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成長
關燈
小
中
大
當初逃來規方的帝邦遺民, 以洛姒族數量最多, 他們中有好幾位懂得書寫帝文, 被規君留在規邑任職。帝邦遺民的到來,給規方帶來人才,也帶來帝邦的漆器、治玉工藝。
規方的西南兩道雖然被封鎖, 但北面暢通無阻,通往狄邦,東面則面向大海, 揚帆可抵達夷人部族。規方位置獨特, 本為四方貨物匯集之所,由來包容開放, 繁榮富裕。
穹人和晉夷並沒能完全封鎖死規方,迫使規方屈服, 這個國家仍舊富強而自立。規方有如此硬的身板,在於規君鬲重是個公認的明君, 而且他還壽命長。
自從前來規邑,姒昊時常待在規君身邊,一老一少討論打通規方西南兩道的事。兩人都認為, 穹人在西道(規道)的封鎖會比南道薄弱, 只要借助昆戎力量,雙面夾擊,穹人必定得退出西道。
現下的問題,是怎麽通知昆戎,和他們約定攻打穹人的日期。
“需要有人能穿過天豈山的毒霧林, 並且有膽識經由羽山西峰前往昆戎。”姒昊提出這個方法,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此事不難,召集幾個住在規國的昆戎族人,只要他們肯出使,我會派出侍衛護送他們。”規君早就有這個想法,知道這條通道存在,得益於姒昊的到來。
“不宜派出侍衛,怕會驚動羽山龍,只要招募到三五位昆戎族人,就可以出行。”人多目標大,沒將羽山龍招惹,也怕被穹人發現。姒昊拿出一份布帛,將它呈上,對規君說:“我已經將路線畫下,按這條路線走,能安全抵達昆戎。”
規君接過布帛,把布帛打開,上面清晰繪制山林和通道,一目了然。他瀏閱一番,將布帛收好,交給身旁的一位侍從收好。
“帝子幾時繪制的山圖?”
“在來規邑的路途上繪下。”
“那時,帝子就已經有聯絡昆戎的意圖?”
“我在昆戎,深得戎首昆吉金厚待。我曾與他商議打通規道的方法,那時想的也是聯合規君。”
規君聽著這個年輕人的話語,心中驚詫,在來規方前,帝子怕是把日後的事情都想透徹了。規君有意試探:“如果西道被打通,帝子和是留在規地,還是取道戎地,返回河洛?”
“到那時,我會留在規地。願見規方和任方聯手,打通南道,將穹人逐出晉原。”姒昊的臉上難得露出笑容,他這句話,說得毅然。規君從他的笑容裏看出,打通南道才是帝子的最終目的。規君暗自稱奇,帝子是在借力,即幫規方突破封鎖,也是在為他的覆國鋪路。
規君笑道:“帝子真是令人佩服。”姒昊嘴角勾起,向規君行了個禮,說道:“規任兩地因穹人阻隔多年,消息不通,其實任伯一直有這個心意。”
規君露出喜色說:“要真能驅逐穹人,讓它再不能侵擾規國,我願為帝子的覆國大業,傾盡全力!”
此時,在規君眼中的姒昊,已不再是一位小年輕,而是一位沈穩,有才略的君主。這人只帶著一位隨從,就敢途徑戎地,前來規方。他看起來勢單力薄,事實上,他身後有著龐大的力量,只待時機成熟,便會匯聚成洪波。
幾天後,規君招募到三位昆戎族人,另配置兩位規人勇士,組成五人小隊。這支小隊由規邑出發,抵達規西營地,從醫師赤那邊獲得草藥。一番休整後,小隊出發前往昆戎。
此時的昆戎,與狄人的戰爭剛結束,雙方打得鼻青臉腫,一點好處都沒占到,休兵修好。
在規邑的日子,姒昊結識不少帝邦老臣,他待老臣敬重,被老臣視做有帝向仁愛之風。住在規方的帝邦老臣中,有一位帝向的卿臣,被尊稱為伯密。伯密當年是帝向的左右臂,忠心耿耿。他率領帝兵,和晉夷及穹人有過數次交手,熟悉敵軍的情況。
伯密沒在規君手下任職,而是選擇隱居在規邑南郊。
姒昊帶上虞蘇,兩人駕車,前往南郊,親自上門拜訪伯密。來到伯密家門口,見到一棟竹屋,竹屋院中,一位老人坐在樹下,正在和他的孫子交談。
老人就伯密,鬢須盡白,慈眉善目,難以想象他當年曾領兵和晉夷廝殺。聽聞他進行過許多場殘酷戰鬥,是個從死屍中爬出的將領。
姒昊和虞蘇上前行禮,伯密看著姒昊,樣子淡然,他顯然已知道姒昊的來歷。帝子來到規邑的消息,傳得很廣,伯密家中常有洛姒族的友人往來。
伯密的目光一開始落在姒昊身上,後來專註地打量虞蘇,似乎虞蘇讓他更感興趣。伯密的孫子見有客人來,連忙拿出席子,鋪在院中,請姒昊和虞蘇入座。
伯密用蒼老的聲音對姒昊說:“帝子來規邑多時,要在規邑長居嗎?”
“即將動身前往雒溪,今日特來拜訪伯密。”姒昊言語坦誠,態度謙和。在規方的帝邦遺民,主要居住在規南雒溪。
聽到姒昊這麽說,伯密點了點頭,回答:“帝子前往雒溪,就在那裏居住,規邑再繁華,也是他人的都邑。”
自從逃亡來規方,帝邦遺民中的平頭百姓,十有八九,居住在雒溪。他們沒能過上規邑富裕的生活,在荒蕪的土地裏開墾,營建屋舍,過著含辛茹苦的日子。這些人數量最是龐大,他們才是姒昊最主要的子民。
“多謝伯密教誨,我將留在雒溪。”姒昊正有此意,他對日後的生活,看得很清楚。
“我聽聞帝子會騎馬?”
“在昆戎習得騎馬術。”
“帝子有這樣的奇術,應該傳授他人,建立自己的騎兵隊。”
“是。”姒昊頷首。騎兵神速,便於刺探敵情,傳遞信息。
伯密看向端坐在席上的虞蘇,他轉而去問他:“聽聞虞家子能識帝文?”虞蘇恭謹地躬身,回道:“識得。”
“阿舟。”伯密喚孫子姒舟,姒舟立即上前,應道:“大父。” 他是位十三四歲的男孩,濃眉大眼,長得很精神。
“到我屋裏,將《謨書》拿來。”
“是,大父。”
姒舟回屋,很快拿出一份帛書,呈給他祖父。伯密接過,轉手就給虞蘇,對他說道:“這是古帝時代,君臣謀議國事的記述。當今天下,只有兩份,一份在你,一份在我。這書你要好好研習,以後大有益處。”
虞蘇屈膝在地,雙手捧住帛書,感激道:“多謝伯密賜贈。”認識帝文的人,少之又少,更別談擁有書的人,
全天下也沒有幾本書,大多為君主所有,並不外傳。虞蘇不知道《謨書》本歸帝邦君王所有,後來被帝向賞賜伯密,但他知道書的可貴。
“起來吧。”伯密示意虞蘇起身,他對這位虞氏子孫,寄以厚望。他對虞蘇如此看重,是因為這人日後必為帝子的輔佐之臣。他的閱歷相當獨特,他和帝子生死與共。
走前,姒昊和虞蘇一再跟伯密道謝,伯密說:“我當年為晉朋擊敗,心有不甘,茍活於世。”他拉來自己的孫子,說道:“我這孫兒聰慧,我近來一直在傳授他兵學,他日帝子攻打尋丘,請務必將他帶上。”
“伯密不用自責,當年兵敗是天意。來日真有攻打尋丘之時,我必定再來南郊請教。”姒昊拜別,心中相當動容。知恥而後勇,兵敗的父親,渴望雪恥的自己,和伯密祖孫,何其相似。
兩人離開伯密家,姒昊坐在車廂,虞蘇駕車,有著君臣之分。車出老遠,虞蘇坐車廂,他在大腿上緩緩展開帛書,一字字地讀閱。
“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
姒昊駕車,在前傾聽,心中思考。這些是前人的智慧,而這樣的智慧是無價之寶。他們兩人在不知不覺間,已超越同齡人,不只是閱歷,還有知識。
隔日,姒昊和虞蘇辭別規君,還有規邑的一眾帝邦遺民,兩人在一隊士卒的護送下,前往雒溪。兩人坐一車,由禦夫駕車,他們身後還有一輛馬車,用於運輸財物。
規君的賞賜極其豐厚,帝邦的老臣們也紛紛贈與絲帛,貝幣。在規邑的日子裏,姒昊讓他們信服,他們相信他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雒溪兩岸有大小聚落多處,洛姒族住在左畔,尋人住右畔,他們的衣食和習俗略有不同。無論如何,帝子的到來,都讓雒溪的人們激動萬分。他們遠遠就出來迎接,夾道觀看,興奮不已。
這裏的居民人口眾多,不亞於一座城,裏邊還多數是青壯。普通百姓的壽命短暫,四五十歲就已不多見,生活較艱苦。
姒昊一來雒溪,就將各聚落的頭目喚到溪頭的長屋議事。長屋外,是來自規邑,攜帶精銳武器的士兵,很是氣派。頭目們早有耳聞帝子要來雒溪,面對姒昊,各有各的心思。他們不如普通的百姓率直,對帝子到來的喜悅發自內心。
姒昊讓他們上報各自聚落的人口數目,老弱情況,虞蘇執毛筆,在旁用木牘記下。這還是頭目們第一次看到帝文,不由得心懷敬畏。
獲得各聚落的情況,姒昊將部分財物分贈給頭目,讓他們籌辦酒飯,宴請百姓。
在雒溪,姒昊僅用一旬不到的時間,讓人們習慣了他的存在。數日後,他讓百姓在溪頭營建一處屋舍,在雒山下,建造一座冶煉作坊。
屋舍建好,有高高的臺基,寬敞的房間,除此外很樸實,這是姒昊和虞蘇的房子。後來雒溪的人們稱呼此屋為:帝屋,在帝屋四周分布的士卒房子,則被統稱為帝營。
虞蘇將從昆戎帶來的麥種分給平民,當地也種麥,但麥穗瘦小。
冶煉作坊營建造好後,姒昊將雒溪的冶煉工都召集起來,勉強有五六人。姒昊帶著這五六人,外加十數位學徒,在作坊裏澆鑄兵器。
冬日,戶外雪花飛舞,冶煉作坊裏熱氣朝天,澆鑄的工匠光著膀子。
一個季節過去,溪畔的農田裏,長上昆戎的麥苗,嫩綠的麥苗,壓在薄雪之下。虞蘇在帝屋裏,跪坐在木案前書寫,姒昊在他身旁,閑談請婦人裁冬衣的事。虞蘇邊寫邊說不用他人代勞,由他來裁縫。姒昊的衣服,他想親手制作,自己的衣服,倒是無所謂。
兩人正談著,突然聽到屋外車馬轔轔聲,姒昊朝窗外看去,見到是一輛規邑派來的馬車。馬車上有使者,使者手執符節,很好辨認。
“阿昊,是誰?”虞蘇擱下毛筆,擡起頭來,他看到姒昊嘴角的笑容在擴大。姒昊笑答:“規邑的使者,看來派去昆戎的隊伍帶回消息了。”
秋時,那支翻越天豈山,取道羽山,前往昆戎的隊伍,此時也該完成任務,返回規邑覆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規方的西南兩道雖然被封鎖, 但北面暢通無阻,通往狄邦,東面則面向大海, 揚帆可抵達夷人部族。規方位置獨特, 本為四方貨物匯集之所,由來包容開放, 繁榮富裕。
穹人和晉夷並沒能完全封鎖死規方,迫使規方屈服, 這個國家仍舊富強而自立。規方有如此硬的身板,在於規君鬲重是個公認的明君, 而且他還壽命長。
自從前來規邑,姒昊時常待在規君身邊,一老一少討論打通規方西南兩道的事。兩人都認為, 穹人在西道(規道)的封鎖會比南道薄弱, 只要借助昆戎力量,雙面夾擊,穹人必定得退出西道。
現下的問題,是怎麽通知昆戎,和他們約定攻打穹人的日期。
“需要有人能穿過天豈山的毒霧林, 並且有膽識經由羽山西峰前往昆戎。”姒昊提出這個方法,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此事不難,召集幾個住在規國的昆戎族人,只要他們肯出使,我會派出侍衛護送他們。”規君早就有這個想法,知道這條通道存在,得益於姒昊的到來。
“不宜派出侍衛,怕會驚動羽山龍,只要招募到三五位昆戎族人,就可以出行。”人多目標大,沒將羽山龍招惹,也怕被穹人發現。姒昊拿出一份布帛,將它呈上,對規君說:“我已經將路線畫下,按這條路線走,能安全抵達昆戎。”
規君接過布帛,把布帛打開,上面清晰繪制山林和通道,一目了然。他瀏閱一番,將布帛收好,交給身旁的一位侍從收好。
“帝子幾時繪制的山圖?”
“在來規邑的路途上繪下。”
“那時,帝子就已經有聯絡昆戎的意圖?”
“我在昆戎,深得戎首昆吉金厚待。我曾與他商議打通規道的方法,那時想的也是聯合規君。”
規君聽著這個年輕人的話語,心中驚詫,在來規方前,帝子怕是把日後的事情都想透徹了。規君有意試探:“如果西道被打通,帝子和是留在規地,還是取道戎地,返回河洛?”
“到那時,我會留在規地。願見規方和任方聯手,打通南道,將穹人逐出晉原。”姒昊的臉上難得露出笑容,他這句話,說得毅然。規君從他的笑容裏看出,打通南道才是帝子的最終目的。規君暗自稱奇,帝子是在借力,即幫規方突破封鎖,也是在為他的覆國鋪路。
規君笑道:“帝子真是令人佩服。”姒昊嘴角勾起,向規君行了個禮,說道:“規任兩地因穹人阻隔多年,消息不通,其實任伯一直有這個心意。”
規君露出喜色說:“要真能驅逐穹人,讓它再不能侵擾規國,我願為帝子的覆國大業,傾盡全力!”
此時,在規君眼中的姒昊,已不再是一位小年輕,而是一位沈穩,有才略的君主。這人只帶著一位隨從,就敢途徑戎地,前來規方。他看起來勢單力薄,事實上,他身後有著龐大的力量,只待時機成熟,便會匯聚成洪波。
幾天後,規君招募到三位昆戎族人,另配置兩位規人勇士,組成五人小隊。這支小隊由規邑出發,抵達規西營地,從醫師赤那邊獲得草藥。一番休整後,小隊出發前往昆戎。
此時的昆戎,與狄人的戰爭剛結束,雙方打得鼻青臉腫,一點好處都沒占到,休兵修好。
在規邑的日子,姒昊結識不少帝邦老臣,他待老臣敬重,被老臣視做有帝向仁愛之風。住在規方的帝邦老臣中,有一位帝向的卿臣,被尊稱為伯密。伯密當年是帝向的左右臂,忠心耿耿。他率領帝兵,和晉夷及穹人有過數次交手,熟悉敵軍的情況。
伯密沒在規君手下任職,而是選擇隱居在規邑南郊。
姒昊帶上虞蘇,兩人駕車,前往南郊,親自上門拜訪伯密。來到伯密家門口,見到一棟竹屋,竹屋院中,一位老人坐在樹下,正在和他的孫子交談。
老人就伯密,鬢須盡白,慈眉善目,難以想象他當年曾領兵和晉夷廝殺。聽聞他進行過許多場殘酷戰鬥,是個從死屍中爬出的將領。
姒昊和虞蘇上前行禮,伯密看著姒昊,樣子淡然,他顯然已知道姒昊的來歷。帝子來到規邑的消息,傳得很廣,伯密家中常有洛姒族的友人往來。
伯密的目光一開始落在姒昊身上,後來專註地打量虞蘇,似乎虞蘇讓他更感興趣。伯密的孫子見有客人來,連忙拿出席子,鋪在院中,請姒昊和虞蘇入座。
伯密用蒼老的聲音對姒昊說:“帝子來規邑多時,要在規邑長居嗎?”
“即將動身前往雒溪,今日特來拜訪伯密。”姒昊言語坦誠,態度謙和。在規方的帝邦遺民,主要居住在規南雒溪。
聽到姒昊這麽說,伯密點了點頭,回答:“帝子前往雒溪,就在那裏居住,規邑再繁華,也是他人的都邑。”
自從逃亡來規方,帝邦遺民中的平頭百姓,十有八九,居住在雒溪。他們沒能過上規邑富裕的生活,在荒蕪的土地裏開墾,營建屋舍,過著含辛茹苦的日子。這些人數量最是龐大,他們才是姒昊最主要的子民。
“多謝伯密教誨,我將留在雒溪。”姒昊正有此意,他對日後的生活,看得很清楚。
“我聽聞帝子會騎馬?”
“在昆戎習得騎馬術。”
“帝子有這樣的奇術,應該傳授他人,建立自己的騎兵隊。”
“是。”姒昊頷首。騎兵神速,便於刺探敵情,傳遞信息。
伯密看向端坐在席上的虞蘇,他轉而去問他:“聽聞虞家子能識帝文?”虞蘇恭謹地躬身,回道:“識得。”
“阿舟。”伯密喚孫子姒舟,姒舟立即上前,應道:“大父。” 他是位十三四歲的男孩,濃眉大眼,長得很精神。
“到我屋裏,將《謨書》拿來。”
“是,大父。”
姒舟回屋,很快拿出一份帛書,呈給他祖父。伯密接過,轉手就給虞蘇,對他說道:“這是古帝時代,君臣謀議國事的記述。當今天下,只有兩份,一份在你,一份在我。這書你要好好研習,以後大有益處。”
虞蘇屈膝在地,雙手捧住帛書,感激道:“多謝伯密賜贈。”認識帝文的人,少之又少,更別談擁有書的人,
全天下也沒有幾本書,大多為君主所有,並不外傳。虞蘇不知道《謨書》本歸帝邦君王所有,後來被帝向賞賜伯密,但他知道書的可貴。
“起來吧。”伯密示意虞蘇起身,他對這位虞氏子孫,寄以厚望。他對虞蘇如此看重,是因為這人日後必為帝子的輔佐之臣。他的閱歷相當獨特,他和帝子生死與共。
走前,姒昊和虞蘇一再跟伯密道謝,伯密說:“我當年為晉朋擊敗,心有不甘,茍活於世。”他拉來自己的孫子,說道:“我這孫兒聰慧,我近來一直在傳授他兵學,他日帝子攻打尋丘,請務必將他帶上。”
“伯密不用自責,當年兵敗是天意。來日真有攻打尋丘之時,我必定再來南郊請教。”姒昊拜別,心中相當動容。知恥而後勇,兵敗的父親,渴望雪恥的自己,和伯密祖孫,何其相似。
兩人離開伯密家,姒昊坐在車廂,虞蘇駕車,有著君臣之分。車出老遠,虞蘇坐車廂,他在大腿上緩緩展開帛書,一字字地讀閱。
“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
姒昊駕車,在前傾聽,心中思考。這些是前人的智慧,而這樣的智慧是無價之寶。他們兩人在不知不覺間,已超越同齡人,不只是閱歷,還有知識。
隔日,姒昊和虞蘇辭別規君,還有規邑的一眾帝邦遺民,兩人在一隊士卒的護送下,前往雒溪。兩人坐一車,由禦夫駕車,他們身後還有一輛馬車,用於運輸財物。
規君的賞賜極其豐厚,帝邦的老臣們也紛紛贈與絲帛,貝幣。在規邑的日子裏,姒昊讓他們信服,他們相信他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雒溪兩岸有大小聚落多處,洛姒族住在左畔,尋人住右畔,他們的衣食和習俗略有不同。無論如何,帝子的到來,都讓雒溪的人們激動萬分。他們遠遠就出來迎接,夾道觀看,興奮不已。
這裏的居民人口眾多,不亞於一座城,裏邊還多數是青壯。普通百姓的壽命短暫,四五十歲就已不多見,生活較艱苦。
姒昊一來雒溪,就將各聚落的頭目喚到溪頭的長屋議事。長屋外,是來自規邑,攜帶精銳武器的士兵,很是氣派。頭目們早有耳聞帝子要來雒溪,面對姒昊,各有各的心思。他們不如普通的百姓率直,對帝子到來的喜悅發自內心。
姒昊讓他們上報各自聚落的人口數目,老弱情況,虞蘇執毛筆,在旁用木牘記下。這還是頭目們第一次看到帝文,不由得心懷敬畏。
獲得各聚落的情況,姒昊將部分財物分贈給頭目,讓他們籌辦酒飯,宴請百姓。
在雒溪,姒昊僅用一旬不到的時間,讓人們習慣了他的存在。數日後,他讓百姓在溪頭營建一處屋舍,在雒山下,建造一座冶煉作坊。
屋舍建好,有高高的臺基,寬敞的房間,除此外很樸實,這是姒昊和虞蘇的房子。後來雒溪的人們稱呼此屋為:帝屋,在帝屋四周分布的士卒房子,則被統稱為帝營。
虞蘇將從昆戎帶來的麥種分給平民,當地也種麥,但麥穗瘦小。
冶煉作坊營建造好後,姒昊將雒溪的冶煉工都召集起來,勉強有五六人。姒昊帶著這五六人,外加十數位學徒,在作坊裏澆鑄兵器。
冬日,戶外雪花飛舞,冶煉作坊裏熱氣朝天,澆鑄的工匠光著膀子。
一個季節過去,溪畔的農田裏,長上昆戎的麥苗,嫩綠的麥苗,壓在薄雪之下。虞蘇在帝屋裏,跪坐在木案前書寫,姒昊在他身旁,閑談請婦人裁冬衣的事。虞蘇邊寫邊說不用他人代勞,由他來裁縫。姒昊的衣服,他想親手制作,自己的衣服,倒是無所謂。
兩人正談著,突然聽到屋外車馬轔轔聲,姒昊朝窗外看去,見到是一輛規邑派來的馬車。馬車上有使者,使者手執符節,很好辨認。
“阿昊,是誰?”虞蘇擱下毛筆,擡起頭來,他看到姒昊嘴角的笑容在擴大。姒昊笑答:“規邑的使者,看來派去昆戎的隊伍帶回消息了。”
秋時,那支翻越天豈山,取道羽山,前往昆戎的隊伍,此時也該完成任務,返回規邑覆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