為了不讓李初捉到把柄,竟然不惜打傷自己,更編出被人打傷的事來。
身為中郎將,每日何時抵達監門衛,訓練將士都是有規定的,他們先是無故不到,後來又怕李初告狀,將自己打成重傷,欺上瞞下,只為了將此事掩過。
如此不誠不信的人,如何號令三軍,又怎麽能讓將士信服?李初給他們留顏面,讓他們自己乖乖的請辭,不想反倒引起的禦史臺的註意。
禦史臺聞風而奏,這是規矩不假,但是,罔顧事實猜測就要扣李初一頂打人的帽子,禦史臺的風氣也該正正。
大唐律令有規定,誣告者反坐,為的就是避免有人濫用私權,禦史也是朝中重臣。要告人小事可以聞風,而奏大事卻該尋找證據,以人證物證而論罪。
人無度而肆意妄為禦史臺也該有度,聞風而奏的底線還有什麽才算誣告?這些都應該規定。
立下法規,人依法而行,這是為了抑制人性之惡。
一番長篇大論下來都是。要求禦史臺也要立個標準,聞風而奏不是可以隨便亂奏。
依人情而論又依法度而言,李初一番話說下來,朝中的臣子幾乎都是認可的。
所謂無規不成方圓,不管是誰當官都應該有個尺度,進如何退如何?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執,把事情規定好了。怎麽參人怎麽奏人也就一目了然。
所以李初也算是又立了一功。改了禦史臺的行事準則,要求禦史臺在小事可以聞風而奏,大事上卻必須拿到證據,用證據說話,合情合理的要求誰都挑不出毛病。
監門衛一下子沒了兩個中郎將,某位當父親的也不著急把人補回去。他這樣不著急著補的樣子,可不讓人看出點端倪來了,李治還想將整個監門衛交給李初不成?
額,整個有點難度,畢竟監門衛是分左右的,最多也就是只能給李初半個吧。
這樣,李初在監門衛的威嚴,一時也是無人能出其左右,而那位所謂徐非殺人的案子,終查個一清二楚了,人不是徐非殺的,但是徐非倒黴的撞見了,之後就被人用昔日他在監門衛時落下的把柄威脅讓他頂罪,而兩個罪名相較,竟然還是他在監門衛的罪名更大。
徐非自己供認,他曾收了別人的錢送走了應該誅連九族之人的女兒,至於是誰家的,徐非執意不肯說,只道他知道自己犯下大過,他願意領罰,當年他答應過別人的事,不能出爾反爾。
事查至此,牽出其他的案子,也將真正在宮中行兇之人捉拿歸了案,那是羽林軍的人,感情的糾葛和徐非說得差不多,誰能想到這都有頂罪的人,最後李初會讓徹查到底。
宮女當時是因為遠遠看到李初行來,想跑去求李初做主,羽林軍沒有辦法,只能在那人來人往的地方把人殺了,最後拋屍。
監門衛會為了一個徐非鬧起來,這是誰都想不到的事。
更沒有料到李初會拿這樣一件案子當回事,親自過問讓人查查,最後把他這個幕後的人揪了出來。
殺人者死,羽林軍的小兵被處以死刑,這樣一個擾亂宮闈的人,沒人會輕易饒過他的。
而徐非,他敢私放死犯,如同同犯,罪名不小,朝廷依律而判,也是死刑。
這一次的事,監門衛下不敢再說話了,這樣大的罪名,徐非不可能再來一次亂認。
但也就此事,李初在監門衛訓了他們一頓,讓他們時刻都記住自己的身份,雖為小兵,可是他們的責任重大,看守門戶,誰都以為這是小事,可門戶是天下人的門戶,能是小事嗎?
私下為了銀子而忘記自己的責任,更是不可取的,一個個都記住教訓,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訓完之後,李初可得給他們洗腦了,什麽羽林軍是皇帝的親軍比他們更勝一籌,那都是放屁的話,天下軍馬各司其職,誰都重要,誰都不能輕視。
人只有自己看不起自己,別人才會看不起你。
看門戶的是守衛大唐的百姓,看的是大唐的門戶,試問若是沒有你們看守門戶,賊人橫行,天下難道不會大亂?
所以啊,不要以為看守門戶的人就不重要,沒有前途了,試問若是他們監門衛的人幫著朝廷捉下要犯,這樣的功不大嗎?難道朝廷會不賞嗎?
想立功,就得配合看看朝廷都有哪些通緝的犯人,想賺錢,捉住他們都是有賞銀,既然可以為國除害,又能解自己燃眉之急,何樂不為?
這個事情,其實私下不是沒有人想過,只是想歸想,都不會把話說得如此的直白。
李初那是深知人心,做人做事,能夠利人利己,最好不過,捉犯人,只有關乎他們自己,能讓他們利己的,人的激情才會高,李初就是要把人的激情調動起來,讓大家一起出力,一起幹成一番成就來。
為了讓他們把人認出來,都能立功領賞的,李初教他們認人,更是讓他們提升武力值,這要是武力值不行,就算認出人了就能把人捉住?
本事,不管做什麽,只要學好了都會有好處,她是看出來了,監門衛的人因為自己是看門的,看門嘛,總是站著不動,就沒有一個人想認真的學一身的好本事來。
但是,當兵的沒有本事,等於是拔了牙的老虎,有什麽用。
李初並不希望手裏握著的第一支軍隊那麽沒有用,因此下了死勁的讓他們學武,身上的本事學好了,李初保證幫著他們打擊犯人,拿賞銀去。
“公主,你又不是沒有銀子,為什麽不直接和他們說,要是他們把本事學好,你就賞他們銀子?”衛因在聽完李初挑動人心的時候不是拿自己的銀子動人,而是用朝廷的銀子,就覺得納悶了。
她這樣一問出來,李初道:“為什麽要用我的銀子,他們捉人,盡自己的職責是為了大唐,為了百姓,又不是為了我,這個想法得給他們定死了,一輩子都要讓他們記得牢牢的,兩者的差別太大了。”
為了一個人,那麽可能不辨是非,為了國家,為了天下,那是大義,不管怎麽樣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李初的想法一向都很坦蕩,能讓人心懷天下,何必把人變成一個的手下呢?
胸懷要幫人打開一些,不要一味的只想利於自己,目光看得不夠長遠,最後會自己把自己困死了。
衛因似懂非懂,她反正沒有什麽大義,她就知道,她的責任是保護李初,哪怕她死了,也絕對不能讓李初有半分的閃失,這是李治交給她們的任務,她和慈心都一樣,都是不會改變的。
有了李初洗腦,不得不說洗得好,尤其在李初真帶人去捉到一個通緝的犯人後,監門衛們意識到李初真不是說說,給他們畫個餅罷了,完全就是說到做到。
捉了人,領了賞,一群人都要樂死了!
那麽多的賞銀,比他們的月銀要多得多了,垂涎三尺。
李初再接再厲,“如何,現在都想專心和我學本事了嗎?有這手本事在,你們會沒有錢?會要你們提心吊膽的做那些違法亂紀的事?”
“公主,公主我們都聽你的,保證都聽你的,你讓我學什麽,我們就學什麽。我們當初就想過通過捉人這事賺錢,可是都不敢把話說到明面上,還是公主好,看公主你不僅教我們,還帶我們去捉,有了這
第一回 ,往後我們可就知道怎麽行事了。”
得了好處,領賞的時候都特別的快,因為他們公主。
賞銀標得一清二楚,一文都沒有克下,捉住犯人的那一位,嘴都笑得合不攏。
“好,我的本事多著,告訴你們只要你們學好了本事,以後有你們可以掙賞銀的時候。”李初就是讓他們賞到甜頭,這樣才能更讓他們上進。
自此,監門衛上下可謂變了一個樣,讀書學武,樣樣不落,精氣神不說,雖然是守著門,捉犯人的手段高明啊,至少洛陽城上下的軍隊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們。
而隨著監門衛的人捉犯人領賞的速度越來越快,洛陽可謂是前所未有的清明,監門衛受到的誇讚也越來越多,多得監門衛逢人就笑,不笑都不行。
眼看監門衛那麽意氣風發的,可就有人不服氣了,不就是捉了幾個小偷小盜殺人犯嗎?就以為自己了不起了,論拳腳的功夫試試,從來監門衛的人都是墊底的。
那是從前,現在和以前不樣了。
監門衛的人想到李初最近操練他們可是從來沒有手軟,沒有理由叫人看輕了,所以他們想看笑話,絕無可能,想比拳腳,來啊,比一場。
李初正想試試十六衛的人都是什麽樣的身手,有人提到比試,李初暗暗和李治吹了耳邊風,理所當然的就挑了一個黃道吉日,約齊了十六衛的中郎將,各自帶上他們的人,來啊,比試一場,決出一個勝負來,贏了的軍隊賞一百兩。
有了錢,可不讓人更上進了,打啊,鬥啊,他們還能不如其他的人不成?
打死也是不能承認自己不如人的,所以都存了這份心,比賽的那天,比的拳腳功夫也好,或是騎射也罷,都得拿出真本事來。
比來比去,從來都是墊底的監門衛最後竟然勝了,勝了啊!
勝了就是勝了,還能假得了。監門衛的人抱著一百兩的賞銀正討論這錢怎麽辦呢,看到一旁的李初都趕緊的上去問問,李初答道:“銀子是你們贏來的,你們想怎麽用就怎麽用。”
“公主就是大氣。”壓根沒有想過打他們這點銀子的主意,引得一群人都歡喜不已。
李治聽說監門衛的人對於李初那是推崇無比,眼睛都亮了,果然是一個好的開始。
監門衛的人都服李初了,就該想想下一個地方了,不能讓李初一直的呆在監門衛。
李治思量再三,李初提起了開渠引水的事,興修水利事不宜遲,現在已經拖了很久了,所以李初拒絕李治真讓她往十六衛轉一圈的主意,直接要求李治給她一批人,她要帶人去實地考查,其中最重要的人就是裴觀。
所謂的想法都是紙上談兵,想要確定下來究竟怎麽開展水利,就得去實地看看。
對此李初很是認同,同李治從工部要一些人來,就在洛陽附近找一個天旱定然無水的地方看了看,李初這些日子也一直都沒有閑著,該忙著看的書一本沒有落下。
當日還以為消入落空的系統在得知李初依然要買幾本書的時候,樂得趕緊給李初打折。
李初很富,富得壓根不應該在意這點小錢,可是偏偏李初每回只要問出折扣兩個字,系統就覺得氣弱,不由自主的說出最低的價格,沒有辦法,系統是真的悚李初。
所以有了書本上的知識,再結合實際,李初做事事半功倍,再有名師教導,李初對於水利農業的事都有了新的認知,然後李初想起水泥的事來,不二話,立刻讓系統調出相關的事,水泥如何制作,有了理論,比例,一定可以做到。
李初想要改進制作的工藝,這得試驗,畢竟興修水利不是小事,要是其中工藝出了丁點的問題,對於百姓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想試驗容易啊,水災時的水如何的沖擊,力道有多大,完全可以模擬出來,水泥會不會比糯米更牢固,試試就知道了。
裴觀聽明白了,李初雖然想改進,但是不想亂來,凡事總是要試試的,試了才有知道該不該做。
那行啊,只要不損於國,相對於糧食吃緊的世道,有了可以取代的東西,誰不樂意用。
百姓種出糧食來不容易,要是都能用來給百姓食用,多好的事,求都求不來。
李初提出水泥的制作方法,試啊試,一試再試,最終才把書上記載的最好的水泥做出來,那就試吧,建起一面墻來,用水沖擊而來,就看看能不能受得了這樣的沖擊,如果可以,那麽就要大力推廣,取代糯米作為建築的原料。
系統雖然有時是挺不可靠的,但理論知識並沒有錯,李初讓人試了之後,得出的結論可行。
這樣的結果傳回洛陽,這是又省了糧食,給百姓留的口糧更多了,多少人心中歡喜,誇起李初來就跟不要錢一樣。
李治想到更多的事,此事若是推廣,接下來李初的荷包就要鼓起來了,不過想到李初是要用自己的錢興修水利的,再多的錢,最後還不是歸到他們李唐的天下裏,他啊,應該給李初更多的支持才是。
有了水泥面世,雖然還有人就李初早就過了婚嫁的年紀卻依然不曾許配的流言蜚語,但是李初可是交足了罰金的,她可沒有違法犯法,想挑她的毛病,換個招來吧。
有關律法的事,李初一向如此的行事,講不過的理,按律法要如何處置她按律法去做,堵不住他們的嘴才怪。
又這樣過去一年,李初帶人興修水利,一城一城的修過去,雖然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有公主的身份,再加上身後李治的支持,李初一直都做得很成功,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城隨水利而改得利,李初收獲的民心和威望更是在翻倍的漲,太後們那叫一個激動,不斷地叫喚李初再接再厲。
在修水利的時候李初也不忘農業的事,玉米,紅薯之類耐旱的作物都沒有呢,這好像是從國外流進來的,沒有關系,讓人去找找,讓他們全都幫忙找,要是能得到這些農作物,大力的推廣起來,對於大唐來說就是最大的福音。
李初忙得都不知道多久沒有回洛陽了,時常只是讓李治和李弘註意身體,照顧好自己,一年年的過去,洛陽卻突然傳來八百裏快急,更是德寶親自來的,“公主,太子,太子……”
聽到太子,李初有些恍惚,德寶跪下道:“太子薨逝了。”
如此消息如同驚雷落下,李初完全傻了,許久後上前道:“你在說什麽,你在說什麽,怎麽可能,不是說哥哥的身體在好轉嗎?怎麽會,怎麽會?”
“公主,陛下天後悲痛不能自己,可是太子,太子薨逝了,公主,公主趕緊回洛陽吧,要快啊!”
德寶急急地趕來,就是想讓李初趕緊的回去,不能耽誤。
李初喚道:“備馬。”
這個時候,李初哪裏顧得上其他,她要回洛陽,立刻回去。
聽到太子薨逝的消息,誰都不敢攔著李初,連忙為李初備下好馬,讓他們即刻起程。
一路快馬加鞭,李初趕回洛陽,正好是李弘的頭七,李初急急地往東宮去,東宮一片悲痛的哭聲,李初沖到靈柩前,李弘躺在靈柩裏,雙目緊閉,那溫柔的眼睛,再也不會睜開了。
“公主。”看到李初,見李初風塵仆仆的,一進來就沖到靈柩前,沒有人敢攔著,卻也喚了李初一聲。
“哥哥,哥哥。”李初伸手想要撫過李弘的臉,喚的一聲哥哥,“哥哥你不是說我可以放心的在外面修渠引水,你在洛陽會照顧好自己的嗎?為什麽,為什麽你現在躺在了這裏,為什麽?”
聲音由一開始的壓抑,到最後控制不住的悲痛,“你起來,你快起來啊,哥哥,你快起來,起來看看我啊,我就在你的眼前,你起來看看我,看看我啊!”
“公主,公主!”李初想將李弘拉起來了,跪在靈柩前的人驚得連忙阻止李初,李初喝斥地道:“滾,滾開,滾開!哥哥不會死了,他不會死的,他怎麽會死,他還要承繼大唐的江山,他還要成為世人敬仰,名垂千古的皇帝,怎麽可能舍得就這樣死了。”
李初不讓人靠近,她想將李弘拉起來,只要李弘坐起來了,他或許就會睜開眼睛看著她,像以前一樣和李初說,“初兒,你又胡鬧了。”
她的兄長還那麽年輕,才二十三歲,他怎麽會死了,怎麽會死了啊!
李初想努力的把李弘拉起來,這時候傳來一陣喝斥聲。“初兒,不許胡鬧。”
一身白衣的武媚娘走了過去,大聲喝斥李初,人快速的走到李初的身邊,拉住李初的手,“你不可胡鬧,我知道弘兒去了,你心中悲痛,可是你要讓弘兒受你的驚擾,不得安寧嗎?”
此問落下,李初從靈柩滑下,坐在地上,淚如雨下,一滴一滴的落在地上,武媚娘上前將她抱住,“弘兒去得匆忙,我們都沒有見到他最後一面,你,你不要做出讓我們更傷心的事,聽話,可好?”
武媚娘眼眶都紅了,李弘死了,這是大唐的太子,是她的兒子,李弘帶給她多少的榮耀,可是如今李弘英年早逝,叫他們當父母的白發人送黑發人。
“母親,哥哥是怎麽死的?”李初連忙地追問,她要弄清楚李弘究竟是怎麽死的,為什麽突然就沒有?
“猝死。”武媚娘說來,“你哥哥是猝死,是你嫂嫂起來的時候發現的,當時你哥哥的身體都涼了。”
說到這裏,武媚娘拭過眼角的淚,“初兒,你難過,我們都難過,可是弘兒死了,你再是不舍,再是難過,總要接受這個事實。”
武媚娘生怕李初因為悲痛而做出一些事來,只能連忙的勸起李初,讓李初接受這個事實。
“猝死,怎麽會猝死,哥哥的身體一直都在靜養,十一娘,太醫,他們不都說太子哥哥的身體只要一直的靜養著,不會有事的嗎?”李初哪裏聽武媚娘的,她在追問武媚娘,“讓人來驗過了嗎?母親,讓人來驗過了嗎?確定哥哥的死只是意外,不是人為嗎?”
李弘著人的道不是一兩回了,這一次,難道沒有可能也是著了別人的道?
“母親,母親你讓人查一查,一定要讓人查一查,不能讓哥哥死得不明不白。”李初哀求著武媚娘,想讓武媚娘下令讓人查一查,一定要查清楚李弘的死。
武媚娘捉住李初的雙肩,“初兒,你冷靜冷靜,你心裏比誰都清楚,你哥哥的身體無力回天,太醫要讓他靜養,因為靜養或許能讓他平安無事,但不是絕對的。弘兒會死是天意,是命數,不是人為。”
提醒李初要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李弘的身體沒有他們說的那麽好,至少絕對沒有李初自己認為的那麽好,這一點上,李初心裏比誰都有數。
“哇……”李初痛哭出聲,緊緊地抱住武媚娘,“哥哥還那麽年輕,哥哥還這麽年輕。母親,我不想要哥哥死,我不想。我這麽多年沒有見哥哥,連哥哥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母親,我難受。”
是的,李初很難受,前所未有的難受,她和李弘自小一起長大,兄妹情深,李弘是一個好哥哥,待人溫文有禮,對李初這個妹妹疼愛有加。
“我知道,我知道你難受,哭吧,哭出來就好,弘兒是你的兄長,你為他哭一場,他在天有靈也會覺得欣慰的。”武媚娘何嘗不難受,但是再難受,早就經歷過太多的生離死別的武媚娘,不知從何時起,縱然再痛,她都不會再像李初一樣哭出來。
李初哭著,從小到大,從來沒有人見過李初這樣的哭過,包括武媚娘這個當娘的。
李治姍姍來遲,進來聽到李初的哭聲,叫德福扶著過來,哽咽地喚一聲初兒。
“父親。”李初淚眼朦朧的看向李治,李治艱難的蹲下,李初先一步地扶住他,“父親。”
李治的眼眶都是紅的,他痛失愛子,大唐更是沒有了一個可以承繼天下的太子,李治遭受的打擊是巨大的,他的悲痛更是雙重的。
不知不覺,李治的背都彎下了,李初扶著他都能感受到他的身體在顫動。
“初兒啊,弘兒去了,你好好地送他一程,以全你們兄妹的情誼,什麽話都不再說,記下了嗎?”李治知道李初不願意接受李弘死去的事實,可是逝者已矣,就算再怎麽不願意接受,終是不能不接受,他是如此,李初亦是如此。
李初落淚地點頭道:“好,我都聽父親的,我都聽父親的。”
“來,我們去換衣裳。”武媚娘聽到李治終於將李初勸好,趕緊的拉著李初要去給她更衣,穿上喪衣。
李初依然淚落不停,還是隨武媚娘一道更衣去。
蕭太後嘆一口氣,“原以為群主學了醫術可以改變李弘的死,沒想到終是逃不過天意。群主,節哀順變。”
從李弘的死訊傳到李初的耳邊,群裏的太後們都不敢作聲,生怕驚了李初,李初這樣的悲痛,她們是第一次看見,想勸李初的,終是不知道如何的勸起。
李初換上白衣,跪在李弘的靈柩前,李治和武媚娘坐在一旁,李賢、李顯、李旦、李末都陸續的來了,誰都不敢作聲,裴氏跪在一旁,小聲的抽泣著。
李弘和裴氏雖然成婚多年,膝下卻是無子,為了此事不是沒有臣子進言,可是李弘的身體原本就不好,一個裴氏李弘覺得夠了,多了人他更沒有心思多管,執意不肯再選妃。
裴氏的為人李治和武媚娘都有數,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媳婦,也是一個好妻子,李弘無後都是因為自己的身體,無人責怪裴氏。
殿內除了裴氏的哭聲再也沒有別的聲音,李初筆直的跪著,一夜無眠,天亮的時候李治站了起來,武媚娘同樣跟著站起來,李治道:“媚娘留下吧,讓初兒和朕走一趟就可以了。”
哪怕武媚娘想一道和李治同去,李治發了話,她就只能留下。
“是。”應下一聲是,武媚娘留在原地,李治朝李初跪的方向喚道:“初兒。”
李初緩緩的回過神來,喚一聲父親。
“送我回宮。”李治發話,李初應一聲,站了起來,只是跪了一夜,腿都跪麻了,站起來的時候差點支撐不住地倒下,好在一旁的慈心和衛因眼明手快的將人扶住。
“怎麽了?”李治聽到動靜,擔憂地喚一聲,李初道:“沒事,腿有些麻,父親容我緩緩。”
慈心和衛因都趕緊給李初揉揉腿,李初感覺好些了這才走向李治,只是腿有些難受,攙著李治的時候,李治何嘗不是攙著她,“我已經失去你的哥哥了,不想再失去你們任何一個,你知道嗎?”
李初強忍著才沒讓淚水落下,鄭重地點頭道:“父親,我知道的,你放心,我都記在心上。”
李治要的也是李初能記下,他嘗過一回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滋味了,絕不想再嘗第二次。
父女往外走,李治走得慢,李初同樣很慢,曾經都是意氣風發的人,卻在這一次的李弘逝世中遭受極大的打擊。
“在別人的眼裏,總以為皇帝是這個世上最了不起的人,有著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權力,更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可是,再多的權力又如何,卻救不了自己的兒子,白發人送黑發人,朕的心,真痛啊!”
李治的難過悲痛都是真切的,李弘是他寄以厚望的兒子,是他想將江山交付的人,卻這樣早早的去了,李治恨不得自己去。
“我同你哥哥說過,等他的身體有所好轉,我就傳位於他,讓他當皇帝,原以為用民間沖喜的辦法可以讓你哥哥有所好轉,終是一場空。”李治想救李弘,為了救李弘什麽樣的辦法都用過了,卻只落得一場空,得知李弘去的時候,李治覺得天都塌了一半。
“父親對哥哥的心意,哥哥會明白的。”李治想將天下江山交給李弘,為此可以用盡一切的辦法,李初都能明了。她難過傷心,李治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治道:“我追封弘兒為皇帝。”
這樣的話落下,李初怔怔地看向李治,李治執著地道:“我說會讓弘兒承繼我的江山,成為大唐的皇帝,就算他現在不在了,我也要他以皇帝之尊受李唐後世的香火。”
或許這是李治認為自己可以為李治做的最後一件事,李初道:“好!”
不管李治想用什麽樣的辦法緩解自己心中的悲痛,李初都一千個,一萬個支持。
“你要照顧好自己。”安排好李弘的事,李治沒有忘記李初,叮囑李初千萬要照顧好自己,“再心痛,再難過,總要撐過去。以後,你總會習慣的,有些事,誰都改不了。”
今天是李弘死去,來日會是他,人的命數早就定下了,誰都改不了,李初總要學著去習慣。
“父親,你別說這樣的話,我心裏難受。”李初明了李治話中的意思,可是,她一直都不想早早地知道他們什麽時候會死,不想提心吊膽,更害怕自己太迫切的想要改變結局,最後或許可能促成了她最最不願意面對的事實。
李治感覺到李初的難過,連忙地道:“好,我不說了,我不說了,有些事,待真到了那一天就只能面對,何必多想,多說。”
“父親。”李初只能再喚一聲,不希望李治再提下去,就算是讓她逃避,可她真的希望可以一輩子都不去面對。
“送我回宮,你也歇歇吧。最近不要離開洛陽了。”洛陽啊,沒有想到這裏會成為李治送走自己兒子的地方,可是事成定局,接下來能做的僅僅是將李弘的喪事大辦,他要給李弘最至高無上的尊榮。
李弘的死太突然,相對李初來說是絕對的突然,這四年她一直在外,忙著修渠引水開荒,忙得連回洛陽的時間都沒有。
有些事,李初更多是不願意去接受,像李弘的身體,她不知道藥石罔效?她清楚,她比誰都清楚,只是不願意去面對,這一逃,竟然連李弘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李初一直的守在靈前,李末哭著鼻子和李初小聲地道:“姐姐,太子哥哥沒有了。”
李末沒有看到李初哭得難過傷心的樣子,眼下,如今依到李初的面前,李初抱住她道:“末兒舍不得哥哥,哥哥都知道的,我們在這裏最後送哥哥一程。”
李初連忙的點頭,表示都聽過去了。
“嫂嫂,你進去歇歇吧。”裴氏一直守在靈前,李初看她的臉色極是不好,寬慰著想讓人進去歇會兒。
裴氏搖搖頭,“不,我想最後再陪陪太子。”
李弘生前和裴氏的感情極好,李弘突然的離世,對於裴氏的打擊很大,她覺得一切都像是在做夢一樣,或許夢一醒,她就能看到活生生的李弘站在她的面前,朝她笑,同她說話。
可是才說完,裴氏不支地倒在地上,李初趕緊的扶起人,一號脈總算松了一口氣,“扶太子妃進去吃些東西,不能再由她水米不進,身體撐不住的。”
伺候裴氏的人一聽趕緊的扶著裴氏進去,李末有些擔心地問道:“姐姐,嫂嫂會不會有事?”
剛死了李弘,李末現在很害怕人死去,戰戰兢兢地問。
“不會的,末兒別怕。嫂嫂只是悲傷過度,又一直不進食才會體力不支,沒有事的,放心。”李初安撫李末。死亡,李末是第一次面臨熟悉無比的人死了,再也不會站起來同她說話,也絕不可能再同她玩耍。
李末拉住李初的手,“姐姐,末兒陪著你,你難過可以告訴末兒。”
小小的手塞進李初的手裏,李初朝她擠出一個笑容,“好。”
她的難過,宣洩過了,現在要藏起來。
李治的速度很快,說追封李弘為皇帝,那就兵貴神速的做到了。
“太子弘,慈惠邊親,死不忘君,詔信令追謚為孝敬皇帝。以天子禮儀葬於洛陽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李治詔令下達,唐自建國以來,李弘是第一個由父親追贈兒子為皇帝的先例,李治的傷心,惋惜,皆可見。
下葬之日,李治親自書寫《睿德記》,刻成碑文,立於李弘的陵前。
終究人都散去,李初看著那緊閉的陵門,一但落下再也不會打開,久久都沒有動。
“公主。”慈心小聲地喚一聲,怕驚了李初,李初應一聲,“天皇和天後率百官回去了,公主也早些回去吧。”
“我再陪陪哥哥,他們回他們的。”李初回了一句,慈心不敢多言,李初傷心難過李弘的逝世誰都清楚,李初想留下,就算是李治和武媚娘知道了都不會攔著的。
只是誰都想不到原本萬裏晴空,突然狂風暴雨降下,出門的時候誰都沒有帶傘,慈心急忙地道:“公主,雨太大了,公主,避避雨吧。”
“你們去避吧,不用管我。”說話李初直接坐下了,目光一直望著李弘的陵墓,就這樣一門之隔,更是生死之隔,她的兄長將長眠於此,再也不會出現在她的面前。
慈心一看勸不動李初,急急的去找傘!
暴雨之下,一個人緩緩的撐著傘走來,本來警惕來人的,結果看到來人時,衛因和青蕪都不作聲了。
人打著傘緩緩的走到李初的身後,為李初擋住那傾盆落下的大雨。
李初感覺身後來了人,雨也被擋住了,擡起頭看去,看到裴觀那張認真而執著的臉。
裴觀平靜道:“觀一介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