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07章 (1)

關燈
聽到張翠花說自己府裏銀子為難, 老尼姑的臉就沈了一下, 叫了一聲太太, 意有所指的看了看鳴柳兩個丫頭:“太太跟前服侍的姑娘, 看著都眼生的很。不知道前次服侍太太的滴翠姑娘現在可好, 滴翠姑娘著實溫和, 貧尼也想給她請個安。”

“你佛法高深,她一個小丫頭哪裏當得你給她請安。”張翠花見鳴柳兩個臉色都變了變,不動聲色的看了主持一眼:“若是你實在想她,等走前我告訴你她的去處便是了。”

說完, 無事人般讓鳴柳兩個去添茶、催點心。主持見她把人都打發了,臉上重又笑了起來,只是不再熱情,透著點陰狠,跟身上那僧袍實在違和。

“太太也別怪我來得突然, 實在是深山居大不易,小尼姑們要吃要喝,總不能見她們餓肚子。”眼看著銀子要到手, 老尼姑不是不會說好話的。

就是這好話聽到人耳中有些尖刺, 即知道自己來是突然, 還來做什麽?深山居大不易,那城裏人活的就容易了?

搞笑也不是這麽搞的。

張翠花冷冷看了老尼姑一眼:“當日大家銀貨兩清, 倒沒想到主持的記性如此之好。”膽子也不小。

老尼姑看似賠著笑臉,說出來的話卻帶了絲狠厲:“貧尼逐日與太太們打交道,總得留兩分心眼。不然都如榮國府一樣突然就變了天, 滴翠姑娘跟王嬤嬤一個也見不到,貧尼可找誰去化緣呢。”

果然,這老尼姑在自己兩次去時灌庵的時候,就從跟著的人嘴裏套出話來了,知道自己的出身是榮國府。

張翠花不在意的笑了笑:“王嬤嬤?”那婆子不是邢夫人的心腹嗎,怎麽竟找不到了,還是這老尼姑根本就沒去過榮國府,現在拿話詐自己?

老尼姑笑的有些陰險:“可不就是王嬤嬤。貧尼去榮國府的時候,想著滴翠姑娘身嬌肉貴,平日一定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想著求見王嬤嬤。誰知道那府的門子好不曉事,竟說不清是哪位王嬤嬤。”

是了,榮國府的門子一個個眼高於頂,四五品的官不送個門封都進不去,老尼姑見不到人也是正常——原著裏劉姥姥清清楚楚說出太太陪房周瑞幾個字,不是還有人想刁難一下,讓她多等一會兒嗎?

“一會兒你去,只說是找大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定能見到的。”張翠花好心的替老尼姑指路。

這倒讓老尼姑心裏遲疑起來,實在是張翠花說的太過平靜,平靜得如同在說今天天氣不錯一樣,似是並不怕那個王嬤嬤知道她住在這裏。

難道這女人出府,是過了明路的,要不怎麽竟不怕人知道?老尼姑已經決定,一會兒自己就去榮國府試試,若真能見到王嬤嬤,那下次再來這裏就得掂量掂量了——把柄所以算做把柄,怕人知道才是最重要的。即不怕人知道,那還算什麽把柄。

“竟是到這個時候了,”張翠花見老尼姑兩眼亂轉,知道她心裏在打主意,不經意的問了一句:“主持可要用些齋飯?”

一心想著去榮國府確認的老尼姑,自是不肯留下,又說幾句閑話,從張翠花手裏接過二十兩銀子,舔著臉笑道:“不敢打擾太太清靜,實在是小庵離城太遠,若走的晚了回程不便。剩下的銀子,過兩日等太太收上租子來,貧尼再來取也是一樣的。”

好一個替人著想的主持。張翠花一笑:“如此也好,那我就專侯著主持大駕光臨。”

主持不疑有他,向張翠花頌佛別過,出了府門,匆匆上了一輛早就停在路邊的馬車:“走,快些到榮國府角門。”

趕車的一楞:“那女人竟敢不給銀子不成,還要去榮國府告她?”

老尼姑呸了一聲:“倒不敢不給,就是不大爽利,要五十兩只肯給二十兩。我看她胸有成竹似的,不象自己逃出來的,現在要去榮國府找人問個端的。”

“咱們辦這事也不是一件兩件,哪個不是痛快的給銀子。不如我去她門上吵兩句,不信她一個女人不要名聲。”趕車的也是個狠人。

老尼姑又呸了一聲:“你當這是在村子裏呢,你舅舅一個縣衙的師爺就能遮了天。這裏可是京城,她又是榮國府出來的,那府的門子擡擡腳,都比你舅舅的頭還高呢。”說的趕車的不敢吱聲。

張翠花至此算是聽明白,這老尼姑辦事順溜,全仗的是趕車的有個舅舅做縣衙的師爺。這兩個人狼狽為奸,竟是把找他們辦事的人都當成了肥羊,除了辦事時收一筆銀子外,每年還要剪一回羊毛。

稍微讓人心裏安定一些的是,這樣的事應該知道的人不多,要不銀子不好分的。張翠花有了主意,等著那輛車走出兩條街後,直接就起了火。

大白天好好走在路上的車起火,拉車的馬自是驚的亂跑亂竄,周圍的人大叫著救火,哪裏趕得上驚馬?只能眼睜睜看著一輛冒煙的車飛快的跑遠了。

等李年把這個大八卦說與張翠花聽的時候,張翠花表現的很是驚訝:“車上的人剛起火的時候,怎麽沒想著跳下來。這又是驚馬又是火燒的,怕是難活。”

“太太聖明,可不就是難活嗎,聽說馬車撞翻了多少攤子,壞了多少人的生意。最後還是順天府的衙役把馬頭砍下來,才算是讓車停下了。可惜太晚了,車夫與坐車的都燒得黑炭一樣了。”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張翠花有口無心的念了聲佛,告誡自己日後不能如老尼姑一樣貪心,也就把這事兒放下了。

這一年雖然是剛拿到莊子的頭一年,可能讓賈母與王夫人看上的,都是一等一的好地,所以收成很是不錯。算下來光是田租的出息就有一萬零幾百兩,張翠花覺得可以滿意。

李年卻覺得這稅交得讓人肉疼:若是不交稅的話,可以把收益再增加兩成,那又是兩千兩銀子,足夠府裏一年的開銷。

因向張翠花進言:“京裏多有高門主母,悄悄收了別人家的田掛在自家名下,每年只收一成的利。主子不如想想能把咱們的田掛在誰的名下。”不然十年多交的稅,就抵得過一年的收成了。

張翠花卻搖頭:“皇糧國稅,該交便交。若是把田掛到別人名下,那人犯了事或是直接不認帳,連田都沒了才叫天天不應呢。”

賈母與王夫人手裏這十幾個莊子,說不得就有別人掛在她們名下的,現在不都落到了自己的手裏?所以人還是本本份份的好,想那些歪門邪道說不定連本錢都折到裏頭。

李年聽了也是一驚,他想起自己原來的主人京兆尹,可不就是也掛了一堆的田地在自己身上,等著事敗之後,不光自己家裏被抄,那些掛在名下的田地也都進了國庫,原田主還不敢吭上一聲,好幾家都家敗人散了。

見他想過來了,張翠花安撫了一句:“我知道你是想著讓府裏多些收益,可是咱們府裏只有我跟姑娘兩個主子,吃用又能吃用多少?每年剩下些,十幾年總能給姑娘攢份不錯的嫁妝。”

是呢,除了一個迎春,這一世張翠花需要操心的事兒幾乎沒有。現在不說孝期出不得門,就是出門也沒有認識的人,八卦聽幾遍也就那麽回事了,張翠花給自己想出了一個消磨時間的好辦法:找個繡娘來教自己刺繡。

不求多精通,只圖打發時間。

誰知找來的這位華繡娘也是個有來歷的。華家世代都以刺繡為生,卻在一次鬥賽之中敗給了老對頭,不得不讓出自家的繡坊,還約定了除非將繡坊再贏回來,不然不能以華家的名義開新的繡坊。

就算原本有些積蓄,可是全家還得吃喝,不能坐吃山空。為了生計,也為了祖傳的手藝不至失傳,華家的繡娘們,不得不到大戶人家教導姑娘們。

選擇大戶人家,是為了深閨嚴謹,更是為了大戶人家的姑娘不會拿著繡藝賺銀子,只學個毛皮就算是技藝精通,不擔心自己的祖藝被奪。

聽說張翠花這裏要尋繡娘,華家打聽後知道府裏只有一位當家太太,帶一位不到一歲的姑娘過活,便不敢派繡藝最精的人來。華繡娘也知道自己為何被家裏派來,心下自是憋了一口氣。

什麽叫繡藝不精,還不是家道中落了,繡線與布匹都要精打細算著用。刺繡,不多加練習又怎麽能精通得了?家裏所有的東西,都盡著最出色的人用,自然差距越拉越大,華繡娘也就成了被犧牲的那一個。

可是她不甘心,哪怕被打發到了東城一戶從來沒有聽說過人的人家教導繡藝,她也不甘心。

所以華繡娘給張翠花列出的必需品單子,很長很長,長得讓張翠花覺得自己不是要打發時間,而是要開了一家繡坊。

自己是有銀子,很多的銀子,可是有銀子也不能花得不明不白,張翠花不得不讓人把華繡娘帶到面前,要問清楚只是學個繡花打發打發時間,怎麽就需要這麽多東西。

華繡娘是帶著一臉的傲氣出現在張翠花面前的:“太太即是想學繡藝,這些東西都要備齊。”不是商量,是命令。

張翠花笑了:“我若是備不齊呢?”現在出賣手藝的人,都這麽有性格嗎?

華繡娘不可思議的看向張翠花:“太太即想學,難道不想學好學精,日後憑借著精湛的繡藝爭得聲名嗎?”

原來這姑娘誤會在這兒了,張翠花很好脾氣的告訴她:“我學這個只是想打發時間,並不指望著它吃飯。再說我守節在家,連門都不出,要那些虛名做什麽。”姑娘你想得太多了吧。

不靠這個吃飯,也不要虛名?自記事起就被教導著要繡得最精、繡得最好的華繡娘很不能理解:“那太太何必請華家的人?”

“並不是我非要請華家的人,是聽說我們府裏招繡娘,你們家裏說你繡工不錯,我的管家打聽後覺得傳言可信,這才招你進府。”張翠花誠實的告訴華繡娘。

華繡娘的臉騰的一下紅脹起來,她從來沒想過,自己自小看重的繡藝,在別人眼裏只是可有可無打發時間的玩意,人家也不是非得請華家的人不可,是華家需要這一份工錢,主動要求上門的。

“可是,可是……”華繡娘還想分辨一下,她想告訴張翠花如果繡藝好的話,會帶來多麽大的改變,會帶來什麽樣的好處,偏偏心裏已經清楚,那些改變是人家不需要的,那些好處也是人家不看重的。

所有你看重的東西,在別人眼裏一文不值。可是家裏已經派自己來了,不管是主家說不用還是自己拂袖而去,回家都免不了一頓責罰。最重的責罰可能是自己從此以後再不能碰繡花針,只能給那些繡藝精湛的姐妹做粗使。

華繡娘沒有拂袖而去的勇氣。

張翠花靜靜等著她的決定。等了足有半個時辰,華繡娘還是一個字沒說出口,張翠花只好嘆一口氣,問:“那你覺得,這張單子還能改一改嗎?”

“能。”這一聲回答如同蚊子哼哼般,幾乎聽不見,可是不管是張翠花還是華繡娘自己,都是身子一震。

直到迎春都已經會學著辨色了,華繡娘還在不停的後悔,自己當時不應該說出那個能字的,不然現在自己的繡藝不會一直停滯不前,還覺得心安理得。

這樣下去,她永遠不會成為族中繡藝最出色的一個,又何談替家族奪回繡坊,重振華家繡藝呢?

“華姨,華姨,先吃完點心再辨色好不好?”迎春擡起小肉臉,討好的向華繡娘擠出大大的笑。

華繡娘嘆了一口氣,太太總是這樣,自己想歇著的時候便讓姑娘來討情。其實她是太太,真說歇著不繡,自己哪能駁回呢?

不然何至於一幅尋梅圖就繡了兩年還沒完工?

“是呀,迎春是不是餓了,那咱們先吃點心吧。”張翠花率先放下了繡針,站起來揉揉自己的脖子,對不情不願的華繡娘發出邀請:“今天吳家的做了玫瑰糕,聞起來不錯,我覺得配龍井應該好些。”

華繡娘大搖其頭:“太太,龍井本是靜心茶,只該在午後清風徐來之際,面矮丘淺水之時,聞琴瑟嗚鳴之隙,輕啜慢飲才佳。玫瑰糕如此霸道的香氣,便是疾風嗚咽、高山湍流、鑼鼓錚錚,也擋不得,怎麽會與龍井相配?”說著拿起玫瑰糕來往口內送去。

張翠花手裏的茶往嘴裏送不是不送也不是,覺得自己果然是末世來的人,只知口腹之欲,一點文化也無。然後便看著華繡娘一口點心一口茶水,把大半盤子點心下了肚。

迎春也如張翠花一樣聽得呆住了,反應過來的時候表情與張翠花一模一樣——那大半盤子糕哪兒去了?癟癟小嘴,迎春奶聲奶氣的問張翠花:“華姨剛才是不是喝茶了?”

就算她人小,也聽出華姨是說吃糕不應該喝茶,那怎麽又喝了呢?華繡娘擺了擺手:“這些小事不必在意,太太跟姑娘還是想想出孝那日有衣裳吧。”

張翠花看著華繡娘理所當然的樣子,半晌才擠出一句:“你說的真有道理。”

雖然張翠花也不知道自己在為誰守孝,可是三年已滿,脫孝之禮該辦還是得辦。就算京裏沒有什麽往來的人,左鄰右舍還是在下個帖子請人觀禮,日後便可往來。

本想只有左鄰會來人,誰知右舍的鄰居也上了門,還帶了一個比迎春大幾個月的小姑娘。左鄰劉太太出面,替張翠花與夏太太引見過,三人分賓主落坐,見兩個小姑娘先是你打量我我打量你,然後不知怎麽看對了眼,一齊笑了起來,兩個就拉上了手。

“倒是孩子們簡單些。”張翠花有些感慨,哪怕是原著裏的河東獅,孩提時笑起來也如天使一般,讓人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她。

夏太太聽了笑道:“我們家的丫頭是個霸王似的性子,若是有不到的地方,孫太太千萬別客氣,只管教訓便是。”

原來夏金桂不是表面上看的那麽天使,從小就性烈呀,張翠花了然的點頭:“我家這個也是無法無天的,只有每日跟著華繡娘的時候,才老實些。”

“華繡娘?”劉太太聽了便問:“可是京裏有名的繡藝華家的人,聽說她們家的繡娘只教高門大戶的姑娘,輕易不肯在東城教授繡藝呢。便是到了誰家,覺得哪家的姑娘不合眼緣,也是說走便走,再勸不回的。”

看來當初華繡娘沒有拂袖而去,對自己還真是客氣了。張翠花點了點頭:“劉太太也知道,我這幾年一直守孝,娘家又早斷了聯系,所以才請個繡娘來教導一二,也算是消磨時間了。這兩年與華繡娘相處的倒好,正好迎兒大了,已經跟著華繡娘辨色了。”

話題一下子歪到了華家當年的技藝如何名動京城,現在華家的繡娘如何一人難求上來。到最後華繡娘不得不拿出自己這兩年的得意之作,請三位太太現場品評一二。

劉太太便動了念頭,想著自己與張翠花一起出資,開個繡坊,由華繡娘打理。這事兒張翠花倒不好應承,畢竟華家原本與人賭賽輸了,連自家的繡坊也輸沒了,是不是能與別人合作,沒人能說得清楚。

夏太太聽了便笑道:“若是你們兩個有心帶我,不管華家與對頭當年賭賽有沒有不許華家再開繡坊這條,我倒有法子讓華家的對頭不敢對繡坊說三道四。”

別說張翠花與劉太太,便是華繡娘都直直的看著夏太太——華繡娘知道,家族一直想著東山再起。只是對頭不光繡藝高出一線,背後還有人撐腰。這些年華家的繡娘出入高門教授繡藝,未嘗沒有讓高門賞識,能替華家出出頭的意思。

還是那句話,對高門姑娘們來說,繡藝不過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哪裏會為了一個小小的繡娘,便與人為敵的?高門的人,都是人精,深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

這麽些年華家沒求到一位貴人相助,現在夏太太竟說能讓對頭不敢說三道四,華繡娘不激動才怪。

張翠花便笑問夏太太:“夏太太可是想著借你們家皇商的名頭給咱們使使?”

夏太太面上就有些得色:“你們也知道,我家老爺一直養身子,又沒個親支近派的,所有生意都由我照看著。不過是多開個繡坊,這個主我還做得。”

大家的目光便都看向華繡娘,她咬了咬唇,向張翠花福了一福:“我想跟太太告個假,這麽大的事總得回家與長輩商量一二。”

此事張翠花覺得可有可無,看著劉、夏兩位太太都很踴躍,也不好掃了大家的興,只好點頭,還囑咐華繡娘回家後好生與長輩商量,不必勉強。

等著華繡娘走了,劉太太才問夏太太:“怎麽這麽好興致,往日我想拉你一起你都看不上呢,莫不是覺得我出不起銀子,孫太太比我銀子多,今日才鼓起興來。”

夏太太一笑:“說來也是我家老爺這病鬧的。夏家雖說沒有什麽親支近派,可是族裏的人也不少,就算是到了莊子上也時時有人去打秋風。京裏的生意我再不回來看著些,都要讓那些人拿光賒光了。”

“就這看著老爺的病一日沈重過一日,還有人盼著我們老爺一去,便要把生意奪過去,再把我們娘兩個掃地出門呢。我現在不自己手裏多攥著些,將來不定得落到什麽田地去。”

這便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了,原著裏夏金桂的母親能帶著她保住皇商之位,也一定經了不少的算計與妥協。做薛沛那世,張翠花都是見過經過的,哪兒能不知道所謂的族人狠起來,比仇人還毒上三分?

因向夏太太道:“夏太太這樣想自是好的。不過這樣一來繡坊倒不好掛皇商之名了。”

劉太太先笑了:“可見你平日是不出門的。哪家高門大戶的鋪子,都寫上自己的名號不成?不過是遇事了,哪家出面撕落便是哪家的。”

自己還真是在宅子裏住傻了,連這麽淺顯的世情都給忘記了,看來還是得多與人交往一下才好,就是真遇到什麽事兒,也有人能照應一下。今日一見,劉、夏兩位太太都很爽利,大家住得又近,往來方便,正是可交之人。

張翠花至此不再把開繡坊當成可有可無,鄭重向劉夏兩位太太拜托,日後繡坊真開起來,請她們兩位能者多勞。

三個大人初次相交相談甚歡,迎春與夏金桂相處的也不差,兩個孩子在家都是一個人,便有小丫頭也不敢真與主子玩的忘乎所以,現在好不容易得了個與自己一樣大的玩伴,恨不得再不分開。

等完了宴,夏金桂就怎麽也不肯與夏太太一起回家,倒在地上抱著椅子腿不肯撒開,只說自己要與迎春一起午睡完了再回。

夏太太親自去勸也無用,只好抱歉的看向張翠花。張翠花能告訴夏太太,你現在別管她是不是哭,只管抱起來就走嗎?只能含著笑請夏太太放心,等這位風雷之性的夏小姑娘午睡後,自己便讓人妥當的送她回去。

等到午睡醒來,讓廚房給迎春兩個做了精巧點心,再上個人工壓榨的果汁,用過後張翠花便張羅著要送夏金桂回府。

本還想繼續哭鬧的夏金桂,聽到張翠花平靜的告訴她,不管她如何鬧,自己都會送她回府,而且下次也不會再讓她進門後,直接收了淚,抽抽答答的請張翠花一定答應明天送迎春到夏家玩。

看著精巧的小娃娃紅著眼睛與自己講條件,心硬如張翠花也有一瞬間不舍。可是看樣子日後迎春少不得與夏金桂往閨蜜方向發展,張翠花不得不硬起心腸來,直到夏金桂自己主動提出,每天只與迎春玩一個時辰便好,才點頭答應下來。

夏金桂的陳嬤嬤看的目瞪口呆:“孫太太好辦法,我們太太勸過多少次也沒扳過姑娘這哭鬧的毛病。”

張翠花對這樣的奉承基本免疫:“你們太太是自己親女兒,狠不下心來也是有的。”

陳嬤嬤笑的便有些訕訕,看看笑呵呵跟夏金桂告別的迎春,覺得自己回府後可以把今天孫太太怎麽治住自家姑娘的辦法,跟太太好生說說。若是姑娘日後一直跟孫姑娘相處,說不得性子會柔和兩分。

送走夏金桂不久,華家族長便與華繡娘一起來了。張翠花不得不請華家族長稍等,再請劉、夏兩位太太過府。此時便沒有華繡娘什麽事了,只有華家族長與三位太太商量四家怎麽出資,如何經營繡坊。

最後大家議定,三位太太各出銀一萬兩,合共三萬兩,占繡坊六成股。華家出銀五千兩,繡娘、繡坊管事的全由華家出人,占四成股。不過繡坊的掌櫃、帳房與采買,則由三位太太各出一人,算是相互制約的意思。

接下來的幾日,張翠花便不是陪著劉太太一起看鋪面,就是陪著夏太太一起挑夥計,自己還得從府裏挑一個機靈人去做采買,忙得恨不得從繡坊中撤股抽身。

好在劉家與夏家都是有些根基的人家,鋪面挑了府前大街一座前店後院的門面,店裏放成品,後院正好用做繡娘們的工房。帳房則是夏家出了一位,是夏太太自己的陪房。

張翠花沒有陪房可用,選了李年的大兒子李大寶做繡房的采買,喜的李年家的給張翠花磕了好幾回頭,還一定請張翠花給李大寶賜個名字。

張翠花被她磨的沒辦法,給她的大兒子起名李清,順便讓她二兒子叫李明,等李年家的又謝過後,告誡她道:“回去囑咐你兒子,那繡坊是三家一起開的,若有一點兒私心,日後我在劉太太、夏太太兩位面前擡不起頭來,才有他的好看呢。”

就算被張翠花這麽告誡過,繡坊開業那日,李年家的還是屁顛屁顛的親自隨著張翠花出門,一路上喜的無可不可。張翠花嫌她聒噪,不得不將她打發去看看,為何一大早的路便堵了起來。

李年家的下車沒一會兒,便一臉便秘神色的重新上了車:“太太,是榮國府二房各處貼了招帖,上頭有他們府裏剛生下來哥兒的名字,要讓萬人念了,給那位哥兒壓福呢。”

原來是賈石頭出生了,張翠花這兩年已經不大關註榮國府了,沒想到賈石頭一出生,榮國府又跳出來了。她有些不解的問:“我記得李年說過,當年聖人不是下旨榮國府二房趕回金陵,永世不得返京嗎?”這麽明目張膽的不把聖旨放在眼裏,榮國府的人吃了熊心豹子膽嗎?

李年家的覺得榮國府這一出,是要搶自己主子繡坊的風頭,也就是搶了自己兒子做了采買的風光,語氣十分不善:“聽說這位哥是含玉而生的,有大造化。他們老太太給起了寶玉的名字,又怕福氣太大壓不住,這才貼了招帖。”

這個不用李年家的講張翠花也清楚,可是賈石頭這回不應該是在金陵出生嗎,要貼招帖也該在金陵呀。

李年家的聽張翠花再次追問,知道自己剛才只顧發氣,有些答非所問,臉上帶了些紅意:“聽人說,那府的老太太說了,聖人所說永世不得進京,對的是榮國府的二老爺,沒說他的子孫,所以要把這個哥兒抱回京裏養活呢。”

服氣,不然還能怎麽樣?張翠花很懷疑賈母是不是知道賈石頭有主角光環,怎麽折騰都能活到最後,要不剛出生的孩子,就敢從金陵抱回京中,這是心疼孩子還是盼著他死快點?

車子在人流中一點一點蹭到繡坊前,一下車就能發現門口也擠了一堆人。張翠花眼睛好使,沒等下車就發現繡坊的墻上好象也貼了一張招貼,一個人正賣力的向周圍的人解說著什麽。

“繞到後門去吧。”那個解說的穿著榮國府下人的衣裳,張翠花不欲讓他看到自己,萬一認出自己來又是麻煩,便向李年家的吩咐了一聲。

李年家的也聽自己當家的說過張翠花出身大家,知道她不願意在這麽多人面前拋頭露面,向車夫吩咐一聲,車子再次緩緩行駛起來。

“一會兒你跟鋪子裏頭的人說,讓他們把招帖給撕了。”張翠花越想越覺得膈應,向李年家的吩咐了一句。李年家的應了一聲,車停後扶張翠花進了繡坊,頭一件事做的就是這個。

不想榮國府的奴才氣勢很足,死活不讓繡坊的人撕那張招帖,還威脅說要讓繡坊開不下去。看來這兩年皇帝沒再出手以付榮國府,又讓他們忘乎所以了,張翠花對著李年家的耳語了兩句,李年家的喜孜孜出了鋪子。

“這位管事,”李年家的氣勢也很足:“今日我們繡坊開業,你來給咱們添人氣,咱們感激不盡。可是現在這人擠人的,可讓咱們繡坊怎麽開門呢?”

“我又沒站到你們繡坊門口,他們要看帖子,我總不能不給他們看吧?”

李年家的輕蔑一笑:“你站不站在繡坊門口沒關系,可是把帖子貼在我們繡坊的墻上,就是占了我們的地方。這街上擺攤占了別人家的地方,還得交些銀子呢,你們府上哥兒這麽有造化,你該交多少銀子給我們繡坊?”

榮國府那個奴才打著府裏的由頭行事,沒法法天的慣了,從沒碰到過敢管他要銀子的人,眼睛立時就瞪起來了:“喲呵,嗑瓜子嗑出個臭蟲來,什麽仁(人)都有啊。老子把帖子貼到你們繡坊的墻上,是看得起你。還想管老子要銀子,老子不管你們要銀子就是好的。”

“管事要是這麽說,那我可就得請官老爺給我們做個主了。誰不知道這玉是至尊至貴的東西,你們府裏的哥兒生來就含著,可真是有大造化。若是聖人聽說了,說不得也要封賞你們家的哥兒呢。”李年家的一字一句把張翠花剛才教她的話說出來。

那個奴才臉上還得意呢:“那是,我們寶二爺……”

“啪——”的一聲,一個大巴掌已經拍到了那個奴才臉上:“老爺都吩咐不許貼這勞什子,你們竟跑到東城來貼了,是不把老爺放在眼裏嗎?”

罵人的聲音還很稚嫩,不過是個□□歲的少年,可是衣著卻十分華貴,身後跟著的人更多。那少年罵完人後,上前向李年家的拱了拱手,把李年家的慌得避之不及。

就聽少年道:“家裏下人不懂事,背著老爺行這樣沒王法之事,耽誤了你們繡坊的生意,還請原諒則個。”他這麽說著,跟的人早把那帖子給撕了下來,還把前頭那個奴才給捆了。

看熱鬧的人群越加哄鬧起來,李年家的也不得不後退些。那個少年公子看起來也有些緊張,向跟著自己的人看了兩眼,發現他們都圍在自己左右,才高聲向著看熱鬧的人道:

“這個狗奴才並不在我們府裏當差,不過因他娘服侍老太太,出門就說自己是榮國府的下人。他說的話做不得真,更不是得了府裏的令才這麽做的,請大家不要信他胡言。”

“怎麽就當不得真呀,剛才他可說了,誰要是念上十遍寶玉,就給一個銅板,我可是念了四十幾遍了,這銅板還給不給?”

“是呀,我們都念了幾十遍了,要不為了銅板,誰跟你們在這兒耽誤功夫。”

“別是這小公子不想出銅板,才故意跟這個人唱苦肉計吧?”

“給銅板,給銅板,不把銅板拿出來別想把人帶走。”

眼看著這些人一邊說一邊往跟前擠,那個小公子也慌了,大聲道:“都是這個奴才瞎說的,大家別信他的。”

一個粗壯漢子大聲罵道:“媽的,你說不信他的就不信他的?你們自己奴才沒教好,耽誤了咱們大夥的功夫,你一句話就都抹幹凈了?”

小公子被問的說不出話來了。

這時李年家的身後,鋪子的門打開了一條縫,昨天才得了名字的李清,手裏捧著個笸蘿出來了:“都別嚷都別嚷,我們老板說了,難得開業的時候來這麽多街坊捧場,一會兒還請大家都進店裏看看,有沒有喜歡的繡品。沒有喜歡的也不要緊,哪位跟沒來的街坊們,說十遍咱們繡坊的名字,咱們也給一個銅板。”

李年家的悄聲問兒子:“怎麽回事?這些人拿了銅板走了,誰知道他們跟不跟別人說咱們繡坊。”

李清小聲道:“太太說了,這麽些人堵在門口不是個事,寧可破點子財,快把人打發了是正經。”說著把眼看了看那個有些手足無措的小公子:“太太說了,這個小公子一看就是榮國府的少爺,要是在咱們店門前出事,咱們怕是不好平事兒。”

李年家的本就對那個小公子印象不錯,覺得是個知禮的公子。現在太太也有意替他解圍,賣力的幫著自己的兒子向看熱鬧的解釋。

看熱鬧的也知道那個奴才都被主家給捆起來了,他的主家看起來又是個出身不凡的,想向他要銅板千難萬難。現在繡坊願意出銅板,也就都隨著李清離開門口,要問問繡坊是不是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