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節
關燈
小
中
大
沒有分家,老大憑什麽把家裏的生意這麽拱手讓給岳丈?二老太爺很憤怒,但他們兄弟以前感情還不錯,這口氣,二老太爺硬硬咽了下去。
沈氏嫁過來,說是帶了多少的好嫁妝,但那些名瓷古畫,趙家人都不識貨,不知是真是假,而他們能估價的金銀玉器,沈氏卻並沒有多少,並且,她的嫁妝,沒有一個鋪子、莊園。
二老太爺覺得大哥上當了,沈氏竟然還振振有詞,說家裏銅臭肆虐。沒有文氣。她弟弟十三歲都考中秀才了,趙慶明也十三歲,還傻傻的只知道吃喝玩樂。趙家人丁單薄。後繼乏力,不如讓他幫助父親打理家中產業。
意思是趙慶明不是讀書的材料!她這樣做難道就不是銅臭肆虐了?趙老太爺五十歲娶了個二十歲的,對小妻子言聽計從。
首先暴怒的,就是嫁到梅林鎮的張老太太,趙家大小姐。她花了大價錢,托人把弟弟送到河東府最好的洪洞書院。
趙慶明很爭氣,十五歲開始下場考試。一路順風,從春天考到秋天。已經是舉人了,比沈氏的弟弟厲害多了。
沈氏一改往日高傲的模樣,把趙慶明誇成人中龍鳳,不顧全家人反對。蠱惑著趙老太爺讓趙慶明赴京城參加春闈。在洪洞書院讀書不許帶奴仆,趙慶明赴京,身邊的小廝和長隨都是臨時指派的一對父子,他在客棧得了病,這對父子竟然卷了全部家當逃跑了,不然,趙慶明怎可能被客棧趕出來?
大家都認為這是沈氏在搗鬼,偏偏趙老太爺為她撐腰,趙大小姐一怒之下。和父親斷絕往來。她的夫家是大地主,整個一個山坡都是種麻的,現在趙家的麻業鋪子掌握在沈家手上。張家生計一下子就艱難起來。
張老太太是個女強人,果斷把滿山的麻田挖了根改栽核桃、柿子。梅山縣的柿子甜美多汁,是河東府的特產之一,柿子成熟,賣不掉還能曬成柿餅,副產品柿子的皮曬了都能賣錢。不僅如此。張家還和生意的對頭王家聯合,做棉花生意。王家以前在京城打不開局面。張老太太便把以前趙家麻業店裏的掌櫃從沈家挖了出來,王家在京城的棉花生意立刻就紮根發芽,開花結果,而張家也趁機分了一杯羹,插足到這個行業裏來。
張家很快超過趙家,成了衛城縣首富。
趙老太爺沒有看到這些,就在長子遠赴京城參加春闈後,他就病了,糊裏糊塗的,有時候連弟弟都認不出來,沒多久就死了,而趙慶明卻被瞞著,他竟然不知道老爹去世,幾年後,他中了進士回家時,沈氏竟然撒謊,說她派人送信了,還說趙慶明撒謊,這事又沒法證明到底誰對,吵來吵去,不了了之。
大哥撒手西去,二老太爺這才發現,家裏好些生意都是賠本的。他拿著賬簿和沈氏對質,沈氏領著兒子趙慶林哭天喊地,說小叔子欺負她孤兒寡母,她一哭二鬧三上吊,把趙家攪和得亂成一團。
二老太爺放棄了很多家產,和老大分家了。
趙慶明在外遇難、結婚的信件,都落在沈氏的手裏。
洪氏死了之後,趙慶明悲傷欲絕,還是他的奶娘,帶著女兒從趙家偷跑出去,幾百裏路走了一個多月,去了河前縣,母女倆精心照顧,趙慶明終於再一次大難不死。趙慶明要娶奶娘的女兒為妻,趙家上下全都反對,連奶娘母女都不肯答應。但趙慶明也不肯娶沈氏給定的親,就在僵持不下時,家裏忽然來了個客人,說是女兒當年和趙慶明定了娃娃親。
趙老太爺有一次出門做生意,路上遇到強盜,被一個陸姓壯士救了,他無以為報,便和人家定了娃娃親,後來那陸家去了江南,十幾年杳無音訊,大家都不把這當回事了,沒想到現在找上了門來。
陸家姑娘已經十七歲,這在當時,算剩女了,趙慶明是重情義的人,覺得理應報答陸家救父親的恩情,便安頓好奶娘母女,回家完婚。結果半個月之後,陸氏行為不慎,讓趙慶明看出破綻,她竟然是沈氏的外甥女。
陸氏一口咬定,她父親就是當年救了趙老太爺的人,還拿出信物,趙慶明只知道是一塊玉佩,到底什麽樣兒的,卻沒見過,他一肚子怒火無處發洩,又沒有理由休掉陸氏,便只身去了河前縣,從那以後,再也沒有進過長房的大院兒,就是回家祭祖,晚上也要住到大姐家。
可惜奶娘的女兒和他一起生活十五年,也沒有生育,陸氏僅有半個月時間,卻生下了趙東貴。
趙慶明在河前縣領著百姓築堤抗洪,那大壩現在還好好的,他卻累死了。噩耗傳開。全縣百姓失聲痛哭,自發縞素三天,為其守靈。這消息傳到京城,皇上下旨旌表,恩蔭妻、子,可恨那陸氏還得了一個七品夫人的誥命,趙東貴也有個八品的官銜,長大後,在兵部得了個實缺。就是專管給軍戶發糧食的,官兒不大。油水不小。
河前縣的百姓,卻只認那奶娘母女,有十幾家大戶,捐出銀兩。為她們買了上百畝地,這母女靠地租過日子,聽說日子過得極淡泊安寧。
葉兒在兩天時間裏,就知道了這麽多。背著人,劉應東悄悄告訴她:“這些都是真的,和我以前打聽到的差不多,衛城百姓都是這麽傳的。”
葉兒覺得很棘手,這沈氏還真是個滾刀肉,為了錢財。無所不為,什麽尊嚴體面,甚至連青春都能出賣。臉皮夠厚,心地夠黑,手段也夠狠。
女人一般是不能進祠堂的,不管這陣子沈氏如何鬧騰,二老太爺還是如期開祠堂祭祖,先迎了洪氏的牌位進去。讓小一輩的都祭拜了,接著把劉應東的本名趙東臣記上族譜。連正兒,都叫了趙正顯,是趙家嫡出的長子長孫。
葉兒這天,也去祠堂祭拜,女人一輩子,就這一回,只有進了祠堂,她才能上族譜,是妻子的身份,否則,就是妾,大概娶為妻奔為妾,就是這麽來的。
陸氏說她嫁來時,趙家並沒有告知自己是續弦,她不承認洪氏,還拿出自己的官身想要壓制二老太爺,不想二老太爺拿著知縣大人的判決,和陸氏爭辯,兩人誰也說不過誰,陸氏最後帶著兒子走了,這些年,趙家除了沈氏和其爪牙,其他人看她時都是白眼仁,背後說她是騙子,她也沒臉在這裏生活,便跟著兒子搬到安平城去了。
不管沈氏、陸氏承認不承認,反正劉應東這個趙東臣的名字是叫定了,平日裏,大家都叫他趙大爺,葉兒則叫趙大奶奶,小正兒,是大少爺,臘月則是五小姐。
趙家還真是人丁不旺,二老太爺大兒子兩女一男,二兒子僅有一女一男,到了正兒這一輩,二老太爺的兩個兒子,都是先生女兒,男孩子就比正兒小,趙東貴也僅有一女。
葉兒夫妻在衛城住了十天,把趙家族中的長輩全都拜訪了一遍,也接受了比自己小的族人的拜見,然後,就去了梅林縣看望張家老太太。
張老太太經過一個多月的醫治和調養,已經恢覆了健康,葉兒跟著丈夫,帶著一對兒女,恭恭敬敬給老人磕下頭去。
“起來,都快起來!”張老太太伸手把侄子往起拉,眼淚婆娑的說道,“東東,東臣,我做夢也沒想到能有今天,你回到了咱們趙家,嗚嗚嗚,你爹爹後繼有人啦——”
張家的二媳婦扶了葉兒起來。大家安慰了老太太,看她情緒平覆,這才繼續見禮。
張老太太只有兩個兒子,都比趙東臣大,老大急急從外地趕回來,就是為了表兄弟能早點見這一面,剛開始,大家少不了哭哭笑笑,兩天後就好了些。但說起趙東臣的坎坷,張家人還是感慨萬千,老太太更是眼圈紅紅,這天,趙東臣就要離開了,他拉著姑母的手,安慰道:“不經風雨,哪裏見彩虹!我趙東臣就是福大,劫難越多,活得越旺,姑媽,表哥表嫂,你們就別難過了。”
一席話把大家都說得展顏而笑。
又在王老爺家徘徊了幾天,趙東臣在返回草甸子前夕,想去祭拜米氏——他心中的奶奶。
葉兒帶著孩子,陪他一同前往,順道把劉家的地契房契給了劉三爺。
“我今後就叫趙東臣了,三伯,最好呢,把這地算作公產,用於供養孩子們讀書吧,也是我爺爺奶奶對咱劉家的貢獻。”
劉三爺見趙東臣這麽尊重米氏,心裏罵著劉善民蠢豬,面上卻對趙東臣連連點頭。
一家人沒有多停留,掉回頭便往郭鎮走,剛一出村,就看到路邊小樹林裏有人探頭探腦。
_____________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沈氏嫁過來,說是帶了多少的好嫁妝,但那些名瓷古畫,趙家人都不識貨,不知是真是假,而他們能估價的金銀玉器,沈氏卻並沒有多少,並且,她的嫁妝,沒有一個鋪子、莊園。
二老太爺覺得大哥上當了,沈氏竟然還振振有詞,說家裏銅臭肆虐。沒有文氣。她弟弟十三歲都考中秀才了,趙慶明也十三歲,還傻傻的只知道吃喝玩樂。趙家人丁單薄。後繼乏力,不如讓他幫助父親打理家中產業。
意思是趙慶明不是讀書的材料!她這樣做難道就不是銅臭肆虐了?趙老太爺五十歲娶了個二十歲的,對小妻子言聽計從。
首先暴怒的,就是嫁到梅林鎮的張老太太,趙家大小姐。她花了大價錢,托人把弟弟送到河東府最好的洪洞書院。
趙慶明很爭氣,十五歲開始下場考試。一路順風,從春天考到秋天。已經是舉人了,比沈氏的弟弟厲害多了。
沈氏一改往日高傲的模樣,把趙慶明誇成人中龍鳳,不顧全家人反對。蠱惑著趙老太爺讓趙慶明赴京城參加春闈。在洪洞書院讀書不許帶奴仆,趙慶明赴京,身邊的小廝和長隨都是臨時指派的一對父子,他在客棧得了病,這對父子竟然卷了全部家當逃跑了,不然,趙慶明怎可能被客棧趕出來?
大家都認為這是沈氏在搗鬼,偏偏趙老太爺為她撐腰,趙大小姐一怒之下。和父親斷絕往來。她的夫家是大地主,整個一個山坡都是種麻的,現在趙家的麻業鋪子掌握在沈家手上。張家生計一下子就艱難起來。
張老太太是個女強人,果斷把滿山的麻田挖了根改栽核桃、柿子。梅山縣的柿子甜美多汁,是河東府的特產之一,柿子成熟,賣不掉還能曬成柿餅,副產品柿子的皮曬了都能賣錢。不僅如此。張家還和生意的對頭王家聯合,做棉花生意。王家以前在京城打不開局面。張老太太便把以前趙家麻業店裏的掌櫃從沈家挖了出來,王家在京城的棉花生意立刻就紮根發芽,開花結果,而張家也趁機分了一杯羹,插足到這個行業裏來。
張家很快超過趙家,成了衛城縣首富。
趙老太爺沒有看到這些,就在長子遠赴京城參加春闈後,他就病了,糊裏糊塗的,有時候連弟弟都認不出來,沒多久就死了,而趙慶明卻被瞞著,他竟然不知道老爹去世,幾年後,他中了進士回家時,沈氏竟然撒謊,說她派人送信了,還說趙慶明撒謊,這事又沒法證明到底誰對,吵來吵去,不了了之。
大哥撒手西去,二老太爺這才發現,家裏好些生意都是賠本的。他拿著賬簿和沈氏對質,沈氏領著兒子趙慶林哭天喊地,說小叔子欺負她孤兒寡母,她一哭二鬧三上吊,把趙家攪和得亂成一團。
二老太爺放棄了很多家產,和老大分家了。
趙慶明在外遇難、結婚的信件,都落在沈氏的手裏。
洪氏死了之後,趙慶明悲傷欲絕,還是他的奶娘,帶著女兒從趙家偷跑出去,幾百裏路走了一個多月,去了河前縣,母女倆精心照顧,趙慶明終於再一次大難不死。趙慶明要娶奶娘的女兒為妻,趙家上下全都反對,連奶娘母女都不肯答應。但趙慶明也不肯娶沈氏給定的親,就在僵持不下時,家裏忽然來了個客人,說是女兒當年和趙慶明定了娃娃親。
趙老太爺有一次出門做生意,路上遇到強盜,被一個陸姓壯士救了,他無以為報,便和人家定了娃娃親,後來那陸家去了江南,十幾年杳無音訊,大家都不把這當回事了,沒想到現在找上了門來。
陸家姑娘已經十七歲,這在當時,算剩女了,趙慶明是重情義的人,覺得理應報答陸家救父親的恩情,便安頓好奶娘母女,回家完婚。結果半個月之後,陸氏行為不慎,讓趙慶明看出破綻,她竟然是沈氏的外甥女。
陸氏一口咬定,她父親就是當年救了趙老太爺的人,還拿出信物,趙慶明只知道是一塊玉佩,到底什麽樣兒的,卻沒見過,他一肚子怒火無處發洩,又沒有理由休掉陸氏,便只身去了河前縣,從那以後,再也沒有進過長房的大院兒,就是回家祭祖,晚上也要住到大姐家。
可惜奶娘的女兒和他一起生活十五年,也沒有生育,陸氏僅有半個月時間,卻生下了趙東貴。
趙慶明在河前縣領著百姓築堤抗洪,那大壩現在還好好的,他卻累死了。噩耗傳開。全縣百姓失聲痛哭,自發縞素三天,為其守靈。這消息傳到京城,皇上下旨旌表,恩蔭妻、子,可恨那陸氏還得了一個七品夫人的誥命,趙東貴也有個八品的官銜,長大後,在兵部得了個實缺。就是專管給軍戶發糧食的,官兒不大。油水不小。
河前縣的百姓,卻只認那奶娘母女,有十幾家大戶,捐出銀兩。為她們買了上百畝地,這母女靠地租過日子,聽說日子過得極淡泊安寧。
葉兒在兩天時間裏,就知道了這麽多。背著人,劉應東悄悄告訴她:“這些都是真的,和我以前打聽到的差不多,衛城百姓都是這麽傳的。”
葉兒覺得很棘手,這沈氏還真是個滾刀肉,為了錢財。無所不為,什麽尊嚴體面,甚至連青春都能出賣。臉皮夠厚,心地夠黑,手段也夠狠。
女人一般是不能進祠堂的,不管這陣子沈氏如何鬧騰,二老太爺還是如期開祠堂祭祖,先迎了洪氏的牌位進去。讓小一輩的都祭拜了,接著把劉應東的本名趙東臣記上族譜。連正兒,都叫了趙正顯,是趙家嫡出的長子長孫。
葉兒這天,也去祠堂祭拜,女人一輩子,就這一回,只有進了祠堂,她才能上族譜,是妻子的身份,否則,就是妾,大概娶為妻奔為妾,就是這麽來的。
陸氏說她嫁來時,趙家並沒有告知自己是續弦,她不承認洪氏,還拿出自己的官身想要壓制二老太爺,不想二老太爺拿著知縣大人的判決,和陸氏爭辯,兩人誰也說不過誰,陸氏最後帶著兒子走了,這些年,趙家除了沈氏和其爪牙,其他人看她時都是白眼仁,背後說她是騙子,她也沒臉在這裏生活,便跟著兒子搬到安平城去了。
不管沈氏、陸氏承認不承認,反正劉應東這個趙東臣的名字是叫定了,平日裏,大家都叫他趙大爺,葉兒則叫趙大奶奶,小正兒,是大少爺,臘月則是五小姐。
趙家還真是人丁不旺,二老太爺大兒子兩女一男,二兒子僅有一女一男,到了正兒這一輩,二老太爺的兩個兒子,都是先生女兒,男孩子就比正兒小,趙東貴也僅有一女。
葉兒夫妻在衛城住了十天,把趙家族中的長輩全都拜訪了一遍,也接受了比自己小的族人的拜見,然後,就去了梅林縣看望張家老太太。
張老太太經過一個多月的醫治和調養,已經恢覆了健康,葉兒跟著丈夫,帶著一對兒女,恭恭敬敬給老人磕下頭去。
“起來,都快起來!”張老太太伸手把侄子往起拉,眼淚婆娑的說道,“東東,東臣,我做夢也沒想到能有今天,你回到了咱們趙家,嗚嗚嗚,你爹爹後繼有人啦——”
張家的二媳婦扶了葉兒起來。大家安慰了老太太,看她情緒平覆,這才繼續見禮。
張老太太只有兩個兒子,都比趙東臣大,老大急急從外地趕回來,就是為了表兄弟能早點見這一面,剛開始,大家少不了哭哭笑笑,兩天後就好了些。但說起趙東臣的坎坷,張家人還是感慨萬千,老太太更是眼圈紅紅,這天,趙東臣就要離開了,他拉著姑母的手,安慰道:“不經風雨,哪裏見彩虹!我趙東臣就是福大,劫難越多,活得越旺,姑媽,表哥表嫂,你們就別難過了。”
一席話把大家都說得展顏而笑。
又在王老爺家徘徊了幾天,趙東臣在返回草甸子前夕,想去祭拜米氏——他心中的奶奶。
葉兒帶著孩子,陪他一同前往,順道把劉家的地契房契給了劉三爺。
“我今後就叫趙東臣了,三伯,最好呢,把這地算作公產,用於供養孩子們讀書吧,也是我爺爺奶奶對咱劉家的貢獻。”
劉三爺見趙東臣這麽尊重米氏,心裏罵著劉善民蠢豬,面上卻對趙東臣連連點頭。
一家人沒有多停留,掉回頭便往郭鎮走,剛一出村,就看到路邊小樹林裏有人探頭探腦。
_____________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