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五十章 雙鐧破敵

關燈
李汲詢問諸將,誰敢領兵出城去佯動誘敵哪?隨即自然而然地,便將目光移向了李晟和王波二人。

終究這倆是跟著他從長安過來的,相對而言,最有可能指揮得動;不比城中之將,基本上就沒怎麽接觸過,那誰會心甘情願地俯首聽令呢?

別以為有了崔光遠的指示,總領各路兵馬,諸將就都令行禁止了,可以隨意調派;實際情況是,多半會當面敷衍,等真到了戰場上,肯定各種簍子層出不窮——李汲還不至於狂妄到真以為自己有啥王八之氣了。

你氣勢再足,名聲再響,難道還能超得過李光弼麽?可是李光弼前去接掌河南軍事的時候又如何?先是膽戰心驚地趁夜急入洛陽,繼而張用濟不聽宣召,竟然聚將打算“兵諫”……

所以鄜延軍還得鄜延將來指揮,李汲只是先給烏崇福來個下馬威,以確定自己最高統帥的地位,明確戰略部署,其後便將戰役指揮權仍舊交還給對方。再到發軍佯動誘敵,如此艱危之事,他也只敢分派給相對熟悉一些,且自京師追隨而來的李、王二人。

然而視線瞥將過去,王波趕緊垂下頭,假裝既無所見,亦無所聞。這倒也在李汲意料之中,一眼掃過,最終定格在了李晟臉上。

李晟猶豫了一會兒,眼角左右一瞥,見諸將無敢請令者,再擡頭,李汲註目在自己身上……心中暗自鼓勁,最終一咬牙關,拱手道:“若長史肯如末將所請,末將願當此任!”

“君有何請?”

李晟答道:“有二請——其一,所部威遠軍,實不堪用,稍稍勇銳者,又自當拱護在長史身旁;是故請允末將在城守軍中挑選一二千可用之兵,及授相應器械,並給三日訓練之期。”

李汲點頭道:“可以應允。其二請為何?”

“此行委實兇險,懇請宰羊賜酒,先期犒賞末將遴選之兵;且末將若不敗,請授頭功;若敗,甚至於死,只要無害大局,不應加罪。”

李汲斜眼望了望烏崇福,烏崇福點點頭,主動開口道:“若果能使賊分兵追君,自亂其陣,自當領受頭功。”他知道此事艱難、兇險,也不打算派自己部下去肩重任,所以——頭功給你了,我不跟你搶便是。

李汲說好——“良器忠勇,自請難事,堪為軍中楷模,我這就去向崔公與韋防禦稟報。”

於是再請崔、韋二人登堂,將計議所得,備悉陳述。崔光遠和韋倫對視一眼,旋即壓低聲音問道:“長衛以為,如此可保必勝否?”

李汲笑笑:“崔公,從來戰陣之上,變化萬千,即便古來名將,亦不敢奢言必勝。然而若如所請,以此謀劃,總有七八成的勝算。”

韋倫道:“七八成,也可以一戰了。”頓了一頓,一拍大腿:“好,如你所請,城中守卒,便由你遴選兩千勇壯前去誘敵,所用器械,大開府庫任取。”

崔光遠亦道:“不但牛酒賞賜,更賜那李晟萬錢,倘若真能得勝,我記他的首功!長衛你自然也要同列首功的……”

商議既定,給了李晟一天時間挑選士卒,三天時間整頓訓練。到了第五日淩晨之時,李晟便率此兩千人馬,虛張旌幟,偽做近萬,打開鳳翔府北門而出。

鳳翔府位於渭北平原的西部正中,向南三十裏就是渭水,向北三十裏則是連綿不絕的黃土塬地,只消登上塬地,不遠處便是涇州,是部分胡族的老窩所在。

由此除非那些胡賊徹底腦殘,否則不會不顧慮後路被斷,老家被抄的風險啊,必定分兵前去堵截。

李汲命鄜延軍坐西門內暫歇,他與韋倫、烏崇福等登上城頭,觀望亂賊的動向。果然天方大亮,賊營中便即騷動起來,隨即偏北的一些營頭陸陸續續開出人馬,絡繹朝北而去。烏崇福伸手一指:“北營已虛,不足為慮,我等突陣之時,只須將一部布置在陣南,攔阻南營之賊來援可也。”

李汲頷首道:“請將軍將此重任,交予我李汲。”

他不怕烏崇福直取亂賊核心,甚至於砍下郭愔的首級,因為不管怎麽說,自己有統籌全局之功啊,而且最終寫奏捷請功表文的,還是崔光遠和韋倫;但烏崇福與鄜延軍將,卻有可能擔心他李汲搶功。

所以,這正面摧敵的大功,我就讓給你們了吧。

烏崇福叉手道:“多謝李長史。”

李汲笑笑:“何必如此生分,叫我的字,或者叫‘二郎’即可。”

一邊說話,一邊仍舊目不轉睛地盯著敵陣。具體啥時候出兵,那可很有講究,出得早了,亂賊北營之軍尚未去遠,隨時都可能殺回來救援;出得遲了,且不說賊軍中必定也有聰明人,或許會重新安排北面的布防吧,那李晟也扛不了太久啊。

正在靜等良機,就聽身後傳來王波的聲音:“這個……敢問長史,於末將有何分派麽?”

李汲心說分派個屁!你就老老實實呆在城裏好了,算你西行一番,有點兒苦勞,怎麽的,就你這膽量,還想立功麽?

“王指揮領威遠,聽從韋防禦之命,待我軍得勝,便出城追殺胡賊——越多一份殺傷,隴上愈安,且於朝廷,也更可交待。”

終究鄜延軍只有五千人,即便真能一戰破敵,對面哪怕五六萬只豬,四散奔逃,你也殺不了幾個啊,到時候若只得數百首級,李晟那邊兩千人倒損失慘重,甚至於全軍覆沒,勝也是慘勝,更無顏向朝廷奏捷了。

好歹城裏還有將近萬軍,沒膽量和能力正面對敵,及時出城去撿撿漏,收割人頭,應該還是辦得到的吧。

紅日逐漸升高,距離亂賊北營騷動大概一個小時左右,韋倫和烏崇福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道:“是時矣!”李汲開口反倒比他們慢了半拍,多少有點兒羞愧。

於是匆匆下城來喚起士卒,烏崇福將五百鄜延軍於李汲,並那兩百威遠兵,用以拱護南翼。隨即也不擂鼓,也不吹號,城門訇然大開,吊橋同時放下,烏崇福親領兩百甲騎,率先便步而出。

這種具裝騎兵,可以說是唐軍,甚至於當世最強兵種,往往作為沖陣的核心力量使用,但裝備昂貴不說,訓練起來難度也很大,即便李光弼在河陽的兩萬軍中,估計也挑不出一兩百來……所以鄜原軍這兩百騎,自然不是真的甲騎,好在鳳翔府中武備齊全,舉凡鐵甲、鐵兜、馬鎧、騎矛,全都能一股腦地堆將上去。

當然了,比起正式的甲騎來,肯定欠缺很多部件,主要是馬鎧方面,多半只有一領身甲,只半數有當胸、雞頸,至於面簾和寄生,一件也無。

就理論上而言,對付馬弱弓軟的那些隴上胡兵,這種防禦力足堪用了——若是面對回紇、吐蕃,甚至於叛軍精銳,那還不如摘掉點兒掛件,老老實實做回普通突騎為好。

兩百弱化甲騎分三列魚貫而出,於城外稍一整頓,便即便步繼行。李汲等領著步兵,小跑跟上,也在城前花了點兒時間整列,等再擡頭時,騎兵已然臨近敵營,開始驅策加速了。城上這才響起了鼓聲,李汲仰頭一瞧,果然還是韋倫在親自擂鼓。

賊營紮得很松散,近乎混亂,抑且外側並沒有太多的防禦設施,多半只是些木柵欄,加上又淺又窄的幾條小溝而已——倘是堅營嚴陣,烏崇福必定不敢讓騎兵當先啊。

事實上這邊城門才開,對面就反應過來了,可惜缺乏統一指揮,導致信息的傳遞、命令的發布,軍伍的調配,速度都極其緩慢,就仿佛一頭腦仁也就文玩核桃般大小,神經還極其曲折漫長的遠古巨獸一般;直等唐軍甲騎已然迫近,都開始利用沖鋒之勢,挺矛挑開柵欄了,第一波阻擊才剛到位。

亂箭如雨而下,幾乎每名甲騎身上都被插中十數支雕翎,可惜絕大多數不能破甲,只是楔在甲縫裏,仿佛裝飾品似的……

李汲騎在馬上,並未疾奔——要照應麾下步卒的速度——唐軍步騎之間,其實存在著大約百餘丈寬一個大缺口,倘若敵方有一支兵馬可以趁隙械入的話,此番出戰,必然敗績。好在胡賊中有腦子的不多,有腦子覆有行動力的更少,倘若再加上組織力這一因素,唐軍此際遇襲的可能性就無限接近於零了。

要等到甲騎深入敵陣,速度也開始有所減緩的時候,後隨步陣已然抵達原本外側柵欄所在,方才遭遇到第一波的側擊。

不出烏崇福所料,這側擊主要是從南面來的,至於北面,只有零星幾隊胡騎而已,完全影響不到嚴整的唐軍步陣。

首先出現的是來自南面營寨的胡騎,抵近了便欲射箭。然而李汲搶先一步,對方距離尚有百步之遙,他便在馬背上搭弓勁射,正中當先一胡胸口。隨即步兵中弓手亦聽號令,一輪齊射,胡騎當場拋下十數具屍體,斜行遁去。

正因為沒有統一的指揮,諸胡部往往各自為戰,並且遭遇勁敵後,都生畏怯之心,總希望別部先頂上去,我們可以跟後面空手撿漏……

再行二十步,已然深入敵營,南面的亂胡步兵也終於上來了。

這些胡部雖然仍舊游牧為生,卻因地形所限,不過在山間散放些牛羊罷了,無法再跟草原上的老祖宗那樣,大群大群地畜牧馬匹,導致不但戰馬數量有限,抑且種群退化。故此嘯聚鳳翔府內的亂胡,多為步卒,只有一兩成的騎兵——倘若吐蕃,騎步比可是接近一比四的,至於回紇,幾乎全是騎兵,甚至於一人數馬。

——其實吐蕃吧,高原上的老祖宗戰馬也不多,可誰讓他們占據了黨項、吐谷渾等部故地,也就是後世的青海大草原呢?若非如此,吐蕃不足以為唐朝之患也。

亂胡步卒數量太多,雖然隊列不整,但卻蜂擁而上,僅靠幾輪拋射肯定是逼不退的。李汲當即策馬前出,大吼一聲:“我京兆李二郎也,殺蕃賊如宰雞犬,況乎汝等鼠輩!”至於對方是不是能夠聽懂,那就不管了。

這一嗓子,其實主要是為了安定和振作己軍的士氣。

騎矛起處,已將一名胡將當胸捅穿,隨即矛桿一收,橫掃過來,又將二胡打翻在地。麾下士卒亦護衛在李汲左右,整列而前,長矛兵夾以橫刀兵,相互配合,殺得亂胡人頭滾滾,伏屍遍地。

胡營紮得很亂,導致營中道路狹窄曲折,難以排開大隊人馬,這就使得數量居於絕對劣勢的唐軍,在各個局部戰場上反倒能夠以眾擊寡,以勇破怯,由此穩占上風。

然而李汲卻廝殺得很不盡興,原因也在於所領步卒,自己不能撇開部下去單騎闖陣,再加上道路狹窄曲折,馬也很難跑得起來。跨坐隴右高頭大馬之上,居高臨下,身旁又有士卒衛護,自然安全系數比較高——只須防備流矢便可——且挺矛下刺,無人能擋;然而騎矛一挺一收,速度相對迂緩,且逐漸的,沒人再敢往他馬前湊了。他又不敢朝前跑得太遠,戰馬固然奔踏如風,再想掉頭就比較麻煩啦……

於是幹脆跳下馬來,撇了騎矛,就背上摘下雙鐧,大喝一聲,突入敵陣。一對鐧掄圓了,也不管對面是將是兵,是矛是刀,是步是騎,只管打將過去,自然逢刀斷刀,逢槍折槍,逢甲破甲,逢骨裂骨。

既在步下,往來躥躍頗為方便,身旁才空,便可一個箭步,再入敵群;才將一夥胡兵驅散,又再奔向下一處戰場——

李汲覺得,我這對鐧真是造對了呀!

從前一直沒能得到暢快使用的機會,感受還不太深,僅僅覺得腰掛或者肩負一對三十來斤重鐵鐧,足夠威風煞氣罷了。今日才體會到亂軍之中,鐧這玩意兒可比刀好使得太多啦。

主要這年月的道具,無論橫刀、障刀還是陌刀,全都屬於窄身刀,寬不過寸許,基本上沒有破甲的功能——雖說對面胡兵少有著甲,尤其是鐵甲的,但終究有盾啊,而且人的骨頭,實話說也挺堅硬的。

刀劈中甲,或者硬骨頭,必定傷刃,甚至有可能折斷——根據李汲從前的經驗,再好的刀,如他這般執之突陣,殺敵近百,多半也就只能支撐一場戰鬥而已。什麽百戰名刀,不存在的;什麽傳世神兵,從來見都沒有見到過。

尤其刀具還可能楔入鐵甲或者骨縫,不易拔出;退一步說,倘若劈砍而入肉太深,也得費點兒力氣才能撤回來。因此橫刀在戰場上的用法,基本是刺,或者斫中一點,然後抹殺,真要象傳說中的鬼頭大刀那樣刀刀照脖頸砍去,早就力盡招緩,被人用長矛給捅成刺猬了。

鐧則不同,所到處無不摧破,招數間少有遲頓,雙鐧掄開,既傷敵又護身,幾乎無隙可趁。當然啦,也得李汲這般力大招猛的才能使得動,掄得開,若讓普通小兵也用鐧,最多十斤,以這年月的鑄造技術來說,同樣容易折斷。

相信如李嗣業那般慣使陌刀,甚至號稱刀起處人馬俱碎的,使的也不是普通陌刀,起碼要比小兵所用重上兩倍才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