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譚派,陳門
關燈
小
中
大
“不論長壽什麽年歲,在太爺跟前永遠是小輩。”
魯長壽口中說著,亦是心裏話。
這位陳太爺雖看著年輕,但他知道真實年歲。而且對他們魯家有潑天的大恩德,對他也有授藝之恩。
向這位行跪拜禮,魯長壽心甘情願。
“行了。”
“起來吧。”
陳季川見魯長壽恭敬有加,笑了笑,上前伸手虛扶。
“謝太爺。”
魯長壽這才順勢起身,臉上興奮不減,恭敬道:“太爺回來,父親、大伯、三叔必定欣喜,長壽這就讓人去通知,晚上設宴,給太爺接風洗塵。”
魯長壽極為真誠熱絡。
但陳季川依舊看出,在魯長壽提及父輩的時候,臉上有一絲遲滯。再想到方才魯長壽在棚中練習‘金刀換掌功’,居然連他到來都沒察覺,顯然心中有事。
於是當下擺擺手,道:“不急。我閉關許久,許多事情都不清楚,你先給我說說。”
“是。”
魯長壽不敢怠慢,忙引著陳季川進屋,避開風雪,一面講述:“您離開朗寧城之後沒兩年,太爺爺就去世了....”
時隔三十五年。
足以演一場亂世,換一個王朝。
陳季川以往熟悉的故人,如魯雄、魯榮,如楊慶,如譚晉玄,全都故去。甚至連更小一輩,比如魯雄之子魯子健,魯榮之子魯子康,也都在十多年前相繼老去。
歲月無情。
讓人唏噓。
……
“當今燕皇貪戀美色,不事朝政,使得朝局混亂,四方世道愈發不靖。”
“朝堂動蕩,倒是綠林蓬勃,這些年來各路高手層出不窮。”
“太爺在時,與北面‘散花腿’譚晉玄譚宗師,為當世公認的最強。太爺走後,譚宗師也沈寂許久,直到二十年前,開創‘譚派’,廣收門徒,傳授苦心孤詣創出的‘十路譚腿’,名震武林,從此高手疊出,譚派成為北方武林第一大派。”
魯長壽癡心武學,對朝堂之事一知半解,對武林種種倒是門清:“譚派勢大,行事張楊。前些日從北面傳來消息,說是譚派‘十三太保’齊出,分十三路,挑戰天下各派高手。如今已經越過濟河,估計短則三五月,長則不超過一年,就要抵達嶺南。”
譚派崛起。
統領北方武林。
與之相比,當初與譚晉玄並稱‘南陳北譚’的‘南朝陳’卻不知去向。魯長壽以南朝陳傳人自居,人稱‘小南陳’,面對如今局勢,面對來勢洶洶的譚派十三太保,心中難免有壓力。
擔心勝負。
自身名聲還在其次,唯恐人言‘南陳’不如‘北譚’,墮了‘南朝陳’的威名。再加上魯家如今一攤子糟心事,而他又被牽扯其中,甚至是極為關鍵的一人,索性就獨自一人,躲到陳府,潛心琢磨武藝。
這些年來。
魯長壽每有困惑,不順心時,都會來此。想到陳太爺當初修行心無旁騖,便也收心。
“譚派。”
“譚腿。”
陳季川一聽,這才清楚魯長壽為何心神不定。
說到底。
不過是為名聲所累。其中有他這位‘南朝陳’的名聲,也有魯長壽自己‘小南陳’的名聲。
武林事,陳季川頗有興趣,也想見識見識譚晉玄創出的‘十路譚腿’的風采。
但魯家家事,陳季川就不關心了。
看向魯長壽,陳季川道:“名聲於我如浮雲。能與高手過招,求之不得。我這些日就在府中,等那十三太保到來,你派人來找我,正好看看這些後起之輩的風采。”
三十五年前。
陳季川打遍嶺南無敵手。過了這些年,一代新人換舊人,也不知這一輩的高手是更強還是更弱。
從魯長壽來看,他被人稱‘小南陳’,實力雖不如他,可在整個嶺南,也並非一人無敵。與他實力相仿的,也有三五人。隱隱強他一頭的,也有人在。
現實中修行須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可武人實力。
一部分是武藝火候,力道強弱。另一部分則是與人爭鬥的經驗,應變技巧,心理素質。前者急不得,後者卻能在這大燕世界磨礪出來。
陳季川巴不得大燕武林中的高手越多越好,越強越好。
“太爺——”
魯長壽一聽,卻是一驚,忙道:“這譚派十三太保名頭雖然響亮,可論起來,只是譚晉玄譚宗師的徒孫。太爺何等身份何等輩分,何勞太爺出手,長壽自能應付。”
武林人最重名聲。
也極重排資論輩。
以陳季川的身份,要跟徒孫一輩的人物交手,實在是有失身份。
“不妨事。”
陳季川渾不在乎。
魯長壽見狀,苦笑道:“可就算太爺不吝出手賜教,怕就怕那十三太保也不敢造次。”
陳季川當初畢竟跟譚晉玄齊名。
輩分在那。
十三太保如何敢冒犯?
而且這一戰譚派若是敗了,人言‘南朝陳’名不虛傳。若是勝了,也有人說‘南朝陳’畢竟九十四歲高齡,哪怕駐顏有術,可氣血、體力不濟,實力退步在所難免,譚派勝之不武。
左右都是譚派沒臉。
譚派之人不會如此無智。
“說得有道理。”
陳季川聽了也覺得這話不假,想了想,道:“那不如這樣,我的身份只有你知道,索性就不告知外人,對外只稱是陳季川後人,與你同輩。這樣與十三太保交手,就沒問題了。”
既然不能暴露身份,那麽這陳府也不好住下來。
陳季川又看向魯長壽:“可有好去處讓我落腳?”
“……”
魯長壽臉上泛苦,有心再勸,但見這位太爺興致勃勃模樣,又先按下,回道:“我在泰青山,借太爺之名,立‘陳門’。泰青十八嶺山清水秀,是練武、怡情的好去處。”
……
泰青山。
位於朗寧府武緣、晉興、封陵三縣交界,山分十八,故此又稱‘泰青十八山’、‘泰青十八盤’、‘泰青十八嶺’。
數十年前。
有山匪盤踞於此,被朝廷攻破。此後數十年,又有幾波山匪水匪呼嘯成群,占山落草。
但都敗落。
十多年前。
‘小南陳’魯長壽學有所成,來到泰青山,開宗立派,建立‘陳門’。靠著魯家‘白玉京’的財力跟影響力,輕松站穩跟腳。
從此成為嶺南有數的大派。
只是與北面譚派相比,又差之甚遠。陳門之中,堪與譚派十三太保相當的,僅有門主魯長壽一人。其下‘三英五虎’,又是年輕一輩,名頭響亮,實力稀松,僅是碌碌之輩。與人才濟濟的譚派沒法比。
陳季川來到泰青山,並未大張旗鼓。
僅在後山落腳。
這裏山水相依,僻靜閑適,陳門一眾弟子也鮮少過來,最合適不過。
魯長壽又讓人布置刀棚、箭靶、木樁等等練功場地。
一連折騰三天。
才算妥當。
這期間,魯長壽一直陪同,與陳季川說話,介紹陳門,介紹朗寧、大燕諸多變化。布置完成之後,又留下數日,才向陳季川告辭離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魯長壽口中說著,亦是心裏話。
這位陳太爺雖看著年輕,但他知道真實年歲。而且對他們魯家有潑天的大恩德,對他也有授藝之恩。
向這位行跪拜禮,魯長壽心甘情願。
“行了。”
“起來吧。”
陳季川見魯長壽恭敬有加,笑了笑,上前伸手虛扶。
“謝太爺。”
魯長壽這才順勢起身,臉上興奮不減,恭敬道:“太爺回來,父親、大伯、三叔必定欣喜,長壽這就讓人去通知,晚上設宴,給太爺接風洗塵。”
魯長壽極為真誠熱絡。
但陳季川依舊看出,在魯長壽提及父輩的時候,臉上有一絲遲滯。再想到方才魯長壽在棚中練習‘金刀換掌功’,居然連他到來都沒察覺,顯然心中有事。
於是當下擺擺手,道:“不急。我閉關許久,許多事情都不清楚,你先給我說說。”
“是。”
魯長壽不敢怠慢,忙引著陳季川進屋,避開風雪,一面講述:“您離開朗寧城之後沒兩年,太爺爺就去世了....”
時隔三十五年。
足以演一場亂世,換一個王朝。
陳季川以往熟悉的故人,如魯雄、魯榮,如楊慶,如譚晉玄,全都故去。甚至連更小一輩,比如魯雄之子魯子健,魯榮之子魯子康,也都在十多年前相繼老去。
歲月無情。
讓人唏噓。
……
“當今燕皇貪戀美色,不事朝政,使得朝局混亂,四方世道愈發不靖。”
“朝堂動蕩,倒是綠林蓬勃,這些年來各路高手層出不窮。”
“太爺在時,與北面‘散花腿’譚晉玄譚宗師,為當世公認的最強。太爺走後,譚宗師也沈寂許久,直到二十年前,開創‘譚派’,廣收門徒,傳授苦心孤詣創出的‘十路譚腿’,名震武林,從此高手疊出,譚派成為北方武林第一大派。”
魯長壽癡心武學,對朝堂之事一知半解,對武林種種倒是門清:“譚派勢大,行事張楊。前些日從北面傳來消息,說是譚派‘十三太保’齊出,分十三路,挑戰天下各派高手。如今已經越過濟河,估計短則三五月,長則不超過一年,就要抵達嶺南。”
譚派崛起。
統領北方武林。
與之相比,當初與譚晉玄並稱‘南陳北譚’的‘南朝陳’卻不知去向。魯長壽以南朝陳傳人自居,人稱‘小南陳’,面對如今局勢,面對來勢洶洶的譚派十三太保,心中難免有壓力。
擔心勝負。
自身名聲還在其次,唯恐人言‘南陳’不如‘北譚’,墮了‘南朝陳’的威名。再加上魯家如今一攤子糟心事,而他又被牽扯其中,甚至是極為關鍵的一人,索性就獨自一人,躲到陳府,潛心琢磨武藝。
這些年來。
魯長壽每有困惑,不順心時,都會來此。想到陳太爺當初修行心無旁騖,便也收心。
“譚派。”
“譚腿。”
陳季川一聽,這才清楚魯長壽為何心神不定。
說到底。
不過是為名聲所累。其中有他這位‘南朝陳’的名聲,也有魯長壽自己‘小南陳’的名聲。
武林事,陳季川頗有興趣,也想見識見識譚晉玄創出的‘十路譚腿’的風采。
但魯家家事,陳季川就不關心了。
看向魯長壽,陳季川道:“名聲於我如浮雲。能與高手過招,求之不得。我這些日就在府中,等那十三太保到來,你派人來找我,正好看看這些後起之輩的風采。”
三十五年前。
陳季川打遍嶺南無敵手。過了這些年,一代新人換舊人,也不知這一輩的高手是更強還是更弱。
從魯長壽來看,他被人稱‘小南陳’,實力雖不如他,可在整個嶺南,也並非一人無敵。與他實力相仿的,也有三五人。隱隱強他一頭的,也有人在。
現實中修行須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可武人實力。
一部分是武藝火候,力道強弱。另一部分則是與人爭鬥的經驗,應變技巧,心理素質。前者急不得,後者卻能在這大燕世界磨礪出來。
陳季川巴不得大燕武林中的高手越多越好,越強越好。
“太爺——”
魯長壽一聽,卻是一驚,忙道:“這譚派十三太保名頭雖然響亮,可論起來,只是譚晉玄譚宗師的徒孫。太爺何等身份何等輩分,何勞太爺出手,長壽自能應付。”
武林人最重名聲。
也極重排資論輩。
以陳季川的身份,要跟徒孫一輩的人物交手,實在是有失身份。
“不妨事。”
陳季川渾不在乎。
魯長壽見狀,苦笑道:“可就算太爺不吝出手賜教,怕就怕那十三太保也不敢造次。”
陳季川當初畢竟跟譚晉玄齊名。
輩分在那。
十三太保如何敢冒犯?
而且這一戰譚派若是敗了,人言‘南朝陳’名不虛傳。若是勝了,也有人說‘南朝陳’畢竟九十四歲高齡,哪怕駐顏有術,可氣血、體力不濟,實力退步在所難免,譚派勝之不武。
左右都是譚派沒臉。
譚派之人不會如此無智。
“說得有道理。”
陳季川聽了也覺得這話不假,想了想,道:“那不如這樣,我的身份只有你知道,索性就不告知外人,對外只稱是陳季川後人,與你同輩。這樣與十三太保交手,就沒問題了。”
既然不能暴露身份,那麽這陳府也不好住下來。
陳季川又看向魯長壽:“可有好去處讓我落腳?”
“……”
魯長壽臉上泛苦,有心再勸,但見這位太爺興致勃勃模樣,又先按下,回道:“我在泰青山,借太爺之名,立‘陳門’。泰青十八嶺山清水秀,是練武、怡情的好去處。”
……
泰青山。
位於朗寧府武緣、晉興、封陵三縣交界,山分十八,故此又稱‘泰青十八山’、‘泰青十八盤’、‘泰青十八嶺’。
數十年前。
有山匪盤踞於此,被朝廷攻破。此後數十年,又有幾波山匪水匪呼嘯成群,占山落草。
但都敗落。
十多年前。
‘小南陳’魯長壽學有所成,來到泰青山,開宗立派,建立‘陳門’。靠著魯家‘白玉京’的財力跟影響力,輕松站穩跟腳。
從此成為嶺南有數的大派。
只是與北面譚派相比,又差之甚遠。陳門之中,堪與譚派十三太保相當的,僅有門主魯長壽一人。其下‘三英五虎’,又是年輕一輩,名頭響亮,實力稀松,僅是碌碌之輩。與人才濟濟的譚派沒法比。
陳季川來到泰青山,並未大張旗鼓。
僅在後山落腳。
這裏山水相依,僻靜閑適,陳門一眾弟子也鮮少過來,最合適不過。
魯長壽又讓人布置刀棚、箭靶、木樁等等練功場地。
一連折騰三天。
才算妥當。
這期間,魯長壽一直陪同,與陳季川說話,介紹陳門,介紹朗寧、大燕諸多變化。布置完成之後,又留下數日,才向陳季川告辭離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