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25章 奇事一樁

關燈
自從羅用出了這一份試題以後,長安城中許多郎君,便為那溫度的事情爭論不休。

就連婦人娘子們聚會的時候,也愛討論這個話題,畢竟這個話題沒有門檻嘛,不管是讀書多的還是讀書少的,都能說上一兩句。

其中眾人爭論最多的,還是人體的體溫,羅用說人的體溫約莫三十六度,很多人並不以為然,這個東西看不著量不出的,你憑什麽說它就是三十六度,肯定也是瞎猜。

後來,有個老道去終南山拜訪孫思邈,兩人見面的時候,老道便把這幾日長安城中眾人正在討論的這個話題對孫思邈說了,並問他的意見,在他看來人體應有多少度?

孫思邈一聽這個題目,便知曉這出題人肯定就是羅用,不過他也沒有說破,只是對自己的老友說道:“依我之見,約莫三十六度。”

這老道一聽,這麽巧,羅用也說三十六度,你也說三十六度,你先前莫不是已經聽別人說過這個題目了吧?

孫思邈便說自己也是猜測,而且這體溫與那血壓一樣,應該也是有手段可以測量出來的,只是目前並無那樣的器具。

這老道回到長安城以後,便把這個事情對別人說了。

眾人一聽,那孫思邈也說人體的體溫約莫三十六度,孫思邈乃為高醫,既是他所言,大抵應是不差。

於是就這樣,三十六度就成了標準答案。

羅用:……

話說羅用回京也有半年多了,期間他也曾去過一次終南山,乃是與大娘五郎夫婦同去,就是為了感謝孫思邈為大娘看診,讓他們兩口子順利生下了飛兒。

孫思邈見羅用來看望自己,頗高興,讓弟子們準備了豐盛的飯食招待他們,又妥善安排了住處。

他們住在終南山的那兩日,孫高醫時常要尋羅用說話,夜裏也要秉燭夜話,羅用與大娘五郎兩口子就住在兩間相鄰的屋子裏,大娘都不知道羅用甚時候才回來睡的覺。

待到離去那一日,只見他小臉黃黃,眼圈微黑,一路上不停打著哈欠,方才在車上坐了沒多久,便歪著腦袋睡著了,回到家中以後,便再也不提去終南山的事情,孫思邈的弟子來請他都不去。

大娘雖心疼羅用,有時候卻也難免要念叨他幾句:“與那孫高醫一同談論學問,那是多少人盼都盼不來的好事情,你倒好,還嫌太累。”

羅用也知曉大娘這是心疼那些學問,但她顯然是不知道那些醫學專業教科書的可怕程度。

近來因為羅用新出的那一份卷子,長安城中又有一些人說羅用這個人可能是個天才。

羅用那是自家事自家知,前世常常聽聞有那智商多少高多少高的天才,想必在唐初這時候,就在這大唐上下,應該也存在著一些智商極高的天才,至於羅用自己,他並不屬於那個群體。

不過這件事倒是給羅用提了一個醒,眼下這個年代雖然也有天才的說法,卻並沒有測試智商的手段,而那些流散於民間的高智商人群,就是一個還未被人發掘的巨大寶藏。

若說發掘出這些人才以後,要放到哪裏去培養,目前對羅用來說,自然就是那羅氏機器坊了。

羅氏機器坊剛開張那時候,總共招納了三百多人,分成六個班,之後的幾個月時間裏,陸陸續續又收了一些人,眼下已有七個班。

在這七個班裏面,待遇最好也最受重視的是甲班,這個班的人幹活的時間比別的班要短,每日裏主要就是學習,各種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每個月也發工錢,並不比別的班少,而且如果考試考得好,獎勵亦是頗豐。

不過那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這個甲班的人,更有機會接觸到機器坊裏的一些核心工程核心技術。

早前有一甲班女子,在參與制作紡紗機的時候,提出了一個設想,並且在班頭的支持下,與同伴幾名男女一起,制作出了一個樣品。

這些年輕人的手藝還是有些欠缺,做出來的器械也不太成熟,並不算很好用。

但是他們所造出來的這個器械,再經過有經驗的匠人們數次調整完善之後,確實能夠更好的解決白疊花絨與羊絨混合紡紗時的均勻程度,是一項有價值的可以應用到實際生產當中的技術。

很快,這項技術便被運用到面巾作坊的一批紡紗機的制造當中,那些曾經為這一項技術改進出工出力的人,也紛紛都得到了應有的獎勵,從參與制作的人員,到後期完善的人員,還有相關的教員和管事,各自都拿到了一筆獎金。

最早提出這個設想的那一名女子得錢最多,整整十二貫銅錢,機器坊這邊的幾名管事一起將這一筆錢送到她的家中。

那銅錢頗重,管事們將其置於藤蘿小筐之中,每筐分別放置二貫銅錢,十二貫放了六筐,剛好三擔,又在籮筐上蓋上紅色的綢布,一行人高高興興過去給人送錢。

那女子的阿娘見人擔著紅色擔子上門,初時還以為是有人來送聘禮,心裏還嘀咕著,莫不是翁婆應了哪家人,怎的她竟不知曉?

待人進了院子,一問之下,方才知曉是自家大娘在那羅氏機器坊做出了新器械,人家給他們送獎金來了。

這時候屋裏的老人也出來了,聽聞了這些話,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

連忙遣了孫兒去喚大娘她阿耶回來,又讓媳婦們去端來茶水,又從自己那屋取了中元節那兩日買的糕餅出來待客。

左右鄰裏亦有過來看熱鬧的,看著院中擺著的那幾擔物什,也問是不是聘禮,怎的才這幾擔,小小的筐子,那裏頭也不似裝了許多好物什的模樣。

“哪裏是什麽聘禮,乃是機器坊那邊送來。”其中一個挑擔過來的女子言道。

“那羅氏機器坊?”

“正是。”

“羅氏機器坊因何要與莊家人送這些禮過來?”

“可不是禮,是獎金,別看這小小的筐子,這些筐子裏頭可裝著十二貫銅錢呢。”

“十二貫!”

“果真?”

“自然不假。”

“莊氏小娘子在那機器坊做了甚?竟要與她送十二貫銅錢過來?她人呢,怎的不見她回來?”

“甲班的人這時候還在上課,過會兒便回來了。”

一說這些籮筐裏竟是裝了十二貫錢,這些鄰人又是唏噓又是感嘆,有那不知禮的,竟伸手去掀那籮筐上的紅綢布。

稍稍掀開一角,伸長脖子往裏細看,竟是果真擺了兩貫銅錢!

“竟果真是兩貫銅錢!”

“這三擔,可就是整整十二貫!”

“這般多的錢?”

“倒是沒想到,這莊家大娘竟也是個帶財的。”

“這可是整整十二貫錢啊!著實了得!”

“……”

那莊大娘的父親從外邊回來的時候,只見自家院子被人擠得滿滿當當,見他歸來,眾人面上紛紛露出羨慕的神色。

唐初這時候,銅錢還是很值錢的,再加上這個年代市場經濟並沒有那麽繁榮,掙錢很不容易,尋常與人賣力氣,一個月也就掙那一二百文、二三百文。

莊大娘的父親是個牙郎,也算是有些能耐,掙錢養家亦是十分勤快,每日裏跑斷雙腿,磨破嘴皮,一月下來,能有個五六百文便也算不錯,運氣極好的時候,也曾賺過一貫錢以上,鮮少。

這時候得知自家長女在那羅氏機器坊幹了一件大事,這一下子,就與他掙了整整十二貫銅錢回來,當時那個高興啊!

待晚些時候,那莊大娘上完今日最要緊的一堂課,也從機器坊那邊回來了。

耶娘翁婆恨不能將她當成一個寶貝疙瘩捧起來,左鄰右舍也都誇她有出息,還有那向她詢問羅氏機器坊還招不招人的,她們甲班是不是很難進去。

莊大娘只在家裏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吃過阿娘與她煮好的飯食,又告別了翁婆阿耶,叔伯嬸子,匆匆又趕回機器坊上課去了。

在那羅氏機器坊裏面,每日裏又要幹活又要學習,她們甲班的學業又是尤其重,生活這一忙碌起來,先前那欣喜的心情,很快便被沖淡了。

經過這件事以後,眾人仿佛都憋著一股勁,競爭更激烈了,想進甲班也更難了,原先那些甲班的人,若是太松懈了,很容易便會被別人給擠出去。

除了學習,大夥兒對於那些器械的了解和研究也更加積極了,時常會有人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其中也有比較不錯的,只是一時還未有第二個能拿獎金的發明出現,不過以這種形勢發展下去,那應該也都是早晚的事情。

而在莊大娘家中,她的家人們則一直生活在她帶來的榮耀之中,在她們那個坊,人人皆都知曉他們莊家出了一個很有出息的女子。

莊大娘的父親本就是一個能說會道的牙郎,這時候更是恨不得把這件事情宣傳到長安城的每一個角落,同行們也都知曉他有一個出息女兒,說起來,就沒有不羨慕的。

這件事傳開以後,一時便有很多人想進羅氏機器坊,僧多粥少,那羅氏機器坊收人的條件自然又更高了一些。

聽人說現在想進他們作坊的人,都要經過一場考試,那試題也是十分古怪,並不考校才學,還有許多圖案,又是方形又是三角形的,又是空心的又是實心的,倒是也有一些文字,現場便有人讀題,不識得字亦是無妨。

早前有個婦人,年紀都有三四十歲了,就是長安城中的一個尋常織戶,也去那機器坊參加考試,聽聞她那一張卷子全做對了,後來又增試一場,僅錯一題,其他亦全對。

聽聞她當場就被錄用了,並且還被安排進了甲班,次日便換上了羅氏機器坊的統一服裝,與那些年輕娘子們一起讀書學藝,說來,也是奇事一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