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0章 距離問題

關燈
曹昂認真記下了曹操的話, 剛準備去找曹初, 結果發現她又不在司空府。

“子劭呢?”曹昂問道。

“女公子方才帶著二公子和三公子去城北了。”侍人回答。

曹昂頷首:“備馬, 我去找她。”

……

這會兒被曹昂惦念著的曹初正沿著來時的路回去。

只見迎面而來的呂布神情忿忿,似乎遇到了極難忍耐的事兒。

曹彰見了他, 征得曹初同意後就樂得跑了上去:“奉先!”

呂布面色稍霽, 畫戟一橫,提溜著曹彰的領子把他放在了戟桿子上。

這就是典型的欺負人了。

曹彰只得緊緊地抱住桿子,防止自己掉下來。

曹初疑惑地望了一眼他走過來的方向, 正是校場, 看樣子呂布似乎是剛練完兵回來, 身後還跟著幾個親兵。

“呂將軍可是要去司空府?”她問道。

呂布悶悶地應了一聲:“我有事上稟曹公。”

曹初點頭, 也沒多問,只道是同路。

“子劭。”曹昂策馬找到她, “阿翁召你過去。”

曹初一楞:“可是為了荊州之事?”

“這我倒不知。”曹昂搖頭,“許是有事問你罷。”

……

司空府。

呂布率先開口了:“那青州兵毫無軍紀, 明知軍中禁酒卻大肆作樂,平日裏對民多有劫掠, 我看不慣便說了幾句,誰知這幾個混賬玩意兒……”

說道氣處,他一拳砸在了案上,心裏窩火。

提起青州兵,這些人的來歷倒還挺特殊。

初平年間, 曹操討伐青州黃巾, 與百萬之眾的黃巾相持許久, 後來那些黃巾在權衡利弊之下便主動投降了曹操。

百萬人被收編為三十餘萬,皆為黃巾精銳,由於是青州黃巾,就號稱青州兵。

雖說是青州兵,這些人卻並不屯在青州,而是在初期時隨著曹軍主力四處作戰。

作為交過手並且把青州兵打得四散的將領,呂布跟他們簡直是相看兩相厭。

黃巾是什麽人?說好聽點是以傳教而壯大的起義軍,說難聽點就是一群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匪徒。

自靈帝起黃巾就一直橫行,雖被多次鎮壓,可他們只要稍稍得了喘息就能繼續發展下去,所過之處裹挾百姓,一部分被他們殺死或是被劫掠,一部分則是被迫並入黃巾以壯大自身,新兵隨著老兵繼續去搶別人。

這麽一群人,即便編成了軍隊,受到了漢律的治轄,又有多少約束力呢?

這年頭真正軍紀嚴明的軍隊實在是太少了,像一千多年後的岳家軍或是戚家軍那種整體都遵守軍紀,不越雷池一步的軍隊才是特例呢。

曹操自己帶兵時的軍紀的確是極其嚴明,但其他地方就不一定管得到,典型的就如青州兵。

最關鍵的是這些人根本不服管,而且已經養成了燒殺劫掠的惡習,若再要他們遵紀守法可謂是難上加難,一個把握不好還會釀成嘩變。

曹初蹙眉瞧著這樣的氣氛,開口道:“阿翁,我有一言。”

“講。”曹操點頭。

曹初的意見是徹底捋掉青州兵的作戰性質,改軍屯為民屯。

青州兵的最大用處就是屯田,戰鬥力卻著實難以恭維,既然這樣,不如就讓他們安心種田算了。

這話確實有些道理,曹操若有所思地望了她一眼。

曹初也偏頭瞧他,見曹操看過來還對他眨了眨眼。

曹操嗤一聲笑了出來。

程昱思忖:“主公,不若將其分離遣散,化為民,以漢律管束。”

青州兵一向奉行利益至上的原則,即使是改軍屯為民屯,他們也不會有多大的意見,說不定還會因為不再有人拿軍紀說事而暗自竊喜。

但這樣一來,沒了軍隊的約束,這些人反而會更放肆,不如一步步分化,再加以管束。

真當漢律是擺著看的呢?

曹操點頭,接受了二人的意見。

青州兵的事情搞定,接著曹操拿起了徐州的公文,遞給曹昂:“念。”

“東海太守昌豨反叛……”

曹昂看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是這家夥怎麽又反了。

官渡一役前,曹操為保後方穩定便拉攏了各地的勢力,典型的就如關西諸將韓遂、馬騰等人。

關西暫時安定,徐州的東海那邊就開始鬧了。

鬧的那個人名字叫昌豨,官為東海太守。

原本徐州當地的豪強們就不怎麽聽命於朝廷,曹操拿下徐州後對此地的掌控力也並不如其他地方,一地太守如果想反其實很容易。

更何況昌豨並不算是草包,隨便派個守軍過去打他肯定不行。

他原本在官渡一役前就反過一次,被曹操親征鎮壓了下來。結果這回他瞧見曹操打完仗回許都,也不知是不是閑得慌,又反了。

這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叛,雖說東海隔得遠,那也好歹是自己的治下,肯定受不了啊。

曹操揉了揉眉心:“孤本是想立即發兵北上。”

他想專心懟袁紹啊!

“主公,昌豨不過一反覆小人,甚如墻頭之草、隨風之絮。此次定是以為主公戰後疲憊,無力攻伐,故才反叛。眼下東海之亂不足為慮,可若主公不出兵於威望有損。”郭嘉拱手道。

最好的結果就是昌豨主動投降。

曹操點了點頭,看了過來:“依奉孝看,如何?”

“主公不若出兵北上擊紹,如此一來,昌豨不戰自降。”郭嘉一笑。

昌豨反叛是以為曹操沒有餘力來打他,但如果曹操專心把袁紹懟得鼻青臉腫的話,昌豨自然會被震懾到,投降是意料之中的。

攻打袁紹,奪取要地,這也是原先在曹操計劃內的事情,如今不過提前了而已。

曹操來了興趣,對郭嘉道:“奉孝有何高見?”

曹初見狀放輕步伐,扶著門框默默地退了出去。

不管是這見微知著、睹始知終的毒辣目光,還是一言即中、算無遺策,都讓曾經那個只能在史書中尋到寥寥數語的“鬼才”郭嘉愈發鮮活。

這樣的思緒一襲上心頭,曹初卻覺得自己的距離與他愈發遙遠了。

她扯了扯唇角。

不知什麽時候,郭嘉走到了她身後:“你在笑什麽?”

曹初回頭,眸子一彎:“我在想你三歲的時候是什麽樣子的。”

“我?”郭嘉指自己,眼底浮上笑意。

曹初點頭:“說說嘛。”

郭嘉漫不經心地收起了手中的扇子,伸出食指一點她眉心:“你猜。”

……

許都城門。

石韜和孟建立在那裏,正等著守衛檢查後入城。

“元直!”孟建看見前面等著他們的徐庶,眼睛一亮。

孟建和徐庶熟啊!他們既是潁川同鄉,早年又是一塊去的荊州求學,只不過徐庶先一步結識了諸葛亮而已。

要說這兩人為什麽決定來許都,這還得感謝他們的友人諸葛亮。

先前三人正在談論黃祖之死,諸葛亮對友人的人品一向很信任,於是就旁側敲擊提醒他們荊州即將大亂,有人的手已經伸得很長了。

石韜和孟建秒懂。

但荊州確實被劉表治理的還算不錯,至少名士的招牌被他利用的很好,對人也堪稱禮賢下士。

但劉表心裏怎麽想、以後怎麽做就不一定了。

諸葛亮見他們還對劉表抱有希望,又說了一番話。

大意就是你們要是等塵埃落定再出仕,想出頭肯定不太容易,立功的機會不多,穩紮穩打也不一定行。但如果在主公還面臨著很多難事以及阻礙的時候幫助他,不管是大功還是小功都能被記著,升遷很快。

自古以來都是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更何況是這種擇主的事情,更要慎之又慎。

誰都有理想,但理想也是要建立在仕途通順的情況下,若最基本的仕途都不通順,理想也就成了一句空泛不能實現的話。

在亂世,出頭的人才很多,被埋沒的人才也多。要想不被埋沒,只能自己抓住一切機會去爭取。

石韜和孟建一聽有道理,於是收拾收拾包裹直接決定不隱居了。

諸葛亮對友人的行動力並不驚訝,只是好奇道:“你們是要去……”

孟建思量:“雖然可以去的地方有很多,不過既然元直在許都,那我就去許都了,反正也不算太遠。”

說起來,許都在潁川郡,他這還算是回歸故裏。

石韜點點頭,真誠道:“多謝孔明為我等指點迷津。”

諸葛亮:“……”

等等,他不是這個意思啊!

望著友人離去的背影,諸葛亮的手指微微一顫,似乎想挽留,最終卻放棄了。只是安安靜靜地立在那裏目送他們遠去。

司馬徽安慰似的拍拍他的肩膀:“天涯何處無友人。”

諸葛亮聞言更郁悶了,就連手中羽扇上的羽毛都有點蔫噠噠的。

荊州,隆中。

草廬內,小童掀開簾子,望見裏面一個男子正在撫琴。

諸葛亮正面無表情地彈著一曲梁父吟。

是的,這首葬歌已經被他改編成了琴曲。

“先生。”小童托著腮,“您看上去好像很不開心。”

琴音一頓,諸葛亮點頭,幽幽長嘆一聲。

他怎麽就管不住自己這張嘴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