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歲貢
關燈
小
中
大
望京關顧名思義,都可以望見京都了。上輩子我強令駐守北三州的良王返都,敵軍伺機突襲,望京關一夜失守,中北平原瞬息淪陷,八百裏平川硝煙枯骨,三百年社稷地裂山崩……
所以我現在很緊張。
而眾愛卿還絲毫不顧及我的感受,他們就“望京關該誰來守”這個問題,對“大興天/朝/謙虛禮讓的傳統美德應如何傳承發揚”展開了熱切討論。
討論的結果大概是讓“美德”去守——他們堅信“寬仁誠厚”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北羌那未開化的小蠻王終究會被大興的熱情友好所感動,繼續走河陽公主帶去的和平發展之路。
他們一提河陽公主,我就更緊張了:“朕現在的姐夫是誰呢?”
兵部老尚書道:“是那病秧子羌太子阿蒲奴,陛下,這次陣前領兵的就是阿蒲奴,他從望京關迎娶了公主,是不會將鐵蹄踏進關中的!”
我:“……”
紮心了老人家,三十年後踏破關中的正是這喘口氣都要咳三咳的病秧子。朕的阿姐先後有過四個丈夫:阿蒲奴、阿蒲奴他哥、阿蒲奴他侄、阿蒲奴。沒錯,事情是這樣的,阿姐跟阿蒲奴老兄舉辦過兩次婚禮。
朕的阿姐除了第一次出嫁是父母包辦婚姻沒有自主選擇權,之後的每一次出嫁她都充分利用了羌人那“嫁我想嫁,擋我者死,愛特麽誰誰”的自由擇偶觀。她給朕找的姐夫一個比一個勇猛兇殘。三十年後的阿蒲奴,將會是二點零版的阿蒲奴。
高配版良王能扛住二點零版的阿蒲奴,那恢覆出廠設置版的良王和一點零版的阿蒲奴……得,出廠版良王不在服務區。
我打算兩眼一瞎將事情全拋給趙光薛岱,反正上輩子北羌這一遭也沒能亡了大興。然而……
“陛下!這望京關,燕王殿下是不會去守的!公孫小石篡奪雲州兵權後,勾結蒼州晉王黨羽,走私良州鐵礦,換取羌人馬匹,燕王殿下早就提醒過陛下,但陛下疑忌燕王,不予理會!”那名雲州駐京給事激動得臉紅脖子粗,“如今事發,羌人因公孫小石鐵礦交付不及時怒而宣戰,陛下才想起燕王……”
“等等等等,”我一臉懵圈,“什麽晉王、良州、鐵礦,還馬匹,怎麽就扯到良州了?”
“陛下,”趙光貼心地解釋道,“良州有鐵礦,原本蒼州的晉王與良州地方官商勾結,買賣鐵礦,私鑄兵器,並以鐵礦和兵器與北羌交易馬匹,賺錢,養兵。後來公孫小石也想賺錢養兵,就跟晉王一起幹了。但公孫不懂行情,生意做崩了,北羌生氣要打他。”
麻淡確實該打,我氣道:“跟燕王說,公孫不要了,扔給阿蒲奴,燕王軍退至中州,中州直隸軍給他墊炮腿,蒼州憫州的若不要臉一起打死!”
“陛下!憫州軍願同陛下共進退!”憫州代表積極表態。
“陛下!臣二十年前就從蒼州來到京都,臣與晉王殿下素未謀面,蒼州走私鐵礦之事臣毫不知情啊!”......蒼州代表積極與反動勢力撇清關系。
而我對他們絲毫不感興趣:“良州的呢!良州駐京的人呢!巡察的禦史呢!都給朕帶上來!”
——你可以薅社會主義羊毛、挖社會主義墻角、偷社會主義礦山,但你不能在良王太歲頭上動土。
小太歲雖然昨兒才給了朕一記手刀、偷用朕的玉璽,並還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給朕下藥、強行把皇後塞上朕的龍床……但他現在對朕的江山而言很重要。
良州那麽亂,他一頭栽進去朕的江山怎麽辦?
我急得嘴上起了一溜火燎泡。
有一天下了朝,衛裴私下裏找到我,說:“望京關燕王算是守住了,陛下別太心急。臣這裏青州科場案已查無可查,請陛下將良州鐵礦之事也交給鴻都府,兩案並一,立查晉王。”
我一聽“良州”,就心裏發慌,皇侄說他“此去良州,也查晉王案”。他是開了天眼啊?他早就知道有人挖他家鐵礦?
“陛下?”衛裴喚我,“陛下,此時或可令良王殿下離京赴良,坐鎮州府,以嚴查此案。”
“還是你來查罷,”我十分焦躁,“衛卿啊,你知道從京都到良州,騎馬要幾日?乘車要幾日?走路要幾日?路上盜匪多嗎?”
衛裴盯著我看了一眼:“陛下,良王殿下是否已經秘密離都。”
我大驚:“你你你怎麽知道!”
他又看了我一眼,條分縷析道:“陛下聖明。如果是那樣,看陛下嘴上燎泡結痂的情形,良王殿下可能已經抵達良州了,若三月之後良州府尹還未遞奏良王到任的消息,請陛下立即派出李明崇兩千軍,沿途剿匪,斬殺地方官,為殿下討回公道。”
我直接昏厥過去。
高燒不止地在床上躺了足足三個月,燒到我親娘站在眼前,我都沒認出那是我二舅姥爺。
我二舅姥爺也是個道士。但道士大概也分派系,譬如皇後她就從來不跳大神。
二舅姥爺繞著我跳了三天三夜的大神,最後向我皇娘說:“娘娘,陛下他魂魄不穩,神佛不應哇。”
我師父芥子和尚在旁邊踹了他一腳:“放你娘的屁!”
趙光橫插一嘴:“娘娘,老臣建議娘娘以太後之名冊封姜氏之女為後,給陛下沖喜。”
薛岱刻板道:“臣認為應做兩手準備,太後必須在諸王闖京之前推立新皇。”
我可憐的皇娘如同深陷狼虎窩的小白兔。如果我沒猜錯,他們把我的棺材板都備好了,只等我一咽氣立馬塞進去訂釘子。但我餘念未了,這一口氣一吊,又吊了三個月。
等我能從病榻上爬起來,已是深秋。阿蒲奴老兄被燕王懟出望京關後,遙遙向我致信慰問,說我與他“同是天涯淪落人”,約定等我倆雙雙養好了病以後,再一起大戰三百回合。
我深受刺激,急於擺脫病秧子的名號,開始起早貪黑地去找老和尚練劍。
我帶著從宮中侍衛身上學的花把勢,風雨無阻地去須彌寺領了三個月的揍。老和尚坐在蓮花蒲座上,往我身上敲劈了三把打木魚的槌頭。
我每天都很氣:“為什麽不願教我!”
“你為什麽病了?”
我指天劃地地沖他嘶吼:“你這個縮頭烏龜,大興要亡了,抱著你的破經書爛死在廟裏頭吧!文帝爺爺的棺材板朕給你按住了!”
“告訴我你為什麽病了,想明白再找我,”他漸漸連文帝爺爺都不在乎了,“小毛頭,你是為了大興嗎?”
看他那發問的架勢,想必以為自己的話將對我如同當頭喝棒,只等我一聽之下豁然頓悟放下屠刀浪子回頭。可我就很不明白了——我怎麽就不是為了大興了?
我為這個問題愁腸百結,直到和尚敲劈了一籮筐木魚槌頭,我放棄了。那天盛夏大雨,值我繼位五周年,父皇他老人家忌日。我坐在逝波臺西閣裏喝酒。
酒澆愁腸愁更愁。我又開始做夢。夢見良王失蹤三個月零八天五個半時辰後,良州府急奏稱他們捉到了一個冒充皇親的乞丐,問是否要將之問斬。我病中驚起,心驚肉跳地派人將那乞丐提至京都,一瞧之下並非我皇侄。又過了三個月,李明崇押解三十七名良州地方官返京,薛賞動用大理寺十八般酷刑對其進行拷問,也未能拷問出半點良王的蹤跡。再過三個月,良王離京失蹤的消息鬧得天下皆知,天下人頗有洞見地傳說,朕利用良王轉移燕王晉王註意力,等燕王晉王全撲進陳芝麻爛谷子倉裏的東宮舊案上,就過河拆橋地殺了良王。原來又是我殺了良王嗎?
我被這個念頭嚇得夢中驚醒,冷汗淋漓。片頃細思,又發現夢不講邏輯。現實裏良王不過失蹤了十多個月,那年年底,他還給我進了歲貢。
良州並不比青流二州魚米富饒,也不比蒼雲二州兵強馬壯,所以他那年的歲貢交得格外寒磣,也不是不能理解。良州使者捧了一個巴掌大的木頭盒子,頂著滿朝文武的白眼,蠻不好意思道:“陛下,良王殿下恭祝陛下聖體安康。”
盒子裏裝著一封信、一枚石頭戒指。
他在信裏寫道:十四叔,路上波折,我甫一到任,不能服眾,州府官將拒繳朝貢,皆因我炸了青泥嶺的鐵礦山。聽聞此事已在鴻都府立案,望十四叔知會衛大人,不要降罪於我。良州別無他物,唯山石甚美,贈君把玩。
我閱罷家書自是欣喜萬分,但美麗的山石戒指卻又勾起我萬般愁腸。
因為這枚戒指十分眼熟,它黑不溜啾,醜不拉幾,半石半玉,不方不圓,套在手指上轉個十圈八圈,也轉不出指甲片寬不帶雜色的頭面。上輩子的良王有兩件東西從不離身,一個是佩劍,另一個就是它。
人隨身佩戴半生之物,要麽有實際作用,要麽有特別意義。利劍能防身殺敵,那一枚不值錢的醜八怪石戒能幹什麽?臭美嗎?
薛賞也曾對此表達過不解,某次宮宴上與良王交頭接耳說:“殿下的扳指哪兒得的?我府上新進了一批青州玉料,都是上路貨,不如稍後散了宴,殿下隨我去挑幾塊。”
良王聞言,下意識地擡頭瞥了我一眼,隔著滿堂釵光衣影,低低道:“礦坑裏撿的邊角料做的玩意兒,拉弓護指,這就夠了。”
他這謊撒得不走心,扳指勾弦應戴右手,可他戴的是左手。
這枚戒指,同那句“滾”,一並他死前的那句話,成了我耿耿於心的三大疑團。
芥子和尚讓我反思自己,五年倏忽而過,我反思出了一點,那就是距離制造隔閡,時間沖淡感情。假如我打小與良王住在一個殿裏,一同進學,東宮垮臺後我求皇娘把他偷偷接過來養,他當良王後,我也隔三差五召他回京小住,少派他領兵出征,多使喚使喚趙朔,如此這般,便能叔侄和睦,君臣之間肝膽相照,何懼內憂外亂。
我向幾位愛卿委婉地表達了這個想法,希望今年能召良王回京一趟。薛賞說:“陛下還要仰仗燕王晉王抵禦羌敵,良王身份特殊,貿然召進京來,諸王必又生亂。”
衛裴說:“五年前薛大人力保良王留京是為什麽,陛下心知肚明,如今薛大人又不願良王回京,不過是因為見良王在良州根基日穩、兵馬漸強。薛大人一心盡向良王,並非社稷,言不可信。”
我喜道:“那衛卿是讚同朕召良王返京?”
不料他說:“臣不讚同良王返京,但臣希望陛下派良王出戰。阿蒲奴重病垂危,北羌儲位不穩,三王內訌,軍力潰散,臣懷疑是晉王陣前留有餘手,才使蒼州連失九城、長河關久攻不下。此時增調良州軍,一來必能退卻羌敵,二來好借機挫殺晉王軍,連同五年前青州案、鐵礦案,一並定罪。”
見我猶豫了一瞬,他緊跟著補充道:“陛下扶植良王,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
這……怎麽說呢,被衛裴這麽一問,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我想靠良王振國興邦,就必須和良王肝膽相照,想和良王肝膽相照,就必須與之朝夕相對,所以我不願放他去良州,也不願派他上戰場——可不到良州、不上戰場,溫風細雨裏長大的良王,還能挑得起大興的國運嗎?
我非常迷茫,喝多了酒,只覺人生如夢,萬事皆空。不禁放縱地想,國亡都亡了,人死都死了,我這一生來都來了,既然都是假的,那能不能不那麽拘謹,幹點隨心所欲的事兒呢?
於是在這個風雨瓢潑之夜,當趙朔拎著二兩小菜如約而至時,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元晦,你帶我走吧。”
“啊?”趙朔受到了驚嚇,“什……什麽?十……十四,你和我……我對你……不不不,使不得陛下……”
“噓——”我威脅道,“你明日拔營,捎上朕,否則朕撤回調令,讓你回城墻根守一輩子大門。”
“……交情呢陛下,為了大侄子你就這樣對我啊?”
元晦是最最好脾氣之人,我小時候偷剪父皇的胡子,他都願意在一旁給我遞剪刀。事後替我挨了罰,頂多罵兩句:“鄭十四,你個缺心少肺的忘八羔子,我真是錯看了你!”
我對他心中積攢了許多愧疚,臨走前特意寫了五份密詔,分別給了皇娘、衛裴、薛賞、薛賞他爹、元晦爺爺,勉勵眾人勿亂陣腳,戮力同心,在朕微服出訪期間共理國務,事從權宜。如此交代妥善,想必趙閣老不會再操勞致病而死,皇後不會在某一天回來殺我,元晦也不會在將來與我日漸生分。
中州軍增兵前線,兩萬人馬直奔蒼州長河關。我扮趙朔親衛隨行至蒼良二州交界青泥嶺,正打算辭別軍隊,越嶺入良,卻不料突遇不明襲兵,而趙朔這個傳說戰無不勝的大將軍——竟然給我打了個屁滾尿流的敗仗。
很不幸,朕成了戰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所以我現在很緊張。
而眾愛卿還絲毫不顧及我的感受,他們就“望京關該誰來守”這個問題,對“大興天/朝/謙虛禮讓的傳統美德應如何傳承發揚”展開了熱切討論。
討論的結果大概是讓“美德”去守——他們堅信“寬仁誠厚”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北羌那未開化的小蠻王終究會被大興的熱情友好所感動,繼續走河陽公主帶去的和平發展之路。
他們一提河陽公主,我就更緊張了:“朕現在的姐夫是誰呢?”
兵部老尚書道:“是那病秧子羌太子阿蒲奴,陛下,這次陣前領兵的就是阿蒲奴,他從望京關迎娶了公主,是不會將鐵蹄踏進關中的!”
我:“……”
紮心了老人家,三十年後踏破關中的正是這喘口氣都要咳三咳的病秧子。朕的阿姐先後有過四個丈夫:阿蒲奴、阿蒲奴他哥、阿蒲奴他侄、阿蒲奴。沒錯,事情是這樣的,阿姐跟阿蒲奴老兄舉辦過兩次婚禮。
朕的阿姐除了第一次出嫁是父母包辦婚姻沒有自主選擇權,之後的每一次出嫁她都充分利用了羌人那“嫁我想嫁,擋我者死,愛特麽誰誰”的自由擇偶觀。她給朕找的姐夫一個比一個勇猛兇殘。三十年後的阿蒲奴,將會是二點零版的阿蒲奴。
高配版良王能扛住二點零版的阿蒲奴,那恢覆出廠設置版的良王和一點零版的阿蒲奴……得,出廠版良王不在服務區。
我打算兩眼一瞎將事情全拋給趙光薛岱,反正上輩子北羌這一遭也沒能亡了大興。然而……
“陛下!這望京關,燕王殿下是不會去守的!公孫小石篡奪雲州兵權後,勾結蒼州晉王黨羽,走私良州鐵礦,換取羌人馬匹,燕王殿下早就提醒過陛下,但陛下疑忌燕王,不予理會!”那名雲州駐京給事激動得臉紅脖子粗,“如今事發,羌人因公孫小石鐵礦交付不及時怒而宣戰,陛下才想起燕王……”
“等等等等,”我一臉懵圈,“什麽晉王、良州、鐵礦,還馬匹,怎麽就扯到良州了?”
“陛下,”趙光貼心地解釋道,“良州有鐵礦,原本蒼州的晉王與良州地方官商勾結,買賣鐵礦,私鑄兵器,並以鐵礦和兵器與北羌交易馬匹,賺錢,養兵。後來公孫小石也想賺錢養兵,就跟晉王一起幹了。但公孫不懂行情,生意做崩了,北羌生氣要打他。”
麻淡確實該打,我氣道:“跟燕王說,公孫不要了,扔給阿蒲奴,燕王軍退至中州,中州直隸軍給他墊炮腿,蒼州憫州的若不要臉一起打死!”
“陛下!憫州軍願同陛下共進退!”憫州代表積極表態。
“陛下!臣二十年前就從蒼州來到京都,臣與晉王殿下素未謀面,蒼州走私鐵礦之事臣毫不知情啊!”......蒼州代表積極與反動勢力撇清關系。
而我對他們絲毫不感興趣:“良州的呢!良州駐京的人呢!巡察的禦史呢!都給朕帶上來!”
——你可以薅社會主義羊毛、挖社會主義墻角、偷社會主義礦山,但你不能在良王太歲頭上動土。
小太歲雖然昨兒才給了朕一記手刀、偷用朕的玉璽,並還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給朕下藥、強行把皇後塞上朕的龍床……但他現在對朕的江山而言很重要。
良州那麽亂,他一頭栽進去朕的江山怎麽辦?
我急得嘴上起了一溜火燎泡。
有一天下了朝,衛裴私下裏找到我,說:“望京關燕王算是守住了,陛下別太心急。臣這裏青州科場案已查無可查,請陛下將良州鐵礦之事也交給鴻都府,兩案並一,立查晉王。”
我一聽“良州”,就心裏發慌,皇侄說他“此去良州,也查晉王案”。他是開了天眼啊?他早就知道有人挖他家鐵礦?
“陛下?”衛裴喚我,“陛下,此時或可令良王殿下離京赴良,坐鎮州府,以嚴查此案。”
“還是你來查罷,”我十分焦躁,“衛卿啊,你知道從京都到良州,騎馬要幾日?乘車要幾日?走路要幾日?路上盜匪多嗎?”
衛裴盯著我看了一眼:“陛下,良王殿下是否已經秘密離都。”
我大驚:“你你你怎麽知道!”
他又看了我一眼,條分縷析道:“陛下聖明。如果是那樣,看陛下嘴上燎泡結痂的情形,良王殿下可能已經抵達良州了,若三月之後良州府尹還未遞奏良王到任的消息,請陛下立即派出李明崇兩千軍,沿途剿匪,斬殺地方官,為殿下討回公道。”
我直接昏厥過去。
高燒不止地在床上躺了足足三個月,燒到我親娘站在眼前,我都沒認出那是我二舅姥爺。
我二舅姥爺也是個道士。但道士大概也分派系,譬如皇後她就從來不跳大神。
二舅姥爺繞著我跳了三天三夜的大神,最後向我皇娘說:“娘娘,陛下他魂魄不穩,神佛不應哇。”
我師父芥子和尚在旁邊踹了他一腳:“放你娘的屁!”
趙光橫插一嘴:“娘娘,老臣建議娘娘以太後之名冊封姜氏之女為後,給陛下沖喜。”
薛岱刻板道:“臣認為應做兩手準備,太後必須在諸王闖京之前推立新皇。”
我可憐的皇娘如同深陷狼虎窩的小白兔。如果我沒猜錯,他們把我的棺材板都備好了,只等我一咽氣立馬塞進去訂釘子。但我餘念未了,這一口氣一吊,又吊了三個月。
等我能從病榻上爬起來,已是深秋。阿蒲奴老兄被燕王懟出望京關後,遙遙向我致信慰問,說我與他“同是天涯淪落人”,約定等我倆雙雙養好了病以後,再一起大戰三百回合。
我深受刺激,急於擺脫病秧子的名號,開始起早貪黑地去找老和尚練劍。
我帶著從宮中侍衛身上學的花把勢,風雨無阻地去須彌寺領了三個月的揍。老和尚坐在蓮花蒲座上,往我身上敲劈了三把打木魚的槌頭。
我每天都很氣:“為什麽不願教我!”
“你為什麽病了?”
我指天劃地地沖他嘶吼:“你這個縮頭烏龜,大興要亡了,抱著你的破經書爛死在廟裏頭吧!文帝爺爺的棺材板朕給你按住了!”
“告訴我你為什麽病了,想明白再找我,”他漸漸連文帝爺爺都不在乎了,“小毛頭,你是為了大興嗎?”
看他那發問的架勢,想必以為自己的話將對我如同當頭喝棒,只等我一聽之下豁然頓悟放下屠刀浪子回頭。可我就很不明白了——我怎麽就不是為了大興了?
我為這個問題愁腸百結,直到和尚敲劈了一籮筐木魚槌頭,我放棄了。那天盛夏大雨,值我繼位五周年,父皇他老人家忌日。我坐在逝波臺西閣裏喝酒。
酒澆愁腸愁更愁。我又開始做夢。夢見良王失蹤三個月零八天五個半時辰後,良州府急奏稱他們捉到了一個冒充皇親的乞丐,問是否要將之問斬。我病中驚起,心驚肉跳地派人將那乞丐提至京都,一瞧之下並非我皇侄。又過了三個月,李明崇押解三十七名良州地方官返京,薛賞動用大理寺十八般酷刑對其進行拷問,也未能拷問出半點良王的蹤跡。再過三個月,良王離京失蹤的消息鬧得天下皆知,天下人頗有洞見地傳說,朕利用良王轉移燕王晉王註意力,等燕王晉王全撲進陳芝麻爛谷子倉裏的東宮舊案上,就過河拆橋地殺了良王。原來又是我殺了良王嗎?
我被這個念頭嚇得夢中驚醒,冷汗淋漓。片頃細思,又發現夢不講邏輯。現實裏良王不過失蹤了十多個月,那年年底,他還給我進了歲貢。
良州並不比青流二州魚米富饒,也不比蒼雲二州兵強馬壯,所以他那年的歲貢交得格外寒磣,也不是不能理解。良州使者捧了一個巴掌大的木頭盒子,頂著滿朝文武的白眼,蠻不好意思道:“陛下,良王殿下恭祝陛下聖體安康。”
盒子裏裝著一封信、一枚石頭戒指。
他在信裏寫道:十四叔,路上波折,我甫一到任,不能服眾,州府官將拒繳朝貢,皆因我炸了青泥嶺的鐵礦山。聽聞此事已在鴻都府立案,望十四叔知會衛大人,不要降罪於我。良州別無他物,唯山石甚美,贈君把玩。
我閱罷家書自是欣喜萬分,但美麗的山石戒指卻又勾起我萬般愁腸。
因為這枚戒指十分眼熟,它黑不溜啾,醜不拉幾,半石半玉,不方不圓,套在手指上轉個十圈八圈,也轉不出指甲片寬不帶雜色的頭面。上輩子的良王有兩件東西從不離身,一個是佩劍,另一個就是它。
人隨身佩戴半生之物,要麽有實際作用,要麽有特別意義。利劍能防身殺敵,那一枚不值錢的醜八怪石戒能幹什麽?臭美嗎?
薛賞也曾對此表達過不解,某次宮宴上與良王交頭接耳說:“殿下的扳指哪兒得的?我府上新進了一批青州玉料,都是上路貨,不如稍後散了宴,殿下隨我去挑幾塊。”
良王聞言,下意識地擡頭瞥了我一眼,隔著滿堂釵光衣影,低低道:“礦坑裏撿的邊角料做的玩意兒,拉弓護指,這就夠了。”
他這謊撒得不走心,扳指勾弦應戴右手,可他戴的是左手。
這枚戒指,同那句“滾”,一並他死前的那句話,成了我耿耿於心的三大疑團。
芥子和尚讓我反思自己,五年倏忽而過,我反思出了一點,那就是距離制造隔閡,時間沖淡感情。假如我打小與良王住在一個殿裏,一同進學,東宮垮臺後我求皇娘把他偷偷接過來養,他當良王後,我也隔三差五召他回京小住,少派他領兵出征,多使喚使喚趙朔,如此這般,便能叔侄和睦,君臣之間肝膽相照,何懼內憂外亂。
我向幾位愛卿委婉地表達了這個想法,希望今年能召良王回京一趟。薛賞說:“陛下還要仰仗燕王晉王抵禦羌敵,良王身份特殊,貿然召進京來,諸王必又生亂。”
衛裴說:“五年前薛大人力保良王留京是為什麽,陛下心知肚明,如今薛大人又不願良王回京,不過是因為見良王在良州根基日穩、兵馬漸強。薛大人一心盡向良王,並非社稷,言不可信。”
我喜道:“那衛卿是讚同朕召良王返京?”
不料他說:“臣不讚同良王返京,但臣希望陛下派良王出戰。阿蒲奴重病垂危,北羌儲位不穩,三王內訌,軍力潰散,臣懷疑是晉王陣前留有餘手,才使蒼州連失九城、長河關久攻不下。此時增調良州軍,一來必能退卻羌敵,二來好借機挫殺晉王軍,連同五年前青州案、鐵礦案,一並定罪。”
見我猶豫了一瞬,他緊跟著補充道:“陛下扶植良王,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
這……怎麽說呢,被衛裴這麽一問,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我想靠良王振國興邦,就必須和良王肝膽相照,想和良王肝膽相照,就必須與之朝夕相對,所以我不願放他去良州,也不願派他上戰場——可不到良州、不上戰場,溫風細雨裏長大的良王,還能挑得起大興的國運嗎?
我非常迷茫,喝多了酒,只覺人生如夢,萬事皆空。不禁放縱地想,國亡都亡了,人死都死了,我這一生來都來了,既然都是假的,那能不能不那麽拘謹,幹點隨心所欲的事兒呢?
於是在這個風雨瓢潑之夜,當趙朔拎著二兩小菜如約而至時,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元晦,你帶我走吧。”
“啊?”趙朔受到了驚嚇,“什……什麽?十……十四,你和我……我對你……不不不,使不得陛下……”
“噓——”我威脅道,“你明日拔營,捎上朕,否則朕撤回調令,讓你回城墻根守一輩子大門。”
“……交情呢陛下,為了大侄子你就這樣對我啊?”
元晦是最最好脾氣之人,我小時候偷剪父皇的胡子,他都願意在一旁給我遞剪刀。事後替我挨了罰,頂多罵兩句:“鄭十四,你個缺心少肺的忘八羔子,我真是錯看了你!”
我對他心中積攢了許多愧疚,臨走前特意寫了五份密詔,分別給了皇娘、衛裴、薛賞、薛賞他爹、元晦爺爺,勉勵眾人勿亂陣腳,戮力同心,在朕微服出訪期間共理國務,事從權宜。如此交代妥善,想必趙閣老不會再操勞致病而死,皇後不會在某一天回來殺我,元晦也不會在將來與我日漸生分。
中州軍增兵前線,兩萬人馬直奔蒼州長河關。我扮趙朔親衛隨行至蒼良二州交界青泥嶺,正打算辭別軍隊,越嶺入良,卻不料突遇不明襲兵,而趙朔這個傳說戰無不勝的大將軍——竟然給我打了個屁滾尿流的敗仗。
很不幸,朕成了戰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