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六九章 馬嵬之亂的真相(一)

關燈
王慶有些發呆,不是被陳玄禮的話給嚇住了,而是因為陳玄禮的話,勾起了他腦海內唐玄宗關於這件事情的記憶。

就他在後世所查閱的資料得知的馬嵬坡之亂,是禁軍統領龍武將軍陳玄禮與太子那邊的李靜忠合謀,而後於馬嵬驛以缺食為由造成禁軍噪亂,斬殺楊國忠以及其餘黨。

而後陳玄禮等人,帶領禁軍逼迫唐玄宗李隆基殺掉楊貴妃以免後患。

唐玄宗迫不得已,便讓高力士將楊玉環喚入佛堂,將其勒死。

而後陳玄禮等人進入檢驗貴妃是否身死……

這一場在宮廷之外的宮廷之變,後世普遍的說法,幕後的主使是唐玄宗的兒子太子李亨,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

而所發動這場政變的原因,就是因為年老的唐玄宗荒於朝政,任用奸佞楊國忠,將大好河山弄的支離破碎。

太子李亨想要救萬民於水火,保住李唐天下不失……

從緊接著太子與唐玄宗分道揚鑣,玄宗入蜀,而太子帶領一部分人北上靈武,而後迅速稱帝,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這一系列的事情來看,太子李亨被確實是幕後黑手。

然而此時王慶從唐玄宗的記憶裏得到的關於馬嵬坡之變,卻與他先前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於說是完全顛覆了他的認知!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這樣的要緊時刻,王慶會楞神!

因為這沖擊實在太大了!

改變李唐走向,造成楊玉環慘死的馬嵬坡之變,真正的幕後主使,不是太子李亨,也不是高力士,更不是禁軍首領陳玄禮,以及李靜忠。

而是唐玄宗李隆基自己!

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一手造成自編自演的!

這出意料的謎底,讓王慶有些蒙,因為依照楊玉環與李隆基之間的感情,以及從後來李隆基對楊玉環無盡的思念來看,無論如何這一切都不會是、也不可能是李隆基下的手才對。

然而,現在李隆基的記憶就在這裏,這是一個令王慶沒有辦法否認事實。

他壓下心頭的震撼,迅速的調動唐玄宗關於這一切的記憶,想要知道,到底是什麽原因讓唐玄宗做出這樣一個決絕的決斷!

事情很是覆雜,與各方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過造成楊玉環之死最直接的關系是他的族兄楊國忠!

楊國忠與楊玉環的關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密切,楊國忠不是楊玉環的親哥,而是族兄,而且還是關系很遠,一個太爺的那種。

在楊國忠沒有入京做官之前,兩人連面都沒有見過。

而楊國忠後來一直官至宰相,也並非因為楊玉環的裙帶關系,而是靠的自己的本事。

這家夥在經濟管理上,很有一套,是唐玄宗極為需要的人才,所以就飛黃騰達了。

至於李林甫和楊國忠兩個先後宰相的專權和跋扈,實際上李隆基都是知道的,甚至於這一切都是他明裏暗裏一手促成的。

這所以會這樣做,不是因為唐玄宗的腦子被驢踢了,放著好好的忠臣不用,非要用這兩個貨色,而是因為吐蕃的強勢崛起。

在此之前,唐朝的兵制是府兵制,府兵亦農亦兵,有利於層層分割滅,兵將不相識。

有點類似後來趙老二弄的那一套,或者說趙老二便是在唐朝府兵制的基礎上發展出來了宋朝閹割武將的那一套兵制。

所以在唐玄宗之前,唐朝沒有擁兵自重的軍頭。

因為是亦農亦兵的緣故,府兵制想要長久的在一個地方打仗駐守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府兵需要輪班倒。

比如前往遙遠的安西都護府那裏,一年下來差不多需要七班倒,施行輪換。

即便是戰事吃緊,也需要三班倒。

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幾十萬的府兵,真正能一次性出現在戰場的只有十餘萬人。

縱觀玄宗之前的唐朝對外戰爭滅,基本上都是控制在一年之內,快速推進擊潰草原民族。

即便是一次擊潰不了也會回師,然後整頓兵馬第二年再來。

而此時的突厥等草原民族之所以比較好推,不像的後世的契丹,蒙古那樣的難纏,除了大唐鐵騎舉世無雙之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時的草原民族沒有占據河西、隴右、朔方這些半耕半牧的地方。

僅僅依靠放牧而不進行的農耕的草原民族,就像是無根之萍,有沒有堅固的城寨,沒有持久力,推起來比較容易。

有人若是不信的話可以拿此時的高麗做比較,高麗的軍力不見的有草原的那些游牧民族強,但大唐卻前前後後打了二十年,方才將其國力耗幹,將其降服。

而後來的契丹蒙古等之所以那樣的難纏,就是因為兒皇帝石敬瑭將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割了出去。

使得游牧民族得到了足夠多的耕地,以及會種地的漢人……

王慶思維發散的有些厲害,不過倒也不是廢話,而是為了說明吐蕃的強勢崛起對唐朝軍制的影響。

吐蕃不同於突厥等游牧民族,他們有足夠的耕地去耕作,而且幅員遼闊,兵強馬壯。

嚴重威脅了大唐對西北方的經營。

對待吐蕃,沒有辦法做到如同其餘游牧民族那樣一舉擊潰,所能做的便是屯兵河西、隴右相互攻防。

這樣一來就需要很多的兵馬常駐,而半農半兵的府兵制顯然就不再合適,於是節度使制度便應運而生。

節度使制度出來之後,府兵制也就名存實亡了。

唐玄宗中後期,之所以明知李林甫楊國忠的德行,還依然要長久的任命他們,並且不斷的擴大宰相的權力,便是為了制約因為吐蕃崛起而設立的節度使們。

想要制約這些權力極大並且擁有強橫實力的地方軍頭,一個老好人的宰相自然是不行的,所以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以及專權亂國的楊國忠也應運而生。

可以說,唐玄宗的這一手玩的很玄,不過他憑借著他極高的政治智慧,還是安穩的渡過了幾十年,並且開創了開元盛世,將大唐推到最繁盛。

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隨著地方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這個他努力維持的平衡終於不覆存在了。

安祿山起兵,二十七天從範陽(北京)往南打到陳留(開封),奔襲八百裏。

而後安祿山前鋒鐵騎往西沿著黃河快速推進,占領滎陽(鄭州)而後於虎牢關大敗封常清,於洛陽再敗封常清,從陳留出發到占領洛陽,不過用了七天。

而後封常清帶領潰兵一路往西奔走,至陜郡與高仙芝匯合,二人商議一番之後,以‘陜郡破敗,無有民夫,難以守衛’等為由,帶兵撤往潼關。

於是安祿山軍,兩天之後得陜郡。

也就是說從陳留到直逼潼關安祿山不過用了九天時間。

同樣八百裏的距離,安祿山從範陽南下,沿著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還用了二十五天,而現在從陳留前往潼關一路上各種關卡和城市,還有十萬大軍頂著,只用了不到十天……

而一開始,唐玄宗給出的作戰計劃卻是令封常清於洛陽滯留安軍半個月。

高仙芝於陜郡滯留安軍二十天往上,為東進山西的朔方軍贏得側面攻擊的時間,而他們卻只維持了九天……

到此時,中央與地方節度使之間的矛盾已經重重。

再加上哥舒翰帶領隴右、河西之兵前來,李隆基擔心他與封常清、高仙芝合為一處之後,會嚴重威脅朝廷,所以便提前將高仙芝、封常清二人處死。

事實上,此時哥舒翰部下就已經有很多人提議在駐守潼關之前,陳兵一萬在長安外,直接兵諫先將楊國忠弄死。

不僅是他們,京中以及各個地方也是鋪天蓋地的要求懲處楊國忠以及其黨羽,並且任命一直被唐玄宗關起來的太子等諸王。

宰相是皇帝權力的外延,也是李隆制約地方節度使的最大依仗,如果楊國忠被處死,就代表著皇權會被大大的削弱。

太子等人被放出,對於李隆基來說也是極大的分權。

依照唐玄宗的性子,自然是不能忍受這樣的事情,所以權衡之後,就在哥舒翰還沒有與封常清、高仙芝二人碰面之後,提前出手將二人處死,用來震懾那些不停給他施加壓力各地軍方。

並且將他二人約兩千多一直舍不得用保存下來的精兵收歸自己所有,由忠於皇帝的將領李希光統領,用來牽制哥舒翰,不讓他們輕舉妄動……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