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增開恩科

關燈
作者有話要說: 各位,不好意思,時隔這麽久,我才發現自己忘了將曾經寫好的一章放上去,這一章是夾在52章和53章之間的,我已經將內容貼在53章“凱旋回朝”上了,如果有親想要看李瑁為崔玉媖付出的內容,可以看那一章。

PS:人家是真的沒想到這麽重要的一章居然會被自己忘記掉,之後出現的好幾個人物這一章也有介紹,我自己還是希望大家能夠返回去看看的,造成大家的困擾,實在是抱歉~

另外,嗷嗷,我忍不住想把準備開坑的新文鏈接發上來,要是大家有興趣,可以先看看文案,我最遲三月初,一定會開坑的,現在是在構思大體框架階段,希望大家支持~

《菇娘,好鮮》

從李瑁的登基大典開始,再到皇後冊封大典,然後是裴家升官的聖旨,張家禦賜的寶劍......總之開元二十三的年尾,老百姓們是在看好戲的過程中度過的。

翻過年就是康平元年了,繼元聖文神武皇帝(唐玄宗)讓位之後,新登位的皇帝頒布了不少的政令,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以世家出身的豪門顯貴鬧過,一般的老百姓說不出其中具體的過程,只知道街口的茶館裏時不時就有兩派學子鬧架兒。

等鬧著鬧著,那群亂蹦彈的人就老實了,聽前街的老秀才說,當今天子有主意得緊,又不用靠著世家吃飯,所以那群小人才鬧不起來的。

這要問為什麽老百姓這麽支持李瑁?還是得說說李碩,他現在在老百姓心裏就是神仙下凡,李碩在漢州弄了塊試驗田,據說能將單畝土地糧食產量至少翻一番,這樣一來老百姓們還不得了勁兒地誇李碩啊。

其實說穿了那塊試驗田真的沒什麽,李瑁要真是弄出什麽超前衛的工具來,恐怕大唐的經濟一下就會癱瘓掉,誰叫糧食價格下降的太快了呢。所以李瑁只是指點了李碩有關土地利用的東西。

你想啊,你手頭就一塊地,年年用年年用,還不得給它用薄咯啊,可要是種一年調整休養一年,或者將不同的作物輪作,土地的肥力保證了,產量自然比平常老百姓種的田好。

所以李碩在漢州的幾年,就光顧著實驗什麽樣的作物搭配著種最好,再修修水利什麽的,成果就十分喜人。但是糧食產量就算再翻番,也不可能突變太多,主要是現在能種出來的糧食的基數小,翻一番也沒什麽花頭,多出來的產量大致能支持李瑁打仗就是了。

說完這些有關自家的大事,其實老百姓們還都有一顆八卦的心。比如皇家的秘辛,自然就最受老百姓歡迎。

據說,現在後宮裏是崔皇後一人獨大,從潛邸出來的劉賢妃完全不是她的對手,所以夔國公府現在都矮了崔家人一頭。

據說,從前很得太上皇喜歡的那個太真娘子得了癔癥,當然是不是真的了底下的人不得而知,但是她招了崔皇後的眼是肯定的。

據說,開年鹹宜公主就要生了,這親弟弟做了皇帝,腹中孩子又是在康平元年一開春就能出生,大抵皇帝陛下是不會吝嗇於優待這個侄子或侄女的。

據說,宮裏的皇太後也想崔皇後早日給皇家誕下子嗣,所以這對天下最尊貴的婆媳具體關系怎麽樣,還不得而知呢~

然而,這些八卦大家聽聽也就算了,總之新帝登基,以後的日子只會越過越好,老百姓們只要生活獲得安泰,就心滿意足了,哪裏會計較到底是誰坐在高位。

可是和老百姓不一樣,有點地位名氣的人家,都不會對李瑁上臺之後一連串的動作視而不見。

這個新帝吧,看著倒是柔順,可是骨子裏有股狂勁兒,前不久說是要增開恩科,所以長安城裏聚集了從天南地北趕過來的學子。眾人冷眼瞧著,陛下這是要重用寒門,心中都緊了緊弦,雖說貴族子弟從小有名士教養,學識穩壓寒門子弟一頭,可是當今陛下手上已經有了一個李碩,誰知道什麽時候會多出幾個出身微弱的重臣,所以說不擔心,那都是假的。

這日北齊候家的小世子蔡茂澤,正帶著一群差不多年紀的小公子,前去長安主街上最著名的茶樓“看戲”,原來卻是有國子祭酒張大人家的長子和一商姓寒門子弟在茶樓裏設下戰局,約定此後凡是勝的一方所在之處,輸家便要主動回避。

這樣的大戲,這群剛從國子監放學的小少爺們怎麽可能不去湊熱鬧,再說國子祭酒張家原先也是有爵位的人家,長安城裏勳貴最喜愛到處連親,說不定這位張公子就是在場哪位小少爺的表哥什麽的,他們自然要去助威。

蔡茂澤是所有少年裏的領軍人物,此次助威活動自然也是他組織的,就在蔡茂澤要踏出學堂大門時,他歪頭看見剛來國子監的崔玉燦,一個人孤零零地在角落裏寫大字。蔡茂澤一想:爹說崔家現在很不得了,我要不要和這個崔家子套套近乎?

於是蔡茂澤走到崔玉燦身邊,說:“你怎麽還在練字,仕苑的夫子都走了,別練了,和咱們一塊兒玩去豈不是更有意思,聽說你剛來長安,正好讓哥哥帶你見識見識。”

“我,你們去吧,我想把這幅字寫好。”崔玉燦咬咬牙,他也想和這群公子哥一同出去玩,可是娘說他和他們是不一樣的,還是不要和他們打交道的好,所以崔玉燦就算再想去,也忍住了。

“啊呀行了,又不會吃了你,你晚些時候也能練字,這好戲散了可不會再有第二場!”蔡茂澤急了,動手上前拿下了崔玉燦手裏的筆,強將他拉走,身後跟著崔玉燦的書童一邊喊著:“少爺等等~”一邊替崔玉燦收拾東西。

崔玉燦自從被崔家本家人送到長安之後,一直被崔母拘在家裏,都不曾好好看看這座京都,所以也就半推半就的由著蔡茂澤拉著自己走。

很快,一群少年嘻嘻哈哈的,就到了目的地,他們到的時候,裏邊的兩派學子早就分開坐好,今日要比拼才能的兩位當事人也已經到場。

“噓~”蔡茂澤示意大家都小聲點,然後混進了觀戰的人群。

此時場上的張少爺和那寒門出身的商公子已經準備就緒,他們要連比三場,除了比前兩場的對對子和音律,最後還要比一場明經。

前兩場兩人各有勝負,商公子出身鄉野,腦子靈活,所以對對子比張少爺好;而張少爺自小長在書香世家,所以琴裏比商公子多了一分空靈韻味;

至於這最受人關註的第三場,則是請了在年輕學子之中頗負盛名的周大家——周元傑來出題。

這為什麽說,明經是三場考試裏最惹人註意的一場呢?其實還是要從這張、商二人鬥法的原因說起。

大家都知道來年就是康平元年了,陛下加開恩科,而且有傳言這是陛下重用新人,撤換朝中舊臣的前奏。所以明年的科舉,世家和寒門都很重視,只要明年科舉出來的人才裏自己一方的人數多於對方,那就能搶得先機,迎來之後至少十年的風光。

所以這段時間長安城裏學子們的糾紛層出不窮。而這張、商二人,是代表世家或者寒門的傑出人物,雙方派出這樣的人物對戰,自然有先試試水的意思。而既然是因為科舉才比的賽,自然要考科舉的重頭戲——明經啦!

雖然這一次不是真正的科舉考試,可是場上的兩個人都知道只要贏了這場鬥法,勢必能鼓舞自己一邊的士氣,自己也能一戰成名,所以兩人都格外重視。

而周元傑給出的明經試題,卻是明經十一經、三禮、三傳中的《禮記》和《老子》。

《禮記》倒還好說,是明經裏邊的大經,在場的就算是崔玉燦這樣年紀的少年,都可以說出點關於《禮記》的觀點來,想要出彩,無外乎就是結合新帝奪位的舉動說說大義罷了。 可是《老子》是門比較偏的考題。

打個比方吧,《禮記》就好像是高考裏邊的數學,一門就占150分,不管是理科生還是文科生,都得熟悉。而《老子》頂多就像是生物,雖然人人都認為它應該在明經考試範圍內,可是它的重要性就比較低了,此前有幾年科舉,甚至出現過沒有《老子》一題的情況過。

可是現在周元傑居然出了這樣一道題,這究竟是什麽意思呢?玄宗在位的時候,倒是很推崇《老子》無為而治的觀點,可是新帝明顯不是這樣的人啊,到底怎麽答才更出彩呢?

張、商二人皆是思慮了好久,才開始落筆答題,此時周元傑就坐在樓上的廂房裏,和他在一起的,是裴桓芝那廝。

“裴兄今日怎麽如此好興致,和小弟一起來看熱鬧?”周元傑作為李瑁的親姐夫,自然也知道裴桓芝這個人有多危險,兩人雖然同處一個陣營,可是交集卻不是很多,昨日裴桓芝突然上門,邀請自己給今日這批學子出題,已經讓周元傑感到很奇怪了,沒想到今天裴桓芝居然親自陪著自己來了,讓周元傑眉毛又是一跳,就怕裴桓芝再整出什麽幺蛾子來。

“閑來無事,就和周賢弟一起來看看,也不知道今年這批學子學識如何,總不能讓明年的恩科黃掉吧,陛下可還等著召回幾個有用之才呢!”裴桓芝就算心再黑,一身的氣質也還是好的,就單單一個喝茶的動作,周元傑做起來那叫儒雅,裴桓芝做起來,就讓房間裏的空氣一沈,上點心的店小二手都開始抖了~

周元傑想:我去,您這位中書令還有閑來無事的時候,擺明了有所圖,您能明說嘛?

可是裴桓芝不想說出口的話,就沒有人能逼他說出來,所以周元傑只能自己猜,到底裴桓芝是幾個意思。

很快樓下的鬥法也有了結果,張、商二人的答卷被店家派人,送到了樓上周元傑他們在的廂房裏。周元傑順手拿起了離自己最近的那張答卷,而裴桓芝則拿起了另一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