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關燈
小
中
大
冬雪消融,萬物生發。
趁著初春還不忙,慕清趕緊從交易空間買了一頭肥碩的閹割過的大肥豬,大肥豬長的和野豬十分相像,那頭直接將大肥豬弄死了交易過來,被慕清扔到陷阱裏面,然後裝作是野豬猜中陷阱摔死的模樣,興奮之極的去不遠處正在砍柴的甄二郎喊:“二郎!二郎!咱家陷阱裏逮住一只大野豬,看著足足有兩三百斤,四郎,你趕緊下山,快去把你幾個堂哥叫來擡野豬!”
甄二郎聽到一驚:“阿娘,你沒事吧?”
野豬對於農家人來說是一大災害,不僅戰鬥力爆表,更是會毀壞莊稼。
“都說了掉到陷阱裏去摔死了,我哪裏有事?四郎去叫你堂哥,我們兩個人肯定拖不出來,記得帶根繩子和扁擔!”
正在跟著撿柴火的甄四郎扔下身上的背簍就往山下跑,一邊跑一邊大聲喊:“大伯!大伯!我家的陷阱裏抓到一只野豬啦!我阿娘喊大哥們去山上擡野豬!”
被他那響亮的童音嗓子一喊,整個甄家村都知道甄家好運,陷阱裏踩野豬了,好熱鬧的人,全都跟著跑去看熱鬧。
甄大伯一家也都十分吃驚,此時到了春播的季節,甄大伯他們都在家忙著耕地春播,也沒去城裏打短工,都閑在家裏呢,聞言全都要往外跑。
甄四郎趕緊喊:“我阿娘說要帶上繩子和扁擔!”
甄大伯和甄大郎一人拿個扁擔,帶上繩索。
過了年已經十二歲的甄蘭香也想去看熱鬧,被甄大伯娘叫住:“你去幹嘛?又不能幫忙,你都十二歲了,再過兩年都要相看了,可不能跑出去看熱鬧。”
甄香蘭撇撇嘴,望著外面熱鬧上山的場景,忍不住問甄大伯娘:“阿娘,你說二嬸家打了野豬,會不會分給我們一點?”
想到今年過年吃到的那兩只兔子肉,甄香蘭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甄大伯娘手一頓,沒好氣道:“我可不想吃她們家肉,過年送了一只兔子,你爹就讓我給你博文哥準備二兩銀子給他考試花銷。”
只要一想到此時,甄大伯娘心裏就如割肉般的疼。
這年頭誰家掙點錢容易了。
甄蘭香頓時存默了,她和她阿娘想的一樣,二嬸就是個奸詐狡猾的,吃她家一根骨頭,她必然要讓你十倍的便宜討回去。
唉。
甄香蘭整個人都蔫了。
甄大伯和村裏人感到山腳下,看到陷阱裏那一頭肥碩的大野豬的時候,全都倒吸一口涼氣:“我滴乖乖,這野豬起碼得有三百斤了吧?這麽肥壯?”
為了防止被人認出來不是野豬,在交易的時候,慕清得意讓對方將大肥豬的頭給處理過,也就是說,在這些人看來,這頭野豬是頭朝下摔入陷阱中,頭都摔爛了,而且這異世位面的豬長的還真像他們這裏的野豬,都有兩顆大獠牙。
甄大伯和甄大郎,還有一些村裏人幫忙,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這頭大野豬從陷阱裏拽上來,然後放在現編的架子上拖下山。
整個村裏的人都看到那頭肥碩的大野豬了。
這頭野豬讓已經很久沒吃過肉的村裏人都將目光投向了門口的這座大山,他們也不敢深入到山裏,只在山的邊沿處設陷阱。
現在若事有人去甄家村附近的山裏,到處都是陷阱。
慕清同樣給村長和裏正家送了豬肉,又給甄大伯家送了十斤豬肉,做了五十多斤的香腸和兩只火腿,還有許多臘肉,還讓甄二郎給縣城裏的席瑞安送去了一條大後腿,剩下的全都拿到縣城裏賣了。
說是賣了,其實都儲存在慕清空間裏了。
想吃到沒騷味的豬肉不容易,慕清哪裏舍得賣。
但村裏人都知道,甄博文今年要考發解試,正是用錢的時候,對於甄家把豬拖縣城裏賣了都不奇怪。
至於為什麽是去縣城賣,而不是鎮上賣,慕清的說法是,縣城裏價格高一點。
而甄二郎和甄香草他們都以為阿娘是賣到酒樓去了,也沒懷疑。
剩下的像豬下水這東西,慕清是不願意弄的,但是甄二郎甄三郎甄香君都很樂意去清洗,畢竟都是肉,慕清就讓甄二郎磨了黃豆,用豆渣去清洗豬下水。
這年代人對於吃的東西的執著,超出了她的想象,根本不存在豬下水沒人吃的說法。
要知道,在古代連油都是昂貴之物,古代人又是幹體力活居多,不論是種地還是扛大包,拼的都是體力,而豬下水不僅有油水,還抗餓,又便宜,很多農家人買不起豬肉的,就買豬下水回來吃,不然長時間的勞作,營養又不夠,身體根本吃不消。
慕清是個大方的,空間裏又有不少這個時代沒有的調料。
她用豬下水和之前腌制的酸白菜做了紅燒大腸、紅燒豬頭肉、紅燒肉燜筍等。
甄香君他們洗的幹凈,她做出來的大腸不僅沒有一點臭味,還麻辣鮮香,讓家裏的孩子們,甄大伯一家及來當時來幫忙的人都吃的滿嘴流油。
直到好多年後,甄大伯一家和那些村民們都還記得那豬大腸的味道,回味不已:“那真是人間美味啊!”
之後他們再怎麽燒豬大腸,都找不到那樣的味道了。
***
開春之後,現在山上的春筍都到了快速生長的季節,都說雨後春筍,現在只要帶著籃子上山,不到半個小時就能挖出一筐筍來,特別多。
慕清非常喜歡吃筍,只要是晴天,就領著甄香君甄香草他們去山上撿菜挖筍,吃不完就曬幹,做成筍幹。
甄家似乎在不知不覺中,日子就好過了起來。
春天對於農家來說不僅是收獲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
慕清這時候才明白,壯勞力對於農家來說有多麽重要。
家裏的土地需要翻耕,家裏能夠做這些事的只有甄二郎一人,他也分身乏術。
甄大伯知道甄家就甄二郎一個壯勞力,慕清又給他家送了十斤上好的大肥豬肉,吃人嘴軟,不用慕清說,在他家地翻耕完之後,就主動帶著兒子們來慕清家幫忙翻地。
光靠人力肯定是不夠的,慕清又拎了五斤豬肉去了村長家。
上次已經給村長家送過半只兔子,之前已經送過兩斤豬肉,這次又是五斤。
村長和村長媳婦都十分滿意,同意在他們自家將地都翻耕之後,將牛借給甄家。
“要愛惜點使,不可使它受傷,每天要記得給它餵稻草。”村長摸著老牛身上的毛,比摸自家兒子還仔細。
在農家,一頭牛可以抵兩三個壯勞力呢!
在驚蟄前夕,慕清去了縣城一趟。
席瑞安早已安排好了船等在江邊,慕清只是一揮手,船艙裏已經堆滿了糧食,全部都是她空間出產的雜交水稻稻種。
很快縣令就召集治下的裏正們到縣衙,說從西域購買了兩季稻,不僅可以一年種兩季,稻谷的畝產也能達到五百斤左右。
治下的裏正們全都沈默不語。
他們根本就不相信一個讀書人會種地,也不相信什麽來自西域的稻種,他們也冒不起那個險,只相信自己的經驗和土地。
席瑞安也不勉強,只道:“你們回去通知村民,有願意來換兩季稻稻種的,就拿家中陳糧來換就行。因稻種有限,每家每戶限換五斤稻種,每一裏最少種一畝兩季稻,種兩季稻的人家按照縣衙指定的方式種植後,秋天若無收成,可在縣衙考證過後,來縣衙領取兩石稻谷,若不按照縣衙指定的方式種植,秋收後不可領取。”
裏正們心裏一松。
此時人們的水稻畝產量每畝得米兩石至三石,三石糧食四石稻谷,四石稻谷也就是現代的381斤。
兩石稻谷也就是一百九十斤。
而四石稻谷的產量已經是風調雨順季節的高產量,若是老天不賞臉,一畝地的產量也只有兩百多斤左右。
換了縣令所說的兩季稻,即使一斤稻谷都種不出來,那也能在縣衙領取兩石稻谷,這是不虧的,若是真如縣尊所說,畝產能夠達到六石,對於他們這樣的農家人來說,更是天降祥瑞。
而且縣令說了,每家每戶限換五斤稻種,每一裏最少只要種植一畝兩季稻,五斤稻種還不夠種一畝地的,一畝地最少也要八到十斤稻種。
實際上,雜交水稻每畝只需要兩到三斤稻種即可,五斤稻種已經可以讓農家種植兩畝地。
大雍朝設置一百一十戶為一裏,五裏為一鄉,一百一十戶人家,也就說,平均分的話,每家分攤不到半分田,這還在他們能接受的範圍內。
這話傳下去之後,果然沒人願意種什麽兩季稻,但因縣令設下每一裏必須要有最少一畝地種植兩季稻,且按要求後種植不出來,還有兩石稻谷的賠償,裏正們不願得罪縣尊,都找了村裏有沒有願意種植兩季稻的人家。
有妄圖用山地糊弄的,都被席瑞安派下來的人實地看出後訓斥了,並取消了該戶人家來年領取稻種的資格。
因為縣衙有賠償損失的政策,雖然響應的人不多,但每裏至少一畝地的目標還是能夠完成的,並且沒有引起太大反彈。
慈善些的裏正,自家田地多的,就自家拿了一畝中等田來種植兩季稻,兇惡些的,就在村裏找一戶好欺負的人家,勒令種植兩季稻。
不過也有兩處是例外,一處便是甄家村,為了響應縣令號召,慕清率先問裏正,她家十畝上等水田和五畝地的中等水田,可不可以全部種上兩季稻。
村裏人聽到都震驚啦!
甄慕氏是不是瘋了?
這什麽兩季稻還能不能種出稻谷來尚且不知,等它真種出來你再種不遲,居然將家中十五畝地全種上了兩季稻,要是種不出來,你是打算讓二郎三郎他們都跟著你餓死不成?
裏正和村長也都勸慕清不要沖動,就連甄二郎甄三郎甄香君他們都勸慕清莫要沖動。
甄大伯聽到此時更是氣不打一出來:“胡鬧!”
見村長、裏正、甄大伯都來了,慕清才像防賊一樣,悄悄的掩上門對他們說:“這事我也就跟你們說了,你們可別對外面說。”
裏正、村長一楞,難不成這裏面還有什麽秘密不成?
慕清小聲說:“這也是縣尊的兩個幕僚那裏聽來的,要不是我兒博文是縣尊的弟子,人家還不和我說呢。”
裏正不耐:“什麽事,快說!”
慕清壓低聲音神神秘秘地道:“你們知道縣尊是從京城來的吧?原來可是在京城當大官,你們知道有多大嗎?”
這些消息底層的農民哪裏知道。
慕清又道:“咱們淮州的岑知州你們聽說過吧?”
他們還真沒有聽說過,只知道換了知州,卻不知新的知州姓甚名誰。
別說是信息不流通的古代了,就是現代信息那麽發達,都有很多人不知道本市的市長叫什麽名字,有什麽背景來歷。
慕清道:“咱們淮州的岑知州,原是朝廷的丞相,一品大員,而我們懷安縣縣尊是岑相弟子,被貶謫在此。”
這種秘聞,他們這些小村民哪裏會知道,全都像聽到什麽了不得的大秘密一樣瞪大了眼睛,催促道:“這和兩季稻有什麽關系?”
“你們別急啊。”前世靠寫作為生的慕清編故事的能力大開,“這兩季稻是從西域那邊傳過來的良種,你們是知道的吧?可你們想想,西域那邊能夠傳來多少良種?傳來了還能分給我們老百姓不成?當然是都緊著達官貴人家裏啦,你想想,那些達官貴人家裏,哪家不是千畝良田?”
“那這和岑相被貶有什麽關系?”村長不解地問。
慕清給了個‘你不懂’的眼神,“你不想想,岑相那是一心為民,有了高產量良種,岑相自然想分給下面的老百姓種植,可是達官貴人誰不想要?就算他們自己吃不完,還可以拿去賣,一邊一心為民謀利,一邊一心為己謀私,而良種有限,岑相觸動了那麽多達官貴人的利益,他們可不就合起夥要把岑相搞下來嘛。”
“不然你想想,岑相都已經是一品大員,當朝宰相,若不是有太多達官貴人一起搞他,他能被貶謫?”
“他被貶謫到此之後,也一心想著百姓,好不容易從達官貴人們那裏搶來這點良種,自是要分發到百姓手中,可十指尚有長短,咱們縣尊是岑知州的學生,這良種當然是先緊著他啦,而我兒博文又是縣尊的學生……”
她給了他們一個‘你們懂得’眼神,對甄大伯和村長裏正說:“你是博文的嫡親大伯,村長和裏正平常也對我們家多有照顧,一筆寫不出兩個甄字,我才告訴你們,你們可不能對外面說,實在是良種有限,告訴了別人,我們就分不到太多了。”
村長裏正面面相覷,倒是甄大伯老實人,一下子就信了:“那……我也去換五斤稻種!”
慕清笑道:“縣尊不是說了,每家每戶最多可以換五斤?咱們一裏百戶,肯定有不少人家不願換良種的,你可以讓裏正幫你多換一些,就說是村裏其他人家換的,我們不說,誰會知道?”
甄大伯眼巴巴的看著裏正。
裏正皺了皺眉:“你讓我想想。”
回去的路上,裏正和村長商量:“你看這事……真的假的?”
村長來回踱步,“此等密事,定不是甄慕氏這樣的鄉下婦人能知道的,恐怕還是博文那裏透露了風聲。”
裏正也道:“罷了,反正若沒有收成,縣衙還有兩石糧食的補償,若是此事當真……”後面的話裏正沒說,村長卻也明白。
裏正家中上等水田二十五畝,中等水田十三畝近近十畝地,若全部種上良種,畝產六石的話,一畝地就能多收兩石糧,三十畝就是六十石糧,裏正家中三十八畝地,就多收將近八十石糧。
按照四石糧食381斤算,八十石糧食就能多收七千斤糧食,容不得裏正不心動。
就算增加不到七千石,哪怕只有一半,對於農家人來說,也是大豐收了。
於是裏正和村長回去悄悄將此事和妻子說了,妻子又和娘家說了,娘家的媳婦知道此事後,又將此事和她們的娘家說了。
這事本是秘密的,知道的人家也沒有對外宣傳開。
原本每戶五斤的稻種是領不完的,結果全部被領完了。
此時因為還在育種階段,很多人家都藏著掖著,也沒多少村民知道,而稍微有點關系,消息靈通些的,也都去裏正家裏說要換那五斤稻種。
他們都認為,反正只有五斤,不過半畝地的份量,況且若是種植不出來還有兩石糧食的補償,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領的。
甄大伯這人就比較實在了,領了十斤稻種,原本想要種一畝地的。
結果,等所有農家人都把田地耕出來,準備育苗時,席縣令親自帶著人下鄉,這其中包括每個村有著多年種地經驗的老農和村長裏正們,也有縣城裏的典史小吏們,席縣令以甄慕氏家的田地為教學點,每個村每個鄉的親自指導他們該如何育秧,再由縣衙的典史小吏和各村的村長裏正選出來的老農們,回去教授他們村的其它村民育秧的方式。
育秧的方式有多種,席瑞安教他們的是現代的濕潤育秧和旱育秧兩種方式,第一種是采取淺水勤灌相結合的排水晾田,第二種是只保持土壤濕潤的育秧方法,這種育秧方式的優點是根系發達,插後不易敗苗,成活返青快。
這要不是縣令,且他所說所做還有那麽幾分道理的話,估計這些老農們都要噴死他了。
因為自古以來,就從未有人用這兩種方式育過秧苗,他們全部都是用老祖宗們一輩又一輩傳下來的傳統的育秧方式來育苗,也從沒有人懷疑過這樣的育秧方式有什麽不對。
老祖宗傳下來的,天下人都用這樣的方式育秧,能不對嗎?
可是現在縣尊說了,不按照他教授的新育秧方式育秧,一旦新良種無收成,被縣衙的人查出來後,就無法領到兩石糧食的補償,他們哪敢隨便糊弄?況且地都是自家的,加入豐收了呢?
農家人糊弄什麽,都不會糊弄自家的地。
也有那自作聰明的,用老法子育秧苗,以為別人看不出來。
領了五斤稻種的人家就慶幸,五斤稻種也就半畝地,半畝地兩石糧,也不虧了。
而準備大面積種植新良種的人家,就有些擔憂了。
這縣令的新育秧法子,到底管不管用啊?可別到時候顆粒無收啊。
原本打算全部種上新良種的人家,都打起了退堂鼓,將全部的水田換成了一半的水田。
只有甄慕氏和甄大伯家,一個傻大膽,一個太老實,是切切實實準備將家裏水田全部種新良種的。
甄家慕清就是一言堂,哪怕甄二郎甄三郎他們心有疑慮也不敢反對。
育種一過,慕清家的蕓苔花也開了(油菜花),村裏人才知道,席縣令不僅懂得如何育種,還懂如何種蕓苔,並且在蕓苔地裏種了很多豆苗,田埂的周圍也都種了很多據說是來自西域的種子,品種很多。
具體是什麽都無人知道,能不能吃也無人知道,但整個甄家村的人都十分關註慕清家的菜地。
等到驚蟄一過,秧苗全部長出來後,很多育秧的人家都傻眼了。
不是只育了五斤稻種嗎?怎麽長出來這麽多秧苗?
秧苗長出來,老農們也放下了一小半的心,就怕這稻種不成活。
等秧苗都長的差不多了,席縣令又把各村村長、裏正,村裏選出來的最會種田的老農們集合到一起了。
幹嘛呢?拔秧,插秧。
這麽麻煩的哦!
然後他們就發現,不是才五斤稻種嗎?為什麽插出了兩畝地的秧苗?一畝地的稻種只需要兩到三斤嗎?
常年伺候田地的老農們覺得自己的世界觀都被刷新了。
因為在他們的概念裏面,一畝地的稻種最少要八到十斤,十畝地就要準備百八十斤的稻種,二十畝就是兩百斤稻種。
若是以後一畝地都只需要兩三斤稻種,那十畝地就能省下五六十斤的稻子,二十畝地就能省一百多斤稻谷啦!
一百多斤稻谷都是一畝中等田的產量了!
慕清自己是個懶得下地的,況且甄家十五畝地,就她和甄香君甄香草甄二郎甄三郎幾人插秧,還不得累死。
找短工!
她還沒找短工,席瑞安就叫幫他在城西那二十畝水田插秧的農人們,過來將她家的十五畝地都整好了。
外面不知道的全都以為席瑞安是為甄博文才如此,就連甄博文都如此認為,對席瑞安自是感激不已,並且愛屋及烏,將這份感激也投到席鑲身上。
席鑲本身也是個投桃報李的人,甄博文對他好,他自然也同等回饋給甄博文,加上他也沒有親兄弟,只有堂兄和族兄,在懷安縣也沒有別的好朋友,兩人又惺惺相惜,跟親兄弟似的,感情越發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趁著初春還不忙,慕清趕緊從交易空間買了一頭肥碩的閹割過的大肥豬,大肥豬長的和野豬十分相像,那頭直接將大肥豬弄死了交易過來,被慕清扔到陷阱裏面,然後裝作是野豬猜中陷阱摔死的模樣,興奮之極的去不遠處正在砍柴的甄二郎喊:“二郎!二郎!咱家陷阱裏逮住一只大野豬,看著足足有兩三百斤,四郎,你趕緊下山,快去把你幾個堂哥叫來擡野豬!”
甄二郎聽到一驚:“阿娘,你沒事吧?”
野豬對於農家人來說是一大災害,不僅戰鬥力爆表,更是會毀壞莊稼。
“都說了掉到陷阱裏去摔死了,我哪裏有事?四郎去叫你堂哥,我們兩個人肯定拖不出來,記得帶根繩子和扁擔!”
正在跟著撿柴火的甄四郎扔下身上的背簍就往山下跑,一邊跑一邊大聲喊:“大伯!大伯!我家的陷阱裏抓到一只野豬啦!我阿娘喊大哥們去山上擡野豬!”
被他那響亮的童音嗓子一喊,整個甄家村都知道甄家好運,陷阱裏踩野豬了,好熱鬧的人,全都跟著跑去看熱鬧。
甄大伯一家也都十分吃驚,此時到了春播的季節,甄大伯他們都在家忙著耕地春播,也沒去城裏打短工,都閑在家裏呢,聞言全都要往外跑。
甄四郎趕緊喊:“我阿娘說要帶上繩子和扁擔!”
甄大伯和甄大郎一人拿個扁擔,帶上繩索。
過了年已經十二歲的甄蘭香也想去看熱鬧,被甄大伯娘叫住:“你去幹嘛?又不能幫忙,你都十二歲了,再過兩年都要相看了,可不能跑出去看熱鬧。”
甄香蘭撇撇嘴,望著外面熱鬧上山的場景,忍不住問甄大伯娘:“阿娘,你說二嬸家打了野豬,會不會分給我們一點?”
想到今年過年吃到的那兩只兔子肉,甄香蘭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甄大伯娘手一頓,沒好氣道:“我可不想吃她們家肉,過年送了一只兔子,你爹就讓我給你博文哥準備二兩銀子給他考試花銷。”
只要一想到此時,甄大伯娘心裏就如割肉般的疼。
這年頭誰家掙點錢容易了。
甄蘭香頓時存默了,她和她阿娘想的一樣,二嬸就是個奸詐狡猾的,吃她家一根骨頭,她必然要讓你十倍的便宜討回去。
唉。
甄香蘭整個人都蔫了。
甄大伯和村裏人感到山腳下,看到陷阱裏那一頭肥碩的大野豬的時候,全都倒吸一口涼氣:“我滴乖乖,這野豬起碼得有三百斤了吧?這麽肥壯?”
為了防止被人認出來不是野豬,在交易的時候,慕清得意讓對方將大肥豬的頭給處理過,也就是說,在這些人看來,這頭野豬是頭朝下摔入陷阱中,頭都摔爛了,而且這異世位面的豬長的還真像他們這裏的野豬,都有兩顆大獠牙。
甄大伯和甄大郎,還有一些村裏人幫忙,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這頭大野豬從陷阱裏拽上來,然後放在現編的架子上拖下山。
整個村裏的人都看到那頭肥碩的大野豬了。
這頭野豬讓已經很久沒吃過肉的村裏人都將目光投向了門口的這座大山,他們也不敢深入到山裏,只在山的邊沿處設陷阱。
現在若事有人去甄家村附近的山裏,到處都是陷阱。
慕清同樣給村長和裏正家送了豬肉,又給甄大伯家送了十斤豬肉,做了五十多斤的香腸和兩只火腿,還有許多臘肉,還讓甄二郎給縣城裏的席瑞安送去了一條大後腿,剩下的全都拿到縣城裏賣了。
說是賣了,其實都儲存在慕清空間裏了。
想吃到沒騷味的豬肉不容易,慕清哪裏舍得賣。
但村裏人都知道,甄博文今年要考發解試,正是用錢的時候,對於甄家把豬拖縣城裏賣了都不奇怪。
至於為什麽是去縣城賣,而不是鎮上賣,慕清的說法是,縣城裏價格高一點。
而甄二郎和甄香草他們都以為阿娘是賣到酒樓去了,也沒懷疑。
剩下的像豬下水這東西,慕清是不願意弄的,但是甄二郎甄三郎甄香君都很樂意去清洗,畢竟都是肉,慕清就讓甄二郎磨了黃豆,用豆渣去清洗豬下水。
這年代人對於吃的東西的執著,超出了她的想象,根本不存在豬下水沒人吃的說法。
要知道,在古代連油都是昂貴之物,古代人又是幹體力活居多,不論是種地還是扛大包,拼的都是體力,而豬下水不僅有油水,還抗餓,又便宜,很多農家人買不起豬肉的,就買豬下水回來吃,不然長時間的勞作,營養又不夠,身體根本吃不消。
慕清是個大方的,空間裏又有不少這個時代沒有的調料。
她用豬下水和之前腌制的酸白菜做了紅燒大腸、紅燒豬頭肉、紅燒肉燜筍等。
甄香君他們洗的幹凈,她做出來的大腸不僅沒有一點臭味,還麻辣鮮香,讓家裏的孩子們,甄大伯一家及來當時來幫忙的人都吃的滿嘴流油。
直到好多年後,甄大伯一家和那些村民們都還記得那豬大腸的味道,回味不已:“那真是人間美味啊!”
之後他們再怎麽燒豬大腸,都找不到那樣的味道了。
***
開春之後,現在山上的春筍都到了快速生長的季節,都說雨後春筍,現在只要帶著籃子上山,不到半個小時就能挖出一筐筍來,特別多。
慕清非常喜歡吃筍,只要是晴天,就領著甄香君甄香草他們去山上撿菜挖筍,吃不完就曬幹,做成筍幹。
甄家似乎在不知不覺中,日子就好過了起來。
春天對於農家來說不僅是收獲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
慕清這時候才明白,壯勞力對於農家來說有多麽重要。
家裏的土地需要翻耕,家裏能夠做這些事的只有甄二郎一人,他也分身乏術。
甄大伯知道甄家就甄二郎一個壯勞力,慕清又給他家送了十斤上好的大肥豬肉,吃人嘴軟,不用慕清說,在他家地翻耕完之後,就主動帶著兒子們來慕清家幫忙翻地。
光靠人力肯定是不夠的,慕清又拎了五斤豬肉去了村長家。
上次已經給村長家送過半只兔子,之前已經送過兩斤豬肉,這次又是五斤。
村長和村長媳婦都十分滿意,同意在他們自家將地都翻耕之後,將牛借給甄家。
“要愛惜點使,不可使它受傷,每天要記得給它餵稻草。”村長摸著老牛身上的毛,比摸自家兒子還仔細。
在農家,一頭牛可以抵兩三個壯勞力呢!
在驚蟄前夕,慕清去了縣城一趟。
席瑞安早已安排好了船等在江邊,慕清只是一揮手,船艙裏已經堆滿了糧食,全部都是她空間出產的雜交水稻稻種。
很快縣令就召集治下的裏正們到縣衙,說從西域購買了兩季稻,不僅可以一年種兩季,稻谷的畝產也能達到五百斤左右。
治下的裏正們全都沈默不語。
他們根本就不相信一個讀書人會種地,也不相信什麽來自西域的稻種,他們也冒不起那個險,只相信自己的經驗和土地。
席瑞安也不勉強,只道:“你們回去通知村民,有願意來換兩季稻稻種的,就拿家中陳糧來換就行。因稻種有限,每家每戶限換五斤稻種,每一裏最少種一畝兩季稻,種兩季稻的人家按照縣衙指定的方式種植後,秋天若無收成,可在縣衙考證過後,來縣衙領取兩石稻谷,若不按照縣衙指定的方式種植,秋收後不可領取。”
裏正們心裏一松。
此時人們的水稻畝產量每畝得米兩石至三石,三石糧食四石稻谷,四石稻谷也就是現代的381斤。
兩石稻谷也就是一百九十斤。
而四石稻谷的產量已經是風調雨順季節的高產量,若是老天不賞臉,一畝地的產量也只有兩百多斤左右。
換了縣令所說的兩季稻,即使一斤稻谷都種不出來,那也能在縣衙領取兩石稻谷,這是不虧的,若是真如縣尊所說,畝產能夠達到六石,對於他們這樣的農家人來說,更是天降祥瑞。
而且縣令說了,每家每戶限換五斤稻種,每一裏最少只要種植一畝兩季稻,五斤稻種還不夠種一畝地的,一畝地最少也要八到十斤稻種。
實際上,雜交水稻每畝只需要兩到三斤稻種即可,五斤稻種已經可以讓農家種植兩畝地。
大雍朝設置一百一十戶為一裏,五裏為一鄉,一百一十戶人家,也就說,平均分的話,每家分攤不到半分田,這還在他們能接受的範圍內。
這話傳下去之後,果然沒人願意種什麽兩季稻,但因縣令設下每一裏必須要有最少一畝地種植兩季稻,且按要求後種植不出來,還有兩石稻谷的賠償,裏正們不願得罪縣尊,都找了村裏有沒有願意種植兩季稻的人家。
有妄圖用山地糊弄的,都被席瑞安派下來的人實地看出後訓斥了,並取消了該戶人家來年領取稻種的資格。
因為縣衙有賠償損失的政策,雖然響應的人不多,但每裏至少一畝地的目標還是能夠完成的,並且沒有引起太大反彈。
慈善些的裏正,自家田地多的,就自家拿了一畝中等田來種植兩季稻,兇惡些的,就在村裏找一戶好欺負的人家,勒令種植兩季稻。
不過也有兩處是例外,一處便是甄家村,為了響應縣令號召,慕清率先問裏正,她家十畝上等水田和五畝地的中等水田,可不可以全部種上兩季稻。
村裏人聽到都震驚啦!
甄慕氏是不是瘋了?
這什麽兩季稻還能不能種出稻谷來尚且不知,等它真種出來你再種不遲,居然將家中十五畝地全種上了兩季稻,要是種不出來,你是打算讓二郎三郎他們都跟著你餓死不成?
裏正和村長也都勸慕清不要沖動,就連甄二郎甄三郎甄香君他們都勸慕清莫要沖動。
甄大伯聽到此時更是氣不打一出來:“胡鬧!”
見村長、裏正、甄大伯都來了,慕清才像防賊一樣,悄悄的掩上門對他們說:“這事我也就跟你們說了,你們可別對外面說。”
裏正、村長一楞,難不成這裏面還有什麽秘密不成?
慕清小聲說:“這也是縣尊的兩個幕僚那裏聽來的,要不是我兒博文是縣尊的弟子,人家還不和我說呢。”
裏正不耐:“什麽事,快說!”
慕清壓低聲音神神秘秘地道:“你們知道縣尊是從京城來的吧?原來可是在京城當大官,你們知道有多大嗎?”
這些消息底層的農民哪裏知道。
慕清又道:“咱們淮州的岑知州你們聽說過吧?”
他們還真沒有聽說過,只知道換了知州,卻不知新的知州姓甚名誰。
別說是信息不流通的古代了,就是現代信息那麽發達,都有很多人不知道本市的市長叫什麽名字,有什麽背景來歷。
慕清道:“咱們淮州的岑知州,原是朝廷的丞相,一品大員,而我們懷安縣縣尊是岑相弟子,被貶謫在此。”
這種秘聞,他們這些小村民哪裏會知道,全都像聽到什麽了不得的大秘密一樣瞪大了眼睛,催促道:“這和兩季稻有什麽關系?”
“你們別急啊。”前世靠寫作為生的慕清編故事的能力大開,“這兩季稻是從西域那邊傳過來的良種,你們是知道的吧?可你們想想,西域那邊能夠傳來多少良種?傳來了還能分給我們老百姓不成?當然是都緊著達官貴人家裏啦,你想想,那些達官貴人家裏,哪家不是千畝良田?”
“那這和岑相被貶有什麽關系?”村長不解地問。
慕清給了個‘你不懂’的眼神,“你不想想,岑相那是一心為民,有了高產量良種,岑相自然想分給下面的老百姓種植,可是達官貴人誰不想要?就算他們自己吃不完,還可以拿去賣,一邊一心為民謀利,一邊一心為己謀私,而良種有限,岑相觸動了那麽多達官貴人的利益,他們可不就合起夥要把岑相搞下來嘛。”
“不然你想想,岑相都已經是一品大員,當朝宰相,若不是有太多達官貴人一起搞他,他能被貶謫?”
“他被貶謫到此之後,也一心想著百姓,好不容易從達官貴人們那裏搶來這點良種,自是要分發到百姓手中,可十指尚有長短,咱們縣尊是岑知州的學生,這良種當然是先緊著他啦,而我兒博文又是縣尊的學生……”
她給了他們一個‘你們懂得’眼神,對甄大伯和村長裏正說:“你是博文的嫡親大伯,村長和裏正平常也對我們家多有照顧,一筆寫不出兩個甄字,我才告訴你們,你們可不能對外面說,實在是良種有限,告訴了別人,我們就分不到太多了。”
村長裏正面面相覷,倒是甄大伯老實人,一下子就信了:“那……我也去換五斤稻種!”
慕清笑道:“縣尊不是說了,每家每戶最多可以換五斤?咱們一裏百戶,肯定有不少人家不願換良種的,你可以讓裏正幫你多換一些,就說是村裏其他人家換的,我們不說,誰會知道?”
甄大伯眼巴巴的看著裏正。
裏正皺了皺眉:“你讓我想想。”
回去的路上,裏正和村長商量:“你看這事……真的假的?”
村長來回踱步,“此等密事,定不是甄慕氏這樣的鄉下婦人能知道的,恐怕還是博文那裏透露了風聲。”
裏正也道:“罷了,反正若沒有收成,縣衙還有兩石糧食的補償,若是此事當真……”後面的話裏正沒說,村長卻也明白。
裏正家中上等水田二十五畝,中等水田十三畝近近十畝地,若全部種上良種,畝產六石的話,一畝地就能多收兩石糧,三十畝就是六十石糧,裏正家中三十八畝地,就多收將近八十石糧。
按照四石糧食381斤算,八十石糧食就能多收七千斤糧食,容不得裏正不心動。
就算增加不到七千石,哪怕只有一半,對於農家人來說,也是大豐收了。
於是裏正和村長回去悄悄將此事和妻子說了,妻子又和娘家說了,娘家的媳婦知道此事後,又將此事和她們的娘家說了。
這事本是秘密的,知道的人家也沒有對外宣傳開。
原本每戶五斤的稻種是領不完的,結果全部被領完了。
此時因為還在育種階段,很多人家都藏著掖著,也沒多少村民知道,而稍微有點關系,消息靈通些的,也都去裏正家裏說要換那五斤稻種。
他們都認為,反正只有五斤,不過半畝地的份量,況且若是種植不出來還有兩石糧食的補償,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領的。
甄大伯這人就比較實在了,領了十斤稻種,原本想要種一畝地的。
結果,等所有農家人都把田地耕出來,準備育苗時,席縣令親自帶著人下鄉,這其中包括每個村有著多年種地經驗的老農和村長裏正們,也有縣城裏的典史小吏們,席縣令以甄慕氏家的田地為教學點,每個村每個鄉的親自指導他們該如何育秧,再由縣衙的典史小吏和各村的村長裏正選出來的老農們,回去教授他們村的其它村民育秧的方式。
育秧的方式有多種,席瑞安教他們的是現代的濕潤育秧和旱育秧兩種方式,第一種是采取淺水勤灌相結合的排水晾田,第二種是只保持土壤濕潤的育秧方法,這種育秧方式的優點是根系發達,插後不易敗苗,成活返青快。
這要不是縣令,且他所說所做還有那麽幾分道理的話,估計這些老農們都要噴死他了。
因為自古以來,就從未有人用這兩種方式育過秧苗,他們全部都是用老祖宗們一輩又一輩傳下來的傳統的育秧方式來育苗,也從沒有人懷疑過這樣的育秧方式有什麽不對。
老祖宗傳下來的,天下人都用這樣的方式育秧,能不對嗎?
可是現在縣尊說了,不按照他教授的新育秧方式育秧,一旦新良種無收成,被縣衙的人查出來後,就無法領到兩石糧食的補償,他們哪敢隨便糊弄?況且地都是自家的,加入豐收了呢?
農家人糊弄什麽,都不會糊弄自家的地。
也有那自作聰明的,用老法子育秧苗,以為別人看不出來。
領了五斤稻種的人家就慶幸,五斤稻種也就半畝地,半畝地兩石糧,也不虧了。
而準備大面積種植新良種的人家,就有些擔憂了。
這縣令的新育秧法子,到底管不管用啊?可別到時候顆粒無收啊。
原本打算全部種上新良種的人家,都打起了退堂鼓,將全部的水田換成了一半的水田。
只有甄慕氏和甄大伯家,一個傻大膽,一個太老實,是切切實實準備將家裏水田全部種新良種的。
甄家慕清就是一言堂,哪怕甄二郎甄三郎他們心有疑慮也不敢反對。
育種一過,慕清家的蕓苔花也開了(油菜花),村裏人才知道,席縣令不僅懂得如何育種,還懂如何種蕓苔,並且在蕓苔地裏種了很多豆苗,田埂的周圍也都種了很多據說是來自西域的種子,品種很多。
具體是什麽都無人知道,能不能吃也無人知道,但整個甄家村的人都十分關註慕清家的菜地。
等到驚蟄一過,秧苗全部長出來後,很多育秧的人家都傻眼了。
不是只育了五斤稻種嗎?怎麽長出來這麽多秧苗?
秧苗長出來,老農們也放下了一小半的心,就怕這稻種不成活。
等秧苗都長的差不多了,席縣令又把各村村長、裏正,村裏選出來的最會種田的老農們集合到一起了。
幹嘛呢?拔秧,插秧。
這麽麻煩的哦!
然後他們就發現,不是才五斤稻種嗎?為什麽插出了兩畝地的秧苗?一畝地的稻種只需要兩到三斤嗎?
常年伺候田地的老農們覺得自己的世界觀都被刷新了。
因為在他們的概念裏面,一畝地的稻種最少要八到十斤,十畝地就要準備百八十斤的稻種,二十畝就是兩百斤稻種。
若是以後一畝地都只需要兩三斤稻種,那十畝地就能省下五六十斤的稻子,二十畝地就能省一百多斤稻谷啦!
一百多斤稻谷都是一畝中等田的產量了!
慕清自己是個懶得下地的,況且甄家十五畝地,就她和甄香君甄香草甄二郎甄三郎幾人插秧,還不得累死。
找短工!
她還沒找短工,席瑞安就叫幫他在城西那二十畝水田插秧的農人們,過來將她家的十五畝地都整好了。
外面不知道的全都以為席瑞安是為甄博文才如此,就連甄博文都如此認為,對席瑞安自是感激不已,並且愛屋及烏,將這份感激也投到席鑲身上。
席鑲本身也是個投桃報李的人,甄博文對他好,他自然也同等回饋給甄博文,加上他也沒有親兄弟,只有堂兄和族兄,在懷安縣也沒有別的好朋友,兩人又惺惺相惜,跟親兄弟似的,感情越發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