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關燈
小
中
大
天不亮譚振興和譚振學就起了,那會晨霧朦朧,視野模糊,兄弟兩提著燈籠直奔山裏砍柴。
山裏冷颼颼的,陰氣重,譚振興揪著譚振學衣服,怕得瑟瑟發抖,譚振學走在前邊照明,晃到枯木便錯開身給譚振興施展腿腳的空間,幾下後,譚振興暖和起來,又換譚振學,環境清幽,除了嘰嘰喳喳的鳥叫,就剩下兄弟兩的吶喊打氣聲。
天際泛白時,地上的柴火已堆成小山丘了,他們又尋了遍附近,駕輕就熟地開始捆柴,挑著回家,動作熟練利落,挑著就往山下走,片刻不敢耽誤。
即使沒有譚盛禮監督,他們也能踏踏實實地做事,好比今天,其實用不著進山砍柴的,天亮要去縣衙接譚振業,進山根本來不及,兩人之所以堅持,是想為家裏做點事,最開始譚盛禮要他們砍柴,兩人只當譚盛禮看不慣他們懶散故意懲罰他們,但這幾個月以來,先是將衣服拿去死當,然後砍柴賣,再然後賣田地,兩人再愚鈍也該察覺出了事。
家裏沒有他們想象中寬裕。
以前不曾細想,直到這次縣試,譚盛禮帶的一兩銀錢花得所剩無幾他們才有所感覺,縣裏住客棧上房每晚一百五十文,加上吃飯,給譚振業買紙和墨,回來那天譚盛禮的錢袋裏就剩下幾個銅板。
要知道,他們辛辛苦苦砍柴去鎮上賣,最貴的也就五文錢,忙活兩個多月,幾天就花沒了。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兄弟兩就決定好好砍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秋日草木雕零,枯木多,兩人憑著過硬的腿功攢柴的速度越來越快,後院快堆滿了,就等著譚振業回家再去鎮上賣柴。
他們挑著柴到家,院子裏清風雅靜的,沒人起床,兄弟兩輕手輕腳的放下柴和燈籠,又往山裏跑,想趁早把柴挑回來。
譚盛禮起床打水洗漱時兄弟兩已經跑了兩趟了,衣服濕噠噠的,臉上淌著水,不知是露還是汗,近日不知怎麽回事,兄弟兩特別乖張,看著成熟許多,譚盛禮瞅了眼天色,溫聲道,“堆好柴就回屋換身衣服洗手吃飯罷。”
該賣的田地賣完了,接下來就是和村裏人道別啟程了,托鄰裏照顧,譚家在惠明村過了段安靜舒適的生活,他琢磨著擺兩天酒席請村裏人吃個飯,此去郡城,不知什麽時候能回來,宅子還得托人照看,畢竟是祖宅,不能荒廢丟棄了,他偏頭,看了眼後院祠堂,破舊的門剛換了新,在清晨的陽光下閃閃發亮。
不知不覺,搬回惠明村已經過了二十幾年了,回想夢裏的情形,不禁面露惆悵。
他目光深遠,眉間縈繞著淡淡的愁緒,這幕落在兄弟兩眼裏萬分難過,清明過後,父親就再沒提過祭祀的事,期間汪氏備了祭祀供品,譚盛禮也未曾端去祠堂孝敬列祖列宗,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父親孝順,頂多隔半個月必須祭祖,要列祖列宗看到他們的孝心,保佑譚家後人重振家業。
但這幾個月來,父親像遺忘了似的,偶爾去祠堂,頂多擦拭祖宗牌位,不曾有任何表示。
前幾天找人換修葺門窗,亦不曾備祭品祭拜,他知道父親是手裏沒錢了,賣田地的錢要留著考科舉,不敢拿出來花,而且那是姑婆的彩禮,用那筆錢買祭品,列祖列宗非氣得撬開棺材活過來不可。
想到此,譚振興鼻尖酸得難受,他晃了晃肩頭的扁擔,裝出很高興的樣子道,“父親,三弟回來咱就把柴運到鎮上賣了罷。”
賣柴有了錢就能買雞鴨魚肉美酒好好祭祭祖宗們了,日子再艱辛,不能讓祖宗們連肉都吃不起,該要祖宗們知道,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振興家業,自出生起就在努力著。
多麽孝順啊。
看他心情不錯,譚盛禮沒有多說,催他們動作麻溜點,不幹活身體涼得快,穿濕衣服容易著涼,關切之情溢於言表,再次讓譚振興難過得不行,他努力的揚起一抹笑,“父親,我身體結實著呢,不會著涼的。”
父親真的老了,以前哪兒會說這種話,在他記憶裏,父親抱著他們坐在樹下啟蒙的日子仿佛還在昨天,轉眼間,父親都到不惑之年了,譚振興眼角又泛起了淚花,放下柴捆抽扁擔的譚振學看得莫名奇妙,“大哥,又哭什麽?”父親不是沒罵人嗎?
譚振興吸了吸氣,擺出副高深莫測的表情,“與你說了也不懂。”譚振學就是個沒有感情的書呆子,沒看到父親最近過得不高興嗎,父不樂皆因子不孝,難道不值得哭嗎?
譚振學:“……”譚振學還真的不想懂,悲春傷秋的性格不適合他,他豎起柴捆,催道,“快點吧,三弟還在縣衙等著呢。”
兩個月不見,譚振業瘦了,也白了,穿著那身臭烘烘的衣衫,站在門口竟有種近鄉情更怯的感覺。
譚佩玉端著水盆出來,拿柳條蘸水往他身上灑,這是村裏習俗,驅黴運的,譚振業舉起手,前後轉了轉,開玩笑道,“長姐,你從哪兒學來的啊。”
少有年輕姑娘懂這些門道的。
譚佩玉動作頓了頓,低下頭,眼角滑過兩滴淚,小弟坐監皆因她而起,盡管父親說小弟做錯事要承擔責任,她卻邁不過心裏那道坎,這麽小的年紀,本該無憂無慮的,進了那種地方日後如何擡得起頭來做人,聽他問,譚佩玉硬擠出個笑來,“隔壁翠花嬸教我的。”她嘴裏又念了幾句吉祥話,這才端走水盆,讓譚振業進門。
汪氏已經備好洗澡水,譚佩玉抱著譚振業幹凈的衣衫,哪怕她們沒有問他過得好不好,從她們臉上,譚振業看得出她們對自己的關心,先給譚盛禮磕頭,隨即接過譚佩玉的衣衫回屋沐浴。
日麗風清的晌午,時隔兩月,全家人又聚齊了,食不言寢不語,都安安靜靜的吃著飯,譚佩玉邊餵大丫頭吃飯,邊給譚振業夾菜,自己卻吃得很少,期間多次想說點什麽,又不知怎麽開口,餘光瞥著動作慢條斯理的父親,忍了忍,沒有吭聲。
譚盛禮心裏想著事,沒註意桌上的氣氛,等他放下筷子,其餘人已經吃完了,都在桌邊老老實實坐著,大丫頭窩在譚佩玉懷裏昏昏欲睡,汪氏抱著二丫頭輕輕哄著,譚佩珠起身收拾碗筷,譚盛禮叫住她,“坐著吧,我有話要說。”
譚佩玉停下動作,默默坐了回去,所有人都望著譚盛禮。
直覺告訴他們,譚盛禮有話要說。
“明年我和振興要參加府試,過了的話要去郡城參加院試,而振業也要下場縣試,惠明村離得遠,來回要不少時間,沒法精心學習,我尋思著搬到郡城住,郡城文人多,有益交流讀書心得,而且不用擔心家裏。”譚盛禮把搬家的事情說了。
桌上靜得針落可聞。
譚佩玉心思敏銳,抓到重點,“父親的意思是我們也跟著去?”
譚盛禮嗯了聲,“我們出門,留你們姑嫂在家也不放心,全家都去,出了事也有個照應,再者,既然決心走科舉,早晚要出去的。”他們不過將日子提前了而已。
綿州地形險峻,山路難走,便是府城去郡城來回都要好幾天功夫,更別說從惠明村出發了,路上耽誤的時間太久,身體吃不消,運氣不好碰到下雨更倒黴,多少趕考的學子在途中生病而影響科舉的,嚴重的直接因此喪命,他們趕在不冷不熱的時候出發,下雨就找農家住下,不用著急趕路。
搬家不是小事,幾人想都沒想過,在惠明村住慣了,猛地要他們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幾人根本不知作何反應。
沈寂半晌,還是譚振業出聲打破了沈默,“父親說得對,孟母能三遷,咱為什麽不能,每次科舉,東西南北考生水平天差地別,為什麽會有如此大的懸殊?不就是環境所限嗎?”江南文人多如牛毛,考中進士的不計其數,而放眼整個西南,能進殿試的寥寥無幾。
話落,譚盛禮若有所思地看了譚振業兩眼,想不到他能有這番見地,委實令人刮目相看。
譚振興皺眉,桌下的手滑過汪氏衣衫,眼底閃過絲遲疑,喃喃道,“都去郡城日常開銷可不少,咱家就剩那點錢,會不會不夠花啊。”郡城物價高,花錢如流水,賣田地的錢能支撐多久?總不能日後喝西北風吧。
“有手有腳的總不至於餓死。”譚振業信心勃勃。
譚振興抿唇,餘光耐人尋味地劃過汪氏平平無奇的臉龐,說道,“二丫頭還小,跟著我們趕路會吃不消吧。”
“天氣還不冷,有大嫂和長姐輪流照顧應該沒問題,再說了,我們走山路,沿途有村莊,真有什麽住幾天就是。”譚振業覺得問題不大。
譚振興仍有猶豫,抵了抵汪氏胳膊,“你怎麽想的?”
汪氏就沒想過這茬,她在村裏長大,嫁進譚家後甚少出門,要她跟著去郡城,她腦子暈暈乎乎的哪兒轉得過彎來啊,磕磕巴巴道,“相公,我,我不知道啊。”
聽說城裏人不好相處,稍有不慎沖撞貴人就會惹禍上身,她緊了緊懷裏的孩子,臉色有些蒼白,哆嗦道,“我,要不我就不去添亂了吧。”她目不識丁,不像兩個姑子從小跟著讀過書識過字,做事八面玲瓏,她進城兩眼睜瞎,會連累他們的。
看她有自知之明,譚振興暗暗松了口氣,正欲和譚盛禮商量將汪氏留下,只看譚盛禮沈著臉,目光如炬的盯著自己,那直勾勾的眼神仿佛能看進人心裏,他心頭一凜,柔聲勸慰道,“咱們都走了留你在家像什麽樣子,你就跟著吧。”
說到後邊,嗓子沙得帶了哭腔。
無不讓人以為他放心不下汪氏。
汪氏為之動容,“相公,莫哭,你讓我去我去就是了。”成親到現在,連著生了兩個閨女,她自覺擡不起頭來,甚至想過譚振興要休她她也認了,但這幾個月以來,所有人都對她客客氣氣的,不曾因為她生女孩而給她甩臉色,孩子百日宴還大肆操辦了一場。
她娘都說她福氣好嫁對了人,譚家不重男輕女,換到其他人家,哪個婆婆不成天指著她鼻子罵啊。
讀書人家的寬容豁達果真不是普通人能比得上的。
汪氏感動得熱淚盈眶,唯有滿腹心事無處訴說的譚振興落下了傷心的眼淚。
他不想帶汪氏,汪氏相貌平平,還生不出兒子,作為譚家長子,為譚家延續香火是重中之重,他還琢磨著要不要與汪氏和離呢,竟然讓汪氏跟著進城,不是存心和他作對嗎?
但是好像沒人體會他的心情,因為他們已經商量搬家的事宜了。
家裏人多,譚盛禮準備買兩輛馬車,他問譚辰風有沒有門路,譚辰風認識鎮上賣馬的,不過價格有點高,光是兩匹馬就要20兩銀子,要做車篷的另算,譚辰風的建議是買匹馬,買頭牛,此去郡城路途遙遠,盡是山路,馬跑不起來,牛和馬沒多大區別。
譚盛禮思考了下,天好沒什麽影響,碰到下雨就吃力了,趕牛車需要人,著涼就麻煩了,主要是有兩個小孩,過了病氣得不償失,“不礙事的,貴就貴點,到了郡城,把馬賣了換錢便是。”
身體康健比什麽都重要。
“對了,生隱那孩子你怎麽打算的?”前幾天譚盛禮和譚辰風開誠布公的聊過,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外出求學是最好的,若放心得下,就把生隱教給他,他絕對不會厚此薄彼,怎麽教譚振興幾兄弟就怎麽教生隱,譚家族裏難得有靜心讀書走科舉的,能幫他自會幫。
譚辰風嘆氣,“他娘舍不得,擔心他年紀小在外照顧不好自己,那孩子倒是有主見,說你滿腹經綸,跟著你能學到許多,要跟著你走。”
家裏就譚生隱有點天賦,譚辰風對他寄予厚望,雖有不舍,但知道譚盛禮說得對,桐梓縣偏僻,想要走科舉,出去看看是最好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山裏冷颼颼的,陰氣重,譚振興揪著譚振學衣服,怕得瑟瑟發抖,譚振學走在前邊照明,晃到枯木便錯開身給譚振興施展腿腳的空間,幾下後,譚振興暖和起來,又換譚振學,環境清幽,除了嘰嘰喳喳的鳥叫,就剩下兄弟兩的吶喊打氣聲。
天際泛白時,地上的柴火已堆成小山丘了,他們又尋了遍附近,駕輕就熟地開始捆柴,挑著回家,動作熟練利落,挑著就往山下走,片刻不敢耽誤。
即使沒有譚盛禮監督,他們也能踏踏實實地做事,好比今天,其實用不著進山砍柴的,天亮要去縣衙接譚振業,進山根本來不及,兩人之所以堅持,是想為家裏做點事,最開始譚盛禮要他們砍柴,兩人只當譚盛禮看不慣他們懶散故意懲罰他們,但這幾個月以來,先是將衣服拿去死當,然後砍柴賣,再然後賣田地,兩人再愚鈍也該察覺出了事。
家裏沒有他們想象中寬裕。
以前不曾細想,直到這次縣試,譚盛禮帶的一兩銀錢花得所剩無幾他們才有所感覺,縣裏住客棧上房每晚一百五十文,加上吃飯,給譚振業買紙和墨,回來那天譚盛禮的錢袋裏就剩下幾個銅板。
要知道,他們辛辛苦苦砍柴去鎮上賣,最貴的也就五文錢,忙活兩個多月,幾天就花沒了。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兄弟兩就決定好好砍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秋日草木雕零,枯木多,兩人憑著過硬的腿功攢柴的速度越來越快,後院快堆滿了,就等著譚振業回家再去鎮上賣柴。
他們挑著柴到家,院子裏清風雅靜的,沒人起床,兄弟兩輕手輕腳的放下柴和燈籠,又往山裏跑,想趁早把柴挑回來。
譚盛禮起床打水洗漱時兄弟兩已經跑了兩趟了,衣服濕噠噠的,臉上淌著水,不知是露還是汗,近日不知怎麽回事,兄弟兩特別乖張,看著成熟許多,譚盛禮瞅了眼天色,溫聲道,“堆好柴就回屋換身衣服洗手吃飯罷。”
該賣的田地賣完了,接下來就是和村裏人道別啟程了,托鄰裏照顧,譚家在惠明村過了段安靜舒適的生活,他琢磨著擺兩天酒席請村裏人吃個飯,此去郡城,不知什麽時候能回來,宅子還得托人照看,畢竟是祖宅,不能荒廢丟棄了,他偏頭,看了眼後院祠堂,破舊的門剛換了新,在清晨的陽光下閃閃發亮。
不知不覺,搬回惠明村已經過了二十幾年了,回想夢裏的情形,不禁面露惆悵。
他目光深遠,眉間縈繞著淡淡的愁緒,這幕落在兄弟兩眼裏萬分難過,清明過後,父親就再沒提過祭祀的事,期間汪氏備了祭祀供品,譚盛禮也未曾端去祠堂孝敬列祖列宗,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父親孝順,頂多隔半個月必須祭祖,要列祖列宗看到他們的孝心,保佑譚家後人重振家業。
但這幾個月來,父親像遺忘了似的,偶爾去祠堂,頂多擦拭祖宗牌位,不曾有任何表示。
前幾天找人換修葺門窗,亦不曾備祭品祭拜,他知道父親是手裏沒錢了,賣田地的錢要留著考科舉,不敢拿出來花,而且那是姑婆的彩禮,用那筆錢買祭品,列祖列宗非氣得撬開棺材活過來不可。
想到此,譚振興鼻尖酸得難受,他晃了晃肩頭的扁擔,裝出很高興的樣子道,“父親,三弟回來咱就把柴運到鎮上賣了罷。”
賣柴有了錢就能買雞鴨魚肉美酒好好祭祭祖宗們了,日子再艱辛,不能讓祖宗們連肉都吃不起,該要祖宗們知道,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振興家業,自出生起就在努力著。
多麽孝順啊。
看他心情不錯,譚盛禮沒有多說,催他們動作麻溜點,不幹活身體涼得快,穿濕衣服容易著涼,關切之情溢於言表,再次讓譚振興難過得不行,他努力的揚起一抹笑,“父親,我身體結實著呢,不會著涼的。”
父親真的老了,以前哪兒會說這種話,在他記憶裏,父親抱著他們坐在樹下啟蒙的日子仿佛還在昨天,轉眼間,父親都到不惑之年了,譚振興眼角又泛起了淚花,放下柴捆抽扁擔的譚振學看得莫名奇妙,“大哥,又哭什麽?”父親不是沒罵人嗎?
譚振興吸了吸氣,擺出副高深莫測的表情,“與你說了也不懂。”譚振學就是個沒有感情的書呆子,沒看到父親最近過得不高興嗎,父不樂皆因子不孝,難道不值得哭嗎?
譚振學:“……”譚振學還真的不想懂,悲春傷秋的性格不適合他,他豎起柴捆,催道,“快點吧,三弟還在縣衙等著呢。”
兩個月不見,譚振業瘦了,也白了,穿著那身臭烘烘的衣衫,站在門口竟有種近鄉情更怯的感覺。
譚佩玉端著水盆出來,拿柳條蘸水往他身上灑,這是村裏習俗,驅黴運的,譚振業舉起手,前後轉了轉,開玩笑道,“長姐,你從哪兒學來的啊。”
少有年輕姑娘懂這些門道的。
譚佩玉動作頓了頓,低下頭,眼角滑過兩滴淚,小弟坐監皆因她而起,盡管父親說小弟做錯事要承擔責任,她卻邁不過心裏那道坎,這麽小的年紀,本該無憂無慮的,進了那種地方日後如何擡得起頭來做人,聽他問,譚佩玉硬擠出個笑來,“隔壁翠花嬸教我的。”她嘴裏又念了幾句吉祥話,這才端走水盆,讓譚振業進門。
汪氏已經備好洗澡水,譚佩玉抱著譚振業幹凈的衣衫,哪怕她們沒有問他過得好不好,從她們臉上,譚振業看得出她們對自己的關心,先給譚盛禮磕頭,隨即接過譚佩玉的衣衫回屋沐浴。
日麗風清的晌午,時隔兩月,全家人又聚齊了,食不言寢不語,都安安靜靜的吃著飯,譚佩玉邊餵大丫頭吃飯,邊給譚振業夾菜,自己卻吃得很少,期間多次想說點什麽,又不知怎麽開口,餘光瞥著動作慢條斯理的父親,忍了忍,沒有吭聲。
譚盛禮心裏想著事,沒註意桌上的氣氛,等他放下筷子,其餘人已經吃完了,都在桌邊老老實實坐著,大丫頭窩在譚佩玉懷裏昏昏欲睡,汪氏抱著二丫頭輕輕哄著,譚佩珠起身收拾碗筷,譚盛禮叫住她,“坐著吧,我有話要說。”
譚佩玉停下動作,默默坐了回去,所有人都望著譚盛禮。
直覺告訴他們,譚盛禮有話要說。
“明年我和振興要參加府試,過了的話要去郡城參加院試,而振業也要下場縣試,惠明村離得遠,來回要不少時間,沒法精心學習,我尋思著搬到郡城住,郡城文人多,有益交流讀書心得,而且不用擔心家裏。”譚盛禮把搬家的事情說了。
桌上靜得針落可聞。
譚佩玉心思敏銳,抓到重點,“父親的意思是我們也跟著去?”
譚盛禮嗯了聲,“我們出門,留你們姑嫂在家也不放心,全家都去,出了事也有個照應,再者,既然決心走科舉,早晚要出去的。”他們不過將日子提前了而已。
綿州地形險峻,山路難走,便是府城去郡城來回都要好幾天功夫,更別說從惠明村出發了,路上耽誤的時間太久,身體吃不消,運氣不好碰到下雨更倒黴,多少趕考的學子在途中生病而影響科舉的,嚴重的直接因此喪命,他們趕在不冷不熱的時候出發,下雨就找農家住下,不用著急趕路。
搬家不是小事,幾人想都沒想過,在惠明村住慣了,猛地要他們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幾人根本不知作何反應。
沈寂半晌,還是譚振業出聲打破了沈默,“父親說得對,孟母能三遷,咱為什麽不能,每次科舉,東西南北考生水平天差地別,為什麽會有如此大的懸殊?不就是環境所限嗎?”江南文人多如牛毛,考中進士的不計其數,而放眼整個西南,能進殿試的寥寥無幾。
話落,譚盛禮若有所思地看了譚振業兩眼,想不到他能有這番見地,委實令人刮目相看。
譚振興皺眉,桌下的手滑過汪氏衣衫,眼底閃過絲遲疑,喃喃道,“都去郡城日常開銷可不少,咱家就剩那點錢,會不會不夠花啊。”郡城物價高,花錢如流水,賣田地的錢能支撐多久?總不能日後喝西北風吧。
“有手有腳的總不至於餓死。”譚振業信心勃勃。
譚振興抿唇,餘光耐人尋味地劃過汪氏平平無奇的臉龐,說道,“二丫頭還小,跟著我們趕路會吃不消吧。”
“天氣還不冷,有大嫂和長姐輪流照顧應該沒問題,再說了,我們走山路,沿途有村莊,真有什麽住幾天就是。”譚振業覺得問題不大。
譚振興仍有猶豫,抵了抵汪氏胳膊,“你怎麽想的?”
汪氏就沒想過這茬,她在村裏長大,嫁進譚家後甚少出門,要她跟著去郡城,她腦子暈暈乎乎的哪兒轉得過彎來啊,磕磕巴巴道,“相公,我,我不知道啊。”
聽說城裏人不好相處,稍有不慎沖撞貴人就會惹禍上身,她緊了緊懷裏的孩子,臉色有些蒼白,哆嗦道,“我,要不我就不去添亂了吧。”她目不識丁,不像兩個姑子從小跟著讀過書識過字,做事八面玲瓏,她進城兩眼睜瞎,會連累他們的。
看她有自知之明,譚振興暗暗松了口氣,正欲和譚盛禮商量將汪氏留下,只看譚盛禮沈著臉,目光如炬的盯著自己,那直勾勾的眼神仿佛能看進人心裏,他心頭一凜,柔聲勸慰道,“咱們都走了留你在家像什麽樣子,你就跟著吧。”
說到後邊,嗓子沙得帶了哭腔。
無不讓人以為他放心不下汪氏。
汪氏為之動容,“相公,莫哭,你讓我去我去就是了。”成親到現在,連著生了兩個閨女,她自覺擡不起頭來,甚至想過譚振興要休她她也認了,但這幾個月以來,所有人都對她客客氣氣的,不曾因為她生女孩而給她甩臉色,孩子百日宴還大肆操辦了一場。
她娘都說她福氣好嫁對了人,譚家不重男輕女,換到其他人家,哪個婆婆不成天指著她鼻子罵啊。
讀書人家的寬容豁達果真不是普通人能比得上的。
汪氏感動得熱淚盈眶,唯有滿腹心事無處訴說的譚振興落下了傷心的眼淚。
他不想帶汪氏,汪氏相貌平平,還生不出兒子,作為譚家長子,為譚家延續香火是重中之重,他還琢磨著要不要與汪氏和離呢,竟然讓汪氏跟著進城,不是存心和他作對嗎?
但是好像沒人體會他的心情,因為他們已經商量搬家的事宜了。
家裏人多,譚盛禮準備買兩輛馬車,他問譚辰風有沒有門路,譚辰風認識鎮上賣馬的,不過價格有點高,光是兩匹馬就要20兩銀子,要做車篷的另算,譚辰風的建議是買匹馬,買頭牛,此去郡城路途遙遠,盡是山路,馬跑不起來,牛和馬沒多大區別。
譚盛禮思考了下,天好沒什麽影響,碰到下雨就吃力了,趕牛車需要人,著涼就麻煩了,主要是有兩個小孩,過了病氣得不償失,“不礙事的,貴就貴點,到了郡城,把馬賣了換錢便是。”
身體康健比什麽都重要。
“對了,生隱那孩子你怎麽打算的?”前幾天譚盛禮和譚辰風開誠布公的聊過,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外出求學是最好的,若放心得下,就把生隱教給他,他絕對不會厚此薄彼,怎麽教譚振興幾兄弟就怎麽教生隱,譚家族裏難得有靜心讀書走科舉的,能幫他自會幫。
譚辰風嘆氣,“他娘舍不得,擔心他年紀小在外照顧不好自己,那孩子倒是有主見,說你滿腹經綸,跟著你能學到許多,要跟著你走。”
家裏就譚生隱有點天賦,譚辰風對他寄予厚望,雖有不舍,但知道譚盛禮說得對,桐梓縣偏僻,想要走科舉,出去看看是最好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