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十三章 義軍抗元

關燈
南蒙秘文誕生於元朝初期,照這麽看,這座球形建築不可能早於那個時候。問題是,南蒙秘文出現在雲南,甚至是新疆一帶都正常,為什麽會在這裏出現呢?我十分不解。烏仁圖雅完全聽不懂我們說什麽,只是好奇地問這種跟蒙古文十分相似的文字是什麽。

我跟她解釋了一番,當提到這種文字跟龍有關的時候,烏仁圖雅突然叫了一聲,說道:“我想起來了,我見過這種文字!”

我一怔,隨後問她在哪裏見過。

“族長的房間中!”烏仁圖雅十分肯定。就像我之前說的,這種文字出現在這一帶十分令我費解。按照我們的行程算起,此刻我們所在的位置已經超出了湖北界,應該是在四川一帶。如果說當年八百媳婦前往察合臺汗國的路程,途經此地也算情理之中。

我問七烏仁圖雅的具體事宜。她說道,這種文字是他們部落的謎團之一,世代族長都會傳承一枚龍紋圖章,在那個龍紋圖章上,便有這樣的文字存在。龍紋圖章?我莫名想起了古一指對我說講的,在貴州尋找吳三桂遺留的寶藏時候的遭遇了,他當時也提過這樣一件東西,便打聽那是怎樣的一件東西。

烏仁圖雅說道,那枚龍紋圖章是族長相傳的事物,都會由上一任族長交給繼承者。從她記事的時候起,族裏的老人便沒人知道這枚圖章是做什麽用的,都認為那只是權力象征的一樣事物。她也只見過一次,就是小時候。說起來那枚圖章是一枚銅質圖章,有巴掌大小,印紐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龍的造型,但是印文,卻沒人能看懂。說起來,龍紋圖章的印文,正是這種文字。

聽罷後,我驚詫之餘陷入了沈思。這時候,我想起了葉欣欣,她懂得這種文字,如果她在這裏的話,說不定可以解開其中的謎團。

不過眼下很多事情都還沒有定論,身後又有忽律。我們得從速離開此地才是。於是顧不上這些謎團。我們沿著通道繼續往前走。走過了百米長的通道後,面前是一扇青銅門。門不大,跟我們普通人家的大門沒什麽區別。我嘗試著推了一下,沒有反應。我仔細觀察著這扇青銅門,它的表面平滑如鏡,唯一略顯不同的是,兩扇門板中間的接縫處,有一個長條形的印痕,連接在一處仿佛是一張封條,封死了門板。可惜這些文字同樣是費解的南蒙秘文。

這是眼前唯一的出路,我們必須想辦法打開它。太乾走上前來,短劍撥動了兩下,只聽“喀拉”一聲,機括被斬斷,門板徐徐開啟。當我們打開門板後,見到了裏面的景象,頓生別有洞天之感。

青銅門後面的空間十分寬廣,像是一個足球場的大小。穹頂之上,有無數盈盈點點的光芒,在火把的映射下,恍如漫天的繁星。而周圍,則立著十八尊石像。這些石像每一尊都有三米多高,古代的將軍打扮,手中兵器或長或短,面容剛毅,無不威武霸氣。看到這裏,我們幾乎可以斷定,這裏一定是人為留下的遺跡。但是會是什麽地方呢?古代皇陵之中,通常會雕刻這種鎮守陵墓的石像,典型的代表就是秦始皇兵馬俑。難道說,這裏也是某位將軍的陵墓嗎?

我們走進去,沿著兩邊各九位將軍讓出的甬道穿行而過。有意思的是,每位將軍的下方,都有一個石臺,臺子上記錄著每位將軍的生平。我看了一下他們的生平,大概明白了其中的緣故:這十八位將軍,並非是什麽政府武裝力量,而是源於民間的。

事情應該要從天下初定說起了,蒙古畢竟是外族。對於習慣了漢族政權的封建王朝,終究是心懷抵觸的。表面上完成了大一統的蒙古經常會遭到來自民間組織的抵抗。其實有關於元朝與蜀地的矛盾,由來已久。

公元1236年,窩闊臺次子闊端率軍平定陜西後,率軍進攻四川。自鳳州出發。十月,在興元西南的陽平關大敗宋軍,宋將曹友聞陣亡。自此,蜀地門戶大開。本以為蒙古大軍可長驅直入,但是蜀道難行,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沒辦法鋪開作戰,地形成為了他們的最大制約。

當時南宋面對強大的蒙古,基本上采取了消極防禦的戰略。兵力部署成一線配置,分兵把守東西延伸幾千公裏的兩淮(西自湖北紅安、東至黃海,北自淮河、南至長江)、京湖(大部在今湖北、湖南)、四川三個防區,而後方縱深則十分空虛,沒有強大的機動力量。窩闊臺企圖向設防較弱的四川進行迂回作戰,先取全蜀,再平江南。但四川遠離南宋政治、經濟中心,主力伐蜀,並不能震撼南宋的防禦體系,既分散了兵力,又容易使主要力量陷入困境。好在當時四川制置使趙彥吶、陳隆之等,分兵把守各個城鎮、關隘,沒有利用天時地利進行機動作戰,使蒙軍雖在戰略上失策,在戰役上卻未失勢。蒙軍入蜀後,首先攻打文州(今文縣)。但文州守將劉銳拼死抵抗,蒙古竟然一時為能攻克。

不過文州城內水源匱乏,因為叛徒出賣,蒙軍得到了這個消息,便切斷了城外的水源。文州城斷水半個月後被攻破。城內守軍和百姓自殺、被殺的有數萬人。文州失陷後,蒙軍在蜀如入無人之境,一月之間連克成都等數城。這時,傳來伐宋中路軍主帥闊出身亡的消息。闊端無心再戰,在大肆擄掠之後,放棄成都,還軍陜西。宋嘉熙三年(1239年)八月,闊端命大將塔海率軍再次入蜀,覆取成都。塔海率軍自新井(今四川南部縣)入蜀。他令士兵打起宋軍的旗幟迷惑敵人。宋軍沒有上當,殺出成都城迎戰。當部隊開出成都西門外時,士兵懼戰,四散奔逃,成都再度被克,重慶府等重地也相繼失陷。蒙軍在蜀屢進屢退,並沒有長期占據的打算。宋淳祐元年(1241年)十一月,蒙軍第三次入蜀作戰。成都守將陳隆之誓死不降,堅守數月。可他的部下動搖了決心,在一天深夜打開城門把蒙古軍放了進去。成都再克,蒙軍直逼漢州(今四川廣漢縣)。宋軍三千守城將士出戰,被蒙軍殺敗。蒙軍攻克漢州後,除在翌年攻下敘州(今四川宜賓縣),沒有大的進展。

蒙哥率軍入蜀作戰,自窩闊臺以來,蒙軍曾三次入蜀作戰,都即取旋離,未作長留之備。蒙哥在其大包圍的戰略構想中,仍將入蜀作為主攻方向。

在控制雲南地區後,命先期入蜀諸軍築城守備,且耕且戰,變游動戰法為穩紮穩打。宋寶祐五年(1257年)秋,蒙哥親率4萬人馬入蜀作戰。出征前,他對諸王諸將說: 我的父、祖都成大業而享盛名,我也要這樣幹! 蒙哥攻四川時,宋廷在蜀中的防禦有了不小的加強。從宋淳祐二年(1242年)開始,宋朝廷委派餘玠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和總領。餘玠總結了以往抗禦蒙軍的經驗,築成了青居、大獲、釣魚、雲頂、天生等10餘城, 皆固山為壘,棋布星分,為諸郡治所,屯兵聚糧為必守計.但四川宋軍只有四、五萬戰鬥力很弱的部隊,朝廷也沒有調給其機動作戰的兵馬,因而在蒙哥的強攻之下,只有招架之力。

蒙軍主力自六盤山(今寧夏南部)出發,三路並進。蒙哥親率一路入大散關(今陜西寶雞市西南);蒙哥的異母胞弟末哥率領一路入米倉關(通過今陜西江中市西南川陜界米倉山的米倉道);孛裏叉萬戶率軍入沔洲(今陜西勉縣)。主力軍入川後沿嘉陵江南下。寶祐六年(1258年)二月,蒙將紐璘率先鋒軍向成都進兵,擊敗宋劉整軍,攻克成都。十月,紐璘率軍進至渡馬湖(今金沙江畔),接應蒙哥所率主力部隊,隨後蒙哥渡嘉陵江至劍閣縣北,兩軍會合。蒙軍在此擊潰宋守隘軍,繼而進圍鵝頂堡(今昭化縣西南),守城宋將王仲出降。蒙哥率軍以半年多時間,攻克、降服了嘉陵江沿岸的幾個城寨,進圍合州釣魚城(今合川縣東)。另兩路入蜀蒙軍在川西、川東也攻城掠地,連連告捷。這樣,蒙軍即對川蜀之地,三分有其二了。

四川淪陷之後,當地百姓並沒有完全屈服,很快,蜀地就有人站了出來。其實從1276年開始,全國各地反抗元朝暴政的民間起義不斷。很多人都沒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比如我現在所了解的這位陳頂驍。

陳頂驍,四川制置使陳隆之義子,在成都淪陷後,他在陳置使十八親隨的護衛下突圍而出。得知義父全家數百口被害後,悲憤異常,舉兵反元。陳隆之治理蜀地期間素有名望,很快,陳頂驍的麾下就聚集了無數熱血青年,其中有不少還是他的舊部。

得知陳隆之的義子舉兵,蒙軍震動,派出了萬餘人的部隊征剿。彼時,陳頂驍麾下兩千餘人,設伏大敗蒙軍。如此一來,百姓更是望風歸附。天下無敵的蒙軍竟然被區區兩千人擊敗了,蒙古大怒,誓要報仇。大軍舉旗殺來。陳頂驍明白自己力量有限,為了保存實力,他率軍進入了蜀地長江上游。依靠對地理的熟悉繼續抵抗。

此地依山傍水,叢林密布,蒙古大軍的騎兵優勢蕩然無存,而又不識水性,一仗下來,損兵折將。見屢攻不破,蒙軍便放火燒山,大軍掩伏在山腳下,只等義軍下山逃命便沖出來砍殺。但沒有想到,左等右等,都不見陳頂驍率軍出來。原來,陳頂驍采納了義父其中一位親隨的建議,汲長江之水來滅火。使得蒙軍口袋陣計劃落空。

這樣一來,蒙軍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們將山的周圍圍得鐵桶一般。咆哮著開始沖鋒,陳頂驍驍勇善戰,充分利用了地利優勢,一次又一次擊垮了蒙軍的進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