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繡花針
關燈
小
中
大
常樂縣這個城墻修了快有一個冬天,現如今基本上也快修好了,就剩下最後的一些收尾工作。
這一次修城墻,羅用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將常樂縣擴大了一些。
常樂縣南面倚靠大山,北面城外,有一片不小的荒灘,他們這次便將這片荒灘的一部分圈到了城內,就挨著那一片作坊區,主要作為城市發展預留地之用。
將來西北那一片作坊區如果需要擴張,到時候就可以往這片荒灘上延伸,還有就是隨著人口的增長,也需要提前預留出一些宅基地。
之前因為錢帛緊張,糧食不足,譚老縣令以及縣丞主簿等人皆是勸羅用不要擴大城池,只要在原來的基礎上稍稍休整一下城墻便好。
羅用平時還比較好說話,也肯聽人勸,這回卻不肯按他們說的去做。
他早前在空間中翻找唐對高昌之戰的相關資料的時候,同時也了解到了在這場戰爭之後的幾年裏,唐與突厥、薛延陀之間還有幾場戰事。
中原這一次之所以這麽果決就向西北這邊派出大軍,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西突厥這幾年的勢力有所壯大,唐與突厥乃是宿敵,當年突厥人甚至都打到了長安城下,眼下又如何肯放任它發展壯大。
在這種情況下,邊疆時有戰事,河西走廊這邊的形勢必然也會比較敏感緊張,民生亦是艱難。
像如今這樣放開手腳大修城墻,過了這回,下回又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去了,所以他們這回既然修了,那幹脆就考慮得長遠一些,修得好一點。
縣丞等人總說這塊荒灘太大,在羅用看起來那是一點都不大,能有多大,畢竟這個常樂縣,也就是一個由六百來戶人家組成的小城而已。
在那幾名來自長安城的士族郎君們眼裏,這常樂縣也是很小的,畢竟那長安城多大啊,一條大街都有上百米那麽寬,別地兒根本沒法比。
不過這常樂縣好歹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民生亦不算雕敝,與他們沿途經過的一些城鎮比起來,情況要好上許多。
這幾名小郎君在城中一家食鋪吃飯的時候,城門口那邊剛剛看過他們路引的一名士兵,早已將此事報與了郭鳳來,郭鳳來又去報與羅用。
羅用聽聞這幾人到了,也是挺高興,雖然人數與長安城那邊傳來的消息有些出入,但是看他們現在既然還有心思慢悠悠坐外頭吃飯,餘下那些人想來應也沒什麽事,大抵就是調頭回長安去了。
想當初羅用他們一行人從長安城來到常樂縣這一路上,同樣也是吃盡了苦頭,而今眼看著又要起戰事,有些人會打退堂鼓倒也不算稀奇。
待這幾個小郎君在那食鋪之中用過了飯食,一出大門,便看到一名差役在門外等候,口中言道:
“縣令聽聞諸位郎君方才已是到了常樂縣中,令某在此等候,與諸位郎君引路。”
“有勞了。”這幾個小郎君口上客氣道。
若是換了從前,他們這些人才不會對地方上的差役這般客氣,只先前這一路著實經了不少事,為人處事上,與過去也是有了幾分不同。
“諸位郎君這邊走。”
“善。”
常樂縣城不大,從這條街道去往公府,也就沒幾步路的距離。
那名差役領著幾個小郎君在前面走著,他們的馬車仆從便跟在後頭,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之後,這一行人大抵都是風塵仆仆面露疲態。
街道上人來人往,不時也有一些趕著驢車馬車的商販從他們身邊匆匆走過,揚起一陣灰塵,街道旁邊的一條水渠中傳出嘩嘩的水流之聲。
再往前面走一走,便看到公府大門了,這公府旁邊就是豆腐作坊,豆腐作坊再上去一點,有一口水井,井上架著兩臺水車,兩個少年正在踩著水車,口中還嚷嚷著:“怎的還未到一個時辰?”下面一群半大小子嘻嘻哈哈地笑鬧著。
待進了公府大門,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個四四方方的院子,頗簡樸,倒也幹凈整齊。
這時候前方正廳走出來一個人,身形略高,頗瘦。
這些小郎君裏頭,有幾個人從前也是見過羅用的,這人當初在長安城的時候,出考卷、開雜貨鋪、造冰庫、種辣椒、還整出了奶油蛋糕,雖是身份低微,卻也算得上是一個風流人物。
長相亦是不錯,整日笑瞇瞇的,長安城那些小娘子們聚會的時候,時常也會提起這個人。
如今再看,卻是與從前有些不同了,個子高了些許,人也瘦了,大抵是因為太瘦的緣故,顴骨有些突起,周身氣質與從前相比,亦是多了幾分鋒芒。
羅用將他們請到廳堂,令人捧上來熱茶點心,先是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然後又關心了一下他們眼下是否有什麽困難,表示以後在這常樂縣中若是遇著什麽事,隨時都可以來找他。
見這些人精神頭也不怎麽好,於是羅用便也沒多說,直接將人領到書院校舍,讓他們先安頓下來,歇息幾日,待那城墻修完之後,他們這個書院差不多也該開學了。
高昌那邊是個什麽情況,眼下誰也說不準,該做的準備還得繼續準備。
好在有馬王趙家人從張掖等地運來的那許多糧食,再加上羅用近來搞的折價銷售,待著城墻修完之後,公府中的糧食還能剩下不少。
馬王趙家這些人賣糧與羅用,卻並不要錢帛,他們要的是熏肉和白酒,羅用這回也很爽快,給了他們一個很低的價格,基本上已經是很接近於成本價了。
不過出貨期卻定得相當晚,只要明年秋收之前交貨便可,這就給了常樂縣一個相當大的緩沖空間。
“戰事一起,來年怕是少有胡商肯來。”
這一日,羅用正在查看近日公府錢帛支出,一旁的譚老縣令突然嘆了一口氣,然後這麽說了一句。
“……”羅用放下手中賬簿,想了想,卻也不知該說什麽。
像常樂縣這樣的邊陲小城,想在動蕩的局勢中保存自身尚且不易,一場戰爭打過來,前人的苦心積累,往往在瞬息之間便成煙雲,想要繁榮富庶,倒也並不十分難,只是這一份繁榮富庶,又要如何才能長久?
“師父,你可在?”這時候,門外有人問到。
“進來吧。”羅用說道。這屋裏頭現在不止他一個人,譚老縣令與縣丞主簿等人都在,不過這每日裏來來去去也都是這幾個人,時日長了相互之間也就很熟悉了,偶爾見一見自己的弟子,倒也無需避開他們。
“這是今日新出的鋼針。”進屋這名弟子,將自己手裏端著的一個陶盤遞與羅用。
只見這陶盤之中放了大小不一的幾根繡花針,與後世的繡花針比起來,顯得粗糙不少。
羅用接過來看了看,覺得還成,拿起一根繡花針用力一掰,竟將它掰成兩段。
“不成。”羅用搖頭,這麽脆的針,怎麽拿出去賣。
“我也覺得不成。”那名弟子也道:“便是拿來與師父看看。究竟是哪一步出了問題,還得細細琢磨。”
“興許是材料的問題。”羅用說了自己的猜想。
這繡花針的制作,說起來也就是炒鋼、鍛造、小孔拉絲、切斷、研磨、淬火、回火這些步驟。
只是如何將這樣細小的一根鋼針做出來以後,還能保證它的韌性和硬度,對於這個時代的匠人們來說,就是一個十分艱難的課題。
“怕是要從選料炒鋼那裏從頭開始。”那弟子點頭。
“你去忙吧,不用時時與我匯報。”羅用言道。若是關心進度,他可以自己過去看看,橫豎不過這幾步路。
“喏。”
這回這個針坊,羅用並沒有將其充作常樂縣官營,而是讓自己的一名弟子去經營。
羅用雖為常樂縣縣令,卻也沒有義務一直掙錢充作公用,這常樂縣的發展,還得靠縣中百姓以及公府吏員的共同努力,發展經濟增加稅收才是正道,而不是一直依靠政府部門親自下海去經商。
這些弟子們千裏迢迢來到常樂縣來追隨羅用,雖是出於師徒情誼,羅用卻也不能讓他們吃虧。
更何況,只有這些弟子們一個一個全都發展起來了,羅用才能擁有更大的力量。現如今他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一心只想安穩度日的羅三郎了,既然已有了入世之心,沒有自己的力量那是萬萬不成的。
待那弟子走了之後,屋中的譚老縣令縣丞主簿幾人也都過來拿了那繡花針去看,譚老縣令也學羅用那般,用手掰了掰,只他下手輕,並沒有掰斷。
“如此便已是不錯了,怎的竟還不能拿來賣?”縣丞等人看了,皆是如此說道。
“比之市面上一些細針,並不算差。”
“我聽聞那些針坊都是祖傳的手藝,世代相傳,絲毫不肯叫外人學了去。”
“你這弟子初涉此行,便能做到這般,已是十分難得。”
“總還差些火候。”羅用笑道。他這弟子家中雖無祖傳手藝,卻有他這個師父從二十一世紀給他照搬書本。
這名弟子耐性不錯,也肯花功夫去琢磨,又有羅用相幫,假以時日,應是可以制出品質更加上乘的繡花針才對。若是只能造出這種尋常品質的繡花針,那麽最後大約也就只能經營出一家尋常作坊,那並不是羅用想要看到的。
這一盤繡花針留著也是無用,於是羅用便讓在場一些有家眷的各自拿幾根回家去用,雖說質量還是有些欠佳,但是不要錢的東西,隨便拿一些回家去用用還是可以的。
於是在場官吏便都拿了一些,譚老縣令也拿了幾根回去。
譚老縣令那老妻也是個節儉慣了的,今日見他拿回來這麽多針,便很高興。
聽聞羅用嫌這個針質量不好,要讓他的弟子造更好的針,這位老婦人便道:“此乃大功德也。”
尋常百姓掙錢不易,家中有那一二根繡花針,亦是十分愛惜,小心收藏,小心使用。若是斷了,心中不知又有多麽難受可惜。
羅用這名弟子若是果真可以造出更加結實耐用的繡花針,也賣差不多的價錢。對於許多經濟拮據的家庭來說,這便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一次修城墻,羅用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將常樂縣擴大了一些。
常樂縣南面倚靠大山,北面城外,有一片不小的荒灘,他們這次便將這片荒灘的一部分圈到了城內,就挨著那一片作坊區,主要作為城市發展預留地之用。
將來西北那一片作坊區如果需要擴張,到時候就可以往這片荒灘上延伸,還有就是隨著人口的增長,也需要提前預留出一些宅基地。
之前因為錢帛緊張,糧食不足,譚老縣令以及縣丞主簿等人皆是勸羅用不要擴大城池,只要在原來的基礎上稍稍休整一下城墻便好。
羅用平時還比較好說話,也肯聽人勸,這回卻不肯按他們說的去做。
他早前在空間中翻找唐對高昌之戰的相關資料的時候,同時也了解到了在這場戰爭之後的幾年裏,唐與突厥、薛延陀之間還有幾場戰事。
中原這一次之所以這麽果決就向西北這邊派出大軍,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西突厥這幾年的勢力有所壯大,唐與突厥乃是宿敵,當年突厥人甚至都打到了長安城下,眼下又如何肯放任它發展壯大。
在這種情況下,邊疆時有戰事,河西走廊這邊的形勢必然也會比較敏感緊張,民生亦是艱難。
像如今這樣放開手腳大修城墻,過了這回,下回又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去了,所以他們這回既然修了,那幹脆就考慮得長遠一些,修得好一點。
縣丞等人總說這塊荒灘太大,在羅用看起來那是一點都不大,能有多大,畢竟這個常樂縣,也就是一個由六百來戶人家組成的小城而已。
在那幾名來自長安城的士族郎君們眼裏,這常樂縣也是很小的,畢竟那長安城多大啊,一條大街都有上百米那麽寬,別地兒根本沒法比。
不過這常樂縣好歹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民生亦不算雕敝,與他們沿途經過的一些城鎮比起來,情況要好上許多。
這幾名小郎君在城中一家食鋪吃飯的時候,城門口那邊剛剛看過他們路引的一名士兵,早已將此事報與了郭鳳來,郭鳳來又去報與羅用。
羅用聽聞這幾人到了,也是挺高興,雖然人數與長安城那邊傳來的消息有些出入,但是看他們現在既然還有心思慢悠悠坐外頭吃飯,餘下那些人想來應也沒什麽事,大抵就是調頭回長安去了。
想當初羅用他們一行人從長安城來到常樂縣這一路上,同樣也是吃盡了苦頭,而今眼看著又要起戰事,有些人會打退堂鼓倒也不算稀奇。
待這幾個小郎君在那食鋪之中用過了飯食,一出大門,便看到一名差役在門外等候,口中言道:
“縣令聽聞諸位郎君方才已是到了常樂縣中,令某在此等候,與諸位郎君引路。”
“有勞了。”這幾個小郎君口上客氣道。
若是換了從前,他們這些人才不會對地方上的差役這般客氣,只先前這一路著實經了不少事,為人處事上,與過去也是有了幾分不同。
“諸位郎君這邊走。”
“善。”
常樂縣城不大,從這條街道去往公府,也就沒幾步路的距離。
那名差役領著幾個小郎君在前面走著,他們的馬車仆從便跟在後頭,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之後,這一行人大抵都是風塵仆仆面露疲態。
街道上人來人往,不時也有一些趕著驢車馬車的商販從他們身邊匆匆走過,揚起一陣灰塵,街道旁邊的一條水渠中傳出嘩嘩的水流之聲。
再往前面走一走,便看到公府大門了,這公府旁邊就是豆腐作坊,豆腐作坊再上去一點,有一口水井,井上架著兩臺水車,兩個少年正在踩著水車,口中還嚷嚷著:“怎的還未到一個時辰?”下面一群半大小子嘻嘻哈哈地笑鬧著。
待進了公府大門,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個四四方方的院子,頗簡樸,倒也幹凈整齊。
這時候前方正廳走出來一個人,身形略高,頗瘦。
這些小郎君裏頭,有幾個人從前也是見過羅用的,這人當初在長安城的時候,出考卷、開雜貨鋪、造冰庫、種辣椒、還整出了奶油蛋糕,雖是身份低微,卻也算得上是一個風流人物。
長相亦是不錯,整日笑瞇瞇的,長安城那些小娘子們聚會的時候,時常也會提起這個人。
如今再看,卻是與從前有些不同了,個子高了些許,人也瘦了,大抵是因為太瘦的緣故,顴骨有些突起,周身氣質與從前相比,亦是多了幾分鋒芒。
羅用將他們請到廳堂,令人捧上來熱茶點心,先是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然後又關心了一下他們眼下是否有什麽困難,表示以後在這常樂縣中若是遇著什麽事,隨時都可以來找他。
見這些人精神頭也不怎麽好,於是羅用便也沒多說,直接將人領到書院校舍,讓他們先安頓下來,歇息幾日,待那城墻修完之後,他們這個書院差不多也該開學了。
高昌那邊是個什麽情況,眼下誰也說不準,該做的準備還得繼續準備。
好在有馬王趙家人從張掖等地運來的那許多糧食,再加上羅用近來搞的折價銷售,待著城墻修完之後,公府中的糧食還能剩下不少。
馬王趙家這些人賣糧與羅用,卻並不要錢帛,他們要的是熏肉和白酒,羅用這回也很爽快,給了他們一個很低的價格,基本上已經是很接近於成本價了。
不過出貨期卻定得相當晚,只要明年秋收之前交貨便可,這就給了常樂縣一個相當大的緩沖空間。
“戰事一起,來年怕是少有胡商肯來。”
這一日,羅用正在查看近日公府錢帛支出,一旁的譚老縣令突然嘆了一口氣,然後這麽說了一句。
“……”羅用放下手中賬簿,想了想,卻也不知該說什麽。
像常樂縣這樣的邊陲小城,想在動蕩的局勢中保存自身尚且不易,一場戰爭打過來,前人的苦心積累,往往在瞬息之間便成煙雲,想要繁榮富庶,倒也並不十分難,只是這一份繁榮富庶,又要如何才能長久?
“師父,你可在?”這時候,門外有人問到。
“進來吧。”羅用說道。這屋裏頭現在不止他一個人,譚老縣令與縣丞主簿等人都在,不過這每日裏來來去去也都是這幾個人,時日長了相互之間也就很熟悉了,偶爾見一見自己的弟子,倒也無需避開他們。
“這是今日新出的鋼針。”進屋這名弟子,將自己手裏端著的一個陶盤遞與羅用。
只見這陶盤之中放了大小不一的幾根繡花針,與後世的繡花針比起來,顯得粗糙不少。
羅用接過來看了看,覺得還成,拿起一根繡花針用力一掰,竟將它掰成兩段。
“不成。”羅用搖頭,這麽脆的針,怎麽拿出去賣。
“我也覺得不成。”那名弟子也道:“便是拿來與師父看看。究竟是哪一步出了問題,還得細細琢磨。”
“興許是材料的問題。”羅用說了自己的猜想。
這繡花針的制作,說起來也就是炒鋼、鍛造、小孔拉絲、切斷、研磨、淬火、回火這些步驟。
只是如何將這樣細小的一根鋼針做出來以後,還能保證它的韌性和硬度,對於這個時代的匠人們來說,就是一個十分艱難的課題。
“怕是要從選料炒鋼那裏從頭開始。”那弟子點頭。
“你去忙吧,不用時時與我匯報。”羅用言道。若是關心進度,他可以自己過去看看,橫豎不過這幾步路。
“喏。”
這回這個針坊,羅用並沒有將其充作常樂縣官營,而是讓自己的一名弟子去經營。
羅用雖為常樂縣縣令,卻也沒有義務一直掙錢充作公用,這常樂縣的發展,還得靠縣中百姓以及公府吏員的共同努力,發展經濟增加稅收才是正道,而不是一直依靠政府部門親自下海去經商。
這些弟子們千裏迢迢來到常樂縣來追隨羅用,雖是出於師徒情誼,羅用卻也不能讓他們吃虧。
更何況,只有這些弟子們一個一個全都發展起來了,羅用才能擁有更大的力量。現如今他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一心只想安穩度日的羅三郎了,既然已有了入世之心,沒有自己的力量那是萬萬不成的。
待那弟子走了之後,屋中的譚老縣令縣丞主簿幾人也都過來拿了那繡花針去看,譚老縣令也學羅用那般,用手掰了掰,只他下手輕,並沒有掰斷。
“如此便已是不錯了,怎的竟還不能拿來賣?”縣丞等人看了,皆是如此說道。
“比之市面上一些細針,並不算差。”
“我聽聞那些針坊都是祖傳的手藝,世代相傳,絲毫不肯叫外人學了去。”
“你這弟子初涉此行,便能做到這般,已是十分難得。”
“總還差些火候。”羅用笑道。他這弟子家中雖無祖傳手藝,卻有他這個師父從二十一世紀給他照搬書本。
這名弟子耐性不錯,也肯花功夫去琢磨,又有羅用相幫,假以時日,應是可以制出品質更加上乘的繡花針才對。若是只能造出這種尋常品質的繡花針,那麽最後大約也就只能經營出一家尋常作坊,那並不是羅用想要看到的。
這一盤繡花針留著也是無用,於是羅用便讓在場一些有家眷的各自拿幾根回家去用,雖說質量還是有些欠佳,但是不要錢的東西,隨便拿一些回家去用用還是可以的。
於是在場官吏便都拿了一些,譚老縣令也拿了幾根回去。
譚老縣令那老妻也是個節儉慣了的,今日見他拿回來這麽多針,便很高興。
聽聞羅用嫌這個針質量不好,要讓他的弟子造更好的針,這位老婦人便道:“此乃大功德也。”
尋常百姓掙錢不易,家中有那一二根繡花針,亦是十分愛惜,小心收藏,小心使用。若是斷了,心中不知又有多麽難受可惜。
羅用這名弟子若是果真可以造出更加結實耐用的繡花針,也賣差不多的價錢。對於許多經濟拮據的家庭來說,這便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