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大結局(上)
關燈
小
中
大
林知夏從醫院出來時,陽光依然燦爛。她松開了江逾白的手,獨自一人走在林蔭道上。近旁遠處的雜音傳入她的耳朵,她聽見喧鬧的車流聲、清脆的鳥鳴聲、路人匆匆的腳步聲,然而她的內心一片寂靜,像是剛剛下過一場大雪,厚重的雪堆妨礙了外界聲波的傳遞。
她仰起頭,透過樹葉的縫隙去窺視天空。
沈昭華的話又響在她腦海裏。沈老師最後念了一首唐寅的《臨終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沈老師很灑脫,但林知夏很難過。
生與死都是未解的難題。
林知夏試著用各種理論來勸服自己,或許死亡並不意味著自我意識的終結,而是另一種存在形式的開端。
她的思考持續了很久,無論她從哪個角度切入,她都無法相信沈昭華快要離開了。
林知夏在街上走走停停,江逾白一直跟在她的背後。他此時的沈默源於二人之間培養多年的默契。他大約等了十分鐘,林知夏就轉過身,和他說:“我們回家吧。”
江逾白朝她伸手,她立刻牽住他,就像漂泊在水上的渡船人抓緊一支船槳,總之她用了很大的力氣。
江逾白一邊安慰她,一邊把她帶回了家。
林知夏在家裏睡了一個漫長的午覺。她夢見沈昭華康覆了,朱嬋學姐從北京回到了省城。沈昭華領著她的學生們在學校附近的飯店吃飯。大家談天論地,有說有笑,慶賀醫學奇跡的降臨。
不過夢境與現實大概是相反的。
沈昭華的病情仍在不斷惡化。
當年七月,醫院為沈昭華的家屬們下達了一份病危通知書,何遠騫教授請了兩個禮拜的長假,林知夏在學校工作時也有些心不在焉。
盛夏的天氣炎熱,蟬鳴聲聲不歇,吵得她心煩意亂。
她不再用電腦審閱學生的論文,而是把論文打印出來,擺在桌面上,逐行閱讀,再用紅筆寫下批註。她寫字的速度極快,筆芯快要沒墨了,在她換芯時,手機屏幕忽然一亮,沈負暄給她發來一條微信消息。
她點開微信,只見沈負暄說:“外婆走了。”
簽字筆從林知夏的手中掉落,筆尖砸在一張雪白的紙上,撞出一個深色的紅點。
沈昭華的葬禮在八月初舉行。
那日又是一個晴天,當空烈日炎炎,殯儀館裏卻彌漫著絲絲涼意。白色的絹花圍成一個圓形,沈昭華的肖像畫被掛在正中央,大廳的左右兩側擺滿了花圈,貼著挽聯。
這是林知夏生平第一次參加葬禮。此前她對死亡的認知較為模糊,而今日的一切景象都是如此的真實又真切。她抑制住悲傷的情緒,給沈昭華上了一柱香,並在心底告訴她:谷立凱老師當選了今年的院士,朱嬋學姐在北京發展得很順利,我的學生們也都在進步……希望您在天上也過得好。
她敬完香,就走到了旁邊,剛好碰見沈負暄。
“節哀順變。”林知夏輕聲道。
沈負暄回她一句:“節哀順變。”
他站姿筆直,左手垂放在身側,食指緊扣大拇指的根部,按出深深的指痕。悲慟與哀思都只能表現在細微的動作裏,他和他的父母都在盡力維持著家屬的體面。人這一生中有多少需要忍耐的時刻?對於沈負暄而言,他正面臨著艱巨的考驗。
他微微側過臉,與林知夏目光交匯。
林知夏也不說話,只等他開口。他松開左手,透露道:“外婆離世前一天,給谷立凱打過電話……”
林知夏忙問:“她說了什麽?”
沈負暄如實轉告:“拜托谷立凱收你做學生。”他解釋道:“她不記得你多大了,也不記得今年是哪一年。”
林知夏可以想象當時的場景。那般景象又讓她心口發澀。
葬禮結束後,她走出殯儀館。天至黃昏,落日西沈,她和江逾白並排坐在轎車的後座。除了江逾白以外,無人能見到她的神情,淚水滑落臉頰,她伏到江逾白的肩頭,開始小聲抽泣。
今天的葬禮意味著正式的分別。
在林知夏的成長期,她幾乎沒有獲得過來自奶奶或外婆的疼愛,而沈昭華恰好填補了空缺。她溫和、慈祥、博學、教導有方,也是林知夏的提燈人。
“人的壽命只有幾十年,”林知夏帶著哭腔說,“時間過得太快了。”
江逾白語聲緩慢:“沈老師說過,你記得她,就等於她沒走。我們去水族館秋游的那天……”
林知夏應聲道:“老師給了我聯系方式。”
對於當年的種種往事,江逾白只有一些隱約的印象。他根據模糊的記憶引導林知夏:“你參觀實驗室,她和你拉勾。”
“還給我辦了助理研究員的校園卡,”林知夏閉上眼睛,“然後我就能去大學圖書館找書了,還能用學校的電腦免費上網,那天我好開心。”
無需江逾白提醒,林知夏自接自話:“她指導我發表了第一篇論文,送給我一筆獎金……後來我想做量子計算,她繼續鼓勵我,幫我聯系了谷立凱……”
往日的場景清晰浮現於腦海。十多年前,沈昭華坐在她的辦公室裏,遞給林知夏一份文件,記錄了量子計算的研究前景。文件的正中央放著一塊草莓糖,那是沈老師給的糖,很甜,很好吃。
“你是她的學生,”江逾白的嗓音愈顯低沈,“她會在天上看著你。”
風停止了,光影斜照,他蒙住她的眼睛,淚水落在他的掌心。
江逾白的安慰,林知夏都聽進去了。
因為她特殊的記憶力,每個人都能在她的心底永存。作為沈昭華的學生,她也會傳承類似的理念——從這個方向考慮,她確實好受了許多。
隔天一早,林知夏照常上班。
生活逐漸平靜,工作依然忙碌。
林知夏組織建立的四校聯合研究組裏,共有八十多位學者。林知夏不僅是副組長,也是全組最年輕的成員。她還要兼顧自己的課題組、量子科技公司的研發項目,因此肩上的擔子比較重。自從九月開學以來,她整天早出晚歸,滿身熱血,幹勁十足。
即便林知夏的工作效率極高,偶爾也有忙不過來的時候。為了配合林知夏的工作,學院給她聘請了兩位助理——這兩人都是本校剛畢業的物理系研究生,聰明又勤勞,經常跟著林知夏一起開組會。
又因為譚千澈加入了四校聯合研究組,他和林知夏在學術上的聯系變得更緊密。譚千澈提議,每周四的下午,他和林知夏的學生們可以共同開一場組會,大家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豈不是一樁美事?
林知夏仔細一想,似乎有點道理。她詢問了每一位學生的意見。除了徐淩波,其他學生都高舉雙手讚成,徐淩波的反對就沒奏效。
於是,周四下午,組會的場面空前盛大。
林知夏和譚千澈的學生們聚集在一間非常寬敞的會議室裏,每位學生都有長達十分鐘的發言機會,林知夏的得意門生方怡雯負責打頭陣。她上場之後,目光如炬,渾身散發著一股危險氣息。
果不其然,接下來,方怡雯就用極快的語速,在短短十分鐘之內概括了她近兩個月的研究成果。她握著一支馬克筆,使勁在白板上搗了搗:“我今天的報告,九分零三十秒,謝謝老師。”
林知夏表揚了她,又提出幾點建議,都被她記了下來。
譚千澈的發言也很中肯。他的點評側重於不同的角度,換句話說,他也能啟發方怡雯。
林知夏不得不承認,譚千澈的學術水平確實很高。想當初,譚千澈在谷立凱老師的手下做博士,帶過不少師弟師妹。他比林知夏更懂得如何督促學生奮鬥,類似於林知夏在劍橋認識的那位印度學姐。
林知夏一邊做著組會記錄,一邊聽譚千澈說:“方怡雯明年就畢業了吧?”
“是的,”林知夏把方怡雯的未來安排得明明白白,“現在不少985大學招聘老師都要求有海外經歷,我給方怡雯聯系了麻省理工的研究組,等她明年博士畢業,她會去麻省理工做博士後。”
徐淩波正在臺上發言,譚千澈懶得聽他講話,只低聲告訴林知夏:“麻省理工的老板信任她,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她要是表現不好,會影響你的聲譽。”
林知夏扣緊筆帽:“你……”
“嗯?”譚千澈對她極有耐心。
林知夏卻說:“等組會結束以後,我們再聊吧,我想先聽學生的報告。”
此時的會議室十分安靜,徐淩波剛好卡殼了。他以為譚千澈正在和林知夏閑扯,卻聽林知夏說,她要先聽學生的報告。
林知夏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她的時間無比寶貴——徐淩波當然清楚這一點。但他作為林知夏的學生,永遠是墊底的那一個。新入組的學妹比他厲害幾百倍,詹銳也將他遠遠地甩在背後,而林知夏從不批評他,甚至還很尊重他,願意聽他在組會上講廢話。
他驀地停下來,望著林知夏:“林老師。”
“怎麽了?”林知夏提醒他,“你剛才講到你用tensorflow做出了溶解度預測。”
徐淩波猛吸一口涼氣。
他往前走了一步,勇敢地說道:“林老師!我準備不充分。這個月的組會……我不參加了!您再給我一個月的時間……”
林知夏還沒發話,譚千澈的學生崔一明就插了一嘴:“你要是在我們組,絕對會被延畢。”
徐淩波並不是第一次被崔一明羞辱。他早就習慣了這種羞辱。從前,他總是默默忍受,今天,他要爭一口氣。
他驕傲地挺起胸膛,為林知夏扳回一局:“你怎麽知道林老師不會延畢我,也許我明天就延畢了呢?”
林知夏打斷了他們的爭執:“好了,不要在組會上討論無關的事。”
譚千澈點名批評他的學生:“崔一明,你給徐同學道個歉。”
林知夏原本以為,像崔一明那樣心高氣傲的學生,根本不可能當眾道歉,然而,崔一明猶豫片刻,就擠出一句話:“抱歉,徐同學。”
林知夏看了一眼手表,才說:“徐淩波,你讓我給你一個月的時間,但是,時間不是我給你的,是你自己就有的。再過八個月,你的研三就結束了,延畢、輟學、按時畢業、優秀畢業的選擇權,都在你自己手裏。”
徐淩波沒有回話。
他朝林知夏深深地鞠了一躬,隨後,他拎起書包,緩步走出會議室,發瘋般地跑向了圖書館。
組會仍在進行。
林知夏的新學生陳詩涵表現出眾。她似乎是方怡雯的接班人,思維敏銳,反應極快。
林知夏和陳詩涵之間的溝通非常順利——這也是林知夏喜歡做老師的原因。她的人生目標之一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與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們共同成長。
本次組會結束以後,差不多是傍晚六點鐘,學生們都去食堂吃飯了,林知夏和譚千澈留在了會議室。
林知夏一邊收拾背包,一邊對譚千澈說:“方怡雯的能力很強,也喜歡做研究。我把方怡雯推薦到麻省理工,是因為我相信她。”
譚千澈從座位上站起來。他卷起一本教案,夾在胳膊與身體之間:“有些博士生,論文寫得不錯,學術履歷也好,但他們做不了獨立科研……”
林知夏不假思索道:“我的學生,我了解,你不用多說。”
“方怡雯在你手下是還可以,”譚千澈與林知夏並排走路,“我的意思是,你別過度關註學生,替他們每一個人安排後路。你還年輕,時間要花在自個兒身上。你是天生做學術的料子,還有一家科技公司,應該能幹出驚天動地的事業,小師妹。”
天光黯淡,暮色四合,譚千澈的影子落到了林知夏身前。他已過三十歲,依然很年輕,面容在校園燈光的照耀中更顯英俊,就像幾年前一樣。
林知夏卻斟酌著說道:“你……有點變了。我讀本科的時候,你經常幫助楊術文。”
“我那時年輕。”譚千澈答道。他戴著一塊價格高昂的瑞士手表。他低頭看了一眼表盤。
林知夏又問:“想當年,實驗室爆炸了,你送我去醫院,幫谷老師收拾殘局,是在浪費時間嗎?”
譚千澈低笑一聲,不再與她爭辯。他們走出學校的北門,剛好碰上了江逾白——他仿佛自帶光環,讓人無法忽視,譚千澈停下腳步,與他打了個招呼,他還挺禮貌地回覆:“我來接林老師下班。”
林知夏直接挽住江逾白的胳膊:“你等了多久?”
江逾白說:“我剛下車。”
林知夏的語氣格外歡快:“太好了,我也剛出校門。”
江逾白和她相視而笑。兩人之間的情意之深,簡直不言而喻。
譚千澈就站在原地,看著他們上車離去。深秋的冷風吹過他的頭發,他望向深廣的夜空,望見了天琴座的織女星。
秋季的織女星最為明亮,位於夜空的東南方向。而上海那座城市,也坐落在省城的東南方——這個荒誕怪異的念頭只出現了短短幾秒鐘,就被譚千澈拋之腦後。她早就結婚了,他暗自心想。
風卷落葉,轎車在馬路上飛馳。
林知夏端正地坐在轎車後排,左手卻搭在江逾白的腿上,隔著一條布料極好的褲子,她悄悄用手指畫了一個圓圈。
江逾白握住她的手指。她偏過頭,他親了她的臉頰,引得她笑起來,片刻後,她問:“你見過你的堂妹了嗎?”
上個月,江逾白全家迎來了一位新成員——jessica順利地產下女兒,江紹祺做了父親。江紹祺激動地無與倫比,整夜都沒睡著,狂翻字典給女兒起名字。可惜他初中畢業就出國念書了,語文水平實在不行,他翻破一本字典,都沒想出合適的名字。
jessica比江紹祺好不了多少。jessica雖然是新加坡華裔,但她自己都常用英文名,中文造詣較為一般。最後,還是jessica的父親出面,根據外孫女的生辰八字,取了一個不錯的名字。
江逾白介紹完堂妹的名字來歷,林知夏就說:“我也想要女兒。”
江逾白心念一動,貼著她的耳朵問:“我們什麽時候生?”
“再等等,”林知夏有些害羞,“我才二十三歲,暫時不想懷孕。”
江逾白極有先見之明:“先給女兒起個名字。”
林知夏記起她和江逾白共同創造的“林江機器人”。她停頓一下,念出一個字:“林……”
“林長纓,”江逾白問,“這名字怎麽樣?”
林知夏點頭,由衷認可道:“好名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她仰起頭,透過樹葉的縫隙去窺視天空。
沈昭華的話又響在她腦海裏。沈老師最後念了一首唐寅的《臨終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沈老師很灑脫,但林知夏很難過。
生與死都是未解的難題。
林知夏試著用各種理論來勸服自己,或許死亡並不意味著自我意識的終結,而是另一種存在形式的開端。
她的思考持續了很久,無論她從哪個角度切入,她都無法相信沈昭華快要離開了。
林知夏在街上走走停停,江逾白一直跟在她的背後。他此時的沈默源於二人之間培養多年的默契。他大約等了十分鐘,林知夏就轉過身,和他說:“我們回家吧。”
江逾白朝她伸手,她立刻牽住他,就像漂泊在水上的渡船人抓緊一支船槳,總之她用了很大的力氣。
江逾白一邊安慰她,一邊把她帶回了家。
林知夏在家裏睡了一個漫長的午覺。她夢見沈昭華康覆了,朱嬋學姐從北京回到了省城。沈昭華領著她的學生們在學校附近的飯店吃飯。大家談天論地,有說有笑,慶賀醫學奇跡的降臨。
不過夢境與現實大概是相反的。
沈昭華的病情仍在不斷惡化。
當年七月,醫院為沈昭華的家屬們下達了一份病危通知書,何遠騫教授請了兩個禮拜的長假,林知夏在學校工作時也有些心不在焉。
盛夏的天氣炎熱,蟬鳴聲聲不歇,吵得她心煩意亂。
她不再用電腦審閱學生的論文,而是把論文打印出來,擺在桌面上,逐行閱讀,再用紅筆寫下批註。她寫字的速度極快,筆芯快要沒墨了,在她換芯時,手機屏幕忽然一亮,沈負暄給她發來一條微信消息。
她點開微信,只見沈負暄說:“外婆走了。”
簽字筆從林知夏的手中掉落,筆尖砸在一張雪白的紙上,撞出一個深色的紅點。
沈昭華的葬禮在八月初舉行。
那日又是一個晴天,當空烈日炎炎,殯儀館裏卻彌漫著絲絲涼意。白色的絹花圍成一個圓形,沈昭華的肖像畫被掛在正中央,大廳的左右兩側擺滿了花圈,貼著挽聯。
這是林知夏生平第一次參加葬禮。此前她對死亡的認知較為模糊,而今日的一切景象都是如此的真實又真切。她抑制住悲傷的情緒,給沈昭華上了一柱香,並在心底告訴她:谷立凱老師當選了今年的院士,朱嬋學姐在北京發展得很順利,我的學生們也都在進步……希望您在天上也過得好。
她敬完香,就走到了旁邊,剛好碰見沈負暄。
“節哀順變。”林知夏輕聲道。
沈負暄回她一句:“節哀順變。”
他站姿筆直,左手垂放在身側,食指緊扣大拇指的根部,按出深深的指痕。悲慟與哀思都只能表現在細微的動作裏,他和他的父母都在盡力維持著家屬的體面。人這一生中有多少需要忍耐的時刻?對於沈負暄而言,他正面臨著艱巨的考驗。
他微微側過臉,與林知夏目光交匯。
林知夏也不說話,只等他開口。他松開左手,透露道:“外婆離世前一天,給谷立凱打過電話……”
林知夏忙問:“她說了什麽?”
沈負暄如實轉告:“拜托谷立凱收你做學生。”他解釋道:“她不記得你多大了,也不記得今年是哪一年。”
林知夏可以想象當時的場景。那般景象又讓她心口發澀。
葬禮結束後,她走出殯儀館。天至黃昏,落日西沈,她和江逾白並排坐在轎車的後座。除了江逾白以外,無人能見到她的神情,淚水滑落臉頰,她伏到江逾白的肩頭,開始小聲抽泣。
今天的葬禮意味著正式的分別。
在林知夏的成長期,她幾乎沒有獲得過來自奶奶或外婆的疼愛,而沈昭華恰好填補了空缺。她溫和、慈祥、博學、教導有方,也是林知夏的提燈人。
“人的壽命只有幾十年,”林知夏帶著哭腔說,“時間過得太快了。”
江逾白語聲緩慢:“沈老師說過,你記得她,就等於她沒走。我們去水族館秋游的那天……”
林知夏應聲道:“老師給了我聯系方式。”
對於當年的種種往事,江逾白只有一些隱約的印象。他根據模糊的記憶引導林知夏:“你參觀實驗室,她和你拉勾。”
“還給我辦了助理研究員的校園卡,”林知夏閉上眼睛,“然後我就能去大學圖書館找書了,還能用學校的電腦免費上網,那天我好開心。”
無需江逾白提醒,林知夏自接自話:“她指導我發表了第一篇論文,送給我一筆獎金……後來我想做量子計算,她繼續鼓勵我,幫我聯系了谷立凱……”
往日的場景清晰浮現於腦海。十多年前,沈昭華坐在她的辦公室裏,遞給林知夏一份文件,記錄了量子計算的研究前景。文件的正中央放著一塊草莓糖,那是沈老師給的糖,很甜,很好吃。
“你是她的學生,”江逾白的嗓音愈顯低沈,“她會在天上看著你。”
風停止了,光影斜照,他蒙住她的眼睛,淚水落在他的掌心。
江逾白的安慰,林知夏都聽進去了。
因為她特殊的記憶力,每個人都能在她的心底永存。作為沈昭華的學生,她也會傳承類似的理念——從這個方向考慮,她確實好受了許多。
隔天一早,林知夏照常上班。
生活逐漸平靜,工作依然忙碌。
林知夏組織建立的四校聯合研究組裏,共有八十多位學者。林知夏不僅是副組長,也是全組最年輕的成員。她還要兼顧自己的課題組、量子科技公司的研發項目,因此肩上的擔子比較重。自從九月開學以來,她整天早出晚歸,滿身熱血,幹勁十足。
即便林知夏的工作效率極高,偶爾也有忙不過來的時候。為了配合林知夏的工作,學院給她聘請了兩位助理——這兩人都是本校剛畢業的物理系研究生,聰明又勤勞,經常跟著林知夏一起開組會。
又因為譚千澈加入了四校聯合研究組,他和林知夏在學術上的聯系變得更緊密。譚千澈提議,每周四的下午,他和林知夏的學生們可以共同開一場組會,大家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豈不是一樁美事?
林知夏仔細一想,似乎有點道理。她詢問了每一位學生的意見。除了徐淩波,其他學生都高舉雙手讚成,徐淩波的反對就沒奏效。
於是,周四下午,組會的場面空前盛大。
林知夏和譚千澈的學生們聚集在一間非常寬敞的會議室裏,每位學生都有長達十分鐘的發言機會,林知夏的得意門生方怡雯負責打頭陣。她上場之後,目光如炬,渾身散發著一股危險氣息。
果不其然,接下來,方怡雯就用極快的語速,在短短十分鐘之內概括了她近兩個月的研究成果。她握著一支馬克筆,使勁在白板上搗了搗:“我今天的報告,九分零三十秒,謝謝老師。”
林知夏表揚了她,又提出幾點建議,都被她記了下來。
譚千澈的發言也很中肯。他的點評側重於不同的角度,換句話說,他也能啟發方怡雯。
林知夏不得不承認,譚千澈的學術水平確實很高。想當初,譚千澈在谷立凱老師的手下做博士,帶過不少師弟師妹。他比林知夏更懂得如何督促學生奮鬥,類似於林知夏在劍橋認識的那位印度學姐。
林知夏一邊做著組會記錄,一邊聽譚千澈說:“方怡雯明年就畢業了吧?”
“是的,”林知夏把方怡雯的未來安排得明明白白,“現在不少985大學招聘老師都要求有海外經歷,我給方怡雯聯系了麻省理工的研究組,等她明年博士畢業,她會去麻省理工做博士後。”
徐淩波正在臺上發言,譚千澈懶得聽他講話,只低聲告訴林知夏:“麻省理工的老板信任她,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她要是表現不好,會影響你的聲譽。”
林知夏扣緊筆帽:“你……”
“嗯?”譚千澈對她極有耐心。
林知夏卻說:“等組會結束以後,我們再聊吧,我想先聽學生的報告。”
此時的會議室十分安靜,徐淩波剛好卡殼了。他以為譚千澈正在和林知夏閑扯,卻聽林知夏說,她要先聽學生的報告。
林知夏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她的時間無比寶貴——徐淩波當然清楚這一點。但他作為林知夏的學生,永遠是墊底的那一個。新入組的學妹比他厲害幾百倍,詹銳也將他遠遠地甩在背後,而林知夏從不批評他,甚至還很尊重他,願意聽他在組會上講廢話。
他驀地停下來,望著林知夏:“林老師。”
“怎麽了?”林知夏提醒他,“你剛才講到你用tensorflow做出了溶解度預測。”
徐淩波猛吸一口涼氣。
他往前走了一步,勇敢地說道:“林老師!我準備不充分。這個月的組會……我不參加了!您再給我一個月的時間……”
林知夏還沒發話,譚千澈的學生崔一明就插了一嘴:“你要是在我們組,絕對會被延畢。”
徐淩波並不是第一次被崔一明羞辱。他早就習慣了這種羞辱。從前,他總是默默忍受,今天,他要爭一口氣。
他驕傲地挺起胸膛,為林知夏扳回一局:“你怎麽知道林老師不會延畢我,也許我明天就延畢了呢?”
林知夏打斷了他們的爭執:“好了,不要在組會上討論無關的事。”
譚千澈點名批評他的學生:“崔一明,你給徐同學道個歉。”
林知夏原本以為,像崔一明那樣心高氣傲的學生,根本不可能當眾道歉,然而,崔一明猶豫片刻,就擠出一句話:“抱歉,徐同學。”
林知夏看了一眼手表,才說:“徐淩波,你讓我給你一個月的時間,但是,時間不是我給你的,是你自己就有的。再過八個月,你的研三就結束了,延畢、輟學、按時畢業、優秀畢業的選擇權,都在你自己手裏。”
徐淩波沒有回話。
他朝林知夏深深地鞠了一躬,隨後,他拎起書包,緩步走出會議室,發瘋般地跑向了圖書館。
組會仍在進行。
林知夏的新學生陳詩涵表現出眾。她似乎是方怡雯的接班人,思維敏銳,反應極快。
林知夏和陳詩涵之間的溝通非常順利——這也是林知夏喜歡做老師的原因。她的人生目標之一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與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們共同成長。
本次組會結束以後,差不多是傍晚六點鐘,學生們都去食堂吃飯了,林知夏和譚千澈留在了會議室。
林知夏一邊收拾背包,一邊對譚千澈說:“方怡雯的能力很強,也喜歡做研究。我把方怡雯推薦到麻省理工,是因為我相信她。”
譚千澈從座位上站起來。他卷起一本教案,夾在胳膊與身體之間:“有些博士生,論文寫得不錯,學術履歷也好,但他們做不了獨立科研……”
林知夏不假思索道:“我的學生,我了解,你不用多說。”
“方怡雯在你手下是還可以,”譚千澈與林知夏並排走路,“我的意思是,你別過度關註學生,替他們每一個人安排後路。你還年輕,時間要花在自個兒身上。你是天生做學術的料子,還有一家科技公司,應該能幹出驚天動地的事業,小師妹。”
天光黯淡,暮色四合,譚千澈的影子落到了林知夏身前。他已過三十歲,依然很年輕,面容在校園燈光的照耀中更顯英俊,就像幾年前一樣。
林知夏卻斟酌著說道:“你……有點變了。我讀本科的時候,你經常幫助楊術文。”
“我那時年輕。”譚千澈答道。他戴著一塊價格高昂的瑞士手表。他低頭看了一眼表盤。
林知夏又問:“想當年,實驗室爆炸了,你送我去醫院,幫谷老師收拾殘局,是在浪費時間嗎?”
譚千澈低笑一聲,不再與她爭辯。他們走出學校的北門,剛好碰上了江逾白——他仿佛自帶光環,讓人無法忽視,譚千澈停下腳步,與他打了個招呼,他還挺禮貌地回覆:“我來接林老師下班。”
林知夏直接挽住江逾白的胳膊:“你等了多久?”
江逾白說:“我剛下車。”
林知夏的語氣格外歡快:“太好了,我也剛出校門。”
江逾白和她相視而笑。兩人之間的情意之深,簡直不言而喻。
譚千澈就站在原地,看著他們上車離去。深秋的冷風吹過他的頭發,他望向深廣的夜空,望見了天琴座的織女星。
秋季的織女星最為明亮,位於夜空的東南方向。而上海那座城市,也坐落在省城的東南方——這個荒誕怪異的念頭只出現了短短幾秒鐘,就被譚千澈拋之腦後。她早就結婚了,他暗自心想。
風卷落葉,轎車在馬路上飛馳。
林知夏端正地坐在轎車後排,左手卻搭在江逾白的腿上,隔著一條布料極好的褲子,她悄悄用手指畫了一個圓圈。
江逾白握住她的手指。她偏過頭,他親了她的臉頰,引得她笑起來,片刻後,她問:“你見過你的堂妹了嗎?”
上個月,江逾白全家迎來了一位新成員——jessica順利地產下女兒,江紹祺做了父親。江紹祺激動地無與倫比,整夜都沒睡著,狂翻字典給女兒起名字。可惜他初中畢業就出國念書了,語文水平實在不行,他翻破一本字典,都沒想出合適的名字。
jessica比江紹祺好不了多少。jessica雖然是新加坡華裔,但她自己都常用英文名,中文造詣較為一般。最後,還是jessica的父親出面,根據外孫女的生辰八字,取了一個不錯的名字。
江逾白介紹完堂妹的名字來歷,林知夏就說:“我也想要女兒。”
江逾白心念一動,貼著她的耳朵問:“我們什麽時候生?”
“再等等,”林知夏有些害羞,“我才二十三歲,暫時不想懷孕。”
江逾白極有先見之明:“先給女兒起個名字。”
林知夏記起她和江逾白共同創造的“林江機器人”。她停頓一下,念出一個字:“林……”
“林長纓,”江逾白問,“這名字怎麽樣?”
林知夏點頭,由衷認可道:“好名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