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聯動的繁華
關燈
小
中
大
在這阿木策劃規劃下繁榮起來的旅游業,崗下村或許是最能感受什麽叫火的村子了,畢竟他們地理位置好啊,不管是去圓覺寺的還是來青壺觀的,那基本上七成的人都要從他們這裏經過。而只要有人經過,那怎麽的也不可能半點開銷沒有,吃的喝的,甚至是引路的,賣果子的等等,都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出息。連著村中最不濟的孤寡老人,也因為能做些餅子,能養幾只雞賣雞蛋,吃上了飽飯。更不用說那些家裏人手多,腦子快的人家了。
所以嘍,不過是初初到了入冬時分,那村子裏新砌的屋子就多了三成,翻修整修的,幾乎是家家都有,連著娶媳婦說親的,都比以往多了好些,整個村子的日子都過的敞亮了起來。這樣的形勢讓村長那真是日日睜開眼睛就笑啊。
至於周圍的其他村子,受到的好處也不少,就像是提供蛇肉的山村一般,這邊上能生存下來,能形成村子的,基本上都有一些自己的小手段小特色,如今沾著這往來人丁繁茂的光,自然一個個開始手段疊出的掙錢了。哪怕是挖野菜,采木耳呢,也一樣是能換錢換糧的好出息不是。
什麽?你說以往他們怎麽就沒靠著這個發家致富?哎呦,能問出這個的,顯見是不怎麽懂得鄉下生活的,在鄉下,特別是在古代的背景下,采摘東西去城裏賣,那幾乎是很常見的事兒,可問題是這路程是個大問題,一般來說從山裏得了東西去城裏,這路上的花銷,進城的花銷,擺攤的花銷,甚至是路上因為時間太長腐爛散落的,那都是一筆大錢,幾乎和他們掙得能持平了,如此一來,能掙多少?當然了,他們也可以選擇送到鋪子裏,可問題是人家鋪子能不壓價?便是等著貨郎上門來收呢,人貨郎自己不掙錢了?如此一來這出息能有多少?不過是零星的能填補一二罷了。
而如今呢?這買主都是自己送上門的,什麽其他的支出都沒有,他們是隨采隨賣,甚至還有那飯館能吃下剩餘的,如此一來這掙得又是多少?進出那麽一合,可不就是成了家庭支出型收入了嘛。
有了這些出息,他們雖說掙得比如崗下村的多,可怎麽的也能讓家裏多吃幾口飯了,勤快的甚至開始琢磨怎麽才能將這個生意做大做強,比如學著多養點雞鴨?或者狠一狠心,直接養豬?連著學人家種樹準備多弄點果子的都有了。可想而知這樣持續的拉動經濟幾年,這些村子必然也會富裕起來。最起碼家庭總財產肯定是能上一個臺階的。就是男丁不多,上山什麽的不怎麽有能力的,從相互聯姻的親家那邊尋點漏出來的好處,比如幫著做些散碎的整理啊,清洗啊。晾曬之類的活,也一樣能比以往日子好過些。
說完了崗下村這一片,其他地方的變化這幾個月也一樣很是不小,比如這風老頭那裏,當初嘴上說著阿木的主意怎麽怎麽的不著調,可真當這人流開始旺起來的時候,終究,這個隱藏在山中的桃源一般的藥鋪,花谷還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山坡的草亭還是建起來了,不是風老頭自己建的,而是崗下村的人知道有人去尋幽探秘找到了風老頭的百花谷,自發的來幫忙,用幾根木頭,一點子蘆葦,建起了一個簡陋到極點的草亭。好歹算是有個能讓人避雨遮陰的地方。
老實說人崗下村那真的是好意,是想著這個總為他們免費治病的風老頭能有個招待人的地方,好留住了客人混點香火錢。可這事兒吧怎麽說呢,很多事兒是不能開口子的,一開口子,這後續就斷不了了。
你看啊,有了這麽一個草亭子,人家來了自然想著是不是能有個能坐的凳子?能擺上東西,讓他們潑墨作畫的桌子?這附近沒有怎麽辦?自然是去隱約可見的風老頭那裏借了。這一借兩借的,那東西來回搬動都麻煩,最後可不就是留在了那亭子裏?那老頭自己沒得用了怎麽辦?呵呵,只能再買了,哦,他也不用買,索性就找了阿木過去幫忙了兩天,趕著重新做出來了一整套,然後將自家那用慣了的老物件重新拿了回來。
亭子裏桌椅什麽的齊備了,可這就這麽野外放著,風吹雨淋的多容易壞啊?好歹也是新東西,這麽一看那草亭子自然就有些不順眼了,於是風老頭自然接下來的事兒就是將這亭子整一整,不說修繕的多好吧,好歹結實些,擴大些,不至於雨一大,這裏頭就跟下小雨似的;風一大,那雨颼颼的往裏去對吧。
而有了這麽一個亭子,來的人多了,知道了風老頭是個道士,那自然而然的,去他那邊說閑論道的也就有了,而有了這樣的來人,那這借宿自然也會發生。可就風老頭那麽一點子屋子,能借個什麽?可不借總將人往外趕,或者和人擠吧著湊合,那也不是個事兒吧。
於是吧沒多久,那原本十分寬敞,有品位的三合院似的茅屋道觀,正房的後頭就多出了一溜三間的新茅屋來,而風老頭也徹底的,將自己和自家徒弟搬到了這後頭的屋子裏,將前頭的正房給騰了出來,做了正緊的大殿。雖然茅屋道觀大殿什麽的,也挺稀奇的,可好歹架勢是撐起來了,兩邊的廂房屋子也總算是能騰出一邊來做客房了。讓老頭重新回到了自己一個人住一間的好日子。
可這屋子是大了,客房也有了,香火也比以往多了,同樣的他要操心的事兒也一樣多了,這來人多了他這香燭總要多備些吧!不然人上香燒什麽?而這燒香的人多了,這屋子可是茅屋,防火的事兒是不是也要上心些?別的不說,這大水缸什麽的是不是要多備上兩個?這水缸多了,每日挑水也是問題,還有這來人多了用柴火也多,砍柴也是個事兒。來人吃飯,那菜地的菜也有些不夠,眼見著還要多開幾分,糧食采買也一樣要人。
風老頭愁啊,他就這麽兩個人,人手不夠啊,那這是不是要想法子招人?不招人的話,將活分給誰?於是,老方的二兒子就成了風老頭家道觀的長工了,買上一頭牛,讓這小子每日清早開始運水,順帶幫著砍柴采買什麽的。好歹能讓他們師徒兩個輕松一二。
等著這一圈處理完,風老頭細細的一盤算,得,手裏的存款基本清空。這還能怎麽的?趕緊的還得想法子掙錢。而錢從哪兒來?除了他家這個藥園子,自然還得往這些來人上尋摸。不知不覺間風老頭依然是走上了阿木給他指出來的路,可見這旅游業影響力有多大。
影響大體現最深的地方不是風老頭這裏,說實在的真正體現的讓阿木都感覺變化驚人的那還是要說山坳村。記得不?阿木他們去查看冰屋的那個山裏村落?對,兩個差點打架的燉村子。
那兩個村子住的位置其實很不好,幾乎都靠近深山了,屬於這一片最偏僻的村子,而且在行政上都屬於劃分到野村的那種。這樣的村子按道理來說想要生活好一點,那除非打獵上采藥上運氣爆棚,才有可能一下子翻身。可如今呢?
托那些教諭教授的福啊,近來這附近來了不少讀書的學子,年輕人嘛,無知無畏,熱血沸騰多,這樣的到了山裏,能老老實實的只想著在道觀啊,村子啊這些地方呆著?怎麽可能。他們對冒險還是有些興趣的。
所以嘍,這領著學生們進山體驗一下采藥的樂趣,圍攏些小獵物讓學生們試試身手,射射箭,活動還是可以搞起來的。而這樣的活動什麽人領著最讓人放心?自然是山裏的獵戶們。剛開始是青壺觀的人幫著拉生意,有阿木在呢,只要有點苗頭,那就不可能錯過的對吧。
等著這些山裏人帶了幾回,琢磨出了味道,得到了不少賞銀的好處,發現這一條財路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那一個個的積極性就起來了。不說老人們怎麽籌劃著來了人怎麽接待,連著孩子都知道了出門多采摘點蘑菇曬幹了能攢錢。
至於怎麽接單?呵呵,都不用阿木他們再去喊人,每日都有幾個山裏的漢子在山道口,村子裏待著,只為了看有沒有人來。只要是有人來,那立馬就分成幾路,聯系業務,派人上山喊人做準備,一股腦的他們自己就解決了。甚至到了後頭,山裏的村子更是聯合了起來,在一路進山的路線上,什麽小亭子啊,什麽獵戶小屋啊,都給置辦上了。力求讓這些人多待些時候,多吃點多喝點,嗯,最好再多買點。
不過是一兩個月的功夫啊,這些本來對怎麽經營旅游業一竅不通的山裏漢子,楞是學精了,連著這些學生去山裏在什麽地方能休息,什麽地方能給他們做燒烤,都考慮到了,連著怎麽變著法子的賣山貨,讓這些學生掏錢都鉆研出了方式方法來。那個周全細致的,讓阿木都忍不住吃驚。
古代版的農家樂啊,阿木看著手裏的周圍地形圖,看著手邊那些山裏漢子剛送來的各種山貨美味,心下又是嘚瑟又是感慨。利益這東西,果然就是個加速器,連著最淳樸的山裏漢子都變得油滑了,看看都知道給他們送禮了。
這是幹啥?阿木心裏清楚,一來是感謝他們道觀給他們開辟出的這一條財路,二來只怕也是想多套幾分近乎,好給他們做幾分靠山的意思。畢竟面對這樣的讀書人,山裏人終究處於弱勢,如今好好的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若是遇上個強硬的呢?若是學生們在山裏出一點子岔子呢?他們怎麽賠的起?怎麽擋得住?他們這是怕有個萬一啊。
這樣的心思別說是阿木知道,就是明道人他們也十分的清楚,只是知道也不會回絕。一來這本就是他們引發的,他們自然該多承擔一分,二來好歹是鄰居,有事兒能不出手?這第三嘛,周圍好了,對他們道觀來說也是好事兒,最起碼他們以後的香火不用愁了對吧。最後一點,這附近的人越發的團結了,難道他們就沒有受益?人多力量大這一點什麽時候都是最重要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所以嘍,不過是初初到了入冬時分,那村子裏新砌的屋子就多了三成,翻修整修的,幾乎是家家都有,連著娶媳婦說親的,都比以往多了好些,整個村子的日子都過的敞亮了起來。這樣的形勢讓村長那真是日日睜開眼睛就笑啊。
至於周圍的其他村子,受到的好處也不少,就像是提供蛇肉的山村一般,這邊上能生存下來,能形成村子的,基本上都有一些自己的小手段小特色,如今沾著這往來人丁繁茂的光,自然一個個開始手段疊出的掙錢了。哪怕是挖野菜,采木耳呢,也一樣是能換錢換糧的好出息不是。
什麽?你說以往他們怎麽就沒靠著這個發家致富?哎呦,能問出這個的,顯見是不怎麽懂得鄉下生活的,在鄉下,特別是在古代的背景下,采摘東西去城裏賣,那幾乎是很常見的事兒,可問題是這路程是個大問題,一般來說從山裏得了東西去城裏,這路上的花銷,進城的花銷,擺攤的花銷,甚至是路上因為時間太長腐爛散落的,那都是一筆大錢,幾乎和他們掙得能持平了,如此一來,能掙多少?當然了,他們也可以選擇送到鋪子裏,可問題是人家鋪子能不壓價?便是等著貨郎上門來收呢,人貨郎自己不掙錢了?如此一來這出息能有多少?不過是零星的能填補一二罷了。
而如今呢?這買主都是自己送上門的,什麽其他的支出都沒有,他們是隨采隨賣,甚至還有那飯館能吃下剩餘的,如此一來這掙得又是多少?進出那麽一合,可不就是成了家庭支出型收入了嘛。
有了這些出息,他們雖說掙得比如崗下村的多,可怎麽的也能讓家裏多吃幾口飯了,勤快的甚至開始琢磨怎麽才能將這個生意做大做強,比如學著多養點雞鴨?或者狠一狠心,直接養豬?連著學人家種樹準備多弄點果子的都有了。可想而知這樣持續的拉動經濟幾年,這些村子必然也會富裕起來。最起碼家庭總財產肯定是能上一個臺階的。就是男丁不多,上山什麽的不怎麽有能力的,從相互聯姻的親家那邊尋點漏出來的好處,比如幫著做些散碎的整理啊,清洗啊。晾曬之類的活,也一樣能比以往日子好過些。
說完了崗下村這一片,其他地方的變化這幾個月也一樣很是不小,比如這風老頭那裏,當初嘴上說著阿木的主意怎麽怎麽的不著調,可真當這人流開始旺起來的時候,終究,這個隱藏在山中的桃源一般的藥鋪,花谷還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山坡的草亭還是建起來了,不是風老頭自己建的,而是崗下村的人知道有人去尋幽探秘找到了風老頭的百花谷,自發的來幫忙,用幾根木頭,一點子蘆葦,建起了一個簡陋到極點的草亭。好歹算是有個能讓人避雨遮陰的地方。
老實說人崗下村那真的是好意,是想著這個總為他們免費治病的風老頭能有個招待人的地方,好留住了客人混點香火錢。可這事兒吧怎麽說呢,很多事兒是不能開口子的,一開口子,這後續就斷不了了。
你看啊,有了這麽一個草亭子,人家來了自然想著是不是能有個能坐的凳子?能擺上東西,讓他們潑墨作畫的桌子?這附近沒有怎麽辦?自然是去隱約可見的風老頭那裏借了。這一借兩借的,那東西來回搬動都麻煩,最後可不就是留在了那亭子裏?那老頭自己沒得用了怎麽辦?呵呵,只能再買了,哦,他也不用買,索性就找了阿木過去幫忙了兩天,趕著重新做出來了一整套,然後將自家那用慣了的老物件重新拿了回來。
亭子裏桌椅什麽的齊備了,可這就這麽野外放著,風吹雨淋的多容易壞啊?好歹也是新東西,這麽一看那草亭子自然就有些不順眼了,於是風老頭自然接下來的事兒就是將這亭子整一整,不說修繕的多好吧,好歹結實些,擴大些,不至於雨一大,這裏頭就跟下小雨似的;風一大,那雨颼颼的往裏去對吧。
而有了這麽一個亭子,來的人多了,知道了風老頭是個道士,那自然而然的,去他那邊說閑論道的也就有了,而有了這樣的來人,那這借宿自然也會發生。可就風老頭那麽一點子屋子,能借個什麽?可不借總將人往外趕,或者和人擠吧著湊合,那也不是個事兒吧。
於是吧沒多久,那原本十分寬敞,有品位的三合院似的茅屋道觀,正房的後頭就多出了一溜三間的新茅屋來,而風老頭也徹底的,將自己和自家徒弟搬到了這後頭的屋子裏,將前頭的正房給騰了出來,做了正緊的大殿。雖然茅屋道觀大殿什麽的,也挺稀奇的,可好歹架勢是撐起來了,兩邊的廂房屋子也總算是能騰出一邊來做客房了。讓老頭重新回到了自己一個人住一間的好日子。
可這屋子是大了,客房也有了,香火也比以往多了,同樣的他要操心的事兒也一樣多了,這來人多了他這香燭總要多備些吧!不然人上香燒什麽?而這燒香的人多了,這屋子可是茅屋,防火的事兒是不是也要上心些?別的不說,這大水缸什麽的是不是要多備上兩個?這水缸多了,每日挑水也是問題,還有這來人多了用柴火也多,砍柴也是個事兒。來人吃飯,那菜地的菜也有些不夠,眼見著還要多開幾分,糧食采買也一樣要人。
風老頭愁啊,他就這麽兩個人,人手不夠啊,那這是不是要想法子招人?不招人的話,將活分給誰?於是,老方的二兒子就成了風老頭家道觀的長工了,買上一頭牛,讓這小子每日清早開始運水,順帶幫著砍柴采買什麽的。好歹能讓他們師徒兩個輕松一二。
等著這一圈處理完,風老頭細細的一盤算,得,手裏的存款基本清空。這還能怎麽的?趕緊的還得想法子掙錢。而錢從哪兒來?除了他家這個藥園子,自然還得往這些來人上尋摸。不知不覺間風老頭依然是走上了阿木給他指出來的路,可見這旅游業影響力有多大。
影響大體現最深的地方不是風老頭這裏,說實在的真正體現的讓阿木都感覺變化驚人的那還是要說山坳村。記得不?阿木他們去查看冰屋的那個山裏村落?對,兩個差點打架的燉村子。
那兩個村子住的位置其實很不好,幾乎都靠近深山了,屬於這一片最偏僻的村子,而且在行政上都屬於劃分到野村的那種。這樣的村子按道理來說想要生活好一點,那除非打獵上采藥上運氣爆棚,才有可能一下子翻身。可如今呢?
托那些教諭教授的福啊,近來這附近來了不少讀書的學子,年輕人嘛,無知無畏,熱血沸騰多,這樣的到了山裏,能老老實實的只想著在道觀啊,村子啊這些地方呆著?怎麽可能。他們對冒險還是有些興趣的。
所以嘍,這領著學生們進山體驗一下采藥的樂趣,圍攏些小獵物讓學生們試試身手,射射箭,活動還是可以搞起來的。而這樣的活動什麽人領著最讓人放心?自然是山裏的獵戶們。剛開始是青壺觀的人幫著拉生意,有阿木在呢,只要有點苗頭,那就不可能錯過的對吧。
等著這些山裏人帶了幾回,琢磨出了味道,得到了不少賞銀的好處,發現這一條財路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那一個個的積極性就起來了。不說老人們怎麽籌劃著來了人怎麽接待,連著孩子都知道了出門多采摘點蘑菇曬幹了能攢錢。
至於怎麽接單?呵呵,都不用阿木他們再去喊人,每日都有幾個山裏的漢子在山道口,村子裏待著,只為了看有沒有人來。只要是有人來,那立馬就分成幾路,聯系業務,派人上山喊人做準備,一股腦的他們自己就解決了。甚至到了後頭,山裏的村子更是聯合了起來,在一路進山的路線上,什麽小亭子啊,什麽獵戶小屋啊,都給置辦上了。力求讓這些人多待些時候,多吃點多喝點,嗯,最好再多買點。
不過是一兩個月的功夫啊,這些本來對怎麽經營旅游業一竅不通的山裏漢子,楞是學精了,連著這些學生去山裏在什麽地方能休息,什麽地方能給他們做燒烤,都考慮到了,連著怎麽變著法子的賣山貨,讓這些學生掏錢都鉆研出了方式方法來。那個周全細致的,讓阿木都忍不住吃驚。
古代版的農家樂啊,阿木看著手裏的周圍地形圖,看著手邊那些山裏漢子剛送來的各種山貨美味,心下又是嘚瑟又是感慨。利益這東西,果然就是個加速器,連著最淳樸的山裏漢子都變得油滑了,看看都知道給他們送禮了。
這是幹啥?阿木心裏清楚,一來是感謝他們道觀給他們開辟出的這一條財路,二來只怕也是想多套幾分近乎,好給他們做幾分靠山的意思。畢竟面對這樣的讀書人,山裏人終究處於弱勢,如今好好的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若是遇上個強硬的呢?若是學生們在山裏出一點子岔子呢?他們怎麽賠的起?怎麽擋得住?他們這是怕有個萬一啊。
這樣的心思別說是阿木知道,就是明道人他們也十分的清楚,只是知道也不會回絕。一來這本就是他們引發的,他們自然該多承擔一分,二來好歹是鄰居,有事兒能不出手?這第三嘛,周圍好了,對他們道觀來說也是好事兒,最起碼他們以後的香火不用愁了對吧。最後一點,這附近的人越發的團結了,難道他們就沒有受益?人多力量大這一點什麽時候都是最重要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