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2)
關燈
小
中
大
法就是殿下可千萬不要出什麽事。
畢竟李治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擅文輕武的。
實際上,朝中一些人暗地裏支持李恪而非李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李治的身體。
雖然大家都不想提,可這也是個事實,長孫皇後幾個孩子的身體都不大好。魏王肥胖是眾人皆知的,太子一向健康,可貶黜不過一年多就去世了。如今公主中,年長的長樂公主也去了,兄弟姐妹中這種事情的接連發生,不得不讓朝臣們聯想到李治。
可誰知道不管他們怎麽求見,李治總是不露面,這讓底下的人疑慮重重,當真不知道太子那裏發生了什麽事。就在他們再準備讓人去打探時,太子卻連夜傳召,讓著留守的重臣們都松了口氣。
聽說陛下都暈厥過去了呢,太子到底是年輕人,比著陛下能扛得住些……不知道多少人,在聽到李治無恙時,心裏頭都如是這般的想著。
傳召的人去了沒多久就回來了,等候的人紛紛湧上去追問,他們如實的描述了太子的狀況。雖見憔悴,但卻並無大礙,白天只是因為悲傷過度而不願見人,如今緩過勁兒來,便已經開始著手處理政事。
皇帝退兵是要從這裏過的,作為大本營的定州有許多需要調度的地方,這都得由李治來負責,他可是閑不得。尤其是皇帝那邊已經處於半癱瘓狀態,軍國大事需要人拿主意的地方,大家都不自覺地將目光投向了李治。
**
李治一個人坐在黑暗中,摸索了幾次,正想問劉問道,卻沒想到一雙柔夷從著旁邊伸出來,扶住了他,“殿下小心。”
李治聽著那熟悉的聲音,當下一楞,但是沒有拒絕。
他向來一在黑暗中就容易看不清楚周圍的東西,只是他這人要面子,從來都不說,也少有人發覺。
沒想到她竟然察覺到了。
李治被扶著,走到光明處的才好一些,直接松開了武媚娘的手。武媚娘也沒多說話,直接閉嘴束手站立在一旁。
她很懂得修正自己的錯誤,李治喜歡安靜的,她就安靜,他喜歡溫婉,她可以比任何女人都柔情似水。
李治坐了下來,伸手去拿手上的文書,揉了揉眼睛準備看,武媚娘踞坐在旁邊,主動提議的說道,“讓妾身為殿下誦讀吧。”
李治沒有說話,擡頭瞥了她一眼,就在武媚娘惴惴不安的時候,他卻將著手中的冊子遞給了她,“念吧。”
他在外人面前只是打強精神,實際上他最近的狀況的確很不好。但劉問道只是粗通文字,朝臣們上的這種文辭華麗的東西,他一半的字都不認識,讓他磕磕碰碰的念出來,李治覺得比自己看還要痛苦。因為不能被別人發現他身體虛弱的秘密,必須將著送上來的東西及時批覆。要一個人代他念文字,是目前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
要是徐芷在就好了。李治感慨了一聲,靠在那邊,一邊聽著武媚娘念東西,一邊分心來量得失。
這次武媚娘的確給他幫了很大的忙,這個女人很聰明,更加難得的是有膽識,但問題也就是在此,會讓他覺得太難掌控。
是留下來用,還是盡早遏制?
李治在思索這個問題。
“殿下,此事當如何處置?”武媚娘見念完李治還沒有反應,於是不得不出聲提醒。
李治回過神來,結果文書自己瞇著眼睛看了兩眼後,提起筆批了,然後頷首示意她,“繼續,下一份。”
算了,還是先用著吧,不過一個女人而已,能翻得起什麽浪花。
**
在著武媚娘的幫忙下,李治覺得工作輕松了不少,至少勉強能支撐下去。
長姐的離世對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這個時候還要堅持維持局面,必然就給他的身體帶來了很大的負擔。所以醒來後的三天內,他的身體還是很虛弱,第三天晚上,更是發起了燒。
“殿下你的臉色不對勁兒?”還是武媚娘在念東西的間隙,擡頭看著李治撐頭趴在那裏恍惚的樣子,察覺到他的不對勁兒了。
這些天因為怕武媚娘洩密,所以李治也不敢放她回去,就叫著她在身邊就近服侍,這倒也如了她的意。
“殿下,你額頭有些燙。”劉問道伸手一嘆,頓時就嚇了一跳,轉身就去找禦醫,“我去傳喚太醫來。”
“不用,”李治叫住了他,趴在那裏病仄仄的說道,“這三天他們來的次數夠多了,再來就要引起別人起疑了。”
“可是,可是你的身體,”劉問道還是不放心。
“老毛病了。”李治自己心裏頭有數,他只是身上熱的厲害,又有些頭疼,神智還是十分清楚,所以有條不紊的說道,“這毛病不需要大驚小怪,端幾盆冰水來幫我擦擦身體,等天亮沒事了。”
“這行嗎?”劉問道有些懷疑。
“阿穎試過,她說萬一冰水不行,拿烈酒也可以。”李治趴在案上,病仄仄的說道,“你們先試試,萬一不行再叫禦醫也可以。”
根據他多年被禦醫看的經驗,知道這會兒叫這些人也沒用,多半就是一堆人跪在那裏等你自己熱度消退了。
“是。”因為來之前長孫穎吩咐的東西都派上用場了,這讓劉問道對長孫穎有著盲目的崇拜,所以一聽說是長孫穎傳授的秘訣,二話不說的就顛顛的跑去準備了。
106禦駕
李治這一燒,就燒了一夜,武媚娘跟著劉問道兩個人輪流的幫他擦身子,到最後劉問道也扛不住趴在那裏睡著了,只有武媚娘還仍然頑強的支撐著。
“終於不燒了,。”武媚娘坐在床邊,看著四周無人,忍不住將著手放到了李治臉上,喃喃自語著,“你到底是個怎麽樣的人”
謙沖有禮,敦厚君子,還是陰險狡詐,冷酷無情
並不強大,甚至是孱弱的身體下竟然有那樣一個強大的靈魂,這著實讓人著迷。
武媚娘習慣揣摩人心,每一次接近一個人,揣摩一個人,都是一項挑戰。後宮的嬪妃,宮女,太監,穿梭其中的王公大臣,每個人都是一道題。或簡單,或覆雜,有足夠的人去供她練習。越是難懂的人,對她越是個挑戰,
她會從中找到破綻,尋求好處,不管地位如何,讓他們或者她們為她所用。
她從來都是無往而不利的,從來沒有人會像李治這樣讓她屢屢失敗,可越是這樣,卻越讓她感興趣。
而感興趣,往往是動心的開始。
武媚娘在那裏看著李治,忍不住慢慢俯下身子去,臉越挨越近,就在快要湊近李治時,忽然李治睜開了眼。
武媚娘心裏頭一慌,當下就僵持在那裏了,沒有敢動彈。
“阿穎”李治很輕的叫了一聲,看著面前的人,眼神有些呆。
為了不打擾他睡眠,屋裏頭的光線很暗,隱隱綽綽的幾乎看不清人臉。
武媚娘心中一動,當下應了一聲“嗯”,伸手握住了李治的手。
“疼。”李治嘟囔了一句,然後動了動手,勾住武媚娘的手,小聲撒嬌著說,“難受。”
武媚娘拂去他臉上的濕發,從旁邊的水盆裏擰幹了冷帕子,幫李治擦著臉,李治發出了小聲的喟嘆,一副很舒服的樣子。
“睡吧,睡一覺就不疼了。”武媚娘擦著他鬢邊的濕發,看著他這溫柔無害的樣子,忍不住低下頭親了親他,“我在這裏。”
李治睜著眼睛躺在那裏,高燒使他的腦子遲鈍,整個人渾身軟綿綿,像是躺在雲端一樣。他看著近在咫尺的那張臉,只覺得自己心裏頭充滿了委屈和疲憊,眼淚不知不覺的從眼角滑落了,“大姐沒了。”
“不是你的錯。”武媚娘在心裏頭嘆息了一聲,低聲勸著他。
當初父親去世,她也是這般茫然無助的,不過與著李治不同的是,她並沒有這麽疼。
父親,父親是大家的父親,他雖然疼愛自己,可自己畢竟是個女兒,他最多的愛還是給了他的那些兒子們。所以當父親離開時,她只感覺到天塌下來,卻沒有多少切膚之痛,想到的最多的還是,沒有了父親的庇護,她要如何生活下去。
“真是個好人。”她看著這個男人軟弱的一面,卻覺得他前所未有的迷人。
人總是喜歡自己缺乏的東西,例如會被感動的能力。
**
李治醒來,看著睡著身邊的女人,一時有些吃驚。
“殿下,”劉問道在床邊站立著,滿臉的惶恐。
他昨晚打了個小盹,等醒來卻看著兩人的身子疊在一塊兒,李治拉著武媚娘在說著什麽,還當時殿下終於對著嬌媚的武才人有了興趣,所以沒敢打擾,只乖乖的退下。
如今看起來,事情卻似乎完全不像自己想的那樣。
“備水,我要沐浴。”李治撐著床坐起來,這一場高燒退卻後,似乎將著所有的不適都帶走了,他除了覺得身子因為睡得太多有些發軟,太久沒吃東西肚子餓了之外,並無其他不適。
當大腦又恢覆一片清明,自己終於能完整的指揮自己這部身體時,這種歡樂勝過於其它,以至於他對眼前這些微的“冒犯”都不在意了。
“殿下,那她,”劉問道看著還在床上睡著的武媚娘,覺得十分棘手。
“我想,以我昨晚那種狀態,就算是有心想對她做點什麽也是有心無力。”李治只覺得身上黏糊糊的,各種難受,便一邊扯著自己的衣服,一邊督促劉問道,“快點要人準備,我要沐浴。”
“是。”劉問道聽出他語氣裏不耐煩的聲音,趕緊出去準備這個,只能暫且不去管武媚娘了。
**
到最後,李治還是沒來得及去管武媚娘。因為就他洗漱完畢,又一口氣把肚子填滿,正想要處理完政事的時候,李世民回來了。
皇帝宣布退兵的消息還沒幾天,按照道理大軍才開拔,怎麽這麽快皇帝的車輦就到了這裏難道出了什麽問題李治一邊慶幸自己的好運,幸好等著他病全好了才到這裏,以讓他不至於在皇帝面前露出自己的疲態,一邊敦促底下人即可準備接駕。
等他這邊剛剛準備妥當,李世民的車駕就快了,這快的讓李治都懵了。按照這個速度,豈不是說回城那刻起,皇帝就已經帶著親衛隊出發了而且還是一路上沒有在任何州停步,一路上快馬加鞭的行程。
到底出了什麽事李治在心裏頭想著,但還是匆匆帶著人到城外迎接,誰想著等了半天,皇帝並沒有露面,只是車駕受了眾人一拜,然後就直接駛向行宮裏。
李治再笨,這會兒也知道出了問題,所以一言不發的安排好所有事情之後,直接找上了長孫無忌,“舅舅,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你就別問了。”長孫無忌嘆了聲氣,半年不見,他隨著去了一趟遼東,顯然整個人也都瘦了好幾圈,連肚子都沒有那麽腆了,有些憂愁的吩咐道,“請安送道奏表就是了,如果陛下有空,自會召你的。”
“是。”李治知道長孫無忌謹慎,一般是從他這裏打聽不到任何消息的,但是他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消息,所以李治已經確定高麗一戰肯定出了問題。
但究竟是什麽問題,卻很難打聽出來。因為李世民這次身邊帶的都是心腹中的心腹,消息封鎖比宮闈中要嚴多了,就算是李治也無計可施,只能等著。
這種神秘的態度,讓李治不由得想到了自己之前的那場重病。
難道父親也跟自己一樣,生了重病卻不欲與人知,故意瞞著
懷著這種想法,李治惴惴了一夜,不過第二天,皇帝的舉動就打消了李治的這番懷疑。因為皇帝召見了他,見面是在行宮的偏殿裏進行的。李世民的看上去樣子還不錯,只是瘦些黑些,精神卻還好。他誇獎了李治這些天的作為,表示他這個太子監國監的很好,然後面對李治詢問到底是直接收拾行裝會長安,還是暫住在這裏時,皇帝表示了一種猶豫。到最後他示意在這裏多呆上一段時間,等著大軍到齊了,再一同回京。
李治領了命令,就有些奇怪。如果並不急著回京,為何皇帝的行帳跑的如此之快若急著回京,為何到了定州卻又不出發了
很明顯,這其中有事情正在瞞著他。
皇帝顯然很悠閑,每天都會召見一些臣子見面,但是卻並沒有將著權利收回去,日常事務還是由李治主持著的。李治雖然很樂意自己掌權,但為了不讓父親覺得自己有不臣之心,在思前想後之後,主動提出既然父親已經回來,自己這個太子便該將著權柄歸還給父親了。但是讓李治意外的是,李世民竟然拒絕了,他表示李治這段時間幹的不錯,就繼續做著吧,他會從旁觀看指導,其他事物等著回京再說。
李世民越和顏悅色,李治就覺得有點不踏實,於是只能卯足了勁兒的打聽消息,可誰知道這個時候,李世民卻將著長孫無忌派到了他身邊,這讓李治有些惶然。這到底是對自己滿意呢還是對自己不滿意這到底是派來幫自己呢,還是監視自己的
長孫無忌是他這一派最堅定以及最有力的的支持者,但同時他對於皇帝的重新也是最毋庸置疑的,李治一直都不懷疑,自己跟父親在舅舅心裏頭,還是父親更重要些。
看來從長孫無忌這裏打聽消息是不可能的了。認清楚這個事情之後,李治將著目光放到了其它人身上。
長孫無忌是不用討好他的,因為長孫無忌就是他最大的支持著,他的態度一向分明,所以不需要做任何事來證明,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卻沒有長孫無忌那份底氣。
尤其是,李治看著走來的劉洎和馬周,眼中閃過一絲若有似無的笑意。
尤其是曾經轉投的2臣們,現在應該更恐懼自己的懷疑吧。作為原來魏王的支持著,他們雖然僥幸逃過了那次的清洗,仍然竊據高位,成為如今東宮的重要組成人員,但是他們自己心裏頭,卻是極其怕自己不信任他們的。
這些人,可比自己那個舅舅好利用的多。
107劇情
劉洎並非李治的心腹,確切的說,他曾經是魏王黨的人。在太子被罷黜之後,劉洎和岑文本都曾經火速的建議李世民改立李泰為太子,但最後失敗。李世民是個鐵腕的人,當決定把李泰放到地方上時,曾經明顯投靠過李泰的人都受到了清洗。不過很快李世民就發現這樣下去不可能,畢竟新的太子還需要人輔佐,李承乾和李泰都把朝中大部分人籠絡完了,要真算賬就導致新太子無人可用,所以最後也就睜只眼閉只眼的放過了其中一撥人,將著他們敲打過後,重新填充到了李治的班子裏。
這裏面的人,便有劉洎,馬周,以及岑文本。在著三人中,馬周雖然是諫臣,但很有眼色,十分低調,所以並不引人註意。岑文本是因為李世民太愛其才,所以不得不被人矚目,因此心裏頭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實際上李治懷疑他這次死掉,或許就跟憂慮甚重有關系。畢竟跟著別人相比,他還有個愛闖禍的弟弟,要抓住他的小辮子真是太容易了。不過他這次死倒很是時候,太宗對他的感情,不用想就知道會移植到他弟弟身上去,於是只要不謀反,估計這輩子也不用發愁了。
兩個同伴都是這樣,便由不得劉洎不心驚了,他這個人性子直,而且頗有些不會看人眼色,經常會不知不覺的將人得罪。例如李世民曾經跟被他譽為“小鳥依人”的禇遂良商量,你自然作為史官,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你會不會記錄下去?這種表現風骨的時候,禇遂良當然不會放過,義正言辭的表示自己會如實記錄。這個時候人家君臣打情罵俏,原本是沒劉洎什麽事的,可是劉洎偏偏插了句話,說就算禇遂良不記,天下人也會記著。這句話可好,一下子就得罪了禇遂良,感情他有沒有風骨完全不重要了,反正眾人都會記錄麽,他記錄也顯不出有什麽特別了。
如果這種事只是發生一次兩次也就罷了,可是偏偏卻常常發生。劉洎也知道自己這毛病,一直在努力補救,可他在這方面缺乏天賦,越補救越出錯,一不留神就會用力過度。他曾經為了表達自己對於皇帝的忠心,當李世民拿飛白賞賜別人的時候,努力上前搶,結果一腳就踏在禦床上了,於是被人參一本,說僭越犯上。這次李世民遠征朝鮮,留著他輔佐李治,教他小心。結果他頭腦一熱,直接就拍著胸脯說道陛下一切都交給我你就放心吧,有人敢謀反我就殺了他。他這話聽得李世民都懵了,就算是有人謀反,你有什麽權利殺了他?這事兒是我說了算啊,就算我不在,還有我兒子呢。你只是個家仆,有幫主家做決定的麽?!
雖然這種種事跡,皇帝都以他粗疏耿介原諒了他,但是心裏頭還是記了筆小黑賬,所以劉洎越發的不安了起來,更想做點什麽事來討好下皇帝,或者太子?
抱著這個心態,劉洎這幾個月可沒少在李治面前轉悠。李治對他本來是沒有惡感的,雖然劉洎曾經是李泰的人,可這又怎麽樣?他將來可是為君的,連這點度量都沒有,將來還怎麽用人啊。可以這麽說,在親王的時候,臣子們還可以分為順己和逆己的,但是等到為君,那麽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如果你先入為主的將著一大批人排除在可用之外,那你還能用誰?
李世民用人從來是不分陣營的,有前朝宗室,有隋朝重臣,有建成太子的舊屬,只要才華,紛紛授予重任。李治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以此要求自己,所以不客氣的說,他沒那麽小家子氣,大唐的朝堂上,還不至於容不下那幾個異己。
但是李治沒有惡感,架不住劉洎自己作死。沒有眼色這個問題很讓人頭疼,劉洎怎麽都是皇帝的臣子,李治就想要拉攏他,也不可能明目張膽,就像是這次他跟許多人打好關系時,都是眉來眼去的有個意思就夠了。說實話,這裏面做的最好的,竟然是李績這個武將,而劉洎這個文臣則是木訥的讓人發指。李治跟著他接觸了兩次之後,便堅決跟他劃清界限,只求著將來不要被他害死。
不過不管怎麽樣,劉洎這種“熱情”的態度卻是被李治給看在眼裏了,這個時候,他忽然發現劉洎很可以用。
他這種急於立功卻又不知道如何去做的人,最適合拿來當槍使了。
李治心裏頭打定主意,便攔下了劉洎,閑聊幾句之後,只說自己擔憂父親,不知道為何父親行至定州卻又忽然駐紮,是否覺得自己之前做的不夠好。
劉洎聽著李治這麽一擔心,立刻覺得一條金光閃閃的大道在著面前鋪陳開了,於是當下就勸著李治說道,“殿下不必擔憂,陛下待殿下舐犢情深,縱有不快,也定然是小人誣陷所致,待臣前去查探一番,若有嫌隙,定然竭力為殿下說項。”
“那就有勞先生了。”李治感激的說道,劉洎奉命為他講書,稱一句先生也不過分,劉洎得了這句話,那更是興奮,直接就跑到太宗跟前去探聽狀況了。
劉洎算是名門之後了,是南朝梁尚書右丞劉之遴的曾孫,初仕蕭銑為黃門侍郎,歸唐之後更是一路扶搖直上,要不然也不會以那麽低的情商,還能混進大唐最頂級的人臣圈。從某種角度上而言,大家都知道他的毛病,也知道他這人肚子裏藏不住事兒,所以皇帝對他也放心,還有著幾分親近之意。
劉洎這次略微有些心眼兒,沒有直接去問皇帝你老人家怎麽了,而是去找褚遂良等人商量,說陛下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啊?老窩在這裏不動,長此下去底下的人都有議論了,咱們是不是該去問問?
他說這話,盡的是臣子本分,正好馬周、褚遂良等留守的臣子也不知道前方到底發生了什麽事,皇帝不漏點風,大家也不知道要做什麽,於是決定聯袂去“探望”陛下,打聽下口風。
要論對皇帝的了解,褚遂良可是比劉洎精明多了,所以有他打頭,一堆老臣子去跟皇帝一推心置腹,竟然真的把問題問了出來,原來太宗一路急行,卻又在定州耽誤,不是因為其他,而是因為生了病。
太宗生的病是癰疽,發於肌肉,紅腫高大,已經感染行走,所以這些天才一直在行宮中沒有出去。當初禦醫的診斷是因為他去高麗水土不服,況且又因為焦慮過度,郁積傷肝,得了這病,在高麗不易於養病,所以才一個勁兒的往回趕。可之所以現在不趕快回長安,那是因為如果一回長安,這病可就藏不住了。
皇帝得這病要是平常並不要緊,不過修養兩天就好,可這個關頭可是要命。他剛剛才高麗打了敗仗,而聽到女兒的消息又當眾暈倒,那不知不覺就會給人造成一種感覺:皇帝已經老了。
皇帝既然老了,那該怎麽辦?在有著一個年輕力壯的繼承人的前提下,當然是讓位給太子了。這在眾人眼中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皇帝既然為著國家操勞這麽多年,憂思成疾,那就該退下來把活交給年輕人們去幹,自己享享清福了。
但遺憾的是,皇帝本人並不這麽想。他覺得自己只是犯了點小錯,生了點小病,但繼續為著這個國家奉獻十幾年還不成問題,所以他根本就不願意讓位。
於是,為了防止被勸退,更為了不讓太子有異心,不讓諸王蠢蠢欲動,他必須想辦法瞞住自己生病的事情,尤其是不能讓李治知道。他如今身邊親隨不多,才不敢越過重重州府的回道長安,所以便在此地拖延。一則希望這段時間內並病情有所好轉,這樣是最好不過,一切問題解決了。二則是哪怕病情沒有好轉,只要有大軍趕過來,他手握重兵,便也不怕任何人了。
這消息長孫無忌自然是知道的,可越是這樣,他越得在皇帝面前避嫌,所以只能對著李治含糊其辭,要他乖乖的聽話別在這段時間內被李世民測出不安分,要不然只要李世民熬過這一劫,回去鐵定太子。
不過對於李世民來說,最難熬的是大軍來到之前的這段日子,所以他不得不每天打起精神接見各種不得不見的人,讓眾人以為他仍然很好。但這法子只可以拖一時,想要長久的瞞下去,還得靠著身邊臣子的協助。隨他同去高麗的人,一般都是心腹中的心腹,自然不用擔心。至於留下來的人中,他也要則其中一二,告訴他們真相,要他們全力安撫不知情的人才是。
於是,劉洎就這麽聰明的知道了李世民行動反常的原因,他聽了之後,老毛病又發作了,極力於表現自己對於皇帝的忠誠,出了門之後也一臉憂愁的對周圍人說道,“陛下病情如此嚴重,真是讓人憂愁啊。”
馬周、褚遂良等人都在他身邊,馬周謹慎,一言不發,就當沒有聽到的低著頭走過。而褚遂良聽了他這話,卻是一臉的若有所思。
108吃糖
褚遂良的死來的很突然,就在他對李治表達出善意,同時透露出陛下身體有恙,並非對太子不滿這個秘密後,便很快的被用“意圖不軌,以伊霍自居”的理由給處死了。
李治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震驚萬分,他還沒有從父親對自己的隱瞞中清醒過來,就又陷到這個意外中去。
不過對於這件事,李治從頭到尾是什麽都沒有說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以劉洎的秉性與身份,他不會弄權,甚至說以他的智商,他也不會大著膽子說出這種話的。但問題是,陛下就是以此為罪名治死他,那又如何?
誣告的人是褚遂良,旁證的是馬周,到最後被史書記上一筆,背上罵名的恐怕也只會是挑唆的人,而不是做出決斷的人吧。
李治嘆了聲氣,小心的將著所有的東西都收好,然後戰戰兢兢的在著太宗面前俯首帖耳,溫順的不能再溫順。
只要等,一切都是他的。所以他不能冒險,不能讓任何人抓住把柄。
李治等了半個月,大軍終於到達定州,皇帝的病情才爆出來。據說是在戰場上受傷才引發的癰疽,已經青紫化膿,腿都腫了一圈,嚴重到甚至禦醫都暗示可能拖不了太久了。
聽著這消息的那瞬間,李治發現自己心裏頭甚至隱秘的希望這個論斷可以成真。不過在明面上,他卻是比任何人聽著都傷心,禦醫剛一宣布完,他就直接哭了。等著禦醫為李世民開刀後,他更是直接上前為李世民吸去傷口上的膿血,弄的李世民都慌了,按著他的肩頭叫出了李治許久都沒被喚過的乳名,“雉奴,你何必如此,這種齷齪的事情讓他們代勞即刻,你是太子,此時當有太子的風範。”
“兒子見父親病重如此,心中恨不得能以身代之,哪裏還能顧得上其它。”李治漱了口站起來,眼睛是哭過後的紅腫,垂頭站在那裏可憐兮兮的說,“兒子此時只能記住父子,君臣之儀,卻是顧不了那麽多了。”
李治的這番反應讓李世民非常感動,看著李治那溫潤無害的小白兔樣子,李世民甚至都對自己之前的懷疑和隱瞞有一絲絲的內疚。不過這內疚也就是一閃而過,很快他就覺得自己那些是對李治好,如果不是那般試探,自己怎麽能試的出他的純孝呢。
“太子之孝,遠逾於景帝昔日啊。”長孫無忌在一旁恰到好處的拍著馬屁,讓著李世民更加歡樂。
昔日文帝也如李世民一般長了癰疽,景帝身為太子,大約抱著跟李治同樣的想法,想要為父親吮膿以示孝心,可誰知道終究還是嫌棄太惡心而沒有下得了口。這種事情半途而廢比不做更加糟糕,所以文帝很是惡了太子一段時間。而景帝心裏頭也留了疙瘩,等著即位後就把代替自己為文帝吮膿的鄧通給殺了。
長孫無忌拿景帝與李治比,無非是說李世民與著李治的父子感情遠遠好過於文帝和景帝,李世民自然心裏開懷。只是李治心中卻略微膈應,長孫無忌這話說了一半,還有一半卻是鄧通為文帝吮膿固寵,李治如今做的事情,豈不是與鄧通類似?長孫無忌這般,不是暗示他跟一個卑微的佞臣相似?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在李治最不高興的時候長孫無忌說了一句他最不願意聽到的話,於是李治就更加膈應了。
不過這個時候,他根本沒有對抗長孫無忌的能力,於是除了陪大家一起呵呵笑著又能如何?李治斂去眼底的光芒,默默的低下了頭。
**
長孫穎在宮裏頭渾渾噩噩的過了大半個月,她自己也知道自己要提起精神來,可總是覺得所有的事情都索然無趣,自己也有些焦急的想著自己是不是真的中了邪,難道以後都得這麽下去了?
不過幸好她跟前還有個孩子,李忠的存在讓著長孫穎分了不少心,當底下人們也發現李忠是治療長孫穎郁郁寡歡的良藥時,便越來越多的將著李忠放在她身邊。
這天天氣不錯,劉繡看著長孫穎又在窗前發怔了,便從奶娘懷裏頭接過李忠,然後偷偷把他放在離長孫穎不遠的地方,示意他自己過去。
李忠這個時候都兩歲了,跌跌撞撞的自己能走,勉強也會詞不達意的表示自己的要求,正是可愛的時候。奶媽們也很懂眼色的教過他親近長孫穎,所以這麽多人裏頭他最喜歡的就是長孫穎,這會兒見母親就在不遠處,當下就顛顛的跑過去了。
他長得虎頭虎腦,又被餵養的很好,小胳膊腿都是肉呼呼的,整個人像個粉團子,等走進了長孫穎,一下子就格格笑著撲到她身上,抱著她軟糯糯的叫了聲“娘。”
“忠兒,”長孫穎雖然在發呆,但是帶慣了孩子,早就練成了條件反射,一下子就抱住了他,然後看到小孩子那沒有一絲雜質的眼睛正咕嚕咕嚕的看著自己時,頓時就笑了,伸手把他抱到膝頭坐著,蹭著他額頭的問道,“午覺睡完了啊?這麽早就醒來了。”
長樂公主的死亡給了長孫穎太多的負面影響。在這裏人人都在算計,只有小孩子才是最幹凈的,所以每次看到他們的眼睛,長孫穎都覺得像是得到了進化。
李忠極其喜歡跟她玩頂頭,所以當下咯咯咯的笑成一串,等笑夠了才趴在她懷裏奶聲奶氣的說道,“不要覺覺,要糖糖。”
小孩子都不喜歡睡午覺,每次讓這小家夥睡覺可是要費不少力氣。而且每次都要用睡醒了吃糖誘惑,他才肯老老實實的躺在床上。
長孫穎一聽,就知道他這是乖乖睡完午覺後來要糖了,當下就想賴賬。
這個地方沒有牙醫,糖吃多了可是容易蛀牙的。
“要吃糖糖啊,可是糖糖沒有了怎麽辦?咱們吃蛋蛋好不好?我讓奶娘給你蒸蛋羹,又滑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畢竟李治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擅文輕武的。
實際上,朝中一些人暗地裏支持李恪而非李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李治的身體。
雖然大家都不想提,可這也是個事實,長孫皇後幾個孩子的身體都不大好。魏王肥胖是眾人皆知的,太子一向健康,可貶黜不過一年多就去世了。如今公主中,年長的長樂公主也去了,兄弟姐妹中這種事情的接連發生,不得不讓朝臣們聯想到李治。
可誰知道不管他們怎麽求見,李治總是不露面,這讓底下的人疑慮重重,當真不知道太子那裏發生了什麽事。就在他們再準備讓人去打探時,太子卻連夜傳召,讓著留守的重臣們都松了口氣。
聽說陛下都暈厥過去了呢,太子到底是年輕人,比著陛下能扛得住些……不知道多少人,在聽到李治無恙時,心裏頭都如是這般的想著。
傳召的人去了沒多久就回來了,等候的人紛紛湧上去追問,他們如實的描述了太子的狀況。雖見憔悴,但卻並無大礙,白天只是因為悲傷過度而不願見人,如今緩過勁兒來,便已經開始著手處理政事。
皇帝退兵是要從這裏過的,作為大本營的定州有許多需要調度的地方,這都得由李治來負責,他可是閑不得。尤其是皇帝那邊已經處於半癱瘓狀態,軍國大事需要人拿主意的地方,大家都不自覺地將目光投向了李治。
**
李治一個人坐在黑暗中,摸索了幾次,正想問劉問道,卻沒想到一雙柔夷從著旁邊伸出來,扶住了他,“殿下小心。”
李治聽著那熟悉的聲音,當下一楞,但是沒有拒絕。
他向來一在黑暗中就容易看不清楚周圍的東西,只是他這人要面子,從來都不說,也少有人發覺。
沒想到她竟然察覺到了。
李治被扶著,走到光明處的才好一些,直接松開了武媚娘的手。武媚娘也沒多說話,直接閉嘴束手站立在一旁。
她很懂得修正自己的錯誤,李治喜歡安靜的,她就安靜,他喜歡溫婉,她可以比任何女人都柔情似水。
李治坐了下來,伸手去拿手上的文書,揉了揉眼睛準備看,武媚娘踞坐在旁邊,主動提議的說道,“讓妾身為殿下誦讀吧。”
李治沒有說話,擡頭瞥了她一眼,就在武媚娘惴惴不安的時候,他卻將著手中的冊子遞給了她,“念吧。”
他在外人面前只是打強精神,實際上他最近的狀況的確很不好。但劉問道只是粗通文字,朝臣們上的這種文辭華麗的東西,他一半的字都不認識,讓他磕磕碰碰的念出來,李治覺得比自己看還要痛苦。因為不能被別人發現他身體虛弱的秘密,必須將著送上來的東西及時批覆。要一個人代他念文字,是目前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
要是徐芷在就好了。李治感慨了一聲,靠在那邊,一邊聽著武媚娘念東西,一邊分心來量得失。
這次武媚娘的確給他幫了很大的忙,這個女人很聰明,更加難得的是有膽識,但問題也就是在此,會讓他覺得太難掌控。
是留下來用,還是盡早遏制?
李治在思索這個問題。
“殿下,此事當如何處置?”武媚娘見念完李治還沒有反應,於是不得不出聲提醒。
李治回過神來,結果文書自己瞇著眼睛看了兩眼後,提起筆批了,然後頷首示意她,“繼續,下一份。”
算了,還是先用著吧,不過一個女人而已,能翻得起什麽浪花。
**
在著武媚娘的幫忙下,李治覺得工作輕松了不少,至少勉強能支撐下去。
長姐的離世對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這個時候還要堅持維持局面,必然就給他的身體帶來了很大的負擔。所以醒來後的三天內,他的身體還是很虛弱,第三天晚上,更是發起了燒。
“殿下你的臉色不對勁兒?”還是武媚娘在念東西的間隙,擡頭看著李治撐頭趴在那裏恍惚的樣子,察覺到他的不對勁兒了。
這些天因為怕武媚娘洩密,所以李治也不敢放她回去,就叫著她在身邊就近服侍,這倒也如了她的意。
“殿下,你額頭有些燙。”劉問道伸手一嘆,頓時就嚇了一跳,轉身就去找禦醫,“我去傳喚太醫來。”
“不用,”李治叫住了他,趴在那裏病仄仄的說道,“這三天他們來的次數夠多了,再來就要引起別人起疑了。”
“可是,可是你的身體,”劉問道還是不放心。
“老毛病了。”李治自己心裏頭有數,他只是身上熱的厲害,又有些頭疼,神智還是十分清楚,所以有條不紊的說道,“這毛病不需要大驚小怪,端幾盆冰水來幫我擦擦身體,等天亮沒事了。”
“這行嗎?”劉問道有些懷疑。
“阿穎試過,她說萬一冰水不行,拿烈酒也可以。”李治趴在案上,病仄仄的說道,“你們先試試,萬一不行再叫禦醫也可以。”
根據他多年被禦醫看的經驗,知道這會兒叫這些人也沒用,多半就是一堆人跪在那裏等你自己熱度消退了。
“是。”因為來之前長孫穎吩咐的東西都派上用場了,這讓劉問道對長孫穎有著盲目的崇拜,所以一聽說是長孫穎傳授的秘訣,二話不說的就顛顛的跑去準備了。
106禦駕
李治這一燒,就燒了一夜,武媚娘跟著劉問道兩個人輪流的幫他擦身子,到最後劉問道也扛不住趴在那裏睡著了,只有武媚娘還仍然頑強的支撐著。
“終於不燒了,。”武媚娘坐在床邊,看著四周無人,忍不住將著手放到了李治臉上,喃喃自語著,“你到底是個怎麽樣的人”
謙沖有禮,敦厚君子,還是陰險狡詐,冷酷無情
並不強大,甚至是孱弱的身體下竟然有那樣一個強大的靈魂,這著實讓人著迷。
武媚娘習慣揣摩人心,每一次接近一個人,揣摩一個人,都是一項挑戰。後宮的嬪妃,宮女,太監,穿梭其中的王公大臣,每個人都是一道題。或簡單,或覆雜,有足夠的人去供她練習。越是難懂的人,對她越是個挑戰,
她會從中找到破綻,尋求好處,不管地位如何,讓他們或者她們為她所用。
她從來都是無往而不利的,從來沒有人會像李治這樣讓她屢屢失敗,可越是這樣,卻越讓她感興趣。
而感興趣,往往是動心的開始。
武媚娘在那裏看著李治,忍不住慢慢俯下身子去,臉越挨越近,就在快要湊近李治時,忽然李治睜開了眼。
武媚娘心裏頭一慌,當下就僵持在那裏了,沒有敢動彈。
“阿穎”李治很輕的叫了一聲,看著面前的人,眼神有些呆。
為了不打擾他睡眠,屋裏頭的光線很暗,隱隱綽綽的幾乎看不清人臉。
武媚娘心中一動,當下應了一聲“嗯”,伸手握住了李治的手。
“疼。”李治嘟囔了一句,然後動了動手,勾住武媚娘的手,小聲撒嬌著說,“難受。”
武媚娘拂去他臉上的濕發,從旁邊的水盆裏擰幹了冷帕子,幫李治擦著臉,李治發出了小聲的喟嘆,一副很舒服的樣子。
“睡吧,睡一覺就不疼了。”武媚娘擦著他鬢邊的濕發,看著他這溫柔無害的樣子,忍不住低下頭親了親他,“我在這裏。”
李治睜著眼睛躺在那裏,高燒使他的腦子遲鈍,整個人渾身軟綿綿,像是躺在雲端一樣。他看著近在咫尺的那張臉,只覺得自己心裏頭充滿了委屈和疲憊,眼淚不知不覺的從眼角滑落了,“大姐沒了。”
“不是你的錯。”武媚娘在心裏頭嘆息了一聲,低聲勸著他。
當初父親去世,她也是這般茫然無助的,不過與著李治不同的是,她並沒有這麽疼。
父親,父親是大家的父親,他雖然疼愛自己,可自己畢竟是個女兒,他最多的愛還是給了他的那些兒子們。所以當父親離開時,她只感覺到天塌下來,卻沒有多少切膚之痛,想到的最多的還是,沒有了父親的庇護,她要如何生活下去。
“真是個好人。”她看著這個男人軟弱的一面,卻覺得他前所未有的迷人。
人總是喜歡自己缺乏的東西,例如會被感動的能力。
**
李治醒來,看著睡著身邊的女人,一時有些吃驚。
“殿下,”劉問道在床邊站立著,滿臉的惶恐。
他昨晚打了個小盹,等醒來卻看著兩人的身子疊在一塊兒,李治拉著武媚娘在說著什麽,還當時殿下終於對著嬌媚的武才人有了興趣,所以沒敢打擾,只乖乖的退下。
如今看起來,事情卻似乎完全不像自己想的那樣。
“備水,我要沐浴。”李治撐著床坐起來,這一場高燒退卻後,似乎將著所有的不適都帶走了,他除了覺得身子因為睡得太多有些發軟,太久沒吃東西肚子餓了之外,並無其他不適。
當大腦又恢覆一片清明,自己終於能完整的指揮自己這部身體時,這種歡樂勝過於其它,以至於他對眼前這些微的“冒犯”都不在意了。
“殿下,那她,”劉問道看著還在床上睡著的武媚娘,覺得十分棘手。
“我想,以我昨晚那種狀態,就算是有心想對她做點什麽也是有心無力。”李治只覺得身上黏糊糊的,各種難受,便一邊扯著自己的衣服,一邊督促劉問道,“快點要人準備,我要沐浴。”
“是。”劉問道聽出他語氣裏不耐煩的聲音,趕緊出去準備這個,只能暫且不去管武媚娘了。
**
到最後,李治還是沒來得及去管武媚娘。因為就他洗漱完畢,又一口氣把肚子填滿,正想要處理完政事的時候,李世民回來了。
皇帝宣布退兵的消息還沒幾天,按照道理大軍才開拔,怎麽這麽快皇帝的車輦就到了這裏難道出了什麽問題李治一邊慶幸自己的好運,幸好等著他病全好了才到這裏,以讓他不至於在皇帝面前露出自己的疲態,一邊敦促底下人即可準備接駕。
等他這邊剛剛準備妥當,李世民的車駕就快了,這快的讓李治都懵了。按照這個速度,豈不是說回城那刻起,皇帝就已經帶著親衛隊出發了而且還是一路上沒有在任何州停步,一路上快馬加鞭的行程。
到底出了什麽事李治在心裏頭想著,但還是匆匆帶著人到城外迎接,誰想著等了半天,皇帝並沒有露面,只是車駕受了眾人一拜,然後就直接駛向行宮裏。
李治再笨,這會兒也知道出了問題,所以一言不發的安排好所有事情之後,直接找上了長孫無忌,“舅舅,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你就別問了。”長孫無忌嘆了聲氣,半年不見,他隨著去了一趟遼東,顯然整個人也都瘦了好幾圈,連肚子都沒有那麽腆了,有些憂愁的吩咐道,“請安送道奏表就是了,如果陛下有空,自會召你的。”
“是。”李治知道長孫無忌謹慎,一般是從他這裏打聽不到任何消息的,但是他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消息,所以李治已經確定高麗一戰肯定出了問題。
但究竟是什麽問題,卻很難打聽出來。因為李世民這次身邊帶的都是心腹中的心腹,消息封鎖比宮闈中要嚴多了,就算是李治也無計可施,只能等著。
這種神秘的態度,讓李治不由得想到了自己之前的那場重病。
難道父親也跟自己一樣,生了重病卻不欲與人知,故意瞞著
懷著這種想法,李治惴惴了一夜,不過第二天,皇帝的舉動就打消了李治的這番懷疑。因為皇帝召見了他,見面是在行宮的偏殿裏進行的。李世民的看上去樣子還不錯,只是瘦些黑些,精神卻還好。他誇獎了李治這些天的作為,表示他這個太子監國監的很好,然後面對李治詢問到底是直接收拾行裝會長安,還是暫住在這裏時,皇帝表示了一種猶豫。到最後他示意在這裏多呆上一段時間,等著大軍到齊了,再一同回京。
李治領了命令,就有些奇怪。如果並不急著回京,為何皇帝的行帳跑的如此之快若急著回京,為何到了定州卻又不出發了
很明顯,這其中有事情正在瞞著他。
皇帝顯然很悠閑,每天都會召見一些臣子見面,但是卻並沒有將著權利收回去,日常事務還是由李治主持著的。李治雖然很樂意自己掌權,但為了不讓父親覺得自己有不臣之心,在思前想後之後,主動提出既然父親已經回來,自己這個太子便該將著權柄歸還給父親了。但是讓李治意外的是,李世民竟然拒絕了,他表示李治這段時間幹的不錯,就繼續做著吧,他會從旁觀看指導,其他事物等著回京再說。
李世民越和顏悅色,李治就覺得有點不踏實,於是只能卯足了勁兒的打聽消息,可誰知道這個時候,李世民卻將著長孫無忌派到了他身邊,這讓李治有些惶然。這到底是對自己滿意呢還是對自己不滿意這到底是派來幫自己呢,還是監視自己的
長孫無忌是他這一派最堅定以及最有力的的支持者,但同時他對於皇帝的重新也是最毋庸置疑的,李治一直都不懷疑,自己跟父親在舅舅心裏頭,還是父親更重要些。
看來從長孫無忌這裏打聽消息是不可能的了。認清楚這個事情之後,李治將著目光放到了其它人身上。
長孫無忌是不用討好他的,因為長孫無忌就是他最大的支持著,他的態度一向分明,所以不需要做任何事來證明,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卻沒有長孫無忌那份底氣。
尤其是,李治看著走來的劉洎和馬周,眼中閃過一絲若有似無的笑意。
尤其是曾經轉投的2臣們,現在應該更恐懼自己的懷疑吧。作為原來魏王的支持著,他們雖然僥幸逃過了那次的清洗,仍然竊據高位,成為如今東宮的重要組成人員,但是他們自己心裏頭,卻是極其怕自己不信任他們的。
這些人,可比自己那個舅舅好利用的多。
107劇情
劉洎並非李治的心腹,確切的說,他曾經是魏王黨的人。在太子被罷黜之後,劉洎和岑文本都曾經火速的建議李世民改立李泰為太子,但最後失敗。李世民是個鐵腕的人,當決定把李泰放到地方上時,曾經明顯投靠過李泰的人都受到了清洗。不過很快李世民就發現這樣下去不可能,畢竟新的太子還需要人輔佐,李承乾和李泰都把朝中大部分人籠絡完了,要真算賬就導致新太子無人可用,所以最後也就睜只眼閉只眼的放過了其中一撥人,將著他們敲打過後,重新填充到了李治的班子裏。
這裏面的人,便有劉洎,馬周,以及岑文本。在著三人中,馬周雖然是諫臣,但很有眼色,十分低調,所以並不引人註意。岑文本是因為李世民太愛其才,所以不得不被人矚目,因此心裏頭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實際上李治懷疑他這次死掉,或許就跟憂慮甚重有關系。畢竟跟著別人相比,他還有個愛闖禍的弟弟,要抓住他的小辮子真是太容易了。不過他這次死倒很是時候,太宗對他的感情,不用想就知道會移植到他弟弟身上去,於是只要不謀反,估計這輩子也不用發愁了。
兩個同伴都是這樣,便由不得劉洎不心驚了,他這個人性子直,而且頗有些不會看人眼色,經常會不知不覺的將人得罪。例如李世民曾經跟被他譽為“小鳥依人”的禇遂良商量,你自然作為史官,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你會不會記錄下去?這種表現風骨的時候,禇遂良當然不會放過,義正言辭的表示自己會如實記錄。這個時候人家君臣打情罵俏,原本是沒劉洎什麽事的,可是劉洎偏偏插了句話,說就算禇遂良不記,天下人也會記著。這句話可好,一下子就得罪了禇遂良,感情他有沒有風骨完全不重要了,反正眾人都會記錄麽,他記錄也顯不出有什麽特別了。
如果這種事只是發生一次兩次也就罷了,可是偏偏卻常常發生。劉洎也知道自己這毛病,一直在努力補救,可他在這方面缺乏天賦,越補救越出錯,一不留神就會用力過度。他曾經為了表達自己對於皇帝的忠心,當李世民拿飛白賞賜別人的時候,努力上前搶,結果一腳就踏在禦床上了,於是被人參一本,說僭越犯上。這次李世民遠征朝鮮,留著他輔佐李治,教他小心。結果他頭腦一熱,直接就拍著胸脯說道陛下一切都交給我你就放心吧,有人敢謀反我就殺了他。他這話聽得李世民都懵了,就算是有人謀反,你有什麽權利殺了他?這事兒是我說了算啊,就算我不在,還有我兒子呢。你只是個家仆,有幫主家做決定的麽?!
雖然這種種事跡,皇帝都以他粗疏耿介原諒了他,但是心裏頭還是記了筆小黑賬,所以劉洎越發的不安了起來,更想做點什麽事來討好下皇帝,或者太子?
抱著這個心態,劉洎這幾個月可沒少在李治面前轉悠。李治對他本來是沒有惡感的,雖然劉洎曾經是李泰的人,可這又怎麽樣?他將來可是為君的,連這點度量都沒有,將來還怎麽用人啊。可以這麽說,在親王的時候,臣子們還可以分為順己和逆己的,但是等到為君,那麽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如果你先入為主的將著一大批人排除在可用之外,那你還能用誰?
李世民用人從來是不分陣營的,有前朝宗室,有隋朝重臣,有建成太子的舊屬,只要才華,紛紛授予重任。李治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以此要求自己,所以不客氣的說,他沒那麽小家子氣,大唐的朝堂上,還不至於容不下那幾個異己。
但是李治沒有惡感,架不住劉洎自己作死。沒有眼色這個問題很讓人頭疼,劉洎怎麽都是皇帝的臣子,李治就想要拉攏他,也不可能明目張膽,就像是這次他跟許多人打好關系時,都是眉來眼去的有個意思就夠了。說實話,這裏面做的最好的,竟然是李績這個武將,而劉洎這個文臣則是木訥的讓人發指。李治跟著他接觸了兩次之後,便堅決跟他劃清界限,只求著將來不要被他害死。
不過不管怎麽樣,劉洎這種“熱情”的態度卻是被李治給看在眼裏了,這個時候,他忽然發現劉洎很可以用。
他這種急於立功卻又不知道如何去做的人,最適合拿來當槍使了。
李治心裏頭打定主意,便攔下了劉洎,閑聊幾句之後,只說自己擔憂父親,不知道為何父親行至定州卻又忽然駐紮,是否覺得自己之前做的不夠好。
劉洎聽著李治這麽一擔心,立刻覺得一條金光閃閃的大道在著面前鋪陳開了,於是當下就勸著李治說道,“殿下不必擔憂,陛下待殿下舐犢情深,縱有不快,也定然是小人誣陷所致,待臣前去查探一番,若有嫌隙,定然竭力為殿下說項。”
“那就有勞先生了。”李治感激的說道,劉洎奉命為他講書,稱一句先生也不過分,劉洎得了這句話,那更是興奮,直接就跑到太宗跟前去探聽狀況了。
劉洎算是名門之後了,是南朝梁尚書右丞劉之遴的曾孫,初仕蕭銑為黃門侍郎,歸唐之後更是一路扶搖直上,要不然也不會以那麽低的情商,還能混進大唐最頂級的人臣圈。從某種角度上而言,大家都知道他的毛病,也知道他這人肚子裏藏不住事兒,所以皇帝對他也放心,還有著幾分親近之意。
劉洎這次略微有些心眼兒,沒有直接去問皇帝你老人家怎麽了,而是去找褚遂良等人商量,說陛下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啊?老窩在這裏不動,長此下去底下的人都有議論了,咱們是不是該去問問?
他說這話,盡的是臣子本分,正好馬周、褚遂良等留守的臣子也不知道前方到底發生了什麽事,皇帝不漏點風,大家也不知道要做什麽,於是決定聯袂去“探望”陛下,打聽下口風。
要論對皇帝的了解,褚遂良可是比劉洎精明多了,所以有他打頭,一堆老臣子去跟皇帝一推心置腹,竟然真的把問題問了出來,原來太宗一路急行,卻又在定州耽誤,不是因為其他,而是因為生了病。
太宗生的病是癰疽,發於肌肉,紅腫高大,已經感染行走,所以這些天才一直在行宮中沒有出去。當初禦醫的診斷是因為他去高麗水土不服,況且又因為焦慮過度,郁積傷肝,得了這病,在高麗不易於養病,所以才一個勁兒的往回趕。可之所以現在不趕快回長安,那是因為如果一回長安,這病可就藏不住了。
皇帝得這病要是平常並不要緊,不過修養兩天就好,可這個關頭可是要命。他剛剛才高麗打了敗仗,而聽到女兒的消息又當眾暈倒,那不知不覺就會給人造成一種感覺:皇帝已經老了。
皇帝既然老了,那該怎麽辦?在有著一個年輕力壯的繼承人的前提下,當然是讓位給太子了。這在眾人眼中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皇帝既然為著國家操勞這麽多年,憂思成疾,那就該退下來把活交給年輕人們去幹,自己享享清福了。
但遺憾的是,皇帝本人並不這麽想。他覺得自己只是犯了點小錯,生了點小病,但繼續為著這個國家奉獻十幾年還不成問題,所以他根本就不願意讓位。
於是,為了防止被勸退,更為了不讓太子有異心,不讓諸王蠢蠢欲動,他必須想辦法瞞住自己生病的事情,尤其是不能讓李治知道。他如今身邊親隨不多,才不敢越過重重州府的回道長安,所以便在此地拖延。一則希望這段時間內並病情有所好轉,這樣是最好不過,一切問題解決了。二則是哪怕病情沒有好轉,只要有大軍趕過來,他手握重兵,便也不怕任何人了。
這消息長孫無忌自然是知道的,可越是這樣,他越得在皇帝面前避嫌,所以只能對著李治含糊其辭,要他乖乖的聽話別在這段時間內被李世民測出不安分,要不然只要李世民熬過這一劫,回去鐵定太子。
不過對於李世民來說,最難熬的是大軍來到之前的這段日子,所以他不得不每天打起精神接見各種不得不見的人,讓眾人以為他仍然很好。但這法子只可以拖一時,想要長久的瞞下去,還得靠著身邊臣子的協助。隨他同去高麗的人,一般都是心腹中的心腹,自然不用擔心。至於留下來的人中,他也要則其中一二,告訴他們真相,要他們全力安撫不知情的人才是。
於是,劉洎就這麽聰明的知道了李世民行動反常的原因,他聽了之後,老毛病又發作了,極力於表現自己對於皇帝的忠誠,出了門之後也一臉憂愁的對周圍人說道,“陛下病情如此嚴重,真是讓人憂愁啊。”
馬周、褚遂良等人都在他身邊,馬周謹慎,一言不發,就當沒有聽到的低著頭走過。而褚遂良聽了他這話,卻是一臉的若有所思。
108吃糖
褚遂良的死來的很突然,就在他對李治表達出善意,同時透露出陛下身體有恙,並非對太子不滿這個秘密後,便很快的被用“意圖不軌,以伊霍自居”的理由給處死了。
李治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震驚萬分,他還沒有從父親對自己的隱瞞中清醒過來,就又陷到這個意外中去。
不過對於這件事,李治從頭到尾是什麽都沒有說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以劉洎的秉性與身份,他不會弄權,甚至說以他的智商,他也不會大著膽子說出這種話的。但問題是,陛下就是以此為罪名治死他,那又如何?
誣告的人是褚遂良,旁證的是馬周,到最後被史書記上一筆,背上罵名的恐怕也只會是挑唆的人,而不是做出決斷的人吧。
李治嘆了聲氣,小心的將著所有的東西都收好,然後戰戰兢兢的在著太宗面前俯首帖耳,溫順的不能再溫順。
只要等,一切都是他的。所以他不能冒險,不能讓任何人抓住把柄。
李治等了半個月,大軍終於到達定州,皇帝的病情才爆出來。據說是在戰場上受傷才引發的癰疽,已經青紫化膿,腿都腫了一圈,嚴重到甚至禦醫都暗示可能拖不了太久了。
聽著這消息的那瞬間,李治發現自己心裏頭甚至隱秘的希望這個論斷可以成真。不過在明面上,他卻是比任何人聽著都傷心,禦醫剛一宣布完,他就直接哭了。等著禦醫為李世民開刀後,他更是直接上前為李世民吸去傷口上的膿血,弄的李世民都慌了,按著他的肩頭叫出了李治許久都沒被喚過的乳名,“雉奴,你何必如此,這種齷齪的事情讓他們代勞即刻,你是太子,此時當有太子的風範。”
“兒子見父親病重如此,心中恨不得能以身代之,哪裏還能顧得上其它。”李治漱了口站起來,眼睛是哭過後的紅腫,垂頭站在那裏可憐兮兮的說,“兒子此時只能記住父子,君臣之儀,卻是顧不了那麽多了。”
李治的這番反應讓李世民非常感動,看著李治那溫潤無害的小白兔樣子,李世民甚至都對自己之前的懷疑和隱瞞有一絲絲的內疚。不過這內疚也就是一閃而過,很快他就覺得自己那些是對李治好,如果不是那般試探,自己怎麽能試的出他的純孝呢。
“太子之孝,遠逾於景帝昔日啊。”長孫無忌在一旁恰到好處的拍著馬屁,讓著李世民更加歡樂。
昔日文帝也如李世民一般長了癰疽,景帝身為太子,大約抱著跟李治同樣的想法,想要為父親吮膿以示孝心,可誰知道終究還是嫌棄太惡心而沒有下得了口。這種事情半途而廢比不做更加糟糕,所以文帝很是惡了太子一段時間。而景帝心裏頭也留了疙瘩,等著即位後就把代替自己為文帝吮膿的鄧通給殺了。
長孫無忌拿景帝與李治比,無非是說李世民與著李治的父子感情遠遠好過於文帝和景帝,李世民自然心裏開懷。只是李治心中卻略微膈應,長孫無忌這話說了一半,還有一半卻是鄧通為文帝吮膿固寵,李治如今做的事情,豈不是與鄧通類似?長孫無忌這般,不是暗示他跟一個卑微的佞臣相似?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在李治最不高興的時候長孫無忌說了一句他最不願意聽到的話,於是李治就更加膈應了。
不過這個時候,他根本沒有對抗長孫無忌的能力,於是除了陪大家一起呵呵笑著又能如何?李治斂去眼底的光芒,默默的低下了頭。
**
長孫穎在宮裏頭渾渾噩噩的過了大半個月,她自己也知道自己要提起精神來,可總是覺得所有的事情都索然無趣,自己也有些焦急的想著自己是不是真的中了邪,難道以後都得這麽下去了?
不過幸好她跟前還有個孩子,李忠的存在讓著長孫穎分了不少心,當底下人們也發現李忠是治療長孫穎郁郁寡歡的良藥時,便越來越多的將著李忠放在她身邊。
這天天氣不錯,劉繡看著長孫穎又在窗前發怔了,便從奶娘懷裏頭接過李忠,然後偷偷把他放在離長孫穎不遠的地方,示意他自己過去。
李忠這個時候都兩歲了,跌跌撞撞的自己能走,勉強也會詞不達意的表示自己的要求,正是可愛的時候。奶媽們也很懂眼色的教過他親近長孫穎,所以這麽多人裏頭他最喜歡的就是長孫穎,這會兒見母親就在不遠處,當下就顛顛的跑過去了。
他長得虎頭虎腦,又被餵養的很好,小胳膊腿都是肉呼呼的,整個人像個粉團子,等走進了長孫穎,一下子就格格笑著撲到她身上,抱著她軟糯糯的叫了聲“娘。”
“忠兒,”長孫穎雖然在發呆,但是帶慣了孩子,早就練成了條件反射,一下子就抱住了他,然後看到小孩子那沒有一絲雜質的眼睛正咕嚕咕嚕的看著自己時,頓時就笑了,伸手把他抱到膝頭坐著,蹭著他額頭的問道,“午覺睡完了啊?這麽早就醒來了。”
長樂公主的死亡給了長孫穎太多的負面影響。在這裏人人都在算計,只有小孩子才是最幹凈的,所以每次看到他們的眼睛,長孫穎都覺得像是得到了進化。
李忠極其喜歡跟她玩頂頭,所以當下咯咯咯的笑成一串,等笑夠了才趴在她懷裏奶聲奶氣的說道,“不要覺覺,要糖糖。”
小孩子都不喜歡睡午覺,每次讓這小家夥睡覺可是要費不少力氣。而且每次都要用睡醒了吃糖誘惑,他才肯老老實實的躺在床上。
長孫穎一聽,就知道他這是乖乖睡完午覺後來要糖了,當下就想賴賬。
這個地方沒有牙醫,糖吃多了可是容易蛀牙的。
“要吃糖糖啊,可是糖糖沒有了怎麽辦?咱們吃蛋蛋好不好?我讓奶娘給你蒸蛋羹,又滑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