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關燈
小
中
大
從北邊來到咱們江都郡的百姓,陸陸續續已經達到了十萬之眾。
更別提之前的悔過鎮和自新鎮的那些戰俘百姓們,得以在江都安居樂業之後。
亦是呼朋喚友而來,相比起大隋各地因為戰火與烽煙而百姓流離失所。
江都郡乃至江南一帶的人口卻不減反增。
秦瓊、長孫無忌與房、杜二人商議之後,決定吸納這些百姓,決定在運河東面,高郵城東一帶又設立下了一個新鎮。
又從悔守鎮與自新鎮中抽調了兩千戶家庭過去,采用以老帶新的模式。
在那裏開墾荒地,建設新家園。
就在這個時候,從南邊,高士廉在交趾南部的占城國得到了大量的稻種。
還花了錢,請了一些原本是漢人,卻一直久居於占城之地,種植這種水稻的老農。
當秦瓊等人一開始聽聞高士廉送來了南方的稻種,尚不以為然。
可是直到長孫無忌拿出了高士廉隨同稻種還有那些老農一起送來的,關於占城稻的祥細描述之後。
不論是秦瓊還是杜、房二人都被徹底震驚了。耐幹旱,耐貧瘠,而且從種植到成熟只需五十餘日。
這特麽的真是稻谷?畝產可達三四百斤的稻谷?
五十餘日便得一季,以江南一帶的氣候,種上兩季完全不成問題。
##
“種了兩季之後,若是再追種宿麥,一年收三季,亦無不可。”
剛剛回到了江都的楊謙,此刻顯得很是意義風發,畢竟,楊廣的歷史道路已經確定了,而李淵現如今仍舊還只是滎陽太守。
李世民猶自頓在自己跟前上竄下跳,在這個時候,楊謙反倒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了這個歷史時空的變革者。
聽到楊謙之言,杜如晦扳了扳手指頭,亦是眼珠子都有發紅的架勢。
“若是按照耕作的時限而言,三季還真有可能,兩季稻米,一畝可得近七石谷物,再加上宿麥一畝也能有近兩石的產量。”
精通農事的房喬緩緩地搖了搖頭。“不過這麽種植的話,那就太損地力了。”
“下官以為,種上兩季稻米之後,讓土地得閑,恢覆肥力,這才是長久之計。”
“嗯,這些都沒有問題,另外就是,乘著如此正是深冬時節,讓那些隨著稻種同來的老農們,將他們的經驗給講一講。”
“最好是能夠匯編成小冊子,到時候,可以交給咱們那些鎮上識字者,讓他們多多宣講。”
“太守的意思是,這三座新鎮子,都種植這占城稻?”
“對,只能如此,畢竟其他的百姓,我們也不好幹涉他們種植什麽。”
“唯有這些新遷來的百姓,他們的田地,還屬於是朝庭的。”
“所以,我們讓他們種,即便不出成效,江都郡仍舊會保證他們的衣食無憂。”
“等到他們真的都種出了成效,到了那個時候,相信到時候再加上官府的宣傳,定然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楊謙說到了這,把目光落在了房喬與杜如晦身上。
“太守放心,其實之前,下官還在擔心,新墾之地,怕是肥力不夠,想要蓄養成肥田,尚需年餘。”
“而今卻偏偏有了這占城稻米,倒真是雪中送碳,正該一試。”
而第三個新鎮,楊謙考慮了半天之後,決定命名為東方鎮,這種又挫又惡俗的名字,再一次遭到了一幹下屬的反對。
不過楊謙的權威仍舊讓他占到了上風,當東方鎮的百姓們聽聞官府允許他們開墾新田,官府提供稻種和糧食還有耕具等物。
所開墾的新田,耕耘十年之後,就會成為私產,自然都很是踴躍。
而隨著兩萬江都軍的回歸,楊謙並沒有滿足於只管他這江南道十二郡的匪事。
時不時還會興兵渡過淮北,幫助淮北地區諸郡剿滅亂匪,出兵的條件很簡單。
得到的戰俘,歸江都郡所有。
江都軍的數目,一直都以八萬為限,但是還訓練了數量接近五萬的預備役。
也就是說,一旦萬一暴發大規模的戰事,江都一郡,便能夠拿出十數萬的精銳大軍。
在這個時代而言,以一郡之力,養出這麽多的兵馬,絕對是難以想象的事。
這讓楊謙也不得不慶幸自己所據的乃是江都這樣的富庶之地,漁米之鄉。
第一批江都軍之中,亦有一些人因為受傷,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已然退役。
不過,他們只是離開了軍隊,並沒有脫離官府,他們成為了江都郡郡縣之中的差役,或者是基層幹部。
帶領著那些已經被狠狠地操練了一遍,變得老實的戰俘青壯,去做許多對社會,對人民群眾有益的大事。
比如用來幫助百姓們開墾更多的田地,又或者是用來修繕道路。
又或者是建設房屋,總之,只要你們老老實實做事,就少不了你們的衣食。
等到了大業十年春,就在占城稻種剛剛播種到田地中的時候,楊謙也收到了消息。
楊廣回到了東都,而遲遲一直未曾處置的宇文化及與宇文智及的命運,終於發生了變化。
在南陽公主的求情之下,楊廣最終將此二人貶謫為奴,賜予以宇文述。
這樣的舉動,真可謂是舉國嘩然,不過,楊謙卻毫不理會,只是繼續在江南之地茍發育,冷眼旁觀東都,還有整個天下。
楊廣此番回到了東都之後,卻並履行他詔告天下,命諸郡兵馬求援,將會大肆賞賜的承諾。
再一次令天下軍民失望,不過,失望得多了,漸漸地就變成了麻木不仁。
##
炎熱的夏季,知了就跟瘋了一般的聒噪,楊謙一身輕薄的便裳,趕到了高郵東邊的東方鎮,此刻仍是炎夏。
可是在這個時候,百姓們卻迎著那熱辣的陽光,正在奮力地收割著田地中的稻米。
來的可不光是楊謙,還有一幹江都郡諸郡縣的文武幾乎全都趕到了東方鎮這裏,欣賞著這難得一見的奇境。
春天才播中,這才是炎夏,未至秋收,便已經開始收割。這樣快捷的收獲,著實有些閃瞎一幹江都郡縣文武的眼球。
不僅僅只是百姓,還有大量的青壯勞力也正加入到了收割之中。
“去秋末之時,到春初,這一帶一共開墾出了一百萬畝水田。
好在我舅父大手筆,送來了好幾船稻種,不然,怕是都種不滿這百萬畝水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更別提之前的悔過鎮和自新鎮的那些戰俘百姓們,得以在江都安居樂業之後。
亦是呼朋喚友而來,相比起大隋各地因為戰火與烽煙而百姓流離失所。
江都郡乃至江南一帶的人口卻不減反增。
秦瓊、長孫無忌與房、杜二人商議之後,決定吸納這些百姓,決定在運河東面,高郵城東一帶又設立下了一個新鎮。
又從悔守鎮與自新鎮中抽調了兩千戶家庭過去,采用以老帶新的模式。
在那裏開墾荒地,建設新家園。
就在這個時候,從南邊,高士廉在交趾南部的占城國得到了大量的稻種。
還花了錢,請了一些原本是漢人,卻一直久居於占城之地,種植這種水稻的老農。
當秦瓊等人一開始聽聞高士廉送來了南方的稻種,尚不以為然。
可是直到長孫無忌拿出了高士廉隨同稻種還有那些老農一起送來的,關於占城稻的祥細描述之後。
不論是秦瓊還是杜、房二人都被徹底震驚了。耐幹旱,耐貧瘠,而且從種植到成熟只需五十餘日。
這特麽的真是稻谷?畝產可達三四百斤的稻谷?
五十餘日便得一季,以江南一帶的氣候,種上兩季完全不成問題。
##
“種了兩季之後,若是再追種宿麥,一年收三季,亦無不可。”
剛剛回到了江都的楊謙,此刻顯得很是意義風發,畢竟,楊廣的歷史道路已經確定了,而李淵現如今仍舊還只是滎陽太守。
李世民猶自頓在自己跟前上竄下跳,在這個時候,楊謙反倒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了這個歷史時空的變革者。
聽到楊謙之言,杜如晦扳了扳手指頭,亦是眼珠子都有發紅的架勢。
“若是按照耕作的時限而言,三季還真有可能,兩季稻米,一畝可得近七石谷物,再加上宿麥一畝也能有近兩石的產量。”
精通農事的房喬緩緩地搖了搖頭。“不過這麽種植的話,那就太損地力了。”
“下官以為,種上兩季稻米之後,讓土地得閑,恢覆肥力,這才是長久之計。”
“嗯,這些都沒有問題,另外就是,乘著如此正是深冬時節,讓那些隨著稻種同來的老農們,將他們的經驗給講一講。”
“最好是能夠匯編成小冊子,到時候,可以交給咱們那些鎮上識字者,讓他們多多宣講。”
“太守的意思是,這三座新鎮子,都種植這占城稻?”
“對,只能如此,畢竟其他的百姓,我們也不好幹涉他們種植什麽。”
“唯有這些新遷來的百姓,他們的田地,還屬於是朝庭的。”
“所以,我們讓他們種,即便不出成效,江都郡仍舊會保證他們的衣食無憂。”
“等到他們真的都種出了成效,到了那個時候,相信到時候再加上官府的宣傳,定然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楊謙說到了這,把目光落在了房喬與杜如晦身上。
“太守放心,其實之前,下官還在擔心,新墾之地,怕是肥力不夠,想要蓄養成肥田,尚需年餘。”
“而今卻偏偏有了這占城稻米,倒真是雪中送碳,正該一試。”
而第三個新鎮,楊謙考慮了半天之後,決定命名為東方鎮,這種又挫又惡俗的名字,再一次遭到了一幹下屬的反對。
不過楊謙的權威仍舊讓他占到了上風,當東方鎮的百姓們聽聞官府允許他們開墾新田,官府提供稻種和糧食還有耕具等物。
所開墾的新田,耕耘十年之後,就會成為私產,自然都很是踴躍。
而隨著兩萬江都軍的回歸,楊謙並沒有滿足於只管他這江南道十二郡的匪事。
時不時還會興兵渡過淮北,幫助淮北地區諸郡剿滅亂匪,出兵的條件很簡單。
得到的戰俘,歸江都郡所有。
江都軍的數目,一直都以八萬為限,但是還訓練了數量接近五萬的預備役。
也就是說,一旦萬一暴發大規模的戰事,江都一郡,便能夠拿出十數萬的精銳大軍。
在這個時代而言,以一郡之力,養出這麽多的兵馬,絕對是難以想象的事。
這讓楊謙也不得不慶幸自己所據的乃是江都這樣的富庶之地,漁米之鄉。
第一批江都軍之中,亦有一些人因為受傷,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已然退役。
不過,他們只是離開了軍隊,並沒有脫離官府,他們成為了江都郡郡縣之中的差役,或者是基層幹部。
帶領著那些已經被狠狠地操練了一遍,變得老實的戰俘青壯,去做許多對社會,對人民群眾有益的大事。
比如用來幫助百姓們開墾更多的田地,又或者是用來修繕道路。
又或者是建設房屋,總之,只要你們老老實實做事,就少不了你們的衣食。
等到了大業十年春,就在占城稻種剛剛播種到田地中的時候,楊謙也收到了消息。
楊廣回到了東都,而遲遲一直未曾處置的宇文化及與宇文智及的命運,終於發生了變化。
在南陽公主的求情之下,楊廣最終將此二人貶謫為奴,賜予以宇文述。
這樣的舉動,真可謂是舉國嘩然,不過,楊謙卻毫不理會,只是繼續在江南之地茍發育,冷眼旁觀東都,還有整個天下。
楊廣此番回到了東都之後,卻並履行他詔告天下,命諸郡兵馬求援,將會大肆賞賜的承諾。
再一次令天下軍民失望,不過,失望得多了,漸漸地就變成了麻木不仁。
##
炎熱的夏季,知了就跟瘋了一般的聒噪,楊謙一身輕薄的便裳,趕到了高郵東邊的東方鎮,此刻仍是炎夏。
可是在這個時候,百姓們卻迎著那熱辣的陽光,正在奮力地收割著田地中的稻米。
來的可不光是楊謙,還有一幹江都郡諸郡縣的文武幾乎全都趕到了東方鎮這裏,欣賞著這難得一見的奇境。
春天才播中,這才是炎夏,未至秋收,便已經開始收割。這樣快捷的收獲,著實有些閃瞎一幹江都郡縣文武的眼球。
不僅僅只是百姓,還有大量的青壯勞力也正加入到了收割之中。
“去秋末之時,到春初,這一帶一共開墾出了一百萬畝水田。
好在我舅父大手筆,送來了好幾船稻種,不然,怕是都種不滿這百萬畝水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