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激戰北壘
關燈
小
中
大
唐、燕兩軍在河陽渡口拼死搏殺,從辰時一直殺到午後,反覆進退,勝負難分。
就總體而言,唐軍寡而燕軍眾,能夠形成此等局面,也實屬不易了。
這一是李光弼指揮得當,他的戰術水平,終究要比安太清之流高了不止一個層級;二是唐軍人人奮勇,個個搏命——因為沒有退路啦!
倘若戰敗,北壘便不能守,繼而南壘也保不住,只能退守河陽城。河陽城小而卑,短期內又不可能盼來援軍,那多半是會全軍覆沒的。其實李汲這一層級的將領,多半還有轉投叛軍的機會,但李光弼、仆固懷恩、荔非元禮等人,多半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不象叛軍,終究兵多將廣啊,抑且後路暢通,即便戰敗,還有望退出河南,逃回河北去。
戰不移時,朔方軍連續三名指揮使陣亡,導致士氣大挫,稍稍後退,李汲和仆固玚也被迫收縮戰線。他難免焦慮地望向中央步陣,只見從主陣處一騎手捧大旗而來,與仆固懷恩少言數語,仆固懷恩當即攘臂大呼,驅策士卒,反殺回去。
老荊恰好過來跟李汲換班,亦見此狀,不禁撇嘴笑道:“難道是副帥要申軍法,處斬仆固將軍麽?”
李汲點點頭:“多半如此吧……”
李光弼禦下甚嚴,軍法無情,從來最喜歡斬將了——既斬敵將,也斬己將。但你別說,他兇名在外,這招兒還挺好使。
好比說數日前叛軍來攻河上沙洲,李光弼命荔非元禮守備,激戰之時,唐軍一度突出營壘,前進數百步,卻見敵勢尚整,難以搖撼,因而主動退回。李光弼當即遣人喚荔非元禮過去,要斬殺他以正軍法,荔非元禮回覆道:“戰事正急,為何召我?!”在營寨中休整了片刻,再出殺敵,終於取得大勝。
所以這回因為前鋒稍卻,李光弼派人過來以處斬恐嚇仆固懷恩,那也是很有可能的事啊。
事後聽聞,不但果然如此,抑且郝廷玉也險些被殺。且說郝廷玉奉命去攻敵陣西北隅,戰不多時,率軍奔還。李光弼遠遠望見,不禁大驚失色,說:“廷玉既退,我軍危矣!”當即派人去取郝廷玉的腦袋。郝廷玉回報說:“我非戰敗,更不敢退,是馬中箭耳。”趕緊換了馬,再度前去沖陣。
由此唐將人懷戰死之心——總比被李司空臨陣斬了要強啊——在正面戰場上逐漸占據上風。李光弼見狀,當即把握住這稍縱即逝的良機,命將帥旗疾速三搖,直頓至地。各路唐軍高聲吶喊,不顧死生,奮勇沖上,郝廷玉、論惟貞也趁機突破了敵陣最堅固的兩角。
李汲自然不肯後人,當即就把騎弓給收起來了,手挺長矛,朝著當面敵陣一處銜接不牢的空隙處,直殺進去。旁邊叛軍騎兵來阻,數箭飛來,都被李汲輕松磕開,隨即騎矛所向,當者無不披靡。
就此開始了近身搏殺,崔棄也終於可以動手了,當下素手連揚,專射抵近的敵騎。她手法很刁鉆,往往能從鎧甲縫隙處穿進去,或射面門,或取咽喉,中者無不噴血墮馬。
叛軍由此大潰,安太清率數百騎落荒而走。李汲早就盯著安太清的大旗呢,當即不管不顧,只是急追。當然啦,但凡遭逢阻路的敵兵,全都一矛一個,挑開一旁。
然而追不多遠,見一騎將攔路,李汲隨手一矛過去,卻被對方磕開,並且就手上傳回來的力道……這家夥很強啊!定睛一瞧,原來是老對手——喻文景。
李汲心說幸好,估摸著對方肩膀上的鐧傷還未痊愈,否則我著急追敵,忙裏忙慌這一矛過去,以喻文景的本領,當場就能抓住破綻,反手一槊,我即便不死,也必帶傷啊!只得放棄追逐安太清,凝定精神,挺矛再刺喻文景。
喻文景節架相還,兩般兵刃才一相交,他便猛然間高叫一聲:“原來是你——且慢!”
李汲喝問道:“手下敗將,還有什麽話說?”
喻文景當即一咬牙關,問道:“高庭暉何在?”
李汲冷笑一聲:“已降唐矣。”
“唐廷可肯錄用麽,給什麽職位?”
李汲疑惑地望他一眼,雖然一想起來心裏就不舒服,卻還是老實回答:“右武衛大將軍。”
看起來這麽高的職位,也大大出乎喻文景的意料之外,當場就是一楞。李汲見對方露出破綻,迅疾一矛捅去,喻文景匆促躲避,嘴裏大叫道:“且罷手,我亦請降矣!”
李汲愕然道:“臨陣請降,你莫非在誆我?”
喻文景苦笑道:“我舊創未愈,絕不是你對手,且馬不良……不降何待啊?”
當然啦,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他在叛軍中雖有“萬人敵”之名,終究只是名中級將領而已,結果跟自己身份相近的高庭暉降唐之後,直接就奔三品去了……眼前一條是死路,另一條卻不但能夠保全性命,抑且一馬平川,光輝坦途,那還用費心思去選擇嗎?
即便只是虛銜,即便此後投閑置散,不再允許將兵,絕了上升之路吧,但身為武夫,能做上三品的能有幾人啊?起碼吃穿不愁,子孫也有望蒙蔭啊,人生到此,還有什麽奢望?
由此請降。
這一場大戰,唐軍斬首上千,俘虜五六百,此外叛軍慌不擇路,投河而死者,也有千餘。李光弼乃驅趕俘虜臨河示之,史思明這才知道安太清戰敗了……匆忙解了南壘之圍,狼狽而退。
戰後,郝廷玉生擒叛將徐璜玉,仆固懷恩生擒叛將李秦授來獻,李汲也押上喻文景——不過與前二人不同,喻文景是主動歸降的,所以沒上綁縛。李光弼大喜,即命處斬徐璜玉、李秦授,卻將喻文景待若上賓。
也在於徐、李二將都算高級將領,他們是有自己立場的,問一回不降,李光弼也懶得再問第二回 ,不如直接砍了,獻首長安。至於喻文景,只是一柄利刃而已,握於敵手固然可慮,既然落自己手裏了,但執其柄,利刃也不會主動跳起來咬人啊。
旋命兵馬判官韋損草擬報捷和請功的表章。諸將皆自述其功,韋損但目李光弼,只要李光弼一點頭,你怎麽說的,我就怎麽給你記上;而若李光弼微微搖頭,那就打個商量吧,你說得實在過火,朝廷未必肯信,咱們只記七成如何?
唯有李汲站在旁邊,始終緘默不言。李光弼倒覺得有些過意不去了,把他叫到面前來,溫言撫慰道:“長衛先守野水渡,得高庭暉,今又在仆固將軍麾下奮戰,得喻文景,功勞不小啊,豈可不賞?也使韋判記上一筆,如何?”
李汲叉手回覆道:“某本不在司空幕下,來此只為殺賊,無意功勳。且疏忽正職,朝廷不問便罷,若司空明奏,恐怕節外生枝,於李汲與司空,都不利也。”
他對此事倒也仔細考慮過了:你說我的功勞小嗎?高庭暉無尺寸之功,只是窮蹙來投,便得三品大將軍,相比我在隴右的功勞,若循武途,我早就該當上兵馬使啦,起碼不會比郭昕、李元忠低。那我何必要在乎這兩樁在河南的功績呢?
一則擔心真的呈報上去,會有禦史挑眼——你正經工作不做,卻請假去河南軍中,這不大合適吧?並且李光弼你任用李汲,事先給朝廷打過報告沒有?你只是行軍副元帥,可管不到禁軍的人事調動啊。
二則麽,若唐廷不把自己的功勞當一會事,不加賞賜,那麽匯報也沒用;而若獎賞自己,給自己升官加祿,則左英武軍恐怕就安置不下了。自己倒是希望可以趁機跳出禁中那個泥潭,外放去正經廝殺呢,但若因此破壞了李適的全盤謀劃,既傷朋友之情,且自己將來也肯定走不遠哪。
由此婉拒了李光弼的好意。
李光弼讚嘆道:“長衛有古君子之風也。”頓了一頓,又說:“今日大挫賊勢,我料史思明不敢再強攻河陽,河南的局勢,就此大致安穩。長衛出來也許多時日了,不如就此返歸吧。你的功勞,我都記在心上,將來得了機會,必有答報。”
李汲笑笑:“本說留於幕下一月,尚有十日,司空何必急遣我歸?李汲雖然肚量大,這十日也不至於吃空了軍中存糧。”
他打算多等幾天,觀望觀望形勢,等自己徹底心定了再返回長安去,免得牽腸掛肚。
李光弼說得不錯,雖然今日之戰,總體殺傷數量不多,但已然重挫了叛軍的士氣——加上有可能逃散的、重傷不治的,安太清喪失了超過兩成兵馬。冷兵器時代,一支部隊傷損三成就是極限了,非經一兩個月的重整,不大可能再拉上戰場來。
倘若再加上唐軍由此士氣更高,戰意更甚,此消彼漲,確實史思明在沒能尋到新的大好戰機前,不敢再強攻河陽唐營。
況且,這些時日,懷州和潞州方面的軍糧也陸續運到了,雖說數量不足,普通唐兵仍然只能喝稀的,但只要河清不失,河東的糧草也很快便能抵達前線,暫時不怕跟史思明對耗下去。
李汲是擔心史思明見河陽難克,而李光弼因為兵寡糧蹙,也不敢主動發起反擊,就此將主力西調,去攻洛陽宮城。倘若張巡那邊危急,自己還打算假意領著老荊等神策兵返回陜州,其實跑洛陽去試著轉一圈呢。
由此仍歸軍中歇息。當天晚上,仆固玚偷偷帶了點兒酒,來跟李汲暢飲,二人商談時局,李汲趁機提出:“何不向將軍獻計,遣一支兵馬東出,去抄叛賊的後路啊?”
如今唐營跨河而建,史思明的主力卻在河南,那我們正好沿著黃河北岸,往東面直殺過去。
仆固玚笑道:“英雄所見略同。”
但隨即就跟李汲說,其實這話我跟老爺子提過了,結果被老爺子臭罵一頓。一則如此用奇,史思明也是沙場宿將,不可能不防備——你瞧田神功就在朝山東打,史思明理他嗎?後路必然已有嚴密的布防啊。
二則咱們的兵數太少,尤其騎兵歸了包堆,也就三千上下——到我爹麾下的朔方軍,還不足一千——倘若奇兵數量太少,根本不可能起作用啊,若派得多了,正面防線又恐露出破綻來……
李汲不禁慨嘆道:“是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我對己軍認知委實尚淺,不如仆固將軍能夠縱觀大局。”
仆固玚卻撇嘴道:“我爹但能縱觀大局,又如何?終究李司空的戰法,於我朔方軍不是一路……但知斬殺己將立威而已。倘若是郭公在,或者由我爹領兵,早便擊敗史思明,覆收河南全境了!”
李汲低頭飲酒,笑而不語。對於仆固玚的話,他並不認同,固然李光弼空降過來,雖施雷霆辣手立威,但仍與朔方軍格格不入,難以徹底掌控,這問題肯定是存在的;但即便郭子儀在,或者讓仆固懷恩做主帥,情況也不過稍好些罷了,短缺的糧草不可能瞬間募齊,雙方兵力對比懸殊,更加改變不了。
真要是能用兩萬破十萬,先不提己方主帥是誰,那先得史思明徹底腦子裏有屎才成啊。但就李汲的觀察,固然史思明在用人、治政方面有點兒渾,具體行軍布陣,仍不失為一名優秀的統帥,想打敗他,沒那麽容易。
終究這兒不是隴右,地勢對於守方的加成不夠大,而叛軍的素質,就今日所見,實在比吐蕃軍強得多了。
翌晨起身,洗漱過後,李汲正打算聚攏麾下騎兵,出壘去擔任哨探警戒之責,突然有人前來召喚:“副帥請李參軍過去。”
李汲領著崔棄,來到李光弼暫時紮在河陽北壘的帥營前,扳鞍落馬,報名請入。有衛士過來朝他一橫手,李汲也不在意,當即解下雙鐧,遞給崔棄,關照她在外等候,這才邁步進帳。
進去一瞧,大帳空落落的,只有一人背朝自己,負手而立。這人身著綠袍,那肯定不是李光弼了,看身形,應該是李光弼的心腹,兵馬判官韋損。
李汲拱手問道:“見過韋判——司空何在?”
話才出口,突然間耳畔隱約傳來呼吸聲,而且四面八方都是,絕非一人——尤其眼前這位韋判官所出——李汲才感覺有些不對,韋損猛然間一擰腰,轉過身來,大喝一聲:“給我拿下!”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就總體而言,唐軍寡而燕軍眾,能夠形成此等局面,也實屬不易了。
這一是李光弼指揮得當,他的戰術水平,終究要比安太清之流高了不止一個層級;二是唐軍人人奮勇,個個搏命——因為沒有退路啦!
倘若戰敗,北壘便不能守,繼而南壘也保不住,只能退守河陽城。河陽城小而卑,短期內又不可能盼來援軍,那多半是會全軍覆沒的。其實李汲這一層級的將領,多半還有轉投叛軍的機會,但李光弼、仆固懷恩、荔非元禮等人,多半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不象叛軍,終究兵多將廣啊,抑且後路暢通,即便戰敗,還有望退出河南,逃回河北去。
戰不移時,朔方軍連續三名指揮使陣亡,導致士氣大挫,稍稍後退,李汲和仆固玚也被迫收縮戰線。他難免焦慮地望向中央步陣,只見從主陣處一騎手捧大旗而來,與仆固懷恩少言數語,仆固懷恩當即攘臂大呼,驅策士卒,反殺回去。
老荊恰好過來跟李汲換班,亦見此狀,不禁撇嘴笑道:“難道是副帥要申軍法,處斬仆固將軍麽?”
李汲點點頭:“多半如此吧……”
李光弼禦下甚嚴,軍法無情,從來最喜歡斬將了——既斬敵將,也斬己將。但你別說,他兇名在外,這招兒還挺好使。
好比說數日前叛軍來攻河上沙洲,李光弼命荔非元禮守備,激戰之時,唐軍一度突出營壘,前進數百步,卻見敵勢尚整,難以搖撼,因而主動退回。李光弼當即遣人喚荔非元禮過去,要斬殺他以正軍法,荔非元禮回覆道:“戰事正急,為何召我?!”在營寨中休整了片刻,再出殺敵,終於取得大勝。
所以這回因為前鋒稍卻,李光弼派人過來以處斬恐嚇仆固懷恩,那也是很有可能的事啊。
事後聽聞,不但果然如此,抑且郝廷玉也險些被殺。且說郝廷玉奉命去攻敵陣西北隅,戰不多時,率軍奔還。李光弼遠遠望見,不禁大驚失色,說:“廷玉既退,我軍危矣!”當即派人去取郝廷玉的腦袋。郝廷玉回報說:“我非戰敗,更不敢退,是馬中箭耳。”趕緊換了馬,再度前去沖陣。
由此唐將人懷戰死之心——總比被李司空臨陣斬了要強啊——在正面戰場上逐漸占據上風。李光弼見狀,當即把握住這稍縱即逝的良機,命將帥旗疾速三搖,直頓至地。各路唐軍高聲吶喊,不顧死生,奮勇沖上,郝廷玉、論惟貞也趁機突破了敵陣最堅固的兩角。
李汲自然不肯後人,當即就把騎弓給收起來了,手挺長矛,朝著當面敵陣一處銜接不牢的空隙處,直殺進去。旁邊叛軍騎兵來阻,數箭飛來,都被李汲輕松磕開,隨即騎矛所向,當者無不披靡。
就此開始了近身搏殺,崔棄也終於可以動手了,當下素手連揚,專射抵近的敵騎。她手法很刁鉆,往往能從鎧甲縫隙處穿進去,或射面門,或取咽喉,中者無不噴血墮馬。
叛軍由此大潰,安太清率數百騎落荒而走。李汲早就盯著安太清的大旗呢,當即不管不顧,只是急追。當然啦,但凡遭逢阻路的敵兵,全都一矛一個,挑開一旁。
然而追不多遠,見一騎將攔路,李汲隨手一矛過去,卻被對方磕開,並且就手上傳回來的力道……這家夥很強啊!定睛一瞧,原來是老對手——喻文景。
李汲心說幸好,估摸著對方肩膀上的鐧傷還未痊愈,否則我著急追敵,忙裏忙慌這一矛過去,以喻文景的本領,當場就能抓住破綻,反手一槊,我即便不死,也必帶傷啊!只得放棄追逐安太清,凝定精神,挺矛再刺喻文景。
喻文景節架相還,兩般兵刃才一相交,他便猛然間高叫一聲:“原來是你——且慢!”
李汲喝問道:“手下敗將,還有什麽話說?”
喻文景當即一咬牙關,問道:“高庭暉何在?”
李汲冷笑一聲:“已降唐矣。”
“唐廷可肯錄用麽,給什麽職位?”
李汲疑惑地望他一眼,雖然一想起來心裏就不舒服,卻還是老實回答:“右武衛大將軍。”
看起來這麽高的職位,也大大出乎喻文景的意料之外,當場就是一楞。李汲見對方露出破綻,迅疾一矛捅去,喻文景匆促躲避,嘴裏大叫道:“且罷手,我亦請降矣!”
李汲愕然道:“臨陣請降,你莫非在誆我?”
喻文景苦笑道:“我舊創未愈,絕不是你對手,且馬不良……不降何待啊?”
當然啦,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他在叛軍中雖有“萬人敵”之名,終究只是名中級將領而已,結果跟自己身份相近的高庭暉降唐之後,直接就奔三品去了……眼前一條是死路,另一條卻不但能夠保全性命,抑且一馬平川,光輝坦途,那還用費心思去選擇嗎?
即便只是虛銜,即便此後投閑置散,不再允許將兵,絕了上升之路吧,但身為武夫,能做上三品的能有幾人啊?起碼吃穿不愁,子孫也有望蒙蔭啊,人生到此,還有什麽奢望?
由此請降。
這一場大戰,唐軍斬首上千,俘虜五六百,此外叛軍慌不擇路,投河而死者,也有千餘。李光弼乃驅趕俘虜臨河示之,史思明這才知道安太清戰敗了……匆忙解了南壘之圍,狼狽而退。
戰後,郝廷玉生擒叛將徐璜玉,仆固懷恩生擒叛將李秦授來獻,李汲也押上喻文景——不過與前二人不同,喻文景是主動歸降的,所以沒上綁縛。李光弼大喜,即命處斬徐璜玉、李秦授,卻將喻文景待若上賓。
也在於徐、李二將都算高級將領,他們是有自己立場的,問一回不降,李光弼也懶得再問第二回 ,不如直接砍了,獻首長安。至於喻文景,只是一柄利刃而已,握於敵手固然可慮,既然落自己手裏了,但執其柄,利刃也不會主動跳起來咬人啊。
旋命兵馬判官韋損草擬報捷和請功的表章。諸將皆自述其功,韋損但目李光弼,只要李光弼一點頭,你怎麽說的,我就怎麽給你記上;而若李光弼微微搖頭,那就打個商量吧,你說得實在過火,朝廷未必肯信,咱們只記七成如何?
唯有李汲站在旁邊,始終緘默不言。李光弼倒覺得有些過意不去了,把他叫到面前來,溫言撫慰道:“長衛先守野水渡,得高庭暉,今又在仆固將軍麾下奮戰,得喻文景,功勞不小啊,豈可不賞?也使韋判記上一筆,如何?”
李汲叉手回覆道:“某本不在司空幕下,來此只為殺賊,無意功勳。且疏忽正職,朝廷不問便罷,若司空明奏,恐怕節外生枝,於李汲與司空,都不利也。”
他對此事倒也仔細考慮過了:你說我的功勞小嗎?高庭暉無尺寸之功,只是窮蹙來投,便得三品大將軍,相比我在隴右的功勞,若循武途,我早就該當上兵馬使啦,起碼不會比郭昕、李元忠低。那我何必要在乎這兩樁在河南的功績呢?
一則擔心真的呈報上去,會有禦史挑眼——你正經工作不做,卻請假去河南軍中,這不大合適吧?並且李光弼你任用李汲,事先給朝廷打過報告沒有?你只是行軍副元帥,可管不到禁軍的人事調動啊。
二則麽,若唐廷不把自己的功勞當一會事,不加賞賜,那麽匯報也沒用;而若獎賞自己,給自己升官加祿,則左英武軍恐怕就安置不下了。自己倒是希望可以趁機跳出禁中那個泥潭,外放去正經廝殺呢,但若因此破壞了李適的全盤謀劃,既傷朋友之情,且自己將來也肯定走不遠哪。
由此婉拒了李光弼的好意。
李光弼讚嘆道:“長衛有古君子之風也。”頓了一頓,又說:“今日大挫賊勢,我料史思明不敢再強攻河陽,河南的局勢,就此大致安穩。長衛出來也許多時日了,不如就此返歸吧。你的功勞,我都記在心上,將來得了機會,必有答報。”
李汲笑笑:“本說留於幕下一月,尚有十日,司空何必急遣我歸?李汲雖然肚量大,這十日也不至於吃空了軍中存糧。”
他打算多等幾天,觀望觀望形勢,等自己徹底心定了再返回長安去,免得牽腸掛肚。
李光弼說得不錯,雖然今日之戰,總體殺傷數量不多,但已然重挫了叛軍的士氣——加上有可能逃散的、重傷不治的,安太清喪失了超過兩成兵馬。冷兵器時代,一支部隊傷損三成就是極限了,非經一兩個月的重整,不大可能再拉上戰場來。
倘若再加上唐軍由此士氣更高,戰意更甚,此消彼漲,確實史思明在沒能尋到新的大好戰機前,不敢再強攻河陽唐營。
況且,這些時日,懷州和潞州方面的軍糧也陸續運到了,雖說數量不足,普通唐兵仍然只能喝稀的,但只要河清不失,河東的糧草也很快便能抵達前線,暫時不怕跟史思明對耗下去。
李汲是擔心史思明見河陽難克,而李光弼因為兵寡糧蹙,也不敢主動發起反擊,就此將主力西調,去攻洛陽宮城。倘若張巡那邊危急,自己還打算假意領著老荊等神策兵返回陜州,其實跑洛陽去試著轉一圈呢。
由此仍歸軍中歇息。當天晚上,仆固玚偷偷帶了點兒酒,來跟李汲暢飲,二人商談時局,李汲趁機提出:“何不向將軍獻計,遣一支兵馬東出,去抄叛賊的後路啊?”
如今唐營跨河而建,史思明的主力卻在河南,那我們正好沿著黃河北岸,往東面直殺過去。
仆固玚笑道:“英雄所見略同。”
但隨即就跟李汲說,其實這話我跟老爺子提過了,結果被老爺子臭罵一頓。一則如此用奇,史思明也是沙場宿將,不可能不防備——你瞧田神功就在朝山東打,史思明理他嗎?後路必然已有嚴密的布防啊。
二則咱們的兵數太少,尤其騎兵歸了包堆,也就三千上下——到我爹麾下的朔方軍,還不足一千——倘若奇兵數量太少,根本不可能起作用啊,若派得多了,正面防線又恐露出破綻來……
李汲不禁慨嘆道:“是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我對己軍認知委實尚淺,不如仆固將軍能夠縱觀大局。”
仆固玚卻撇嘴道:“我爹但能縱觀大局,又如何?終究李司空的戰法,於我朔方軍不是一路……但知斬殺己將立威而已。倘若是郭公在,或者由我爹領兵,早便擊敗史思明,覆收河南全境了!”
李汲低頭飲酒,笑而不語。對於仆固玚的話,他並不認同,固然李光弼空降過來,雖施雷霆辣手立威,但仍與朔方軍格格不入,難以徹底掌控,這問題肯定是存在的;但即便郭子儀在,或者讓仆固懷恩做主帥,情況也不過稍好些罷了,短缺的糧草不可能瞬間募齊,雙方兵力對比懸殊,更加改變不了。
真要是能用兩萬破十萬,先不提己方主帥是誰,那先得史思明徹底腦子裏有屎才成啊。但就李汲的觀察,固然史思明在用人、治政方面有點兒渾,具體行軍布陣,仍不失為一名優秀的統帥,想打敗他,沒那麽容易。
終究這兒不是隴右,地勢對於守方的加成不夠大,而叛軍的素質,就今日所見,實在比吐蕃軍強得多了。
翌晨起身,洗漱過後,李汲正打算聚攏麾下騎兵,出壘去擔任哨探警戒之責,突然有人前來召喚:“副帥請李參軍過去。”
李汲領著崔棄,來到李光弼暫時紮在河陽北壘的帥營前,扳鞍落馬,報名請入。有衛士過來朝他一橫手,李汲也不在意,當即解下雙鐧,遞給崔棄,關照她在外等候,這才邁步進帳。
進去一瞧,大帳空落落的,只有一人背朝自己,負手而立。這人身著綠袍,那肯定不是李光弼了,看身形,應該是李光弼的心腹,兵馬判官韋損。
李汲拱手問道:“見過韋判——司空何在?”
話才出口,突然間耳畔隱約傳來呼吸聲,而且四面八方都是,絕非一人——尤其眼前這位韋判官所出——李汲才感覺有些不對,韋損猛然間一擰腰,轉過身來,大喝一聲:“給我拿下!”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