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關燈
小
中
大
賈代化側過臉去, 不再看李森得意洋洋的面孔——剛才大家鼻孔朝天、翻白眼都是對的, 這小子說話根本抓不住重點,也就管管軍需後勤吧——現在不是最該把比什麽、怎麽比說清楚嗎,把獎勵先說出來算什麽事!
將官們再也顧不得現在是在中軍帳中, 個個要問李森說的屬不屬實,為了讓自己的問題最先被李森回答, 人人的聲音都是用吼的, 帳蓬都快被他們給掀翻了。
“咳咳,”賈代化受不了這樣的嘈雜,不得不清一清嗓子。聲音是不大,可是帳內一下子安靜下來, 將官們不安的看向賈代化,生怕他又讓自己出去跑圈,或是不讓自己的營參加這個軍規大賽。
“李森沒說清楚,你們回去跟兵士們說, 參加比賽的人, 最重要的是得提出一條自己覺得軍規需要改動的地方。說的準、說的好的, 重賞。”賈代化的話擲地有聲。
什麽?打從當兵起就在西北行營的老將官不淡定了, 他們是隨著西北軍規一起長大的人,在他們的心裏,西北軍規就是法,就是天,就是不能捅破的存在。
現在賈將軍親口說,軍規還有要改動的地方?西北軍誰不知道, 那軍規可是當年的老寧國公也就是將軍的親父,親手一字一句定下來的。現在將軍說要改,這不是數典忘祖嗎!
面對一片質疑的目光,賈代化絲毫不動搖,連臉上的微笑都沒變動一絲:“世易時移,軍規也不會一成不變。我唯一盼望的,就是此次軍規經我手定下後,能用的長遠些。”
行吧,你是將軍你說了算。最後所有將官都沒記往大賽豐厚的獎賞,只牢牢記住了一條,每一位參賽的兵士,都要說出一條要改動的地方。
要命的是將官們也要組成一隊,跟那些大頭兵們一起比賽。所有將官都覺得要了親命了,自己好歹是為將的,要是還比不過那些大頭兵,將軍得打自己多少軍棍?
“將軍,涼州守將孫猛,正在營門外等著拜見將軍。”焦大一臉不可思議的進來稟報。賈代化聽了嘴角微彎:“讓李森去迎一迎。”說完起身,讓焦大喚在進來給自己更衣——哪怕孫猛的品級不如自己,他還是涼州的守將,總要給人些尊重。
孫猛不是頭一次來西北行營,可是這一次覺得與以往的印象大有不同:操練場遠遠的傳來了兵士們的喊殺聲,聲音裏透著恨意。營裏還有排隊跑動的兵士,仔細看的話嘴裏仿佛都念念有詞。將官們全都跟著兵士在一起操練,整個大營氣氛十分緊張。
“李將軍,可是有消息北戎近日會有動作?”孫猛心裏有些忐忑,生怕自己這一趟來的不是時候,要是趕上北戎犯邊,那自己是不是得陷在西北軍中。
李森很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只是正常操練,並沒有北戎異動的消息。”他還巴不得北戎人現在打來呢,這樣自己也不白吃了將軍每十天買的一次牛肉。
不過看看孫猛身後馬車上的東西,李森聰明的沒把後頭的話說出來——涼州守軍這麽遠給西北行營送年禮,可是建營之後的頭一回。要是讓他們知道自己營裏十日一肉,下次不送了怎麽辦。
這次孫猛帶來的東西的確不少:整整十大車的白菜、蘿蔔還有二十頭豬。因為涼州治下總還有些百姓,逢年要勞軍。不象西北行營,駐在西北卻與三州之間沒有什麽統屬關系。所以這些東西孫猛拿出來不心疼,西北軍收的也開心?
不好,很不好。賈代化聽著孫猛面事謙卑的說著都是百姓心意時,心裏想的就是這個。現在他是把西北行營握在手裏了,可是在西北老百姓的心中,保衛他們的,竟是三州的駐軍,勞軍也是勞三州守軍。
默默沖在第一線的西北軍,顯然被老百姓給忘記了。
由是哪怕孫猛舌燦蓮花,還是沒能讓賈代化露出一個笑臉,甚至在他說離開的時候,連飯都沒說留一留。此時卻已經到了飯時,兵士們正列著隊,粗著嗓子把《大刀向北戎人的頭上砍去》唱的山響,配合著放光的兩只眼睛,盯著廚子送來的一只只盛飯的木桶,孫猛的後脖梗一陣陣發涼。
兵士們想砍的,是北戎人還是他這個曾經下令不對西北軍救援的鄰州守將?
孫猛不敢想下去,繼續卑微的問李森:“賈將軍似乎心情不大好,可是為了軍糧之事?”兵部也不知怎麽樣的,這兩個月以來都是往西北守軍十日一送糧,也不怕哪日雪大封山,西北一線守軍斷炊。
李森啊了一聲,定定看著孫猛:“你那裏還好,總有當地官府和百姓可以救急。我們這裏卻是只能等著運糧上來。”
沒正面回答,孫猛覺得他是為了賈代化的面子,面上做出沈重之態:“如此,等我回去便跟涼州巡府商量一下,總不能讓大軍過不好年。”
李森象模象樣的搖頭:“百姓們也苦,送來的東西改善一下還好,連應急都做不到。”西北行營可是有五萬大軍,就是西北所有的出產都送來,能夠幾天吃的。
“三個州一起,總能想想辦法的。”孫猛覺得不能只有自己一個人接受賈代化的冷氣,也該讓平、寧兩州的守將一起過來。他早就知道,賈代化從涼州軍走後,沒有直接回西北行營,而是把平、寧兩處守軍都拜訪一了遍。去做什麽,孫猛心裏還是有數的。
西北行營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只因賈代化發現西北軍在百姓裏頭的知名度太低,達不到全國的平均水平,便讓隨他進營的甲字傳令給外頭的人,盡快組織人手到西北各鄉鎮的茶館、集市,重新宣揚一下西北軍前次抗擊北戎人的功績。
方法很簡單,派出的人站到集市裏多感嘆幾回:“今年咱們能安生過個好年,還得感謝西北行營的兵呀,要不北戎人能消停這麽長時間?”
要是有人問:“不是咱們涼(平、寧)州的守軍把北戎人趕出去的嗎?”
馬上就跟上回答:“你發夢呢吧。當時只有人家西北軍抗北戎,咱們州的兵爺們,連營地都沒出。我可是聽說了……”
如此的場景上演的非止一處,就連《西英烈記》跟《寧遠傳說》,也終於傳播到了西北這個沒幾條商路的窮鄉僻壤,在年前的西北流傳開來。
效果十分顯著,老百姓的感激很淳樸,拿上半袋子糧食,抱上自己家裏的一只母雞就敢到西北行營,來看望讓他們過好年的西北軍。
可是西北行營不是那麽好進的,守門的兵士聽說這些老百姓不是北戎人的探子,而是來感激自己這此守護百姓的人的,都一臉懵:這幾天平州、寧州的守將,都親自帶著各州百姓送的菜、糧、肉來過一回了,怎麽百姓們還自己來了?
若是以往,衛兵讓百姓們直接放下東西走也就是了,可是現在人家是唱過《三大紀律八項註意》的人,裏頭有一條是不拿百姓一針一線。針線都不能拿,糧食袋子跟母雞可比針線大得多,衛兵更是不敢接。
他只能一遍一遍的對百姓說:“我們西北軍是有規矩的,不能隨便收百姓的東西。”
是不是聽錯了?繼衛兵之後百姓們也都是懵逼臉,只聽說過大軍之後,雞鴨無存的,西北軍居然送上門的東西都不要?難怪自己從來沒聽過西北軍的英雄事跡,人家這是深藏功與名呀。
老百姓走了這麽遠的路,是不可能讓一個衛兵給攔住的,不收東西他們就不走。畢竟好些人帶的不是自己一家的東西,而是整個村的感激。
一直註意著營門的賈代化,適時的踱著步子出來了,他的左腿走起路來還有些拐,可是如頭一天回營時一樣,走的慢且穩,除了衛兵以外百姓們看不大出來的。
“怎麽回事?”賈代化問的是衛兵。
衛兵有些為難的把百姓們的目的說了的遍,還一再說自己向百姓們解釋過,西北軍不收百姓一針一線,可是百姓們都不聽,真不是他想趁著營門無人,想私藏下點兒東西。
看著有些懼怕的百姓,賈代化笑了,笑的如沐春風:“老鄉們走了這麽遠的路,還帶了這麽些東西,不容易。去,把李森叫來。”賈代化向衛兵交待一句,自己走到了百姓之間。
有的百姓退縮了兩步,更多的百姓聽到剛才衛兵的稱呼,知道眼前的這位就是讓北戎人喪膽的戰神,眼裏又緊張又興奮。
“老鄉們是怎麽找到西北行營的,都走了多遠?”賈代化兒狼外婆笑。
百姓們只覺得戰神對北戎人手下不留情,可是對自己這些人可真和善,膽子大的老農便道:“回將軍,咱們有眼不識泰山,才聽說軍爺們為護著百姓死了那麽些人……”
“胡說什麽呢。”有個眉眼精明些的打斷了老農的話,向著賈代化彎了彎腰:“沒軍爺們辛苦,咱們就不能安生過年。也沒多的,就是給軍爺們嘗嘗自己種出來的東西。”
“難為鄉親們一番心意。”賈代化若有若無的嘆了一聲,看向已經匆匆跑來的李森:“都收下吧,不過叫人按價付給鄉親們銀子,問問他們路上走了多長時間,給些車馬錢。”
“將軍,使不得呀。”老農臉上帶出淚來:“小的們是來感激軍爺的,不能要軍爺的銀子。”
“老人家,”賈代化笑的如此和煦,讓李森以為自己見到了一個假的將軍:“你們的心意西北軍領了。只是西北軍軍規不能破,不收百姓一針一線就是不收。你們若是不收銀子,這東西也只好請你們再帶回去了。”
百姓們哭成了淚人,他們不是沒被官府強迫,用樂輸的名頭給三州的守軍捐過糧食菜蔬。可是西北軍這裏送上門來了,竟還要給自己銀子,這,這……
西北軍真是一點兒不讓老百姓吃虧的隊伍呀,這樣的好軍爺,自己以前怎麽一點兒也沒聽說呢,一定是有亂臣賊子不敢讓西北軍的大名傳揚開來。
至於為什麽,《寧遠傳說》裏頭不是說了嗎,西北軍主將本來可以因功封王的,亂臣賊子們為了怕主將搶了他們的風頭,皇帝也怕主將功高壓了他的名聲,剛開始的時候才給主將封為一等將軍。
是,一等將軍已經是他們聽過最大的官兒了,可是相對主將的功勞來說,遠遠不夠好不好。前次主將為了保護他們這些百姓,身上受了好幾處傷,皇帝才不得不封他做了寧遠伯。可讓百姓說,將軍就是將軍,有將軍在,他們這些邊關的百姓,才不用被北戎人當成兩腳羊給砍了。
朝庭不願意讓西北軍出名,他們百姓也是有嘴的,他們要把西北軍的功績傳揚的盡人皆知。光有一本《西英烈記》怎麽夠,真當他們西北沒有讀書人了?
話本子不好安排,西北還有山丹丹、還有花兒,還有數不清的民間藝人。百姓們心裏定下主意,對給自己拿銀子的兵士們千恩萬謝的走了。
西北軍在西北的名聲,很快就超過了三州守軍。營門處不時的出現一些糧袋子、幾棵白菜,可是再也見不到送東西的百姓。人家都是放下東西就快步跑走,就算衛兵再喊也留不住人。
這時行營裏軍規大賽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沒辦法,獎勵太豐厚,想參加的人太多,各營不得不先行進行選拔,再優中選優挑出自己營裏參賽隊員。
將官們這裏參賽的五個人,有三個是新將官,還有兩名是原西北行營的下級將官,熱情也很高漲。大家坐到擺成半圓形的桌子後頭,各自打量著對手。
參賽的兵士不大敢跟將官們對視,低著頭的多。也有幾個兵士膽子大,看向將官的眼裏有些挑釁的意味。賈代化悄悄問焦大:“我怎麽看著那幾個小子眼熟?”
焦大樂呵呵:“主子,這是咱們先安排進來的人。這幫小子在莊子裏都讀過書,背起東西比別人快多了。”
賈代化便不再多說,靜靜的看著臺上的比賽越來越激烈。到搶答的時候,往往是剛念完題目,好幾個人站起來要答題,各營的統領紛紛說是自己營裏的人站起來的快,最後得請賈代化來做最後的裁決。
對此賈代化一點兒也不煩,不管讓他做幾次裁決,他都指出一個無可挑剔的人來。只有焦大一人知道,主子指的人,都是莊子裏送進西北行營的。
最後頭一名還是落到了將官一隊,三營竟得了第二名,把焦會樂的沖著那幾個兵便喊:“回頭老子也賞你們銀子。”看的其他幾營的統領決定,一會兒一起練一練這個得意忘形的小子。
賈代化發了獎銀,還直接點了十名參賽的兵士做自己的親兵,可把一眾觀賽的兵士給羨慕壞了——將軍的親兵呀,日日可以見到將軍,聽將軍親自教誨的人!
如此輕易將十名莊子裏訓出的死士選到自己身邊做親兵,賈代化很是滿意,對軍規修改更加上心,一個個親自問起參賽人員的意見來。
能說出道道來的人不多,好幾個的意見還是重覆的。這都不重要,反正賈代化自己心裏已經有了譜——他現世也是參加過大學軍訓,背過幾天《紀律條例》的人,修訂一下西北軍規不是什麽難事。
沒等到過年,西北軍便迎來了賈代化新軍規的洗禮。這一次比前次推廣起來更容易,因為兵士們識字的多了起來,背軍規不用再讓將官一遍一遍的念,這就省去了不少的時間。
啟發民智果然是重中之重呀。賈代化感嘆的就是這句話,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派西北軍給老百姓掃盲!
此事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因為西北軍一個蘿蔔一個坑,哪怕北戎人今年到現在還沒有犯邊,也不能一下子派出大批的兵士出營。而老百姓冬日農閑有些時間,等到春耕開始,就沒有那麽長的時間可以學識字了。
賈代化已經琢磨好了,到春天的時候可以抽調四分之一的人去幫百姓們種地,再用四分之一的人耕種西北軍自己的屯田,剩下一半的人守營,已經足夠了。
就怕陳明在京裏得了什麽指示回來,那樣一來自己的計劃都會受他的掣肘。賈代化不是一個只知道兵來將擋的人,他要未雨綢繆。
剛過了一個肥年,西北軍就接到了主將的命令:修壕溝。
其實西北軍營外是有一處老壕溝的,只是多年來北戎人攻擊方向不定,壕溝起的作用不大,漸漸也就荒廢了。賈代化沒讓人修繕老壕溝,而是讓西北軍每天上午繼續操練,下午就沿著邊線,修一條寬五丈、深一丈半的新壕溝。
有這樣的壕溝在,北戎最厲害的戰馬也別想一躍而過。
工程量太大了。哪怕有五萬人同時參與,架不住工具不趁手——此時的鐵器還是管制用品,能用到農具上的鐵鳳毛麟角,大部分農人用的都是木鍁,也就是在鍁的頭上包一點兒鐵。
賈代化是誰,舉國上下哪裏有鐵礦他心裏清楚著呢,還有賈珠那一世的實踐,讓他知道怎麽把沒被人發現的鐵礦山買到自己的手裏,更知道怎麽避過當地官府的耳目,以這個時代的技術將鐵提煉出來。
到時就有源源不斷的鐵器用了。說不定他還可以借此蘇些東西出來,提高一下自己人戰鬥力呢。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西北軍的兵士們還得先用自己制做的粗糙的木鍁,一寸一寸的將壕溝給啃出來。是真的啃,冬日的西北滴水成冰,土地硬的跟鐵一樣,一鍁下去,只能在地上留下一點白色的點子。
不是沒有人抱怨,也不是沒有人向賈代化提議,還是等明年開春之的再挖。可是賈代化沒有同意,他想的是現在軍中糧草還算充足,大家就算累些,能吃得飽就好恢覆。等到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糧草說不定沒有這麽充足了。
那時北戎也與自己這邊情況差不多,為了活命,就算去歲被打殘了,北戎人拖著半邊身子也會南下打谷草。
所以壕溝必須修,還得修夠寬、夠深。此時多修出一丈來,就能強迫北戎人的攻勢收緊一丈——北戎人的仗勢便是機動,等他們的機動性沒有施展的餘地,就是西北軍勝利的時候了。
為了把這個道理讓兵士們知曉,賈代化也是拼了。他讓人從附近鄉鎮叫來了好些會唱蓮花落的乞丐,每天跟著西北軍一起到挖壕溝的地方。
到地方後也不用乞丐們幹活,只讓他們拿出牛骨板子嘩唥嘩唥的敲,口裏大聲的說著挖壕溝的好處,那朗朗上口的短句,聽的兵士們不時哈哈大笑,連累都忘了。
也有膽子大的沒邊的兵士,覷著將官不在,大著膽子讓乞丐們唱幾句禁曲,過過幹癮也是好的。乞丐們哪敢呀,他們原以為自己被叫到軍營,是來出苦力做活的。可是來了才知道,人家軍爺不用他們幹活,就是讓自己接著賣嘴,還天天管兩頓飽飯。
這可是飽飯呀!大冬天的出門的人都少,乞丐們討吃都沒處討去。叫他們來的人可是說了,要是說的好,明天還讓他們來。可要是說的不好,人家就找別人了。那自己要是唱禁曲,找他們的軍爺會不會認為自己說的不好?這麽一個好差事,為幾句禁曲砸了不值得。
頭一天這種情況就被賈代化知道了,他想了想還是決定,可以增加蓮花落的內容,但是黃腔不能開、不義之事不能提,不愛國的話不能說。除了這幾點,別的可以讓乞丐們自由發揮。
這下子抱怨的人少了,西北軍在挖擋北戎人的壕溝之事,也隨著乞丐們的來來去去,傳到了四鄉。有膽子大的百姓,遠遠的觀望起來,見真如那些乞丐所說,幹活的都是當兵的,並不是抓夫,就有些看不下去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將官們再也顧不得現在是在中軍帳中, 個個要問李森說的屬不屬實,為了讓自己的問題最先被李森回答, 人人的聲音都是用吼的, 帳蓬都快被他們給掀翻了。
“咳咳,”賈代化受不了這樣的嘈雜,不得不清一清嗓子。聲音是不大,可是帳內一下子安靜下來, 將官們不安的看向賈代化,生怕他又讓自己出去跑圈,或是不讓自己的營參加這個軍規大賽。
“李森沒說清楚,你們回去跟兵士們說, 參加比賽的人, 最重要的是得提出一條自己覺得軍規需要改動的地方。說的準、說的好的, 重賞。”賈代化的話擲地有聲。
什麽?打從當兵起就在西北行營的老將官不淡定了, 他們是隨著西北軍規一起長大的人,在他們的心裏,西北軍規就是法,就是天,就是不能捅破的存在。
現在賈將軍親口說,軍規還有要改動的地方?西北軍誰不知道, 那軍規可是當年的老寧國公也就是將軍的親父,親手一字一句定下來的。現在將軍說要改,這不是數典忘祖嗎!
面對一片質疑的目光,賈代化絲毫不動搖,連臉上的微笑都沒變動一絲:“世易時移,軍規也不會一成不變。我唯一盼望的,就是此次軍規經我手定下後,能用的長遠些。”
行吧,你是將軍你說了算。最後所有將官都沒記往大賽豐厚的獎賞,只牢牢記住了一條,每一位參賽的兵士,都要說出一條要改動的地方。
要命的是將官們也要組成一隊,跟那些大頭兵們一起比賽。所有將官都覺得要了親命了,自己好歹是為將的,要是還比不過那些大頭兵,將軍得打自己多少軍棍?
“將軍,涼州守將孫猛,正在營門外等著拜見將軍。”焦大一臉不可思議的進來稟報。賈代化聽了嘴角微彎:“讓李森去迎一迎。”說完起身,讓焦大喚在進來給自己更衣——哪怕孫猛的品級不如自己,他還是涼州的守將,總要給人些尊重。
孫猛不是頭一次來西北行營,可是這一次覺得與以往的印象大有不同:操練場遠遠的傳來了兵士們的喊殺聲,聲音裏透著恨意。營裏還有排隊跑動的兵士,仔細看的話嘴裏仿佛都念念有詞。將官們全都跟著兵士在一起操練,整個大營氣氛十分緊張。
“李將軍,可是有消息北戎近日會有動作?”孫猛心裏有些忐忑,生怕自己這一趟來的不是時候,要是趕上北戎犯邊,那自己是不是得陷在西北軍中。
李森很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只是正常操練,並沒有北戎異動的消息。”他還巴不得北戎人現在打來呢,這樣自己也不白吃了將軍每十天買的一次牛肉。
不過看看孫猛身後馬車上的東西,李森聰明的沒把後頭的話說出來——涼州守軍這麽遠給西北行營送年禮,可是建營之後的頭一回。要是讓他們知道自己營裏十日一肉,下次不送了怎麽辦。
這次孫猛帶來的東西的確不少:整整十大車的白菜、蘿蔔還有二十頭豬。因為涼州治下總還有些百姓,逢年要勞軍。不象西北行營,駐在西北卻與三州之間沒有什麽統屬關系。所以這些東西孫猛拿出來不心疼,西北軍收的也開心?
不好,很不好。賈代化聽著孫猛面事謙卑的說著都是百姓心意時,心裏想的就是這個。現在他是把西北行營握在手裏了,可是在西北老百姓的心中,保衛他們的,竟是三州的駐軍,勞軍也是勞三州守軍。
默默沖在第一線的西北軍,顯然被老百姓給忘記了。
由是哪怕孫猛舌燦蓮花,還是沒能讓賈代化露出一個笑臉,甚至在他說離開的時候,連飯都沒說留一留。此時卻已經到了飯時,兵士們正列著隊,粗著嗓子把《大刀向北戎人的頭上砍去》唱的山響,配合著放光的兩只眼睛,盯著廚子送來的一只只盛飯的木桶,孫猛的後脖梗一陣陣發涼。
兵士們想砍的,是北戎人還是他這個曾經下令不對西北軍救援的鄰州守將?
孫猛不敢想下去,繼續卑微的問李森:“賈將軍似乎心情不大好,可是為了軍糧之事?”兵部也不知怎麽樣的,這兩個月以來都是往西北守軍十日一送糧,也不怕哪日雪大封山,西北一線守軍斷炊。
李森啊了一聲,定定看著孫猛:“你那裏還好,總有當地官府和百姓可以救急。我們這裏卻是只能等著運糧上來。”
沒正面回答,孫猛覺得他是為了賈代化的面子,面上做出沈重之態:“如此,等我回去便跟涼州巡府商量一下,總不能讓大軍過不好年。”
李森象模象樣的搖頭:“百姓們也苦,送來的東西改善一下還好,連應急都做不到。”西北行營可是有五萬大軍,就是西北所有的出產都送來,能夠幾天吃的。
“三個州一起,總能想想辦法的。”孫猛覺得不能只有自己一個人接受賈代化的冷氣,也該讓平、寧兩州的守將一起過來。他早就知道,賈代化從涼州軍走後,沒有直接回西北行營,而是把平、寧兩處守軍都拜訪一了遍。去做什麽,孫猛心裏還是有數的。
西北行營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只因賈代化發現西北軍在百姓裏頭的知名度太低,達不到全國的平均水平,便讓隨他進營的甲字傳令給外頭的人,盡快組織人手到西北各鄉鎮的茶館、集市,重新宣揚一下西北軍前次抗擊北戎人的功績。
方法很簡單,派出的人站到集市裏多感嘆幾回:“今年咱們能安生過個好年,還得感謝西北行營的兵呀,要不北戎人能消停這麽長時間?”
要是有人問:“不是咱們涼(平、寧)州的守軍把北戎人趕出去的嗎?”
馬上就跟上回答:“你發夢呢吧。當時只有人家西北軍抗北戎,咱們州的兵爺們,連營地都沒出。我可是聽說了……”
如此的場景上演的非止一處,就連《西英烈記》跟《寧遠傳說》,也終於傳播到了西北這個沒幾條商路的窮鄉僻壤,在年前的西北流傳開來。
效果十分顯著,老百姓的感激很淳樸,拿上半袋子糧食,抱上自己家裏的一只母雞就敢到西北行營,來看望讓他們過好年的西北軍。
可是西北行營不是那麽好進的,守門的兵士聽說這些老百姓不是北戎人的探子,而是來感激自己這此守護百姓的人的,都一臉懵:這幾天平州、寧州的守將,都親自帶著各州百姓送的菜、糧、肉來過一回了,怎麽百姓們還自己來了?
若是以往,衛兵讓百姓們直接放下東西走也就是了,可是現在人家是唱過《三大紀律八項註意》的人,裏頭有一條是不拿百姓一針一線。針線都不能拿,糧食袋子跟母雞可比針線大得多,衛兵更是不敢接。
他只能一遍一遍的對百姓說:“我們西北軍是有規矩的,不能隨便收百姓的東西。”
是不是聽錯了?繼衛兵之後百姓們也都是懵逼臉,只聽說過大軍之後,雞鴨無存的,西北軍居然送上門的東西都不要?難怪自己從來沒聽過西北軍的英雄事跡,人家這是深藏功與名呀。
老百姓走了這麽遠的路,是不可能讓一個衛兵給攔住的,不收東西他們就不走。畢竟好些人帶的不是自己一家的東西,而是整個村的感激。
一直註意著營門的賈代化,適時的踱著步子出來了,他的左腿走起路來還有些拐,可是如頭一天回營時一樣,走的慢且穩,除了衛兵以外百姓們看不大出來的。
“怎麽回事?”賈代化問的是衛兵。
衛兵有些為難的把百姓們的目的說了的遍,還一再說自己向百姓們解釋過,西北軍不收百姓一針一線,可是百姓們都不聽,真不是他想趁著營門無人,想私藏下點兒東西。
看著有些懼怕的百姓,賈代化笑了,笑的如沐春風:“老鄉們走了這麽遠的路,還帶了這麽些東西,不容易。去,把李森叫來。”賈代化向衛兵交待一句,自己走到了百姓之間。
有的百姓退縮了兩步,更多的百姓聽到剛才衛兵的稱呼,知道眼前的這位就是讓北戎人喪膽的戰神,眼裏又緊張又興奮。
“老鄉們是怎麽找到西北行營的,都走了多遠?”賈代化兒狼外婆笑。
百姓們只覺得戰神對北戎人手下不留情,可是對自己這些人可真和善,膽子大的老農便道:“回將軍,咱們有眼不識泰山,才聽說軍爺們為護著百姓死了那麽些人……”
“胡說什麽呢。”有個眉眼精明些的打斷了老農的話,向著賈代化彎了彎腰:“沒軍爺們辛苦,咱們就不能安生過年。也沒多的,就是給軍爺們嘗嘗自己種出來的東西。”
“難為鄉親們一番心意。”賈代化若有若無的嘆了一聲,看向已經匆匆跑來的李森:“都收下吧,不過叫人按價付給鄉親們銀子,問問他們路上走了多長時間,給些車馬錢。”
“將軍,使不得呀。”老農臉上帶出淚來:“小的們是來感激軍爺的,不能要軍爺的銀子。”
“老人家,”賈代化笑的如此和煦,讓李森以為自己見到了一個假的將軍:“你們的心意西北軍領了。只是西北軍軍規不能破,不收百姓一針一線就是不收。你們若是不收銀子,這東西也只好請你們再帶回去了。”
百姓們哭成了淚人,他們不是沒被官府強迫,用樂輸的名頭給三州的守軍捐過糧食菜蔬。可是西北軍這裏送上門來了,竟還要給自己銀子,這,這……
西北軍真是一點兒不讓老百姓吃虧的隊伍呀,這樣的好軍爺,自己以前怎麽一點兒也沒聽說呢,一定是有亂臣賊子不敢讓西北軍的大名傳揚開來。
至於為什麽,《寧遠傳說》裏頭不是說了嗎,西北軍主將本來可以因功封王的,亂臣賊子們為了怕主將搶了他們的風頭,皇帝也怕主將功高壓了他的名聲,剛開始的時候才給主將封為一等將軍。
是,一等將軍已經是他們聽過最大的官兒了,可是相對主將的功勞來說,遠遠不夠好不好。前次主將為了保護他們這些百姓,身上受了好幾處傷,皇帝才不得不封他做了寧遠伯。可讓百姓說,將軍就是將軍,有將軍在,他們這些邊關的百姓,才不用被北戎人當成兩腳羊給砍了。
朝庭不願意讓西北軍出名,他們百姓也是有嘴的,他們要把西北軍的功績傳揚的盡人皆知。光有一本《西英烈記》怎麽夠,真當他們西北沒有讀書人了?
話本子不好安排,西北還有山丹丹、還有花兒,還有數不清的民間藝人。百姓們心裏定下主意,對給自己拿銀子的兵士們千恩萬謝的走了。
西北軍在西北的名聲,很快就超過了三州守軍。營門處不時的出現一些糧袋子、幾棵白菜,可是再也見不到送東西的百姓。人家都是放下東西就快步跑走,就算衛兵再喊也留不住人。
這時行營裏軍規大賽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沒辦法,獎勵太豐厚,想參加的人太多,各營不得不先行進行選拔,再優中選優挑出自己營裏參賽隊員。
將官們這裏參賽的五個人,有三個是新將官,還有兩名是原西北行營的下級將官,熱情也很高漲。大家坐到擺成半圓形的桌子後頭,各自打量著對手。
參賽的兵士不大敢跟將官們對視,低著頭的多。也有幾個兵士膽子大,看向將官的眼裏有些挑釁的意味。賈代化悄悄問焦大:“我怎麽看著那幾個小子眼熟?”
焦大樂呵呵:“主子,這是咱們先安排進來的人。這幫小子在莊子裏都讀過書,背起東西比別人快多了。”
賈代化便不再多說,靜靜的看著臺上的比賽越來越激烈。到搶答的時候,往往是剛念完題目,好幾個人站起來要答題,各營的統領紛紛說是自己營裏的人站起來的快,最後得請賈代化來做最後的裁決。
對此賈代化一點兒也不煩,不管讓他做幾次裁決,他都指出一個無可挑剔的人來。只有焦大一人知道,主子指的人,都是莊子裏送進西北行營的。
最後頭一名還是落到了將官一隊,三營竟得了第二名,把焦會樂的沖著那幾個兵便喊:“回頭老子也賞你們銀子。”看的其他幾營的統領決定,一會兒一起練一練這個得意忘形的小子。
賈代化發了獎銀,還直接點了十名參賽的兵士做自己的親兵,可把一眾觀賽的兵士給羨慕壞了——將軍的親兵呀,日日可以見到將軍,聽將軍親自教誨的人!
如此輕易將十名莊子裏訓出的死士選到自己身邊做親兵,賈代化很是滿意,對軍規修改更加上心,一個個親自問起參賽人員的意見來。
能說出道道來的人不多,好幾個的意見還是重覆的。這都不重要,反正賈代化自己心裏已經有了譜——他現世也是參加過大學軍訓,背過幾天《紀律條例》的人,修訂一下西北軍規不是什麽難事。
沒等到過年,西北軍便迎來了賈代化新軍規的洗禮。這一次比前次推廣起來更容易,因為兵士們識字的多了起來,背軍規不用再讓將官一遍一遍的念,這就省去了不少的時間。
啟發民智果然是重中之重呀。賈代化感嘆的就是這句話,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派西北軍給老百姓掃盲!
此事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因為西北軍一個蘿蔔一個坑,哪怕北戎人今年到現在還沒有犯邊,也不能一下子派出大批的兵士出營。而老百姓冬日農閑有些時間,等到春耕開始,就沒有那麽長的時間可以學識字了。
賈代化已經琢磨好了,到春天的時候可以抽調四分之一的人去幫百姓們種地,再用四分之一的人耕種西北軍自己的屯田,剩下一半的人守營,已經足夠了。
就怕陳明在京裏得了什麽指示回來,那樣一來自己的計劃都會受他的掣肘。賈代化不是一個只知道兵來將擋的人,他要未雨綢繆。
剛過了一個肥年,西北軍就接到了主將的命令:修壕溝。
其實西北軍營外是有一處老壕溝的,只是多年來北戎人攻擊方向不定,壕溝起的作用不大,漸漸也就荒廢了。賈代化沒讓人修繕老壕溝,而是讓西北軍每天上午繼續操練,下午就沿著邊線,修一條寬五丈、深一丈半的新壕溝。
有這樣的壕溝在,北戎最厲害的戰馬也別想一躍而過。
工程量太大了。哪怕有五萬人同時參與,架不住工具不趁手——此時的鐵器還是管制用品,能用到農具上的鐵鳳毛麟角,大部分農人用的都是木鍁,也就是在鍁的頭上包一點兒鐵。
賈代化是誰,舉國上下哪裏有鐵礦他心裏清楚著呢,還有賈珠那一世的實踐,讓他知道怎麽把沒被人發現的鐵礦山買到自己的手裏,更知道怎麽避過當地官府的耳目,以這個時代的技術將鐵提煉出來。
到時就有源源不斷的鐵器用了。說不定他還可以借此蘇些東西出來,提高一下自己人戰鬥力呢。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西北軍的兵士們還得先用自己制做的粗糙的木鍁,一寸一寸的將壕溝給啃出來。是真的啃,冬日的西北滴水成冰,土地硬的跟鐵一樣,一鍁下去,只能在地上留下一點白色的點子。
不是沒有人抱怨,也不是沒有人向賈代化提議,還是等明年開春之的再挖。可是賈代化沒有同意,他想的是現在軍中糧草還算充足,大家就算累些,能吃得飽就好恢覆。等到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糧草說不定沒有這麽充足了。
那時北戎也與自己這邊情況差不多,為了活命,就算去歲被打殘了,北戎人拖著半邊身子也會南下打谷草。
所以壕溝必須修,還得修夠寬、夠深。此時多修出一丈來,就能強迫北戎人的攻勢收緊一丈——北戎人的仗勢便是機動,等他們的機動性沒有施展的餘地,就是西北軍勝利的時候了。
為了把這個道理讓兵士們知曉,賈代化也是拼了。他讓人從附近鄉鎮叫來了好些會唱蓮花落的乞丐,每天跟著西北軍一起到挖壕溝的地方。
到地方後也不用乞丐們幹活,只讓他們拿出牛骨板子嘩唥嘩唥的敲,口裏大聲的說著挖壕溝的好處,那朗朗上口的短句,聽的兵士們不時哈哈大笑,連累都忘了。
也有膽子大的沒邊的兵士,覷著將官不在,大著膽子讓乞丐們唱幾句禁曲,過過幹癮也是好的。乞丐們哪敢呀,他們原以為自己被叫到軍營,是來出苦力做活的。可是來了才知道,人家軍爺不用他們幹活,就是讓自己接著賣嘴,還天天管兩頓飽飯。
這可是飽飯呀!大冬天的出門的人都少,乞丐們討吃都沒處討去。叫他們來的人可是說了,要是說的好,明天還讓他們來。可要是說的不好,人家就找別人了。那自己要是唱禁曲,找他們的軍爺會不會認為自己說的不好?這麽一個好差事,為幾句禁曲砸了不值得。
頭一天這種情況就被賈代化知道了,他想了想還是決定,可以增加蓮花落的內容,但是黃腔不能開、不義之事不能提,不愛國的話不能說。除了這幾點,別的可以讓乞丐們自由發揮。
這下子抱怨的人少了,西北軍在挖擋北戎人的壕溝之事,也隨著乞丐們的來來去去,傳到了四鄉。有膽子大的百姓,遠遠的觀望起來,見真如那些乞丐所說,幹活的都是當兵的,並不是抓夫,就有些看不下去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