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伏闕痛哭
關燈
小
中
大
李汲從前就常聽李適提起過,說劉晏劉士安是個計相之才,因而今日酒席宴間轉移話題,便向嚴莊詳細問起此人的情況。嚴莊答道:“劉士安我是知道的,七歲便號神童,名滿京畿,昔日也曾與我有過一面之緣。但如今這個爛攤子,恐怕他也支撐不起來吧……”
李汲不由得輕嘆一聲:“倘若國家財用不缺,十萬軍瞬息可集,平滅史思明,不為難也。即便只能維持,也須得先廢了第五琦的錢法,否則大害民生,流毒無窮……”
他倒是一語中的了,劉晏對國家財政進行梳理,並逐步改制,其中出臺的第一條政策,就是變更錢法。
劉晏沒動乾元重寶,但提高了開元錢的價值,和重寶一般都以一當十——差不多比起開元極盛之時,物價也確實漲了得有十倍了——至於重輪錢,則從一當五十,降為一當三十。
這同樣是貨幣貶值,但對於民間盜鑄,多少能夠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使得物價上漲幅度稍稍減緩——在物資普遍不足的前提下,想降低哪怕只是穩定物價,即便劉晏再怎麽能耐,也基本上是辦不到的。
於此同時,史思明卻在轄區內鑄大錢,以一當百,導致河北、幽燕地區,百物騰貴,物價飆升得比唐朝境內還兇。李汲聽聞此事後,不禁慨嘆:你們就比著爛吧,倒黴的都是老百姓啊!好在他本來就對史思明的治政能力不抱什麽希望。
只是由此判斷,叛軍的糧草物資,也不怎麽夠啊,還能長期在河南地區維持將近十萬大軍多久呢?或許只要今年風調雨順,等到秋後,物資稍稍充裕一些了,唐軍便有望發起全面反擊。
想想張巡、南霽雲、雷萬春等人在洛陽宮城吃苦,不知道還能不能撐上半年,而自己卻在長安城內,說不上錦衣玉食,也三天兩頭地去平康坊吃酒……即便算是公事吧,亦感羞愧。
——————————
五月初的時候,李汲生了一場不輕的病,青鸞請醫生來家中診治,說是“時疫”,給開了副方子。
實話說,李汲並不怎麽相信這年月的中醫藥……必須承認,作為傳統經驗醫學,中醫比同時期的歐洲、阿拉伯等地肯定要強得多了,奈何沒有國家級別的教學和認證——話說為僧為道都還需要考度牒咧——天曉得請來的這位醫生靠不靠譜啊。
但也無法可想,終究“時疫”不是普通的傷風感冒,僅靠自身體格壯健、免疫力強就能扛得過去的,總不能諱疾忌醫,完全不服藥吧。被迫咬牙連喝了半個月的湯藥,病勢才逐漸好轉起來。
服藥期間,根據醫囑,所食必須清淡,常以肉湯煮菜、熬粥,或者下面片兒吃,李汲深感人生無趣……但當病體稍瘳後,青鸞逐漸給他增添些肉食,或者向左鄰右舍學來幾道新菜奉上,他卻依舊食欲不振。
青鸞不由起急,常問李汲:“郎君究竟想吃些什麽?不拘多少錢,妾都可去市買了來……”李汲一方面有些感動——你瞧,這麽善於持家,甚至於稍稍有些吝嗇的青鸞,為了我的口腹之欲和身心康健,竟連價錢都不在乎了;同時卻也暗道:“我想吃蜀中荔枝、交趾榴蓮、美洲的辣椒、黑龍江大馬哈魚……即便康老胡那般富豪,也壓根兒沒處掏摸去啊!”
偶爾隨口回覆:“想吃炒菜。”
青鸞詫異道:“炒菜又是何菜了?什麽季節上市?”
李汲不由得蹙眉:“長安城內,難道沒有炒菜?”
回想自己穿越以來,確實從未見過炒菜。唐人的烹飪手段很豐富,舉凡燉、煮、蒸、炙、燒、煎、膾、炸、鲊、菹,等等,不下十數種,偏偏沒有炒法——這不科學啊。
李汲曾經從李棲筠那裏借到過一部奇書,乃是北魏農學家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內文不但總結了很多農牧業知識,也兼及食品的加工、釀造、儲藏甚至於烹調技術。李汲還記得,書中提到過兩道菜,一是“炒雞子法”,二是“鴨煎法”,都須炒制——你瞧,炒菜早就已經發明啦!
除非古今文義不同,賈思勰所謂的“炒”,跟李汲所了解的“炒”,不是一碼事兒。可是那兩道菜,前者明確指出“麻油炒之,甚香美”,後者也說“炒令極熟,下椒姜末食之”,若不是鍋中下熱油,翻烹食物使熟的“炒”,還能是什麽哪?
沒道理兩百年前就有炒菜了,兩百年後卻失傳啊。
李汲興致一起,當即對此事展開了一翻細致的調研。他首先問詢來自於不同地區的熟人,以及呂妙真等,知不知道炒這種烹飪手法?聞者盡皆茫然,最終只有康老胡給提供了一條線索——
“其非著油鍋內,烹菜使熟,但用油較之煎法為少的技術麽?吾家商旅中,似乎有人提起過此法,但具體來源於何方,卻記不清了……”
炒是中國獨有的烹飪手法——當然是李汲穿來前那個中國——但受制於相關技術,並非從三皇五帝時代就一脈相傳下來的。李汲分析,炒法產生有三大要素:一是火力旺盛並且穩定的爐竈,二是植物油榨取技術,三是凹形鐵鍋。
李汲在長安宅邸中所用土竈,可以說是這年月比較先進的——相比老家汲縣、潁陽,以及隴右——火力方面基本上可以滿足需求。植物油——主要是麻油和菜籽油——也已普及,當世所謂煎法,多半煎素用葷油,煎葷則用素油。至於凹形鐵鍋,也不鮮見,只不過多數有足,並不符合李汲的要求罷了——技術上肯定沒問題啊。
那為什麽沒有炒法?或者說炒菜還不普及呢?
或許跟唐人,最主要是以兩京為核心的中原地區的唐人,吃魚吃菜,多喜歡生食有關吧……
實話說,李汲是真不感冒唐人津津樂道的魚膾,因為內陸地區只有河魚啊,淡水魚蝦生食,太容易感染寄生蟲病啦——時人都忘了陳元龍是怎麽死了的吧?
由此李汲便跑去集市上尋找賣鍋的鐵匠,想要定制一口無足、雙耳的鐵鍋——炒勺好解決,木制的就成——他從東市一直轉到西市,沒成想卻竟然碰見了熟人。
——正是弩坊署內擅打兵器的那個廣東蠻子“老黃”黃鐵炫,自己那對“青蓮四楞鐧”便是請他打造的。
李汲問老黃:“汝是兵器大匠,如何也來鑄鍋?”
老黃苦笑道:“署中那點點俸祿,長安米貴,如何吃得飽啊……我有弟子打造炊具,因此閑時指點一二,或者助其販賣,掙些零碎銅錢使費罷了。二郎千萬幫忙遮掩,不要宣揚出去,恐遭上官責罰。”
李汲笑笑:“我要打一口鍋,做得好了,自然為你遮掩——放心,錢是少不了你的。”
大體描述了一番形質,商定以百錢為值。果然三天之後,老黃便親自端著一口鍋,送上門來。李汲接過來,定睛一瞧,我靠竟然不是一口普通的鐵鍋,按這年月的標準,可以算是一口“鋼鍋”……
老黃道:“我用了官中精鐵,反覆錘煉,二郎且看,可合用否?”
李汲愕然問道:“我要你打一口鍋,如何給我打了一頂鋼盔出來!”
老黃笑道:“既是二郎要用,說不定會帶上戰場,豈可不以精鐵打造啊?原本將士的兜鍪,行軍時便可以用來烹煮,與鍋、釜之類,本是一體的……”
李汲不禁搖頭苦笑:“幸虧你未曾在其上鑲金、嵌銀、塗漆、加鳳翅……”
老黃正色答道:“若做鍋予二郎充作兜鍪,是鍋的價錢;若做兜鍪予二郎充作鍋,則是兜鍪的價錢了!”
李汲不占老黃的便宜,便將出兩百錢來作為酬謝,青鸞雖然肉痛——天爺啊,一口徑不過兩尺的鐵鍋就要兩百錢,我家遲早喝西北風——卻也不敢攔阻。
隨即李汲便親自下廚,先從最簡單的開始,用菜籽油給自己炒了四枚雞蛋,撒上蔥花,連配三碗稻飯,吃了個肚圓。吃飽之後,摩挲著肚腹,一躍而起,仰天大笑道:“好了,我的病痊愈了!”
病既痊愈,自然就得銷假上班。翌日晨起入宮,坐衙判了一上午的公文——本來日常工作並不繁重,奈何積攢了大半個月,也足足好幾摞啦,瞧著就眼暈……好在多數公文,馬燧就能幫忙給解決嘍,只有必須長史簽字的,才特意留給李汲。
午休時間,小兵呈上公家餐食,兩葷兩素、四菜一湯,外加三枚胡麻餅。才剛用罷,卻聽外間傳來些喧囂之聲,李汲放下筷子,站起身來,好奇地出衙觀瞧,卻見不少衛兵扯著脖子,遙遙望向含元殿方向。李汲邁步過去,距離約莫半箭之地,只見含元殿階陛前,十數名吏員簇擁著一名紫袍文官,作揖相勸,那文官卻跪在地上,以拳擂地,正自大放悲聲,嚎啕痛哭。
以李汲的身份,也就只能到這兒了,不便湊近去看熱鬧,好在馬燧很快便打聽到了確實情況,跑來對他說:“是許衛尉……”
李汲聞言吃了一驚,忙問:“許公因為何事,要來伏闕而哭啊?”
馬燧嘆息道:“自然是為了身在洛陽宮城的張大夫了……”
所謂“許衛尉”,就是指時任衛尉卿的許遠許令威。昔與張巡共守睢陽,圍城雖解,許遠的身體也垮了,被迫掛個閑職,在長安城內客居養病。直到去年年底,身體稍健、精神稍振,才被覆用為從三品的衛尉卿。
李汲詳細打聽其中緣由,才知道不久之前,他還在病中的時候,從洛陽宮城快馬奔來急使,懇請朝廷增援。根據張巡奏疏上所說,史思明命周摯反覆攻打宮城,他憑堅而守,又尋隙反擊,連挫敵勢,前後斬首不下千餘。但可惜軍中存糧有限,即將告罄……故此不求增兵,只求輸糧。
宰相們商議,這給洛陽方面供應糧草之事,不是早就交給陜虢節度使了麽?如今來瑱轉為山南東道十州節度、觀察、處置使,肩負陜虢重任的乃是衛伯玉,那便繼續催促衛伯玉好了。
來使見朝廷方面依舊在踢皮球,不肯給準話,便去登門拜訪昔日的老上司許遠。於是許遠上奏,一陳陜虢等州也無餘糧,二陳張巡多次遣使去陜州催糧,卻為魚朝恩所阻……
李汲聽到這裏,不由得瞠目切齒,扼腕大罵道:“魚朝恩這罔顧社稷、辜負君恩的狗賊,異日我必格殺此僚!”
馬燧趕緊伸手來捂李汲的嘴:“長衛,慎言啊!”旋即又壓低聲音說道:“其實也不能全怪魚軍容,他手中也無餘糧,且即便有,亦難資供洛陽——史賊必遣重兵扼守西方要道,豈是容易得過的?”
這確實是說得過去的理由,因此許遠反覆陳奏,政事堂卻拿不出什麽方案來解決問題。隨即許遠便聚集了一些朝中友朋,商議此事,說:“我不知兵,但知軍中無糧必亂,即便不亂,亦無戰力。委實不忍昔日睢陽之事,覆見於今之洛陽——則欲救張大夫,諸君可有良策教我否?”
有人就說了:“今之洛陽宮城,守且無益啊,不如請張大夫棄守撤歸……”
昔日張巡起意固守洛陽宮城,在上奏中也曾詳細闡述過自己的理由:其一,史思明不能全得洛陽,便不敢在河南地區分兵四掠,便於河陽的李光弼、陜州的來瑱等人,有一段穩定局勢,構築防線的時間。其二,宮城在手,則東都不為全失,不會大損朝廷威望,亦可免民心士氣的蹉跌、靡沮。
其實還有第三個理由,張巡只對李汲稍稍透露過一二,那就是:東都若陷,在政治上失分太多啦,皇帝很可能因此而生出急躁之心,在時機尚不成熟的前提下,便強令李光弼發起反擊——好比當年那一位,強令高仙芝、封常清規覆洛陽,以及強令哥舒翰出潼關一般,恐怕會使得大局徹底糜爛!
李汲當時的反應:嗯,這種昏招,那混蛋皇帝確實有可能做得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跟他爹確實是一路貨色,難兄難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李汲不由得輕嘆一聲:“倘若國家財用不缺,十萬軍瞬息可集,平滅史思明,不為難也。即便只能維持,也須得先廢了第五琦的錢法,否則大害民生,流毒無窮……”
他倒是一語中的了,劉晏對國家財政進行梳理,並逐步改制,其中出臺的第一條政策,就是變更錢法。
劉晏沒動乾元重寶,但提高了開元錢的價值,和重寶一般都以一當十——差不多比起開元極盛之時,物價也確實漲了得有十倍了——至於重輪錢,則從一當五十,降為一當三十。
這同樣是貨幣貶值,但對於民間盜鑄,多少能夠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使得物價上漲幅度稍稍減緩——在物資普遍不足的前提下,想降低哪怕只是穩定物價,即便劉晏再怎麽能耐,也基本上是辦不到的。
於此同時,史思明卻在轄區內鑄大錢,以一當百,導致河北、幽燕地區,百物騰貴,物價飆升得比唐朝境內還兇。李汲聽聞此事後,不禁慨嘆:你們就比著爛吧,倒黴的都是老百姓啊!好在他本來就對史思明的治政能力不抱什麽希望。
只是由此判斷,叛軍的糧草物資,也不怎麽夠啊,還能長期在河南地區維持將近十萬大軍多久呢?或許只要今年風調雨順,等到秋後,物資稍稍充裕一些了,唐軍便有望發起全面反擊。
想想張巡、南霽雲、雷萬春等人在洛陽宮城吃苦,不知道還能不能撐上半年,而自己卻在長安城內,說不上錦衣玉食,也三天兩頭地去平康坊吃酒……即便算是公事吧,亦感羞愧。
——————————
五月初的時候,李汲生了一場不輕的病,青鸞請醫生來家中診治,說是“時疫”,給開了副方子。
實話說,李汲並不怎麽相信這年月的中醫藥……必須承認,作為傳統經驗醫學,中醫比同時期的歐洲、阿拉伯等地肯定要強得多了,奈何沒有國家級別的教學和認證——話說為僧為道都還需要考度牒咧——天曉得請來的這位醫生靠不靠譜啊。
但也無法可想,終究“時疫”不是普通的傷風感冒,僅靠自身體格壯健、免疫力強就能扛得過去的,總不能諱疾忌醫,完全不服藥吧。被迫咬牙連喝了半個月的湯藥,病勢才逐漸好轉起來。
服藥期間,根據醫囑,所食必須清淡,常以肉湯煮菜、熬粥,或者下面片兒吃,李汲深感人生無趣……但當病體稍瘳後,青鸞逐漸給他增添些肉食,或者向左鄰右舍學來幾道新菜奉上,他卻依舊食欲不振。
青鸞不由起急,常問李汲:“郎君究竟想吃些什麽?不拘多少錢,妾都可去市買了來……”李汲一方面有些感動——你瞧,這麽善於持家,甚至於稍稍有些吝嗇的青鸞,為了我的口腹之欲和身心康健,竟連價錢都不在乎了;同時卻也暗道:“我想吃蜀中荔枝、交趾榴蓮、美洲的辣椒、黑龍江大馬哈魚……即便康老胡那般富豪,也壓根兒沒處掏摸去啊!”
偶爾隨口回覆:“想吃炒菜。”
青鸞詫異道:“炒菜又是何菜了?什麽季節上市?”
李汲不由得蹙眉:“長安城內,難道沒有炒菜?”
回想自己穿越以來,確實從未見過炒菜。唐人的烹飪手段很豐富,舉凡燉、煮、蒸、炙、燒、煎、膾、炸、鲊、菹,等等,不下十數種,偏偏沒有炒法——這不科學啊。
李汲曾經從李棲筠那裏借到過一部奇書,乃是北魏農學家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內文不但總結了很多農牧業知識,也兼及食品的加工、釀造、儲藏甚至於烹調技術。李汲還記得,書中提到過兩道菜,一是“炒雞子法”,二是“鴨煎法”,都須炒制——你瞧,炒菜早就已經發明啦!
除非古今文義不同,賈思勰所謂的“炒”,跟李汲所了解的“炒”,不是一碼事兒。可是那兩道菜,前者明確指出“麻油炒之,甚香美”,後者也說“炒令極熟,下椒姜末食之”,若不是鍋中下熱油,翻烹食物使熟的“炒”,還能是什麽哪?
沒道理兩百年前就有炒菜了,兩百年後卻失傳啊。
李汲興致一起,當即對此事展開了一翻細致的調研。他首先問詢來自於不同地區的熟人,以及呂妙真等,知不知道炒這種烹飪手法?聞者盡皆茫然,最終只有康老胡給提供了一條線索——
“其非著油鍋內,烹菜使熟,但用油較之煎法為少的技術麽?吾家商旅中,似乎有人提起過此法,但具體來源於何方,卻記不清了……”
炒是中國獨有的烹飪手法——當然是李汲穿來前那個中國——但受制於相關技術,並非從三皇五帝時代就一脈相傳下來的。李汲分析,炒法產生有三大要素:一是火力旺盛並且穩定的爐竈,二是植物油榨取技術,三是凹形鐵鍋。
李汲在長安宅邸中所用土竈,可以說是這年月比較先進的——相比老家汲縣、潁陽,以及隴右——火力方面基本上可以滿足需求。植物油——主要是麻油和菜籽油——也已普及,當世所謂煎法,多半煎素用葷油,煎葷則用素油。至於凹形鐵鍋,也不鮮見,只不過多數有足,並不符合李汲的要求罷了——技術上肯定沒問題啊。
那為什麽沒有炒法?或者說炒菜還不普及呢?
或許跟唐人,最主要是以兩京為核心的中原地區的唐人,吃魚吃菜,多喜歡生食有關吧……
實話說,李汲是真不感冒唐人津津樂道的魚膾,因為內陸地區只有河魚啊,淡水魚蝦生食,太容易感染寄生蟲病啦——時人都忘了陳元龍是怎麽死了的吧?
由此李汲便跑去集市上尋找賣鍋的鐵匠,想要定制一口無足、雙耳的鐵鍋——炒勺好解決,木制的就成——他從東市一直轉到西市,沒成想卻竟然碰見了熟人。
——正是弩坊署內擅打兵器的那個廣東蠻子“老黃”黃鐵炫,自己那對“青蓮四楞鐧”便是請他打造的。
李汲問老黃:“汝是兵器大匠,如何也來鑄鍋?”
老黃苦笑道:“署中那點點俸祿,長安米貴,如何吃得飽啊……我有弟子打造炊具,因此閑時指點一二,或者助其販賣,掙些零碎銅錢使費罷了。二郎千萬幫忙遮掩,不要宣揚出去,恐遭上官責罰。”
李汲笑笑:“我要打一口鍋,做得好了,自然為你遮掩——放心,錢是少不了你的。”
大體描述了一番形質,商定以百錢為值。果然三天之後,老黃便親自端著一口鍋,送上門來。李汲接過來,定睛一瞧,我靠竟然不是一口普通的鐵鍋,按這年月的標準,可以算是一口“鋼鍋”……
老黃道:“我用了官中精鐵,反覆錘煉,二郎且看,可合用否?”
李汲愕然問道:“我要你打一口鍋,如何給我打了一頂鋼盔出來!”
老黃笑道:“既是二郎要用,說不定會帶上戰場,豈可不以精鐵打造啊?原本將士的兜鍪,行軍時便可以用來烹煮,與鍋、釜之類,本是一體的……”
李汲不禁搖頭苦笑:“幸虧你未曾在其上鑲金、嵌銀、塗漆、加鳳翅……”
老黃正色答道:“若做鍋予二郎充作兜鍪,是鍋的價錢;若做兜鍪予二郎充作鍋,則是兜鍪的價錢了!”
李汲不占老黃的便宜,便將出兩百錢來作為酬謝,青鸞雖然肉痛——天爺啊,一口徑不過兩尺的鐵鍋就要兩百錢,我家遲早喝西北風——卻也不敢攔阻。
隨即李汲便親自下廚,先從最簡單的開始,用菜籽油給自己炒了四枚雞蛋,撒上蔥花,連配三碗稻飯,吃了個肚圓。吃飽之後,摩挲著肚腹,一躍而起,仰天大笑道:“好了,我的病痊愈了!”
病既痊愈,自然就得銷假上班。翌日晨起入宮,坐衙判了一上午的公文——本來日常工作並不繁重,奈何積攢了大半個月,也足足好幾摞啦,瞧著就眼暈……好在多數公文,馬燧就能幫忙給解決嘍,只有必須長史簽字的,才特意留給李汲。
午休時間,小兵呈上公家餐食,兩葷兩素、四菜一湯,外加三枚胡麻餅。才剛用罷,卻聽外間傳來些喧囂之聲,李汲放下筷子,站起身來,好奇地出衙觀瞧,卻見不少衛兵扯著脖子,遙遙望向含元殿方向。李汲邁步過去,距離約莫半箭之地,只見含元殿階陛前,十數名吏員簇擁著一名紫袍文官,作揖相勸,那文官卻跪在地上,以拳擂地,正自大放悲聲,嚎啕痛哭。
以李汲的身份,也就只能到這兒了,不便湊近去看熱鬧,好在馬燧很快便打聽到了確實情況,跑來對他說:“是許衛尉……”
李汲聞言吃了一驚,忙問:“許公因為何事,要來伏闕而哭啊?”
馬燧嘆息道:“自然是為了身在洛陽宮城的張大夫了……”
所謂“許衛尉”,就是指時任衛尉卿的許遠許令威。昔與張巡共守睢陽,圍城雖解,許遠的身體也垮了,被迫掛個閑職,在長安城內客居養病。直到去年年底,身體稍健、精神稍振,才被覆用為從三品的衛尉卿。
李汲詳細打聽其中緣由,才知道不久之前,他還在病中的時候,從洛陽宮城快馬奔來急使,懇請朝廷增援。根據張巡奏疏上所說,史思明命周摯反覆攻打宮城,他憑堅而守,又尋隙反擊,連挫敵勢,前後斬首不下千餘。但可惜軍中存糧有限,即將告罄……故此不求增兵,只求輸糧。
宰相們商議,這給洛陽方面供應糧草之事,不是早就交給陜虢節度使了麽?如今來瑱轉為山南東道十州節度、觀察、處置使,肩負陜虢重任的乃是衛伯玉,那便繼續催促衛伯玉好了。
來使見朝廷方面依舊在踢皮球,不肯給準話,便去登門拜訪昔日的老上司許遠。於是許遠上奏,一陳陜虢等州也無餘糧,二陳張巡多次遣使去陜州催糧,卻為魚朝恩所阻……
李汲聽到這裏,不由得瞠目切齒,扼腕大罵道:“魚朝恩這罔顧社稷、辜負君恩的狗賊,異日我必格殺此僚!”
馬燧趕緊伸手來捂李汲的嘴:“長衛,慎言啊!”旋即又壓低聲音說道:“其實也不能全怪魚軍容,他手中也無餘糧,且即便有,亦難資供洛陽——史賊必遣重兵扼守西方要道,豈是容易得過的?”
這確實是說得過去的理由,因此許遠反覆陳奏,政事堂卻拿不出什麽方案來解決問題。隨即許遠便聚集了一些朝中友朋,商議此事,說:“我不知兵,但知軍中無糧必亂,即便不亂,亦無戰力。委實不忍昔日睢陽之事,覆見於今之洛陽——則欲救張大夫,諸君可有良策教我否?”
有人就說了:“今之洛陽宮城,守且無益啊,不如請張大夫棄守撤歸……”
昔日張巡起意固守洛陽宮城,在上奏中也曾詳細闡述過自己的理由:其一,史思明不能全得洛陽,便不敢在河南地區分兵四掠,便於河陽的李光弼、陜州的來瑱等人,有一段穩定局勢,構築防線的時間。其二,宮城在手,則東都不為全失,不會大損朝廷威望,亦可免民心士氣的蹉跌、靡沮。
其實還有第三個理由,張巡只對李汲稍稍透露過一二,那就是:東都若陷,在政治上失分太多啦,皇帝很可能因此而生出急躁之心,在時機尚不成熟的前提下,便強令李光弼發起反擊——好比當年那一位,強令高仙芝、封常清規覆洛陽,以及強令哥舒翰出潼關一般,恐怕會使得大局徹底糜爛!
李汲當時的反應:嗯,這種昏招,那混蛋皇帝確實有可能做得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跟他爹確實是一路貨色,難兄難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