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021章 氣昏的人 (1)

關燈
宣太後毫不猶豫地回答:“會。”

呂太後:“絕對會!”

蕭太後:“毫不猶豫地答應。”

孝莊太後解釋一二:“一個皇帝想要大權在握,走出第一步,連自己的妻兒都可以利用,只為找一個機會將前朝勢力一網打盡,這個時候他不會犯婦人之仁。武後對付王氏和蕭氏的手段,何嘗不是給高宗一個提醒,這個時候給了敵人一息可喘之機,接下來慘的人會是他。”

呂太後補充:“當皇帝的人都不是一般人,為了大權在握沒有什麽事是他們不會做的。我幫著劉邦除功臣的手段夠狠吧?世人皆道我狠又如何,劉邦還不是沒有因此廢得了我?李治原就有殺人之意,武後手段狠辣一些又怎麽樣?最重要是這件事對他,對前朝的利。殺一儆百!他們還是一條船上的人,總不能外敵未除,自己先起了內哄,他自己千方百計扶起來的皇後,他要因為這個皇後太狠就廢了她,那是在打他自己的臉,要說狠辣,皇帝不狠?他現在要對付的權臣之一更是扶他成為皇帝的親舅舅。”

宣太後:“武後啊,心謀手段皆非常人,敢做,她就敢確保自己的地位不會受到影響,因為皇帝容得她的狠辣要容,容不下也得容,眼下的局勢,開始由李治,現在可由不得他了。”

蕭太後:“改姓一事,更是進一步讓皇帝認可她的行為,皇帝自己都是一個狠人,好嫌棄別人狠?”

這就是為什麽一個個太後都認為李治會答應。

武媚娘這時已經道:“借由改姓一事,會讓皇上看到朝中究竟還有多少人要除,多少人可以用,皇上,這是一個機會。”

是的,武媚娘做事雖然是為了洩恨,何嘗不是考慮到前朝。

李治就算再念舊情,到了這個時候想到前朝,怎麽可能會不答應呢。

有些事一但做了,就沒有回頭的機會,如果不完成,或是心存婦人之仁,接下來就會給人反擊的機會,到那個時候李治的天下還是他的?

原本他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罷了,若是給了旁人機會,接下來他失去的將不再僅僅是權利,更有可能是性命。

李治看向武媚娘,武媚娘會下手,不僅僅是要除心中的一口惡氣,更是為了警示李治,看看王氏和蕭氏,她們就算被關起來了又怎麽樣,還不是鬧出一樁樁的事來。

對,一開始她們的目標是武媚娘罷了,不是還給李弘和李初下了毒,就連李治自己,那都動了手啊!

“此事,朕再想想。”就算知道事情有利,可是李治並不想一口氣應下,武媚娘也不著急,“此事陛下三思,臣妾希望可以。”

希望二字,是武媚娘的想法,不過事到如今,李治沒有一口應下,怕是還有其他的想法,有想法其實沒什麽,武媚娘相信有些人會和她一樣,既然和李治站在了同一條船上,就不會給任何人機會再爬起來。

李治朝武媚娘微頷首,“媚娘好生歇著吧,朕回去批閱奏折。”

早朝下來的聽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武媚娘將王氏和蕭氏的手足砍去,放到酒壇之中,李治當時驚得不輕,第一時間就趕過來問罪,可是,因利而殺人,要說心狠的人,難道不是李治自己?

“恭送皇上。”武媚娘朝李治福福身,送李治離開。

李初在群裏發信息:“這皇家的人一個個太可怕了吧。”

宣太後:“這有什麽,世上的地方哪裏是沒有爭鬥,沒有勾心鬥角的,不過是有沒有這麽激烈罷了。皇宮,皇權的中心,因為權利,因為榮華富貴,因為那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每一個人都會拼了性命來搶,自然付出的代價就會是性命,誰都躲不過。你算是好的了,生來是公主,你要成了武後,那才是最難的。”

話說得一點都沒錯,武媚娘怎麽從先帝的才人成為當今皇帝的皇後,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來,極是不容易,正是因為這份不容易,一但走上了最高的位置,她就會想盡辦法護住自己,護住她得來不易的地位。

王氏和蕭氏讓她看得分明,權利這種事,一定要小心再三,否則一個鬧不好,接下來迎接她的將會是王氏和蕭氏的下場,不,或許比她們兩個還要不如。

“娘娘。”李治一走,武媚娘一直撐著的一口氣似乎卸下來,整個人癱坐在地,宮人們趕緊去扶起武媚娘,想讓武媚娘回到榻上。

李初亦是擔心,喚著一聲母親,武媚娘沖李初笑了笑,“嚇著我們初兒了?”

父母爭吵,這種時候孩子都會害怕的,武媚娘伸著手想要撫過李初的臉,李初走近一些先一步握緊她的手,沖她喚一聲母親。

武媚娘道:“別怕,凡事有母親在,想害我們的人,一個個都不會有好下場的。”

這一點武媚娘堅定一定要做到,任何想要她死,想要她的孩子死的人,她只會更先一步把她們殺了,一個都不留。

李初……她就是一個孩子,這麽血腥的話題能不能不聊了?

想裝孩子,芯裏卻不是孩子,便罷了,不提就不提。

後續的事,王氏和蕭氏被折磨至死,最終李治還是如武媚娘所請,改王氏之姓為蟒,改蕭氏的姓為梟,她們的族人盡流放嶺南。

前朝為此吵成什麽樣子李初不知道,但是看著李治越發意氣風發的樣子,李初明白,這麽一位皇帝一定借此收回不少的權了,有權在手,怎麽可能不意氣風發呢?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賢的滿月酒,這樣一個武媚娘成為皇後生下的嫡子的滿月酒,李治都認為應該大辦一下,宮中自然是熱鬧非凡的。

最最讓李初驚奇的是,武媚娘和李治又像從前一樣了,好像那一晚的爭執,那天兩個人像要翻臉的樣子全都是假的。

太後們倒是提醒李初,李治這種皇帝難得,狠辣的女人對別人狠都是為了丈夫兒女,對他只有利沒有弊,他若是為此棄了武媚娘,他也做到一步一步的忍讓收回大權。

父母和好總是好事,李初在武媚娘坐月子這一個月裏並沒有閑著,武順的事,李初可是一直都盯著,碰上武順和李治碰上的時候,武順那含羞的模樣,長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李初好氣!

宣太後看李初那都要氣死的樣子,好心好意地提醒一記,“不能生氣,不能把你自己弄成妖孽,你只是一個孩子,一個孩子。”

呂太後:“沒事,你那點不喜歡武順的異常芯兒已經發現了,或許她得到的證據比你只看到表面還要多!”

李初驚奇啊!“真的嗎?”

蕭太後:“都說大唐風氣開放,一個連父親的女人都能立作皇後的人,一個寡婦,就算是皇後的姐姐又怎麽樣,男人,永遠都不會放過送上門來的女人。”

孝莊太後:“得不到的女人永遠最好。”

沒有人知道孝莊太後也曾遇上和武媚娘現在同樣的事,她的姐姐,何嘗不是成為了她丈夫的心頭寶,宸妃,宸之一字,可見珍重。

李初:“太後們,幫我想個辦法提醒我母親這件事,就算他們沒有顧忌,我心裏咽不下這口氣。”

宣太後:“你才周歲,這種事情操作起來太難了,還是放一放吧。”

呂太後表示認同:“解決一個武順事小,給你自己惹麻煩事大。”

蕭太後:“忍一忍,這一位的事瞞不過武後,武後會慢慢的收拾她的。姐姐,一母同胞的姐姐怎麽了?說來武後封了後,你那些舅舅們怎麽一次都沒進宮來看過武後?”

總覺得這問題有其他的意思,李初:“雖然我知道有舅舅,可是母親從來不提,看起來感情不好。”

蕭太後:“不是看起來感情不好,實則就是感情不好,武後的兄弟們一個兩個的,要被武後弄死。”

……李初遲疑了許久才問:“為什麽?”

武媚娘不是不能容人的,要不是因為那些人犯武媚娘太甚,她相信武媚娘不會連兄弟都不放過,雖說那麽幾個只是同父的兄長。

蕭太後:“據說他們在武後的父親去後苛待武後母女,按著規矩,一家出了皇後,正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偏偏武後的兄長例外,更是為了正朝廷的風氣,武後請將她的兄弟發往邊錘之地,讓他們不能因武後而蒙恩,只能乖乖的靠政績升起來。這一波深明大義的操作,既可以報仇雪恨,還能收攏人心,不可謂不高明。”

李初……“得罪女人,尤其是能幹的女人,太慘了!”

蕭太後甚是認可,“女人都是記仇的,還是特別的記仇。”

李初沒有忘記自己一開始是沖著什麽事去的,此時著急地問:“真的沒辦法?”

呂太後:“我覺得你那宮女芯兒一定有所發現,一直沒有說,還是為了武後的身體著想,畢竟月子要是坐得不好,容易落下病根,而且武後第一天生完孩子去幹了什麽,你不是從她和你那父親的嘴裏聽說了,這麽大悲大痛的,更要好好地養著,千萬不能再出什麽岔子。”

蕭太後:“要是呂姐姐看得不錯,應該是發現了。你只管安心地等等吧。”

李初能怎麽辦呢,大佬們都是火眼精睛的人,她在沒有辦法的時候除了相信她們能怎麽辦,不過,怕是誰也沒有想到,李初這一等等了將近十年!

十年啊,李初從一個周歲的孩子長成了一個十一歲的孩子,能跑能跳,這十一年的日子有多難熬,李初只想說一句苦不堪言。

不過,十年的時間改變是巨大的,比如李賢之後更添了李顯,李旦,還有一個李末的妹妹,李初是初,李末是末,當時李初立刻就問了蕭太後和孝莊太後,這位莫不就是鼎鼎大名的太平公主?

得到肯定的答案,想想太平公主在史書上並未記載名字,李末這個名字,便是和李初相呼應的啊。

而前朝,這些年李治和武媚娘聯手,李治除去長孫無忌為首的大權在握的關隴世族,實現真正的大權在握,自此皇權於他,再不像從前一般旁落於世族之手。

只是李治身染頭風,不能理政,這些年一直讓武媚娘和他一道處理朝事,武媚娘的政治才能一點一點的展露出來,眼下她在朝中的權勢,有時候李初看得都心驚膽顫。

“公主殿下,公主殿下。”李初在神游這會兒,耳邊響起一道聲音,然後一個老夫子站在李初的面前,手裏拿著戒尺,看著不善啊。

十一歲的李初,已經長成一個半大的小女郎了,集合李治和武媚娘的優點,柳眉杏眼,櫻桃小嘴,皮膚白凈,身著一襲淡綠色的宮服,落落大方地坐著,至於這位老夫子才站來,群裏已經有人興奮地叫嚷起來,“懟他,懟死他!”

其實一般來說群裏的太後們是不太想主動出擊招惹人的,架不住眼前的人實在太可惡了,惹了眾怒的後果就是只要這位一晃出來,日常群裏的太後們都想懟他,懟死他。

李初不慌不忙地回過神,站起來不失恭敬地朝眼前的老夫子,上官儀作一揖,“上官大人。”

喚著一聲上官大人,上官儀道:“公主殿下知道老臣方才講的什麽嗎?”

詢問起來,一旁同樣已經是小大人,也是一位美郎君的李弘用口型朝李初喊話,李初只當作沒聽見,理所當然地答來道:“不知。”

宣太後已經發信息:“這上官儀啊,這麽多年過去了,難道還不知道我們群主是什麽樣的?怎麽還是日常想找群主的麻煩呢?”

呂太後回答:“因為作為一個男人,當朝宰相,他怎麽都不肯承認自己竟然吵不過一個孩子,一個孩子。”

蕭太後:“自來男人對於面子上的事一向小氣,哪怕已經一敗再敗,總還是不能認了。”

是的,就是這麽簡單的原因,只是因為不願意放棄,所以總是千方百計的想爭回點面子。

李弘無奈啊,李初和他一起上的學,就是下面的李賢,李顯,這些日漸長大的弟弟都一道上學來,可是旁的先生不管講什麽課李初都會認真聽,理論只會講理,萬不會人身攻擊,獨獨對上官儀,李初打從第一次和上官儀見面開始兩人就不對付。

當然,那還是因為上官儀一見李初和李弘同坐一席,便請李治將李初請出學堂,讓專門的嬤嬤教導即可,何必和身為太子的李弘一道受名家教導開智。

彼時的李弘還不能明白這是何意,聽聽便罷了,但是李初不樂意,有武媚娘和李治教導的李初,偽兒童,當時就和上官儀吵了起來。

李治還想怎麽讓上官儀好好給他幹活呢,李初便出面了,然後,一發不可收拾。

李初倒不會對上官儀有所不敬,畢竟總還是先生,尊師重道的表面功夫,李初還是會做得讓人拿不住她任何把柄的。

只是但凡上官儀講別的課還好,一但說到關乎女子一事,男和女之間的區別,每回都會挨懟。

上官儀一聽到李初說的不知二字,幾乎就要炸了。

“公主,皇上令公主和太子及諸王在此是讓公主讀書明智的,公主所答不知,是為何意?若是公主不願意聽老臣講課,大可與皇上請離,老臣絕不強求。”上官儀的脾氣不算太好,尤其面對李初,一個他吵不過的李初,更是老生氣。

李初淡淡地掃過上官儀一眼,好像在問上官儀,你是在說笑嗎?你確定你說的是人話?

上官儀腦子裏那根弦差點被李初的這一個眼神給激斷了,好在忍住,一定要忍住,李初本來就是想看他生氣的,他越是生氣,李初就會越開心。

“上官大人,你是朝中宰相,更是父親親自選來為我們上課的先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就上官大人方才所言,是一個老師會說的話?”李初眼神是挑釁的不假,說出口的話,必須還是有理有據,恭敬不失禮數的。

作為日常見過李初和上官儀吵架的人,此時此刻都沒有要勸和的意思,吵吧吵吧,任他們吵去。

上官儀被質問到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先生,一口氣卡在喉嚨,真是想沖上去跟李初說,我就是不想要你這樣一個弟子,你可趕緊走吧。

他心裏哪怕再是不想要李初在這兒,他倒是敢說出來!

上官儀道:“公主殿下明明神游天外,不知老臣所授為何,偏偏還要說老臣不容於公主。公主,你有錯在先,難道老臣不該管教?”

雖然李初是公主,可她在這兒也是上官儀的弟子,當老師的教訓弟子,叫誰來評都是有理的。

李初道:“我所說不知,是不知上官大人所言何雲。”

可憐的上官儀還以為自己這一次能捉住李初的把柄,反擊一回,好讓李初知道什麽才算厲害,沒想到李初說話大喘氣,人家說的不知,是說上官儀不知所雲,分明是對他說的話有意見。

宣太後激動:“名場面要來了!”

呂太後:“請不要大意的上,懟死這麽一個輕視女人的人。”

蕭太後:“懟啊懟,千萬不要手下留情。”

孝莊太後:“最好把高宗吵過來。”

三人……孝莊太後那是在暗暗算計什麽來著?竟然希望李初和上官儀吵到李治趕來現場。

李初看了一眼群信息,發現她們竟然都想讓李初吵起來,她就是聽完上官儀的話,心裏不滿極了,怎麽可能會不跟上官儀理論理論,她那失神,分明就是有意裝出來給上官儀看到,引上官儀主動來挑事的。

交鋒這些年,李初還能摸不透上官儀的性子,知道他有什麽事能忍,什麽事不能忍?

上官儀氣結啊,指著李初道:“公主道老臣不知所雲,何故?”

就算氣,上官儀還得問李初,李初等的就是他問,“上官大人方才說起,父母生養之恩,若父喪則需守孝三年,母喪則只需要一年。隨後上官大人言及,男尊女卑,自禮而始。所謂禮,皆為人定,人定的就是對的?何以聖人雲,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聖人都不敢說自己無錯,規矩定下就是沒錯的了?上官大人還說,帝後帝後,帝在前,後在後,男主外,女主內,亦是君臣之別。所以你現在是對我母親幫著父親理朝不滿?”

有些話,一直沒有說破說透,今天上官儀都把對前朝的不滿帶到課堂上說了,李初要是不回敬一二,她還是李初。

上官儀道:“原便如此,老臣哪裏說錯?”

李初冷笑地道:“上官大人一錯在於,父母生養之恩,若是細論起來,父親對孩子的付出遠沒有母親那麽多,母親十月懷胎之艱辛,上官大人可知?以男尊女卑而論,定下父喪則守孝三年,母喪只需一年,那不是尊男卑女,更是忘恩負義之行徑。父母之恩,原不該以男尊女卑而論,皆是為家為兒付出的人,怎麽能以男人和女人來區分兩者的差別,難道在父母之間,對孩子的付出,女人比男人少了?可是上官大人想教我們牢牢記著所謂的尊卑,絲毫不念恩情仁儀,上官大人無錯否?”

上官儀睜大眼睛,仁義二字,於士人的心中同樣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怎麽可能上官儀想教弟子們心無仁義。

這才剛開始呢,李初接著道:“上官大人其錯二,不該否聖人之言,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所謂規矩,禮數,皆是因時因勢而變,而改。不說其他,單論先秦之初,自來無皇帝之稱,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以為其功蓋三皇五帝,稱皇帝,是為始皇帝。秦以郡縣制,漢高祖得天下後,以分封制和郡縣制並行,至於我朝,又是如何?規矩都是一成不變的?規矩都是沒有錯的?沒錯,怎麽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得萬世推崇,因其所為利於家國天下百姓甚多。”

這個,引經據典的說起那些先朝史書上所記的事,上官儀沒辦法反駁。

李初可還沒覺得事情到此算完了,她得再接再厲,“上官大人其錯三,議及帝後,言及男主外,女主內。但如今父親身染頭風,頭暈目弦,不能理事,因此讓我母親共理朝事。依上官大人所言,作為丈夫的身體不適,不能自理家業,不應該第一個尋自己的妻幫忙,而是直接交給外人?”

上官儀一噎,李初輕哼著透著不屑,“我的母親,心疼自己的丈夫,想為自己的丈夫守好家業,就是她的錯?做得盡責一些,做得更好一些,對你們來說就是她犯下的大錯,令你等所不能容?”

越說越是讓上官儀無法反駁,上官儀緩了口氣才道:“公主是在混淆視聽。”

“我怎麽混淆視聽了?上官大人此三錯,是要將你的想法加於我們之身,還想讓我們跟你一道只守所謂的規矩,不辨是非,不明對錯,念著所謂的規矩,不思這些規矩之後,那是多少人,多少事情,常理在其中。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規矩只是一個框架,並非一成不變,我等年幼,原該是多思多想,多聽多看的年紀,上官大人以一己之喜怒,意在教導我們成為一個規矩下不懂變通的人,不知是何居心?”

指責了錯事可沒完,上官儀的所作所為,長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他還想挑起他們兄弟姐妹對武媚娘的不滿,想讓他們成為他同一條線上的人。

上官儀沒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會被人問起居心,為官正直,一心為朝廷的人何時受過這樣的質疑,一口氣沒上來,一下子都倒下來了,李初……

宣太後:“這事麻煩了。”

蕭太後:“女人是一哭二鬧三上吊,男人這是一暈完事。”

呂太後:“難道這不是一個好機會?”

孝莊太後:“確實是一個好機會。”

宣太後……

蕭太後……

腦子一時沒跟上!

李弘已經著急的叫喚起來道:“上官大人,太醫,快傳太醫。”

這件事,怎麽可能不驚動李治和武媚娘呢,李初都把人氣昏過去了,事情可是一點都不小。

太醫來看了,只道是氣急攻心,李治和武媚娘聽說李初把上官儀氣昏了,二話不說地趕來,聽到太醫的話,還有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們倒是微微一楞,要是聽李初的話,不過是對同樣一件事發表不同的意見,那沒什麽錯是吧,上官儀一個當宰相的人吵不過一個女郎,那是李初的錯?

額,但凡要是人沒有昏過去,李初確實沒有錯。

因此李治沖李初斥道:“看看你把先生氣成什麽樣了?”

李初反駁,“意見不同,大家各抒己見,我錯了?”

被懟得一噎的皇帝陛下能說什麽呢,只好巴巴地沖李初道:“那你至少要口下留情,別把事情鬧得太僵,看人都氣昏過去了。”

李初不以為然地反駁道:“朝臣都能死諫父親,我為什麽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上官大人意識到自己的狹隘?家國天下本不是只靠男人就可以撐起的事,天成地就,既生陰陽,又有男人和女人,便是證明兩者存在都有他們各自的意義,可這種意義應該由人框死了?幫自己的丈夫,護著自己的家國都成了錯,那還有什麽事對的?”

問得上綱上線的,李治……

武媚娘心下雖然十分的歡喜,還得喚了一聲初兒,讓她幽著點,別氣昏一個上官儀,還要氣昏李治。

李治當然沒有那麽小氣,況且李初有些話分明說到他的心頭上,他十分認同的,可是他認同還是不能說出來的,說出來不是讓李初更無法無天,凡事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你氣昏上官大人的事,就是你不對?”李治指出李初犯下最大的錯在哪裏,讓她給他認下這個錯。

李初哪能認下了,嘴皮利落地道:“上官大人如此沒氣度,說不過我,說不贏我就昏過去,那是不是哪天我也可以裝作被氣昏?”

武媚娘差點要笑場了,李初自小聰明,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見,偏偏她又是個講理的,你要是能講得過她,她倒是可以認錯,要是講不過,不好意思,你得認一句不如。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什麽?

李治不認為李初哪裏說錯了,但就算是什麽都沒有說錯,他一個當皇帝的人看著臣子被氣昏,還是被他的女兒氣昏的,也得按著親生的女兒去認個錯,賠個禮,道個歉什麽的是吧。

“初兒,你氣昏上官大人,你得去陪禮道歉。”李治嚴肅地板起臉朝李昭說話。

李初皺起眉頭道:“所以往後就由上官大人說什麽是什麽,由著他那麽教壞賢兒和顯兒,旦兒,讓他們只認父親,不認母親?”

武媚娘沈下臉,一個女人懷胎十月把孩子生下來,沒有哪一個女人會願意發生這樣的事,但這個時候萬萬不能接話。

李治張張嘴,李初道:“難道當初的祖父也是讓人這麽教父親只認君父,不必認母親的?若是天下人都是這般教導子弟,不認是非對錯,無情無義,那我可以去給上官大人道歉。”

吵架啊,總不能吵了,李初還想把這些話傳到李治的耳朵裏的,要是能讓李治牢牢地記在心上,更是李初求之不得的事。

“父母父母,原是一體的,若無哪一個都不會有孩子,對待父母的孝順原本就應該是一樣的,為什麽非要有人要分出一個高低來。孩子原本什麽都不懂,自然是旁人怎麽教他們,他們就怎麽學的,學到最後,要是成了一個不尊父母,非要挑撥父母關系的孩子,又或是讓孩子在父母之間非要做一個選擇的人來,那就對了?”李初反駁還要繼續說服李治,雖然上官儀教的事是利於李治的不假,可是父母父母,怎麽能區分開呢?

李初道:“比起忙碌的父親來,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明明更長,付出的辛苦都比父親更多,父親年幼時也曾經歷過的,應該比我們更清楚才是。”

人嘛,總得講得人情,李治並非一個不講人情的人,至少在一些事情上,不曾損及大唐的利益,也不曾損及李治的利益,李治很願意給人機會爭得一些公平。

李初指責上官儀的三錯,其實並沒有說錯,李治至少認同的,否則他也不會讓武媚娘幫他處理朝事。

“父親並沒有說你說錯,只是此事總該給上官大人留點面子,好讓彼此都下臺階。你往後還想聽上官大人的課嗎?”李治並沒有以勢壓人,反而問起李初的想法,她還想要上官儀這個先生嗎?

要是想的話,還是應該客氣一點,否則上官儀今天被氣得這樣,一定得鬧!

李初道:“除了作詩和關乎陰陽一事,上官儀大人的其他課還是挺好的。”

雖然日常懟得上官儀說不出話來,李初還是認可上官儀肚裏有貨,作為一個教導皇子公主的人來說,完全有資格的。

李治好言相勸道:“那麽你去賠個禮,認個錯不應該把人氣成這般,不妥?”

想讓臣子和女兒可以和平共處,李治還是願意好言相勸的。

李初沈吟半響答道:“把人氣昏原不是我的錯,各自據理而爭,爭的就是誰更有道理,肚量太小的人昏過去,不是我的錯。可是上官大人一大把年紀了,總不好欺負一個老人,我姑且服個軟。”

那麽勉為其難的口氣,李治和李初輕聲地道:“是啊,你是公主,大唐的公主,肚量怎麽都不能比上官大人一個老人家小。看看你也想從他那裏學到知識,證明上官大人雖多為你不喜,還是有令你敬佩的地方,就沖那一點,放過他一馬,甚好?”

宣太後:“這麽一位清楚利害,拿得起,放得下的皇帝,這麽多年看下來,我是越看越覺得這人太厲害了。”

呂太後:“當年我兒子但凡有他一半,我何至於成那樣。”

蕭太後:“所以後來的史書到底是怎麽改的,把一個心機計謀,善忍善謀的皇帝寫成一個為美色所惑的皇帝。明明這天下的人都是他的棋子,包括背負無盡罵名的武後,同樣不過是他的棋子罷了。”

孝莊太後:“只是男人們容不得一個女人成為皇帝罷了,自然把皇帝改成沒本事的人,把武後寫得更惡毒一些。”

都是過來的人,那些人心思一點都不難猜。

李初認同的,誰要是敢跟她說李治這個皇帝做得不怎麽樣,她是肯定要呵人一臉的。

做得不怎麽樣?怎麽可能不怎麽樣呢?

借著一個廢立皇後的名頭,他實現了君主集權,改變了幾百年來世族坐大的局面,從此大唐的天下他說一不二,換了哪一個來,你要是能這麽做成,你會放過這樣的大好機會?

“父親,我可以認錯,服軟,你答應我一個條件唄。”李初知道李治的用意何在,可是她可不想隨便低個頭,必須要爭取一定的好處,才能答應下此事。

李治看了李初一眼,“條件?”

李初道:“父親明知我無錯,還想讓我本是公主的身份裝大度的放過上官大人,給他一個臺階下,這是讓我有所犧牲,追根究底我是為了父親才服的軟是不是?”

此言不差,李治理了理問道:“好,你既然開了口,那麽說說你的條件。”

李初道:“我想自己掙錢。”

千盼萬盼終於得了一個機會,她要掙錢,她要發家致富,最重要的是打著掙錢的名頭可以出宮。

她可沒忘了系統想讓她做到什麽程度,更沒有忘記她的好日子也差不多了。

十一歲,李弘已經開始選太子妃了,她就小李弘一歲,她不想隨便配人!要她說,嫁人這種事,嫁或不嫁都沒關系,作為大唐的公主,她但凡能夠有底氣,必能保證無人敢犯。

底氣,不能只靠父母給的,還是要靠自己。李初可不得準備起來。

李治那叫一個詫異,“你怎麽會想掙錢了,你每個月都有月例,更有獎賞,若是差錢與父親說,父親派人給你送過去。”

……聽到後面的話心裏暖暖的,可是李初搖了搖頭道:“父親疼愛我,我都明白,但是父親的錢總是父親的,我日漸長大,原就該自己養活自己的,將來更該有錢給父親和母親花,總想問父親和母親要錢算怎麽回事呢?我的目標是不僅自己有錢花,更要讓父親和母親缺錢的時候,我都能有錢給你們。”

這豪情壯志的,逗笑了李治,李治道:“你是公主,我們大唐的公主都是有封賞俸祿的,這些還不夠你花?”

李初道:“我就是想自己掙錢,掙多掙少不說,至少不要老想著要父親和母親的,父親,你就答應我了吧。”

纏著李治不斷地撒嬌,她好不容易才等到的機會,一定不會放過。

武媚娘看了李初一眼,李初今天幫她說出許多她明明想說沒有機會,也不能輕易說出口的話,李初只是想自力更生,這沒什麽不好。

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自立自強自息,對自身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陛下,孩子長大了,初兒想做什麽且讓她去做吧,在天子腳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