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落簾鉤
關燈
小
中
大
雲安與韋家的關系很快為眾人知悉,闔府震驚是自然,但最為在意的卻屬黃氏。她有兩重心思,一重是喜,樂見鄭家嫡出的一脈尊嚴掃地;另一重便是憂,憂在這場大禍是因何所致。
既然有憂,便先有疑,以黃氏心思之深,禍事一出便覺出不對。她讓顧娘打聽了,那匹肇禍的馬是鄭修吾平素的坐騎,一向溫和,哪裏就這麽巧,偏在那時發狂?
而竟不用費心摸索,便在那馬兒的唇齒之間發現了異常。這馬的口中糊著血紅的漿汁,卻不是血,像是什麽粉末混了涎液。顧娘便挑下些許拿給醫家細辨,得了三個字,絳石散。
絳石散倒並非毒藥,乃是馬商常用,加在的食料裏,可令馬兒精神振奮,肌肉緊實,自然便能吸引買家。這法子騙不過行家,但尋常客人買去騎乘、拉車,大多不通此道。
然則,無良馬商用來糊弄客人,也不過一槽料裏放下一兩錢,眾馬同食。但鄭修吾的這一匹馬,單是口中殘留的便不止兩錢。可見,馬兒是因服藥過量而難以抑制,發性癲狂。
這下藥之人,若非沒個計量,便是鐵了心要致人死地。
黃氏居所的內室,主仆間已思慮了許久。連日鄭家最清凈的一塊地方,也因“絳石散”而起了波瀾。
“夫人以為是周燕閣做的嗎?”顧娘其實心中有底,但見黃氏抿唇不言,似乎還有更多的思量。
黃氏蹙眉輕嘆,緩道:“這事情做得沒分寸,事後又料理得不幹凈,除了她也不會是旁人。但我憂慮,此事也牽連了三郎。若被發現,我兒便被她害了。”
顧娘明白了些,道:“現在尚無人追究那馬,奴婢也已清理幹凈了。只是不知她行事時有無人瞧見,總怕萬一。不過,裴雲安那丫頭雖然因禍得福,有申王府幫她,但此事說到底是鄭家家事,申王府也難知細情,更是不好多管的。”
“雖是家事,卻鬧大了。”黃氏越發有些低沈,以手扶額,“裴雲安若是死了也罷了,偏偏命大。申王妃既是她的親姊,必傾王府之力尋高醫救治,王府之力又豈是尋常,萬一發覺……”
黃氏沒有說下去,可顧娘卻心知肚明,扶住黃氏輕道:“紫蘿糕都是經周燕閣之手送去的,就算擺明了是夫人所做,周燕閣也逃不了。何況,夫人一向與裴雲安交好,她就是因為不懷疑夫人的好意,才一次次收下的啊。”
“都怪周燕閣節外生枝!”黃氏忽一拍案,既怒又有些懊悔。畢竟,周燕閣一步步做到這些,都是她背後推波助瀾,為其造勢。
“夫人別急!現在所有矛頭都對著二公子,沒人多想。申王妃晌午來時也只是責問二公子,連長房都遣開了。她若是發覺了,豈能如此簡單?就算發覺,我們的法子隱秘,他們又怎知就是紫蘿糕的緣故呢?未必裴雲安沒沾過別的東西?他們沒有證據。”
顧娘所言固然有理,但黃氏也不得不往壞處想。她總要為可能出現的情況找好後路,保全自己,保全兒子。
良晌,黃氏順過氣來,瞳孔中又顯露一層狠意:“那麽,我們便提前備好證據。”
“夫人說什麽?!”顧娘心中一驚,雖知黃氏必定不是自投羅網的意思,卻已從她的語氣中聽出了“險”字。
黃氏果是想到了一條出路,也果是兵行險著,比她不避嫌疑送去紫蘿糕還險。她起身走到榻前,翻動枕下被褥,摸出一個白色的小瓷瓶,遞到隨後跟來的顧娘手裏:
“設若申王府察覺端倪,必先問罪周燕閣。她不知紫蘿糕的緣故,必不承認,也必會牽扯上我。我自然推脫,旁人或也會相信我,但我不能孤註一擲,把自己的命堵在別人口中。”
“是,夫人該先發制人。”顧娘很快領會,將白瓷瓶收進了袖中。
黃氏冷笑,雙目覷起,於細細勾勒的眼角洩出一股陰寒:“所以我們不必等別人察覺,先將馬的風聲放出去,讓府裏起疑。若申王府終究不曾察覺,那周燕閣有幸,只擔這一個罪名;若他們察覺了紫蘿糕,卻有絳石散的罪名在先,她再辯白便無人相信了。”
顧娘點頭應和:“周燕閣既敢用絳石散藥馬,那在紫蘿糕裏下藥也是正常的。有一便有二,沒人會信她!”
“倒不知她留沒留絳石散,你便再去買些,再找個機會將兩樣東西都送到她身邊。別藏在房裏,最好是院子裏,花臺下頭。如此,才像是真的,是真真切切的證據。”
“要去三公子那處還不是隨意?奴婢稍待就去辦來。”
計策已定,黃氏覆又變得幾分悠然自得。她料想,這次未必會出現最壞的局面,但她一直厭惡的周燕閣必會被掃地出門,離開她的兒子。這樣,她不但能置身事外,還另有收獲,比先前的計劃更快,更徹底。
見黃氏似乎都說完了,顧娘卻還有一處不通,又問:“夫人,周燕閣是自尋死路,但你方才不是說,這也會牽連我們三公子麽?奴婢愚昧,不知何解。”
黃氏一笑,目色淡然:“周燕閣一出事,我和三郎都會被牽扯,我已有後路,三郎也必須有取舍。就算三郎早知絳石散之事,甚至是他們夫妻合謀,我也會讓他知道孰輕孰重。”
“夫人是想勸三公子不管周燕閣?可他用情至深啊!”
黃氏仍泰然自若,道:“三郎自從到洛陽府上任,雖從不與我說起官場之事,但我看得出來,我的兒子志存高遠,善於經營,再重情,也不是流連兒女情長的小丈夫。他若與周燕閣一同承擔,便是舍了前程,在家中也無法立足。”
顧娘卻難放心:“三公子求娶周女時便那般沖動執拗,夫人都攔不住。他是個有主意的,奴婢擔心他還是不會聽勸啊!”
黃氏舒了口氣,也知這些事一件比一件冒險,又耐心道:“裴雲安到底還沒死,周燕閣就算獲罪,也未必要抵命。我會告訴三郎,只有先顧全大局,他才有機會與旁人爭,將來才能救回周女。現在這個境地,他只有低頭。”
至此,顧娘總算明白了。黃氏並不能真的保全周燕閣的性命,但能騙過兒子,或者說是度過這一關,三郎便再沒了回頭路可走。到那時,不論周女生死,也都不重要了。
黃氏亦是在賭,拿母子情分賭夫妻情愛。
……
柳氏雖與雲安關系不恰,母女間並不交心,但她也知女兒是個最活潑好動的性子,自小與“安靜”無緣。便是這樣一個活蹦亂跳的女兒,竟一日會以不省人事的模樣與她相見——
雲安榻前,柳氏已經站了一個時辰,沒有作聲,沒有靠近。
在來的路上,素戴已告知所有緣故。除了雲安所受的委屈傷痛,讓柳氏眼中銜恨,其餘諸事,她都表現得很克制。就算是於她而言,儼是噩夢的“韋家”,也並未讓她顯出一絲驚惶。
素戴覺得,柳氏像是換了副心腸,變了個人。
“夫人,你同娘子說說話吧!她聽見你的聲音,也許很快就能醒來了。素戴剛才告訴過夫人啊,娘子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說她不想死,因為還有夫人在!”
素戴已多次進言,柳氏總算看了她一眼,說了句話,卻是叫她到外室,侍奉醫官許延斟酌醫藥。她見柳氏有了反應,亦不敢不從。榻前只剩了母女,柳氏這才終於靠近了雲安。
柳氏卻仍未說話,只是將身俯下,為女兒整理一頭長發,一綹一綹攏好,輕放枕側。上一回觸碰女兒的頭發,還是她出嫁那日,相隔有一年半了。
那一日,春閨的妝臺前,柳氏為女兒挽髻,將少女的雙髻合成新婦的高髻。她為即將到來的遠別傷感著,笑中含淚,雲安卻是少有的乖巧,臉上一直在淡笑。
柳氏彼時不曾去想,如今才忽然懂了,雲安從小到大,一切違拗叛逆之舉,原不過就是想得到她的註目。所以,出嫁前的笑臉,垂死時的牽掛,都在她這個母親一人之身。
“別害怕,娘帶你走。”
除了這句話,此後連日,柳氏又不曾再開口,亦不曾離開過女兒。她日夜守護照料,連素戴都只需做些端送的簡單活計,而除了許延,外頭的人也不敢輕易打擾。
……
許延所說的半月之期已過了旬日,雲安卻仍無醒轉的跡象,不過是肩臂的外創有所愈合,勉強算是件好事。
雲安所在的院落,隔一條長廊便是別宅的主院。自柳氏到此,李珩夫妻就住在了主院,再未回過城裏的王府。他們只聽阿奴來報,說鄭夢觀每日必去王府門前列到,從解禁到宵禁,靜默而沈溺地望上一整天。因他並無擅闖之意,門吏便也不曾驅趕。
鄭夢觀一直以為,雲安就在王府內療治。
李珩對此毫無所動,韋妃便更無所謂了。可她不經意地去想,除開是非因果,各自立場,其實李珩與鄭夢觀無異,兩個男人都在無限期盼著雲安的好轉。
韋妃將此間落寞獨自咽下,畢竟難為情,亦辨不清。
山間的深秋草木搖落,寒意襲人,殘霞漫天之時,韋妃為李珩披上一件氅衣,提醒他小心著涼。李珩站在窗下凝神,良晌才發覺身後之人,回首淡淡一笑。
這一笑,又足以撫慰韋妃所有的落寞了。
“惠兒,我不冷。”李珩取下氅衣披在了韋妃肩頭,溫情脈脈恍如從前,亦分明就是從前,其間分寸是無需細細拿捏的。
韋妃不禁臉頰泛紅,眉眼低去,輕輕地靠向李珩的胸膛,所觸及的溫熱讓她眼中也是一熱。此刻,她只是個普通女人,於紛擾的俗世中,但求一點淺薄的情愛。
“惠兒,近來辛苦你了,只是你父親那處,還要你去多關顧。”李珩自然地抱住韋氏,在耳畔細語叮嚀,“他可曾說過幾時動身?北庭路遠,年下天寒,為他多備些禦寒的衣物吧。”
韋妃閉著眼睛,沈浸中緩緩回道:“小妹尚未醒來,他放心不下,說再遲些無妨,路上快些便是,左右不會遲過九月。”
李珩輕應了聲,心裏第一時卻在想,韋令義是北境重鎮的節度使,雖則述職有假,來探親亦在情理之中,然則滯留過久,難免疏忽職事,於邊防不利,更未免引人註目。
他連日的心思雖系於雲安,卻也不曾松懈大事。洛陽城中,一自韋令義抵達,張皇後的眼線便盯他盯得密集。就如北市廢廟,翁婿不過才相會了一次,就已經不能再去了。
不過,雲安之事,女人的事,倒不怕傳揚,亦反而可以作個障眼法,教人以為他沈溺女色。
李珩的心緒不覺飄遠,再聽韋妃喚他,卻是說阿奴來了,正在門外候著。於是斂束形容,夫妻一齊往廊下接見。
阿奴不外乎是來稟報城中情形的,但今日的神色卻格外慎肅,不言,只先從懷中取出一卷書箋雙手呈送:
“周仁鈞兩個時辰前過世了,原也是病入膏肓,並不稀奇。我便想,連日不見那紫衣女出現,這時或會前來奔喪,可等到了鄭家來人,也不見她。正要走時,周府一個老仆人忽然慌慌張張奔出來,似有不妥,我便跟了一段,卻見這人是要往洛陽府衙去。”
李珩並不急於看書箋,細聽至此,略有一驚:“為何?你跟進府衙打聽了?”
阿奴搖頭:“周仁鈞已死,也不怕打草驚蛇,我便索性攔住了他,表明來歷。他不中用,沒兩句就交代了,拿了這書箋給我。原來,這竟是周仁鈞的罪己書,臨死托付,要老仆等他一咽氣就送到府衙,是要向有司自首的。”
李珩命人暗查已久,雖有收獲,卻一直沒有大的進展。這一下,一封罪己書從天而降,還有個老仆作證,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便展卷看來,足足五張紙,不下三千言,卻字字句句讓人倒吸涼氣。看罷,李珩與韋妃不期然相望,俱是驚而難言。
阿奴先已看過,見狀,忖度著問了一句:“大王想如何做?”
李珩似還未回神,忽一擡頭,將書箋用力舉回了阿奴面前,眼中盡是銳氣:“收好,也將那老仆安頓好。等周仁鈞的喪事一畢,我們便去漢源侯府好好拜訪一番。”
韋氏仍看著自己的夫君,將他眼中的銳意也沾染了幾分:“珩郎,你我同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既然有憂,便先有疑,以黃氏心思之深,禍事一出便覺出不對。她讓顧娘打聽了,那匹肇禍的馬是鄭修吾平素的坐騎,一向溫和,哪裏就這麽巧,偏在那時發狂?
而竟不用費心摸索,便在那馬兒的唇齒之間發現了異常。這馬的口中糊著血紅的漿汁,卻不是血,像是什麽粉末混了涎液。顧娘便挑下些許拿給醫家細辨,得了三個字,絳石散。
絳石散倒並非毒藥,乃是馬商常用,加在的食料裏,可令馬兒精神振奮,肌肉緊實,自然便能吸引買家。這法子騙不過行家,但尋常客人買去騎乘、拉車,大多不通此道。
然則,無良馬商用來糊弄客人,也不過一槽料裏放下一兩錢,眾馬同食。但鄭修吾的這一匹馬,單是口中殘留的便不止兩錢。可見,馬兒是因服藥過量而難以抑制,發性癲狂。
這下藥之人,若非沒個計量,便是鐵了心要致人死地。
黃氏居所的內室,主仆間已思慮了許久。連日鄭家最清凈的一塊地方,也因“絳石散”而起了波瀾。
“夫人以為是周燕閣做的嗎?”顧娘其實心中有底,但見黃氏抿唇不言,似乎還有更多的思量。
黃氏蹙眉輕嘆,緩道:“這事情做得沒分寸,事後又料理得不幹凈,除了她也不會是旁人。但我憂慮,此事也牽連了三郎。若被發現,我兒便被她害了。”
顧娘明白了些,道:“現在尚無人追究那馬,奴婢也已清理幹凈了。只是不知她行事時有無人瞧見,總怕萬一。不過,裴雲安那丫頭雖然因禍得福,有申王府幫她,但此事說到底是鄭家家事,申王府也難知細情,更是不好多管的。”
“雖是家事,卻鬧大了。”黃氏越發有些低沈,以手扶額,“裴雲安若是死了也罷了,偏偏命大。申王妃既是她的親姊,必傾王府之力尋高醫救治,王府之力又豈是尋常,萬一發覺……”
黃氏沒有說下去,可顧娘卻心知肚明,扶住黃氏輕道:“紫蘿糕都是經周燕閣之手送去的,就算擺明了是夫人所做,周燕閣也逃不了。何況,夫人一向與裴雲安交好,她就是因為不懷疑夫人的好意,才一次次收下的啊。”
“都怪周燕閣節外生枝!”黃氏忽一拍案,既怒又有些懊悔。畢竟,周燕閣一步步做到這些,都是她背後推波助瀾,為其造勢。
“夫人別急!現在所有矛頭都對著二公子,沒人多想。申王妃晌午來時也只是責問二公子,連長房都遣開了。她若是發覺了,豈能如此簡單?就算發覺,我們的法子隱秘,他們又怎知就是紫蘿糕的緣故呢?未必裴雲安沒沾過別的東西?他們沒有證據。”
顧娘所言固然有理,但黃氏也不得不往壞處想。她總要為可能出現的情況找好後路,保全自己,保全兒子。
良晌,黃氏順過氣來,瞳孔中又顯露一層狠意:“那麽,我們便提前備好證據。”
“夫人說什麽?!”顧娘心中一驚,雖知黃氏必定不是自投羅網的意思,卻已從她的語氣中聽出了“險”字。
黃氏果是想到了一條出路,也果是兵行險著,比她不避嫌疑送去紫蘿糕還險。她起身走到榻前,翻動枕下被褥,摸出一個白色的小瓷瓶,遞到隨後跟來的顧娘手裏:
“設若申王府察覺端倪,必先問罪周燕閣。她不知紫蘿糕的緣故,必不承認,也必會牽扯上我。我自然推脫,旁人或也會相信我,但我不能孤註一擲,把自己的命堵在別人口中。”
“是,夫人該先發制人。”顧娘很快領會,將白瓷瓶收進了袖中。
黃氏冷笑,雙目覷起,於細細勾勒的眼角洩出一股陰寒:“所以我們不必等別人察覺,先將馬的風聲放出去,讓府裏起疑。若申王府終究不曾察覺,那周燕閣有幸,只擔這一個罪名;若他們察覺了紫蘿糕,卻有絳石散的罪名在先,她再辯白便無人相信了。”
顧娘點頭應和:“周燕閣既敢用絳石散藥馬,那在紫蘿糕裏下藥也是正常的。有一便有二,沒人會信她!”
“倒不知她留沒留絳石散,你便再去買些,再找個機會將兩樣東西都送到她身邊。別藏在房裏,最好是院子裏,花臺下頭。如此,才像是真的,是真真切切的證據。”
“要去三公子那處還不是隨意?奴婢稍待就去辦來。”
計策已定,黃氏覆又變得幾分悠然自得。她料想,這次未必會出現最壞的局面,但她一直厭惡的周燕閣必會被掃地出門,離開她的兒子。這樣,她不但能置身事外,還另有收獲,比先前的計劃更快,更徹底。
見黃氏似乎都說完了,顧娘卻還有一處不通,又問:“夫人,周燕閣是自尋死路,但你方才不是說,這也會牽連我們三公子麽?奴婢愚昧,不知何解。”
黃氏一笑,目色淡然:“周燕閣一出事,我和三郎都會被牽扯,我已有後路,三郎也必須有取舍。就算三郎早知絳石散之事,甚至是他們夫妻合謀,我也會讓他知道孰輕孰重。”
“夫人是想勸三公子不管周燕閣?可他用情至深啊!”
黃氏仍泰然自若,道:“三郎自從到洛陽府上任,雖從不與我說起官場之事,但我看得出來,我的兒子志存高遠,善於經營,再重情,也不是流連兒女情長的小丈夫。他若與周燕閣一同承擔,便是舍了前程,在家中也無法立足。”
顧娘卻難放心:“三公子求娶周女時便那般沖動執拗,夫人都攔不住。他是個有主意的,奴婢擔心他還是不會聽勸啊!”
黃氏舒了口氣,也知這些事一件比一件冒險,又耐心道:“裴雲安到底還沒死,周燕閣就算獲罪,也未必要抵命。我會告訴三郎,只有先顧全大局,他才有機會與旁人爭,將來才能救回周女。現在這個境地,他只有低頭。”
至此,顧娘總算明白了。黃氏並不能真的保全周燕閣的性命,但能騙過兒子,或者說是度過這一關,三郎便再沒了回頭路可走。到那時,不論周女生死,也都不重要了。
黃氏亦是在賭,拿母子情分賭夫妻情愛。
……
柳氏雖與雲安關系不恰,母女間並不交心,但她也知女兒是個最活潑好動的性子,自小與“安靜”無緣。便是這樣一個活蹦亂跳的女兒,竟一日會以不省人事的模樣與她相見——
雲安榻前,柳氏已經站了一個時辰,沒有作聲,沒有靠近。
在來的路上,素戴已告知所有緣故。除了雲安所受的委屈傷痛,讓柳氏眼中銜恨,其餘諸事,她都表現得很克制。就算是於她而言,儼是噩夢的“韋家”,也並未讓她顯出一絲驚惶。
素戴覺得,柳氏像是換了副心腸,變了個人。
“夫人,你同娘子說說話吧!她聽見你的聲音,也許很快就能醒來了。素戴剛才告訴過夫人啊,娘子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說她不想死,因為還有夫人在!”
素戴已多次進言,柳氏總算看了她一眼,說了句話,卻是叫她到外室,侍奉醫官許延斟酌醫藥。她見柳氏有了反應,亦不敢不從。榻前只剩了母女,柳氏這才終於靠近了雲安。
柳氏卻仍未說話,只是將身俯下,為女兒整理一頭長發,一綹一綹攏好,輕放枕側。上一回觸碰女兒的頭發,還是她出嫁那日,相隔有一年半了。
那一日,春閨的妝臺前,柳氏為女兒挽髻,將少女的雙髻合成新婦的高髻。她為即將到來的遠別傷感著,笑中含淚,雲安卻是少有的乖巧,臉上一直在淡笑。
柳氏彼時不曾去想,如今才忽然懂了,雲安從小到大,一切違拗叛逆之舉,原不過就是想得到她的註目。所以,出嫁前的笑臉,垂死時的牽掛,都在她這個母親一人之身。
“別害怕,娘帶你走。”
除了這句話,此後連日,柳氏又不曾再開口,亦不曾離開過女兒。她日夜守護照料,連素戴都只需做些端送的簡單活計,而除了許延,外頭的人也不敢輕易打擾。
……
許延所說的半月之期已過了旬日,雲安卻仍無醒轉的跡象,不過是肩臂的外創有所愈合,勉強算是件好事。
雲安所在的院落,隔一條長廊便是別宅的主院。自柳氏到此,李珩夫妻就住在了主院,再未回過城裏的王府。他們只聽阿奴來報,說鄭夢觀每日必去王府門前列到,從解禁到宵禁,靜默而沈溺地望上一整天。因他並無擅闖之意,門吏便也不曾驅趕。
鄭夢觀一直以為,雲安就在王府內療治。
李珩對此毫無所動,韋妃便更無所謂了。可她不經意地去想,除開是非因果,各自立場,其實李珩與鄭夢觀無異,兩個男人都在無限期盼著雲安的好轉。
韋妃將此間落寞獨自咽下,畢竟難為情,亦辨不清。
山間的深秋草木搖落,寒意襲人,殘霞漫天之時,韋妃為李珩披上一件氅衣,提醒他小心著涼。李珩站在窗下凝神,良晌才發覺身後之人,回首淡淡一笑。
這一笑,又足以撫慰韋妃所有的落寞了。
“惠兒,我不冷。”李珩取下氅衣披在了韋妃肩頭,溫情脈脈恍如從前,亦分明就是從前,其間分寸是無需細細拿捏的。
韋妃不禁臉頰泛紅,眉眼低去,輕輕地靠向李珩的胸膛,所觸及的溫熱讓她眼中也是一熱。此刻,她只是個普通女人,於紛擾的俗世中,但求一點淺薄的情愛。
“惠兒,近來辛苦你了,只是你父親那處,還要你去多關顧。”李珩自然地抱住韋氏,在耳畔細語叮嚀,“他可曾說過幾時動身?北庭路遠,年下天寒,為他多備些禦寒的衣物吧。”
韋妃閉著眼睛,沈浸中緩緩回道:“小妹尚未醒來,他放心不下,說再遲些無妨,路上快些便是,左右不會遲過九月。”
李珩輕應了聲,心裏第一時卻在想,韋令義是北境重鎮的節度使,雖則述職有假,來探親亦在情理之中,然則滯留過久,難免疏忽職事,於邊防不利,更未免引人註目。
他連日的心思雖系於雲安,卻也不曾松懈大事。洛陽城中,一自韋令義抵達,張皇後的眼線便盯他盯得密集。就如北市廢廟,翁婿不過才相會了一次,就已經不能再去了。
不過,雲安之事,女人的事,倒不怕傳揚,亦反而可以作個障眼法,教人以為他沈溺女色。
李珩的心緒不覺飄遠,再聽韋妃喚他,卻是說阿奴來了,正在門外候著。於是斂束形容,夫妻一齊往廊下接見。
阿奴不外乎是來稟報城中情形的,但今日的神色卻格外慎肅,不言,只先從懷中取出一卷書箋雙手呈送:
“周仁鈞兩個時辰前過世了,原也是病入膏肓,並不稀奇。我便想,連日不見那紫衣女出現,這時或會前來奔喪,可等到了鄭家來人,也不見她。正要走時,周府一個老仆人忽然慌慌張張奔出來,似有不妥,我便跟了一段,卻見這人是要往洛陽府衙去。”
李珩並不急於看書箋,細聽至此,略有一驚:“為何?你跟進府衙打聽了?”
阿奴搖頭:“周仁鈞已死,也不怕打草驚蛇,我便索性攔住了他,表明來歷。他不中用,沒兩句就交代了,拿了這書箋給我。原來,這竟是周仁鈞的罪己書,臨死托付,要老仆等他一咽氣就送到府衙,是要向有司自首的。”
李珩命人暗查已久,雖有收獲,卻一直沒有大的進展。這一下,一封罪己書從天而降,還有個老仆作證,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便展卷看來,足足五張紙,不下三千言,卻字字句句讓人倒吸涼氣。看罷,李珩與韋妃不期然相望,俱是驚而難言。
阿奴先已看過,見狀,忖度著問了一句:“大王想如何做?”
李珩似還未回神,忽一擡頭,將書箋用力舉回了阿奴面前,眼中盡是銳氣:“收好,也將那老仆安頓好。等周仁鈞的喪事一畢,我們便去漢源侯府好好拜訪一番。”
韋氏仍看著自己的夫君,將他眼中的銳意也沾染了幾分:“珩郎,你我同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