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十八章 因人成事

關燈
李汲想向謝自然學習輕身功夫和投擲飛鏢、飛劍之技,只可惜謝自然一口回絕了,並說:“長衛的根骨,適合長槍大刀,而非輕身縱躍、飛劍傷人之術,況且……雖是小技,也須少年筋骨尚弱未滿之時入門,你若早逢我二十年,或許可授。”

李汲心說啥,早個二十年可學?你以為我今年多大……

無奈之下,只得拋棄幻想,當夜便在淩虛宮中寄住,翌日和李泌一起,把家眷全都接了來,暫時安頓在宮中。第三日辭別而去,兄弟二人分手之時,李泌就又提出來:“我有兩件事,要關照長衛……”

李汲恭聆教誨,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李泌所說的第一樁事,竟然還是催婚……

李泌說了,雖然你魂魄有異,終究軀殼還是我家兄弟長衛的,你得利用這具肉身,給長衛留下子嗣來,否則我對不起故去的叔父,你也對不起真的長衛不是?

李汲含糊地回答道:“小弟記在心中,卻也不急……”

李泌說怎麽不急,你都已經行過冠禮好多年了,不趁著風華正茂、年富力強娶媳婦兒,還打算耽擱到什麽時候啊?

李汲反駁道:“《禮記曲禮》雲:‘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可見遵從禮法,男子三十歲才當娶婦哪。”

李泌不禁愕然:“你竟然會背誦經典?”隨即撇嘴笑道:“下一句是‘四十曰強,而仕’。你既然這般遵守周禮,不如先隨我隱居二十載,再謀出仕吧。”

“……阿兄說笑了……”

李泌教訓他道:“於周禮此言,《孔子家語》中便有解釋。時魯哀公問孔子:‘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變化,是則可以生人矣,而禮三十有室,女子二十有夫也,豈不晚哉?’子曰:‘夫禮,言其極也,不是過也;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而許嫁有通人之道。’”

也就是說,所謂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那是上限不是下限

那麽下限是多少呢?甚至也不是孔子說的二十、十五,以這年月士人的普遍習俗來看,男子十六七就可以娶妻,女子十三四就可以嫁人——李俶更提前,十五歲有的長子李適……

李汲基於後世的生理常識,明白結婚年齡太小,不利於身體的發育,尤其女子若十八歲之前懷孕生子,難產的幾率很大。然而這道理沒法跟李泌解釋,尤其李泌又是個好學的,倘若問起你這種說法是從哪兒聽來的,具體到人身上,有什麽證據沒有,李汲可該怎麽回答啊?故此他只能叉手道:“阿兄教訓得是,然而……

“阿兄,我事業未立,談何婚娶?且區區七品武官,也娶不到什麽高門女子吧?正如阿兄前日所言,我不能墮了咱們趙郡李氏的臉面啊。”

李泌道:“你若求懇廣平……楚王,或建寧王,必能為你做伐,說一戶好人家。難道你還奢望崔、盧、王、鄭不成麽?”

李汲趁機問了:“不是說天家嚴禁五姓七望互通婚姻嗎?”

李泌笑道:“此故政也,不過一紙空文……”

五姓七望,尤其是崔、盧、王、鄭那山東四姓,自詡高人一等,別說瞧不起庶族了,就連次一等的什麽薛、韋、裴、柳,全都不放在眼中,因而初唐之際往往互通婚姻,而不外娶。甚至於,就連皇室想嫁公主或者討媳婦兒,那四姓都不情不願的。

唐太宗因此大怒,多次口出“吾實不解山東四姓為何自矜,而人間又為何重之”之語。到了高宗朝,為了打壓這些世家豪門,幹脆下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範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婚姻。”

然而這詔命根本就執行不下去,尤其武則天以後,五姓七望的勢力有所萎縮,也肯跟別姓聯姻了——當然還得是大家族——則對於相互間的婚娶,朝廷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不再加以追究。

並且李泌還說:“我等終屬趙郡李氏小支,不入禁令。”

李汲暗笑,什麽小支,是攀附吧?他早就估摸出來了,先祖李弼自稱趙郡李氏定著六房之一的遼東房,就跟西涼王李暠自稱李廣後代,而李唐王室又自稱是李暠後代一樣,全都不靠譜。

“如此說來,弟大可娶得崔、盧、王、鄭之女啊。”

“休要好高騖遠,以你的身份……”

“所以才要先立業,再求偶。阿兄命我轉為文職,將來即便不能位列宰輔,那觀察使、節度使、禦史大夫什麽的,還是能夠期盼一下的吧?反正小弟還年輕,既然禮法以三十為上限,頗可再奮鬥十載。”

李泌不以為然地撇嘴說道:“你還想三十歲前得任節度使?做得好清秋大夢!”隨即嘆息:“然若科舉入仕,一旦得中狀頭,或許四姓肯主動將女下嫁……”本站域名以變更:

李汲心說別扯了,我年近二十才開始做準備,想在三十歲前中進士,甚至還是當年的狀頭,這難度不比娶四姓女來得低啊!不過他原本也並沒有攀附大家豪門之意,不過是隨口打岔,想將婚姻大事含糊過去罷了,趁機轉移話題:“進士、明經,與我無緣,阿兄不必再勸;然而阿兄命我轉文職,此事小弟謹記……”

說到半截,突然間住口,雙眉微蹙,似有所思。李泌問你在想什麽,李汲略一沈吟,便道:“想起建寧王曾經不厭其煩,向我介紹楊炎的出身……難道建寧王是暗諷我可以效法楊公南麽?”

李泌頷首:“建寧王必是愛你之才,不願你只從武途,前程難廣。”頓了一頓,又嘆息說:“惜哉,汝之不悟也。倘若當日便向楚王求懇,必能授行軍判司、參軍(判司是分曹理事,有固定職權範圍的高級參軍),如今楚王既已被召回長安,此途多半斷絕……”

雖然還沒有罷廢行軍的消息,但李俶既去,不知道會以誰來接任元帥,很可能是讓副元帥郭子儀暫攝其職。李汲跟郭子儀並沒有什麽交情,且郭子儀又素來謹慎,則想通過他謀取行軍判司、參軍,難度很大啊。再者說了,倘若李汲前往依附郭子儀,李俶又會怎麽想?

李汲就問了:“則王府判司、參軍又如何?”

李泌搖頭:“不如州郡判司、參軍。而至於州郡判司、參軍,武後朝天官郎中石抱忠曾有詩雲:

“平明發始平,薄暮至何城。庫塔朝雲上,晃池夜月明。略彴橋頭逢長史,檁星門外揖司兵。一群縣尉驢騾驟,數個參軍鵝鴨行。”

其嘲參軍如同“鵝鴨”,分明是鄙夷之詞了,李汲聽了不禁愕然。

李泌繼續說道:“開元中殿中侍禦史韓琬曾論畿尉升晉有六道:入禦史為佛道,入評事為仙道,入京尉為人道,入畿丞為苦海道,入縣令為畜生道,入判司為餓鬼道……”

李汲雙手一攤:“自畿縣縣尉入州郡判司,本是升職啊,為何竟嘲為餓鬼道?判司因何如此不堪?”

李泌回答說:“州郡判司、參軍,事煩劇而俸低微,上仰長官之意,下受豪紳挾制,事難為也……”

李汲暗中撇嘴,心說不就是因為州郡判司、參軍是需要處理具體事務的親民之官,工作量和工作難度都比較大,且還不象同級的縣二、三把手那樣獨立性強,很容易被長官當作替罪羊嗎?比起所謂“清要”的校書、正字來,州郡判司、參軍對於國家機器而言,那才是真正的關鍵職位,而士人竟目之為畏途……

竟然能讓這樣的官場風氣滋蔓、泛濫,可見這個國家沒得救了……

就聽李泌繼續說道:“州郡判司猶如此,況乎王府判司啊?唯十六衛與東宮太子率府稍佳,可惜你無緣得進……”

諸王府也有判司、參軍,然而唐朝的親王、郡王多半圈養,沒啥實權,因此即便將王府判司、參軍當作寄祿官,也必定被人瞧不起啊。別以為他人觀感是小事,落實到官場慣例,則這類出身的官員晉身之階必定極為狹窄。

十六衛和東宮太子率也有判司、參軍,但前者只剩框架,幾乎罷廢,具體到判司、參軍這種低級輔助職務,早就不設員額了;至於後者麽……目前還沒有冊封皇太子,哪來的東宮?即便將來李俶得立,就他爹繼承了他爺爺的疑忌心來看,說不定仍舊圈在十六王宅,東宮虛名,也未必會受人待見。

只有行軍或者行營的判司、參軍不同,因為行軍、行營屬於臨時性外派機構,其主副官具有相當大的自主性,對於低級輔弼人員,往往可以自行聘任,而不必朝廷委派。那麽既然是自聘的,就不僅僅是上下級關系,而更接近於賓主關系,上敬下如賓,下待上合則留、不合則去。因此幕府判司、參軍雖然品級不高,卻很受人敬重,日後的仕途也會更寬廣、平坦一些。

尤其那行軍首腦,還是內定的皇太子……

只可惜,這麽好一個機會,被李汲當面錯過了,李俶既然已歸長安,就不大可能再聘他擔任幕職。李泌掰開、揉碎了跟李汲一番介紹,李汲不禁苦笑道:“如此,則無路矣。”其實他挺願意從基層實務官員做起的,但也不排斥一條更方便升官的捷徑吧。

李泌說有路啊,你可以留下來讀書備考……旋即正色道:“你歸長安後,可就此事向楚王問計,或有我所未能慮及者也……”終究他已辭官歸隱,不能及時掌握朝中動向,說不定不慎遺漏掉了什麽好機會、好途徑呢?

“然而,切勿入建寧王府,切切。”

李泌竭力貶低王府判司、參軍,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阻止李汲去巴建寧王的大腿。且即便李汲並無攀附甚至於扶持李倓之意,只要出任王府判司、參軍,那別人就自然而然地會把他當作是建寧王一黨,別說對於將來的發展不利了,說不定還有性命之憂……

李汲躬身受教,完了問:“阿兄尚有何言要指點小弟啊?”你只是催了回婚,至於怎麽轉為文職,那是臨時岔出去的話,貌似你應該還有別的什麽事兒要對我說?

李泌凝視李汲良久之後,方才嘆息道:“你的見識、才華,旁人不知,我焉能不知啊?每常縱論天下,出驚人之語,我不能難也。然而,多是趙括談兵,即便能夠吹枯噓生,終無實益,比起清談之輩來,也好不了多少……”

李汲心說沒辦法啊,我前世就是半拉“鍵盤俠”,雖然見多識廣,卻沒多少實務經驗,穿來此世後,已經在努力學習了,但不可能短短兩三年內就成長為幹才吧?

就聽李泌繼續說道:“尤其你幾次行事,都憑恃武力……”

李汲忍不住分辯道:“阿兄,弟非文職,品級又低,雖有滿腹經綸也不能用,不靠武力還能靠什麽?”

李泌提起手來,並指如刀,朝前方一比劃,解釋說:“譬如前有巨石阻路,若提三尺劍,裂石開路,亦不失為英雄也。然而細思你過往之所為,不過或以劍挾,或以舌辯,促迫他人為你開路罷了。此非自身之能,不過假他人之勢耳,終非正道啊。”

李汲想了一想,不禁面色大變。

他穿來此世後,自詡也做過不少大事了,曾經救下過建寧王李倓的性命,曾經生擒過田乾真,曾經助解過睢陽之圍,曾經保護過沈妃,曾經拯救過洛陽滿城的女子……一般低品武官,誰能辦得到?

然而經過李泌的提點,加以反思,自己不僅僅在人前表現得象個莽夫,其實做的也都是莽夫之事啊。李泌以“巨石阻路”設譬,就是說當李汲你碰到問題的時候,你是怎麽設法解決的?不過動用武力或者唇舌,迫使真正有實力的人去解決問題罷了,不見得就是你的功勞,更絕對不靠你自身的能力啊。

倘若李亨執意要殺李倓,你以為挾持李輔國就能救其一命嗎?倘若葉護太子一定要搶掠兩京女子,你以為給一拳頭他便能改悔嗎?難道你還真能把葉護太子殺了不成?那恐怕前一個問題尚未解決,又會產生新的更大的問題了。

你自詡滿腹經綸,平常跟我侃侃而談,這種見識和才華,先不管是否能夠解決問題,你真的運用起來了嗎?你不過是把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推到前臺,促使他去解決問題罷了——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