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哥舒之歌
關燈
小
中
大
李晟率領一千騎兵,並未出大震關,而是繞道南方的安夷關,過隴邸間峽地,沿著渭北向西疾行。
這是因為蕃賊倘若來侵,主要可能走兩條路:一是北道,自秦州州治成紀過略陽川,經清水、秦原而取大震關——此道坎坷,不利騎兵弛突,一旦被敵人咬上,恐怕難以順利逸歸;二是南道,經渭南的伏羌、上邽、秦嶺,再渡過渭水,可以攻打大震、安夷兩關,則唐騎沿著渭北而行,遠遠覘望渭南之狀,既方便發現敵人,又不至於即刻接敵,最穩妥不過啦。
結果一口氣跑出去兩天兩夜,接近隴西縣——那可是位於渭水北岸的——仍不見敵。部下請問,咱們是就此回去啊,還是繼續向西?倘若深入賊境太遠,唯恐一旦遇敵,倉促難歸,而且糧谷也不充足啊。副帥究竟打算一口氣殺哪兒去,途中打算攻取何城何堡,以取軍用?還望事先跟我等通個聲氣為好。
李晟笑問:“汝等都是西人,可知道一首《哥舒歌》麽?”
部下答道:“末等知曉,且能吟唱——‘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卻,更築兩重壕。’”
李晟訝然道:“我之所聞,卻與汝等不同。”隨即清清嗓子,高聲唱道:“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隨即嘆息道:“我本洮州人氏,曾隨王清源(王忠嗣封清源縣公)殺蕃,不想一旦奉調而入北衙,家鄉竟為蕃賊所陷。如今身為國家上將,一鎮副使,馬前貔貅數萬,偏偏有家難回,真是錐心瀝血之痛——今欲直取臨洮,屠定秦堡,以使蕃賊知我唐有人也!”
眾皆大驚,急忙勸說道:“此去臨洮,尚有兩百餘裏,我止一千騎兵,如何輕松得過?將軍慎勿孟浪啊!”
李晟笑笑:“為何一個兩個,都以我為孟浪?蕃賊雖陷隴右,得諸城而不能守,又恐唐人作亂,呼應王師,乃墮毀諸城,別尋要隘處築堡,是以我輕騎直進,所過郡縣,並無阻礙。只要馬跑得快,蕃賊能耐我何?定秦堡在隴坻西四百裏外,賊必不防,乃可輕松屠之,且獲其草谷。”但隨即又安慰眾人,說:“自然,我當先探明了蕃賊的布防,隴右形勢,才敢疾進,定不虛擲兒郎們性命也。”
於是遣騎四出,逮住十幾個路人,有漢有胡,押來馬前問話。那些唐人基本上一問三不知,只是叩請王師早覆隴右,救他們出水火;但從胡人口中,卻得到了一個重要情報。
據說,吐蕃本年在隴右集結大軍,妄圖東犯,但因為刻剝諸羌胡,打算拉起超過往年兩倍還多的仆從軍,遂至變亂,羌胡多部齊聚鳥鼠同穴山一帶,掀起了反旗。為此蕃軍為了保障後路,只得先往鎮壓,目前可能尚在激戰之中。
唐軍聽聞此訊,盡皆長出了一口氣——一則既然蕃賊後路不靖,多半今年來侵隴左,將會虎頭蛇尾而罷;二則鳥鼠同穴山就在臨洮南面不遠,則距離戰場那麽近,李副帥應該不會再妄想去打定秦堡了吧……
李晟擰著眉頭,思索了好半天——不用看地圖,隴右地形全都存其腦中——方才下令:“北上,我等進山去!”
因為根據情報所得,他預估蕃軍非止一路,那往犯會寧關的,應該是在羌胡變亂前便已出發,而另一路欲犯大震關,卻因此被迫暫時轉向——怪不得自己這一路過來,所在空虛,就沒見到什麽吐蕃大軍啊,連成股的羌胡散騎都欠奉。既然如此,渭源、鄣縣以西,估計少蕃,我大可自在縱橫。
更關鍵的,蕃賊經山間谷道往犯會寧關,會把前進基地紮在何處呢?由此直道北上,百裏外便是錦雞塬……
——————————
馬重英沒想到自己在去秋李汲破伏逸去後便開始苦心設謀的全盤計劃,竟被尚結息給捅了個大簍子。
尚結息先前想讓自家親信率奇兵掩襲平高,以便贏取首功,無奈馬重英力排眾議,直接指定了莽熱,由此深感不忿——哦,這仗若是贏了,你有奪取會州之功,你親信有奪取原州之功,我等只管在旁邊搖旗吶喊,勞師動眾的結果是給你做嫁衣裳?則戰後莽熱多半能入正在籌備中的政事堂,由此雖雲群相,不還是你這大相一人說了算嗎?
為了固權,尚結息打算傾盡全力,猛攻大震關——聽說今年唐家未大集兵,六盤諸關的守備不足啊——即便最終不能得手,只要俘殺數字上去了,你不能不算我的功勞吧。由此將隴右兵馬搜集一空,並且給依附諸羌胡下了嚴令,要他們掃數從征。
就此激發了變亂,尚結息被迫先西向討伐,就此未能依照原定計劃,及時趕到大震關外,迷惑同時牽制唐軍。
馬重英是在順利攻破會寧關,繼而立陣會寧城下四日之後,方才得到消息的,不禁勃然大怒,卻又無法可想。好在河池也已順利攻取,自軍前鋒已然逼近了石門關,則只要打破石門關,便可呼應莽熱,奪取原州,哪怕唐人到時候反應過來,怕也趕不及啦——勝券仍握我手。
就不知道,目前石門關是否已經有了防備呢?
愈是接近勝利,馬重英心中便愈是緊張,時常繞帳仿徨,反覆思忖計劃中的每一個細節,期能查遺補缺。但世事終非人力所可盡料,總有無窮迷霧籠罩在戰場上空,且愈是強要撥扯開,這霧氣便愈是濃重。
他不禁嘆息道:“數百裏相隔,探馬難達,更難及時傳訊,倘若……倘若我有佛菩薩的神通,開天眼,張天耳,萬般變化俱在掌握之中,這仗就好打了啊!”
隨即卻又自失地一笑:“若成佛菩薩,通他心,通宿命,又何必要打仗呢?”
這一日忽得稟報:“我軍前鋒已抵石門關前,但見關門緊閉,關上旗幟飄揚,料是唐人已然有了防備……”
馬重英頷首道:“情理之中。”自己都包圍會寧城好幾天了,若從開始攻打會寧關算起,更是已過十日,唐人再怎麽遲鈍、顢頇,也肯定會傳警周邊郡縣的吧。
隨即問道:“關上有多少唐兵?”
“方抵關前,不能細數,看旗幟,在五六千以上。”
馬重英搖頭而笑:“石門關狹小,如何塞得下五六千數?此必虛張旌幟以惑我也。”他估算過了,原州方面得著警訊,最方便是從就近的木峽關調兵。但木峽關位於六盤諸塞的最北端,因為前有五十多裏塬地的縱深,不易遭受蕃軍攻打,因此往年防秋時置兵不多,也就七八百而已。那麽唐軍第一批抵達石門關的援軍,五百人頂天了。
“關墻如何?”
“仍甚殘破,方以土石堵塞缺口——以此料算,敵援前來最多三日。”
“可能拿下否?”
“原定稍歇一日,便即並力攻打,或許小人稟報時,石門關已克——也未可知。”
“但願如此,”馬重英點點頭,暗中掐指一算,“莽熱最遲今晨便可殺至平高城下,不管能不能破城,石門關守軍都必莫名驚駭,或許直接便潰散了……”
他自然想不到,莽熱根本就沒有進抵平高城下。
且說莽熱於昨日辰時沖出塬地後,率五千精兵沿著南北通衢,直撲平高,期以最遲午後抵近,或許可以不等守軍聞警閉門,便直接沖殺進去。山口距離縣城不到二十裏地,倘若不求保持一定體力的話,或許用不了一個時辰,便可建功——午後是很寬松的估算了。
然而一路行來,莽熱游目四顧,眉頭卻不禁逐漸緊鎖。他與唐軍作戰非止一次,深入唐境也好幾回了,深知唐人秉性,則雖在秋收之後,天氣還不甚寒,道旁田間尚存未刈盡的麥稈,甚至於還有些散落的麥穗……若是正常時節,總該有些農人繼續忙碌啊——別說麥穗了,便麥稈割回去,可也充作一冬的燃料——卻為何數十裏內,空無人煙?
他奔跑在隊伍中部,挑選了三百健奔之卒作為前鋒,先期攻城。然而地平線上才剛出現平高城影,便有前鋒歸報:“遠遠望去,城門緊閉,不見行人!”
莽熱大吃一驚,急命止步——
“此必消息洩露,唐人已有了防備也!”
他腦筋疾轉,越琢磨,形勢便是兇險。
很明顯,唐軍不是才剛得著消息的,鄉野間不見農人,一定是早就得聞警訊,被遷入城內,或者四散躲藏去了。倘若唐軍才得消息,關閉城門,此刻城內多半亂成一團,且根據情報所雲,不過兩千羸卒而已,自己還有機會迫近攀城;但若早有防備……自可點檢城中青壯登城助守,就不是那麽容易拿得下來的啊。
倘若外無救援,小小的平高城並不難取,終究莽熱麾下五千兵俱是蕃中精銳,一可當十。但在輕裝而來的前提下,面對堅壁,首先得花好幾天的時間打造攻城器械——光靠撓索估計不成——而唐軍的增援隨時可至。
他是不清楚百泉尚駐唐軍,但知道距離最近的木峽關,倘若得訊來援平高,最多一日一夜可至。固然木峽關沒多少兵,但其南還有六盤關、隴山關……萬軍前來,怕也用不了三五天。
那自己有把握三五日內,便順利攻入平高城中麽?實話說,蕃軍善於守堡,而不擅守城,對於攻城的技術、策謀,則更等而下之了。
莽熱身處險地,不敢魯莽行事,然而行百裏半九十九,卻又絕不甘心就此退去。略一思忖,他命麾下幾個小隊:“且左右搜索唐人村落,看能尋到農人否?”
幾小隊蕃卒領命而去,時候不大,陸續歸來,多數毫無所見,只有一隊,被他們摸到了一個小村莊,但不僅家家閉鎖,杳無人跡,抑且撞開幾戶進去一搜,連存糧及雞鴨等禽畜都搬空了。
——這也是段秀實久守原州,又喜親近百姓,親問農事,故此於周邊村落都熟,雖然來不及盡遷入城,大道附近的村落可是短短一日內便盡數清理過了。
正說之時,城上又隱約騰起了傳訊的烽煙,如此一來,莽熱再無僥幸,不禁頓足長嘆道:“若讓我知道是誰洩露的軍情,必將之抽筋剝皮,實草示眾!”
馬重英設此奇襲之策,主要基於以下幾重考量:
其一,唐人每歲集結重兵防秋,使吐蕃軍幾乎無隙可趁,且又多次拒絕吐蕃方請和之議——可以不同意以隴邸為界,維持現狀啊,但你總得開出個折中的條件來吧,不能一口咬死了蒙谷、赤嶺吧;由此若不出奇兵制敵,怕是在東線終難打開僵局。
其二,唐廷已經基本上穩定了東方,更轉任李汲為朔方節度使,隱有恢覆河西、隴右之志,這將會直接影響到吐蕃的安西、北庭征服戰。
其三,每歲防秋,唐人都集重兵於六盤山諸隘,卻對會州突出部視而不見,且於會州,也並未增兵添將。如今鎮守會州的是無根的安西、北庭行營,據聞人心渙散,多無戰意,可以襲取。
由此馬重英才苦心籌謀了這一計劃,上可威脅關中,中可切斷靈、原,便取其下,會州唾手可得。而今莽熱奇襲失利,則原本便虛無縹緲的上等結果自不必論,便中等結果襲取原州,怕也難成了。那他該怎麽辦?
一條路,繼續往前沖,寄望於平高軍將無能、士卒膽怯,或許仍有機會將之攻陷。但只要頭腦情形之將,都能預判勝算渺茫,則一旦頓兵堅城之下,等到唐軍四下合圍,必將全軍覆沒——況且咱糧食還不足,而唐人竟行堅壁清野的毒計……
另一條路,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原路退回。固然回程糧草不足,但只要控制好了每日消耗,勉強可以出山,總不至於餓死。只是如此一來,自己在此戰中不但寸功不得,歸朝後還可能被政敵汙蔑為怯懦失機……
由此莽熱反覆思忖,最終不出段秀實所料,取了中策——去攻石門關!
石門關在平高城西北方向七十餘裏外,倘若跑得快些,一晝夜便可疾奔而至,而關上即便得到平高烽煙傳警,也只有一晚上時間整備,或許不難攻破。更重要的是,莽熱掐算時間,馬重英大軍必定已經攻陷會寧關,並且分兵東進了,則自己與主力前後夾擊,必能順利破關,就此脫出險地。
而且倘若動作夠快的話,不等唐人諸路聚集,我吐蕃大軍仍可再攻平高,然後將來援的唐軍逐一擊潰。
此乃死中求活……不,自無功處建功之策!
於是下令全軍轉向,沿著通衢覆又北上,直向石門關而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是因為蕃賊倘若來侵,主要可能走兩條路:一是北道,自秦州州治成紀過略陽川,經清水、秦原而取大震關——此道坎坷,不利騎兵弛突,一旦被敵人咬上,恐怕難以順利逸歸;二是南道,經渭南的伏羌、上邽、秦嶺,再渡過渭水,可以攻打大震、安夷兩關,則唐騎沿著渭北而行,遠遠覘望渭南之狀,既方便發現敵人,又不至於即刻接敵,最穩妥不過啦。
結果一口氣跑出去兩天兩夜,接近隴西縣——那可是位於渭水北岸的——仍不見敵。部下請問,咱們是就此回去啊,還是繼續向西?倘若深入賊境太遠,唯恐一旦遇敵,倉促難歸,而且糧谷也不充足啊。副帥究竟打算一口氣殺哪兒去,途中打算攻取何城何堡,以取軍用?還望事先跟我等通個聲氣為好。
李晟笑問:“汝等都是西人,可知道一首《哥舒歌》麽?”
部下答道:“末等知曉,且能吟唱——‘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卻,更築兩重壕。’”
李晟訝然道:“我之所聞,卻與汝等不同。”隨即清清嗓子,高聲唱道:“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隨即嘆息道:“我本洮州人氏,曾隨王清源(王忠嗣封清源縣公)殺蕃,不想一旦奉調而入北衙,家鄉竟為蕃賊所陷。如今身為國家上將,一鎮副使,馬前貔貅數萬,偏偏有家難回,真是錐心瀝血之痛——今欲直取臨洮,屠定秦堡,以使蕃賊知我唐有人也!”
眾皆大驚,急忙勸說道:“此去臨洮,尚有兩百餘裏,我止一千騎兵,如何輕松得過?將軍慎勿孟浪啊!”
李晟笑笑:“為何一個兩個,都以我為孟浪?蕃賊雖陷隴右,得諸城而不能守,又恐唐人作亂,呼應王師,乃墮毀諸城,別尋要隘處築堡,是以我輕騎直進,所過郡縣,並無阻礙。只要馬跑得快,蕃賊能耐我何?定秦堡在隴坻西四百裏外,賊必不防,乃可輕松屠之,且獲其草谷。”但隨即又安慰眾人,說:“自然,我當先探明了蕃賊的布防,隴右形勢,才敢疾進,定不虛擲兒郎們性命也。”
於是遣騎四出,逮住十幾個路人,有漢有胡,押來馬前問話。那些唐人基本上一問三不知,只是叩請王師早覆隴右,救他們出水火;但從胡人口中,卻得到了一個重要情報。
據說,吐蕃本年在隴右集結大軍,妄圖東犯,但因為刻剝諸羌胡,打算拉起超過往年兩倍還多的仆從軍,遂至變亂,羌胡多部齊聚鳥鼠同穴山一帶,掀起了反旗。為此蕃軍為了保障後路,只得先往鎮壓,目前可能尚在激戰之中。
唐軍聽聞此訊,盡皆長出了一口氣——一則既然蕃賊後路不靖,多半今年來侵隴左,將會虎頭蛇尾而罷;二則鳥鼠同穴山就在臨洮南面不遠,則距離戰場那麽近,李副帥應該不會再妄想去打定秦堡了吧……
李晟擰著眉頭,思索了好半天——不用看地圖,隴右地形全都存其腦中——方才下令:“北上,我等進山去!”
因為根據情報所得,他預估蕃軍非止一路,那往犯會寧關的,應該是在羌胡變亂前便已出發,而另一路欲犯大震關,卻因此被迫暫時轉向——怪不得自己這一路過來,所在空虛,就沒見到什麽吐蕃大軍啊,連成股的羌胡散騎都欠奉。既然如此,渭源、鄣縣以西,估計少蕃,我大可自在縱橫。
更關鍵的,蕃賊經山間谷道往犯會寧關,會把前進基地紮在何處呢?由此直道北上,百裏外便是錦雞塬……
——————————
馬重英沒想到自己在去秋李汲破伏逸去後便開始苦心設謀的全盤計劃,竟被尚結息給捅了個大簍子。
尚結息先前想讓自家親信率奇兵掩襲平高,以便贏取首功,無奈馬重英力排眾議,直接指定了莽熱,由此深感不忿——哦,這仗若是贏了,你有奪取會州之功,你親信有奪取原州之功,我等只管在旁邊搖旗吶喊,勞師動眾的結果是給你做嫁衣裳?則戰後莽熱多半能入正在籌備中的政事堂,由此雖雲群相,不還是你這大相一人說了算嗎?
為了固權,尚結息打算傾盡全力,猛攻大震關——聽說今年唐家未大集兵,六盤諸關的守備不足啊——即便最終不能得手,只要俘殺數字上去了,你不能不算我的功勞吧。由此將隴右兵馬搜集一空,並且給依附諸羌胡下了嚴令,要他們掃數從征。
就此激發了變亂,尚結息被迫先西向討伐,就此未能依照原定計劃,及時趕到大震關外,迷惑同時牽制唐軍。
馬重英是在順利攻破會寧關,繼而立陣會寧城下四日之後,方才得到消息的,不禁勃然大怒,卻又無法可想。好在河池也已順利攻取,自軍前鋒已然逼近了石門關,則只要打破石門關,便可呼應莽熱,奪取原州,哪怕唐人到時候反應過來,怕也趕不及啦——勝券仍握我手。
就不知道,目前石門關是否已經有了防備呢?
愈是接近勝利,馬重英心中便愈是緊張,時常繞帳仿徨,反覆思忖計劃中的每一個細節,期能查遺補缺。但世事終非人力所可盡料,總有無窮迷霧籠罩在戰場上空,且愈是強要撥扯開,這霧氣便愈是濃重。
他不禁嘆息道:“數百裏相隔,探馬難達,更難及時傳訊,倘若……倘若我有佛菩薩的神通,開天眼,張天耳,萬般變化俱在掌握之中,這仗就好打了啊!”
隨即卻又自失地一笑:“若成佛菩薩,通他心,通宿命,又何必要打仗呢?”
這一日忽得稟報:“我軍前鋒已抵石門關前,但見關門緊閉,關上旗幟飄揚,料是唐人已然有了防備……”
馬重英頷首道:“情理之中。”自己都包圍會寧城好幾天了,若從開始攻打會寧關算起,更是已過十日,唐人再怎麽遲鈍、顢頇,也肯定會傳警周邊郡縣的吧。
隨即問道:“關上有多少唐兵?”
“方抵關前,不能細數,看旗幟,在五六千以上。”
馬重英搖頭而笑:“石門關狹小,如何塞得下五六千數?此必虛張旌幟以惑我也。”他估算過了,原州方面得著警訊,最方便是從就近的木峽關調兵。但木峽關位於六盤諸塞的最北端,因為前有五十多裏塬地的縱深,不易遭受蕃軍攻打,因此往年防秋時置兵不多,也就七八百而已。那麽唐軍第一批抵達石門關的援軍,五百人頂天了。
“關墻如何?”
“仍甚殘破,方以土石堵塞缺口——以此料算,敵援前來最多三日。”
“可能拿下否?”
“原定稍歇一日,便即並力攻打,或許小人稟報時,石門關已克——也未可知。”
“但願如此,”馬重英點點頭,暗中掐指一算,“莽熱最遲今晨便可殺至平高城下,不管能不能破城,石門關守軍都必莫名驚駭,或許直接便潰散了……”
他自然想不到,莽熱根本就沒有進抵平高城下。
且說莽熱於昨日辰時沖出塬地後,率五千精兵沿著南北通衢,直撲平高,期以最遲午後抵近,或許可以不等守軍聞警閉門,便直接沖殺進去。山口距離縣城不到二十裏地,倘若不求保持一定體力的話,或許用不了一個時辰,便可建功——午後是很寬松的估算了。
然而一路行來,莽熱游目四顧,眉頭卻不禁逐漸緊鎖。他與唐軍作戰非止一次,深入唐境也好幾回了,深知唐人秉性,則雖在秋收之後,天氣還不甚寒,道旁田間尚存未刈盡的麥稈,甚至於還有些散落的麥穗……若是正常時節,總該有些農人繼續忙碌啊——別說麥穗了,便麥稈割回去,可也充作一冬的燃料——卻為何數十裏內,空無人煙?
他奔跑在隊伍中部,挑選了三百健奔之卒作為前鋒,先期攻城。然而地平線上才剛出現平高城影,便有前鋒歸報:“遠遠望去,城門緊閉,不見行人!”
莽熱大吃一驚,急命止步——
“此必消息洩露,唐人已有了防備也!”
他腦筋疾轉,越琢磨,形勢便是兇險。
很明顯,唐軍不是才剛得著消息的,鄉野間不見農人,一定是早就得聞警訊,被遷入城內,或者四散躲藏去了。倘若唐軍才得消息,關閉城門,此刻城內多半亂成一團,且根據情報所雲,不過兩千羸卒而已,自己還有機會迫近攀城;但若早有防備……自可點檢城中青壯登城助守,就不是那麽容易拿得下來的啊。
倘若外無救援,小小的平高城並不難取,終究莽熱麾下五千兵俱是蕃中精銳,一可當十。但在輕裝而來的前提下,面對堅壁,首先得花好幾天的時間打造攻城器械——光靠撓索估計不成——而唐軍的增援隨時可至。
他是不清楚百泉尚駐唐軍,但知道距離最近的木峽關,倘若得訊來援平高,最多一日一夜可至。固然木峽關沒多少兵,但其南還有六盤關、隴山關……萬軍前來,怕也用不了三五天。
那自己有把握三五日內,便順利攻入平高城中麽?實話說,蕃軍善於守堡,而不擅守城,對於攻城的技術、策謀,則更等而下之了。
莽熱身處險地,不敢魯莽行事,然而行百裏半九十九,卻又絕不甘心就此退去。略一思忖,他命麾下幾個小隊:“且左右搜索唐人村落,看能尋到農人否?”
幾小隊蕃卒領命而去,時候不大,陸續歸來,多數毫無所見,只有一隊,被他們摸到了一個小村莊,但不僅家家閉鎖,杳無人跡,抑且撞開幾戶進去一搜,連存糧及雞鴨等禽畜都搬空了。
——這也是段秀實久守原州,又喜親近百姓,親問農事,故此於周邊村落都熟,雖然來不及盡遷入城,大道附近的村落可是短短一日內便盡數清理過了。
正說之時,城上又隱約騰起了傳訊的烽煙,如此一來,莽熱再無僥幸,不禁頓足長嘆道:“若讓我知道是誰洩露的軍情,必將之抽筋剝皮,實草示眾!”
馬重英設此奇襲之策,主要基於以下幾重考量:
其一,唐人每歲集結重兵防秋,使吐蕃軍幾乎無隙可趁,且又多次拒絕吐蕃方請和之議——可以不同意以隴邸為界,維持現狀啊,但你總得開出個折中的條件來吧,不能一口咬死了蒙谷、赤嶺吧;由此若不出奇兵制敵,怕是在東線終難打開僵局。
其二,唐廷已經基本上穩定了東方,更轉任李汲為朔方節度使,隱有恢覆河西、隴右之志,這將會直接影響到吐蕃的安西、北庭征服戰。
其三,每歲防秋,唐人都集重兵於六盤山諸隘,卻對會州突出部視而不見,且於會州,也並未增兵添將。如今鎮守會州的是無根的安西、北庭行營,據聞人心渙散,多無戰意,可以襲取。
由此馬重英才苦心籌謀了這一計劃,上可威脅關中,中可切斷靈、原,便取其下,會州唾手可得。而今莽熱奇襲失利,則原本便虛無縹緲的上等結果自不必論,便中等結果襲取原州,怕也難成了。那他該怎麽辦?
一條路,繼續往前沖,寄望於平高軍將無能、士卒膽怯,或許仍有機會將之攻陷。但只要頭腦情形之將,都能預判勝算渺茫,則一旦頓兵堅城之下,等到唐軍四下合圍,必將全軍覆沒——況且咱糧食還不足,而唐人竟行堅壁清野的毒計……
另一條路,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原路退回。固然回程糧草不足,但只要控制好了每日消耗,勉強可以出山,總不至於餓死。只是如此一來,自己在此戰中不但寸功不得,歸朝後還可能被政敵汙蔑為怯懦失機……
由此莽熱反覆思忖,最終不出段秀實所料,取了中策——去攻石門關!
石門關在平高城西北方向七十餘裏外,倘若跑得快些,一晝夜便可疾奔而至,而關上即便得到平高烽煙傳警,也只有一晚上時間整備,或許不難攻破。更重要的是,莽熱掐算時間,馬重英大軍必定已經攻陷會寧關,並且分兵東進了,則自己與主力前後夾擊,必能順利破關,就此脫出險地。
而且倘若動作夠快的話,不等唐人諸路聚集,我吐蕃大軍仍可再攻平高,然後將來援的唐軍逐一擊潰。
此乃死中求活……不,自無功處建功之策!
於是下令全軍轉向,沿著通衢覆又北上,直向石門關而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