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二百八十七 法鞅
關燈
小
中
大
……
法鞅,和法紀同樣是法家學徒,劉策崛起的時候,法紀剛好被任命為法務司主官,替劉策在遠東擬定治理地方的律法。
這期間,法紀也曾邀請過法鞅前去給劉策效力,法鞅並沒有明確答覆法紀的話,但還是欣然前往去遠東各地體察劉策治下的民務。
一番接觸下來,法鞅十分失望,倒不是說劉策治下法紀不嚴,而是遠東在劉策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百姓也開始逐漸脫離赤貧,慢慢步入正軌。
法鞅可以預見,照這種勢頭十幾年後,百姓將會脫離溫飽束縛,變得漸漸富庶起來,那一座座學堂更是世家掌控學識的墳墓。
按理說,這是一個十分富有朝氣的時代,可偏偏這讓法鞅心中有了別樣的想法。
法鞅與法紀同窗,但論名聲與學識,法紀是遠遠無法跟法鞅相提並論的,法紀自己也承認論對法學一派的權術理解,法鞅遠勝自己,只要法鞅肯到劉策麾下效力,法紀願意主動讓出法務司總司的位置。
可法鞅在考察了一圈遠東的民情之後,毅然拒絕了法紀的好意,甚至是不告而別直接南下……
這主要是法鞅認為劉策所提倡的“法”與自己所尊崇的“法”,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劉策的法是指“法制與法治”為核心,只要百姓在法理許可範圍,人身一切都十分自由,無論士庶都有從事任何事物的權力,只要有能者皆可勝任要職,最終達到國富民強的局面。
而法鞅的法,則是孑然不同,他認為“弱民”方是強國之道,只有把百姓的自尊全部踐踏的體無完膚,才能便於集權統治。
劉策在遠東北地各處頒布的“新法”,令法鞅十分反感,當然更主要的是,劉策的新法已經有了系統的雛形,自己即使加入到他麾下,也註定不會有太大能為,自己的理念必定會和他的想法產生強烈沖突,這是恃才傲物的法鞅無法接受的。
與是,面對黃覆的提問,法鞅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楚王,你可曾知曉北地劉策為何會如此壯大?而大周又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
黃覆想了想說道:“請恕本王冒昧,本王對劉策生平知之甚少,倒是大周孱弱可以窺得一二,
大周各地貪汙成風,世家豪強根本不把百姓當人看,試問一個飯都吃不飽的人,又有何力去支持大周朝廷呢?”
法鞅微微一笑:“楚王,您說的這些都只是表象,就以大周為例,為何會有現今局勢,說到底就是一個字,散!”
“散?”黃覆不解的問道,“請先生明言……”
法鞅說道:“大周之所以已到窮途末路,皆因朝廷對百姓缺乏有效約束力,任由百姓四處流竄卻不加以管制,全由地方各級官僚看顧所導致,
這種情況下,太平年間或許無事,但在亂世之年反而成為禍國根本,所以楚王攻陷京師後,務必莫要效仿大周國制,當以弱民為緊要……”
黃覆問道:“何為弱民?”
法鞅道:“草民給楚王舉個例子,就以草民在劉策治下的遠東為例吧,劉策為何能在不到十年時間就成為北方最大的軍閥,
皆是因為大周朝廷對治下軍民管制不利造成,試問當初大周若不抱詔安的心思,劉策會有今日的成就麽?那是斷然不可能的,
劉策有今天的地位,皆是因為大周朝廷縱容所致,楚王問鼎京師後,當以此為戒,千萬不要重蹈覆轍。”
黃覆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當權者絕對不能與地方勢力妥協,哪怕他有功與社稷也不行。
法鞅接著說道:“另外,劉策治下深受百姓愛戴,皆因一堆惠民政策普及所致,久而久之軍民自然對大周不抱忠誠之心,
劉策治下的軍容強盛,徭役輕便(已廢除徭役),律法清晰嚴明,生活環境寬松,換任何一個不得志的人,都會加入其麾下試圖效力……”
不等法鞅講完,黃覆便說道:“先生的意思是指讓本王效仿那劉策獲取民心對麽?等本王收覆京師之後,定會派人去與劉策接觸,學他的治理之道。”
法鞅搖搖頭:“如果楚王您是這般想法,那草民這就告辭……”
黃覆奇道:“先生何意?不是你說劉策治下深受百姓愛戴麽?本王向他學習治國之道又有何錯?”
法鞅回道:“楚王可曾聽過畫虎不成反類犬?任何一個治理天下的根法,全盤抄襲效仿只會變的不倫不類,
楚王若想自己的王朝延綿不衰,就應該制定屬於自己的國策,而不是靠抄襲他人的成功經驗為己用。”
黃覆忙道:“先生所言極是,是本王疏忽了,請先生繼續說下去。”
法鞅點點頭說道:“楚王想要成功,所制定的國策只需以軍督府律法為藍本,全盤反過來便是,當然,該借鑒的還是要借鑒,
比如劉策的強國理論是國富民強,那楚王就只取國和強這兩點,以弱化百姓為上策,當民弱方能國強!”
黃覆眉頭一皺:“先生請繼續說……”
法鞅說道:“所謂弱民之道,就以大周為本,大周壓制庶民上升空間,這點楚王應該借鑒,但不該任由世家貴族把控實行,
王朝的權力應該集中到君王手中,靠制定嚴酷的律法讓百姓安於現狀,然後,將士庶百姓都邊緣化,將他們貶的一文不值,
再以劉策為反面,其治下所有適齡孩童都能免費入學,楚王就該嚴格制定學堂入取制度,必須只有忠於楚王和對王朝有突出貢獻的百姓才能識文斷字,
再比如劉策治下百姓可以任意流動尋找工作,楚王也應該反其道而行,農戶就該安心種地,工匠就該兢兢業業打鐵,每一行每一業都該有明確的劃分標準,絕對不能躍過此線,
劉策提升女子地位,楚王就該將女子貶到最低,就比如楚王治下將那些士家女子淪為軍妓就是最明智的決斷,以後甚至可以在此基礎上衍生,以美女犒賞來提升將士的戰鬥力,
另外,絕對禁止百姓隨意流動,任何治下軍民都必須就在自己所處的一畝三分地內勞作,哪怕再苦再窮也不能放棄自己的主業,如若一莊園有一戶百姓脫產,就該連座整個莊園,
如此一來,時間一長,百姓的盼頭就會逐漸喪失,開始慢慢安分守己,淪為真正的賤民畏懼皇權律法,王朝的秩序也會徹底煥然一新。”
黃覆聽完法鞅的論述,搖頭說道:“先生此言,是否太過嚴苛,大周就是因為輕民才會導致這樣的局面啊……”
法鞅義正言辭地說道:“不,楚王錯了,大周是因為不夠輕民才會導致眼下局面,
試問如果百姓在自己所處環境各個閉塞視聽,收不到外界消息,只能有朝廷頒發旨意為核心,那麽他們還會反麽?”
黃覆想了想,還是有些無法接受法鞅的話,提出了自己的憂慮:“但這樣的話,誰來為本王治理江山?本王雖是一介粗人,但也知道治國需要各種人才啊……”
法鞅說道:“楚王所言甚是有理,而之前所言正是為楚王提供源源不斷人才治下了前提。”
黃覆蹙了蹙眉宇,十分不解。
法鞅道:“既然百姓,無論士庶,所有上升渠道都被封死,他們想要出人頭地就只有取悅楚王,
當然,草民的取悅並非阿諛奉承之輩,楚王可以給他們制定一條改變命運的渠道,比如可以戰場搏殺換取自身富貴,
無論從軍前他們是庶民還是士族,皆以軍功論高低,違反軍紀濫竽充數者必須予以嚴懲,
再比如想要入朝為官就必須經由楚王親自審核,確定他們確有才華且無龐大背景並對楚王忠心耿耿方能予以錄取,
總之,草民所提一切建議,皆是為了楚王您將來的國度能經久不衰,相信草民所言執行頒布治下律法,大楚不出二十年就能問鼎整片中原!”
“好!”黃覆大喝一聲,起身對法鞅說道,“太好了,本王與先生真是相見恨晚,如若先生不棄,請隨本王左右,等本王取下京師,定封先生為丞相,替本王擬定律法,治理這萬裏山河!”
法鞅聞言,對黃覆拱手一拜:“多謝楚王厚愛,草民願肝腦塗地,永忠與楚王!”
法鞅所言的建議跟當初鄔思道與姜澤在遠東總督府所談的幾乎如出一轍,只不過法鞅的建議更加霸道,水平比姜澤更高。
姜澤主要針對普通百姓,鞏固世家在民間的地位,而法鞅則是無論士庶一視同仁,想要上升改變窘迫處境,就只有為皇權服務一條路,可以說是姜澤的強化版本,也更加的體現法家無情。
誰都不清楚法鞅的建議一旦落實會是一副怎樣的局面,到底能發展出怎樣的潛力,是強盛還是毀滅?
劉策的律法是為對付不法之徒,保護遵紀守法的軍民所立,而法鞅的律法則是完完全全的馭民之術,目的就是為了加強中央威懾力(這點和劉策幾乎一致,區別是中央集權和皇權至上兩個看似相同,實則南轅北轍),弱化百姓在王朝的影響力,說到底就是專為皇權服務的傳統封建體制。
相比與劉策同樣以“法”立世,法鞅口中的“法”會跟劉策的“法”產生怎樣的強烈沖突?而百姓一旦得知兩者之間的區別,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這一切目前還是一個謎團,必須要要等神都城破之後才能知曉答案,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只是率先打破京師僵局的到底會是哪一方勢力?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法鞅,和法紀同樣是法家學徒,劉策崛起的時候,法紀剛好被任命為法務司主官,替劉策在遠東擬定治理地方的律法。
這期間,法紀也曾邀請過法鞅前去給劉策效力,法鞅並沒有明確答覆法紀的話,但還是欣然前往去遠東各地體察劉策治下的民務。
一番接觸下來,法鞅十分失望,倒不是說劉策治下法紀不嚴,而是遠東在劉策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百姓也開始逐漸脫離赤貧,慢慢步入正軌。
法鞅可以預見,照這種勢頭十幾年後,百姓將會脫離溫飽束縛,變得漸漸富庶起來,那一座座學堂更是世家掌控學識的墳墓。
按理說,這是一個十分富有朝氣的時代,可偏偏這讓法鞅心中有了別樣的想法。
法鞅與法紀同窗,但論名聲與學識,法紀是遠遠無法跟法鞅相提並論的,法紀自己也承認論對法學一派的權術理解,法鞅遠勝自己,只要法鞅肯到劉策麾下效力,法紀願意主動讓出法務司總司的位置。
可法鞅在考察了一圈遠東的民情之後,毅然拒絕了法紀的好意,甚至是不告而別直接南下……
這主要是法鞅認為劉策所提倡的“法”與自己所尊崇的“法”,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劉策的法是指“法制與法治”為核心,只要百姓在法理許可範圍,人身一切都十分自由,無論士庶都有從事任何事物的權力,只要有能者皆可勝任要職,最終達到國富民強的局面。
而法鞅的法,則是孑然不同,他認為“弱民”方是強國之道,只有把百姓的自尊全部踐踏的體無完膚,才能便於集權統治。
劉策在遠東北地各處頒布的“新法”,令法鞅十分反感,當然更主要的是,劉策的新法已經有了系統的雛形,自己即使加入到他麾下,也註定不會有太大能為,自己的理念必定會和他的想法產生強烈沖突,這是恃才傲物的法鞅無法接受的。
與是,面對黃覆的提問,法鞅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楚王,你可曾知曉北地劉策為何會如此壯大?而大周又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
黃覆想了想說道:“請恕本王冒昧,本王對劉策生平知之甚少,倒是大周孱弱可以窺得一二,
大周各地貪汙成風,世家豪強根本不把百姓當人看,試問一個飯都吃不飽的人,又有何力去支持大周朝廷呢?”
法鞅微微一笑:“楚王,您說的這些都只是表象,就以大周為例,為何會有現今局勢,說到底就是一個字,散!”
“散?”黃覆不解的問道,“請先生明言……”
法鞅說道:“大周之所以已到窮途末路,皆因朝廷對百姓缺乏有效約束力,任由百姓四處流竄卻不加以管制,全由地方各級官僚看顧所導致,
這種情況下,太平年間或許無事,但在亂世之年反而成為禍國根本,所以楚王攻陷京師後,務必莫要效仿大周國制,當以弱民為緊要……”
黃覆問道:“何為弱民?”
法鞅道:“草民給楚王舉個例子,就以草民在劉策治下的遠東為例吧,劉策為何能在不到十年時間就成為北方最大的軍閥,
皆是因為大周朝廷對治下軍民管制不利造成,試問當初大周若不抱詔安的心思,劉策會有今日的成就麽?那是斷然不可能的,
劉策有今天的地位,皆是因為大周朝廷縱容所致,楚王問鼎京師後,當以此為戒,千萬不要重蹈覆轍。”
黃覆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當權者絕對不能與地方勢力妥協,哪怕他有功與社稷也不行。
法鞅接著說道:“另外,劉策治下深受百姓愛戴,皆因一堆惠民政策普及所致,久而久之軍民自然對大周不抱忠誠之心,
劉策治下的軍容強盛,徭役輕便(已廢除徭役),律法清晰嚴明,生活環境寬松,換任何一個不得志的人,都會加入其麾下試圖效力……”
不等法鞅講完,黃覆便說道:“先生的意思是指讓本王效仿那劉策獲取民心對麽?等本王收覆京師之後,定會派人去與劉策接觸,學他的治理之道。”
法鞅搖搖頭:“如果楚王您是這般想法,那草民這就告辭……”
黃覆奇道:“先生何意?不是你說劉策治下深受百姓愛戴麽?本王向他學習治國之道又有何錯?”
法鞅回道:“楚王可曾聽過畫虎不成反類犬?任何一個治理天下的根法,全盤抄襲效仿只會變的不倫不類,
楚王若想自己的王朝延綿不衰,就應該制定屬於自己的國策,而不是靠抄襲他人的成功經驗為己用。”
黃覆忙道:“先生所言極是,是本王疏忽了,請先生繼續說下去。”
法鞅點點頭說道:“楚王想要成功,所制定的國策只需以軍督府律法為藍本,全盤反過來便是,當然,該借鑒的還是要借鑒,
比如劉策的強國理論是國富民強,那楚王就只取國和強這兩點,以弱化百姓為上策,當民弱方能國強!”
黃覆眉頭一皺:“先生請繼續說……”
法鞅說道:“所謂弱民之道,就以大周為本,大周壓制庶民上升空間,這點楚王應該借鑒,但不該任由世家貴族把控實行,
王朝的權力應該集中到君王手中,靠制定嚴酷的律法讓百姓安於現狀,然後,將士庶百姓都邊緣化,將他們貶的一文不值,
再以劉策為反面,其治下所有適齡孩童都能免費入學,楚王就該嚴格制定學堂入取制度,必須只有忠於楚王和對王朝有突出貢獻的百姓才能識文斷字,
再比如劉策治下百姓可以任意流動尋找工作,楚王也應該反其道而行,農戶就該安心種地,工匠就該兢兢業業打鐵,每一行每一業都該有明確的劃分標準,絕對不能躍過此線,
劉策提升女子地位,楚王就該將女子貶到最低,就比如楚王治下將那些士家女子淪為軍妓就是最明智的決斷,以後甚至可以在此基礎上衍生,以美女犒賞來提升將士的戰鬥力,
另外,絕對禁止百姓隨意流動,任何治下軍民都必須就在自己所處的一畝三分地內勞作,哪怕再苦再窮也不能放棄自己的主業,如若一莊園有一戶百姓脫產,就該連座整個莊園,
如此一來,時間一長,百姓的盼頭就會逐漸喪失,開始慢慢安分守己,淪為真正的賤民畏懼皇權律法,王朝的秩序也會徹底煥然一新。”
黃覆聽完法鞅的論述,搖頭說道:“先生此言,是否太過嚴苛,大周就是因為輕民才會導致這樣的局面啊……”
法鞅義正言辭地說道:“不,楚王錯了,大周是因為不夠輕民才會導致眼下局面,
試問如果百姓在自己所處環境各個閉塞視聽,收不到外界消息,只能有朝廷頒發旨意為核心,那麽他們還會反麽?”
黃覆想了想,還是有些無法接受法鞅的話,提出了自己的憂慮:“但這樣的話,誰來為本王治理江山?本王雖是一介粗人,但也知道治國需要各種人才啊……”
法鞅說道:“楚王所言甚是有理,而之前所言正是為楚王提供源源不斷人才治下了前提。”
黃覆蹙了蹙眉宇,十分不解。
法鞅道:“既然百姓,無論士庶,所有上升渠道都被封死,他們想要出人頭地就只有取悅楚王,
當然,草民的取悅並非阿諛奉承之輩,楚王可以給他們制定一條改變命運的渠道,比如可以戰場搏殺換取自身富貴,
無論從軍前他們是庶民還是士族,皆以軍功論高低,違反軍紀濫竽充數者必須予以嚴懲,
再比如想要入朝為官就必須經由楚王親自審核,確定他們確有才華且無龐大背景並對楚王忠心耿耿方能予以錄取,
總之,草民所提一切建議,皆是為了楚王您將來的國度能經久不衰,相信草民所言執行頒布治下律法,大楚不出二十年就能問鼎整片中原!”
“好!”黃覆大喝一聲,起身對法鞅說道,“太好了,本王與先生真是相見恨晚,如若先生不棄,請隨本王左右,等本王取下京師,定封先生為丞相,替本王擬定律法,治理這萬裏山河!”
法鞅聞言,對黃覆拱手一拜:“多謝楚王厚愛,草民願肝腦塗地,永忠與楚王!”
法鞅所言的建議跟當初鄔思道與姜澤在遠東總督府所談的幾乎如出一轍,只不過法鞅的建議更加霸道,水平比姜澤更高。
姜澤主要針對普通百姓,鞏固世家在民間的地位,而法鞅則是無論士庶一視同仁,想要上升改變窘迫處境,就只有為皇權服務一條路,可以說是姜澤的強化版本,也更加的體現法家無情。
誰都不清楚法鞅的建議一旦落實會是一副怎樣的局面,到底能發展出怎樣的潛力,是強盛還是毀滅?
劉策的律法是為對付不法之徒,保護遵紀守法的軍民所立,而法鞅的律法則是完完全全的馭民之術,目的就是為了加強中央威懾力(這點和劉策幾乎一致,區別是中央集權和皇權至上兩個看似相同,實則南轅北轍),弱化百姓在王朝的影響力,說到底就是專為皇權服務的傳統封建體制。
相比與劉策同樣以“法”立世,法鞅口中的“法”會跟劉策的“法”產生怎樣的強烈沖突?而百姓一旦得知兩者之間的區別,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這一切目前還是一個謎團,必須要要等神都城破之後才能知曉答案,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只是率先打破京師僵局的到底會是哪一方勢力?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