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關燈
小
中
大
眾妃語塞。
勾搭皇帝被主母抓住, 能說什麽呢?
皇子的生母嚇得鵪鶉似的往後縮。
小周氏到底跟乾元帝交情不同, 底氣十足:“回稟皇後娘娘,姐妹們得知陛下胃口不大好, 每日晚膳吃的少, 這才如此,姐妹都是關愛陛下。”
乾元帝已經開吃了。
小花精道:“這樣啊,那就去吧。不過, 大家還是早些回,別誤了下匙。”
沒摸到皇帝,還在皇後眼裏現了形, 又驚走了陛下, 眾妃慌忙著辭別了。
小花精每日都會巡查養心殿與慈寧宮, 主人不在, 她得親自照應。
曾經發生過小宮女嘴饞, 躲在床上用蠟燭炒吃葵花籽燒了幔帳,差點燒著房子。
三月初, 文采斐然的三鼎甲出爐, 進入翰林院學習。
這些人就是人們常說的宰相根苗。
二甲一百二十名,則全部選官。
重點派遣到甘肅山西遼東,出任知縣主簿一級官員,剩餘的官員平均灑向十三行省, 出任各種輔官。
倒不是這些人能力不足, 而是三年科舉連著恩科, 這些省份出缺的位置不多。
放他們下去就是等著候補。
正所謂災荒年年有, 總有人要以身試法,倒下一個就要有人站起來。
除此之外,戶部尚書(大司農)把各行省清吏司單列了一個部門專管司農。
主要任務就是敦促地方官員推廣新作物,教導百姓耕種技術。
乾元帝為了落實推廣高產耐旱作物,給予小司農單獨上密折的權利。
地方衙門的機構,越來越臃腫,卻人浮於事,辦事拖沓。
然,不諸如新鮮血液進去,就是死水一灘,什麽事兒都幹不了。
乾元帝心裏想的就是,等朕熬過這一陣,一個一個把這些國之蛀蟲都削死。
乾元帝眼下的心情很覆雜。
他掌管全局之後方才知道,整個王朝如同一把漏雨的篩子。需要修正的弊政,實在太多了。
眼下不是他做欽差,平冤案,查貪腐,滅掉貪官就得到滿堂彩的親王時期。
如今嘉和帝撒手不管了,他成為帶領朝廷前行的掌舵人,方知要治理一個國家,何等艱難。
他躊躇滿志想要幹一番大業,明明利國利民,辦起來卻有各種阻擾。
放眼一看,文武百官齊齊一堂,辦起事來卻是人浮於事,拖沓搪塞。
他恨不得把所有官員都拍死了重新回爐。
多少次氣得只想殺人,卻不得不繼續用這些百般看不上的老油子。
三月中旬。
新科進士授官出京,十三放松了排查。
嘉和帝終於知道消息。
許多人都等著三省的官員回京受審。
然,乾元帝早在年初已經給三位王爺賜下尚方劍。
對於貪汙賑災款項,隱瞞不報的二品以下官員,可以先斬後奏,就地正法,以安民心。
等待那些人按照以往的慣例,進京各方打點,貪官們在災民的歡呼聲中人頭落地。
小花精看著祖父傳遞來的消息,目瞪口呆。
怪不得陛下不用上皇的老人,而是另外挑選了禦前侍衛,卻原來就是悄悄潛行去了災區,給欽差大人送尚方寶劍去了。
這回真是釜底抽薪,人死不能覆生了。
不過幾位從一品正二品的封疆大吏,還是押送進京了。
三行省死了三十幾位四品以上官員。
封疆大吏基本成了光桿司令了。
乾元帝留下這幾位,是為了替自己遮擋怒火。
那麽多輔助官員都死了,就剩下幾個封疆大吏。
百官肯定會猜測,這幾位大老爺把手下推出去當了替死鬼。
三位總督被押解進京,打入刑部大牢,已經是四月中旬。
這一回三位王爺齊齊回京了。
斬殺了三十幾位官員,卻沒有帶回來了丁點的車架。
只是帶回來好幾大車的賬冊。
其實,三位王爺三月就可以回京,乾元帝卻讓他們殺完了人,再繼續敦促地方種植木薯番薯玉米。
這三種作物,只需些許的水分就可以成活。
這三位王爺一直等到木薯成樹,甘肅牽了藤,玉米半人高,這才回返。
至於能不能在夏日收獲,解決青黃不接的困境,要看戶部與地方官。
至少,這一回的農作物在三個災區推廣比較順利。
三十幾個腦袋落地,還是很有震懾力度。
三位王爺回京,嘉和帝也氣急敗壞,聖旨進京,讓乾元帝暫時羈押三省身官員,等他進京處理。
四月住在草原上正舒服,遍地鮮花,滿地的小動物,登州衛守著,錦衣衛貼身護衛,打獵踏青,甭提多逍遙。
別說嘉和帝,就是水楹水澤都不想回來。
可惜,乾元帝把天戳了個大窟窿,訴說冤枉的折子雪花一樣飄向圍場。在那些被斬殺抄家的官員推波逐浪之下,外面都傳得不成樣子了,什麽皇帝沒有銀子救災,就抄家殺人,再用抄家的銀子收買人心,忽弄愚昧的百姓,等等雲雲。
嘉和帝一動身,馬尚香的密函就到了南苑,皇太後趕在嘉和帝牽頭回京了。
她一是回來接駕,二來回京報信。
讓乾元帝與小花精有個準備。
不僅皇太後收到了馬尚香信件,小花精也收到了水澤的鴿信。
水澤的信件比馬尚香更加精確,他點名了是誰幫著人遞信,其實這個吃裏扒外的人小花精早就知道,就是內閣的顧大人。
水澤寫信表示了自己的糾結心思:皇祖父對他很好,他卻暴露了皇祖父的秘密。
但是,他又怕父皇母後被人謀害,求情讓母後不要怪罪祖父,就把那個姓顧的下獄即可。
這信箋小花精沒有給乾元帝。內閣除了張閣老,他誰也不信,不存在被忽弄謀害。
又過了五天,嘉和帝慢慢悠悠回京了。
小周氏這時候也給小花精透露了消息,他哥哥在登州衛,得知消息,說是嘉和帝雷霆正怒。
小周氏見不到陛下,只有把消息稟報給小花精,讓乾元帝早做打算。
小花精覺得無所謂,殺掉的那些官員並不冤枉,
四品官兒家裏就有良田千傾,三年的知府家,真的抄出來十萬雪花銀。
而今,三十幾位知府,家裏抄出來的現銀田產浮財,平均下來都在十五萬兩以上。
對於寒門學子,積攢這樣的家財,令人驚駭。
同時,他們春季裏不報旱災,因為官倉的糧食被倒賣。
一旦災情暴露,朝廷就會命令開倉放糧,他們的罪行就暴露了。
年初剛剛升遷的官職就要泡湯。
這才挨到下半年,想要忽弄過去,結果遇到雪災。
災民嗷嗷待哺,張著嘴巴等待朝廷救濟,卻一等不來,二等不來,死的死,跑的跑。
少部分有家資的又因為房屋倒塌,凍死砸死。
眼見死人無數,百姓易子而食,春耕無法保證,這才慌了,向朝廷求救。
這樣的慘烈之下,他們還要從賑災銀子裏面抽頭。
這樣的貪官汙吏,不死真是天理不容。
嘉和帝怒氣沖沖而回。
乾元帝跪地呈報了災情記載卷宗。
後面還有三王證明,再有三位禦前大臣的佐證。
嘉和帝只覺得觸目驚心。
嘉和帝壓下一層火,卻又冒出一層火。
他跳腳責罵乾元帝:“這樣狼心狗肺的東西,你為何不明發禦旨?你為何不先給朕透個氣?
朕被人這樣蒙蔽,你很得意是不是?“
這話出口,乾元帝腦袋磕在地上:“兒皇不敢。
兒皇只是心疼父皇勞累一輩子,不想驚擾父皇的寧靜日子。
要做惡人,兒皇來做。
為了江山社稷,兒皇不怕被人詛咒被人唾罵。
請父皇明鑒。”
這話語一半一半。
其中有不想上皇背黑鍋,被老臣罵他無情無義,也有乾元帝怕他幹涉阻擾之意。
三位王爺都來了,齊齊給嘉和帝跪下了,這幾位也是踴躍承擔責任。
安平王道:“皇兄您沒瞧見,遍地哀鴻。走著走著,雪地裏露出來一個人頭,露出來一只手。
說實話,臣弟剛開始的時候,幾乎夜夜失眠。
那些狗官雞鴨魚肉,妻妾成群,騾馬吃的都是泡了鹽水的黃豆綠豆,尤其是遼東總督,竟然拿人參當柴燒啊?
臣弟的性子您知道,從來不愛跟人沖突。
那個慘景,臣弟真是想一個個掐著他們脖子問一問,良心何在?”
嘉和帝聽了也是目瞪口呆:“人參燒柴,是誰?”
安平王道:“遼東總督不是皇兄您親自任命嗎?謝貴妃的兄弟謝廷章嗎?”
謝貴妃是嘉和帝早年十分喜歡的妃子。
此女出身江南,溫柔嫻靜,容貌俊俏,琴棋書畫無不精通。
一時間寵冠後宮。
然,她生孩子的時候被先皇後做了手腳,一屍兩命。
她臨死把幼弟托付給嘉和帝。
這人詩詞了得,卻無考運。
嘉和帝讓他以貢生資格參考,點了傳臚,進了翰林院。
一直跟著嘉和帝身邊。
他說的話比首輔的話還好使,比她姐姐還受寵。
後來被禦史參奏,坊間傳聞他是屁精,實在太難聽了。
嘉和帝這才在他三十歲的時候給放出去做了同知。
這一路就跟開掛一般,二十年過去,成了總督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勾搭皇帝被主母抓住, 能說什麽呢?
皇子的生母嚇得鵪鶉似的往後縮。
小周氏到底跟乾元帝交情不同, 底氣十足:“回稟皇後娘娘,姐妹們得知陛下胃口不大好, 每日晚膳吃的少, 這才如此,姐妹都是關愛陛下。”
乾元帝已經開吃了。
小花精道:“這樣啊,那就去吧。不過, 大家還是早些回,別誤了下匙。”
沒摸到皇帝,還在皇後眼裏現了形, 又驚走了陛下, 眾妃慌忙著辭別了。
小花精每日都會巡查養心殿與慈寧宮, 主人不在, 她得親自照應。
曾經發生過小宮女嘴饞, 躲在床上用蠟燭炒吃葵花籽燒了幔帳,差點燒著房子。
三月初, 文采斐然的三鼎甲出爐, 進入翰林院學習。
這些人就是人們常說的宰相根苗。
二甲一百二十名,則全部選官。
重點派遣到甘肅山西遼東,出任知縣主簿一級官員,剩餘的官員平均灑向十三行省, 出任各種輔官。
倒不是這些人能力不足, 而是三年科舉連著恩科, 這些省份出缺的位置不多。
放他們下去就是等著候補。
正所謂災荒年年有, 總有人要以身試法,倒下一個就要有人站起來。
除此之外,戶部尚書(大司農)把各行省清吏司單列了一個部門專管司農。
主要任務就是敦促地方官員推廣新作物,教導百姓耕種技術。
乾元帝為了落實推廣高產耐旱作物,給予小司農單獨上密折的權利。
地方衙門的機構,越來越臃腫,卻人浮於事,辦事拖沓。
然,不諸如新鮮血液進去,就是死水一灘,什麽事兒都幹不了。
乾元帝心裏想的就是,等朕熬過這一陣,一個一個把這些國之蛀蟲都削死。
乾元帝眼下的心情很覆雜。
他掌管全局之後方才知道,整個王朝如同一把漏雨的篩子。需要修正的弊政,實在太多了。
眼下不是他做欽差,平冤案,查貪腐,滅掉貪官就得到滿堂彩的親王時期。
如今嘉和帝撒手不管了,他成為帶領朝廷前行的掌舵人,方知要治理一個國家,何等艱難。
他躊躇滿志想要幹一番大業,明明利國利民,辦起來卻有各種阻擾。
放眼一看,文武百官齊齊一堂,辦起事來卻是人浮於事,拖沓搪塞。
他恨不得把所有官員都拍死了重新回爐。
多少次氣得只想殺人,卻不得不繼續用這些百般看不上的老油子。
三月中旬。
新科進士授官出京,十三放松了排查。
嘉和帝終於知道消息。
許多人都等著三省的官員回京受審。
然,乾元帝早在年初已經給三位王爺賜下尚方劍。
對於貪汙賑災款項,隱瞞不報的二品以下官員,可以先斬後奏,就地正法,以安民心。
等待那些人按照以往的慣例,進京各方打點,貪官們在災民的歡呼聲中人頭落地。
小花精看著祖父傳遞來的消息,目瞪口呆。
怪不得陛下不用上皇的老人,而是另外挑選了禦前侍衛,卻原來就是悄悄潛行去了災區,給欽差大人送尚方寶劍去了。
這回真是釜底抽薪,人死不能覆生了。
不過幾位從一品正二品的封疆大吏,還是押送進京了。
三行省死了三十幾位四品以上官員。
封疆大吏基本成了光桿司令了。
乾元帝留下這幾位,是為了替自己遮擋怒火。
那麽多輔助官員都死了,就剩下幾個封疆大吏。
百官肯定會猜測,這幾位大老爺把手下推出去當了替死鬼。
三位總督被押解進京,打入刑部大牢,已經是四月中旬。
這一回三位王爺齊齊回京了。
斬殺了三十幾位官員,卻沒有帶回來了丁點的車架。
只是帶回來好幾大車的賬冊。
其實,三位王爺三月就可以回京,乾元帝卻讓他們殺完了人,再繼續敦促地方種植木薯番薯玉米。
這三種作物,只需些許的水分就可以成活。
這三位王爺一直等到木薯成樹,甘肅牽了藤,玉米半人高,這才回返。
至於能不能在夏日收獲,解決青黃不接的困境,要看戶部與地方官。
至少,這一回的農作物在三個災區推廣比較順利。
三十幾個腦袋落地,還是很有震懾力度。
三位王爺回京,嘉和帝也氣急敗壞,聖旨進京,讓乾元帝暫時羈押三省身官員,等他進京處理。
四月住在草原上正舒服,遍地鮮花,滿地的小動物,登州衛守著,錦衣衛貼身護衛,打獵踏青,甭提多逍遙。
別說嘉和帝,就是水楹水澤都不想回來。
可惜,乾元帝把天戳了個大窟窿,訴說冤枉的折子雪花一樣飄向圍場。在那些被斬殺抄家的官員推波逐浪之下,外面都傳得不成樣子了,什麽皇帝沒有銀子救災,就抄家殺人,再用抄家的銀子收買人心,忽弄愚昧的百姓,等等雲雲。
嘉和帝一動身,馬尚香的密函就到了南苑,皇太後趕在嘉和帝牽頭回京了。
她一是回來接駕,二來回京報信。
讓乾元帝與小花精有個準備。
不僅皇太後收到了馬尚香信件,小花精也收到了水澤的鴿信。
水澤的信件比馬尚香更加精確,他點名了是誰幫著人遞信,其實這個吃裏扒外的人小花精早就知道,就是內閣的顧大人。
水澤寫信表示了自己的糾結心思:皇祖父對他很好,他卻暴露了皇祖父的秘密。
但是,他又怕父皇母後被人謀害,求情讓母後不要怪罪祖父,就把那個姓顧的下獄即可。
這信箋小花精沒有給乾元帝。內閣除了張閣老,他誰也不信,不存在被忽弄謀害。
又過了五天,嘉和帝慢慢悠悠回京了。
小周氏這時候也給小花精透露了消息,他哥哥在登州衛,得知消息,說是嘉和帝雷霆正怒。
小周氏見不到陛下,只有把消息稟報給小花精,讓乾元帝早做打算。
小花精覺得無所謂,殺掉的那些官員並不冤枉,
四品官兒家裏就有良田千傾,三年的知府家,真的抄出來十萬雪花銀。
而今,三十幾位知府,家裏抄出來的現銀田產浮財,平均下來都在十五萬兩以上。
對於寒門學子,積攢這樣的家財,令人驚駭。
同時,他們春季裏不報旱災,因為官倉的糧食被倒賣。
一旦災情暴露,朝廷就會命令開倉放糧,他們的罪行就暴露了。
年初剛剛升遷的官職就要泡湯。
這才挨到下半年,想要忽弄過去,結果遇到雪災。
災民嗷嗷待哺,張著嘴巴等待朝廷救濟,卻一等不來,二等不來,死的死,跑的跑。
少部分有家資的又因為房屋倒塌,凍死砸死。
眼見死人無數,百姓易子而食,春耕無法保證,這才慌了,向朝廷求救。
這樣的慘烈之下,他們還要從賑災銀子裏面抽頭。
這樣的貪官汙吏,不死真是天理不容。
嘉和帝怒氣沖沖而回。
乾元帝跪地呈報了災情記載卷宗。
後面還有三王證明,再有三位禦前大臣的佐證。
嘉和帝只覺得觸目驚心。
嘉和帝壓下一層火,卻又冒出一層火。
他跳腳責罵乾元帝:“這樣狼心狗肺的東西,你為何不明發禦旨?你為何不先給朕透個氣?
朕被人這樣蒙蔽,你很得意是不是?“
這話出口,乾元帝腦袋磕在地上:“兒皇不敢。
兒皇只是心疼父皇勞累一輩子,不想驚擾父皇的寧靜日子。
要做惡人,兒皇來做。
為了江山社稷,兒皇不怕被人詛咒被人唾罵。
請父皇明鑒。”
這話語一半一半。
其中有不想上皇背黑鍋,被老臣罵他無情無義,也有乾元帝怕他幹涉阻擾之意。
三位王爺都來了,齊齊給嘉和帝跪下了,這幾位也是踴躍承擔責任。
安平王道:“皇兄您沒瞧見,遍地哀鴻。走著走著,雪地裏露出來一個人頭,露出來一只手。
說實話,臣弟剛開始的時候,幾乎夜夜失眠。
那些狗官雞鴨魚肉,妻妾成群,騾馬吃的都是泡了鹽水的黃豆綠豆,尤其是遼東總督,竟然拿人參當柴燒啊?
臣弟的性子您知道,從來不愛跟人沖突。
那個慘景,臣弟真是想一個個掐著他們脖子問一問,良心何在?”
嘉和帝聽了也是目瞪口呆:“人參燒柴,是誰?”
安平王道:“遼東總督不是皇兄您親自任命嗎?謝貴妃的兄弟謝廷章嗎?”
謝貴妃是嘉和帝早年十分喜歡的妃子。
此女出身江南,溫柔嫻靜,容貌俊俏,琴棋書畫無不精通。
一時間寵冠後宮。
然,她生孩子的時候被先皇後做了手腳,一屍兩命。
她臨死把幼弟托付給嘉和帝。
這人詩詞了得,卻無考運。
嘉和帝讓他以貢生資格參考,點了傳臚,進了翰林院。
一直跟著嘉和帝身邊。
他說的話比首輔的話還好使,比她姐姐還受寵。
後來被禦史參奏,坊間傳聞他是屁精,實在太難聽了。
嘉和帝這才在他三十歲的時候給放出去做了同知。
這一路就跟開掛一般,二十年過去,成了總督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